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牛头沟地区含金破碎蚀变带金矿化地质特征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引言宽坪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西部,行政隶属于嵩县大章乡赵楼村,面积4.65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地质工作宽坪沟金矿区成为中型金矿,本文对其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讨论,以其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依据,为今后在其周边找矿提供借鉴。
1、矿区地质概况1.1地层矿区位于熊耳山断隆东南翼,五丈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出露地层为长城系熊耳群鸡蛋坪组下段(Chj1)和中段(Chj2),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强烈,褶皱构造简单,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南东。
1.2构造宽坪沟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大小断裂构造共计11条,其中最长M14位于宽坪沟矿区的中部,总长大约3千米,宽坪沟矿区内长度1600米左右,根据断裂性质和控矿特征,矿区内断裂共分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四组。
北西向断裂穿越矿区,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断裂,北东方向断裂错断北西向断裂。
其他方向断裂的不发育,矿化弱。
矿区内主要断裂如下:(1)北西方向断裂北西方向向断裂是矿区内的主要的控矿断裂,由M14和次级矿脉M13、M16 和M18组成,M14矿脉西起宽坪沟,东至牛头沟,总长度3千米,矿区内长度1615米,倾向北东,倾角400-650之间,受北东向F1和F2错断,分为三段,即:中段M14-Ⅰ、东段M14-Ⅱ和西段M14-Ⅲ,其中M14-Ⅰ与M14-Ⅲ之间的水平断距约200米,M14-Ⅰ与M14-Ⅱ之间的水平断距约70米,现将上述含金构造蚀变带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控制程度分述如下:M14-Ⅰ,西起下西沟,东到后沟,长780余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14-60米,局部可达90米,总体走同2990,局部可偏转到2850-3150,倾向北东,倾角4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蚀变岩组成。
M14-Ⅱ,西起后沟,东到牛头沟,长690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8-50米,局部可达80米,总体走向2990,局部可偏转到2900-3050,倾向北东,倾角5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石英岩组成。
贺兰山北段牛头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机理研究作者:张玮魏开武李红宇来源:《西部资源》2014年第05期摘要:牛头沟金矿位于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裂陷北段之基底杂岩带,赋矿地层为一套下元古界宗别立群第二亚群(Pt1z2)中一深程度的变质岩系。
矿体受深大断裂的次一级主断裂(F1)控制。
该断裂形成于海西——印支期,经历了早期逆冲挤压,晚期局部引张的多期活动阶段。
文中主要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温度、压力及硫同位素分析等对构造控矿机理进行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该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成因类型。
关键词:蚀变岩型金矿构造控矿机理牛头沟贺兰山北段牛头沟金矿位于贺兰山北段,地理坐标:东经106° 31′30″~106°33′00″;北纬39°16′30″~39°17′30″,面积3.99km2。
近年来通过矿区开展普查工作,在F1主断裂破碎带内圈定出了三个金矿体,确定了牛头沟金矿床的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使该区的找矿工作有了较大突破,在该地区寻找低品位的厚大金矿体具有很大的前景。
由于贺兰山是我国东西部地理与地质构造的分界线。
因此,在该地区金矿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贺兰山北段牛头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机理研究方面提出一些新的认识,供进一步地质勘查工作参考。
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处天山——兴蒙造山系与贺兰山——龙门山——安宁河南北向断裂带(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的交汇(复合)部位,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裂陷北段之基底杂岩带(胡能高等,1994;李红宇等,2010)。
区域内出露的为一套古元古界变质岩系,前人曾命名为贺兰山群、千里山群、赵池沟群,以及新太古界宗别立群。
这套变质岩主要由硅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浅粒岩、黑云斜长变粒岩、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等组成,以角闪岩相一角闪麻粒岩相为主,属中一深变质程度。
其原岩以富铝的半粘土质一粉砂岩、硬砂质沉积岩和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局部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一、本文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其金矿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金矿床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找矿方向,为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将对中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沉积型、火山热液型等。
每种类型金矿床的成因机制、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都将被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金矿的形成过程。
文章将对中国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代金矿床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揭示金矿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为金矿勘查提供指导。
文章将探讨中国金矿的找矿方向。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勘探技术,分析金矿资源的潜在区域和有利地段,提出针对性的找矿建议。
文章还将关注金矿勘查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期提高金矿找矿的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中国金矿床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金矿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金矿床类型中国金矿床的类型丰富多样,这主要得益于其广袤的国土和复杂的地质背景。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成矿作用,中国的金矿床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岩浆热液型金矿:这类金矿多与中生代和新生代火山岩及侵入岩有关。
在岩浆活动和热液交代作用下,含金热液沿断裂构造上升并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
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有山东的焦家金矿和辽宁的红透山金矿。
变质热液型金矿:这种金矿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尤其是在绿片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岩系中更为常见。
含金热液在变质作用下,沿层间破碎带或韧性剪切带富集,形成金矿。
例如,陕西的双王金矿和河南的文峪金矿就是典型的变质热液型金矿。
沉积岩型金矿:这类金矿主要产于沉积岩系中,尤其是炭质、硅质岩系中。
含金热液在沉积过程中,通过渗透交代作用,使金元素在沉积岩中富集,形成金矿。
如贵州的烂泥沟金矿就是沉积岩型金矿的代表。
豫西牛头沟地区金矿控矿条件分析嵩县牛头沟地区是熊耳山地区蚀变岩型金矿基地之一,围绕花山岩体(基)外接触带金矿床、矿点密布,断裂构造发育,主要矿体均赋存于含金构造蚀变带内,其产状与含矿断裂带基本一致。
标签:豫西牛头沟金矿脉控矿条件1控矿条件分析1.1含矿地层和岩性测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熊耳山隆断区的中部。
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和中元古界熊耳群。
本区地层古老,岩石变质程度较深。
熊耳山地区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认识,历来分歧较大。
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①金来自主要矿源层太华岩群(黎世美等,1989;范宏瑞等,1994;陈德杰,1996;曹烨等2008);②金来自主要矿源层熊耳群(任富根等,1993);③金主要来自燕山期花岗质岩浆(邵克忠等,1992);④金主要是由深部的地核提供的,只有少部分来自赋矿围岩(卢欣祥等,2003)。
此外,陈衍景等(1992)等则倾向于成矿物质多来源的认识。
铅同位素研究发现,熊耳山地区太华岩群、花山花岗岩的铅为深源铅,属于以幔源为主的壳幔混合源铅;熊耳群火山岩的铅则为典型的幔源铅;上宫等大部分金矿床铅来源与太华岩群、花山花岗岩可能一致,而与熊耳群明显不同,即矿石铅为深源铅,主要来自地幔,部分来自下地壳及其与地幔的混合来源,属于以幔源为主的壳幔混合源铅。
1.2构造控矿牛头沟地区的断裂构造形迹复杂,活动期长。
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力学性质的断裂构造构成了本区以断裂为主体的构造格局。
而矿床的产出严格受不同规模、多期次活动的断裂构造控制。
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对金矿的控制:断裂的规模不同,对金矿的控制作用也不同。
马超营断裂是区域规模最大的一级构造,控制了断裂北侧金矿带、矿床的空间分布,熊耳山地区几乎所有的金矿床(点)都分布于马超营断裂带北侧上盘。
上宫、焦园断裂位于马超营断裂上盘,是马超营断裂的二级构造,控制了上宫、萑香洼等金矿床和一批金矿点的分布。
由上可见,马超营断裂是区域金矿最重要的控矿构造,其次级的上宫、焦园断裂主要为矿液运移和矿质迁移提供通道,是局部容矿的导矿构造,而F985 等次一级构造则是赋矿构造,是矿体产出的具体场所。
例析金矿地质特征1 概况该区位于华北陆台南缘,华熊台缘坳陷东段,熊耳山隆起与嵩县断陷盆地的接壤处,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之中。
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制约着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展布,并为区内金矿床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大地构造环境。
1956年以来该区的地质工作就没有间断过,对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区域成矿特征、资源储量等进行了研究,为本区金矿体的圈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2 矿区地质2.1 地层地层主要为太古宇太华岩群的变质岩和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沉积岩系,次为第三系和第四系。
2.2 构造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构造线为北西—南东向,以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
(1)褶皱:本区褶皱不发育,主要为王庄—陶村复背斜,轴面走向北西—南东,向南东倾斜,沿轴部断裂发育,有大量的花岗岩侵入和爆破角砾岩体成带分布,轴部地层为太华岩群。
太华岩群和熊耳群地层均呈单斜产出,傾向南东。
(2)断裂:区内断裂发育,主要有NE、NW两组。
NE向断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具长期活动特点,规模大,为区内重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
NW向断裂,活动时间较长,规模一般不大,早期形成的多数被基性岩脉充填,晚期断裂被斑状角闪二长花岗岩脉充填。
2.3 岩浆岩区域岩浆岩十分发育,分布广泛,具有多期次、多相位特点。
其中活动最强烈,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中元古代早期火山喷发和燕山期大规模酸性岩浆侵入活动。
中元古代的岩浆活动以大规模火山喷发为特点,形成熊耳群巨厚火山岩系。
加里东期少量中基性岩脉侵入。
燕山期岩浆活动主要形成大规模钙碱性、中酸性、酸性侵入岩。
已发现的金矿床(点),主要为爆破角砾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化)多分布于王庄—陶村背斜上,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分布广泛,找矿前景良好,尤其是公峪一带,该类型金矿储量远景可观。
3 矿床地质该金矿床属于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矿体形态、产状严格受含金破碎带控制,矿体厚度较稳定。
据勘查结果表明,有价值的金矿化都直接受控于、赋存在蚀变构造破碎带内。
篇一:宁夏石嘴山市扁沟金矿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浅析摘要:扁沟金矿区位于贺兰山北段是宁夏找金前景较好的地区之一。
通过近几年对扁沟一带的勘查,发现主要受地层-构造联合控制,同时也受蚀变带的控制。
围岩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条件,而构造则提供矿液运移的通道和沉淀场所,蚀变使矿进一步富集。
为了更好进行成矿预测,首先要了解该矿区各控矿因素、特征,总结成矿规律。
为该区找矿提供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圈定预测靶区。
关键词:金矿;蚀变带;成矿控矿因素;找矿标志扁沟矿区位于柴达木―华北板块中南部,地处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阿拉善微陆块东南部缝合带,贺兰山裂陷北段之基底杂岩带。
1 矿化及蚀变带特征扁沟矿区蚀变矿化多集中于扁沟一带的蚀变破碎带中,该蚀变破碎带为一短期构造交汇叠加的区域。
本次工作在此矿区共圈出9条矿化-蚀变带,总体走向ne,与扁沟地区断裂走向一致。
(见示意图)2 金的富集特征2.1 赋存状态勘查区工作共采集人工重砂样品101件,平均重量20kg。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分析结果分析结果统计101件,人工重砂样品中含自然金样品共74件。
自然金粒数最多达589粒,最少1粒,其中200粒6件(图1)。
自然金粒径变化较大,最大为0.55×0.7;最小为(0.01-0.02)×0.02,其中0.5mm占2.24%,从图2图中可以看出,金粒度总体上主要集中在小于0.07×0.3mm范围。
勘查区内未发育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原生硫化物,仅见硫化物(脉状、浸染状)蚀变、风化后形成的蜂窝状、细脉状以褐铁矿为主的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集合体或单晶形态仍可辨认,局部可见硫化物假晶,蜂窝状孔洞内充填粘土质矿物。
黄铁矿多为集合体、局部为星点状半自形-自形晶。
另外一种重要存在形式为细脉状,以其良好的贯穿性区别于岩石裂隙面上发育的褐铁矿化,镜下可见少量不规则粒状的黄铁矿及褐铁矿?讼瘢?黄铁矿颗粒细小,粒径约0.02-0.05mm。
尖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在详细研究尖山沟金矿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尖山沟金矿的成因。
结果表明:金、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大石桥组上部岩石层位中富含有机物及硫和砷的矿物,金主要呈Au(HS)2-方式迁移,硅化和硫化物化導致含金矿质沉淀。
标签尖山沟金矿;地质特征;成因机理尖山沟金矿区行政区划隶属于辽宁省凤城市青城子镇桃源村、杨树村和林家村,北起桃源河谷南侧,南至大顶子山,东接北西向尖山子断裂,西临中生代新岭花岗岩体。
地理坐标:东经123°40′30″,北纬40°44′56″。
1 矿区地质矿区位于青城子铅矿东侧,出露下元古界辽河群变质岩系,北西向尖山子深断裂斜贯全区,南部和东部分别出露辽河期大顶子斜长花岗岩体和方家隈子花岗岩体。
矿区横跨尖山沟两侧,南为湾地沟金矿段,西为林家三道沟金矿段。
湾地沟矿段金矿体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与盖县组片岩接触过渡部位,林家三道沟矿段金矿体赋存于辽河群上部盖县组片岩中。
两矿段同处于尖山子断裂下盘附近,空间上属于同一套岩石组合序列。
1.1 地层区内出露下元古界辽河群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湾地沟金矿体赋存于大石桥组上部三段四层和三段五层碳酸盐岩与盖县组下部碎屑岩组成的接触带中,林家三道沟金矿体赋存于盖县组下部片岩层位中。
1.2 构造1.2.1 褶皱构造区内发育两类褶皱构造,一类为辽河期东西向线状背向斜,一类为印支-燕山期背向斜。
早期以东西向基底褶皱为主,褶皱轴主体呈东西向线状展布,区域上隶属于草河口复向斜低序次组成部分。
受新岭花岗岩体侵位及尖山子断裂长期活动的影响,早期东西向褶皱局部地段往往形成宽缓开阔的背向斜构造。
晚期北东向褶皱发育规模相对较小,并普遍叠加于早期东西向褶皱之上,在两期褶皱构造迭加部位常常构成金银矿床的赋存空间。
1.2.2 断裂构造区内发育北西、北东、近南北和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四组断裂均具有多期多次活动的特点。
第46卷 第6期2010年11月 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 I ONV o.l 46 N o .6N ovember ,2010[收稿日期]2009-12-26;[修订日期]2010-08-12;[责任编辑]郝情情。
[第一作者]李红宇(1957年-),男,1983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E -m ai :l nxys-lhy @163.co m 。
宁夏贺兰山北段牛头沟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探讨李红宇1, 宋新华2, 郭合伟1, 孙文坤1, 谷守江1, 张连昌3, 黄世武3, 陈志广3(1.宁夏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银川 750200;2.宁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银川 750021;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摘 要]牛头沟金矿位于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裂陷北段之基底杂岩带,赋矿地层为一套下元古界宗别立群第二亚群(P t 1z 2)中的中-深程度变质岩系。
矿体受深大断裂(正义关断裂)的次级主断裂(F 1)控制;该控矿断裂构造(F 1)形成于海西-印支期,经历早期逆冲挤压,晚期局部引张破裂的多期活动阶段,矿化作用主要形成于主断裂(F 1)张性破裂阶段,矿化早期主要表现为强烈硅化,矿化晚期硅化岩破裂被主成矿流体充填-交代形成蚀变岩型金矿,为矿区主要成矿类型。
石英脉型金矿形成于与主断裂有联系的次级张裂隙中。
二者反映矿床类型不同,但成矿作用是一致的。
即在动力作用下产生的变质热液在构造的有利部位或裂隙中交代-充填成矿。
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具多源性。
[关键词]蚀变岩型金矿 矿床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牛头沟 宁夏贺兰山[中图分类号]P619.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10)06-1036-09L iHong-yu ,Song Xin-hua ,G uo H e-we,i Sun W en -kun ,Gu Shou-ji ang ,Zha ng L i an-cha ng ,Huang Shi-wu ,Chen Zhi-guang .Geologi cal and geoche m ical features and ore genesis of t he N i utougou gol d deposit i n the northern H el an Shan moun tai ns ,Ni ngxi a[J].G eol ogy a nd Explorati on ,2010,46(6):1036-1044.0 前言牛头沟金矿位于贺兰山北段,属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6b 31c 30d ~106b 33c 00d ;北纬39b 16c 30d ~39b 17c 30d ,面积3199km 2。
宁夏石嘴山市北岔沟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研究区北岔沟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北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陆块
鄂尔多斯地块鄂尔多斯西缘裂陷带贺兰山褶断带。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综合分析了区内地质特征,运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
感信息,圈定了研究区的赋矿层位;类比贺兰山地区区域矿产特征并
通过构造行迹分析,初步推断了成矿年代;通过地层、构造、次生蚀变对比研究了找矿远景区。
取得的成果认识主要如下:(1)研究区内赋矿层位为古元古代宗别立群柳条沟组褐铁矿化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区内
金矿体全部位于黑云斜长片麻岩蚀变带内,出露金矿体受韧性剪切带
控制,成矿有利地段褐铁矿化、硅化强烈。
(2)研究区经历裂陷盆地形成、区域挤压推覆、岩浆热液活动,经过多次复杂的地质作用演化过
程后,通过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等热液活动改造后,在褐铁矿化黑云母片麻岩蚀变带中形成贵金属的富集,形成了北岔沟地区金矿体、金矿化体,初步推断研究区金矿应为蚀变岩型金矿。
(3)研究区的金矿体主要呈薄脉状、透镜体状、似层状分布,连续性较差,矿体主要沿韧性剪切带的次级小型断裂分布,即容矿构造为非连续变形的次级脆性
断裂和破碎带,推断北岔沟金矿应为韧性剪切系统内由后期岩浆热液
蚀变成矿作用所形成的金矿床,属韧性剪切期后金矿床,而剪切带的
次级脆性构造属同期构造。
(4)哈尔木腾地区与研究区具有相似的地
质背景和物探、化探及遥感异常特征,为金矿找矿远景区。
宁夏石嘴山市牛头沟-梁根-红水泉子金铜矿化带找矿方向探讨路锋;任瑞鹏;张龙;黄帅【摘要】为了改变牛头沟-梁根-红水泉子金铜矿化带的找矿思路,寻求找矿突破口,指明找矿方向,对该矿化带进行研究.通过收集近几年该矿化带的相关金矿矿产地质调查、矿产地勘查及综合研究等工作资料,综合对比分析研究,建立成矿模型,认为该成矿带为一典型的岩浆热液成矿带,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体,找矿方向应转向深部岩浆期后热液型,找到深部岩体即可能找到新的突破,同时认为该区域具备寻找大型金矿的前景,为在贺兰山北段开展找矿工作提供新方向、新思路.【期刊名称】《宁夏工程技术》【年(卷),期】2018(017)004【总页数】6页(P373-378)【关键词】牛头沟-梁根-红水泉子;金铜矿化带;成矿模型;找矿方向【作者】路锋;任瑞鹏;张龙;黄帅【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宁夏银川 750200;宁夏回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宁夏银川 750200;宁夏回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宁夏银川 750200;宁夏回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宁夏银川 75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37宁夏石嘴山市牛头沟-梁根-红水泉子金铜矿化带位于贺兰山北段宁夏境内,行政区属石嘴山市惠农区。
通过2008—2013年在该矿化带上开展的勘查工作,结合矿产地质调查远景评价和一些科研工作,该金铜矿化带受矿区内主干逆冲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系统控制,目前已发现小型金矿床1个,圈定金矿体5个,矿化体9个,铜矿化体1个,确定其矿床的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
从目前工作来看,在该地区金矿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较难,现就该地区找矿方向开展探讨,为在该区域开展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1 区域地质概况在区域地质上,贺兰山北段地处华北陆块区(一级构造单元)鄂尔多斯古陆块与阿拉善古陆块(二级构造单元)的交接地带。
大地构造位于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裂陷北段之基底杂岩带[1](图1)。
宁夏贺兰山北段登努斯沟—红山一带多金属矿找矿可行性分析朱海军;黄帅;张毓婷【摘要】通过地质测量、采样测试及以往资料的综合整理等方法,对登努斯沟—红山一带多金属矿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该工作区属牛头沟金矿构造带北延部分,与牛头沟金矿床具有相类似的成矿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从工作区及外围已有的红山铅、锌、银异常及牛头沟—登努斯沟—哈尔木腾一带金、铜异常,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铅锌金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期刊名称】《宁夏工程技术》【年(卷),期】2015(014)004【总页数】4页(P314-317)【关键词】多金属矿;成矿条件;找矿可行性;含矿破碎带;蚀变岩【作者】朱海军;黄帅;张毓婷【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宁夏银川750200;宁夏回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宁夏银川750200;宁夏回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宁夏银川75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宁夏贺兰山北段,地处鄂尔多斯地块之贺兰山褶断带,西侧毗邻阿拉善微陆块,由于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和强应变挤压,褶皱、片理化蚀变带及各种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也是宁夏重要的金属矿找矿靶区之一.通过近些年的工作,发现了牛头沟、北岔沟—柳葫芦沟、梁根、树龙沟等金矿和王全沟铁矿等矿点(床).本文通过对以往取得的成果资料收集、整理,类比区内已有矿床成果,分析工作区金属矿找矿可行性,为后续工作提供建议.根据动态构造区划,工作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大地构造位于柴达木—华北板块(Ⅲ)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Ⅲ5)贺兰山古元古地体(Ⅲ50),寒武纪—中泥盆世大地构造位于柴达木—华北板块(Ⅲ)华北陆块(Ⅲ5)鄂尔多斯西缘早古元古代裂陷带(Ⅲ52)贺兰山—青龙山寒武纪—奥陶纪陆缘坳陷带(Ⅲ52-1).综合地层分区属柴达木-华北地层大区(Ⅲ)、华北地层区(Ⅲ4)、鄂尔多斯西缘地层分区(Ⅲ41)、贺兰山地层小区(Ⅲ41-1)(图1)[1].1.1 地层工作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2]:古元古代宗别立群(Pt1Z)、中寒武世胡鲁斯台组(∈2h)、晚寒武—早奥陶世阿不切亥组(∈2-O1a)、晚石炭—早二叠世太原组(C2-P1t)、晚二叠世孙家沟组(P2sj)、早三叠世刘家沟组(T1l)、中三叠世二马营组(T2e)、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Qh).古元古代宗别立群(Pt1Z):宗别立群属华北陆块的古老结晶基底,构造复杂,变质程度属角闪麻粒岩相,混合岩化较强烈.宗别立群原岩为浊积岩,含金丰度较高,平均含金背景值为6.56×10-9,远高于其他岩类(2.1×10-9~2.3×10-9),据此认为该地层是区域上金矿的矿源层.从本区的区域变质作用到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的过程中,热液不断产生,为金的大规模迁移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从前期的研究资料中可以看出,从变质岩(浊积岩)—混合岩化变质—重熔花岗岩,含金量呈逐渐降低(从6.56× 10-9~2.00×10-9)的趋势.宗别立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秃噜根组(Pt1Zt)、阿楞呼都格岩组(Pt1Za)、柳树沟岩组(Pt1Zls)、柳条沟岩组(Pt1Zl).宗别立群为区域上金、铜等金属矿的主要赋矿地层,区域内主要金矿(化)点(如牛头沟、柳葫芦沟)多分布于其中[3].晚寒武—早奥陶世阿不切亥组(∈2-O1a):岩性主要为砾层灰岩、条带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及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该地层与晚石炭—早二叠世太原组(C2-P1t)断层接触. 晚石炭—早二叠世太原组(C2-P1t):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页岩、粉砂岩、生物灰岩、薄层灰岩、煤层.其为区域上主要的赋煤地层.1.2 构造工作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和强应变挤压,褶皱、片理化蚀变带及各种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形迹十分复杂,主要以北北东、北东方向的断裂为主.1.3 岩浆岩区域内岩浆岩出露主要为古元古代似斑状石榴黑云母花岗岩、石榴石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加里东期基性—超基性橄榄岩、辉长岩和辉石岩等.其中以古元古代花岗岩类分布最广.从区域化探资料来看,花岗岩内铅、锌、金、铜等元素平均值远远小于区域背景值.工作区内出露的岩体主要为堇青含石榴黑云母花岗岩,此外还有辉绿岩脉及石英脉[4].1.4 变质岩工作区内的变质岩为宗别立群的一套变质岩系,主要变质岩有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浅粒岩、阴影状条带混合岩等.1.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区域上航磁异常显示出两条近东西向的正磁异常带和局部小型磁异常,异常与区域大断裂构造具有密切相关性和对应性.根据1∶5万地面磁测,以正谊关大断裂为界,在区域上有南北2个截然不同的磁场区.随着古元古界宗别立群变质岩系的出露,磁场值逐渐升高,在基性—超基性岩和辉绿岩脉出露区形成正负交替高、尖、陡磁异常.由物性资料可知,古元古界宗别立群变质岩具有一定的磁性,而古生界—中生界沉积岩地层则不具磁性.1.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根据以往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地质构造特征,将区域分为3种地球化学单元:①以古元古界宗别立群分布范围最广,Au元素主要分布在该套地层中,异常星罗棋布,受地层和断裂构造控制,异常成带状分布,为本区主要赋矿地层,区内主要金、铜矿(化)点均分布于其中;②岩浆岩,以混合花岗岩、基性—超基性岩、辉绿辉长岩、闪长岩产出,在似斑状花岗岩强应变挤压片理化蚀变带中,Au元素相对富集,成带状分布,元素分布不均匀,有较大的变异系数,对成矿有利;③沉积岩地层,在石炭系地层中形成Cr,Co,Ni,Cu,W,Sn,Mo,As,Sb,Bi,Hg面积较大的高背景异常,元素较分散,异常套合规律性差,没有梯度变化.在二叠—三叠系紫红色砂页岩中出现Sb,Bi高背景,异常没有梯度变化[5].工作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块与阿拉善微块接触地带之贺兰山褶皱带北端,其西侧毗邻阿拉善微块.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和强应变挤压,褶皱、片理化蚀变带及各种断裂构造极为发育.通过以往地质工作,在区内东北部的红山地区出露的寒武系阿不切亥组(∈2-O1a)灰岩与太原组(C2-P1t)石英砂岩、页岩断层接触部位,两套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存在古风化壳,断层接触部位含褐铁矿构造碎裂带,规模较大,宽约10~20m,断续出露约3~ 5 km,以往存在铁矿民采.地表普遍褐铁矿化较发育,局部地段褐铁矿较富集.构造破碎带及其围岩中存在明显的热液蚀变改造迹象,硅化及硅质条带密集发育,局部围岩中存在穿切氧化褐铁矿脉(宽数厘米至几十厘米),表明古风化壳后期存在较为强烈的流体活动改造.构造蚀变岩及铁矿石拣块样的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地段Pb,Zn矿化信息明显,其质量分数分别可达0.88%和0.43%,Ag最高可达8.66 g/t,同时地表淋滤可能导致品位降低,为本区主要的铅锌找矿有利地段.与本区紧邻的南部即为牛头沟金矿区.牛头沟矿区的金矿体赋存于含矿破碎带中,破碎带总体走向北北西向或近南北向,纵贯牛头沟全矿区,南北向延长大于1600m,地表出露宽8~25m,最大宽度50m,深部工程揭露局部宽度近100m.金矿体总体倾向250°~270°,平均倾角50°~67°,近地表略缓,向深部变陡,沿走向、倾向呈舒缓波状,局部膨大、缩小现象明显,矿体产状与破碎带基本平行.破碎带主要表现早期挤压逆冲,后期转化为局部伸展,致使原岩破碎并伴有含矿热液的充填交代,形成破碎带内岩石碎裂岩(化)、角砾岩(化)、片理化发育的含矿蚀变岩(带),矿(化)体即赋存于其中,为牛头沟金矿区的主要的含金地质体.近矿围岩蚀变常见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硅化与金矿化有密切关系[6].通过以往地质工作对梁根—牛头沟含金蚀变破碎带进行追索,根据地质特征分析,在牛头沟金矿北部该断裂破碎带由北西向转北东向延伸至登努斯沟及哈尔木腾一带.在工作区内北东方向古元古代宗别立群变质岩与寒武系、石炭系地层呈断层接触,蚀变破碎带宽20~100m,破碎带内局部地段岩石褐铁矿化强烈,且在膨大转弯处发现有含金、铜石英脉出露.本次工作区位于牛头沟金矿区的北延部分,出露地层、构造与牛头沟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基本一致.从区域成矿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上看,工作区具备铅、锌、金、铜多金属矿成矿的条件和可能性,可作为寻找热液型铅锌矿,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铜矿的有利地段.根据收集的以往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成果,在工作区内有两处比较大的异常.异常之一为位于工作区北东部的红山化探异常.该异常以Pb,Zn,Ag,Au,Sb,Mo,Hg,As元素组合,元素异常套合较好,以Pb,Zn,Ag,Au,Sb较为突出,浓度高,有明的浓集中心和显的梯度变化.元素的质量分数Pb最高412.1×10-6,Zn最高287.7× 10-6,Ag最高3.636×10-6,Au最高17.62×10-9.异常呈东西向展布,面积0.5 km2,反映了后期热液活动元素特征.异常处在寒武系灰岩与石炭系接触带上,属断层接触,含铅锌铁帽氧化带受北东向断层控制,具褐铁矿化蚀变带特征,推测属后期中低温热液矿化蚀变带.该矿化带前人一直作为铁的氧化带注重铁的寻找,因铁的质量较差而放弃.异常之二为牛头沟—登努斯沟—哈尔木腾一带(倒梨状),以Au,Cu,Zn,Hg 为主,伴有Pb,Ag,Ni,Co,Cr,As等元素组合异常,异常分布面积约30km2.该异常分布在宁蒙两省交界处,大部在省界以西,少部分在本次工作区内.Au 异常有明显的浓集中心,Au质量分数最高41.94×10-9,一般3×10-9~ 10×10-9,浓集中心主要出现在钮德沟泉、登努斯沟—布冬特沟、哈尔木腾一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该异常处,在牛头沟金矿北延的登努斯沟—布东特沟、哈尔木腾一带,断裂(宽10多m)中密集发育含褐铁矿石英脉,地表宽几厘米,延伸较长,石英脉中褐铁矿网脉较发育,总体具有一定的矿化显示信息.构造蚀变岩和石英脉(条带)拣块样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地段Au品位为0.38×10-6,其余有矿化显示地段在0.1×10-6以上.根据上述化探、地质特性显示,工作区具有一定铅、锌、金、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工作区北部出露的阿不切亥组(∈2-O1a)与太原组断层接触带连续性较好,地表出露明显,与已发现的铅锌矿化地段一致,且铅锌矿(化)点断层破碎带内断续出露,赋矿层位稳定.本区位于牛头沟金矿区的北延部分,出露地层、构造与已有的牛头沟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基本一致.从区域成矿条件来说,本区是寻找铅、锌、金、铜等金属矿有利地段,找矿潜力较好.工作区内有较好的铅、锌、金、银、铜等化探水系沉积物异常,有通过矿产远景调查发现的多处矿(化)点,与南部牛头沟矿区有非常类似的成矿地质、构造条件. 工作区内的地形特征总体上呈南高北低之势,南部地形条件与牛头沟矿区类似,北部地势略低并相对平坦,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300m.沟谷中一般都可通行汽车,工作区东侧有沙巴台煤矿,总体上看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工作区内植被覆盖少,基岩大部裸露,沟谷河床车辆可以通行,便于开展地质勘查找矿工作.区内无常住居民,无工矿企业,亦无重要道路和输电线路,不存在重要设施压覆矿产资源的情况.通过类比区内已有矿床,结合区内已有的物探、化探、地质、矿点资料成果,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条件,是寻找铅锌金铜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适宜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工作.【相关文献】[1]孟方,李天斌,尹秉喜,等.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2012:10-11.[2] 顾其昌.宁夏回族自治区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4-5.[3]李红宇,宋新华,郭合伟,等.宁夏贺兰山北段牛头沟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探讨[J].地质与勘探,2010,46(6):1-10.[4]谭俊,张道涵,谷守江,等.宁夏贺兰山北段金及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研究[R].银川:宁夏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2013.[5]苏力,陈学.宁夏贺兰山北段金及多金属矿远景调查报告[R].银川:宁夏地质调查院,2013.[6]谷守江,傅连芳.宁夏石嘴山市牛头沟金矿区地质普查报告[R].银川:宁夏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2011.。
宁夏牛头沟金矿特征及周边自然重砂异常响应研究陈国新【摘要】宁夏牛头沟金矿位于贺兰山北段,矿体主要产于破碎蚀变岩—石英脉中,为多期构造控矿及热液影响形成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矿床.牛头沟金矿与金等自然重砂异常位置对应良好,与该区金、白钨矿和铅矿物重砂异常关系密切,经研究,认为金—白钨矿—自然铅重砂异常组合可以做为牛头沟式破碎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的找矿指示.【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3页(P175-176,178)【关键词】宁夏;牛头沟金矿;自然重砂异常;响应研究【作者】陈国新【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宁夏灵武7504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宁夏矿产资源以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为主,金属矿产和化工矿产所占比例很小,已发现的矿产地除煤和部分非金属矿以外,金属矿产几乎没有大、中型矿床,就是小型金属矿床也为数不多。
宁夏牛头沟金矿是近年来在贺兰山地区新发现的有一定资源前景的蚀变岩型金矿[1]。
宁夏石嘴山市牛头沟金矿位于贺兰山北段,属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6°31′30″—106°32′45″;北纬39°16′30″—39°17′30″,面积3.99km2。
牛头沟金矿地处阴山-狼山构造带与贺兰山-龙门山-安宁河南北向断裂带(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的交汇部位,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裂陷北段之基底杂岩带[2]。
区域内出露的一套古元古代变质岩系,前人曾命名为贺兰山群、千里山群、赵池沟群、以及新太古代界宗别立群。
这套变质碉主要由矽线石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组成,以角闪岩相-角闪麻粒岩相为主,属中-深变质程度。
其原岩以富铝的半粘土质-粉砂质-硬砂质沉积岩和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局部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3]。
宁夏中部牛首山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张进;马宗晋;任文军;雷永良【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03(027)002【摘要】宁夏中部牛首山地区的古生代地层发育了许多具有逆冲构造特征的的变形构造,断层相关褶皱非常发育.通过分析这些构造及其相互关系,恢复了该地区中奥陶统米钵山组的变形过程,表明该套地层经历了(1)岩层受到水平挤压,顺层缩短阶段,(2)褶皱变形阶段,(3)逆冲变形阶段等三个阶段;这些构造是逆冲推覆构造发育不同阶段的产物.牛首山以及宁夏南部的大、小罗山是古逆冲构造带的前缘部分,宁夏中南部地区在中奥陶世至泥盆纪是作为北祁连造山带北侧的弧后前陆盆地靠大陆一侧而存在随着该弧后盆地的关闭,牛首山前缘构造带形成.而现今的牛首山以及宁夏中南部的奥陶系很可能都是无根的.【总页数】11页(P132-142)【作者】张进;马宗晋;任文军;雷永良【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长庆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处,宁夏,吴忠,751104;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P551【相关文献】1.内蒙古北山地区月牙山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意义[J], 胡新茁;赵国春;胡新悦;廖云峰;程海峰2.牛首山-罗山断裂带的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王伟涛;张培震;雷启云3.内蒙古中部巴音勿拉山岩体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J], 王大勇;于淼;高迪;王挽琼;白新会;蒋孝君4.非洲中部新元古代Lufilian弧地区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构造演化历史 [J], 许康康;孙凯;何胜飞;龚鹏辉;张航;卢宜冠5.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张夏组中部生物扰动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J], 王玉洁;王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夏石嘴山市牛头沟地区含金破碎蚀变带金矿化地质特征摘要:对宁夏石嘴山市牛头沟f1含金破碎蚀变带成矿地质条件、成矿地质特征、蚀变特征及成因分析的研究,其目的是指出找矿标志,圈定找矿靶区。
关键词:矿化地质体地质;硅化黄铁矿;矿化体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一、矿化地质条件
牛头沟f1含金破碎蚀变带地理位置位于宁夏贺兰山北段,邻近惠农火车站西22公里处,行政区划隶属石嘴山市惠农区管辖。
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北缘鄂尔多斯陆块西段与内蒙古阿拉善陆
块的交汇(复合)部位。
矿化区位于牛头沟近南北向f1强应变挤压破碎蚀变带中。
受多期构造变形,构造形迹呈舒缓波状弯曲,加上混合岩化作用及花岗岩化作用,并伴有动力变质作用等多种作用叠加,沿破碎带形成了诸多的金矿(化)点及矿化带。
(一)矿化带出露地层
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宗别立岩群柳树沟组(ar3-pt1zls):为碎裂状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夹变粒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夹变粒岩等。
中寒武-下奥陶统阿不切亥组(∈2-o1a):岩性组合为薄-厚层状灰岩、泥质条带状灰岩。
与宗别立群柳树沟组(ar3-pt1zls)呈断层接触。
上石炭-下二叠统太原组(c2-p1t):岩性组合为长石石英砂岩、页岩、砂质页岩夹煤层。
与宗别立群柳树沟组(ar3-pt1zls)呈断层
接触。
(二)矿化带构造(f1含金破碎蚀变带)
破碎蚀变带呈近南北走向,长约4200米,宽30-90米,南段下盘为上石炭-下二叠统太原组(c2-p1t)地层,北段下盘为中寒武-下奥陶统阿不切亥组(∈2-o1a)地层,西侧上盘均为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宗别立岩群柳树沟组(ar3-pt1zls)地层及混合(花岗)岩,矿(化)体赋于其中,受其控制。
断裂破碎带倾向西,倾角60°-75°,老地层(宗别立岩群柳树沟组)超覆于新地层(上石炭-下二叠系)之上,受强应变挤压形成一逆冲断层。
破碎带内岩石具较强的碎裂岩化,碎裂岩、挤压片理发育。
顶板界线与围岩呈过度接触,界限模糊,底板与围岩断层接触,断层泥厚1—10米,界线清晰。
(三)矿化带侵入岩
以古元古代似斑状花岗岩(pt1γ)为主,原岩为侵入的花岗岩类,呈灰白-肉红的杂色,具花岗变晶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
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占30%)、钾长石(35%)、石英(25%)、黑云母(5%),见少量变质矿物石榴石和夕线石。
矿物粒度较粗,大多数矿物粒度一般在3-5mm之间。
多见混合岩化形成的钾长石巨斑,其大者长轴达2-3cm。
显微镜下石英可见次生边构造,斜长石双晶具弯曲现象。
其中黑云母多被绿泥石化、斜长石见绢云母化现象。
中国科学院采用锆石u-pb法年龄测定,该花岗岩的侵入年龄为1950ma左右,即相当于古元古代中-晚期(吕梁运动ⅰ幕)。
(四)矿化带变质岩
以角闪岩-角闪麻粒岩相为主,局部可达麻粒岩相。
岩性组成主要有石榴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变粒岩夹黑云母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及变粒岩。
位于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宗别立岩群柳树沟组(ar3-pt1zls)岩系中,分布于破碎带西侧。
动力变质岩:表现为碎裂岩、角砾岩、糜棱岩,见于断层破碎带中。
二、矿化地质体地质特征
强应变挤压破碎蚀变带控矿是该金矿(化)体的主要地质特征。
成因类型属于与构造-热液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
金矿(化)赋存于断裂破碎带断层泥之上的老地层一侧。
赋矿岩石为碎裂蚀变岩(角砾岩、碎斑岩等)夹有千糜状糜棱岩,其含金矿化体平均水平厚度2.86米,长1600米,呈大脉状。
产状与主干断裂破碎带一致,倾向280°左右,平均倾角63°。
矿石主要由硅化、黄铁矿化含金蚀变岩和含金蚀变碎裂岩组成。
沿此矿化带按照一定间隔布置槽探地表揭露并采集化学分析样分析
结果显示,部分样达到工业边界品位,构成了诸多的金矿(化)点及一定规模连续性、稳定性较好的大脉状矿化带。
(一)硅化黄铁矿化含金蚀变岩:
呈灰白色,地表矿化带多呈浅褐色。
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长石、绿泥石等。
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具弱的片理化现象。
也见角砾状矿石,主要由硅化岩的角砾被石英+黄铁矿热液脉胶结。
黄铁矿多呈它形和五角十二面体形态,黄铁矿主要呈浸染状分布,粒径0.2-0.5mm,少量黄铁矿呈细脉-浸染状沿蚀变岩裂隙分布,黄铁矿可见碎裂现象。
(二)含金蚀变碎裂岩:
其蚀变和矿化相对较弱。
该类矿石呈灰白色,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长石、绿泥石等。
矿石构造主要为碎裂-角砾状,具弱的片理化现象。
黄铁矿多呈它形和五角十二面体形态,黄铁矿主要呈浸染状分布,粒径0.2-0.4mm。
少量黄铁矿呈细脉-浸染状沿蚀变岩裂隙分布。
推测是变粒岩发生了碎裂-角砾化和热液蚀变-矿化现象。
三、矿化蚀变特征
矿化体蚀变以绿泥石化、绢云母化为主,其次为黄铁矿化、硅化,硅化与金矿有密切关系,蚀变分带不明显,深部钻孔内亦可见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局部可见黄铜矿化。
矿化体围岩蚀变由于不同岩石类型所处的位置不同其顶底板的围岩蚀变特征也有所不同,变异明显。
顶板围岩均为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宗别立岩群柳树沟组(ar3-pt1zls)的碎裂状变粒岩、片麻岩,变粒岩、片麻岩和古元古界混合花岗岩,均具不同程度的褐铁矿化、硅化、绿帘石化和绢云母化,地表蚀变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局部见孔雀石化,由内向外由强变
弱。
底板均为中寒武-下奥陶统阿不切亥组(∈2-o1a)薄-厚层状灰岩、泥质条带状灰岩和上石炭-下二叠统太原组(c2-p1t)长石石英砂岩、页岩、砂质页岩夹煤层。
底板断层交汇处以断层泥分界,迹象明显,且均无矿化显示。
四、矿化体成因分析及找矿标志
(一)矿化体成因分析
通过野外对地质体构造、矿化、围岩蚀变等迹象细致观察、分析与研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初步认为该强应变挤压破碎带控制着蚀变矿化带的展布,而后期脆性构造叠加直接控制着矿化体的分布。
多期的岩浆活动是形成金矿的重要条件。
首先,岩浆岩对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液,使周围老地层中原来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矿化元素发生不同程度的活化和迁移,特别是围岩为主变质期变质岩,经变质热液作用,矿化元素部分活化,在岩浆岩的热能、热液作用下,更加使矿化容易活化迁移出来。
(二)找矿标志
1、f1金矿(化)体赋存于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宗别立岩群柳树沟组(ar3-pt1zls)的变粒岩和片麻岩(原岩为花岗岩)及花岗质碎裂岩等岩系破碎带中,变质岩地区的变粒岩和片麻岩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层和岩石类型。
2、f1断裂破碎带是一个逆冲推覆构造,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宗别立岩群柳树沟组(ar3-pt1zls)变质岩超覆于上石炭-下二叠系
地层之上,该断层是牛头沟金矿(化)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和容矿构造,该断层破碎带是寻找金矿的有利部位。
3、f1断层破碎带中,有强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及褐铁矿化等蚀变的地段是金矿(化)体存在的有利地段。
4、 f1金矿(化)区的金矿化赋存于上石炭-下二叠系的炭质页岩之上的断层破碎带中,黑色的炭质页岩是牛头沟金矿(化)层的底板,也是该区的岩性找矿标志。
5、地表断层破碎带中的强褐铁矿化使得矿化层呈现为褐红色,破碎带中的“红化”位置是金矿(化)体赋存的主要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