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3)
- 格式:doc
- 大小:822.00 KB
- 文档页数:8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湖南省永州市期末联考高二历史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民族服饰等,每种服饰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特点。
其中,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如藏族的长袍、蒙古族的长袍等,款式独特,色彩鲜艳,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体现了()A.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性B.传统服饰的世俗化C.传统服饰文化的开放性D.华夏认同观念增强2.毛泽东在1917年指出:“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很多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
而自1921年起,在中共文献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与新的理论不断结合,这说明当时()A.传统文化仍占主流B.中华文明的传承与改造C.西方文化弊端暴露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3.埃及古王国时期,太阳神“拉”逐渐被奉为埃及的最高神,国王被说成是“拉”之子,是“拉”的直系后裔。
国王的名字往往要缀上“拉”的字眼。
这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开始确立B.宣扬君主至上权威C.官僚机构日益庞大D.王权进一步被神化4.希腊传说记载众神之神宙斯与腓尼基(现叙利亚地区)公主欧罗巴育有三个孩子,老大米诺斯统治着位于东地中海中央的克里特岛。
考古证明克里特的人种与埃及、西亚相近,据此可知,神话传说()A.具备非常丰富的史料价值B.与考古证明完全一致C.一定程度反映人类史前史D.可以甄别史料的真伪5.下图为玛雅人使用的花瓶上所绘的“玛雅算盘”图画。
图中站在后方的官员命令坐着的男子对在当时作为贡品收纳而来的“贡品袋”的数量进行计算。
这折射出,玛雅文明()A.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B.在数学领域取得一定成就C.已建立起完备的赋税制度D.绘画艺术出现全新的风格6.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出土了众多属于公元前2000—前1000年的干尸,其中部分干尸鼻梁高挺,眼窝深陷,具有“高加索人”特征,可以确定他们的面貌和肤色可能接近欧洲人的体质,或者说接近印欧语系西支民族的外貌。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四校(华附、省实、广雅、深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1. 正史中关于周边地区首领有如下记载,这反映出()C.中国古代疆域扩张D.社会生产显著发展2. 河南黄土城地区考古调查,发现46处汉代村落遗址,其中仅有汉代文化遗存的遗址12处,可视为汉代的新兴村落,大多遗址含有仰韶或龙山以来的文化堆积。
这说明()A.汉代村落的延续性B.汉代村落发展滞后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D.中原最早出现村落3. 下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创新之处。
下表反映了()C.教化作用日益凸显D.法律儒家化趋势4. 唐人姚合抱怨:“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
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姚合主要强调的是()A.均田制度被破坏B.商品经济发达C.税收制度不合理D.土地兼并严重5. 有学者评价元末吴中诗派“不乐仕进,甘于隐遁,抛开士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过着亦俗亦雅的生活,不避物质享乐及文人情趣的追求,沉湎于诗酒书画之中,甚至有惊世骇俗的行为。
”以下符合该学者对吴中诗派看法的是()A.力求突破理学束缚B.思想源于经济发展C.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主张反抗异族统治6. 明穆宗命太监“坐营”,兵部尚书郭乾以内监不当坐营的世宗祖训为由不执行皇帝命令,对此穆宗引正德《明会典》为例“仍命草敕”,遭到群臣反对后,向内阁首辅徐阶寻求支持,徐阶指出穆宗不应以《明会典》为例,应“以先帝为法”,皇帝最终取消了命令。
这反映了明代()A.对皇权的弹性约束B.加强了君主专制传统C.法典权威性的降低D.内阁制度制约了皇权7. 太平军起义后不久,两广总督徐广缙等向皇帝奏报,将拿获的一些盗贼头目“就地正法”,获得咸丰皇帝批准。
此后“就地正法”成为非常时期的死刑执行方式,打破了清王朝的死刑上报中央复核制度。
这种做法导致()A.地方政府行政效率降低B.晚清政治权力结构变动C.清廷失去对地方的控制D.阶级矛盾的进一步加深8. 1896年,李鸿章访问欧洲期间,法国报刊发表以下漫画并评论道“为了不让各国嫉妒,李鸿章右手拿着自己的辫子,左手拿刀一截一截地切下,分别送给身边的英国女王、法国总统、德国皇帝。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下诏:“自今以后,……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变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
”此诏书意在( )A.规范官员选拔考核制度B.向地方征召有才德之人C.通过考试选拔被推荐人D.鼓励检举揭发买官卖官2.隋文帝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下令“诸州县佐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隋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减轻人民负担 C.分割宰相权力 D.防止吏治腐败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4.罗马法专家巴里·尼古拉斯教授说:“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指定的话语。
……如果有关形式得到遵守,但存在意愿方面的缺陷(如错误或者恶意),法律后果仍然产生。
”这说明早期罗马法()A.外在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贵族法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D.司法程序缺乏公正性5.提出“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能好好研究人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
”该观点最可能出自(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6.陈献章(1428—1500,江门新会人)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白得”,开创“江门学派”,被誉为“真儒复出”。
这里的“彼”指的是( )A.程朱理学 B.陆王心学 C.佛教 D.道教7.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秦律规定以“五善”考核官吏,吏有五善,“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
”五者毕至,必有大赏。
这说明秦朝( )A.儒学地位显著提高B.选官强调德才兼备C.延续法律至上传统D.高度重视吏治建设2、东汉时,裁罢(郡)都尉,其职并入太守。
原来作为监察区划的州(部),逐渐演化为郡之上的行政单位,州刺史内掌民政,外统兵马。
这一举措(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完善了地方管理制度C.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D.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3、王羲之用笔画线条来表现内心:《兰亭集序》的自足、《丧乱帖》的沉痛、《快雪时晴帖》的欣然,这些不同情怀写下的文字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思想解放的时代气象B.艺术风貌呈现地域差别C.书法重视个性与法度D.书法融合了宗教与玄学4、唐朝前期,粟、麦为全国的主要食物。
唐玄宗下令,在今河南地区大开水田,大面积种植水稻。
随后,在今天的山东、河北、山西等地,水稻种植也陆续获得成功。
这说明唐代( )A.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日趋强化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D.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5、据《蹴鞠图谱》记载,宋朝时期,在汴京城,有许多蹴球茶坊和角球店,还出现了许多专门制作鞠的手工作坊,有品牌的商品鞠有24种。
蹴鞠不仅在民间盛行,在宫廷中也非常流行,宋微宗就是一位蹴鞠爱好者。
据此可知,宋代蹴鞠( )A.使市民阶层获得全面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促进体魄和军事能力提升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6、清政府在统一后,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的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基荒。
如规定凡愿人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
各省贫民携带妻子人蜀者,准其人籍等。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B.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C.改善四川百姓的生活D.缓解中原地区人口压力7、从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一些近代市政工程设施,如电灯、白来水、煤气、卫生设备、下水道和污水处理开始建设,电话、电报、电车、汽车、新式道路等也陆续在通商口界城市出现。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青铜鸣大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 据史书记载,楚国虞丘子曾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任令尹,郑国子期向郑昭公荐子产为相。
管仲在齐国创立“三选”之法,即“乡长所进,官长所选,公所訾相”。
这些做法表明当时()A.世卿世禄制度遭到冲击B.贵族等级体系彻底瓦解C.周天子专制统治被削弱D.传统宗法制度开始解体2. 下图是从汉武帝经东汉光武帝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的发展轨迹。
这反映出()A.中央集权的不断弱化B.丞相的权力得到强化C.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D.内廷机构逐渐外廷化3. 孙思邈《千金食治·序论》云:“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
”认为人们在日常的饮食中就要注意酸、咸、辛、苦、甘五味平衡,不可偏嗜。
还要根据人体状况和四季变化来调配五味,使之平衡。
这一认识()A.蕴含了辩证的疾病预防观B.增强了民众的身体素质C.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D.阻断了疫病的传播来源4. 宋代程颢、程颐提出,“今日杂信鬼怪神异说者(信佛者),只是不先烛理(考察事理)”。
在揭露、批判了佛教的宗教神秘主义之后,他们力主立足于人的文化世界,确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人生的追求。
据此可知,两位理学家()A.试图恢复儒学正统地位B.注重社会风气的建设C.反对佛教生死轮回思想D.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5. 清代,江南地区以丝绸和棉布贸易为主体,形成了在周围府县和苏州府郊外进行收购、苏州府城进行批发的销售体系。
其中苏州府城郊区的收购点大多选在了本就有棉布和丝绸贸易基础的市镇,这些市镇又进一步吸引了周围的棉户与桑户,形成了丝绸与棉布贸易的市镇。
这表明清代江南地区()A.长途贩运贸易发达B.雇佣关系得到长足发展C.专业化的市镇兴起D.农耕经济逐渐走向衰落6. 下表为1873—1920年中国进口机器设备的总值统计。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C.自然经济趋于解体D.贸易逆差有所改善7. 1921年11月,顾维钧在太平洋及远东问题总委员会上提出关税自主案,此案指出中国有自行规定及区分本国税率的完全自由,遭到英、美、法、日等国反对。
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高中二年历史科试卷完卷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请直接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填入答题卷表格的相应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A.认识到分封制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B.强调分封制之下蕴含着大一统因素C.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D.意在说明分封制推动中华民族形成2.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表1,它说明殷商时代()A.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C.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D.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3.“抑末、困辱商人,严禁奢侈品生产和流通,反对进口‘奇巧淫技’……是因为担心破坏纯朴、敦厚的社会风气,防止消费标准上的僭越、财富分配上的凌夺以及商品交换上的欺诈。
”该分析表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A.具有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 B.具有封闭性和独立性C.一贯坚持了重农抑商 D.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4.汉代,吏、民一旦被察举为孝廉,必须先拜郎中(侍卫皇帝的官员)作为官中“储官”,后经“三署”(五官署、左署、右署的合称)因材施教、甄别考核后,才依优劣除补县令长丞等职。
这说明汉代察举制()A.实行严格的官员考核体制 B.配有官员培养的相关程序C.存在滥举中央官员的弊端 D.能够选拔优秀的社会人才5.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
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
这表明当时汉王朝()A.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 B.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C.铁业官营,加强专制皇权 D.垄断战略资,提高财政收入6.汉代以前,民众对人神的信仰主要是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神,而汉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有政绩的官员死后被百姓立祠祭祀的现象,如汉和帝时的王涣为民平理冤狱,死后“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成为民众新的人神信仰对象。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现有材料来看,周人围绕“中”形成了“以时中万邦”,围绕“四方”方位形成了“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围绕“左右”方位形成了“左祖右社”、“左昭右穆”,围绕“上下”方位形成了“上尊下卑”,围绕“内外”方位形成了“内诸夏外夷狄”等方位观念。
这表明,西周时期()A.周王强化了地方行政管理B.方位观念赋予了礼制内涵C.家国一体观念得到了认同D.同源共祖的意识初步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西周时期,“长幼”“尊卑”“夷夏”等礼制与“上下”“左右”“内外”等方位联系了起来,方位观念被赋予了礼制内涵,成为礼制的直接表达,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关地方行政管理、家国一体观念和同源共祖意识,排除A项、C项、D项。
故选B项。
2.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派主张儒家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道家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墨家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法家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A.强调以民为本B.期望国家统一C.关注政治秩序D.力主集权政治【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可知,不同学派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治国思想,这说明这些学派的立足点是国家治理,关注政治秩序,结束战乱纷争,C项正确;A项与法家思想不符,排除A项;题干思想中不能得出诸子百家希望统一,排除B项;D项符合法家思想,排除D项。
故选C项。
3.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
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B.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C.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D.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由于秦朝时期为抵御匈奴,修筑长城,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农牧界限向北移动明显,B项正确;北方气候条件恶化的话,农牧界限会向南移动,排除A项;秦朝也统一王朝,排除C项;材料与文化融合趋势无关,排除D项。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 -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历史试卷【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闽侯三中方明泉林玉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1982年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
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A、周统治中心在随州B、分封制遭破坏C、青铜冶炼技术成熟D、宗法等级森严2、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
该思想()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3、《史记·李将军列传》讲述了李广一生,在汉文帝时期为中郎将,无所事事;后来在汉武帝时期成为一位抗击匈奴的重要将领,威震北边,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
这说明()A.社会环境影响个人成就B.时代变迁影响对人物的评价C.英雄人物推动历史进程D.统治者的好恶决定战争胜负4、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
”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
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
这反映了当时()A、地方吏治废弛 B、试图重建礼乐制度C、君主专制加强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5、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一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
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
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
这说明该窑( )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6、朱熹强调:“如树,初间且先斫倒在这里,逐旋去皮,方始出细……以事之详略言,理会一件又一件;以理之浅深言,理会一重又一重。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 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类型为主的遗址,确切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和气势恢宏的宫殿,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形成了特权阶层。
据此可知,当时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开始产生贫富差别C.进入奴隶社会鼎盛时期D.已进入传统农耕社会2.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3. 晋文公召周天子参加践土会盟,《春秋》记之为“天王(天子)狩(视察)于河阳”;臣杀君,子杀父,《春秋》一律写成“弑君”“弑父”,反之,杀掉乱臣贼子则一律写作“诛”。
这种写法,被称之“春秋笔法”。
由此可见“春秋笔法”()A.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B.表达对礼乐秩序的倡导C.强调对社会变革的赞赏D.寄寓对中央集权的诉求4. 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
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B.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C.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D.气候条件的日益恶化5. 传国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相传为秦始皇用和氏璧制成。
西晋末至东晋初,传国玉玺先后为匈奴建立的前赵、氏族建立的后赵所获。
他们讥讽没有玉玺的东晋皇帝为“白板天子”。
这一现象A.根本上体现了民族冲突的阶级实质B.一定程度说明传国信物是统治基础C.充分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狭隘性特征D.侧面反映了民族认同在冲突中发展6. 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
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
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据考古发现,晋南地区的陶寺遗址由周长约7公里的夯土城墙包围,城内面积约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大型的宫殿区和墓葬区,繁荣异常。
从公元前2300年开始,陶寺先民们在这座古城中生活了近400年。
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陶寺出土的一块陶片上发现了疑似文字的符号,有人将其解读为“文尧”。
下列关于陶寺遗址说法错误的是()A. 处于万邦时代,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 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父系氏族社会C. 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龙山文化时代D. 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2.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
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A. ①—秦始皇长城B. ②—灵渠C. ③—郑国渠D. ④—都江堰3. 中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②《千金方》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的③《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原则④《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颁布的药典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 王溥的卷18《诸司送史馆事例》中记载了“蕃客朝贡使至,鸿胪寺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这一记载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 两汉B. 隋唐C. 两宋D. 明朝5.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
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
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在高中学习阶段,其实历史学科知识交叉多且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个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
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A.郡县官长B.方国头领C.商王子侄D.三公九卿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5.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6.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7.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8.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1-6页,第二部分第6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考生编号,并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一交回监考老师,试卷自己保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有一个制度,它的影响长期笼罩着中华社会,突出表现在:父系单世系原则的广泛实行;家族制度的长盛不衰;“家国同构”精神始终贯穿于数千年中国社会。
该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国并行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学者萧功秦论及古代某一制度时说:“……既是维系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
这一制度应是A.科举制度B.君主制度C.分封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3.丧葬文化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当时的历史社会风貌。
图1与图2是某时期的墓葬壁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图1到图2变化直接相关的是牵羊的少数民族牧马扬场图牛耕图A.梭伦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1861年农奴制改革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
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下学期孝感市五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命题人:杨弢审题人:张小强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每小题的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1.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2.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朱熹旨在强调()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C.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 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3. 古希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理性的言论。
下列各项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符的是()A.“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B.“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C.荣誉远比财富、名声等东西更重要”D.“生好还是死好只有神知道”4. “这是对上帝的宣战书,它像一把利剑刺向上帝的心脏,又如一颗重型炮弹,打破了被宗教神学长期盘踞着的顽固堡垒,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
”这段话评论的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B.路德的因信称义C.卢梭社会契约论D.达尔文的进化论5.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6.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六一汉”制度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7. 以下对梭伦改革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有()①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②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③梭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④梭伦改革是整个古希腊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为雅典城邦的振兴开辟了道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有学者认为,通过商鞅变法,“秦国井田制被废,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
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 7 月 30 日 16:00-17:30 试卷满分 100分【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祝☆考☆试☆顺☆利☆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建立以后,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
下列与“天下归心”相对应的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2.从右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的是①实现了国家的统一②确立封建土地制度③建立君主专制体制④建立官僚政治体制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白银甚至铜钱的流通,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
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白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
至成化年间,白银大量流入我国,民间契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
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
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 B.白银大量流入推动白银货币化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 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4.南宋时期的宋慈是被公认的“法医鉴定学”鼻祖。
他所著的《洗冤集录》记述了人体解剖、勘察现场、鉴定死因、自杀或谋杀、各种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
作为朱熹的同乡,宋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
如果从取得的业绩来看,宋慈A.表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B.“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C.忠实地践行了“格物致知” D.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精神5.“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①商鞅变法“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②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③宋太宗“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④明清“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6.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2019期末联合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48分)1.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
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
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
材料中的“他”是()A.孔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老子2.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
这一变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3.“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一切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
”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是( )A.人文主义B.浪漫主义C.禁欲主义D.蒙昧主义4.从1527年起,英王亨利八世以《圣经》中的弟娶兄嫂无后的故事为由,要求与王后离婚,结果遭到教皇拒绝批准。
愤怒的英王便开始对抗教廷,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国会立法脱离罗马教廷,进行宗教改革,建立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
教皇不懂爱,由一场离婚案引发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 )A.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的传播B.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教会的矛盾C.世俗王权与神权的尖锐对立 D.路德教派提倡因信称义影响巨大5.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历史是一门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它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的发展历史,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二历史,仅供参考哦关于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周代宗法制“构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政治实体,使族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家与国就在政治上紧密相结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促进了统治方式的有序化B.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统一C.开创了国家管理的新模式D.导致了分封制度的形成2.“士的地位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中,成为上下升降的汇聚之所,观念转变也较快”。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察举征辟制导致知识分子最善于接受新思想B.九品中正制促成士中大部分成为社会的上层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D.农民起义式的社会流动使知识分子地位不能上升3.西汉政治语汇中,常可看到“拨乱反正”.如《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
西汉前期,起到“拨乱反正”作用的措施是A.吸取秦亡教训,分封同姓王B.奉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C.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推行盐、铁的统一生产和销售4.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
”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B.“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C.“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英人由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
”D.“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5.肖雪慧在《古希腊的政治遗产》中指出,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愿意达成均势。
丹麦学者摩根斯•赫尔曼•汉森则认为:“雅典的民主不只是一套宪法制度和一套机构,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48分)1.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
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
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
材料中的“他”是()A.孔子B.韩非子C.墨子D.老子2.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
这一变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3.“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一切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
”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是( )A.人文主义B.浪漫主义C.禁欲主义D.蒙昧主义4.从1527年起,英王亨利八世以《圣经》中的弟娶兄嫂无后的故事为由,要求与王后离婚,结果遭到教皇拒绝批准。
愤怒的英王便开始对抗教廷,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国会立法脱离罗马教廷,进行宗教改革,建立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
教皇不懂爱,由一场离婚案引发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 )A.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的传播B.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教会的矛盾C.世俗王权与神权的尖锐对立D.路德教派提倡因信称义影响巨大5.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君主权力与党派信仰B.国家意志与精神寄托C.权威判断与历史传统D.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6.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B.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C.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7.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该诗写出了自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
这位诗人应该是( )A.孟浩然B.杜甫C.白居易D.杜牧8.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
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
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A.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彻底否定传统道德C.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D.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9.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它可用来研究( )A.井冈会师,创建工农红军B.中共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中央红军转移,进行长征D.南昌起义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支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这表明( )A.科技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转型B.科技发展走向多元化C.科技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D.科技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1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12.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②“211工程”“985工程”等措施的推动③国家鼓励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④《义务教育法》的实施A.①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13.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 )A.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B.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C.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D.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14.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
”梭伦做出的“贡献”不包括( )A.实行财产等级制B.创立四百人会议C.组建陪审法庭D.废除奴隶制度15.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废除“世卿世禄制” C.建立县制D.废井田,开阡陌16.《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
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准许土地自由买卖B.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D.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17.之所以说古代雅典的财产等级制改革与战国时期郡县制改革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 A.都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C.都缓和了社会矛盾D.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18.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死。
”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
”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B.粮食产量增加C.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发展D.促进吏治清明19.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B.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C.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D.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20.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A.内河航运尚未使用蒸汽动力B.农奴制阻碍俄国航运业发展C.近代工业化发展水平落后D.农奴遭受残酷专制统治,社会矛盾尖锐21.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你从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A.农奴制改革推动了工业的发展B.俄国逐步实现了现代化C.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D.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22.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指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
其主张实际上要求建立( )A.总统共和政体 B.君主专制政体C.议会共和政体 D.君主立宪政体23.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辱之道 B.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C.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D.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24.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
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B.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C.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D.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第Ⅱ卷非选择题 (52分)25.(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
……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
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请同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
(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3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9分)26.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8月,朝廷下诏永远停考武科,而且乡试和会试等均试策论,不再用八股程式命题;同时,朝廷决定在考试中增加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
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等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
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
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
1905年,在日俄战争的重大刺激下,袁世凯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一起上奏朝廷,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
慈禧太后在时势危迫之下,也觉得递减科举名额的办法缓不济急,终于接受了立刻停止科举的意见。
清廷随后发布谕旨, 从1905年开始,停止各级科举考试。
——摘自《凤凰网历史专稿》请同答:(1) 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并归纳其特点。
(6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景(9分)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请同答:(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关于日本哪些重要信息?(4分) 并概括日本近代化的特点。
(2分)(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9分)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8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25题22分, 26题15分, 27题15分,共52分)第25题:(共22分)【参考答案】(1)背景:北宋中期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