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元日》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14.79 KB
- 文档页数:4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文解释】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
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
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
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
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元日》全文与赏析“元日”通常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以“元日”为题创作诗词,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元日》全诗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绘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爆竹是古代春节时的重要习俗,相传是为了驱邪避灾。
这一声爆竹,不仅带来了热闹和喜庆,更意味着岁月的更迭,让人在欢腾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新的开始。
“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把暖意吹进了屠苏酒中。
屠苏酒是古代在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据说有驱邪防疫的功效。
人们在新年里共饮屠苏酒,相互祝福,期盼新的一年健康平安。
这里的“暖”字,既指春风带来的自然的温暖,也暗示了人们内心因新年的到来而充满的喜悦和希望。
“千门万户曈曈日”,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曈曈”形容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充满生机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新的一年充满了光明和希望。
“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们总是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桃符是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用于辟邪。
换桃符象征着除旧迎新,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却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新年的欢乐氛围和人们的美好期待。
从意境上来看,王安石通过描绘元日的种种景象,营造出了一种热闹、祥和、充满希望的节日氛围。
爆竹声、春风、屠苏酒、曈曈日、新桃旧符,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生动鲜活的新年画卷,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新年的喜悦和活力。
从情感表达上,诗中既有对旧岁逝去的感慨,又有对新春到来的欣喜和期待。
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从写作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通过描写元日的景象,自然而然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知识教学9.古诗三首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6.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7.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译文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春联取下,换上新的春联。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元日》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元日》知识点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知识教学9.古诗三首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6.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7.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译文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春联取下,换上新的春联。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古诗三首《元日》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组诗,描写了新年的喜庆氛围和新的一年带来的美好希望。
这三首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元日》和《长恨歌》。
以下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
知识点一:背景知识古代士人常会将自己的感慨、情绪以及对生活的思考通过写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些诗成为了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本课中的三首诗均为唐代的作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这些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感受。
知识点二:《登鹳雀楼》知识点三:《元日》知识点四:《长恨歌》知识点五:古诗的特点古诗的特点是句式简洁、意象丰富、言简意赅。
它通过精炼的文字表达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诗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知识点六:赏析古诗的方法赏析古诗可以从字词理解、情感揭示和诗意领悟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我们要理解诗中的字词的意义,了解句子的结构和诗的整体结构;其次,我们要揭示诗中表达的情感,体验诗人的情绪和思考;最后,我们要领悟诗意,思考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和意义。
知识点七:古诗的背后故事每首古诗都有它的背后故事,了解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比如,《元日》的背后故事是唐代文人在元旦这一天常常相互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贴近这些古诗,增强欣赏的乐趣。
知识点八:写一首古诗古诗是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写古诗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可以在学习这些古诗的基础上,尝试写一首自己的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以上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诗歌作品,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篇一】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元日》知識點原文: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都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注釋: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
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
一歲除:一年已盡。
除,逝去。
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千門萬戶:形容門戶眾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
也作春聯。
創作背景:此詩作於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
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
次年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
賞析: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
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
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
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
“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僅是政治家,還是詩人。
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
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我会写:符f(符号、相符、音符)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何时、何地、何苦)牧m(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单独、独自、独立)异y (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ng(银行)x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书写指导: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
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
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古诗三首《元日》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歌,主要描述了元旦这一重要节日的喜庆和新年的希望。
一、诗歌鉴赏1.用词精炼、寥寥数语包含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2.采用描写手法,例如用“宇宙”、“海纳百川”来形容世界的广阔。
3.用比喻手法,如用“赤日”、“蒸腾”来形容阳光的辉煌。
4.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尘埃”和“木枯”两个冬季景象的描写,凸显出新年的盛大和希望。
二、学习方法1.通过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学习如何用简练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大胆去形容并进行比喻,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
三、生词解析1. 疑惑(yíhuò):不明白,不确定。
2.自欺欺人(zìqīqīrén):欺骗自己或他人,自己为了安慰胡乱说话。
3.枯(kū):指植物叶子失去水分而枯萎、凋谢。
4.揽(lǎn):抓住,抱在怀里。
5. 空旷(kōngkuàng):没有墙壁,没有遮挡,非常宽广。
6. 开阔(kāikuò):没有障碍,非常宽广。
7. 缤纷(bīnfēn):色彩繁多,多姿多彩。
四、写作指导1.通过观察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景色和人物,来提升写作的感受和表达的能力。
2.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式,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融入自己的作文中。
3.建立积极向上的态度,通过作文向读者传播希望和快乐。
五、课文知识点1.了解古代中国的元旦习俗和庆祝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学习如何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通过作文表达对新年的期盼和希望。
3.通过阅读和分析诗歌,学习修辞手法、描写方式和情感表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和写作能力。
六、思考题1.诗歌中的“宇宙无穷无尽,海纳百川”的描写方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通过阅读这首诗,你对新年有了什么样的期望和展望?4.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和感受?5.能不能仿照这首诗的写法,写一首属于你的新年诗?。
小学元日必背知识点元日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被视为一个全新的开始。
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喜庆的氛围,还应该了解一些与元日相关的知识点。
下面是小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元日知识点。
1. 元日的起源元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中国古代的农历是以月相来计算时间的,每个月初的第一天被称为“朔日”,而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则是“正月初一”,也就是元日。
人们以元日为起点,希望新的一年万象更新,万事如意。
2. 元日的习俗元日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有许多特色的习俗。
例如,贴春联、挂门神、放鞭炮等,都是为了驱除邪气,迎接新年的好运气。
此外,在元日清晨,许多人还会起早登高,以示对新年早日升起的美好祝愿。
3. 元日忌讳在元日这一天,也有一些忌讳需要我们注意。
首先,我们应该避免在元日早上打破东西,以免招致一年中的不吉利。
其次,不要在元日哭泣,因为它被认为会给新的一年带来悲伤和不幸。
最后,一些地方还有忌讳剪头发和洗衣服的习俗。
了解这些忌讳,我们可以更好地尊重传统文化。
4. 元日的美食元日也是一个美食的节日。
不同地方有着各自特色的元日传统食品。
比如,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因为它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源滚滚;南方人则喜欢吃年糕,因为它与“年年高升”发音相近,代表着新年的好运。
无论哪种食物,都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5. 元日的文化活动除了传统的习俗和美食,元日也是一个文化交流和互动的时刻。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庙会,展示舞龙舞狮、杂耍等传统表演,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传统音乐演奏等,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6. 元日的祝福和愿望在元日这一天,人们互相拜年、祝福,表达对彼此的祝愿。
我们可以向长辈拜年,用恭敬的话语向他们表示尊敬和祝福;同时,也可以向朋友、同学及其他亲近的人送上新年祝福,以表达关爱之情。
另外,我们还可以为新的一年制定计划和目标,希望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元日古诗注释和诗意一、古诗《元日》的原文及注音整理如下:元日宋·王安石bào zhúshēng zhōng yísuìchú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tús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qiān mén wàn hùtóng tóng rìzǒng bǎxīn táo huàn jiùf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古诗《元日》的有关注释整理如下: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4.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5.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6.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7.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三、古诗《元日》的诗意整理如下: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四、古诗《元日》的全诗赏析整理如下: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课文笔记1.《元日》课堂笔记【诗文赏析】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主题概括】诗人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改革新政治的抱负。
【诗文解析】诗的前两句紧扣题目,写出了春节人们放鞭炮、畅饮美酒的热闹景象。
“爆竹声”从听觉上展现了春节热闹的场面,“春风送暖”从触觉上描写了春节时天气变暖,人们在暖暖的春风中欢乐的喝着屠苏酒,庆贺新年的情景。
诗的后两句紧承前两句的欢乐气氛,用早上的太阳象征无限的光明的未来,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展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2.《清明》课堂笔记【主旨概括】这首诗通过描写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情景,展现了路上行人的心情和感受,表现了诗人由忧伤转为振奋的心境变化。
【诗文解析】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情况和路上行人的心情,“纷纷”既点明了天气特点,也形容了人的情绪。
“新魂”表明了行人心中看强烈的哀伤,与“纷纷”照应,刻画了行人衣衫被春雨打湿,心境更加凄迷纷乱的状态。
诗的后两句写向“断魂”的行人打听哪里有酒家,因为他想歇歇脚,避避雨,喝几杯小酒来消除心中的烦闷。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诗文赏析】此诗写出了游了的思乡想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贴题目,写是乡是十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主旨概括】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重阳佳节时,身处异乡的孤寂之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文解析】诗的前两句直接写了自己独身一人远在他乡,每逢佳节便对亲人产生强烈的思念之情,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把诗人子然一身,身处异乡的孤寂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倍”是加倍的意思,用的巧妙,表明在佳节时比平时更加思念家长的亲人的情感,突出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的心情。
后两句诗人把目光投向远方,想象着家长的兄弟们插戴着茱萸登高却发现少了自己,他们多遗憾啊!这里着重写别人的感受,而不是写诗人自己的感受,好像自己的孤单不值一提,更加强列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诗《元日》是明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的一首描绘新年第一日景色的诗歌。
该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将夜晚的景色与白昼的景色进行对比,表达了新年时的美好祝愿和喜悦心情。
通过学习《元日》这篇古诗,我们可以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
《元日》是明代文学家王之涣写的一首诗歌,王之涣是明代末年的文学家,他的诗作风格清秀婉约,被誉为“才高八斗,学深三辐”,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元日》是王之涣在元旦这一特殊时刻创作的一首诗,在诗中描绘了冬天的夜晚和破晓时分的景色,表达了新年祝愿和喜悦心情。
二、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手法《元日》是一首五言绝句的古诗,每一句的字数都是五个字,共有四句。
诗歌的基本结构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给人以欣赏的快感。
另外,王之涣在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夜晚和白昼的景色,表达了新年祝福的喜悦心情。
三、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元日》的主题是描写新年第一天的景色,歌颂新年的希望和喜悦。
通过夜晚和白昼的对比,诗人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许,同时也表达出对过去岁月的遗憾和不舍之情。
四、诗歌的艺术特点《元日》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用词优美精准:诗中运用了很多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的词语,如“辞旧迎新”、“星旗卷彩”等,通过这些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对诗歌有深入的感受。
2.运用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夜晚和白昼的景色,表现了新年的美好,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艺术美感。
通过学习《元日》这首古诗,我们可以领会到诗歌创作的技巧和审美价值,培养对优美文字的欣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新年的喜悦和祝福,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写作时,也可以借鉴王之涣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点,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堂笔记- 字词理解。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 “屠苏”:一种酒名。
古代习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都要喝屠苏酒,以驱邪避瘟,屠苏酒从最年少的开始喝。
-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 诗句赏析。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首句在阵阵鞭炮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描绘了春节热闹的气氛。
次句写人们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春节的传统习俗,展现出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的景象。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千家万户都被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人们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新桃换旧符”是春节的又一习俗,象征着除旧布新。
- 字词理解。
-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 “借问”:请问。
-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 诗句赏析。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清明节的时候,细雨纷纷扬扬地下着,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首句点明时间和天气,次句写出了行人在雨中的愁苦心情。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诗人想要找个酒家来避雨、消愁,于是向牧童打听。
牧童指向远处杏花盛开的村庄。
这两句诗画面感很强,富有生活情趣。
- 字词理解。
-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 “忆”:想念。
- “山东”:此处指华山以东。
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 “兄弟”:哥哥和弟弟,此处泛指家中的亲人。
-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 “茱萸”: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 诗句赏析。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元日知识点总结元日,又称为元旦,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在中国,元旦是全民欢庆的日子,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有很多有关元日的知识点需要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通过对元日的由来、庆祝的方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和解析。
一、元日的由来元日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其由来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于元日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行的说法是源自古代的年节习俗。
在古代,元日是人们庆祝新年的时间。
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古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祭神、祭祖、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活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戴新衣、挂门神、贴春联、舞狮子、放鞭炮等等。
这些活动除了具有民俗色彩之外,更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祈求吉祥平安。
另外,关于元日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是与太阳运行有关。
相传,古人认为太阳是天地之间的至高者,元日是太阳运行的起点,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因此,人们会在元日这一天进行隆重的庆祝,期盼新的一年会有一个美好的开端。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彰显了元日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元日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团聚、祈福、庆祝新年的日子。
二、庆祝元日的方式在中国,元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一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庆祝方式:1. 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过年的习俗之一,也是元日的时候必不可少的活动。
春联是用纸写成的对联,一般写有对联和横批,内容通常是祈求新一年平安、幸福、吉祥的话语。
人们会在门上或者墙上贴上春联,寓意迎接新年的到来,祈求来年的顺利、如意。
2. 做年夜饭年夜饭是中国人在元日这一天的重要习俗。
家人会在一起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菜肴种类丰富多样,通常包括鱼、鸡、猪肉等食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菜肴是必不可少的,如鱼(年年有余)、饺子(象征团圆)、年糕(象征吉祥)。
吃年夜饭是一种家人团聚的方式,也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会有美好的开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元日》知识点整理原文: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元日》知识点整理
原文: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
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
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练习题:
一、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背一背,填一填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
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
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写的《》,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和。
四、背一背,写一写。
元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宋王安石
二、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大家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元日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
四、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