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亿世界人口是怎么来的
- 格式:doc
- 大小:259.00 KB
- 文档页数:7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总结要点图解一、世界人口1.人口增长率: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某地陆地面积数(人/千米²)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
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寒冷的极地地区、高寒的高山高原区。
南极洲是无人定居区。
3.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以及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②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世界人种1.三大人种: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三大人种分布: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及大洋洲。
阿拉伯人印度人属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另外在美洲地区也有部分黑色人种分布。
三、世界语言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主要语言的分布:四、世界宗教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世界人口1800年至210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图,来源于联合国在2010年的预计(红,橙,绿)和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黑)。
根据最高的预测结果,世界人口将在2100年达到160亿,而根据最低的结果,这一数字仅为60亿人。
世界人口,是指世界(地球)上在某一时刻的人口总和。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估计,截至到2014年12月6日,全世界有72.09亿人。
[1]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口在2012年3月12日突破70亿;[2]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则显示全球人口在2011年10月31日达到70亿。
[3]世界人口自13世纪50年代的黑死病和欧洲大饥荒时期后就不断地增长,当时的世界约有3.7亿人。
[4]由于战争等因素,增长速度时快时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50年代起,由于导致人口增长放缓的因素(如战争和饥荒)的减少,世界人口增长速率明显加快——每年超过1.8%。
这一状态持续到1970年代。
1963年世界人口增长了2.2%,达到了历史峰值。
随后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发生改变,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
2011年,世界人口增长率约为 1.1%。
预计2040年前,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
[5]当前的预计都显示世界人口将在未来数十年持续增长,但由于较难估计出生率下降等因素,无法得出具体数值,仅得出2050年世界人口将大约在75亿至105亿之间,取决于出生率下降的速度。
[6][7]长远看来,估计2050年至2150年左右世界人口将停止增长并缓慢下降。
[8]于此同时,一些分析也对人口增长能否可持续表示担忧。
[9]1 中国[注 1]11.41 13.312 印度8.495 11.403 美国 2.502 3.0484 印度尼西亚 1.78 2.285 巴西 1.496 1.9206 巴基斯坦 1.080 1.6617 孟加拉国 1.156 1.6008 尼日利亚0.973 1.5129 俄罗斯 1.48 1.4210 日本 1.24 1.28+ OECD 太平洋[注 2] 1.87 2.022 非洲 6.34 9.843 欧洲 5.64 6.03+ 俄罗斯 1.48 1.42 + 原苏联[注 3] 1.33 1.364 拉丁美洲 3.55 4.625 北美洲[注 4] 3.59 4.446 中东 1.32 1.99澳大利亚0.17 0.22 欧盟27个成员国 4.73 4.99 美国+加拿大 2.78 3.38 原苏联[注 3] 2.89 2.85目录• 1 综合概况o 1.1 各大洲人口o 1.2 各大洲人口表• 2 人口历史o 2.1 古代人口o 2.2 现代人口o 2.3 人口里程碑• 3 人口分布o 3.1 人口数量o 3.2 人口密度• 4 未来人口o 4.1 人口爆炸• 5 参见• 6 注释•7 参考文献综合概况截止到2012年,全球人口总数已经超过70亿。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必背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1.人口增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这一数据为特定时间点,但展示了人口增长的显著趋势)。
人口的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通常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则较高。
2.人口分布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种与分布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和南美洲北部。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南亚、北非、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中部,以及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二、语言和宗教1.世界主要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三、聚落与民居1.聚落的概念与类型聚落是人们居住、生产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场所。
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聚落的分布与形态聚落多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如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河口和沿海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3.民居特色与差异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与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专题07 世界的人口知识讲解1.现在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70亿。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持续增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3.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
4.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临海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的平原,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5. 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6.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中国7.典型的“干渴”大陆是:非洲8.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关于人口数量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要同人口基数相适应B.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C.要同国家的面积相适应D.要同风俗习惯相适应【分析】从古至今,人口是构成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最基本要素。
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70亿。
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以及结构不尽合理等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认识。
人口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解答】解: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带来很大压力,会带来诸如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资源供应紧张、教育医疗条件差等问题;但如果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老年人生活困难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不好,增长过慢也不好,所以,人类要学会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要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世界人口达到70亿2011年10月,世界人口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全球人口达到70亿。
这名成为全球第70亿人的宝宝在2011年的10月31日呱呱坠地,地点在亚洲的某一都市。
当然联合国所预测的这名宝宝其实只是一种象征,因为每小时都有数千个新生命诞生,实在无法确切推算出谁才是第70亿个宝宝。
但能确定的是,第70亿个宝宝的诞生会被写入全球人口变动的历史之中;上一个人口里程碑、全球第60亿个宝宝是于1999年10月12日在波黑出生。
针对这一历史时刻,联合国2011年9月14日在纽约总部发起了70亿人行动倡议。
这个倡议有两个宗旨,一是让更多的人了解70亿人口带来的机会与挑战;二是激励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媒体、学术界以及个人在七个主要方面采取行动,即贫困与不平等、赋予女性力量、生殖健康与权利、年轻人福祉、人口老龄化、环境和城市化。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各方对倡议作出积极回应。
他指出,第70亿名公民将诞生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虽然有足够的粮食,但成百上千万人还在挨饿;有人过着奢侈的生活,但成百上千万人却一贫如洗;存在取得进步的巨大机会,但也面临着巨大的障碍。
人口达到70亿的时刻不仅关系到个人甚至是一代人,而是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机遇和行动的号角。
而消除贫困和不平等,应对妇女、女童和年轻人面临的挑战,消除歧视、侵犯人权行为和暴力,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将来能够也必须克服的挑战。
19世纪初,世界人口达到10亿。
120多年后,人口总数翻了一番。
此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30年后于1960年达到30亿;而从30亿增加到40亿,时间缩短为15年;由1987年的50亿到1999年的60亿,仅用了12年;同样又用了12年达到70亿。
按照目前趋势,世界人口大约于本世纪中期超过90亿,并于本世纪末超过100亿。
如何既满足上百亿人口的需要,又同时维护生命赖以存续的自然环境的平衡?这是本世纪面临的巨大挑战。
当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减缓趋势。
2020年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地理)备考:世界人口的增长(一)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定时期内,人口的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人口总数,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通常以一年为期计算,用百分之几(%)表示。
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其中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注意:人口增长不但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也与人口基数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或地区即使人口增长率小,但如果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数也会很大。
例如,中国即使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但因为人口基数大,当前每年净增人口可达一千多万。
同理,一些国家或地区即使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但因为人口基数小,净增人口数也较少。
(二)世界人口的增长现状自地球上出现人类到产业革命以前的二三百万年间,社会生产力很低,人口的发展非常缓慢。
18世纪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升,人口的发展速度加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很快,人口迅猛增长。
截至2020年10月,世界人口已经达到70亿人。
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有明显的不同。
近几十年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因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三)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1.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大洲是:欧洲、北美洲、大洋洲2.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大洲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四)世界人口问题人口的发展要同资源保护相协调,要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合。
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停止增长乃至出现负增长,都会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会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还会造成粮食供应不足、住房拥挤、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人口停止增长乃至出现负增长则会产生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世界人口发展的历程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世界人口的发展直接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尤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生产力巨大进步,往往都伴随着人口的迅速发展,这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规律。
(一)前工业时期世界人口的增长原始社会中,客观规律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了原始社会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维持在50%左右的高水平上。
人口再生产处于高出生、高死亡和几近于停滞的增长状态。
据考证分析,100万年全球人口仅有1万-2万;距今10万年时,也只有2万-3万,千年人口增长率不足1%。
直到新石器时代,由于原始农业的出现及普及,血缘婚姻制开始向对偶制过渡,使世界人口第一次进入虽是极其缓慢,但毕经是有意义的增长状态。
公元前8000年,全球人口缓慢增长到750万;公元前4000年时达到8500万。
公元前3000年,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类有了较为稳定的生活资料来源,人口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增长,到1650年,世界人口达到5.6亿。
(二)工业化时期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真正的大发展是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
18世纪在欧洲爆发的工业革命激发起了第二次浪潮。
这一次人口浪潮主要席卷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
从19世纪初至1950年的150年间,欧美等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2.35倍,而其他发展中地区的人口只增长1.31倍。
18世纪后半期,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74.6%,1900年下降65.3%。
这一时期全球人口从1650年5.6亿增加1950年25.2亿。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的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人口出现席卷世界各国的第三次人口浪潮。
除了发达国家作为补偿性增长的“婴儿激增”外,战后独立的国家人口剧增。
1950-1988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
180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31年达5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亿,1999年达到60亿。
世界人口每增10亿的时间越来越短,2002年底,全球人口已接近62亿。
世界人口70亿是哪一年?
世界人口70亿日是指2011年10月31日。
2011年10月31日清晨,一个成为世界上第70亿个象征性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出生。
1963年达到历史峰值,世界人口增长2.2%。
随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
2011年,世界人口增长率为1.1%。
在世界上70亿人口中,18亿是10至24岁的年轻人。
奥索蒂梅因博士说,年轻人是未来的关键,他们有潜力通过创造力和创新改变世界政治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投资于年轻人的健康和教育,帮助他们实现潜力。
这将为经济增长和发展带来巨大回报。
70亿世界人口是怎么来的
D-Horse发表于 2011-11-02
作者:D-Horse
1999 年10 月12 日凌晨0 时2 分,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一名男婴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人口达到了60 亿。
时光流转,仅仅12 年之后,2011 年10 月31 日,菲律宾婴儿,丹妮卡·卡马乔的诞生象征着世界人口突破70 亿。
也许很多人会感到诧异,这个“ 70 亿”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别急,让我们从头说起……
人口是如何增长起来的
早期人类以狩猎和觅食为生,世界范围内数量约为100 万,到农业得到发展之前,其数量也未超过1500 万。
而公元 4 世纪时,东、西罗马帝国人数总和已超过5600 万。
但随之而来的查士丁尼大瘟疫几乎给欧洲文明以毁灭性打击,其人口数量从公元541 年到公元8 世纪间锐减50% 。
随后欧洲文明渐渐复苏,人数从公元1000 年的3850 万上升至1340 年的7350 万。
好景不长,1347 年黑死病席卷而来,3 年时间世界范围内死亡7500 万人,整个14 世纪约死亡 2 亿人。
又过了150 年,欧洲人口数量才得以恢复。
中世纪前后,疾病、战争是阻碍世界人口发展的主要原因。
但鼠疫并未彻底根除,反复爆发几次后才于19 世纪彻底结束。
世界人口变化图(图像来源:维基百科)
直到近代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兴起,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婴幼儿死亡率降低,人类预期寿命上升,世界人口才呈现陡然上升的趋势。
各个时期的人口模型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和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我们不难发现,人口的增长并没有明显的规律,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早期关注于人口统计的科学家受制于当时的技术和条件,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数据分析。
他们从自身地域出发,通过观察和推测,发展出早期的人口统计学理论和模型,比如英国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
他认为,如果没有任何限制,人口将按恒定的净增长率,以几何级速率增长。
由此可以得到一个指数级增长的人口模型。
设N( t ) 为时间t 时的人口数,且N 0为t = t 0时的人口数,则此模型可表示为:
由定积分可得:
由原方程可得:
合并(1)式和(2)式最后得到:
由于人口净增长率λ 是一个常数,所以这个模型的一个特点就是人口数量翻一番所需的时间是恒定的。
马尔萨斯的祖国英国是个岛屿国家(当时其领土还包括现在的爱尔兰),他预测不列颠群岛的人口数将以每25 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后来的统计数据几乎可以证明他是正确的——至少预测对了前50 年(19 世纪英国人口增长速率减慢的一个原因是移民:1815 - 1930 年,1140 多万人从不列颠移出,730 万人从爱尔兰移出。
仅在1853 - 1900 年,就有467 万人离开英格兰和威尔士,89 万人离开苏格兰)。
不列颠群岛人口数从1800年到1900年的变化
但这个模型仅在人口数量不太大的时候才适用,它没有考虑到由于有限的生存空间和资源而引发的生存竞争问题,这种情况下人口增长率不可能恒为常数,它应与人口数量有关。
1840 年比利时数学家威尔霍斯特(Verhulst)通过改进马尔萨斯模型,发展出了Logistic 模型,其核心思想是:人口成长不能超过由其它地域环境所决定的某最大容量M,用数学公式表示就是:
当人口数量较少时,这个模型仍然符合马尔萨斯的思想,当人口无限向最大容量M 接近时,人口增长率逐渐降低。
假设初始条件N( t 0 ) = N 0 , 0 < N 0 < M,由上式我们可以得到:
不妨取美国从1790 年到1920 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对Logistic模型进行验证。
美国人口普查数据(1790年到1920年)
经过程序模拟,我们发现,当M 取225 时,可以找到最佳拟合曲线,它的预测与实际数据相一致。
但再看1920 年以后的数据,会发现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开始产生较大的偏差。
美国人口普查数据(1930年到2000年)
Logistic模型拟合曲线(M=225)
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制约因素也在因时而变,模型所需考虑和进行修正的变量也越来越复杂。
人口增长模型对于预测人口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依然存在时代局限性。
时至现代,1975 年霍纳(Hoerner)发展出了双曲线人口模型,根据这一模型,2025 年世界人口将达到无限,显然也不够准确。
1997 年卡皮察(Kapitsa)提出了一个可以描述人口从公元前67000 年到公元1965 年的人口增长计算公式:
其中N 为当前人口数量,T 为当前年份,C 取值为( 1.86 ± 0.01 )× 1011,T0 取值为(2007 ± 1 ),τ 取值为(42 ± 1 )。
上述模型都为线性增长模型。
此外,还有基于年龄结构的离散型Leslie模型等等。
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它们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能描述出一定条件和环境下人口增长的趋势,但精确度都不如下面要介绍的这种方法——人口普查。
最精确的人口统计方法:人口普查
世界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是美国于1790 年进行的,此后规定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调查员挨家挨户地寻访,记录每户居民的人数和他们的名字。
第一次人口普查对奴隶也进行了统计,但根据当时美国宪法中的五分之三协议(three-fifths compromise),每位黑奴只能折抵3/5 个自由民。
美洲印第安人因不参与当时美国政府的赋税和利益分配,未被列入普查对象。
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字为390 万。
此次普查虽算不得上是成功,且仍带有种族歧视色彩,但在它结束后,自杀率、犯罪率、宗教分布、男女比例等社会学概念开始逐渐形成,这在经济和政治学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现如今,联合国通过综合各国的统计数据,便可知晓世界人口变化的详细情况。
比如1963年世界人口增长率曾经达到过一次峰值:2.2%,2009 年这一数值降至1.1%,2011年将有1.35亿人出生,同时有5700万人死亡,净增长人口为7800万。
为什么2011年10月31号是“第70亿人口日”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是联合国的六个主要部门之一。
其下属机构人口司成立于1946 年,从50 年代初开始负责世界人口的统计和预测工作。
他们每两年发布一份世界人口前景(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报告。
这份报告综合了最新的人口普查、人口调查、人口登记册及从其它来源获得的数据。
人口预测结果(包括此次的“第70 亿人口日”)就来源于这份报告。
但是由于各种统计数据并不完美——即使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人口普查报告也有着至少1% 到2% 的误差,所以“2011年10月31号”这个日期实际上有着相当高的不确定性,它只是个象征日期而已。
假设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三个国家的人口统计误差为2%,那么世界人口总数将上下浮动约5600 万。
当然人口司也会通过一些方法尽量减少误差,再考虑到有些国家人口算得过多,而另一些国家人口算得过少,也会出现两者正好可以“中和”的情况。
即便如此,对于世界人口数量的预测在全球范围内仍至少存在1% 的误差。
如果就按1% 的误差来计算的话,70 亿人口的到来时间则以10 月31 日这个日期为基准上下浮动6 个月。
因此在海量的数据和不可避免的误差面前,谁也不能精确地说出70 亿人口日到底会哪天到来。
另外,大批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统计学数据都相当糟糕,也许误差还会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
未来人口数量预测
1929 年美国人口统计学家Warren Thompson 曾提出过一个人口转变模型(Demographic Transition)用于预测人口未来增长趋势。
但由于这个模型是基于西方国家几百年高质量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建立起来的,缺乏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且忽略了欠发达地区诸如艾滋病等一些现实情况的影响,所以此模型仅对目前的发达国家适用。
人口转变模型(其中1, 2, 3, 4, 5 分别代表人口发展的五个阶段)(图像来源:维基百科)
联合国人口司基于现有统计数据,假设世界人口数量每年仍会呈指数级增长。
同时他们每年也还会对人口数量重新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修正最终结果。
最新的人口未来数量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世界人口数量未来预测
结语:人口问题是个永恒的话题
两千多前的韩非子在《五蠹》中写道“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这是古人表现出的对人口过剩的一种担忧。
到今天,关于人口增长的模型已经非常复杂,涉及人类学、人口统计学、历史和社会学、群体遗传学、流行病学等多个领域。
另一方面,当初马尔萨斯认为的制约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食物不足问题,也渐渐地被解决了。
但重要的是,现在的我们正面临着很严肃的人口控制问题。
“第70亿人口日”的意义其实是为了唤醒我们全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危机意识。
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人类并不是地球上的唯一居民。
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编辑注:在“最精确的人口统计方法:人口普查”一节中,本文原先阐述了一些人口普查的历史。
但是它在表述上有一些歧义,为保证严谨性,我们把它删除了。
感谢Ent 的提醒。
本文已发表于果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