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犯罪的个体原因
- 格式:pdf
- 大小:9.03 MB
- 文档页数:51
犯罪学原理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犯罪的成因、犯罪的类型、犯罪的预防和控制等内容。
犯罪学原理是犯罪学的基础理论,它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犯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犯罪学原理强调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犯罪学原理认为,社会因素是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社会环境的恶化、社会制度的不完善、社会文化的扭曲都会导致犯罪问题的加剧。
因此,我们需要从社会层面来思考犯罪问题,寻找解决犯罪问题的根本途径。
其次,犯罪学原理强调个体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个体因素包括个人的心理、行为特征、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因素。
犯罪学原理认为,个体因素是犯罪产生的内在原因,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行为特征的异常、社会关系的紊乱都会导致个体产生犯罪倾向。
因此,我们需要从个体层面来关注犯罪问题,加强个体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个体社会关系,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再次,犯罪学原理强调制度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制度因素包括法律制度、社会管理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因素。
犯罪学原理认为,制度因素是犯罪产生的外部原因,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的漏洞、教育制度的失灵都会为犯罪行为的滋生提供条件。
因此,我们需要从制度层面来完善犯罪预防和控制的体系,加强法治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加强教育引导,提高社会对犯罪的容忍度。
总之,犯罪学原理是我们认识和解决犯罪问题的理论基础,它强调了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和制度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犯罪学原理,从多个层面入手,全面推进犯罪预防和控制工作,为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解读犯罪行为的动机与机制犯罪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中的一大难题。
了解犯罪的动机与机制对于犯罪预防和治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解析犯罪的动机和机制,深入探讨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和运行方式。
一、犯罪行为的动机犯罪行为的动机是指驱使个体进行犯罪的原因和动力。
犯罪的动机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需求:贪婪和金钱是常见的犯罪动机之一。
为了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一些人选择犯罪行为来获取非法利益,如抢劫、诈骗等。
2.个人动机:某些个人动机,如报复、嫉妒、仇恨等,也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这些动机常常与个体的情感和认知因素密切相关。
3.社会因素:犯罪行为的动机还可以与社会因素有关。
社会不平等、失业率高、社会绝对贫困等因素可能导致某些人选择犯罪,以求改变现状或者寻求权力或地位的提升。
4.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犯罪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某些人出于病态的心理需求,如性变态、暴力倾向等,选择从事犯罪活动。
二、犯罪行为的机制犯罪行为的机制是指犯罪行为发生、运作的方式和规律。
犯罪行为的机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学机制:社会学机制主要考察犯罪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社会的价值观、道德风尚、文化传统等都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并可能引发犯罪。
2.心理学机制:心理学机制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个体的人格特征、情感状态、认知能力等都会对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3.生物学机制:生物学机制探讨犯罪行为与个体的遗传、神经生理、化学物质等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犯罪行为可能与个体的基因和脑部结构有关。
4.经济学机制:经济学机制主要研究犯罪行为与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经济因素如贫富差距、就业机会等都会对犯罪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犯罪行为的机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多学科的协同研究来全面解析。
三、预防与治理了解犯罪行为的动机和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犯罪预防和治理。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理的建议:1.注重社会公平。
犯罪原因分析四川大学法学院盛玉国【内容提要】犯罪原因在犯罪学的研究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有人认为,犯罪学主要是对犯罪原因的探讨和研究,这当然是一种狭隘的犯罪学观点,但由此可体现出犯罪原因在整个犯罪研究和犯罪学体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犯罪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统而言之大概由自然原因、社会原因、个体原因和文化原因。
各种犯罪原因类型呈现出系统性、层次性、复杂性、动态性、综合性。
各种原因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发展变化,最终导致犯罪的产生。
【关键字】犯罪原因层次性动态性自然原因社会原因个体原因文化原因引言:有学者曾说:"战争可以停止,犯罪却不止。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和法律以来,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病态一直伴随人类左右,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灾难。
犯罪的存在和危害迫使人们去探索犯罪的原因。
早在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就在《国家论》中提出:“人们为了金钱常常是许多犯罪的原因。
”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贫穷导致造反和犯罪。
”我国古代对犯罪原因也有很多朴素的理论,管仲指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⑴,董仲舒当时对社会的犯罪原因进行过论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民愁之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白居易有“贫困思邪而多罪”的犯罪理论。
犯罪原因一直是众人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议题。
一、犯罪和犯罪原因含义:关于犯罪的概念有刑法学和犯罪学两种意义上的理解。
在刑法学上对犯罪的定义是以刑事实体法规范为出发点,即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
按照我国的刑法理论,刑法学上的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是一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刑罚当罚性。
而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是以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为标准,将犯罪定义为与现行行为规范相冲突的行为。
论犯罪的人性根源与社会根源
犯罪是一种反社会行为,对社会秩序、安全和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犯罪的原因很复杂,既有个体的心理、行为和人性因素,也有社会的制度、结构和文化因素。
一方面,犯罪与个体的人性密切相关。
人性的阴暗面可能会导致恶意行为的出现。
比如,人类天生具有攻击性和暴力倾向,如果无法正确控制和表达这些情绪,就容易产生暴
力行为。
此外,一些心理障碍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导致人们犯罪。
比如,酗酒、
吸毒等会改变人的行为特点和社会关系,从而刺激他们采取非法行动。
另一方面,犯罪也与社会根源密切相关。
社会的制度、结构和文化环境对人的生存方
式和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在权利和机会的分配上存在不平等、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
会导致一些人因为失去机会而对社会产生敌意和不满。
此外,社会上的教育、家庭和工作
环境也可能影响着人的犯罪倾向。
比如,如果一个人从小受到暴力和负面影响,就更容易
产生暴力倾向。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和对社会的不信任。
犯罪的个体、社会根源的存在,证明了犯罪难以单纯以个体的行为看待,必须结合社
会根源来分析。
治理犯罪,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对个体的教育和引导,提
高个体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改善社会制度和文化环境,促进社会公正和民主,减少社会矛盾和不平等。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预防和遏制犯罪行为的产生。
犯罪学:指将犯罪现象和犯罪人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研究、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其核心在于揭示犯罪原因。
犯罪现象: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称。
犯罪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事物或现象犯罪对策: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
方法论:是指指导科学研究的思想体系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
社会调查法:是指有计划地通过实际调查获取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原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统计研究法:是指在科学的犯罪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犯罪现象的数量关系及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
制定研究计划:是指对整个研究活动进行通盘的筹划和安排,包括确定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安排研究的进度和经费、制定研究提纲、设计调查问卷等。
罪行相适应:是指犯罪与刑罚之间要相称,犯罪与刑罚之间必须有天一个适当的比例。
及时性:是指在犯罪后迅速地处以刑罚。
必然性:是指犯罪之后必然地要受到刑罚的处罚。
天生犯罪人:(常习性)是指在生理上及精神上具有多种人类异常的退化特征的犯罪人,这些退化现象是隔代遗传的结果。
精神病犯罪人:是指由于精神疾病的影响而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人。
激情犯罪人:是指因陷于极度不安或因情绪紧张、冲动而导致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机会犯罪人:是指因无法抗拒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偶然的机会下实施了犯罪行为。
犯罪研究方法:是指可以用以研究犯罪现象、原因及其预防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犯罪研究方法论:是指对犯罪研究的思想指导原则和根本看法。
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所包括全部单位无一遗漏地加以调查。
抽样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定样本,通过对这些样本的分析来认识总体。
典型调查:是指在确定研究目的之后,选择符合研究目标的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
个案调查:是指对一个调查单位相对完整的信息所进行的全面、深入、具体的调查。
第九章犯罪的个体原因⏹犯罪人的个体原因⏹即犯罪人的生物、生理与心理因素第一节概述一、犯罪个体原因的概念二、犯罪个体原因的特性1、综合性2、个体性3、终极原因性第二节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1、遗传因素⏹2、体型因素⏹3、生物化学因素⏹4、神经生理因素第二节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一、概述生物—生理因素是指导致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物-生理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二、性别与犯罪(一)男性(二)女性1、体力与犯罪2、雌激素与犯罪3、经期与犯罪4、早熟与犯罪⏹三、年龄与犯罪⏹(一)青少年期与犯罪⏹1、从犯罪动机看⏹2、从犯罪类型看⏹3、从犯罪形态看⏹4、从犯罪手段看⏹(二)成年期与犯罪⏹特点:⏹1、犯罪心理上的诡秘性,预谋性和多样性等比较突出。
⏹2、犯罪类型以精心策划实施的恶性杀人、伤人、强奸以及贪污、受贿渎职案件。
⏹(三)老年期与犯罪⏹犯罪特点:1、⏹2、⏹3、⏹四、智力与犯罪⏹五、孪生子与犯罪心理因素与犯罪一、需要与犯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生理的需要与犯罪⏹2、安全的需要与犯罪⏹3、爱的需要与犯罪⏹4、尊重的需要与犯罪⏹5、自我实现的需要与犯罪二、人格障碍与犯罪⏹1、偏执型人格障碍与犯罪⏹类型:被害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2、情感型人格障碍与犯罪⏹情绪抑郁情绪狂躁抑郁与狂躁交替⏹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与犯罪⏹4、性变态型人格障碍与犯罪⏹性变态者的变态行为特征:⏹寻求性满足的对象与常人不同⏹性满足的方式与常人不同⏹性变态心理有两大类:⏹一类是性满足的对象倒错或变态⏹恋物癖恋童癖恋尸癖⏹另一类是性满足的方式倒错或变态⏹异装癖窥阴癖裸露癖施虐受虐癖性变态犯罪特点⏹动机荒谬⏹目的异常⏹冲动性强⏹行为模式固定⏹侵害对象一般指向陌生人⏹性格特异⏹缺乏罪恶感⏹5、意志薄弱型人格障碍与犯罪⏹6、轻佻型人格障碍与犯罪⏹7、怪癖型人格障碍与犯罪犯罪的心理预防一、犯罪心理预防的概念二、犯罪心理预防的原理和特点三、犯罪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一)社会化—社会对个体人格的塑造(二)自我修养—人格的自我养成和完善犯罪治安预防一、犯罪治安预防的概念和特点特点:1、针对性2、专门性3、有效性二、犯罪的治安预防的分类1、犯罪的宏观控制2、犯罪的微观控制3、犯罪的技术预防犯罪的刑罚预防一、概念运用刑罚预防犯罪,有三个方面的活动1、制定刑事法律,设置刑事司法系统2、适用刑罚惩罚犯罪,改造犯罪人3、通过刑罚适用的实例,教育公民不去犯罪二、刑罚预防功能的表现1、传达刑法的禁令,规范公民行为2、引导社会心理,制止犯罪冲动3、减少再犯机遇,改善罪犯心理犯罪预测一、概念二、犯罪预测的内容1、按预测的范围分为宏观预测(整体预测)犯罪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犯罪原因以及促成犯罪形成诸因素的预测微观预测(是对个体犯罪的预测)初犯预测、再犯预测2、犯罪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长期犯罪趋势预测----十年以后中期犯罪趋势预测----五年前后短期犯罪趋势预测----一到三年3、综合预测、类型预测、单项预测。
2003年10月社科纵横Oct,2003总第18卷第5期SOCIAL SCIENCES REV IEW VOL.18NO.5犯罪的个体原因中心理因素探析袁宪音(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内容摘要】本文从犯罪的社会原因及个体原因入手,剖析了引起犯罪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揭示了不良的人生观、偏离的需要结构、犯罪动机以及性格等其他心理因素对犯罪的影响,对于制定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对策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犯罪原因 心理因素中图分类号:DF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03)05-0043-02 犯罪作为一种个人的特殊行为,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尽管犯罪是产生于复杂社会环境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现象,但它毕竟是由每个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所构成。
一个人为什么会犯罪?从犯罪人主观方面的原因,即犯罪心理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各种消极因素的作用来看,其间也是有着一定规律可循的。
本文仅就在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犯罪的个体原因中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加以阐述。
一、犯罪原因构成从宏观角度看,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从微观角度看,它又是一种个体行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体意识是社会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犯罪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又是个体意识的行为,因而犯罪的原因应该是也必然是同时根植于社会存在和个体活动这两个基本方面。
犯罪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从总体来看,犯罪原因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决定犯罪现象必然产生的那些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即犯罪产生的根源,如历史根源、社会根源、阶级根源等;第二个层次是决定具体犯罪产生的那些现象,如刺激、诱惑、贪欲、需求等。
犯罪的社会原因和犯罪的个体原因,是犯罪原因论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它们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构成犯罪原因论的完整体系。
犯罪的个体原因是直接造成犯罪的重要因素,它是直接引起和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人个人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犯罪人的生理条件和心理因素,二者是紧密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