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的干馏 苯》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煤的干馏 苯》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苯

一、教材分析:

必修模块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苯就是几种典型代表物之一,本节课主要介绍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结构角度深化学生对苯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苯分子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它是对中学阶段烃类成键知识以及性质的总结与拓展。学好苯的知识对后续有机物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推断物质的结构。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学习苯的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甲烷、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结构特征和特征反应。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先行组织者”,苯有关知识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和“先行组织者”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先行组织者”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推测,继而根据分子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目标:

能列举苯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并能够描述其结构特征;

通过苯与溴、浓硝酸等反应,掌握苯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的化学性质。

通过对苯分子组成及结构、性质的探究加强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及技能的训练,进一步认识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以苯为例,论证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参与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能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科学家们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具有的意义,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

体会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认识技术的更新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苯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和苯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中要求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根据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在构建学生的学习环境时,采用的是“抛锚式教学”。

首先抛出眼下互联网上火爆的“苯宝宝”表情包,引发学生对苯的好奇心、求知欲,然后沿着历史的发展脉络设置了八个学习任务,将一个完整的发现苯、认识苯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运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亲历“苯的发现之旅”,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乐趣,训练科学方法。

本课采用化学史和科学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苯分子结构假说的提出和证实(或发展)串联起来,按科学发现基本过程的顺序设计教学程序。从发展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角度出发,先启发学生自己写出C6H6可能的链烃结构简式,然后设计实验否定苯具有链式结构,从而发现并明确问题。再通过介绍凯库勒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从运用假说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

六、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实验装置及其药品:苯、酸性KMnO4 、溴水、蒸馏水、坩埚、石棉网、试管(3支)小烧杯、胶头滴管、火柴

七、教学过程

【图片】表情包新秀苯宝宝,引入本节课主题——苯

【样品展示】观察苯的色、态,并小心闻味;将2mL液态苯放入试管,然后将试管放在冰盐中冷却;试管中盛2mL苯,然后加入4mL水振荡,观察溶解情况及苯层位置;试管中盛4mL苯加入少量碘晶体振荡观察溶解情况。

学生归纳苯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苯的物理性质

无色、特殊气味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1℃易挥发,熔点:5.5℃有毒

二、苯的分子结构

问题1:苯分子具有怎样的分子组成呢?

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1825 年法拉第从煤焦油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物质——苯。测定发现苯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92.3%,苯蒸气密度为同

煤的干馏苯说课稿

开篇: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煤的干馏苯》,下面我从六大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学生在前面刚刚学习了饱和烃代表物甲烷和不饱和烃烯烃的代表物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这节课我们通过煤的干馏引出苯,苯可以说是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由链烃向环烃的的转折,学习了本节内容之后,有机化合物烃的知识将较为完整。苯分子结构中独特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独特的化学性质---兼有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在对苯分子结构进行教学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让学生掌握在有机物学习中,一定要抓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规律。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加深对苯分子结构和性质的理解,为将来进一步学习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上述理由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能与技能目标:理解苯分子的结构的基础上了解苯的物理性质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苯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苯的性质的探究,养成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苯的结构及苯的化学性质 二、说教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苯的发现以及凯库勒的梦境,唤醒学生自身潜在的生活感受和内在情感,帮助学生走进苯。让问题刺激学生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合作探究学习,重视过程与方法,让全员参与,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感悟总结。 3、点拨法拓展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拓展法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学生能力的形成。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苯分子的结构之前学生已经对甲烷、乙烯性质有了以下认识: (1)甲烷的特征反应是: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2)乙烯中碳碳双健特征反应是:加成反应,例如使溴水褪色,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例如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苯分子中碳碳键虽然既不是碳碳单键也不是碳碳双键,但是在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中还是应该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将新知识与学生的固有认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四、说学法

最新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学案(全册 共368页 附答案)

最新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学案(全册共368页附答案) 目录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 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2课时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重点突破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第1课时化学键及其类型 第2课时化学键与物质类别 第3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第2课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1课时甲烷的性质与结构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第1课时石油的炼制乙烯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 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 第2课时乙酸 第3课时酯和油脂 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 第四节塑料橡胶纤维 第1课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第2课时塑料橡胶纤维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用原子或物质结构解释元素或相关物质的性质,其实质是能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典型物质的结构(电子式、结构式等)、典型物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化物)性质的变化规律等,通过知识的类比迁移,推断、比较、解释元素及相关物质的性质。 例析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 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2.3《苯》学案(鲁科版必修2)

第二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第二课时 煤的干馏 苯 【学习目标】 1.了解煤干馏的原理和煤干馏的主要产物及用途。 2.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性质; 3.进一步强化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煤的干馏 1.煤的主要成分是 2.如何解决燃煤污染、提高燃煤的效率,尤其是提取有关物质? 3.煤干馏得到的产品 4.“干馏”和“分馏”有何区别和联系? 二、苯 [探究问题1] 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试根据苯的分子式(C 6H 6)写出两种可能的结构(任写两种)。 一种可能的结构 另一种可能的结构 [探究问题2] 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重要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 从实验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

[思考与交流] 从上述实验,你对苯的性质有什么认识?苯不与溴水反应(只能从溴水中萃取溴)、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说明什么?联系苯的组成,你认为苯的分子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或者碳原子都以单键连接?试试看,苯的分子结构应怎样书写? [归纳小结] 一、苯的组成与结构 1.分子式 C 6H 6 2.结构特点 二、苯的物理性质: [探究问题3] 苯分子中含有与碳原子连接的氢原子,它能否像甲烷那样发生取代反应?苯具有怎样的 化学性质? 三、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苯的氧化反应 苯的可燃性,苯完全燃烧生成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空气中燃烧冒________烟。 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你能解释苯在空气中燃烧冒黑烟的原因吗? 2.苯的取代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苯能发生取代反应 请书写苯与液溴、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二 训练题:课下能力提升(十六) 煤的综合利用 苯 Word版含答案

课下能力提升(十六) 煤的综合利用苯 1.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苯分子中含有碳氢单键,故能发生取代反应 B.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该键稳定,不易发生反应 C.苯的挥发性与其沸点低是分不开的 D.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其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苯从溴水中萃取溴 B.重油裂化得到轻质燃料油 C.从煤焦油中提取苯、甲苯、二甲苯 D.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产物 3.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 4.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的分子式为C6H6,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 B.从苯的结构简式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应属于烯烃 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完全相同 5.(上海高考)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 B.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 C.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D.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 6.在①甲烷;②乙炔;③丙烯;④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 A.②③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 ①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苯中碳碳键的长度均相等;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氢

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④经实验测得二氯苯()只有一种结构;⑤苯在FeBr3存在条件下同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使溴水褪色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8.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乙烯通入溴水中 C.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 D.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生成溴苯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物质,通过煤的干馏即可得到这些物质 B.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 C.煤是以单质碳为主的复杂混合物 D.把煤高温加强热就是煤的干馏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对苯的燃烧和甲烷的燃烧现象,可以判断两种物质的含碳量的高低 B.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 C.甲烷分子是空间正四面体形,苯分子是平面形 D.苯不能与Br2(CCl4)发生加成反应,故苯为饱和烃 1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干馏煤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完毕后,试管A中剩下的灰黑色固体是________,试管B中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澄清、透明的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是________,下层的黑色黏稠物是________。 (2)在C处点燃的气体在工业上叫________,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丙、丁分别是乙烷、乙烯、乙炔、苯中的一种。 ①甲、乙能使溴水褪色,乙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甲,甲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丙。 ②丙既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丁既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一定条件下,1 mol 丁可以和3 mol H2完全加成。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测试《有机化学基础(选考)》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测试《有机化学基础(选考)》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如图有机物的命名为2,3-二甲基-3-乙基戊烷 B.结构为…-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单元链节是乙炔 C.总物质的量一定时,乙炔和乙醛无论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消耗氧气量或生成CO2量不变 D.化学式为C10H14O,可以发生取代反应、聚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己烯和环己烷 B.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①乙烯的最简式C2H4②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③四氯化

碳的电子式④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⑤乙烷的结构式CH3CH3⑥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 A.全对 B.全错 C.③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羟基的电子式: B.淀粉和纤维素的实验式:CH2O C.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D.原子核内含有77个质子、115个中子的铱(Ir)原子:11577I 5.俗称“一滴香”的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一滴香”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8O3 B. 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该有机物只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D.该有机物的一种芳香族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6.化合物X(分子式为C2H6O)具有如下性质:X+Na→慢慢产生气泡;X+乙→有香味产物Y.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以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案例-来自煤的基本化工原料苯

以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案例-来自煤的基本化工原料苯 摘要:苯是有机物中最简单的芳香烃,对苯结构与性质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系 统掌握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 的结构化设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在这节课中教学围绕发展学生宏观 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 责任的核心素养来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苯的结构与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内容教学选自鲁科版教材必修二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二 节第二课时《煤的干馏苯》这节内容,在这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为代表的烷 烃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烷烃的性质,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决定了 它们的性质。学生能知道不饱和烃的性质,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苯 的分子式,学生能预测出苯的不饱和性,并会根据乙烯的性质来预测苯可以发生 的化学反应,当苯不能发生乙烯类似的反应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 想弄明白苯的真实结构。苯是从煤加工中得到的一种产物,教材中介绍的煤的干 馏工艺,对比了干馏和蒸馏的过程。这个内容和苯的结构和性质关联度不大,将 苯这节内容分为单独的一节来重点探究苯的结构和性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设定 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四点: 1.知道苯的物理性质,知道苯的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和在化工生产中的 作用。

2.基于苯与液溴和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推理苯易发生取代 反应,掌握苯的取代和加成反应。在探究苯的性质中,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 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通过对苯分子组成及结构、性质的探究加强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及技 能的训练,加深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 4.以生活中居室内的苯污染应对发展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核心素养。 三、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 从结构上认识苯的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理解苯的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归纳苯的取代反应与烷烃取代反应的区别。 四、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是一种物理 变化,煤的干馏是一种化学变化。煤的干馏可以得到哪些产物?煤的干馏能得到 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苯。同学们注意一下的写法。有人说我笨,其实我不笨。竹笠换草帽,化工逞英豪。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苯。 [师演示]老师带来了苯,同学们首先观察苯的色态,取1ml苯于试管中,苯 是无色液体,闻一下气味,有特殊气味。再加入约2ml水振荡,观察出现了分层,苯在上层,说明苯的密度比水小。 [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师讲述]相似相溶,苯易溶于有机溶剂,熔沸点低,易挥发,苯蒸气有毒。 那么笨具有怎样的结构呢?根据下列信息,确定苯的分子式,苯是一种烃,可以 在空气中燃烧,1mol的苯燃烧产生6molCO2和3molH2O。化学家经常通过燃烧法 确定C、H含量,我们首先看一下苯燃烧的现象。 [师演示]将一根粉笔蘸上苯,然后点燃。

高中化学_优质课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煤干馏的原理和煤干馏的主要产物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展示、课堂练习加深对煤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认识煤综合利用的意义,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煤的干馏、蒸馏 教学难点:蒸馏装置、煤干馏产物及用途 三、教学方式:讲授、比较、启发、讨论、展示等。本节内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本身已经对煤有所了解,所以开始就引入大量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同时提供一些资料,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师起到主导作用。 四、实验用品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漏斗、滤纸、玻璃棒、分液漏斗、蒸发皿等。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PPT。 六、教学过程 【引入】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使用历史悠久。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燃料,图片展示的是蜂窝煤和煤球,是由煤粉、少量黏土加水混合而制成的,火力发电车、钢铁冶炼厂、煤气厂、炼焦厂等也都使用大量的煤做原料。请同学生思考一下,煤除了做燃料还有哪些用途呢?图片展示炸药、医药、染料等等均与煤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将一起学习煤的相关知识,加深对煤的认识和了解。 阅读课本P70-P71 【问题设计】1.煤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2.煤为何不宜直接燃烧? 3.如何从煤中提取有价值的化工原料? 4.煤干馏的主要产物和用途如何? 【学生活动】先阅读课本P70-P71,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作出可能的回答。 【投影】煤的成分。 展示资料在线:伦敦烟雾事件,我国雾霾情况。 【提问】结合煤的成分,回答煤为何不宜直接燃烧?

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课时煤的综合利用苯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3课时煤的综合利用苯 课时作业 选题表 合格考题组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是煤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 B.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C.煤是混合物,其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 D.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和CO,由水煤气可以合成汽油 解析: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化学变化;煤干馏后得到的煤焦油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煤的液化可以得到汽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物质,通过煤的干馏即可得到这些物质 B.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 C.煤是以单质碳为主的复杂混合物 D.把煤高温加强热就是煤的干馏

解析:煤经干馏(即分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苯、甲苯、二甲苯等,而煤中不含有这些物质,A错误;煤中除含有C、H元素外还含有N、S、O等元素,故燃烧时会产生一系列大气污染物,B正确;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C错误;煤干馏时要隔绝空气,D错误。 3.下列关于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煤的气化是对其进行加热直接变为气体 B.煤干馏可以得到冶金用的优质焦炭 C.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的本质区别是干馏是化学变化,而分馏是物理变化 D.工业上,苯、甲苯等可由煤干馏得到,其存在于干馏所得的煤焦油中解析:煤的气化是在高温下,煤和水蒸气作用得到CO、 H2等气体,A不正确;煤干馏的产物主要是焦炭,同时得到焦炉煤气、煤焦油等物质,B 正确;煤干馏时发生了分解反应,是化学变化;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而分离混合物中的各成分,是物理变化,C正确;苯、甲苯等主要存在于煤焦油中,D正确。 4.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 A.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得环己烷 B.乙烯燃烧 C.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共热至50~60 ℃ D.苯与溴水混合后,溴水层褪色 解析: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制得环己烷,A正确;乙烯燃烧属于氧化反应,B错误;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共热至

2022-2022学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2学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3章《重要的 有机化合物》测试题(含答案)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塑料的说法正 确的是()A.塑料是天然高分子材料B.聚乙烯塑料薄膜是以CH2=CHCl 为原料通过加聚反应而制得的C.塑料都具有热塑性D.塑料的主要成分 是合成树脂2.下列说法摘自一些科普杂志或用语,你认为有科学性错误 的是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糖类、油脂、 蛋白质只含C、H、O三种元素C.聚乙烯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容易导致“白色污染”D.甲醛是某些装饰板材释放的常见污染物之一3.下列有 关说法错误的是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均可 水解B.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C.脱氧核苷酸分子间脱 水形成磷酯键后聚合成DNA单链D.酒精、苯酚溶液、四氯化碳、己烯、 甲苯五种无色液体可用溴水区分4.下列有关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中所含甲 基数和它的一氯代物的数目判断正确的是()A.2个甲基,可能生成4种 一氯代物B.3个甲基,可能生成3种一氯代物C.3个甲基,可能生成5 种一氯代物D.4个甲基,可能生成4种一氯代物5.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 褪色B.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C.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取代反应D.淀粉和蛋白质均可作为生产葡萄糖的原料 6.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A.和B.白磷和红磷 C.CH3CH2OH 和CH3OCH3D.CH4和C2H6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碳间 以单键结合的有机物一定是烷烃B.分子组成符合CnH2n+2的烃一定是烷 烃C.正戊烷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D.新戊烷的一氯取代物有 2种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明矾净水过程中利用了胶体的吸 附作用B.不法分子制作假鸡蛋用的海藻酸钠、氯化钙以及碳酸钙都属于

高中化学必修2第8章第1节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教学设计新

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课时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教材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视角,阐明化学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资源利用和需求角度出发,介绍几种常见的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的组成和用途。在介绍主要能源中,重点讲述了根据不同工业需求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以及石油的裂化、裂解的工业原理,介绍了常见的产品,这也是现代化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学科思维、绿色化学思想都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目标 1.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掌握海水提溴的方法。 2.了解常见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及利用。 核心素养 1. 通过对“煤制油”工艺原理的学习,掌握化石能源综合利用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重点:海水提溴的方法。 难点:化石能源的综合利用。 查找相关资料,准备课件准备资料。 教师讲述: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的水资源和其他化学资源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潜力。投影展示海水中具有的资源。

教师讲述:海水资源的特点 海水中水的储量约为1.3×109 亿吨,占地球总水量 97%,元素种类很多,总计含有80多种元素,许多元素的富集程度很低。 学生活动:思考与讨论 1. 海水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哪些途径? 2. 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什么? 学生讨论展示成果。 教师小结:海水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等。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等。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技术和工艺也比较成熟,但成本较高。 教师讲述: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目前,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除了供食用,还作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烧碱、纯碱、钠、氯气、盐酸等。从海水中制取镁、钾、溴及其他化工产品,就是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海水淡化与化工生产、能源开发等相结合已经成为海水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向。 教师讲述:海水提溴的方法: 2NaBr + Cl2== Br2+2NaCl 2H2O + Br2+SO2== H2SO4+2HBr 2HBr + Cl2== Br2+2HCl 空气吹出法是用于工业规模海水提溴的常用方法,其中一种工艺是在预先经过酸化的浓缩海水中,用氯气置换溴离子使之成为单质溴,继而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汽和吸收剂二氧化硫发生作用转化成氢溴酸以达到富集的目的,也就是得到富集溴.然后,再用氯气将其氧化得到产品溴。 教师讲述:迄今为止,煤、石油和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它们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投影展示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教师小结: 1.煤的气化就是把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在高温下煤和水蒸气作用得到CO、H2、CH4等气体,生成的气体可作为燃料或化工原料气。 2.煤的液化是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使煤和氢气作用,可以得到液体燃料,也可以获得洁净的燃料油和化工原料。

苯的教学设计

《苯》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比较苯与乙烯、乙炔在组成、结构、性质上 的差异。 (2)理解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的主要原理及产物。 (3)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理解、介绍煤的干馏、汽化、液化,以苯的分子式的确定入手,展开实验探究苯的化学性质,比照学习苯与乙烯、乙炔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煤的综合利用、苯等苯的同系物来自煤干馏的产物以及在各个方面的用途,提升学生“变废为宝”环保意识;提升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以及主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 [学生阅读]煤的综合利用,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化学史介绍] (1)19世纪30年代,欧洲经历空前的技术革命,煤炭工业的蒸蒸日上。 (2)煤焦油造成严重污染,要想变废为宝,必须对煤焦油实行分离提纯。 (3)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苯、甲苯、二甲苯等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板书] 苯 教师:我们先来确定苯的分子组成。 分子式的确定: 已知苯是一种液态烃,相对分子质量为78,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1,试确定苯的分子式。 学生:计算确定分子式。 教师:联系乙烯、乙炔的结构请猜测苯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试写出几种苯的结构。 学生:讨论、练习、书写 [板书]一、苯分子的结构 1.分子式:C6H6 [思考]根据分子式C6H6,苯是一种饱和烃还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可能的一种链烃的结构简式。 [学生活动]写出可能的几种链烃的结构简式。 A. CH≡C—CH2—CH2—C≡CH

B. CH3—C≡C—C≡C-CH3 C. CH2=CH-CH=CH-C≡CH D. HC≡C-CH2-C≡C-CH3 [幻灯片展示]苯可能的环状结构 [板书]二、苯的物理性质 [展示]苯样品 [板书]1.物理性质 (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实验1-苯溶于水实验] [板书](2)比水轻、不溶于水。 (3)沸点是80.1℃,熔点是5.5℃ 教师:结构决定性质,苯是不是真的像同学写出的这种具有三键和双键的结构呢?我们能够用实验来证明。 [问题思考]苯是否具有烯烃炔烃类似的化学性质?可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 ①能否使溴水褪色?②能否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 [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实验2-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实验] 实验结论: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 教师:所以不存有双键或者三键 [解释] 苯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凯库勒介绍】凯库勒(1829-1896)是德国化学家,经典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奠基人之一,1847年,考入吉森大学建筑系,因为听了一代宗师李比希的化学讲座,被李比希的魅力所征服,结果成为化学家,他擅长从建筑学的观点研究化学问题,被人称为“化学建筑师”。

高中化学_第2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鲁科版化学2模块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性质;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苯的物理性质; 2.围绕结构,通过假设、实验探究等,理解苯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勤奋─机遇”关系教育的良好素材; 2.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内因─外因”辩证关系教育的典范; 3.通过苯分子的结构介绍,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微观分子结构的对称美。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探索苯的结构过程。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探索苯的结构过程。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讲授、假设、实验探究、启发、比较、讨论、展示等。 实验、实物、投影、电脑动画。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二. 煤的干馏苯 1.煤的干馏:高温分解化学变化 2、苯的物理性质 无色、特殊气味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为5.5℃。 3. 苯的结构: 分子式: C6H6结构式: 结构简式:(凯库勒式) 4、苯的化学性质 (1)、苯的取代反应—硝化反应 注意: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脱水剂 (2)、氧化反应---燃烧 现象:火焰明亮,冒浓烟 5. 苯的用途 煤的干馏苯学情分析 1.学生已基本掌握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间的相互联系,熟悉了加成和取代两种典型的有机反应。同时学生已较初步确立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式,即“结构”决定“性质”。大多数的学生具备通过阅读课本的实验说明,独立完成实验以及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因此,掌握本节化学知识并不困难。 2.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尤其缺乏大胆质疑的意识。 3.实验探究,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进而得出结果和结论。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效果高低是衡量一节课的重要标准,也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课堂教学效果高低的关键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激情,即学生能否较好地参与到学习中间去,是否有探究未知知识的欲望,能否主动发现问题进而通过分析解决问题,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学习中遇到疑惑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设置一些有关联的问题以激起学生的 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正确思考,进而解决问题,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的知识情境及学生实际,通过设计“问题群”实施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所谓“问题群”就是针对某一教学主题,从不同角度设计并列或递进的多个问题,或是某一段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如常见课堂教学中的追问、一点多问、一题多变等。问题群的设置与应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提高学习效果。现结合“苯的结构”教学设计问题群例析如下。 一、“苯的结构”问题群教学设计 问题1:苯是煤的干馏产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基础化工原料。科学家首先对苯的组成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测得其组成元素及各元素所占质量百分比与乙炔的完全相同,而其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乙炔密度的3倍,由此科学家得出了苯的分子式。请你帮助科学家根据以上条件计算确定苯的分子式。

学生:思考分析,计算。 小结:苯的分子组成计算方法,得出苯的分子式c6h6。 问题2:苯的分子组成为c6h6,对比己烷的分子组成为c6h14,可看出苯分子中碳原子结合氢的个数很少,在有机物结构中每个碳原子应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稳定结构,那么,苯分子中的碳、氢原子间该如何连接,苯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试与同学讨论画出苯分子可能的结构。 学生:与同学交流讨论,推测苯分子的可能结构。 小结:给出苯的凯库勒式结构,介绍凯库勒在梦中感悟苯分子结构的科学趣事,强调苯的凯库勒式中单双键交替的结构特点。 问题3:苯的凯库勒式结构特点是碳原子间的单双键交替现象,对比存在碳碳双键结构——乙烯的性质比较活泼,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那么苯是否一定能使酸性kmno4溶液及溴水褪色呢? 学生:推测苯分子的可能性质。 小结:分析苯的结构推测苯的性质,引出苯的性质的验证方法。实验探究:(1)取少量苯于一试管中,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气味;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观察现象。由此你能得出苯的哪些性质; (2)向盛少量苯的试管中加入约2mlkmno4溶液,观察现象,然后振荡试管,静置,观察现象; (3)向另一试管中加入约2ml溴水,再加入约1ml苯,观

高中化学优质课展示

高中化学优质课展示《不完全燃烧产物可燃性的探究》铜陵一中李晓东2009安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实录 2 高中化学优质课展示《不完全燃烧产物可燃性的探究》铜陵一中李晓东2009安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实录 3 高一化学优质课视频《走进含氯消毒剂》李老师(2010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二化学优质课视频《如何制备氢氧化亚铁》程老师(2011安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三化学优质课展示《盐类的水解》东至二中李霞2009年安徽省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实录 1 高二化学优质课视频《苹果的“褐变”》潘老师(2011安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二化学优质课视频选修4《二氧化硫与酸雨》吴老师(2011安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一化学优质课视频《金属的化学性质》谢老师(2010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一化学优质课视频《元素周期律》戈老师 高三化学优质课展示《盐类的水解》东至二中李霞2009年安徽省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实录 3 高一化学优质课视频《富集在海水中元素氯》苗老师(2010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二化学优质课视频《铁的化合物》华老师(2010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一化学优质课展示《易拉罐主要成分的探究》2 高一化学优质课展示《易拉罐主要成分的探究》1 高一化学优质课视频《硅》刘老师(2010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二化学优质课视频《再探原电池》马老师(2010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一化学优质课视频《硅的重要化合物》_邬老师(2011安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一化学优质课视频《原电池》刘老师(2010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三化学优质课展示《盐类的水解》东至二中李霞2009年安徽省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实录 12 高二化学优质课视频《电解池》曹老师(2010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一化学优质课视频《原电池》罗老师(2010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中化学优质课展示《不完全燃烧产物可燃性的探究》铜陵一中李晓东2009安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实录 1 高一化学优质课视频《金属的化学性质》李老师(2010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一化学优质课展示《易拉罐主要成分的探究》3 高一化学优质课视频《原电池》赵老师(2010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一化学优质课视频《二氧化硫》程老师 高二化学优质课视频选修4《二氧化硫与酸雨》_谢老师(2011安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二化学优质课视频《电解池》张老师(2010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高一化学优质课视频《金属的化学性质》史老师(2010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电化学原理--整节课例_高中化学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化学能与电能--整节课例_高中化学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整节课例_高中化学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整节课例_高中化学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苯酚--整节课例_高中化学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化学反应与能量--整节课例_高中化学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金属及其化合物--整节课例_高中化学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整节课例_高中化学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盐类的水解--整节课例_高中化学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有机化合物--整节课例_高中化学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有机化合物--整节课例(1)_高中化学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电解质_高一化学优秀课实录视频视频

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煤的干馏苯教案教学设计

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 一、煤的干馏 1.煤的组成 2.煤的干馏 (1)概念: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叫做煤的干馏。 (2)主要产物及其用途 (1)煤的干馏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2)煤的干馏条件:一是要隔绝空气,二是要加强热。 例1下列关于煤的干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煤加强热而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 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

C.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D.苯、甲苯、二甲苯等可由煤干馏得到,存在于干馏所得的焦炉气中 答案 C 解析A项,干馏需要隔绝空气加强热,错误;B项,煤本身不含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煤的干馏产物,错误;C项,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正确;D项,苯、甲苯等芳香烃主要存在于粗苯和煤焦油中,错误。 易错警示 煤本身不含苯、甲苯、二甲苯、萘、蒽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煤的干馏产物。 二、苯的分子结构 (1)苯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的碳碳双键。 (2)研究表明: ①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②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共平面。 ③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1)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但能使溴水退色,这是因为苯能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 (2)苯的凯库勒式为,不能认为苯分子是单双键交替结构,苯分子中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 例2苯的结构简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苯分子中处于对位的两个碳原子及与它们相连的两个氢原子,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可以分成两类不同的化学键 D.苯分子中既不含有碳碳双键,也不含有碳碳单键 答案 D 解析苯分子处于对位的两个碳原子及与它们相连的两个氢原子,这四个原子共直线;苯分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习题: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山东泰安高一下期末)如图是近年来我国能源的消耗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今人类所需的能量绝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B.煤、石油、天然气的成分都是烃 C.为消除温室效应,应全面禁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碳能源 D.核能、氢能、太阳能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 2.(2020辽宁葫芦岛高一下期末)下列关于药物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常用于外敷消毒 B.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疾病,没有毒副作用 C.使用青霉素可直接静脉注射,不需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D.随着平价药房的开设,生病了随时可以到药店自己买药服用 3.(2020北京景山学校高一下期末)海水资源丰富,海水淡化问题已成为科学家的主要研究方向,若实行海水淡化来供应饮用水,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淡化 B.加入明矾,使海水中的盐生成沉淀并使海水淡化 C.利用直流电,采用电渗析法使海水淡化 D.通过离子交换膜,除去所含的盐分使海水淡化 4.(2020陕西西安高一下期末)下列各组金属适合用热分解法冶炼的是() A.K、Na B.Al、Fe C.Hg、Ag D.Cu、Mg 5.(2020辽宁辽阳高一下期末)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会得到金属单质 B.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化合物得到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海带中含有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 D.通过铝热反应可以在野外焊接钢轨 6.(2020山东聊城高一下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中含有的苯和甲苯可通过煤的干馏来制得 B.丁烷(C4H10)的一氯代物有4种 C.煤的气化、液化和石油的分馏均属于物理变化 D.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说明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7.(2020北京朝阳高一下期末)下列关于金属冶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生产单质铝 B.钠与熔融氯化钛反应可置换出钛单质 C.根据金属的活泼性不同,采用不同的金属冶炼方法 D.铝热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是一个典型的吸热反应 8.(2020黑龙江哈尔滨高一下期末)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废弃塑料的回收和利用 B.污水的治理 C.氢能源代替化石能源 D.“白色污染”物的焚烧 9.(2020湖南郴州高一下期末)海带中含有碘元素,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来提取碘:①通足量氯气;②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③加CCl4振荡;④过滤;⑤用分液漏斗分液。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A.①→③→⑤→②→④ B.②→①→③→④→⑤ C.②→④→①→③→⑤ D.③→①→②→⑤→④ 10.(2020北京理工大学附中高一下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裂化的目的是获得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烃,它们是重要的化工基本原料 B.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是重要的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C.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D.煤是无机化合物,天然气和石油是有机化合物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安徽宣城市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5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造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古代造纸有六个步骤: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舂臼打烂、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都属于物理变化 C.干雾过氧化氢空气消毒机在新冠抗疫中被广泛使用,其原理是利用过氧化氢的氧化性D.经分析嫦娥四号采样返回器带回的月球矿物含有 CaO·MgO·2SiO2,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答案:C 解析:A.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万以上,高级脂肪酸酯相对分子质量没有达到万,故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 B.第二步煮楻足火为燃烧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H2O2利用其强氧化性破坏细菌或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使之失去生命基础而死亡,C正确; D.氧化物要求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此化合物含金属元素、硅元素、氧元素,故不属于氧化物,应为硅酸盐的改写形式,故该化合物属于硅酸盐,D错误; 故答案选C。 2.漆酚(Urushiol)是生漆的主要成分,化工辞典对其组成与结构的描述如图。下列对漆酚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漆酚可发生加成反应 B.漆酚是混合物,难溶于水、可溶于苯 C.生漆固化硬化过程伴随漆酚的聚合反应 D.生漆是纯天然产物,对人体无毒无害 答案:D 解析:A.R基中含有不饱和键,所以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 B. R基不同构成的漆酚分子式不同,所以漆酚是这一类混合物的统称,结构式中含有-OH,酚羟基,难溶于水,可溶于苯,故B正确;

C.生漆成膜固化硬化过程认为先是生物化学过程,然后是化学物理聚合过程,故C正确; D.苯酚具有毒性,破坏皮肤细胞,故D错误; 故选D。 3.酚醛树脂是最早生产和使用的合成树脂,其单体为苯酚和甲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苯酚和甲醛通过缩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 B.甲醛和苯甲醛是同系物 C.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 D.酚醛树脂俗称“电木”,是一种混合物,不易燃烧,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 答案:B 解析:A.苯酚和甲醛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酚醛树脂,此反应属于缩聚反应,A正确;B.苯甲醛中含苯环,与甲醛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B错误; C.酚羟基导致苯环上与羟基相邻的氢原子较活泼,两个氢原子与甲醛中的氧原子结合生成水,所以苯酚和甲醛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 ,C正确; D.酚醛树脂,又名电木,为高分子有机物,由于每个分子中聚合度不同,所以是混合物,酚醛树脂不易燃烧,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常用来生产电灯开关、插头中,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 4.化学材料在航天、军事、天文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二氧化硅电池板可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B.“复兴号”关键部位使用的增强聚四氟乙烯板属于合成橡胶 C.“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 D.“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D 解析:A.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成分应是硅单质,A错误; B.聚四氟乙烯属于合成树脂(塑料),不是合成橡胶,B错误; C.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混合物,而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C错误;D.该陶瓷为一种高温结构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5.全国实行垃圾分类,体现了环境保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