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诵,通过品味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赏析诗歌宏阔的深秋意境。
2.联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生活感受,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感受诗人对青春的思考,表达自己对青春的认识。
3.准确、流利地背诵全词。
■学习探究
任务一:恰当吟诵,整体感知
这首词被放在“向青春举杯”专题“吟诵青春”板块。
吟诵青春,要用恰当的声音形式传达,呈现你所感受的诗情诗韵。
有感情地朗诵全词,说说诗人站在橘子洲头,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什么画面?诗人又想到了什么?
【解析】诗人站在橘子洲头,眼前展现了美丽壮观的深秋景色;诗人故地重游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词的上阙重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即景抒情,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词的下片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同时,对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问题作了气势恢宏的回答。
任务二:品读语言,赏析意境
上阙写景句子,语言精炼传神,请选择任一写景语句,品析你认为生动传神的词。
并试着通过诵读,表现诗歌的意境。
示例:写“山”——“看万山红遍”:“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红”字写出了色彩绚丽。
【解析】
“林”——层林尽染:“层”表现了树林的重重迭迭,“染”字拟人手法,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江”——漫江碧透:“漫”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
“舸”——百舸争流:“百”写舸之多,“争”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鹰击长空:“击”准确地写出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
“鱼”——鱼翔浅底:“翔”生动地写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
任务三:畅想形象,感受情怀
上阕末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你觉得应该是谁?为什么应该是他(们)?能在词中找到答案吗?
【解析】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7句,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句,既写出了当时的情景,其中又暗含了勉励之意。
“遏”字,传神之笔,掷地可作金石之声,使我们彷佛看到了他们激昂的情态,好似听到了他们的豪言壮语!它暗含着能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人应该是上面提到的“同学少年”,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相关链接——
这首词写于1925年。
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
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时正值深秋时节,毛泽东重游当年读书时常去的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作。
任务四:激情吟诵,感悟青春
编者把本词放在高中语文课本第一篇——“向青春举杯”专题“吟诵青春”,你认为编者希望我们从诗歌中读到哪些与青春有关的感悟与思考。
【解析】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青春理想,但也可能有相同的青春姿态(风貌)。
我们从词中能读出那个时代的青春理想,更要体悟那个时代的青春姿态(风貌),这种精神姿态(风貌)不会随时代变迁而褪色,值得每一代青年传承与发扬。
诗人在本词里的青春姿态主要表现为其词中表达的豪情壮志。
诗人的豪情壮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⑴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⑵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⑶中流击水,一腔拿云心事。
诗人笔下的秋天,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逍遥自在,生机勃勃,得其所哉。
这辽阔高远、绚丽多姿的秋景正与此时诗人满怀的壮志豪情相吻合。
可以说上阕虽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
回忆“同学少年”之“峥嵘岁月”,诗人以“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展现了当时爱国青年慷慨激昂、热情奔放、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最后“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由此,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和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是一位奋力改造旧中国的革命斗士,是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和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
今日之青年,当传承当日词人之青春豪情,胸怀壮志,以青春之姿态不断拼搏,实现理想,报效祖国。
同时,词人以32岁的年龄展现其青春风采,似在激励世人,青春与年龄有关,却因梦想而超越年龄,有梦就是青春!
■目标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
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gé) 飞翔.(xiáng) 遒.劲(qiú) 呜咽.(yè)
B.橘.子(jú) 廖.廓(liáo) 漫.江(màn) 急燥.(zào)
C.携.手(xié) 沉疴.痼疾(kē) 遏.制(è) 苍茫.(máng)
D.峥.嵘(zēng) 沁.园春(qìn) 砥.柱(dǐ) 姓曾.(zēng)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挥斥
..(教导)江山漫.(满)江碧透
..(奔放)方遒指点
B.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僧侣) 激扬
..(激浊扬清)文字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中流击.(打击)水峥嵘
..(不平凡) 岁月岁月稠.(多)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请者有年富力强、风华正茂
....的正科级干部,也有刚走出校门的大中专毕业生。
B.四支劲旅强强交锋,精彩赛事尽现诸侯风范,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北仑五月赛坛风起云涌。
C.步入高一后,王强还是非常想念以前的生活。
前天碰到了初中老同学胡洁,两不禁回忆起了初中三年的
峥嵘岁月
....。
D.“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极具现实针对性,是激浊扬清
....、纠偏补弊的锐利武器。
4.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
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二、探究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若把“鹰击长空”的“击”改为“飞”,把“鱼翔浅底”的“翔”改为“游”,你认为可以吗?请陈述理由。
6.试分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三句在全词的作用。
7.以校园秋景为题材,模仿“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写几句短诗。
要求:句式可以自由变动,但要注意形容词、动词的准确运用;表达你初进高中校园的情思。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
1.C(A项“舸”gě。
B项“廖”—“寥”。
D项“峥”zhēng。
)
2.B(A项“指点”—评说。
C项“侣”—同伴。
D项“击”—拍击)
3.C(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岁月)
4.B(毛泽东的词应属于现代诗歌)
二、探究检测
5.击:写出了雄鹰一飞冲天,搏击风雨的矫健有力,“飞”则无此效果。
翔:本是鸟的飞翔,鱼的飞翔说明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写出了游鱼动作的轻快自如,“游”则无此效果。
6.这三句既呼应了上阕的“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也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正是这些“到中流击水”的英豪,代表着“主沉浮”的新生力量。
形象的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全词至此以问做结,令人回味无穷。
7.(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