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默写
- 格式:ppt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3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让……担任今——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指有军事行动今——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诸侯的封地今—国家家:古—卿大夫的封地今—家庭和住所三、一词多义: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且:①而且例:且在邦域之中矣②况且例:且尔言过矣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四、词类活用:1、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2、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名作动,找借口五、特殊句式: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2、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3、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宾语前置六、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恐怕……吧2、何以伐为为什么……呢?七、重点翻译: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的人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4.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三、一词多义: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④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⑤超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⑥过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⑦拜访,看望(大母过余曰)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疾:①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④妒忌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止: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动词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动词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副词四、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五、特殊句式: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8、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略句六、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七、重点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八、重点翻译: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晏子治东阿一、通假字并曾赋敛曾——增再拜便辟辟——避仓库少内内——纳属托不行属——嘱二、词类活用:臣请死之死,为动用法,为……而死以利贫民利,使动用法,使……收益三、古今异义:于是明年上计“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是未到来的年份。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整理1.故事背景季氏是一个位于中国古代的国家,颛臾则是另一个国家。
季氏准备对颛臾进行进攻,以争夺颛臾的利益。
2.季氏将伐颛臾的原因《论语》中没有明确提到季氏攻打颛臾的具体原因,但可以推测季氏可能是出于扩张自身势力范围的目的,或是为了获取颛臾的资源或利益。
3.季氏的计划季氏准备集结军队,对颛臾进行军事进攻。
他们认为自己的实力足以战胜颛臾,并视颛臾为下一步扩张的必经之路。
4.孔子的阻止和教导孔子得知了季氏进攻颛臾的计划后,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并劝阻季氏放弃攻打颛臾。
孔子认为战争会带来许多不幸和伤害,而且颛臾与季氏之间并没有激烈的冲突,攻打颛臾并没有正当的理由。
5.孔子的教导和忠告孔子告诉季氏,一个君主的首要责任是保护国家和平民的安全、福祉,而不是追求权力和财富的扩张。
他强调道德、仁爱、忠诚和公正的重要性,希望季氏能够以善良的品德来建立国家。
6.季氏的回应季氏对于孔子的劝告并没有采纳,仍然坚持自己的计划。
他们认为颛臾是他们的敌人,只有通过进攻才能保证自身的利益和安全。
7.反思与启示《论语》通过这则故事告诉人们,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争端,而不是借助武力和战争。
孔子的劝告体现了仁爱、仁政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这使他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尊重。
8.故事的历史意义这则故事展示了孔子的仁义思想和对和平的追求。
孔子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认为各个国家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而不是通过战争来争夺权力和利益。
这对于后来中国古代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的一则故事,揭示了孔子对和平、仁爱的追求和对战争的反对态度。
孔子的教导体现了他对道德、忠诚和公正的重视,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则故事也提醒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应该以和平的方式为首选,而不是借助武力和战争。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整理一、虚词1.而(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2)固而近于费(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不患寡而患不均(5)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6)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7)而谋动干戈于邦内(8)而在萧墙之内也2.之(1)是社稷之臣也(2)夫子欲之(3)是谁之过与(4)既来之,则安之(5)吾恐季孙之忧(6)而在萧墙之内也3.且(1)且在邦域之中矣(2)且尔言过矣4.为(1)后世必为子孙忧(2)何以伐为5.也(1)是社稷之臣也(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3)今由与求也6.以(1)何以伐为(2)则修文德以来之7.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二、实词1.特殊词义(1)何以伐为(2)是社稷之臣也(3)盖均无贫(4)则修文德以来之(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2.词类活用(1)既来之,则安之(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2.疑问句(1)求!无乃而是过与(2)何以伐为(3)是谁之过与3.省略句(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3)既来之,则安之(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4.变式句(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何以伐为(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四、重点语句翻译1.求!无乃而是过与?译文: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译文: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文: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为之辞。
译文: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4.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三、一词多义: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④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⑤超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⑥过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⑦拜访,看望(大母过余曰)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疾:①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④妒忌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止: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动词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动词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副词四、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五、特殊句式: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8、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略句六、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七、重点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八、重点翻译: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晏子治东阿一、通假字并曾赋敛曾——增再拜便辟辟——避仓库少内内——纳属托不行属——嘱二、词类活用:臣请死之死,为动用法,为……而死以利贫民利,使动用法,使……收益三、古今异义:于是明年上计“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是未到来的年份。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归纳※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古今异义: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不患贫而患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一词多义:1.相:○则将焉用彼相矣[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动词,辅佐 ]2.过:○无乃尔是过与[动词,责备 ]○且尔言过矣[形容词,错误 ]○是谁之过与[名词,过错 ]3.安:○不患贫而患不安[形容词,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使安定 ]※重点虚词1.为○何以伐为 [语气词,呢,放在句子末尾的“为”都是,比如“何辞为?”《鸿门宴》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动词,担任]○后世必为子孙忧[ 动词,成为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介词,替 ]注意:“为”在文言做动词很宽泛,不用去傻傻记具体的动词词义,根据上下文语境翻译成合适的动词即可。
2.且○且在邦域之中矣[而且 ]○且尔言过矣[况且 ]※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名作动,找借口 ]※特殊句式:1.是谁之过与[判断句 ]2.无乃尔是过与[ 宾语前置 ]3.何以伐为[介宾短语,宾语前置 ]..4.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状语后置 ]...5. 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 ]6.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状语后置 ]...※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2.何以伐为[ 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通假字1.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无,通“毋” ,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 ,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古今异义词1.寡人之于国也[古义: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高中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高中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词类活用1.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使……来)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来;使……安定下来)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使……来)二、特殊句式1.何以伐为(宾语前置)2.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疑问句式,恐怕……吧?)三、重点实词解释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
是,这个;过,责备。
)2.是社稷之臣也(这个)3.何以伐为(何以……为?表示反问的一种句式)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来;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不稳定;颠,跌倒;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6.且尔言过矣(过,错)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憎恨;辞,托辞。
)8.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贫,贫困;寡,少;倾,倾覆之患)9.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萧墙:国君宫门内当门的照壁,暗指鲁国内部)四、一词多义1、是A、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这)B、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C、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2、疾A、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C、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速)3、止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C、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4、见、A、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B、曹刿请见(拜见)C、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接见)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现)5、过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经过,走过)B、过犹不及(超过,过分)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太,过分)D、是谁之过与(过错)E、无乃尔是过与(责备)F、故尝与过宋将军(拜访)五、句子翻译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该责备你吧!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译:这是国家的臣属,凭什么攻打它呢?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为:古义——以+为=把……当作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
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
4、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
三、一词多义:
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
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且:①而且例:且在邦域之中矣②况且例:且尔言过矣
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
四、词类活用:
1、后世必为子孙忧
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
2、既来之,则安之
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
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
季氏将伐颛臾一.词类活用1. 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使……来、使……安定)2. 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3.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用法使……来)二.实词虚词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2. 是.社稷之臣也 (指示代词,这)3. 且尔言过.矣 (错)4.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辞. (厌恶) (找托辞,找借口)5.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表转折)6.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辞 (表转折)7.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表转折)8.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表转折)9.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表转折)10.固而.近于费 (连词,表并列)11.不患寡而.患不均 (连词,表并列)12.是社稷之.臣也 (助词,的)13.吾恐季孙之.忧 (助词,的)14.夫子欲之. (代词)15.先王以为.东蒙主(当作)16.后世必为.子孙忧。
(动词,成为)17.何以伐为.?(语气词,表反问)18.则修文德以.来之 (表目的来)19.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对)20.虎兕出于.押 (介词,从)21.龟玉毁于.椟中 (介词,在)三.文言句式1.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语气词“也”,表判断)2. 求!无乃尔是过与 (揣测语气)3. 何以伐为 (反问句)4.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倒装句于颛臾有事,介宾短语后置)5.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倒装句于柙出,介词宾语后置;于椟中毁,介宾短语后置)6.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倒装句于邦内谋动干戈,介宾短语后置)四.句子翻译1. 求!无乃尔是过与?译文:求,恐怕该责备你吧!2.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做到这样,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去招抚他们,既然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文:展现才能担任职务,否则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理解性默写1.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
他说的原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示季氏之患不在于颛臾,而在于国内。
3.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伐,也没必要伐。
4.在《季氏将伐颛臾》中,体现孔子治国理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来”是对外政策,“安”是对内措施。
5.《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认为“均”“和”“安”才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标准,这是因为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因为冉有、子路两人心口不一,十分生气,“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他对此等行为的厌弃。
7.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借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子路没有尽到家臣的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4.既来之,则安之。
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7.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1。
《季氏将伐颛臾》理解性默写1.《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冉有归咎他人推卸自己责任的句子是: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2.《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冉有替季氏粉饰攻打颛臾之回测居心的句子是: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3.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面对弟子的推诿之词,孔子以良史之言为论据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又以形象比喻,批驳了弟子之后,再以反问的形式提出典守者难辞其咎的句子是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4.《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声色俱厉地批评冉有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两面派态度的句子是: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认为应如何对待臣服归顺的百姓:既来之,则安之。
6.以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一语道破了季氏阴谋的句子是: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将伐颛臾》翻译1.求!无乃尔是过与?翻译:冉求!(这)恐怕该责备你们吧?2、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周任说过:“施展才能担任职务,不能做到的人,就该辞职。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哪里还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翻译:老虎和犀牛从木笼子里逃了出来,龟甲和美玉在木匣子里被毁坏了,这该责备谁呢?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君子痛恨那种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却一定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我听说,无论诸侯还是大夫,不担心东西数量少而担心分配不平均,不担心经济贫困而担心社会不安定。
7、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翻译:若是财富平均,就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口少,国家安定,便不会倾覆。
8、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如果能做到这样,原先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前来。
新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攻坚(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02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正文翻译注释赏析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
冉(rǎn)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谒见。
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yù)之中矣,是社稷(jì)之臣也。
何以伐为?”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
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在苏教版中,“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责备。
先王:指周之先王。
东蒙主:指受封于东蒙。
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
主:主管祭祀的人。
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
有国者必立社稷。
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
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凭什么。
为:表反问语气。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夫子:季康子。
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diān)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s 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