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永遇乐导学案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12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能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3)能够理解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2)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两首诗的异同点;(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古诗词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的意义和内容;(2)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诗中意境的把握和理解;(3)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苏轼和辛弃疾的背景和成就;(2)引导学生回顾《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两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2)让学生思考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3)让学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两首诗的异同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两首诗的意义和内容;2. 总结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强调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2. 完成练习题: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自主发现两首诗的异同点;4.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5. 采用写作练习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1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1.2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1.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4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2.1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3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4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两首诗的背景、意义、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4.2 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4.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4.4 分析: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5.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6.2 教学难点: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准备7.1 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关文本。
7.2 参考资料:关于两首诗的背景、注释和解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鉴赏背景:如今的语文如何教学, 尤其是已经实施新课改的高一高二语文如何教学, 这是摆在所有高中语文老师面前的必须认真思考的新课题。
教材如何取舍才科学,教法应如何改变才能抓住学生,学生的不同声音我们该怎样对待,怎样才能省时高效的进行语文教学,我校孙立伟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和思索。
这是一堂校级公开课,此次上课的班级学生层次较高,在我校数上等。
情景描述:师: 上课。
生: 起立, 老师好!师: 同学们好! 请坐。
( 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历史回声”不绝如缕,“千古江山”尽显风流。
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下简称《念》] 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以下简称《永》] , 从遥远的大宋王朝走来, 又裹挟着今天的声音向未来走去, 它们永恒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诵读、品味并比较鉴赏这两首词。
哪位同学先来介绍苏轼?生1答两位作者介绍(略)师: 有人说, 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须关西大汉, 铜琵琶, 铁绰板”唱之。
我以为读之也应如此, 而且诵读稼轩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须如此。
( 师模拟大汉弹琵琶的动作, 生笑)师: 请欣赏名家朗读。
(《念》——鲍国安,《永》——陈铎)( 听完后, 生不约而同地鼓掌)师: 热烈的掌声表明大家已经感受到文本的美。
在诵读时一定要把握好字音、节奏、语气、语调( 轻重、高低、长短) 及情感( 表情、手势等) 。
强调几个字音。
(略)师: 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两词。
结束后请其他同学评点。
( 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生1:《念》整体读得不错, 好像有些地方的豪放之情还未完全读出。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这三句应读得很有气势。
( 生读之, 师指导并范读。
此三句读得节奏快些, 还可做上扬的手势和卷的动作;“穿”“卷”应重读)生2:《永》深沉的悲壮感把握得好, 但读“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时, 感情的力度不够。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导读: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精锐部队)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千古江山舞榭歌台孙权(英雄风流)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草率)(落得)宋文帝刘义隆不能继承父亲刘裕的功业,好大喜功,以致北伐惨败,国势一蹶不振。
《宋书王玄谟传》:“玄谟每陈北侵之策,上(宋文帝)谓殷景仁曰:‘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元嘉27年,王玄谟北伐失败,后魏的军队乘胜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
都城震恐,内外戒严。
宋文帝登烽火楼北望,对北伐表示了忏悔。
《宋书索虏传》:元嘉八年上(宋文帝)以滑台陷没,乃作诗曰:“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
”狼居胥,山名,今内蒙古境内。
《史记霍去病传》:元狩四(119)年,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筑土为坛一祭山神,记念胜利)而还。
今者对照,不堪回首。
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不堪哪堪)可堪回首,忆烽火岁月用佛狸祠典抒身世之慨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
“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
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佛狸祠下”三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诗词,结合课下注释,体会词作的豪放之风。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词中咏史怀古的写作手法,把握典故的复杂内涵及作用。
3.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前置任务一、知识储备(1)知人论世:苏轼(10361101),字,号,谥号,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弟弟,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辛弃疾(11401207),字,号,山东东路济南府(今济南)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与李清照并称。
(2)创作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时辛弃疾六十六岁。
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3)怀古诗词:指诗人在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等目的。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念奴娇·赤壁怀古》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描写赤壁雄起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涛涛的江流。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词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可以推测出,作者可能也知道此“赤壁”并非历史上发生赤壁之战的赤壁,但这并不影响作者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怀。
4.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面对壮美的河山,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由衷地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赞叹。
6.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7.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从侧面衬托和正面描写的角度刻画了周瑜担任三军统帅时年轻有为、踌躇满志的形象(写周瑜指挥战争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对自己当下的性格、年龄、事业与人生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采用通感和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
念奴娇永遇乐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在我们谈论《念奴娇·永遇乐》这首词的时候,真的是能让人感受到李白那种豪情壮志,简直就像是在长江边上喝着美酒,遥望着滔滔江水,心里满满的都是对人生的感慨。
哎,这首词呀,真是个大宝藏,能让我们在课堂上玩得不亦乐乎,尤其是跟学生们一起聊的时候,那个热闹劲儿就像是过年一样,真是开心。
你看,词中提到的“月照千江”,这不就是个画面感吗?大家想象一下,夜晚的月亮洒下银光,水面波光粼粼,仿佛每一波都是在和我们打招呼,别提有多美了。
想象力一开,学生们就开始各自发挥,谁说文学不能让人自由飞翔?而提到“对海而唱”,哎呀,这就是一场海洋的盛宴啊!谁不喜欢海呢?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那简直就像是大自然在跟我们说话。
很多时候,海的宽广正好映射出我们心中的理想和追求,想想看,像李白那样的诗人,心中装着的是山河壮丽,情怀万千,难怪我们都想要去“遨游”了。
大家一讨论,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尤其是提到“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更是个惹人深思的意象。
掉下来的叶子,不就是在告诉我们时间的流逝吗?这不就是人生的缩影吗?让学生们来讲讲,他们心中的“落木”,真的是个让人感慨万千的话题。
说到“长风破浪会有时”,这句简直就像是打了一剂强心针。
学生们一听,纷纷表示,这不就是给我们打气吗?面对困难,勇往直前,谁不想做那个“长风破浪”的人呢?聊到这里,大家的眼神中都有光,那种冲劲儿就像是点燃了一个火把。
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劲儿,遇到挫折的时候,想着“会有时”,心里就会踏实许多。
这个词的深意,恰恰就在于激励人心,让我们面对风浪时不退缩。
老师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这种阅读,让学生们不仅仅是“读”词,而是“感”词。
可以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就是那位在海边吟唱的文人,心中满是壮志,或者干脆让他们动手画出心中对这首词的理解,画画的时候就能自由表达,别提多有趣了。
很多时候,理解和记忆是可以通过这种感官的体验来加深的,画出来的东西就是他们心中最真实的感受,不需要刻意去记住那些生涩的字句。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比较念奴娇和永遇乐导标显示屏幕1.了解宋词的有关格律知识,如词牌、调阕、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熟悉念奴娇和永遇乐两种词牌格律;2.学习理解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意境;3.正确理解两词中写景、用典与感情抒发的关系;4.背诵课文并熟记念奴娇和永遇乐两种词牌格式。
导学点拨窗口首先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两词大意,然后结合课文注释反复诵读。
苏轼词要注意江山如画的景物描绘和周瑜形象的人物刻划以及作者由景及人、由古及今的构思手法,进而领会作者即景抒怀、怀古伤己的功业无成的感慨;辛弃疾词要注意词中所用的五个典故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在此所所运用的借古讽今的手法,进而领会作者向往英雄业绩,表明壮志未已的爱国热忱。
最后应注意苏词以诗为词意境开阔和辛词用典较多借古讽今的不同豪放派艺术风格。
可先做完题库中的跟踪试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分上下阕。
上阕着重写景,兼用了赋比兴的手法,突出了江山如画的景物特征,并引发了对古代英雄人物周瑜的怀念;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这首词上下阕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
结构图:赤壁之景赤壁英雄仰慕周瑜感叹自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上下阕。
上阕怀念历史上曾经积极抗敌的英雄人物孙权、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屈辱求和,表现出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自己的爱国热忱。
结构图:现时景物昔时英雄现时国运现时处境《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形象既有聪明能干的一面,又有狭隘嫉妒的一面,且无羽扇纶巾儒将风度。
两部作品对同一人物的刻划各有其妙,且都已深入人心。
不必追究谁更接近历史真实。
第9课理解性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以美女衬英雄;再用“”,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答案】(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4)小乔初嫁了樯橹灰飞烟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遥想当年刘裕挥戈北伐收复故土的豪迈气势的词句:“,,。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遥忆当年抗金战火弥漫扬州的词句:“,,。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年纪虽老而壮志犹存,感叹自己被弃置不用的词句:“:,?”(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之雄心,也只怕会有“”的结局。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对比四十三年前的“”和现实中的“”,表现了金兵南侵时的战火烽烟和被占区人民忘却战败历史在佛狸祠前迎神赛社的景象。
(7)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在联系和发展中赏析用典的艺术——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导学案)【写作背景链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65岁。
当时韩侂胄(tuōzhòu)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
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知识链接】1.用典一种写作手法,多见于诗词中。
引用古籍中的人、事情、言。
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2.用典的形式事典,即引用历史故事,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引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自刎的历史故事,明确的提出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就是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言典,即化用前人言辞或诗句,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二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
如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文中故事链接】1.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京口起家,接手并安定江东,建立吴国。
2.刘裕(363年-422年),小名寄奴,家境极为贫寒,青年时期,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后加入军队。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教学设想:本文来自苏教版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千古江山”版块,这个版块有两篇古代诗词。
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阅读,教会学生掌握方法。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地赏析古诗,也能提高他们应试的能力。
教学中注重读诵。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古诗词的常识,知晓赏析的技巧,首先解决“读懂”的问题。
2、学习古诗词朗诵,会背诵默写本文。
3、学会抓关键词,并分析其妙处。
4、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体会词人在词中抒写的复杂情感。
5、体会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教时设置:一教时自学导引一、由已教课文《赤壁赋》导入,并明确本文的学习要求。
二、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指名学生回答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三、朗诵1、听录音朗诵2、提醒几个字的读音公瑾()纶()巾强虏()早生华()发酹()四、读懂和理解1、古代诗歌有碍理解的几个说明(1)词序错位——需要我们理解时“拨乱反正”例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调整顺序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2)语意跳跃,表达不全——需要我们想像补充上例,补充为:(我在)寒秋(中)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北去。
(3)用典故——弄清典故,推断意思2、对于一首难理解的古诗词,如何从外部寻找信息?(1)从标题中找信息。
以本文为例“赤壁怀古”,可以找到什么信息?(2)从作者找信息,本文作者苏轼可以找到什么信息?(3)从注解中获知有关内容(4)从给出的问题中找信息。
如本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由观赏景色引出对古代英雄的赞叹,抒发自我情怀的?”你从这个问题里不能看出点什么吗?3、一般步骤:(1)先通读,大致弄懂写什么事,抒什么情(2)前后勾连,揣摩跳跃的语意(3)围绕有关问题,借助关键词做分析解说4、理解本词(1)请你勾连前后句,进行必要的补充,把上片的意思表达出来。
(2)再请你勾连前后句,进行必要的补充,把下片的意思表达出来。
问题探究1、你从这首词里咀嚼到词人怎样复杂的情感?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由观赏景色引出对古代英雄的赞叹,抒发自我情怀的?3、请你以这首词为例,说说“豪放”派词,一般具有哪些特点。
4、你欣赏词的哪几句?或者哪几个字?并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巩固延伸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学习感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学设想:本文来自苏教版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千古江山”版块,这个版块有两篇古代诗词,这是第二首词。
教学的重点和前文一样还是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阅读,教会学生掌握方法。
让学生学会独立地赏析古诗,提高他们应试的做题能力。
教学中注重读诵。
教学目标:1、了解本词的有关典故,理解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2、学习古诗词朗诵,会背诵默写本文。
3、感受辛词豪放的风格,体会词人在词中抒写的复杂情感。
4、体会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教时设置:一教时一、导入新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己任。
词属豪放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领。
21岁时,他在敌后组织起义,并参加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
宋高宗绍兴32年,他南下与南宋联系,准备合击金人。
回军的途中,知起义军的首领被叛徒杀害,便带领50骑,夜闯有五万金兵的营垒,活捉了叛徒,随后带领万余人投奔南宋。
朝廷并没有让他指挥这支军队,而是安排他去做地方官。
他曾提出过很多备战和抗金的建议,但均未被采纳。
他在朝廷内又受到主和派的排挤,郁郁不得志。
晚年,主战派得势时,他被启用为镇江知府,在任内特别重视备战工作。
但由于对当时的当权者韩侂胄急功冒进有看法,仅一年多时间,又被解职回家,不久便郁郁而死。
本文正是写于镇江之任(66岁),他预感到韩氏的北伐难以成功,登上北顾亭,北望中原,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词。
三、朗读:1、听读2、散读(注意节奏)读音:舞榭()巷陌()狼居胥()五、同学合作,将词句前后串联,翻译。
六、赏析同学合作,先思考,再交流,准备班级发言1、学会归纳诗词的内容:上片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2、选择词句品味,看看词里有怎样的气势、氛围和情感?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这首词的写作特色是多用典故,说说运用典故有什么好处?巩固延伸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京口,即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
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感悟:《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2009)教学设想:本文来自苏教版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千古江山”版块,这个版块有两篇古代诗词。
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阅读,教会学生掌握方法。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地赏析古诗,也能提高他们应试的能力。
教学中注重读诵。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古诗词的常识,知晓赏析的技巧,首先解决“读懂”的问题。
2、学习古诗词朗诵,会背诵默写本文。
3、学会抓关键词,并分析其妙处。
4、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体会词人在词中抒写的复杂情感。
5、体会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教时设置:一教时教时教案一、由已教课文《赤壁赋》导入,并明确本文的学习要求。
二、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已经涉及)。
学生回答: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三、朗诵1、听录音朗诵2、提醒几个字的读音公瑾(jǐn )纶(guān )巾强虏(lǔ)早生华(huā)发酹(lèi )3、自由散读4、指名模仿录音朗读四、读懂和理解1、古代诗歌有碍理解的几个说明(1)词序错位——需要我们理解时“拨乱反正”例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调整顺序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2)语意跳跃,表达不全——需要我们想像补充上例,补充为:(我在)寒秋(中)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北去。
(3)用典故——弄清典故,推断意思例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里决不能按照字面理解,只能弄清典故,推断意思。
词人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2、对于一首难理解的古诗词,如何从外部寻找信息?(1)从标题中找信息。
以本文为例“赤壁怀古”,可以找到什么信息?(赤壁,是地点;怀古,缅怀古迹或者古人,本文是人——周瑜)(2)从作者找信息,本文苏轼——仕途坎坷而又追求豁达(3)从注解中获知有关内容(4)从给出的问题中找信息。
如本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由观赏景色引出对古代英雄的赞叹,抒发自我情怀的?”你从这个问题里不能看出点什么吗?3、一般步骤:(1)先通读,大致弄懂写什么事,抒什么情(2)前后勾连,揣摩跳跃的语意(3)围绕有关问题,借助关键词做分析解说4、理解本词(1)请你勾连前后句,进行必要的补充,把上片的意思表达出来。
(长江滚滚东去,后浪推前浪,浪涛流逝了时间,也流逝了千古以来的英雄人物。
旧营垒的西边,人们传说是三国时期周瑜打败曹操的赤壁。
这里,乱石直指天空,惊涛拍打着岸边,浪花像卷起的一堆堆白雪。
河山美丽如画,生出多少英雄豪杰啊。
)(2)再请你勾连前后句,进行必要的补充,把下片的意思表达出来。
(想像当年的周瑜,娶美女小乔,年轻英俊,卓越不凡。
头戴纶巾,手持羽扇,从容谈笑,指挥若定,说话间,强敌全军覆没。
神游故国,要笑我多愁善感了,头发早已斑白,人生却无成。
人世间很多事情不由自己啊,世事如梦。
我还是洒酒祭月,寄托自己的情思吧。
)五、赏析讨论(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1、你从这首词里咀嚼到词人怎样复杂的情感?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由观赏景色引出对古代英雄的赞叹,抒发自我情怀的?3、请你以这首词为例,说说“豪放”派词,一般具有哪些特点。
4、你欣赏词的哪几句?或者哪几个字?并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第1题答案:对周瑜的羡慕赞扬之情;对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自我排解,豁达超脱之情。
第2题答案:整首诗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上阕即景生情,由大江浪涛起兴,引出“千古风流人物”,再由眼前的“故垒”引出“三国周郎”,由“江山如画”引出一时的“豪杰”,为下阕着重写周郎伏下一条线。
下阕先描写周瑜的功业,再联想到自己的衰老,抒发壮志难酬之情;结句,议论“人生如梦”,突然想开,洒酒祭月,寄托情思。
将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第3题答案:①描绘的景色多有雄壮之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②语言多气势磅礴,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③刻画豪迈之人,抒发壮志豪情。
全词借称颂周瑜建功立业来抒发自己的悲壮之情。
第4题答案:三个动词“穿”“拍”“卷”,描写出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博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写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都是比拟,用“雪”借喻波涛,“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
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像,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六、背诵、作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2009)教学设想:本文来自苏教版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千古江山”版块,这个版块有两篇古代诗词,这是第二首词。
教学的重点和前文一样还是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阅读,教会学生掌握方法。
让学生学会独立地赏析古诗,提高他们应试的做题能力。
教学中注重读诵。
教学目标:1、了解本词的有关典故,理解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