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 制 网 平 差 报 告(水准)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3
水准网平差报告范文一、引言水准网是工程测量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用于测量地面高程的变化情况。
水准网平差是对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精确的高程数值。
本报告旨在介绍对水准网进行的平差工作,并总结平差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二、平差方法本次水准网平差采用了最小二乘法进行处理。
首先,根据测量数据建立观测方程,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误差方程,得出平差结果。
为了提高平差结果的可靠性,还进行了粗差检查和精度评定。
三、数据处理据调查的水准测量数据包括起始点、中间点和终点的高程数值,并附带观测误差。
根据测量原理和方法,建立起始点到中间点,以及中间点到终点的观测方程。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得到误差方程,并运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平差结果。
四、平差结果经过数据处理,得到了水准网各点的平差值。
其中,起始点高程为100.00m,通过平差计算得到平差值为99.80m;中间点高程为90.00m,通过平差计算得到平差值为89.65m;终点高程为80.00m,通过平差计算得到平差值为79.90m。
平差结果精度评定表明,各点高程平差值的相对精度在0.01m范围内,满足工程要求。
五、精度评定为了验证平差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对平差后的观测值进行了精度评定。
采用精度评定公式计算出观测值的标准差,并与测量数据中的观测误差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平差后的观测值标准差与观测误差值基本一致,验证了平差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六、结论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水准网平差,得到了高程的精确数值,满足了工程要求。
经过精度评定,验证了平差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本报告的平差结果可作为后续工程的高程标准值使用。
七、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准网平差的精度和可靠性,建议在测量过程中增加观测次数,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同时,对于异常数据和粗差要加强检查,在数据处理时予以排除,以减小误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
建议在平差结果中注明精度评定的方法和结果,以提高平差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并提醒在使用平差结果时注意其精度范围,避免误差传递对工程的影响。
目录一、工程概况........................................................................... - 1 -二、复测依据及采用的技术标准..................................................... - 1 -三、测量时间及围 ..................................................................... - 3 -四、测量人员及测量设备 ............................................................. - 3 -1、参加复测人员................................................................... - 3 -2、仪器设备 ........................................................................ - 4 -五、外业数据采集 ..................................................................... - 4 -1、复测前的准备工作 ............................................................. - 4 -2、观测作业基本要求 ............................................................. - 4 -3、保证测量精度的措施 .......................................................... - 6 -4、与相邻标段的衔接 ............................................................. - 6 -六、业处理及分析 ..................................................................... - 6 -1、坐标系统及控制点 ............................................................. - 7 -2、观测文件 ........................................................................ - 7 -3、基线解算 ....................................................................... - 10 -4、基线检查 ....................................................................... - 22 -5、平差后坐标 .................................................................... - 23 -6、控制点高程复测............................................................... - 25 -七、成果精度说明 .................................................................... - 27 -1、基线处理 ........................................................................... - 27 -2、自由网平差 ........................................................................ - 28 -3、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 28 -4、控制点高程精度.................................................................. - 28 -八、复测结论.......................................................................... - 28 -附件1:人员资质证书 (21)附件2:仪器鉴定证书 (22)附件3: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表 (32)附件4:控制点复测加密线路示意图 (35)控制网测量成果报告一、工程概况本项目是省至登封高速公路段,本标段位于市宁陵县境,起讫里程为K19+500~K30+260,全长为10.760公里。
在GPS观测技术出现之前,一般平面控制网都是采用三角网、导线网等形式进行观测。
90年代我国引入了GPS观测技术,由于其精度高且控制点间不需通视的优点,很快就成为平面控制网的主要观测手段。
现在除美国的GPS以外,还有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BD)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全球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服务。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GNSS,原来的GPS接收机发展到现在基本上都能同时接收GPS、GLONASS、Galileo、BD等卫星信号,所以现在在称为GPS接收机已经不太准确,一般称为GNSS接收机,原来的GPS观测技术也扩展为GNSS观测技术,采用GNSS技术进行观测的平面控制网则称为GNSS控制网。
本文就GNSS控制网的观测和平差进行介绍。
一、GNSS控制网的设计GNSS控制网设计最重要的是确定控制网的等级。
GNSS测量规范比较多,有国家标准也有行业标准。
由于不同的规范对等级的规定不一致,比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规定的等级为B、C、D、E(A级为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也是B、C、D、E四级,《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和《工程测量规范》中规定的精度级别为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规定的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所以要确定GNSS控制网的等级,首先要确定采用的技术依据,也就是用哪个规范。
这个就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进行确定,如果实在不确定采用哪个规范,可以直接采用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图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的精度等级规定图2 《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精度等级规定根据采用的规范确定好GNSS控制网的等级后,就可以根据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具体的技术设计。
主要有坐标系统的确定,起算点的选择,控制点点位及布网概略设计,采用的GNSS接收机与数据处理软件及平差软件,控制网观测、数据处理及平差技术要求及上交成果资料等内容。
关于控制网和水准网精度等级的建议关于控制网精度要求,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包括路线、桥梁、隧道及其它大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
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原则。
本合同段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提出两点建议:1.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采用一级导线精度,水准网等级采用四等水准控制网。
2.各标段以2014年6月全线联测的控制网为首级控制网,各标段根据自身工程实际情况各自选定符合测量规范和精度要求的控制网等级,各标段控制网要与邻标段相衔接重叠一条边,保证全线路首尾贯通无缝衔接。
理由1:各级公路、桥梁、隧道及其他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等级的确定,应符合下表根据这个规定,本着经济合理和保证精度的原创下,我合同段控制网精度等级选用一级导线控制网足以满足施工精度要求.详细工程数量和控制网等级选用情况如下表:理由2: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本工程段总施工段长度为3km以内符合一级导线控制网的要求,为了满足施工方面的要求加密的控制点数在6~10个左右边数为12个以下,符合一级导线要求,若是三个标同时联测控制点数势必会超过20个,边数自然就远远大于12条,所以在首级控制网完善后三个标一起联测没有必要。
若真要联测而在满足我们施工控制测量方便的布点上做三等导线网,其平均边长应该在300~500米左右远小于2Km的边长要求,平差精度很难达到三、四等导线网的要求。
理由3GNSS网主要技术指标表3注:表中α表示固定误差;b表示比例误差系数;在方便施工的符合一级导线布点的基础上以三等控制网的要求来做导线测量:平差数据由于边长数在500m左右,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三等要求1/80000,其数据最弱点边的误差允许值为500*1/80000=0.0063m,而三等的比例误差为≤5mm,0.0063m-5mm=1.3mm,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最弱边的误差最大值为 1.3mm,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相比要想平差结果达到四等精度要求,其分析如下:四等导线控制网平差中允许的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45000,同样以500m平均边长算,其测量数据最弱点边的误差允许值计算式为500*1/45000=0.011m, 而四等的比例误差为≤10mm,0.011m-10mm=1mm,及允许最弱误差为1mm,显然不太现实.杭甬高速连接线(南段)工程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5年3月28日。
水准平差实例实例1 符合水准路线平差(单一水准路线)实例2 三角高程平差实例3 水准网平差(多条水准路线)实例1、符合水准路线平差这是一条符合水准的测量数据和简图,A和B是已知高程点,2、3和4是待测的高程点。
测站点高差(米) 距离(米)高程(米)A -50.440 1474.4440 96.06202 3.252 1424.71703 -0.908 1749.32204 40.218 1950.4120B 88.1830水准原始数据表水准路线图(模拟)图中h为高差。
在平差易中输入以上数据,如下图“水准数据输入”所示:水准数据输入在测站信息区中输入A、B、2、3和4号测站点,其中A、B为已知高程点,其属性为01,其高程如“水准原始数据表”;2、3、4点为待测高程点,其属性为00,其它信息为空。
因为没有平面坐标数据,故在平差易软件中没有网图显示。
根据控制网的类型选择数据输入格式,此控制网为水准网,选择水准格式,如下图“选择格式”所示:选择格式注意:1、在“计算方案”中要选择“一般水准”,而不是“三角高程”。
“一般水准”所需要输入的观测数据为:观测边长和高差。
“三角高程”所需要输入的观测数据为:观测边长、垂直角、站标高、仪器高。
2、在一般水准的观测数据中输入了测段高差就必须要输入相对应的观测边长,否则平差计算时该测段的权为零,因此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在观测信息区中输入每一组水准观测数据测段A点至2号点的观测数据输入(观测边长为平距)如下图“A->2观测数据”所示:A->2观测数据测段2号点至3号点的观测数据输入如下图“2->3观测数据”所示:2->3观测数据测段3号点至4号点的观测数据输入如下图“3->4观测数据”所示:3->4观测数据测段4号点至B点的观测数据输入如下图“4->B观测数据”所示:4->B观测数据以上数据输入完后,点击菜单“文件\另存为”,将输入的数据保存为平差易数据格式文件(格式内容详见附录A):[STATION]A,01,,,96.062000B,01,,,88.1830002,003,004,00[OBSER]A,2,,1474.444000,-50.44002,3,,1424.717000,3.25203,4,,1749.322000,-0.90804,B,,1950.412000,40.2180平差计算选择菜单“平差->闭合差计算”,计算该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
控制网平差报告[控制网概况]计算软件:南方平差易2005网名:计算日期:1970-01-01观测人:记录人:计算者:检查者:测量单位:备注:平面控制网等级:城市二级,验前单位权中误差:8.00(s)已知坐标点个数:4未知坐标点个数:15未知边数:19最大点位误差[Ⅱ320] = 0.0458 (m)最小点位误差[Ⅱ403] = 0.0160 (m)平均点位误差 = 0.0286 (m)最大点间误差 = 0.0385(m)最大边长比例误差 = 3883平面网验后单位权中误差 = 19.81 (s)往返测距单位权中误差 = 0.011 (m)[边长统计]总边长:2643.933(m),平均边长:139.154(m),最小边长:60.161(m),最大边长:239.446(m) [闭合差统计报告]序号:<1>:闭合导线路径:[Ⅱ402-Ⅱ401-JG07-Ⅱ302]角度闭合差=-1.00(s),限差=±32.00(s)fx=-0.055(m),fy=0.001(m),fd=0.055(m)总边长[s]=741.451(m),全长相对闭合差k=1/13412,平均边长=185.363(m)序号:<2>:闭合导线路径:[JG07-Ⅱ302-Ⅱ324-Ⅱ403-Ⅱ404-Ⅱ314-Ⅱ315]角度闭合差=21.00(s),限差=±42.33(s)fx=-0.010(m),fy=0.001(m),fd=0.010(m)总边长[s]=812.962(m),全长相对闭合差k=1/82779,平均边长=116.137(m)序号:<3>:闭合导线路径:[JG10-Ⅱ403-Ⅱ404-Ⅱ314-GPS1-Ⅱ317-Ⅱ405-Ⅱ318-Ⅱ319-Ⅱ320-Ⅱ321-Ⅱ322-Ⅱ306]角度闭合差=7.00(s),限差=±57.69(s)fx=-0.055(m),fy=0.011(m),fd=0.056(m)总边长[s]=1566.617(m),全长相对闭合差k=1/27871,平均边长=120.509(m)序号:<4>:附合导线路径:[Ⅱ315-JG07-Ⅱ302-Ⅱ324-Ⅱ403-JG10-Ⅱ306]角度闭合差=19.28(s),限差=±35.78(s)fx=-0.048(m),fy=-0.036(m),fd=0.060(m)总边长[s]=542.934(m),全长相对闭合差k=1/9046,平均边长=135.733(m)[方向观测成果表][平面点位误差表][控制点成果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精密控制网复测总结报告编制:复核:审核:技术负责人: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项目部2014年5月目录1 完成任务情况 (1)1.1 任务来源 (1)1.2 测区概况 (1)1.3 工作内容 (2)1.4 执行的技术依据及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精度指标 (2)1.4.1 执行的技术依据 (2)1.4.2 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精度指标 (2)1.5 施测单位 (3)1.6 完成工作的起止日期 (3)1.7 完成的工作量与相邻标段联测的桩点 (3)2 坐标系统及巳有资料利用情况 (5)2.1 坐标系统 (5)2.2 巳有资料利用情况 (5)3 复测方案执行情况 (5)3.1 仪器检定 (5)3.2 精密控制网复测 (5)3.3 GPS观测操作及手簿填写 (6)3.4 GPS网数据处理 (7)3.5 水准复测 (8)3.5.1 水准点的观测 (8)3.5.2 水准复测数据处理 (8)4 项目质量检查 (9)5 提交的成果资料 (9)6 附件 (9)附件1:CPI复测成果及比对表 (10)附件2:CPII复测成果及比对表 (13)附件3:三等水准复测成果及比对表 (20)附件4:水准网闭合差 (24)1 完成任务情况1.1 任务来源根据中铁二十五局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项目部对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测量工作的要求,对本标段的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及三等水准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工作。
1.2 测区概况新建九景衢铁路江西段JQJXZQ-2标。
起讫里程为DK15+700~DK66+100,正线长度50.4km。
本标段共有特大、大中桥梁28座19.207km,框架式小桥3座59.37m;隧道6座4.078km;盖板涵5座241.86横延米,框架涵120座2789.37横延米,倒虹吸6座156横延米;路基27.3km,挖方147.67万方,填方237.14万方;本标段设都昌、油墩街2个站。
控制网平差报告3.15南部滨海大道东端桥隧建设工程隧道第三标段导线复测成果报告滨海大道项目经理部2013年3月15日控制网平差报告[控制网概况]本次测量对三标段内控制点进行复测。
1、本成果为按[平面]网处理的平差成果计算软件:南方平差易2002网名滨海隧道支线南线导线测量计算日期:日期: 2013-03-15观测人:张志辉记录人:王亮计算者:陈冬雨立镜:邢亮、费腾测量单位:中铁九局滨海大道项目部备注:2、平面控制网等级,验前单位权中误差国家四等:2.5(s)高程控制网等级:3、控制网数据统计结果[边长统计结果]总边长:2783.6895,平均边长:198.8350,最小边长:39.3430,最大边长:447.2510 [角度统计结果]控制网中最小角度:4.1650,最大角度:103.55183、控制网中最大误差情况最大点位误差= 0.0046 (m)最大点间误差= 0.0071 (m)最大边长比例误差= 24175平面网验后单位权中误差= 2.73 (s) 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78.53 (mm)起始点高程GS05 46.2850(m)GS04 37.9550(m)闭合差统计报告几何条件:闭合导线路径:[GS04-S1-GS05]角度闭合差=0(s),限差=9(s)[s]=911.784(m),k=1/85882,平均边长=303.928(m)几何条件:闭合水准路径:[]高差闭合差=31.5(mm),限差=30.9(mm)路线长度=0.382(km)几何条件:闭合导线路径:[S1-F2-GS05]角度闭合差=-5(s),限差=9(s)fx=-0.006(m),fy=0.006(m),fd=0.009(m)[s]=210.301(m),k=1/24266,平均边长=70.100(m)几何条件:闭合水准路径:[]高差闭合差=20.0(mm),限差=6.4(mm)路线长度=0.016(km)几何条件:闭合导线路径:[F2-S0-S1]角度闭合差=1(s),限差=9(s)[s]=402.580(m),k=1/56854,平均边长=134.193(m)几何条件:闭合水准路径:[]高差闭合差=33.5(mm),限差=12.3(mm)路线长度=0.061(km)[方向观测成果表]测站照准方向值(dms) 改正数(s)平差后值(dms)备注GS05 GS04 0.000000GS05 S1 53.455900 -0.54 53.455846GS05 F2 154.560700 -2.56 154.560444GS04 S1 0.000000GS04 GS05 4.16500.48 4.165025 73S1 F2 0.000000S1 GS05 54.261500 -1.87 54.261313S1 S0 158.213313 -0.03 158.213310S1 GS04 176.232550 -1.56 176.232394F2 GS05 0.000000F2 S0 12.421500 -3.58 12.421142F2 S1 24.234188 -0.99 24.234089S0 S1 0.000000S0 F2 9.565850 -1.07 9.565743[三角高程观测成果表]测站照准距离(m) 垂直角(dms)仪器高(m)觇标高(m)GS05 GS04 447.24900.0000 0.0000 0.0000GS05 S1 39.3430.0000 0.0000 0.0000GS05 F2 77.49350.0000 0.0000 0.0000GS04 S1 425.17900.0000 0.0000 0.0000GS04 GS05 447.25100.0000 0.0000 0.0000S1 F2 93.4650.0000 0.0000 0.0000S1 GS05 39.3450.0000 0.0000 0.0000S1 S0 109.62100.0000 0.0000 0.0000S1 GS04 425.18100.0000 0.0000 0.0000F2 GS05 77.4930.0000 0.0000 0.0000F2 S0 199.49250.0000 0.0000 0.0000F2 S1 93.4650.0000 0.0000 0.0000S0 S1 109.62200.0000 0.0000 0.0000S0 F2 199.48950.0000 0.0000 0.0000 [高差观测成果表]测段起点号测段终点号测段距离(m) 测段高差(m)GS05 GS04 447.2490 -8.3540GS05 S1 39.3430 9.1670 GS05 F2 77.4935 19.1265 GS04 S1 425.1790 17.4820 GS04 GS05 447.2510 8.3033 S1 F2 93.4650 9.9825 S1 GS05 39.3450 -9.1205 S1 S0 109.6210 -4.8690 S1 GS04 425.1810 -17.4788F2 GS05 77.4930 -19.1295F2 S0 199.4925 -14.835F2 S1 93.4650 -9.9420 S0 S1 109.6220 4.8860 S0 F2 199.4895 14.8750[平面点位误差表]点名长轴短轴长轴点位备注(m) (m) 方位dms 中误差mS1 0.0016 0.0005 141.2648610.0017F2 0.0029 0.0011 66.3852940.0031S0 0.0040 0.0022 65.4117750.0046 [高程平差结果表]点号高差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m)高程中误差(m)平差后高程(m)备注GS05 0.0000 46.2850 已知点GS04 0.0240 -8.3300 0.0000 37.9550 已知点GS05 0.0000 46.2850 已知点S1 -0.01929.1478 0.0095 55.4328GS05 0.0000 46.2850 已知点F2 -0.0060 19.12050.0118 65.4055GS04 0.0000 37.9550 已知点S1 -0.0042 17.47780.0095 55.4328GS04 0.0000 37.9550 已知点GS05 0.0267 8.3300 0.0000 46.2850 已知点S1 0.0095 55.4328F2 -0.00989.9727 0.0118 65.4055S1 0.0095 55.4328GS05 -0.0273 -9.14780.0000 46.2850 已知点S1 0.0095 55.4328S0 -0.0102 -4.87920.0172 50.5536S1 0.0095 55.4328GS04 0.0010 -17.4778 0.0000 37.9550 已知点F2 0.0118 65.4055GS05 0.0090 -19.1205 0.0000 46.2850 已知点F2 0.0118 65.4055S0 -0.0169 -14.85190.0172 50.5536F2 0.0118 65.4055S1 -0.0307 -9.97270.0095 55.4328S0 0.0172 50.5536 S1 -0.00684.8792 0.0095 55.4328 S0 0.0172 50.5536F2 -0.0231 14.85190.0118 65.4055[平面点间误差表]点名点名MT(m) MD(m)D/MDT方位D距离(m)备注GS0 5 S1 0.00170.001624175141.26486139.3469GS0 5 F2 0.00310.00292709666.38529477.4969GS0 4 S1 0.00170.0010414218141.264861425.1885S1 F2 0.0035 0.00332841926.53255893.4623S1 GS05 0.00170.001624175141.26486139.3469S1 S0 0.0044 0.00402739455.310765109.6180S1 GS04 0.00170.0010414218141.264861425.1885F2 GS05 0.00310.00292709666.38529477.4969F2 S0 0.0050 0.00424704177.584164199.4927F2 S1 0.0035 0.00332841926.53255893.4623S0 S1 0.0044 0.00402739455.310765109.6180S0 F2 0.0050 0.00424704177.584164199.4927[控制点成果表]点名X(m) Y(m) H(m) 备注GS05 6467.4570 39942.479046.2850 已知点GS04 6459.9790 40389.676037.9550 已知点S1 6435.3349 39965.202355.4328F2 6435.8035 39871.741265.4055S0 6475.2492 40067.295250.5536。
运营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高速铁路运营期精密测量控制网(以下简称精测网)的维护管理工作,保证线路维护测量基准的准确可靠,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200公里/小时及以上运营高速铁路。
2開公里/小时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2公里/小时及以上铁路应建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三网合一"的精测网。
第四条运营期间精测网复测应严格执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新建时速2公里客货共线有砟轨道铁路轨道控制网测设补充规定》《高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试行)》《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等相关规定。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铁路局依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规定以及与合资铁路公司签订的委托运输管理协议负责或由合资铁路公司负责组织精测网的日常维护管理和运营期复测。
作为产权单位的合资铁路公司或铁路局,应保证精测网复测、维护管理等费用的及时投入,以满足设备维修的需要。
其中精测网复测费用应在委托运营维护费用之外单独计列。
第六条铁路公司、铁路局应做好建设期与运营期精测网管理工作的衔接,保持精测网测量成果的连续性。
第七条在新建铁路开通运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精测网评估单位及设备接管单位进行精测网控制点和成果资料的移交。
第八条在运营期,铁路公司、铁路局应组织制订精测网复测计划和技术方案,组织精测网复测技术方案的审查和实施以及复测成果的验收。
第九条铁路公司与铁路局应及时相互通报精测网复测情况,并提交复测成果。
第十条铁路局受铁路公司委托负责运营期精测网的维护管理工作。
第三章竣工复测成果移交第十一条轨道精调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cp狙网进行复测。
静态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对精测网进行复测,对复测资料进行评审验收,形成统一、完整的精测网复测成果,并将精测网完整成果移交给设备管理单位。
《测绘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Visual C++.Net)班级:测绘0901班学号: 04姓名:代娅琴2012年4月29日实验八平差程序设计基础一、实验目的巩固过程的定义与调用巩固类的创建与使用巩固间接平差模型及平差计算掌握平差程序设计的基本技巧与步骤二、实验内容水准网平差程序设计。
设计一个水准网平差的程序,要求数据从文件中读取,计算部分与界面无关。
1.水准网间接平差模型:2.计算示例:近似高程计算:3.水准网平差计算一般步骤(1)读取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2)计算未知点高程近似值;(3)列高差观测值误差方程;(4)根据水准路线长度计算高差观测值的权;(5)组成法方程;(6)解法方程,求得未知点高程改正数及平差后高程值;(7)求高差观测值残差及平差后高差观测值;(8)精度评定;(9)输出平差结果。
4.水准网高程近似值计算算法5.输入数据格式示例实验代码:#pragma onceclass LevelControlPoint{public:LevelControlPoint(void);~LevelControlPoint(void);public:CString strName;trName=pstrData[0];m_pKnownPoint[i].strID=pstrData[0];m_pKnownPoint[i].H=_tstof(pstrData[1]);m_pKnownPoint[i].flag=1;trName=pstrData[i];m_pUnknownPoint[i].strID=pstrData[i];m_pUnknownPoint[i].H=0;lag=0;pBackObj=SearchPointUsingID(pstrData[0]);pFrontObj=SearchPointUsingI D(pstrData[1]);ObsValue=_tstof(pstrData[2]);ist=_tstof(pstrData[3]);trID==ID){return &m_pKnownPoint[i];}}return NULL;}trID==ID){return &m_pUnknownPoint[i];}}return NULL;}LevelControlPoint* AdjustLevel::SearchPointUsingID(CString ID){LevelControlPoint* cp;cp=SearchKnownPointUsingID(ID);if(cp==NULL)cp=SearchUnknownPointUsingID(ID);return cp;}void AdjustLevel::ApproHeignt(void)lag!=1){pFrontObj->strID==m_pUnknownPoint[i].strID)&& m_pDhObs[j].cpBackObj->flag==1 ){ =m_pDhObs[i].cpBackObj->H - m_pDhObs[i].ObsValue;*/m_pUnknownPoint[i].H=m_pDhObs[j].cpBackObj->H + m_pDhObs[j].HObsValue;m_pUnknownPoint[i].flag=1;break;}}if(m_pUnknownPoint[i].flag!=1)pBackObj->strID==m_pUnknownPoint[i].strID)&& m_pDhObs[j].cpFrontObj->flag==1 ){ =m_pDhObs[j].cpFrontObj->H-m_pDhObs[j].HObsValue;/* m_pUnknownPoint[i].H=m_pDhObs[i].cpFrontObj->H+m_pDhObs[i].ObsValue;*/ m_pUnknownPoint[i].flag=1;break;}}}}if(i==m_iUnknownPointCount-1)lag!=1)ist);p(i,i)=value;}return p;}void AdjustLevel::FormErrorEquation(CMatrix &B, CMatrix &L){(m_iDhObsCount,m_iUnknownPointCount);(m_iDhObsCount,1);for(int i=0;i<m_iDhObsCount;i++)pBackObj->strID);tmpFront=SearchPointUsingID(m_pDhObs[i].cpFrontObj->strID);trID==tmpBack->strID)trID==tmpFront->strID)bsValue-(m_pDhObs[i].cpBackObj->H-m_pDhObs[i].cpFrontO bj->H);*/L(i,0)=m_pDhObs[i].HObsValue-(m_pDhObs[i].cpFrontObj->H - m_pDhObs[i].cpBackObj->H);(_T("%.3f"),L(i,0));L(i,0)=_tstof(tmp);L(i,0)=L(i,0)*1000;+=x(i,0);xt"));xt"));if()==IDCANCEL) return;CString strFileName=();setlocale(LC_ALL,"");CStdioFile sf;if(!(strFileName, CFile::modeCreate|CFile::modeWrite)) return;(LevleContent);();UpdateData(FALSE);}void CIndircLelveDlg::OnBnClickedComputelevel(){f\r\n"), [i].strID,[i].H);LevleContent+=Temp;}(_T("单位权中误差:%.1f mm\r\n"),r0*1000);LevleContent+=Temp;LevleContent+=_T("未知点高程中误差(mm):\r\n");for(int i=0;i< ;i++){();(_T("%s,%.1f\r\n"),[i].strName,Qx[i]*1000);LevleContent+=Temp;}UpdateData(false);}void CIndircLelveDlg::OnBnClickedSavelevleresult(){xt"));if()==IDCANCEL) return;CString strFileName=();setlocale(LC_ALL,"");CStdioFile sf;if(!(strFileName, CFile::modeCreate|CFile::modeWrite)) return;(LevleContent);();UpdateData(FALSE);}三、实验结果打开文件数据:平差结果:四、实验心得这从实验是我们测绘程序设计的最后一次实验,虽然这个学期我们做了好几次相关的实验,但是我却发现自己学的东西也越来越模糊,感觉很多内容都不理解。
《控制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该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其他课程相互联系的纽带。
它是测绘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实用技术,是进行所有测绘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建立控制网,测定一系列地面控制点的位臵,并监测这些控制点随时间的变化量的能力。
它以《测量学》和《测量平差》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工程测量》、《数字化测图》、《地籍测量》等课程的基础。
该课程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根据测量的原则“先控制、后碎部……”,无论是测绘工作,还是测设工作,都要先进行控制测量。
该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将知识的提高与能力和素质的发展相联系,将知识转化为控制测量岗位能力和素质;学生在完成具体控制测量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控制测量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和素质。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兼顾传统布网技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测绘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不同控制测量方法的具体工作过程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实际项目为导向,单项目教学采用模拟社会生产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于实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加强与校外生产单位的紧密合作,实现产、学一体化的内源型人才培养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xxxx项目施工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Xxxxxxxxx项目部2012年12月目录1 工程概况 (1)2 技术依据 (1)3 人员组织和测量仪器配备 (2)4 测量基准及已有资料的利用 (2)5 测量复测内容 (3)5.1 平面控制测量 (3)5.1.1 外业观测 (3)5.1.2 数据处理 (5)5.2 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比对分析 (7)6 复测提交资料 (7)7 结论和建议 (8)1 工程概况xxxx项目工程采用全程主线高架+地面道路改建的双层建设的总体方案, 规划道路红线40-60m。
主线高架桥桩号为K12+625——K13+432, 主线高架桥全长807km, 桥宽26m, 起点中心坐标(X=378783.697, Y=528081.651), 西与顺接, 向东跨越巡司河街、复兴街后右转, 沿津水路中心布线, 至首义南路路口以西顺接东侧高架桥, 终点中心坐标(X=378721.093, Y=528858.633)。
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 桥梁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
本次复测是按同等级精度规范要求, 对勘察院提供的《施工控制网成果》和施工单位提供的《加密控制网成果》进行复核测量, 包括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两个部分。
通过对施工控制网成果的复测, 用复测成果坐标与原网成果进行比较分析, 对控制网中各点进行稳定性、准确性及可靠性评价, 提出对拟用于本工程的控制点的使用、保护和监测的建议和要求。
2 技术依据本次测量拟采用下列主要依据和技术规范:⑴《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⑵《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⑷《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⑸《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⑹《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⑺《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⑻勘察院提供的《道路、桥梁工程控制网成果》⑼施工单位提供的《加密控制网成果》3 人员组织和测量仪器配备为了高质有效的完成本次控制网复测工作, 监理部精心组织了包括1名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2名技术工人在内的测量作业队伍。
精测网复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精测网复测作业。
2.作业准备2.1人员准备(1)为做好复测网复测工作,得出详实的复测数据,必须抽调经验丰富的专业测量人员,成立专门的平面复测和沉降观测小组,进行选点和埋点等工作。
(1)平面复测需配备9名测量员,一个沉降观测小组需配备三名测量人员。
2.2设备准备精测网复测之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交桩,交桩过程应有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人员共同参与,并留下影像资料。
施工单位根据交桩的情况,收集既有精测网资料,根据原精测网测量精度和建网方式编写复测技术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核,组织满足复测要求的技术人员和测量仪器,按照审批后的复测方案进行精测网的复测。
3.主要技术要求3.1平面控制网精度表1 CPI、CPII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表2 CPI、CPII控制网GPS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13.2高程控制网精度与原测相同,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施工复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施测,检测相邻线路水准基点间的高差,测量等级为二等水准。
水准测量的精度及限差如表3.2所示。
表3.2水准测量精度(mm)4.1 测量程序现场交桩是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的重要环节,是设计院将勘测施测的CPI 控制点、CPII控制点和水准点移交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以此作为平面高程控制基准开展施工的基础,也是实现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三网合一”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4.2 工艺流程精测网在开工前要进行一次复测,在无砟轨道施工前也要进行一次复测,保证网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在区域地面沉降段落要加密复测频次,特别是高程控制网每半年要复测一次,可结合区域地面沉降观测同时进行。
项目部统一组织复测工作的实施,复测前编制技术设计方案,报监理项目部审批。
各工区负责外业数据采集及整理工作,项目部负责审核和平差计算工作。
精确网复测工艺流程见图4.2。
5.测量要求及技术标准5.1平面控制网复测5.1.1使用仪器CPI和CPII控制网测量外业采用的GPS接收机为标称精度不低于5mm+lppm2双频接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