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最低收购价格通知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基于事件分析法的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97.91 KB
- 文档页数:5
粮食最低收购价格通知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基于事件分析法的研究
作者:朱喜安李良
来源:《社会科学家》 2016年第5期
朱喜安,李
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统计与数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文章利用事件分析法对2010年以来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通知的发布对小麦、稻谷等粮食价格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不同粮食价格变动率的ARCH效应,然后考察事件窗内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市场价格产生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小麦价格存在明显的波动集聚效应;国家发布粮食最低收购价事件对小麦的价格影响较大,且
影响效果为正,中晚籼稻和粳稻次之,早籼稻影响较小。
此外对不同农产品对政策反应的差异
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应分布实施,先从政策敏感度低的粮食品种入
手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最低收购价;ARCH效应;事件分析;托市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6)05-0060-05
一、问题的提出
粮食收购政策是我国粮食购销制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价格调控手段。
自从粮食购销市场的向社会放开,国内粮食生产保持着稳定的势头,但是区域间农民“卖粮难”以及“打白条”问题突出,同时国际国内粮食价格的联动效应逐渐显现,为了防止出现自然因
素以及人为投机等因素给粮食价格带来的剧烈波动,国家于2004年出台了以最低收购价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托市政策并开始对主产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格预案。
该政策的设计初衷
是为了稳定粮食市场供给,增强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及收入等。
粮
食市场调控的品种覆盖了小麦(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和稻谷(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以及玉米。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在部分时间段对小麦和稻谷实施政策性收
购所实施的粮食政策措施,政策实施时间一般限定在粮食收货后的几个月内,如果届时市场价
低于预案制定的最低价,则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
国家发改委每年都会发布本年或者下年度的
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以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市场。
随着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国内粮食政策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也逐渐趋于市场化,
但是由于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整体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国内对粮食需求不旺,粮食国内库
存居高不下,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普遍高于国际水平,使得粮食的政策引导和调控仍然在粮食市
场价格形成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收集了自2005年至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低售
价格通知,通过研究最低收购价通知与粮食价格市场的波动之间的关系,来探寻粮食最低收购
价格的发布对粮食价格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目前对粮食全面市场化以来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杨光焰(2006),张劲松、王雅鹏(2008),李经谋(2008)认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保护价政策的一种,其自身是一项促
进产量稳定政策,其刺激农民增加粮食供给的作用在当前粮食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失
去原有的作用。
此外,国家在粮食行业大量托市的行为,市场无法形成真正的粮食价格,农民
无法根据市场做出种植决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对国家最低收购政策的较强的依赖性,这
也将倒逼国家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变成了隐性的刚性政策。
一旦最低收购价格降价或者政策撤销,反而会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韩喜平(2007)分析认为: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如果政府花
相同的成本,粮食最低收购价代购政策比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果更佳明显。
翁贞林(2010),
刘克春(2010)提出在当前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中,农户对粮食价格刺激反应远远超过对粮食
直补刺激的反应,政策传导的价格信息对粮食生产起着显著的正向调节和刺激作用。
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有效性分析较多的是描述性分析,如施勇杰(2007),陈洁、
张照新等(2007),贺伟(2010),胡锋(2011)等,实证研究主要有:兰录平(2013)运用
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及对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提出粮食最
低收购价政策对农民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有影响,且通过影响粮农种粮积极性从而影响到种植
播种面积,再到影响农民总收入,通过这一系列的传导,最后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张建杰(2013)对2000年至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执行前后、执行省区和非执行省区产出总量、结构和效率进行了静态、动态比较,得出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市效应较为明显。
王士海、李先德(2012)利用双差分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小麦、早籼稻、晚籼稻、粳稻、黄玉米等七
种粮食产品近10年的周度价格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大部分粮食品种存在托市效应,其中小麦的政策效果最为明显,油脂业用大豆的政策效应为负。
本文旨在用实证方
法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政策发布对粮食价格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粮食品种对政策的不同
反应的原因并试图给出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
(一)研究方法
事件分析法(Event Study)主要用于分析某特定事件对社会经济生活是否有冲击作用以及冲击影响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
该方法的使用最早始于20世纪30年代,多利(1933)使用
1921-1931年的95个样本研究了股票的价格受股份分散转移的影响程度。
Fama(1969)等对这
一方法作了进一步完善,随后该方法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早先
的事件分析方法主要用在考察单个事件的影响方面,但是后来的研究显示该研究方法对于非持
续性发生的间断同类事件也适用。
首先依据一个可能产生超额收益的影响事件来确定事件窗口(Event Window),即事件产生影响的时间段,然后分析事件窗口内的“异常波动”,即超额收益(Abnormal Returns)来衡
量事件对收益是否具有显著性的影响,然后根据事件窗口每天内的超额收益逐一计算事件窗口
的累积超额收益,最后,对累计超额收益进行检验,原假设为:累计超额收益为0。
我们使用t 检验来检验累计超额收益率是否为0,如拒绝原假设,表明事件对变量收益率有显著影响,反
之则说明事件对变量的收益率未产生显著的影响。
CARi,t为事件窗口日到t天的累积超额收益,CAARi,t为平均超额收益。
(二)数据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华粮网的“数据中心”,分别选取全国原粮收购价格指数(GPPI)中的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指数,数据期间从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2
月28日,数据频率为周数据。
该指数选定2008年为基期,即2008年的价格指数为100。
该基
期的确立是在经过了四年多时间的运行后,在积累了详实、海量的全国原粮价格数据基础上,
且原粮购销主体已经适应,政策因素对收购主体的影响趋于稳定,前期粮价波动频繁,进入2008年底国内原粮价格已趋稳定且价格水平始终,符合可比性的要求。
同时还选取了中华粮网
粮油批发价格综合指数,该数据期间从2009年1月4日到2015年2月31日,数据频率为周数据。
该指数基期也是2008年,当年价格指数为100。
由于原粮价格指数和粮油批发价格综合指
数数据起始点有稍微差异,但数据却是周数据,我们将落在一周范围内的数据作为两类指数的
当周的数据。
基于上述选择的数据,按照事件分析法的步骤,本文以发改委每年公布的粮食最低收购价
格的通知日期为事件发生日,即t=0,由于数据的限制,研究期间从2010-2014年,这期间国家
发改委共发布了10次最低收购价格通知(有的年度小麦和稻谷不同品种发布时间不同)。
根据粮食市场价格反应的特点,选取事件发生日前3周和后12周作为事件窗口,事件发生前4周到前16周作为事件的估计窗口。
本文使用各农产品的价格的对数收益率的表示,即Rt=LNP1/LNP1-1,其中,Pt和Pt-1分
别表示第t期和第t-1期的价格。
通过绘制价格收益率变化图可以看出,早籼稻、中晚籼稻、
粳稻、小麦等农产品价格存在波动的集聚效应和异方差效应,因此,要对各个序列进行ARCH-
LM检验,判断其是否存在异方差效应。
(三)单位根检验及均值方程的建立
首先根据各个农产品的收益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对价格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表明:价格序列都是非平稳的。
然后根据各个农产品的时间序列特征,分别对早籼稻、晚籼稻、粳稻、小麦、粮油综合等序列进行分析,运用Eviews进行ARMA模型的识别,分别对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小麦、粮油综合指数建立均值方程为:ARMA(2,3)、MA(1)、ARMA(2,3)、MA(2)、
MA(1)。
(四)序列ARCH效应的检验
对上述估计的均值方程提取残差,分别绘制残差序列时序图,并进行ARCH效应的自相关函数的检验。
根据ARCH-LM检验结果,结合各农产品收益残差序列时序图(图1,阴影部分为事
件窗)可以得到,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收益序列在5%水平下,存在ARCH效应,小麦在10%
水平下,存在ARCH效应,在事件窗内也可以观测到明显的波动,即表明收益序列存在着显著的波动集聚效应,即一次大的波动后往往伴随着大的波动,一次小的波动后往往伴随着小的波动。
粮油综合价格不存在ARCH效应,这和粮油综合价格是综合指数有关,在此可以不予考虑。
四、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由表3分析可以看出,在16周的事件窗口内,小麦有13周p值小于0.05,有2周p值小
于0.1,即有15周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事件对市场上粮油批发价格有显著影响,且影响
从事件时间即最低收购价发布时间前2周就开始显现,持续的时间也较长,从事件日前2周一
直持续到第12周,从图2也可以看出,小麦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变动较大,从事件前1周到事件日,从第2周到第4周以及从第9周到第11周都发生了较大的上升,小麦最低收购价通知的发布对小麦的价格影响明显且影响是正面的,也说明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小麦存在明显的
托市效应。
这与王士海、李先德(2012)的观点是一致的。
早籼稻在事件窗内没有通过检验,
即最低收购价通知发布对其影响不显著。
中晚籼稻在事件窗口内分别有1次、2次和6次在5%、10%、15%水平下显著,粳稻则分别有2次在10%、15%的水平下显著,且对事件的反应时间较长,通过图2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CAARit来看,价格对事件的反应不强,说明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通知对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影响不大。
导致以上不同表现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市场对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具有长期依赖性,“政策市”氛围较为浓厚,认为最低收购价出台具有刚性和政策惯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恢复粮
食商品属性,加快粮食市场流通起到了辅助作用,而不同品种对政策反映不一主要是在国家发
布的最收购价格水平上的年度波动上,中晚籼稻、粳稻等年度价格较为平稳,而发布的小麦价
年度波动比前者大。
另一方面与粮食产品特征也有直接的关系,如小麦的最低收购价通知实施
的范围覆盖了小麦总含量的75%的产区,而且从收购规模看,其力度也较大。
根据统计①,从2000年到2012年政府通过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的小麦占其总产量的29.64%左右,其政策力度可
想而知,相应地政府通过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的稻谷仅占其总产量的9.31%,因此导致了粮食不
同品种价格波动对政策反应不一,中晚籼稻和粳稻不如小麦显著。
五、结论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一种手段,无疑对提高粮食价格,保护种粮
农民积极性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也是决策层、学术界以及粮食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实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分析了小麦、稻谷等不同粮食的收益率存在着ARCH效应,即收益率事件序列存在着明显的波动集聚效应。
检验结果显示,早籼稻、粳稻、中晚籼稻序列
在5%显著水平下,存在ARCH效应小麦在10%的显著水平下存在ARCH效应。
第二,国家每年度
的小麦、稻谷等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发布的事件粮食价格产生了一定影响,即价格波动受到了政
策性因素的影响,事件分析法实证结果显示: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等在事件窗内波动呈现ARCH效应,小麦受到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中晚籼稻和粳稻次之,早籼稻受到的影响较小,这
说明粮食市场不同品种对国家的粮食政策有不同程度的反应,粮食的价格政策性较为明显。
第三,不同粮食品种价格波动对政策反映程度不一的原因在于不同粮食品种国家最低收购价通知
覆盖的范围不同,政策保障收购量也不同。
当前,在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当下,一方面要坚持让市场在粮价形成过程中起到决定性
的作用,减少政策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达到政府调控的目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同时,在推进粮食市场价格改革和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过程中,
应考到不同农产品对政策的不同反应,先从波动性小,对政策敏感度不高的粮食品种开始,分
层稳步推进改革。
当然,由于我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内粮食价格与国际粮价联动效应越来
越明显,粮食的价格影响是否还有其他决定性因素则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1]余志刚,罗文.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国粮食价格长期均衡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12,(9):57-60.
[2] 张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主产区农户供给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 经济评论,2013,(1).
[3] 张琼.事件研究法在我国药品降价政策评估中的应用[J]. 财经研究,2010,(12).
[4] 段瑞强.金融市场的事件研究方法[J].统计教育,2004,(5):55-56.
[5] 袁显平,柯大钢.金融实践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步骤[J].公司金融,2003,(12):34-37.
[6] 曹国华,喻震.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
策,2011,(22):19-21.
[7] 郭永红. 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调查研究,2007,(3):38-39.
[8] 兰录平.从两个是购销政策演变看我国粮食购销市场[J]. 农业经济,2013,(1):
114-116.
[9] F AMA E F.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0,25(2):383-417.
[10] BROWN S J, WARNER J B. Using daily stock returns: The case of event studie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5,14(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