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于平衡管理的跷跷板
- 格式:docx
- 大小:154.78 KB
- 文档页数:5
跷跷板教案精心整理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基础知识讲解•动作技能训练•竞技比赛规则解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课程总结与回顾课程介绍与目标跷跷板运动简介01跷跷板是一种两人以上参与的运动项目,通过协调身体平衡和力量配合,使跷跷板上下摆动,达到锻炼身体和增进友谊的目的。
02跷跷板运动可以锻炼参与者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和团队协作能力,是一项适合各年龄段的健身娱乐活动。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应掌握跷跷板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包括正确的上下板姿势、平衡控制、力量配合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自信心,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挑战自我。
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时间01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
课程安排02前10分钟进行热身活动,中间25分钟进行基本技能和战术的讲解与练习,后10分钟进行总结和放松活动。
课程内容03从基本的上下板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性,包括平衡控制、力量配合、战术运用等方面的训练。
同时结合游戏和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基础知识讲解重力作用在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在跷跷板游戏中,重力使得玩家能够紧贴在跷跷板上,不会滑落。
杠杆原理跷跷板是一个典型的杠杆,支点位于中间,两端分别作用着两个力,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时,跷跷板达到平衡状态。
惯性原理当跷跷板一端向下运动时,另一端由于惯性作用会保持原来的位置或向上运动。
玩家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位置或重量来调整跷跷板的平衡。
力学原理分析平衡条件探讨力的平衡当跷跷板两端受到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
若一端受力大于另一端,则跷跷板会向受力大的一端倾斜。
重心位置物体的重心是其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在跷跷板游戏中,玩家的重心位置会影响跷跷板的平衡。
玩家应调整自己的重心位置,使其与跷跷板的支点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保持平衡。
跷跷板自平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跷跷板在儿童游乐场中是一种常见的游乐设施,其设计简单而又有趣味性。
传统的跷跷板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当两个孩子的重量不平衡时,容易导致其中一个孩子长时间地悬空,无法体验到游乐的乐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研究跷跷板的自平衡系统,使得两个端点的重量不平衡时,仍然可以保持平衡状态,让孩子们能够安全地玩耍。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动力学原理和控制算法的应用,可以实现跷跷板的自平衡,不仅提升了游乐设施的安全性,也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享受游乐的乐趣。
跷跷板自平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科研领域。
1.2 研究意义跷跷板自平衡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跷跷板自平衡系统,可以提高人们对于动态平衡的理解和控制能力,促进儿童身体协调和平衡感的培养。
跷跷板自平衡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智能机器人中,提高其稳定性和运动控制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
研究跷跷板自平衡系统也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进步,促进跷跷板设计的优化和智能化。
深入研究跷跷板自平衡系统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个体技能和机器人控制能力,也在于推动整个领域的发展,为未来的科技和工程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机遇。
1.3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探究跷跷板自平衡系统的工作原理,深入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以期能够为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2. 基于对传统跷跷板设计的分析,通过引入自平衡系统,探讨如何提高跷跷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实现更加灵活多样的运动方式,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3. 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自平衡功能的跷跷板系统,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未来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提供实验数据和思路。
2. 正文2.1 传统跷跷板设计分析跷跷板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游乐设备,通常由一块长条形的木板和两个支撑点组成。
精心整理人生跷跷板上的平衡点人生跷跷板上的平衡点《人生就像在翘翘板上行走》中说:“人的一生,就像在跷跷板上行走。
总是得从低的那一头开始往高处走,每走一步,下一步就变得更加困难。
愈往高处走时,便愈难找到平衡。
当你以为自己愈来愈高时,其实你已经开始走下坡了。
于是你发现,你永远无法站上你眼中所见的高处。
你来来回回挣扎许多次,你发现要站在高处是多么困难,因为你始终找不到平衡点。
最终有一天,我,干干净净,你这样会让我在学校抬不起头,以后就别来了,我自己会回家的。
父亲听后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
快到家时,几个提着锄头的老乡从路上迎面走来,浑身都湿淋淋的,两脚也沾满了泥巴,其中有个小学同学的家长跟父亲打招呼。
“周老师接孩子去了呀。
你看,老天爷终于下雨了!父亲笑着说:“是啊!是啊!咱们终于能歇口气了。
他们谈笑着从我们身边走过,父亲很感慨地说:“下个雨你看他们多高兴嘛。
我很不屑地哼了一声。
晚饭后,父亲把我叫到院儿里的石桌前,问:“你现在还不高兴?父亲说:“喔!是这样。
那他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说:“上个期末考试我在班里考了前三名,大宝考了倒数第二名,大概当时我表现的太开心了,没有想到他的感受。
父亲说:“如果他的成绩考得比你好,你也会向他那样吗?(人生感悟)我想了想说:“也许我会更不高兴!父亲说:“你看!你有好的学习成绩本应该高兴,但因为同学的一句话就不高兴父亲说:“有啊!不止是爸爸有,人人都有,普通人、伟人都一样,但重要的是人如何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让自己快乐的生活。
爸爸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也许不能给予你太多的东西,但我可以告诉你,人生一世,健康、金钱、事业、荣誉、地位等一切外在的东西,只有靠成熟的心智才可以来调节。
这些话,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初中生来说真是似懂非懂,但劳累了一天的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让我终生难忘。
直到后来上了大学,分配了工作,做了一个单位的负责人,父亲的话语还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2024年《跷跷板》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跷跷板》,涉及第3章第1节,详细内容包括跷跷板的平衡原理、力矩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对跷跷板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的平衡现象,并掌握力与力矩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跷跷板的平衡原理,掌握力矩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矩的计算方法,跷跷板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重点:跷跷板的平衡原理,力矩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跷跷板模型、力计、尺子、计算器。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跷跷板、砝码、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跷跷板的平衡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跷跷板的平衡原理,引导学生学习力矩的概念。
3. 例题讲解:讲解力矩的计算方法,分析跷跷板平衡条件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实验:分组进行跷跷板实验,验证平衡原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跷跷板》2. 内容:(1)跷跷板平衡原理(2)力矩的概念与计算方法(3)跷跷板平衡条件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跷跷板两端的质量,使得跷跷板平衡。
(2)分析跷跷板平衡时,力矩的大小关系。
2. 答案:(1)设跷跷板左侧质量为m1,右侧质量为m2,根据平衡条件,有m1g L1 = m2g L2,其中L1和L2分别为两侧距离支点的距离。
(2)跷跷板平衡时,两侧的力矩相等,即m1g L1 = m2g L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跷跷板平衡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力矩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跷跷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平、杠杆等,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物理学的兴趣。
《跷跷板》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材中“简单机械”章节的《跷跷板》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跷跷板的原理、平衡条件的探索、跷跷板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跷跷板的原理,理解力与力臂的关系。
2.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跷跷板的平衡条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能够运用跷跷板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跷跷板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力与力臂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跷跷板模型、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尺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跷跷板模型、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两名同学上台演示跷跷板游戏。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一名同学可以轻易翘起另一名同学?2. 例题讲解(1)讲解跷跷板的原理。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跷跷板的平衡条件。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知识巩固(1)让学生举例说明跷跷板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跷跷板原理:力与力臂的关系。
2. 跷跷板平衡条件:力×力臂=力×力臂。
3. 跷跷板应用:生活中的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根据跷跷板原理,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所以较轻的一端可以翘起较重的一端。
(2)设另一端物体质量为m,距离支点距离为l,根据平衡条件:3kg×1m = m×l,解得m=3kg,l=1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跷跷板的原理和平衡条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1)探索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研究跷跷板在体育器材中的应用,如秋千、平衡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跷跷板的原理跷跷板是一种简单而又有趣的游乐设施,它由一根支点和两个板组成,孩子们可以在上面玩耍,体验到前高后低的快乐。
那么,跷跷板的原理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跷跷板的结构。
跷跷板由一根支点和两个板组成,支点位于板的中间位置。
当两个孩子分别坐在两端的板上时,他们的重力会作用在板的两端,这时支点会发挥作用,使得板的一端上升,另一端下降。
这就是跷跷板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跷跷板的平衡原理。
当两个孩子重力相等时,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两端的板保持水平。
这是因为支点会根据重力的作用来平衡两端的力,使得板能够保持平衡。
如果一个孩子重力大一些,另一个孩子重力小一些,那么跷跷板就会向重力大的一端倾斜,直到找到平衡点为止。
再者,我们来讨论一下跷跷板的运动原理。
当一个孩子从高处跳下来时,他的重力会作用在板的一端,使得另一端的板上升。
而当另一个孩子从高处跳下来时,板的另一端就会上升。
这就是跷跷板的运动原理,通过重力的作用,板会上下运动,给孩子们带来乐趣和挑战。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跷跷板的原理。
跷跷板通过支点和两个板的结构,利用重力的作用来实现上下运动。
当两个孩子重力相等时,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保持水平。
而当一个孩子跳下来时,板会发生上下运动,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刺激。
总的来说,跷跷板是一种简单而又有趣的游乐设施,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支点和重力的作用来实现上下运动。
孩子们在跷跷板上玩耍时,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体验到平衡和运动的乐趣。
希望大家在玩跷跷板的时候,能够更加了解它的原理,从而更好地享受游乐的乐趣。
《跷跷板》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跷跷板》这一章节选自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计量与测量》。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跷跷板的原理、质量与重力的关系、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跷跷板的原理,理解质量与重力的关系。
2. 学会使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跷跷板的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跷跷板模型、电子秤、尺子、绳子。
学具:杠杆平衡仪、彩泥、小石子、剪刀、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课堂上展示跷跷板,邀请两名学生进行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跷跷板平衡的原理。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跷跷板的原理、质量与重力的关系,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杠杆平衡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知识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跷跷板的原理2. 质量与重力的关系3. 杠杆的平衡条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生活中应用跷跷板原理的例子。
①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放在距离支点2米的杠杆的一端,另一端距离支点1米,求另一端物体的质量。
②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放在距离支点1.5米的杠杆的一端,另一端距离支点3米,求另一端物体的质量。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如:秋千、剪刀、撬棍等。
(2)①另一端物体的质量为6kg。
②另一端物体的质量为2.5kg。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安全。
3. 课后可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跷跷板真好玩
跷跷板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锻炼身体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跷跷板可以由两个孩子一起玩,一个坐在一端,另一个坐在另一端,通过上下运动来使跷跷板保持平衡。
当跷跷板上升时,孩子们可以一起欢笑和尖叫,这种体验非常刺激和快乐。
除了锻炼身体,跷跷板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当两个孩子一起坐在跷跷板上时,他们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才能使跷跷板保持平衡。
这种合作精神可以为孩子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跷跷板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翘翘板作文《跷跷板:平衡与乐趣的回忆很小的时候,村子里有一个简易的跷跷板,那就是两根粗粗的木头,加上一块厚厚的板子做成的,简陋得很,但却是我童年快乐的源泉。
我记得那时候我和隔壁家的小胖是跷跷板的忠实粉丝。
小胖长得壮实,肉嘟嘟的,每次一坐上去,那跷跷板就像一边沉了个大石头。
我呢,瘦得像根麻杆似的,起初根本压不动小胖那边。
可我不服输啊,每次都想比过他。
有一天,我想了个歪点子。
我偷偷往口袋里放了几块大石头。
一上跷跷板,我就悄悄把石头放在脚边,趁着小胖不注意的时候,一点一点地挪到屁股下面。
嘿,这一下可不得了,跷跷板一下子就往我这边倾斜了。
小胖满脸的惊讶,脸涨得通红,还以为自己突然变轻了呢。
他那小眼睛眨巴眨巴的,半天没明白怎么回事。
我心里暗笑,正得意着呢,结果一个不小心,石头从屁股下面滚了出去。
这下好了,跷跷板又迅速地倒向了小胖那边,我整个人飞了起来,差点摔个狗吃屎。
小胖在那边笑得前仰后合,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还指着我说:“你个小滑头,原来是使坏呢。
”后来我们长大了一些,也不再搞那些小把戏了。
有一次,深秋的时候,我们又坐在跷跷板上。
落叶纷纷扬扬地飘下来,像是给我们表演一场盛大的舞蹈。
我们谈起了以后的梦想。
小胖说他想当厨师,因为他爱吃。
我说我想当画家,把我们村的风景都画下来。
跷跷板一起一伏,就像我们忽高忽低的梦想,但是坐在跷跷板上的我们,那一刻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那简单的跷跷板啊,承载着我童年那些琐碎而又美好的回忆,有欢笑,有小诡计,还有对未来最初的那份懵懂的期待。
《跷跷板上的战争与友谊》学校的操场角落,有一个彩色的跷跷板。
对于课间休息的我们来说,那简直是一片欢乐的小天地。
我和班上的调皮鬼阿强总是在跷跷板那儿较劲儿。
阿强身手敏捷,满脑子都是鬼点子。
我呢,属于那种比较踏实但是也不服输的。
有一天课间,大家都围在跷跷板周围。
阿强一屁股就坐到跷跷板的一端,挑衅地看着我。
我二话不说就坐在另一边。
开始的时候,阿强不停地晃悠,想打乱我的节奏。
蜡烛跷跷板的原理
蜡烛跷跷板的原理是基于物理学的杠杆原理。
跷跷板上的蜡烛会随着跷跷板的运动而上下摆动。
杠杆原理是指一个杠杆在平衡状态下,两端所受到的力的乘积相等。
对于蜡烛跷跷板而言,蜡烛和跷跷板的支点就构成了一个杠杆。
当蜡烛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时,蜡烛和支点之间的力会平衡。
换言之,跷跷板上蜡烛一端受到的向上的力和另一端受到的向下的力相等。
当一个人将蜡烛一端向下按下时,跷跷板处于不平衡状态。
此时,蜡烛端受到的向上的力变小,而另一端受到的向下的力增大。
这一变化使得跷跷板发生倾斜,使蜡烛端的高度降低。
当松开手时,跷跷板回到平衡状态。
与之前相对,蜡烛端受到的向上的力增大,而另一端受到的向下的力变小。
这一变化使得跷跷板恢复水平,使蜡烛端的高度增加。
因此,通过手的按压和松开,可以控制跷跷板上蜡烛的高度。
这是利用杠杆原理实现的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
一年级填上合适的数跷跷板跷跷板是孩子们常常玩的游戏之一,它是一种平衡玩具,需要两个人协作才能玩得顺利。
跷跷板的玩法很简单,两个人坐在跷跷板的两端,通过交替用力将自己往上抬起,然后对方再用力往下踩,这样跷跷板就会上下摆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平衡的乐趣。
玩跷跷板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要保持平衡,让两个人的体重相等。
在孩子们玩跷跷板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发现,只有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跷跷板才能保持平衡,两个人才能轻轻松松地玩耍。
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更好地理解跷跷板的平衡原理,老师准备了一些题目,让他们填上合适的数。
第一道题是这样的:小明和小红一起坐在跷跷板的两端,小明体重为35千克,小红体重为50千克,请你算一算,跷跷板应该往哪边倾斜?答案很明显,小红体重更重,所以跷跷板会向小红这边倾斜。
这时候,小朋友们可以在跷跷板的一边填上数字35,另一边填上数字50,来表示体重的大小。
第二道题是这样的:小亮和小亦一起玩跷跷板,小亮的体重为45千克,小亦的体重为45千克,请你算一算,跷跷板会保持平衡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小亮和小亦的体重相等,所以跷跷板会保持平衡。
小朋友们可以在跷跷板的两端都填上数字45,来表示体重相等。
接下来的题目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是体重不同,而且会有一边比较空的情况。
小朋友们可以根据体重的大小填上合适的数字,让跷跷板保持平衡。
通过这样的练习,小朋友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跷跷板的平衡原理,也能锻炼他们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当他们填上合适的数后,可以自己尝试坐上去,感受一下跷跷板平衡的乐趣。
跷跷板不仅是一种有趣的游戏,还是孩子们学习平衡和合作的好机会。
通过玩跷跷板,孩子们可以学会相互配合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跷跷板也能让孩子们锻炼身体,提高体能素质。
在孩子们玩跷跷板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们要做好安全工作。
首先,跷跷板的两端应该坚固稳定,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其次,孩子们要注意坐稳,以免跌倒受伤;再次,孩子们应该遵守规则,不要玩得太过激动,以免发生意外。
跷跷板变成平衡木作文有这样一位父亲:孩子升初中的暑假里,把七年级数学和英语的全部课程备好了课,做好了课件,从一开学就和老师同步给孩子讲解这两科,而且帮助孩子写作业、做难题,简直就是孩子学习上的“保姆”,可结果呢?孩子这两科却经常不及格,原因在于孩子很少动脑,学习能力太低,父亲对孩子的“爱”成了对孩子的“害”,悲哉!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很着急。
可她从不仔细观察分析孩子的问题,而是把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用她的话说就是“不让他闲着”,完全依赖于补课,觉得只要孩子在各种“班”上,心里就踏实。
结果孩子疲惫不堪,成绩没见一点进步,还徒增不少浮躁,花钱费时不讨好,冤哉!这是我从教过程中接触的家长对待孩子学习典型的几种错误做法,像这样的家长有很多。
他们对待孩子的学习就像跳“跷跷板”一样总是游走在两个极端:要么包办代替,要么完全依赖外界,总是找不到自己的适当位置。
那么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应该起什么作用呢?我认为,应该居于“包办”和“代替”两个极端的中间,像走“平衡木”一样配合学校和老师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太被动,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智商一般没有多大区别,成绩好坏主要区别于情商,而情商能发挥多少最主要的是看自己是否有追求优秀的愿望,愿望强烈的孩子往往学习非常主动,很容易成为优秀的学生。
著名数学教师王金战所带55人的高中班级,10人进入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37人考进清华北大,王老师认为这些学生能如此辉煌的原因是“他们想进名校的愿望比别人更强烈”,其实也就是说他们比别人学习更主动。
主动学习的引导固然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和义务,但如果缺少了家长的配合,往往会事倍功半,因为教师是一个人要面对几十个孩子。
常言说:“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教师的精力有限,对孩子的了解有限,孩子在校的时间也有限,而家长是两个人面对一个孩子,只要用心,对孩子的了解应该比老师更清楚。
所以,明智的家长应该意识到配合学校和老师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利用跷跷板探索科学奥秘——数学教案引言跷跷板作为一个古老的游戏玩具,已经在孩子们中间流传了很多年。
但是,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娱乐工具,它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主要是物理学和数学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跷跷板探索科学奥秘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结合到数学教学中,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他们的数学素养。
一、跷跷板原理在跷跷板游戏中,孩子们坐在一端,并用脚或手来产生力。
跷跷板另一端的人将被推起。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物理原理来解释。
跷跷板上的两个人被视为两个具有质量的对象。
当一个人在跷跷板的一端施加力时,产生的力会使得该端向下移动。
这产生了一个转动力矩,在跷跷板的另一端产生了一个反作用力,使得另一个人被抬起。
重心称为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的质量集中的点。
重心在跷跷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当跷跷板上的两个人的重心处于同一水平线时,跷跷板将保持平衡,两人平衡。
然而,如果重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跷跷板就会倾斜,并且当这个重心超出某个点的范围时,孩子们将会失去平衡。
因此,在跷跷板游戏中,孩子们需要找到重心所在位置,以便保持平衡。
这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如何计算重心位置的概念。
二、跷跷板和数学跷跷板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物理学。
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会介绍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平衡点、杠杆原理、质心等,以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
平衡点是指一个物体的质点能够平衡的点。
它可由以下公式确定:B = (m1d1 + m2d2) / (m1 + m2)在这个公式中,m1和m2分别是跷跷板上的两个人的质量,d1和d2是它们距离平衡点的距离,B是平衡点的位置。
杠杆原理是指一个物体的平衡受到的力必须相等而相反方向。
例如,当跷跷板上的一个人向下施加力时,另一个人会被抬起,产生反向的力。
质心是指物体的重心,即在所有的三个轴上的总质量的中心。
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x = (∑mi xi) / my = (∑mi yi) / m在这个公式中,mi是每个对象的质量,xi和yi是它们在x和y轴上的位置,x和y是质心位置。
管理是一种平衡——跷跷板理论近期项目进度较慢,国庆前组织架构就定下来了,可是各部门负责人一直不定,因而我们也就没办法开组织架构宣讲会。
尽管部门职责早就写好,也跟公司高层沟通了,但是岗位不定,工作分析一直没法开展,我们挺着急的,项目进度晚了近两周。
这几天好不容易把各部门负责人的人选确定下来,因为有些部门设置为部门总监,我们感觉不太理解,于是便找总裁沟通了一下。
跟总裁聊了一个多小时,他给我解释了一圈,其实说白了,就是考虑到这些人在公司的资历,按个“总监”的称号,更能安抚他们,聊的时候,这位老总倒是有一句说的挺经典,“管理有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科学可言,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到一种平衡”,让我很受触动。
回去之后,跟大家聊这位老总的话,大家也都觉得挺有道理的。
确实如此,大多时候,管理者就是要在企业里建立一种平衡体系,只有建立和管理好企业内部的这些平衡,才能保证企业管理的效率。
那么,管理究竟包含哪些平衡呢,我认为,至少包含以下平衡体系。
一、责任与权力的平衡人们经常说的——责权利对等,说的就是这个。
企业内部,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岗位,只要赋予了责任,就必须明确其相应的权力,反之亦然。
也就是说,责任与权力保持平衡,部门/岗位的职责才能有效发挥,也才能让任职者愿意承担职责。
然而,很多时候,企业又常常无法做到责权利对等,往往要求一个部门/岗位做事,却又不进行授权,使得员工无法行使其职责,造成有职责,却因为权力不足无法办该办的事。
在我所接触的咨询项目中,就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老板们老说某个部门不管用,该做的事不做,可他们却不反过来想想,他们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进行了授权,这些问题搞不清楚,何来职责发挥。
所以,在明确了责任之后,就应该明确授权,给予相应的权力,使员工能够真正发挥其职责。
二、激励与控制的平衡激励,是通过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使员工能够为之努力,其实就是奖;控制,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制约,说白了,就是罚。
跷跷板的原理
跷跷板是一种由两个平衡在中心点上的杠杆组成的游乐设施。
它的原理是基于杠杆原理。
首先,跷跷板的重量分布对于平衡至关重要。
当两个人坐在跷跷板的两端时,他们的重量会影响整个跷跷板的平衡。
如果一个人的重量较重,跷跷板就会向他的那一侧倾斜。
其次,跷跷板的平衡取决于力的平衡。
当两个人以相等的力坐在跷跷板的两端时,跷跷板保持平衡。
这是因为力是杠杆平衡的关键。
如果一个人用更多的力向下推,同时另一个人用相等的力向上推,跷跷板会保持平衡。
而当两个人的力不平衡时,跷跷板就会倾斜。
当一个人向下推的力大于另一个人向上推的力时,较重的那一端会向下倾斜。
这是因为力矩(torque)的原理。
力矩是力乘以力臂的乘积,
它决定了物体旋转的趋势。
在跷跷板上,人的重量和力矩决定了跷跷板的旋转方向和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跷跷板上的平衡取决于人的位置,即他们相对于中心的距离。
如果一个人坐的离中心更近,他的力臂就更短,需要用更大的力才能平衡较远离中心的人的力。
这是为什么不能让两个人的位置过于偏离中心,否则跷跷板就无法平衡。
总的来说,跷跷板的原理是基于杠杆和力矩的平衡原理。
通过控制人的位置和力的平衡,我们可以控制跷跷板的旋转和倾斜。
这使得跷跷板成为了一个有趣且经典的游乐设施,能够给人们带来乐趣和惊喜。
“生活跷跷板”之平衡术“生活跷跷板”之平衡术——读“自律的第四个原则”有感文|虞海萍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要实践这些原则,在背后原动力爱的作用下,关键取决于你的态度,你要敢于面对痛苦而非逃避。
自律,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既要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又要尽可能过好当前的生活,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
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正如自律的第四个原则“保持平衡”所要求的。
学会放弃欲望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我调整。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一小孩贪恋风驰电掣,不肯放弃一时的快感,来换取转弯时的平衡,最终承受失去平衡的后果:受伤,损毁。
那时,需要放弃无拘无束的自由。
在陪女儿下棋时,父亲想赢每一盘棋,欲望过于强烈,压过了哄女儿开心的念头。
求胜的欲望曾给予父亲很多帮助,而身为人父,胜负欲只会使亲子关系恶化,父亲必须对以前的自己做出调整,放弃暂时的胜负欲。
父母在陪同孩子学习时出现鸡飞狗跳,情绪系统失了衡,那时需要放弃对子女的权威。
玩跷跷板,不是越高越稳,不是越快越强;按照人生危机发生的时间次序,我们需要在各阶段放弃一些东西,这些就是我们在人生过程中必须放弃的生活环境、个人欲望和处世态度。
学会平衡内心最终的放弃自我,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
其中一种暂时的放弃自我是成年生活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兼容并包,也是“保持平衡”这一原则的一个子类型。
“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生活,恰如跷跷板游戏,起伏跌宕碰撞回升,该如何通过或收腿前挪上升,或后移降腿下沉,动力与阻力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自我去平衡,自我去自律!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有些时候就必须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放弃。
有关成长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想法
热度7已有 103 次阅读2012-5-20 10:38|个人分类:我的原创|系统分类:企业
文化|成长型企业, 文化建设 | 我来当编辑
前两天和一个成长型企业家朋友讨论成长型企业如何做企业文化建设,我和他分享了有关华为集团任正非先生、联想集团柳传志先生、远大集团张跃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和思想,让他感触很深,感到收获很大,他建议我整理写成一篇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又恰好值此中人网改版之际,很荣幸受邀写点感悟发表一下,表达对中人网成功改版的支持和祝贺!
“一年的企业靠运气,十年的企业靠经营,百年的企业靠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生生不息的源泉,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和方法是不一样的,进入成长期的企业更需要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成长型企业家的重视,日渐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热门话题,然而就如何成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笔者在此分享几点想法:
大家都知道企业文化建设分了三个层次:理念精神文化(MI),物质形象文化(VI)和制度行为文化(BI)
很多企业做文化建设工作将重点放在理念文化和形象文化上,甚至认为企业文化是无形的,致使文化没法落地扎根,甚至让员工感觉虚无飘渺,觉得企业文化很务虚,而笔者根据多年来的观察总结,认为企业文化是否做得好,关键重点应该放在制度建设与员工行为规范上来。
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企业文化表现为企业一系列的基本价值判断或价值主张,即反对什么,提倡什
么?企业文化不只是宣传口号,它必须根植于企业的组织、流程、制度、政策、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之中。
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员工的行为文化,而员工的行为文化是通过制度来约束和实现的。
华为把朦胧的文化,变成制度性的文化,通过制度性建设,实行法制化管理。
”任正非提出将文化融入制度的口号。
联想企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先生也认为:“西方管理强调规范化,东方管理讲人情、亲情,或者说艺术化的管理比较多。
联想企业文化要以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为基础,而用人情、亲情来进行调整。
‘主原料’还是要规范。
远大集团CEO张跃先生对企业进行制度化文化建设更是高度重视,远大的制度几乎覆盖了每一个员工的每一项活动,大到工作规则,小到衣食住行,应有尽有,这缘于张跃对制度本身的热爱,他认为是拿破仑法典而不是任何的艺术或哲学作品更能代表西方19世纪的文明精髓,他觉得繁琐的《拿破仑法典》给人规定责任和约束的同时,也赋予了法国人最大的自由。
他的一段经典论述更是应该让国内广大成长型企业家有所感悟:“我一直觉得一个企业最强的不是它的技术,制度才是决定所有活动的基础。
有没有完善的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不是好和坏之分,而是成和败之别。
要么成要么败,没有制度是一定要败的!所以领导者一定要非常投入地去建立制度体系,非常忘我地去维护这种体系。
这种维护是需要决心的,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负面的东西,但是我抱着这样一个顽固的信念,如果没有制度的话,我的错误犯得还会多一些。
确实经常有人说,这个制度是不是太苛刻了,有些事情是因为制度的限制而办错了,但是我坚决认为这不是制度的错,如果是它的错的话,那也是由于制度不够完善、不够细致造成的。
”
什么是制度化文化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笔者总结了三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核心思想之一: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就是说做任何工作要制定“游戏规则”,要遵循“政策、原则、流程、条件标准”等依据,不是拍脑袋,不是凭直觉和个人喜好。
做到有法可依,不管是员工离职还是岗位变动,后来者都可以依据该项工作已经制定的政策、流程、标准、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继续开展工作,而不是换一个人,换一个样。
并且有利于培训新员工与实施员工技能培训。
制度管理的核心思想之二:有据可查。
有据可查:做任何工作,都要留下“记录,文件、数据、文字和图表”等见证性的材料。
做到有据可查,一方面可依作为对工作完成情况检查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依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以便发现改善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制度管理的核心思想之三---火炉效应:1、警示性:火炉是明摆在那里的,而且是火红的,谁都知道碰它会被烧伤。
2、即时性:当你碰到火炭时,立刻会被烫,没有丝毫的预先提示,你马上会有烫疼的感受。
3、平等性:火炭是很烫的,它不分贵贱亲疏,一律平等,谁碰烫谁,毫不留情。
4一致性:每次你用手触摸烫炉,保证每次都会被烫,不会有一次例外。
治企如同治国,法律神圣不可侵犯,制度同样不可违返。
要带一支部队,治军必严,而要管理好一个企来,同样必严,功则奖,过则罚,不可不奖,不可不罚。
华为认识到企业进入快速成长发展阶段后,则需要制度化的管理,在推行制度化建设管理时,大多数企业都是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将先进的管理制度应用
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很多人都会提出“根据中国国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有选择地应用。
” 但是任正非反其道而行之,宁愿“削足适履”,完全照搬。
对于华为总裁任正非来说,学“削足适履”却是走向规范化、职业化和国际化管理的必由之路,所以他甘愿削自己的“足”以适IBM的“履”。
任正非明确提出了引进IBM先进制度管理模式的三部曲,就是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在开始的两三年内以理解消化为主,之后再进行适当的改进,从而将艰难的制度管理变革持续地推进下去。
制度化管理就是按照一定规则办事,它的开始阶段,可能会丧失一些效率,但从长远来看,规范化是质量、成本、效率的有效保障。
在新的业务流程推行初期,许多人还是不按规则办事,制度无法推行下去,这才使任正非下定决心要“削华为的足,适IBM的履”。
经过几年的磨合,员工的职业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也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