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提高卷(培优提高)
- 格式:docx
- 大小:582.40 KB
- 文档页数:15
一、选择题
1.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3,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1,则甲、乙的通过路程之比是( )
A.3∶1 B.3∶2 C.4∶3 D.3∶4
2.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
A.2:5 B.5:2 C.9:10 D.5:8
3.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远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0s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015s内,甲同学平均速度大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10m/s
4.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
A.55m B.25m C.15m D.5m
5.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5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5m/s B.6m/s C.6.25m/s D.7m/s
6.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7.图为滨河大道上某处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A.应不少于12min B.应不超过12min C.应不少于20min D.应不超过20min
8.在观光电梯上,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属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4.掌握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6.会测量、计算平均速度。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国际单位:米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2)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2 3333110110110110kmmmmmmmmmnm 110110110mdmdmcmcmmm
2.测量工具:
(1)刻度尺(最常用);
(2)精密仪器: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2)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3)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4)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诠释:
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从地图上估测两地间公路或铁路的里程:取一根细金属丝(也可用棉线),把它放在地图上,使它的弯曲情况和地图上两地间公路线的弯曲情况吻合,然后截取这段金属丝,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两地间公路的里程。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及提高练习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
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
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
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
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
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
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是3∶5,所用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 2∶5
B. 9∶10 C. 10∶9
D. 5∶2
2.一名初三学生以正常的步行速度从一楼登三楼所需的时间大约为( )
A. 1 s
B. 1 h C. 0.5 min
D. 10 min
3.2007年4月在我国的南海上空举行了战斗机空中加油的演习,获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则此时( )
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B. 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 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4.下列各图中,表示物体处于匀速运动状态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面是两种比较A轿车和B轿车运动快慢的示意图,由此可知( )
A. 第一种: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相同时间比路程
B. 第一种: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相同路程比时间
C. 第一种:相同路程比时间;第二种:相同时间比路程
D. 第一种:相同路程比时间:第二种:相同路程比时间
7.小宇为测手掌的长度,应选用的刻度尺是( )
A. 量程1 m,分度值1 cm
B. 量程1 m,分度值1 dm C. 量程30 cm,分度值1 cm
D. 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8.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
B.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
C. 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 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丁为四辆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2.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先用10km/h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前一半路程,接着用15km/h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剩下的一半路程。小明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12km/h B.12.5km/h C.13km/h D.13.5km/h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错误越小
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6m/sv甲,0.2m/sv乙
B.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6.0m
C.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4.8m
D.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2.4m
5.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前3s内,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
C.当t=3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 D.当t=5s时,甲、乙两车相距40m
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记录的相等时间隔里小车往右运动的情景,则小车刹车过程的运动情景可能是( )
A. B. C. D.
7.在《与朱元思书》中有这样一句诗句“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后两句写的是诗人乘坐着船随江水飘荡,任凭船随水漂去。从物理学角度,若诗人认为船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诗人自己 B.空中飞鸟 C.岸边青山 D.天上云朵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 )
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
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
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先用10km/h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前一半路程,接着用15km/h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剩下的一半路程。小明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12km/h B.12.5km/h C.13km/h D.13.5km/h
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svt可知物体的(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恒定不变,与路程及时间无关
4.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皮筏是运动的 B.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C.小明是运动的 D.溪水是静止的
5.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远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0s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015s内,甲同学平均速度大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10m/s
6.小明去上学,他先以2m/s速度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的速度跑了5分钟,最后1分钟以1m/s的速度步行到学校。则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
A.2m/s B.3m/s C.4m/s D.5m/s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错误越小
2.对以下物体运动的描述,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
B.地球绕太阳公转
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
D.静靠在运行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
3.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皮筏是运动的 B.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C.小明是运动的 D.溪水是静止的
4.下列有关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10m/s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5s
D.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5.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5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5m/s B.6m/s C.6.25m/s D.7m/s
6.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
A.vv甲乙 B.vv甲乙 C. vv甲乙 D.无法确定
7.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
A.2:5 B.5:2 C.9:10 D.5:8
2.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方式出行。小刘骑电动车以18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韩以4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王骑自行车出行,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 270m。关于三者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刘速度最大 B.小韩速度最大 C.小王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3.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
A.55m B.25m C.15m D.5m
4.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5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5m/s B.6m/s C.6.25m/s D.7m/s
5.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飞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
B.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是运动的
C.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是静止的
D.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静止的
6.在同一水平路面上,甲、乙两物体分别以5m/s和2m/s的速度相对于地面自东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以甲物体作为参照物,乙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
A.3m/s;向东 B.3m/s;向西 C.7m/s;向东 D.7m/s;向西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B.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
C.两同学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
2.对以下物体运动的描述,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
B.地球绕太阳公转
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
D.静靠在运行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
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B.由svt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C.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某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4.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飞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
B.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是运动的
C.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是静止的
D.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静止的
5.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5倍
6.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vt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
7.两辆列车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丁为四辆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2.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飞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
B.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是运动的
C.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是静止的
D.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静止的
3.在同一水平路面上,甲、乙两物体分别以5m/s和2m/s的速度相对于地面自东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以甲物体作为参照物,乙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
A.3m/s;向东 B.3m/s;向西 C.7m/s;向东 D.7m/s;向西
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vt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
5.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的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9.7m/s B.10.0m/s C.10.3m/s D.10.7m/s
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路程之比是1:2,它们通过时间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
A.2:1 B.1:1 C.1:3 D.4:1
7.如图所示图像描述了甲、乙、丙、丁四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运动速度相同的两物体是( )
A.甲和丁 B.甲和乙 C.乙和丙 D.丙和丁
8.小明一次50m短跑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方式出行。小刘骑电动车以18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韩以4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王骑自行车出行,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 270m。关于三者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刘速度最大 B.小韩速度最大 C.小王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2.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乙的速度越来越大
B.甲通过的路程比乙长
C.在第1.5s时两车相距1.5m
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3.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5倍
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vt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
5.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 B.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CD段汽车的运动方向与OA段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 D.汽车在4h内运动的路程为30km
6.甲、乙两小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其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D.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svt可知物体的(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恒定不变,与路程及时间无关
3.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乙的速度越来越大
B.甲通过的路程比乙长
C.在第1.5s时两车相距1.5m
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4.在同一水平路面上,甲、乙两物体分别以5m/s和2m/s的速度相对于地面自东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以甲物体作为参照物,乙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
A.3m/s;向东 B.3m/s;向西 C.7m/s;向东 D.7m/s;向西
5.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5倍
6.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2m/s B.5m/s C.4.8m/s D.4.5m/s
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开始做直线运动,小明绘制出它们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 )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D.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2.下列有关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10m/s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5s
D.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记录的相等时间隔里小车往右运动的情景,则小车刹车过程的运动情景可能是( )
A. B. C. D.
4.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
A.vv甲乙 B.vv甲乙 C. vv甲乙 D.无法确定
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6.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7.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 )
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
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
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 )
A.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
B.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C.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3.如图所示,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出动兵力,在台湾海峡及南北两端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进一步检验提升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这是针对当前台海安全形势和维护国家主权采取的必要行动。若军演中导弹追打一飞机,导弹的速度为800m/s,飞机的速度为800km/h,已知导弹发射时,飞机离导弹发射处的距离为10.4km,则从导弹发射到击中飞机只需( )
A.9s B.18s C.27s D.36s
4.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远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0s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015s内,甲同学平均速度大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10m/s
5.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B.由svt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C.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某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 )
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
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
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下列有关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10m/s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5s
D.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3.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方式出行。小刘骑电动车以18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韩以4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王骑自行车出行,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 270m。关于三者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刘速度最大 B.小韩速度最大 C.小王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B.由svt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C.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某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5.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5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5m/s B.6m/s C.6.25m/s D.7m/s
6.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飞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
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
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
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6m/sv甲,0.2m/sv乙
B.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6.0m
C.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4.8m
D.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2.4m
3.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2m/s B.5m/s C.4.8m/s D.4.5m/s
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D.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5.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区间测速”是指在某一段路程中进行全程测量平均速度,根据这两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A.不应超过12min B.不应短于12min
C.不应超过20min D.不应短于20min
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与时间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
C.第20s 末,甲、乙速度相同 D.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
7.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通过比较可知( )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svt可知物体的(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恒定不变,与路程及时间无关
2.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B.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
C.两同学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记录的相等时间隔里小车往右运动的情景,则小车刹车过程的运动情景可能是( )
A. B. C. D.
4.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
A.vv甲乙 B.vv甲乙 C. vv甲乙 D.无法确定
5.在《与朱元思书》中有这样一句诗句“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后两句写的是诗人乘坐着船随江水飘荡,任凭船随水漂去。从物理学角度,若诗人认为船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诗人自己 B.空中飞鸟 C.岸边青山 D.天上云朵
6.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
A.刻度尺 B.天平 C.量筒 D.弹簧测力计
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 )
A.1∶2 B.2∶1 C.9∶8 D.8∶9
8.2020年10月1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北京全面开放,妈妈带小明在手机上下单免费试乘,车在行驶过程很平稳,小明认为自己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妈妈 B.车玻璃 C.汽车座椅 D.路旁的树木
9.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运动员在争先恐后地竞走
B.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
C.列车在飞速奔驰
D.飞机在蓝天翱翔
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与时间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
C.第20s 末,甲、乙速度相同 D.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
11.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通过比较可知( )
A.甲物体运动得最快 B.乙物体运动得最快
C.丙物体运动得最快 D.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12.在观光电梯上,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13.2019 年 10 月 1 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组成的12 个空中梯队,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接受检阅。如图所示是某架飞机悬挂着国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
B.以飞机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
C.以国旗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D.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1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m/s
B.3-5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4s时,乙在甲前方5m处
D.5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E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E点共运动了______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16.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为______m/s,10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_m;若乙和丙运动路程之比为2:3,则乙和两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
17.有一种旅游项目,叫漂流。一叶扁舟,顺水而下,出没浪端谷底,惊险刺激。我们说坐在橡皮艇上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假设以周围的山为参照物,我们是_____的(填“运动”或者“静止”)。
18.如图是小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过程的示意图,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小球通过AB和BC所用的时间均为0.1s。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该小球的运动是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19.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读数为 _____; 秒表的读数为____。
20.(1)一辆汽车从河池市出发,沿南都高速公路前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南宁,其中圆牌的“12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___________h。
(2)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甲做的是__________运动;在第5s时甲和乙的图线相交,两条线的交点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有一段铁路与公路并行且平直。一辆小汽车沿公路以60 km/h的速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是0.5h。一辆火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20min。求火车的行驶速度。
22.2019年10月,北京育才学校初一年级全体师生前往军事博物馆开展“四个一”活动。同学们8:00集合完毕,从学校驱车前往目的地,8:30抵达,全程大约10km,请你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23.国庆期间“全息出发一坐者高铁看中国”带你足不出户看中国大好河山、壮丽风景。
(1)若一列长100m的高铁通过一座长5.9km的隧道,高铁用了1min的时间匀速行驶过这座隧道,这列高铁通过这座隧道的速度是多少?
(2)从北京西到重庆北列车时刻表如下,求北京西到郑州平均速度,以及北京西到重庆北的平均速度。 站名 自北京起(km) 达到及离站时间
北京西 0 15:19
郑州 700 22:19
22:40
重庆北 2100 第二天16:19
24.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车次 萍乡北开 南昌西到 运行距离
G1346 08:38 09:40 240km
G1692 08:49 10:05 240km G1482 09:11 10:31 240k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B
4.B
5.A
6.A
7.C
8.D
9.B
10.D
11.B
12.C
13.A
14.A
二、填空题
15.0001
16.30【详解】1甲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则甲车的速度;2乙的图像也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则乙车的速度;甲乙两辆小车同时
17.橡皮艇运动【详解】1游客相对于橡皮艇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为静止状态故参照物为橡皮艇2游客相对于山的位置发生变化为运动状态故填运动
18.不变【详解】1由图知道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AC段的路程为400cm小球运动的时间为2×01s=02s由知道AC段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2由图知道AB段大于BC段而小球通过AB段和BC段的时间相等说
19.50cm5min10s【详解】1由左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此物体长度为2由右图知小表盘的分度值为1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为1s此表的示数为5min10s
20.最大速度不允许超过120km/h2加速此时甲乙速度相等【详解】(1)1标志牌120表示:在此路段的最大行驶速度为120km/h;2从标志地到达南宁的路程匀速行驶最大速度为根据得:(2)3由图象可知甲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会变化,由速度公式svt可知物体的速度仅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与路程、时间无关。
故选D。
2.D
解析:D
【详解】 A.由图可知,乙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10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0~15s内的平均速度,所以乙的速度为
100m6.7m/s15ssvt
故A错误;
B.由图可知,0~20s内时间相同,但路程不相同,根据公式svt可得,两个同学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甲在10~15s内静止,故C错误;
D.甲乙同学从同一位置同时出发,0~10s内甲运动的快,甲在乙的前面,甲在10~15s内停止运动,在时间为15s,路程为100m时两图像相交,代表甲和乙相遇,故D正确。
故选D。
3.B
解析:B
【详解】
小车刹车后做减速运动。
A.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路程都相同,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越来越小,则是做减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越来越大,则是在做加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忽大忽小,则在做变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解析:B
【详解】
由图像可知,当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相同时,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由svt可知
vv甲乙
故选B。
5.A
解析:A
【详解】
A.诗人乘坐着船随江水漂去,诗人与船是相对静止,故船相对于诗人是静止的,故A选项正确;
B.若以空中的飞鸟为参照物,则船与鸟的距离在变化,故船是运动的,B选项错误;
C.若以岸边的青山,则船与鸟青山的距离在变化,故船是运动的,C选项错误;
D.若以天上云朵,则船与鸟青山的距离在变化,故船是运动的,D选项错误。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