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39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引言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在慢性结肠炎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及其相关疗效。
中医药治疗方法在中医药治疗中,针对慢性结肠炎的不同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采用综合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以下是常见的中医药治疗方法:1.中药汤剂:根据慢性结肠炎的病情和症状,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汤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白芍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慢性结肠炎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3.中药灌肠:中药灌肠是一种通过直肠给药的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结肠黏膜,具有清热、消炎的作用,对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4.饮食疗法:中医药治疗中非常重视饮食调理,对于慢性结肠炎患者尤其重要。
中医师会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增加纤维素摄入,促进肠道蠕动。
中医药治疗的疗效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医药治疗可以缓解慢性结肠炎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中医药可以减轻疼痛感觉,稳定肠道功能。
减少发作次数慢性结肠炎患者往往会出现周期性的发作,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发作的次数。
中药汤剂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结肠炎的发作风险。
改善生活质量慢性结肠炎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扰,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针灸疗法、中药灌肠等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感觉,使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
在接受中医药治疗时,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1.治疗方案个体化: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有所不同,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2.配合西医治疗:中医药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同时,应继续配合西医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第一篇: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马齿苋汤治肠炎【功能主治】治肠炎,腹泻。
【偏方组成】马齿苋60克,大蒜(捣成蒜泥)15克。
【用法用量】先以马齿苋煎汤,冲服蒜泥,加红糖适量。
顿服,每日2~3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患愈21例,其中痊愈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2%。
白芍白术治肠炎【功能主治】养血柔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肠炎。
【偏方组成】炒白芍25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治疗慢性肠炎35例,痊愈28例(占80%),好转5例(占14.25%),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
葛根黄芪治肠炎【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健脾止泻。
主治急性肠炎。
【偏方组成】粉葛根6克,淡黄岑6克,川黄连2.4克,苦参片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2.4克(后入),青、陈皮各3克,金银花(炒)9克,赤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车前子(包)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肠炎19例,其中痊愈12例(占63.1%),好转6例(占31。
6%),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4.7%。
车前子金银花治肠炎【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肠胃炎。
【偏方组成】车前子20克,金银花15克,防风、川黄连克10克,鸡内金8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39例,经用药3~6剂后,均获治愈。
仙鹤草桔梗治肠炎【功能主治】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偏方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甘草4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加减】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薛15克,秦艽9克;腹痛甚愈,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
中医对慢性结肠炎的辩证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
主要症状特点有慢性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性血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且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
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
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或呈持续性并逐渐加重。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为多见,男稍多于女。
我国发病率较国外为低,近年来本病似有增加趋势。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的“痢疾”、“泄泻”、“便血”等范畴。
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胃、肠等脏腑有关。
初起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犯及脾胃;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因湿热之体复饮食生冷以致脾胃损伤,导致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或因感受暑湿热毒之邪,从而湿热毒邪内蕴,下迫肠道,气血凝滞,壅而化脓;出血日久,亦必耗血伤阴。
久病入络,可致瘀血内阻;病久脾肾阳虚,清阳不升而中气下陷,温运无力而胃关不固。
慢性结肠炎病人多表现为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肠道易并发感染,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烟、禁酒及避免使用酸、辣、呛(如辣椒、芥末)等刺激性调味品,以免引起肠道敏感,加重腹泻。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疾病,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
症状为左下腹疼、腹泻、里急后重、便下黏液、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不断,反复发作。
慢性结肠炎以其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特点成为现代医疗的难题之一。
由于肠黏膜长期充血、水肿甚至溃疡,肠道环境紊乱,吸收和排便功能异常;在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易导致肠黏膜组织增生,引发结肠癌。
俗话说得好,病靠“三分治,七分养” ,要想有效地改善慢性结肠炎的症状,防止病情的恶化发展,饮食调养很重要。
由于慢性结肠炎造成的长期腹泻,导致饮食营养“穿肠而过”,加大了饮食调理的难度,食物的选择、料理和进食方式都要格外注意才行。
慢性结肠炎中医方3则,国医大师经验方学习倪海厦偏方大全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中医认识:认为结肠炎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
中医认识:认为结肠炎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
中医辨证论治:1.湿热型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槐角地榆丸或清肠饮加减。
槐角12克,地榆12克,生苡仁30克,银花12克,木香6克,川连6克,苦参15克,仙鹤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归尾9克,积壳9克,败酱草30克。
2.瘀毒型治法:化瘀解毒。
方药: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9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木香6克,川连6克,红藤15克,白头翁3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枳实12克,八月札30克。
3.脾亏肾虚治法:健脾固肾,消症化积。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云苓15克,生薏仁30克,陈皮6克,罂粟壳6克,肉豆蔻9克,淡吴萸6克,野葡萄藤30克,方儿茶12克,五倍子12克,北芪20克。
饮食:1、银花红暮粥:红薯,大米,金银花,生姜。
红薯切成小块或研成细粉,加入金银花(视临床症状轻重酌量)、生姜,按常法煮饭、煮粥均可。
每日3餐均吃,要坚持吃,不少于3^4个月,方可逐步收效。
红薯含大量食物纤维,可加强肠蠕动,其所含的多量维生素E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而含有的大量胡萝卜素对上皮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在红薯饭内加入金银花无疑会增强抗菌、抗炎功能,与生姜调胃和中的作用相结合。
腹胀、腹痛症状均可减轻。
2、马齿苋饭:马齿苋,大米。
马齿苋洗净切细,和大米调和。
加水常法煮饭。
可早晚服食。
连服15日以上。
本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有效。
马齿苋是常用的清热解毒、痢止泻的中草药,也可作食物用。
乡间以马齿苋加肉作馅,包饺子、做包子等均可,有防治胃肠炎、细菌性疾等作用。
3、山药芡实扁豆糕:鲜山药,赤小豆,芡实米。
中医治慢性结肠炎怎么治好?很多人不认识结肠炎,只知道自己肠胃炎时间久了,疼痛加剧后去医院检查出了结肠炎的疾病,很显然他是一种肠胃疾病,那么他仅仅只是因为肠胃炎引起的么?为什么去医院吃药后,病情得到控制,却后期不注意还会发作呢?要知道,西药是注重短期效果的,并不能对身体进行调理,所以,想要了解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就往下了解吧。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和遗传因素、免疫调节紊乱、感染和环境因素有关;另外,还需与急性感染性肠炎、阿米巴肠炎、大肠癌、肠易激综合征,以及感染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相鉴别。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所致。
中医治疗本病注重辩证施治,标本兼治。
首先,口服:结肠炎宜用丁香、肉桂、桂枝、小茴香等调理治疗。
据了解,中药口服可调理结肠炎患者机体,从而达到菌群平衡,达到治疗结肠炎的疗效。
其次,灌肠:灌肠法是指导管自肛门经直肠,然后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
专家解析,此法克清热解毒,燥湿止泻,从而促进结肠粘膜的愈合。
现医学证明,中药灌肠可以使药汁直达病灶,希望此法能够为广大结肠炎者带来福音。
最后,外敷:中药外敷,即将已煎好的药汁敷于肚脐上,据说药性由表入里,起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从而可改善结肠炎的症状。
专家建议,将外敷和直肠滴入法相结合,可联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病灶周围血液循环,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温馨提醒大家,很多患友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情绪和身心的放松,不要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自己的病情上,需要坚持去进行中药的调理,中医治疗不是一两天就能治好的,另外,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倡参加慢跑。
在饮食上要注意避免自己敏感的食物。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就诊慢性结肠炎患者中符合实验条件者114例,按临床不同用药方案分成2组:常规组使用西药治疗,中医组采取辩证分型医治。
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比较,中医组治疗疗效96.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5%(P<0.05)。
结论治疗慢性结肠炎采取中医辨证用药方法,有标本兼治之效,可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中医;辩证分型;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是对结肠慢性、炎症性病变的统称,一般是指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多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所致,临床特点是长期、反复性发作,并伴随腹痛、腹泻与消化不良的表现,甚至伴随便血。
常规西医治疗所得疗效尚有可提升空间,我们展开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效果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1实验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就诊慢性结肠炎患者中符合实验条件者114例,符合条件:①均经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等综合手段明确疾病;②无严重伴发症、原发疾病;③可耐受本次用药、无过敏史。
按临床不同用药方案分成2组:常规组患者57例,男、女各计有26例和21例,年龄自30~57岁、平均值43.6±2.3岁,患病时间6~12年、平均5.7±0.6年。
中医组患者57例,男、女各计有15例和22例,年龄自33~60岁、平均值44.1±2.5岁,患病时间10个月~11年、平均5.1±0.5年。
两组基础资料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1.2.1常规组选用西药为:柳氮磺胺砒啶、口服,每天2次、每次1g;维生素C、口服,每天3次、每次0.2g;5-氨基水杨酸、排便后灌肠,每天1次、每次1~2g。
1.2.2中医组结合中医诊断、辩证,分型本组患者有湿热郁结型、脾胃虚弱型、干预脾虚型和脾肾阳虚型。
中草药治疗急慢性肠炎、结肠炎的中药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第一部分:中草药秘验方治疗急慢性肠炎肠炎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肠粘膜的炎性病变。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以前者为多见。
慢性肠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肠粘膜炎性病变。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5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可达50%。
1、归芍莱菔汤治肠道疾病[方剂]当归120克,白芍60克,甘草、槟榔、枳壳、车前子各10克,莱菔子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热,健脾利湿,疏肝理气,行血止痛。
[验证]病例一:工x,男,34岁,农民,1950年8月5日初诊。
患泄泻下痢4载,每于夏秋反复,经治疗无效。
表现:下痢糊状大便,味腐臭,时呈红棕色豆瓣酱状,挟带少量脓血,里急后重,日夜两行,脐周及左下腹钝痛,舌红、苔淡黄,脉沉细滑。
大便镜检红细胞(+++),脓细胞(++),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方予归芍莱旅汤加马齿览30克,并配用鸦胆子3克,用桂元肉包裹成胶囊状,用上药液送服。
9剂诸恙皆除。
再以原法配香砂六君子丸调理而愈。
随访至今9年,无复发,多次检查大便常规均正常。
病例二:黄x,女,32岁,工人,1979年6月2日初诊,自诉于1976年5月初,因误食不洁之物而致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带有红白粘冻,日间3、4次,肛周及外阴俱痒,屡用消炎、杀菌、解毒等法治疗3年,疗效不佳,病情无明显好转。
大便多次化验霉菌阳性。
表现: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口干晨苦,舌苔白,脉沉细弦。
拟归芍莱菔汤加黄连、荆芥、艾叶炭、贯众各10克,连服2剂,腹痛已止,余症皆轻。
药已显效,乘势驱病,续进上方l 剂,症消病愈。
随访至今未复发。
[备注]临床上根据疾病的情况,可随证加减,该方对慢性阿米巴痢疾、霉菌性肠炎、肠管硬化症、血吸虫病并直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滴虫性肠炎等均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2、苦参液灌肠治慢性结肠炎[方剂]苦参30克。
[制用法]将苦参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80-100毫升,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
名老中医治肠炎秘方肠炎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肠粘膜的炎性病变。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以前者为多见。
慢性肠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肠粘膜炎性病变。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5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可达50%。
1 .归芍莱菔汤治肠道疾病[方剂] 当归120克,白芍60克,甘草、槟榔、枳壳、车前子各10克,莱菔子30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养阴清热,健脾利湿,疏肝理气,行血止痛。
[验证] 病例一:工x ,男,34岁,农民,1950年8月5日初诊。
患泄泻下痢4载,每于夏秋反复,经治疗无效。
表现:下痢糊状大便,味腐臭,时呈红棕色豆瓣酱状,挟带少量脓血,里急后重,日夜两行,脐周及左下腹钝痛,舌红、苔淡黄,脉沉细滑。
大便镜检红细胞(+ + + ) ,脓细胞(+ + ) ,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方予归芍莱旅汤加马齿览30克,并配用鸦胆子3克,用桂元肉包裹成胶囊状,用上药液送服。
9剂诸恙皆除。
再以原法配香砂六君子丸调理而愈。
随访至今9年,无复发,多次检查大便常规均正常。
病例二:黄x ,女,32岁,工人,1979年6月2日初诊,自诉于1976年5月初,因误食不洁之物而致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带有红白粘冻,日间3 、4 次,肛周及外阴俱痒,屡用消炎、杀菌、解毒等法治疗3年,疗效不佳,病情无明显好转。
大便多次化验霉菌阳性。
表现: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口干晨苦,舌苔白,脉沉细弦。
拟归芍莱菔汤加黄连、荆芥、艾叶炭、贯众各10克,连服2 剂,腹痛已止,余症皆轻。
药已显效,乘势驱病,续进上方l 剂,症消病愈。
随访至今未复发。
[备注] 临床上根据疾病的情况,可随证加减,该方对慢性阿米巴痢疾、霉菌性肠炎、肠管硬化症、血吸虫病并直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滴虫性肠炎等均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2 .苦参液灌肠治慢性结肠炎[方剂] 苦参30克。
[制用法] 将苦参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80-100毫升,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
据直肠镜检病变部位的深浅而定灌肠时的深浅,如部位较高时,灌完后把臀部抬高些,以便药液充分流人。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荆芥连翘汤合痛泻要方治慢性结肠炎病案:吴某,男,40岁,2013年10月11日。
主诉:腹泻伴黏液血便2年余。
病史: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腹泻,腹泻前伴肠鸣腹痛,时伴红色黏液,肛门下坠感,吃辛辣油腻食物后加重,情绪焦虑时病情也加重,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服多种西药,病情时好时坏。
初诊:患者形体肥胖,急躁易怒,腹痛腹泻,黏液血便,肛门坠胀不舒,进食好,口干苦,小便微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中医诊断:泄泻辨证审机:肝郁气结,大肠湿热。
治法:清利湿热,泻肝补脾。
方药:荆芥15克连翘15克白芷10克薄荷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生地1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焦白术15克防风30克白芍3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乌梅10克。
七剂水煎取汁400ml,早晚各一次,口服。
嘱其节制饮食,调节心情。
二诊:2013年10月18日。
大便次数减少,每天2-3次,腹痛、黏液血便、肛门坠胀均减轻,舌脉同前,效不更方,继服上方七剂。
三诊:2013年10月25日。
大便每日1-2次,仍有少许红的黏液,上方加地榆炭10克,大黄炭10克,七剂。
四诊:2013年11月2日。
二便正常,余症消失,改用补脾益肠丸,服一个月,补脾固肠。
按语荆芥连翘汤在晚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中记载,日本一贯堂医学方中,加入黄连、黄芩,视为青年腺病体质的调理方,有散风理气泻火解毒的功效,同用于红肿热痛为特征的头面部炎症;痛泻要方泻肝补脾,为治疗肝郁脾虚泄泻的常用方,笔者近年用上述二方加减治疗数例慢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86-87,杨晓宁医案。
杨晓宁,1957年生,黑龙江省第三批中青年名中医,1983年就职于齐齐哈尔市第一院中医科,现任中医科主任,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老年病重点专科带头人,齐齐哈尔市中医老年学科梯队带头人。
医药健闻122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何向国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旗医院,内蒙古乌兰察布 013550)摘要:目的 分析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腹泻、腹痛、少食和神疲乏力等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慢性结肠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慢性结肠炎;香砂六君子汤;四神丸;临床价值作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慢性结肠炎具有较强的多发性与反复性,可对患者健康造成了不利的影响[1]。
临床上对该病的致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通过对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指出,在日常生活中,食物过敏、感染、遗传以及精神等因素均与该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在临床过程中,由于受到该病的影响,患者可伴有腹痛、腹泻以及面色苍白等症状,从而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在治疗问题上,传统疗法主要采用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
然而,通过对引导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指出,单一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尚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提升。
实践表明,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香砂六君子汤与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34~64岁,平均(47.51±3.65)岁。
研究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32~67岁,平均(47.22±3.58)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行血调气法治愈休息痢(慢性阿米巴结肠炎)病案:李某,女,37岁。
初诊:1959年。
主诉及病史:1947年夏秋之间突发腹泻,大便呈黏液、脓血样,每日三十余次;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及里急后重、疲劳、精神紧张,着冷及饮食不慎等均可引起发作,休息后减轻。
诊查:脉弦濡细,左腹部有压痛;肝肋下二指,质软轻度压痛。
大便镜检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阿米巴培养阳性。
钡剂灌肠检查:局限性降结肠下部慢性结肠炎。
辨证:久痢伤阴,阴虚则生潮热。
治法:议倪涵初治痢三方以治之。
处方:全当归9g 桃仁4.5g 地榆炭4.5g 炙甘草2.4g 赤白芍各6g 炒香白薇9g 马齿苋6g 煨木香3g 朱茯神12g 炒黄芩4.5g 炒枳壳4.5g 小川黄连2.1g 红花2.4g 5剂二诊:下痢赤白相间,挟杂脓血,湿热瘀滞,互蕴大肠,肠回拘急,腹笥疼痛,阴伤神荡,寤不安寐,自汗涔泄,胃热熏灼,上逆呕泛,潮热缠绵不退。
舌边尖红刺满布。
治以和养之中而寓清疏之法。
处方:仙半夏6g(杵)左金丸3g(分吞)炒香白薇9g 马齿苋9g 杭白芍6g 朱茯神12g 泡远志4.5g 炒枣仁12g(研)浮小麦15g 青皮、陈皮各4.5g 广木香3g 建兰叶3片扁豆花9g酒子芩4.5g 5剂三诊:脉来弦濡,弦属肝亢,濡系湿滞。
下痢由于湿热蕴结,肝亢由于营阴积亏。
风阳内动,上扰清空,为头脑昏胀,两耳鸣响。
潮热淹缠,又加惊悸,寐不兴酣,幻梦颠倒。
下痢脓血已减。
舌边尖尚红。
以柔肝养营、清肠剔垢为治。
处方:生石决24g(先煎)白蒺藜9g 明天麻6g 夏枯草12g 青蒿子9g 朱茯神12g 泡远志4.5g 炒枣仁12g(研)马齿苋9g 香连丸12g(分吞)砂仁2.4g(拌捣)鸡内金9g 赤白芍各6g 青皮4.5g 扁豆花9g 7剂四诊:阴亏之体,潮热最易羁留。
惟其阴亏,当然血少,故惊悸少寐,又增咽喉干燥、昏眩耳鸣。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摘要】本研究探讨了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
通过分析附子理中汤和逍遥散的作用机制,以及穴位敷贴在治疗结肠炎中的应用,设计了临床试验并进行了治疗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慢性结肠炎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有效性持久。
结论指出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望成为慢性结肠炎治疗的新选择。
本研究不仅为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普及中医药治疗在结肠炎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附子理中汤, 逍遥散, 结肠炎, 穴位敷贴, 临床试验, 有效性分析, 持久性疗效, 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物理疗法等,但效果参差不齐且容易复发。
附子理中汤与逍遥散作为中医传统经典方剂,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附子理中汤具有温中理气、化湿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脘腹胀闷、纳呆便溏等症;逍遥散主要功用为疏风清热、理气消痰,适用于脘腹痞满、呕吐、腹泻等症状。
两者配伍使用,可以互补作用,更好地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肠道消化吸收,从而改善慢性结肠炎的症状和疗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并分析其有效性及持久性。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附子理中汤在缓解结肠炎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2. 探讨逍遥散对结肠炎症状的缓解和治疗效果;3. 研究穴位敷贴在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4. 设计临床试验,验证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可行性和疗效;5. 分析治疗结果,评估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持久性;6. 展望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为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病例分析——慢性结肠炎
病例分析
洪某,女,35岁。
患者自述于多年前因服预防非典药物后引起便溏,服中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佳。
现症见:面色无华,每日清晨5~6点时即欲排便,有时亦有欲解而排泄不畅,有时大便中夹杂粘液,无血液,腹胀,反胃,恶心,时有纳差,腹部怕凉,有时口苦,不能吃硬食及肉食,左下腹胀痛。
舌质稍淡,体稍胖大,舌苔稍白腻,脉弦细。
中医诊断:五更泻(脾肾阳虚)。
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
方药:白术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5g,桂枝6g,苍术10g,陈皮10g,厚朴10g,吴茱萸6g,五味子10g,破故纸10g,肉豆蔻10g,诃子肉12g,炒薏苡仁25g,泽泻15g,乌药10g,制附子10g,炮姜6g,甘草3g。
14剂,水煎服。
二诊
腹胀减轻、反胃、恶心、口苦消失,但大便仍溏泄不止,欲泻而不爽,泻后有不尽感,兼夹粘液,易炮姜为干姜8g,加黄连6g同时佐制附子、干姜。
继服14剂,水煎服。
三诊
大便稍成形,且次数已近正常,可见脾运渐复;惟怕冷仍存,然虽正气渐复,仍有脾肾阳虚之象,故加制附子之量至12g,加炮姜6g 以增强温补脾肾之功。
方药:白术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5g,桂枝6g,苍术10g,陈皮10g,厚朴10g,吴茱萸6g,五味子10g,破故纸10g,肉豆蔻10g,诃子肉12g,薏苡仁15g,泽泻15g,制附子12g,炮姜6g,乌药10g,甘草3g。
15剂,水煎服。
药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而痊愈。
追访两个月,未见复发。
结肠炎中医治疗方剂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中医治疗结肠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结肠炎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气血瘀滞所致。
治疗结肠炎的中医方剂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结肠炎的方剂:1. 清热利湿方:适用于湿热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大便黏腻、肛门灼热等。
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苍术、薏苡仁等。
2. 健脾益气方:适用于脾虚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胀、大便稀溏、乏力、食欲不振等。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等。
3. 疏肝理气方:适用于肝郁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情绪抑郁、胸闷、大便不畅等。
常用药物有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枳实等。
4.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血瘀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固定、大便带血、舌质紫暗等。
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川芎、赤芍等。
5. 温阳散寒方:适用于寒湿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喜暖、大便清稀、四肢不温等。
常用药物有干姜、附子、肉桂、吴茱萸等。
6. 滋阴润燥方:适用于阴虚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大便干结、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
常用药物有生地黄、麦冬、玉竹、石斛、知母等。
7. 扶正祛邪方:适用于结肠炎的慢性期或恢复期,主要目的是扶助正气,驱除余邪。
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等。
在使用这些方剂时,患者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需要个性化的调整方剂。
同时,中医治疗结肠炎还强调饮食调养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保持情绪稳定,加强体育锻炼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