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背影》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导语】《背影》是⼀篇纪实散⽂,也是⼀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三课《背影》教案 【学习⽬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爱的深沉。
2.学习⽂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物形象的写法。
3. 珍爱亲情,增进与⽗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诵读课⽂,在品词析句中,体会⽗爱的深沉。
难点:学习⽂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过程】 ⼀、激情导⼊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以上熟悉的⽂字来⾃于哪篇课⽂,你能把其余的部分背出来吗? 学⽣回答,引⼊⽂题,⾛近作者。
⼆、美读赏析,聚焦“背影” 通过学⽣阅读课⽂,理清⽂章思路,突出作品描写的重点,进⾏初步赏析。
⾃读,提问,感知。
1.⽂题为“背影”,那么⽂中⼏次写到了⽗亲的背影?“背影”在全⽂中起什么作⽤? 2.你认为最感⼈的是哪⼀次背影? 3.⽂中描写普普通通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感⼈?描写“背影”时主要刻画了哪些细节?(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现在,再读这幅⽂字描绘的画⾯,你⼜读出了哪些刚才你没读出的东西?(学⽣朗读,再次体会第⼆次背影) 三、品词析句,读懂“橘情” 通过主问题的挖掘,让学⽣体味出⽗亲买橘的不易以及⽣活的艰⾟,在反复的揣摩中体会⽗爱的深沉。
问题探究:⽗亲为什么给⼉⼦“买橘”? (学⽣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四、总结2.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三课《背影》教案 教学⽬标: 1、抓住⼈物的⾔⾏和细节描写,感受⽗爱。
2、能抓住⼈⼈物的⾔⾏和细节进⾏对⽗爱的表达。
教学设计: ⼀、古诗导⼊ 师:同学们,先让⽼师念⼀⾸古诗吧。
《游⼦吟》诗中的哪些地⽅让你感动呢? 师:⾃古多情伤离别,更何况是⾻⾁之情的离别呢!母亲看着孩⼦将背上⾏囊独⾃远⾏去寻找遥不可知的未来。
已⽆语,她只能将牵肠的担忧和揪⼼的疼爱⼀针⼀针地缝进游⼦厚实的⾐服⾥。
八年级上册13课《背影》教案阳逻一中彭昕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的重点字词。
(2)学习并基本掌握白描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朴实语言中蕴含的饱满情感。
(2)通过批注勾画,整理并概括文章情感层次。
(3)通过讨论,掌握文中“背影”的线索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文中表现的父子深情。
二.重难点1.重点:(1)感知“背影”中体现的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感情。
(2)品味朱自清独特的质朴文字中的浓厚情感。
2.难点:把握文中“我”情感态度的变化。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父亲》。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父亲往往如此,深爱孩子又拙于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著名的写父亲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二)背景介绍(1)展示朱自清资料。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
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春》《背影》《荷塘月色》《匆匆》(2)展示朱自清在写作《父亲》前后时间段的人生经历。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
⏹1919年作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开始发表诗歌。
⏹1920年提前毕业,继续参加新文学运动,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
⏹1923年朱自清发表了近300行的抒情长诗《毁灭》,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严肃思考。
⏹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为以散文为主。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自由、速读全文。
(2)对照确认易错字词,齐读重难字词。
交卸(jiāo xiè) 奔丧(bēn sāng) 狼藉(láng jí) 簌簌(sù sù)典质(diǎn zhì) 赋闲(fù xián) 颓唐(tuí táng) 琐屑(suǒ xiè)差使(chāi shi) 亏空(kuī kōng) 勾留(gōu liú) 搀(chān) 蹒跚(pán shān) (3)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四)精读课文任务一:将文章分几个版块,并简要说明每个版块内容。
《背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学会珍惜亲情。
学习重点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学习难点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学习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法学习时数2课时学习过程第二课时品读词句悟亲情学习目标1.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2.体味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的深情一、新课导入阅读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
这人间至情却蕴含在父亲朴实的外表、笨拙的动作和简单的话语之中。
写爱的文章,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素。
那么,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走进《背影》。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交流点拨】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
父亲还帐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
家中境况可想而知。
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
父亲背着失业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了。
2.为什么说是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呢?【交流点拨】前三段中: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偿还欠债,满院狼藉,光景惨淡。
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充满了忧愁。
然而此时的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了学业,便决定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还宽慰儿子,“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流下泪水,也就可以理解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21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案《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清楚、连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
带着情感阅读课文,欣赏关键句子的意思。
2、理解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难点:理解关键句子的意思和简单而深情的语言特征。
【教学时间】两小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A部分【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单词,记住文学常识。
2.阅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
3.欣赏字里行间的人情。
1、导入文本并介绍作者。
导语:同学们,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但是,父母却一天天的老去,同学们,你是否注意到:皱纹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额头;银发也在不经意间从父母头上冒了出来;他们的腰身已变得不再挺拔??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得而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写的《背影》。
朱自清(1898-1948),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文集中有散文集《踪迹》、《欧洲游记杂注》和一些文艺作品。
《春》、《荷塘月色》、《绿》、《背》等代表性散文作品。
文章背景: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1925年写的。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上,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会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
不是吗。
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
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背影》教案(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背影》《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明确文章的线索;2、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3、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2、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3、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4、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5、体会文章那朴实真挚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而且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2、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3、背影”作为全文线索,感情的聚焦点在文中多次写到,尤其以父亲为买橘子而过铁道那个场面时的描写为最详细──它的描写特点与感人力量;4、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教学难点】1、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2、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朴实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清文章脉络。
2、引导学生研讨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品味朴实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父子深情。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被认为是“抱大的一代”,他们生活在父母的怀抱中,虽享受幸福,却往往体会不到幸福。
因此学习本文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教学设想】1、朱自清的《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
主要围绕特定环境中“背影”的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教学适合采用自主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掌握自主式学习的方法。
教师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中,以“情”为切入口,采用朗读法,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
2、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动脑动手。
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
3、在学生感悟文章真情的基础上,品味生活,感悟亲情,培养学生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珍爱亲情,用感恩的心对待关爱自己的人。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含动画歌曲《背影》、电视散文《背影》、歌曲《父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动画歌曲《背影》,感受父子深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朗读课文,划出文中与“背影”相关的语句,思考:(一)问题导学1、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各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表达了什么中心?3、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二)互动探究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第1题的后一问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13 背影【学习目标】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2.通过朗读等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把你自己有疑难的字词写在后面吧。
狼jí() chóu()躇蹒.跚()琐屑.()颓.()唐 diàn()记()()2.《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
文章通过记述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之情。
学习研讨3.本文几次写到我流泪?我流泪的原因又各是什么?4.品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中“我”为什么要仔细描写父亲的穿戴?(2)找出文中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3)找出文中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为你买几个橘子去。
”,坚持为一个二十几岁已年轻力壮、会照顾自己的儿子买橘子,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5.研讨交流:有些同学的父亲,为了工作、生活而奔波,很少与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有些同学的父亲,可能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难以让同学所接受。
但是,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父爱也是无时无刻不在的。
只是它总是沉默的,不像母爱一样外露,所以你们误以为它不存在,忽略了它。
现在,让我们一起追忆或寻找自己的父爱,谈淡你对父爱的理解。
6.文学作品选取标题非常重要,课文为什么不以“浦口送别”或“回忆父亲”为题,而偏偏以“背影”为题呢?7.质疑问难: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难要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请把它写下来拓展学习重读《背影》记得第一次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时代。
还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扶了扶镜架,对我们再三强调:“`蹒跚`二字是`父亲`为生活奔波忙碌大辈子的真实写照,具有深刻含义。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说课稿精选1.说课设计之一教学内容: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四单元13课《背影》编者意图、地位和作用:本单元选入五篇散文,意在呈现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中小学课文的大宗,数量众多,学生接触也比较早。
像《背影》这类学生已经熟悉的写人记事类散文,旨在将学生已有的散文学习经验深化,理性化。
朱自清的《背影》是写人记事散文的典范,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切的爱和父子之间的深情,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的日子李,父亲看似不经意的爱显得异乎寻常的感人。
作者没有平铺直叙的记叙父子间的故事,而是集中表现父亲的背影这一形象,切入点小而寓意深刻。
文章的叙述和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从人文内涵的角度来看,《背影》表现永恒的父子之情,感人至深。
教学设想:根据部编教学要紧贴文本,加强人文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语文走进生活,一课一得等理念。
以及”121卓越课堂“的相关要求,结合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作者、背景的介绍;字词的处理;朗读的训练(听读、自由读、分组选段读、个人选段读),课文的整体感知(三个四: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父亲说的四句话,其中深挖四次流泪、父亲说的四句话);第二课时深入分析课文:本节课由三次讨论一次练笔构成。
所讨论内容就是课后练习题。
具体情况稍后详说;第三课时由练笔研讨和人物形象分析(描写方法和人物性格特点)组成。
先展示学生的练笔材料,由学生点评,再分析本文人物形象,学生再修改自己的练笔材料,再展示点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究我的情感变化过程,体会父亲独特的爱。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情感目标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1、探究我的情感变化过程,体会父亲独特的爱。
《背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父子之情。
2.通过品读课文,珍爱亲情,学会理解与宽容父母,与父母沟通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品析词句,体会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研读文本,探寻父子之间的情感变化。
【教学步骤】【导语】同学们,人世间的情感有千百种。
有一种爱,它深沉含蓄,充满了力量;有一种爱厚重博大,是你坚强的后盾;他无怨无悔,是你力量的源泉;他默默付出,从不乞求汇报……这就是父爱。
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在朱自清的《背影》体会父爱的深沉与博大,体会父爱的无私与厚重。
一、默读课文感受文章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请速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可以按照以下格式总结:本文叙述了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二、字词积累品伤感基调(屏幕展示字词)祸不单行奔丧狼藉簌簌光景惨淡踌躇颓唐触目伤怀情不自已情郁于中大去之期1.请学生朗读屏显字词,并纠正读音,然后全体学生齐读三遍。
2.教师提问:这些词放在一块来读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氛围,一种感觉,你能体会得到吗?学生思考,并示意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①低沉感伤暗淡凄凉悲戚②让人高兴不起来,产生一种伤感的氛围。
③暗示作品写作的背景(社会背景、家庭背景)总结:这种感伤、低沉的氛围就是本文的情感基调。
有了这种气氛的渲染,在凄凉伤感的背景下,父亲依然在这个肃杀的冬天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这才使背影的力量更具感染力。
三、开头结尾探背景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作“背影”的?我怎么了?我的父亲怎么了?我的家庭怎么了?我的父亲怎么了?1.品析一个“不”字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分析:“不相见”不等于“不能见”也许是“不敢见”“不愿见”。
?②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分析:家庭的败落与“他少年除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的对比,反映父亲老年的颓唐光景,产生对父亲的同情和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背影》的情感内涵,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叙事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情感体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情感共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培养他们对家庭、父母之爱的珍视和感恩。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学生对亲情价值的感悟和感恩情怀的培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父亲深厚情感的表达。
激发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感悟亲情的意义并表达对家人的感恩。
作者简介: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以其清新的文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著称。
《背影》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达了对父爱的怀念和感激。
教学准备:《背影》课文PPT课件,包含朱自清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与亲情、父爱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眼中的亲情”写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朱自清的照片和简介,简要介绍其生平和文学成就。
2. 通过亲情、父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亲情主题的兴趣。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背影》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父亲背影的描写。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蹒跚”、“潸然泪下”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深入探讨(15分钟)1. 细节描写: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手法,如使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 亲情价值:讨论亲情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父爱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互动活动(2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
《背影》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学习抓住细节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付出。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父亲的形象和背影的象征意义。
2.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
2.概括课文主题。
教学准备:1.课文《背影》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聊聊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回忆与父亲相处的美好时光。
2.提问:你们觉得父爱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自读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背影》,注意把握文章大意,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a.课文中父亲的形象是怎样的?b.课文中的“背影”有什么象征意义?c.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父爱?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写作训练1.请学生以“我的父亲”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
2.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与父亲相处的时光。
具体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聊聊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回忆与父亲相处的美好时光。
2.提问:你们觉得父爱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自读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背影》,注意把握文章大意,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a.课文中父亲的形象是怎样的?b.课文中的“背影”有什么象征意义?c.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父爱?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父爱。
2.提问:你们认为课文中的“背影”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课堂讨论a.课文中的“背影”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b.你认为课文中的“背影”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c.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父爱的细节?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写作训练1.请学生以“我的父亲”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
2.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与父亲相处的时光。
《背影》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品味质朴简洁的语句描写中传达的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诵读、抓典型句子感受生活沧桑中真挚深厚的父子之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细节描写、语言描写感受父爱。
教学难点:在时代的大背景中感受历经沧桑却又最终和解的父子之爱。
三、文本分析《背影》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从不同角度赞美人性中至善、至真、至纯的感情。
《背影》作为一篇经典散文,于平常中寓深意,于无声处见真情。
全文通过细节的刻画,表现了父爱深情。
通篇不见一个“爱”字,却写出了一曲爱的赞歌。
体现了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不着一字却尽显风流。
文中四次提到“背影”,四次写到“流泪”,语言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让我们在淡淡的忧愁伤感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应。
四、教学方法: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的限制,对亲情的理解,远不如作者深刻,阅读时需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补充相关背景知识,以便其顺畅地进入文本阅读。
作者对父亲态度的前后变化,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隐藏在字里行间情感,需要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借助细节进行品味。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探究教学法、诵读法、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人都说,父爱如山,如山那般高大,也如山那般默默不语,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我们就会发现,父亲的爱一直环绕在我们身旁,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言语,乃至一个背影都是父爱的深沉表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看父亲的一个背影带给他怎样的感动。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13《背影》知识与能力】1.研究用截取法构建文章,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文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研究本文,朗读训练是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上,研究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亲人、爱生活的高尚情感。
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2.明确文章“背影”与“父子深情”和谐统一的结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封家书勾起儿子对多年前车站离别的深情回忆。
父亲送儿子坐车,翻过月台给儿子买橘子,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蹒跚“背影”,写满了生活的辛酸无奈。
然而那种“父爱子,子爱父”的父子深情,却流淌在儿子的深情追忆之中。
上善若水,大爱XXX。
让我们重温生活中的父子(女)亲情,一同走进XXX的《背影》,去感受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无疆大爱。
二、资料助读XXX(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46年XXX为反对XXX的罪恶行径,“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他的创作成就最大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儿女》。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XXX任教。
文中所写的事发生在1917年冬,当时XXX的祖母去世,任XXX卖局局长的父亲XXX被解职,他自己在XXX哲学系读书。
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背影》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感知内容,理清线索,分析结构,把握中心。
2 .研读文段,领会父子亲情,继承传统美德。
二、预习检测1.请给下面的空填上准确的字音。
3 .文学常识填空。
朱自清,字(),号( ),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 )、 ()、( ),其代表作有散文集《 》《 》, 诗文集《 》等,其创作的散文被誉为“美文”。
4 .回忆性散文常用()的写作顺序,常常把自己的感情变化作为叙 述的( )之一;本文也是一篇(),其叙述线索是( )。
三、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找背影一一1.请速读课文,在课本中勾画出有关背影的文字或片段,并归纳:文章中一共写了()次背影,其中第( )次是略写,第( ) 次是详写。
2.这几次背影,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次背影?你能用最适当的语气、语调读给大家听吗?学习任务二:赏背影一一1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背影?请用“这是一个()的背影,因为( )”的格式在小组内交 流。
2 .作者当时的感情是什么样的?请筛选并圈画出作者当时表现的词语,并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你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交卸()奔丧(差使()蹒跚(2.按原文填空。
他用两手( )橘子()迂腐( )狼藉()簌簌(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琐屑( )踌躇( )栅栏() )颓唐() );他肥胖的身子向 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
3 .父亲当时的状态如何?他又是如何对待我的?从这你看出这是一个什么的父亲?请用“这是一个()的父亲,他虽然( ),但仍( )“的格式在小组内交流。
4 .作者当时如何去做的呢?请筛选出作者当时行为的词语,并思考:作者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从这我们能体会出这背影里包含着()。
学习任务三:品流泪一一1.请速读课文,在课本中勾画出有关流泪的文字或片段,并归纳:文章中一共写了( )次流泪,思考每次流泪的原因一样吗?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3.时过境迁,渐渐成熟的“我”,再回忆起当年的事情,内心自然就多了一份( ),多了一份( 学习任务四:学写法一一1.作者在刻画背影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进行的刻画?2.你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定会留下一段或几段长辈对自己关爱至深自己不理解的事件吧,请仿照课文从外貌、语言、动作、细节等层面回顾当时的情景,书写出令自己最动情的一段文字吧。
13.《背影》教学设计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
《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单元是以“爱”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
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
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记叙文知识,本文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分析。
同时,学生的情感涵养可能还不能够真正体会到文中所描绘的父子深情,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就会使学生更好进入作品的天地。
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较差,个体间学习水平差距比较大。
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
【学习目标】
1.借助字词典等工具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和线索。
2.运用批注的方法品读课文,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能结
合重点语句分析语言特点。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中父亲四次“背影”饱含的深情。
学习重点:运用批注的方法品读课文,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中父亲四次“背影”饱含的深情。
【评价设计】
1.借助课下注释和资料链接了解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勾画积累重要信息。
朗读课文,标明段落层次,用红笔标出你认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字词,圈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读完课文后查字典,并在课本上注音或解释。
理清文章的结构和线索,分析背影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针对目标1。
2.结合细节描写学习刻画人物的手法,以第六段望父买橘为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勾画重点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针对目标2。
3.勾画出文中四次描写背影的句子,并试着有感情的朗读,给同组听一听。
背诵课文第六段。
针对目标3。
板书设计
背 影 朱自清
惦记背影 (思念父亲) 描写背影 (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 (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 (别后怀念)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