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20.93 KB
- 文档页数:4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
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
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
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
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
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
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
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
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
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
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
取得一致的意见。
3 场地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①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上;②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
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VI的方位规定等"。
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分析如下:(1)对用地性质的规划。
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2)对用地范围的控制。
规划是由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通过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
(4)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
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规划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5)要求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人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人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4 立足建筑设计,做好城市规划
建筑是基础,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起着引导作用,通过规划将建筑组合形成有机的建筑群体空间,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1)结合环境.处理方法是①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
②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感受塑造空间。
(2)造型。
应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
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
(3)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这方面最重要的是把视线集中在人的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视线所能及范围内着重考虑。
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屋顶等视线不能及处采用简洁处理,体现一定秩序,满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来控制人的视线和控制小环境。
如曲面玻璃可将天空反射向地面,使局部低层或镂空引进阳光等。
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同时也反映出城市文化和历史。
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对建筑进行设计。
5 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建筑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基础,建筑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城市规划相适应.
一、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
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
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具体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
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
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
城市规划治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治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
加以协调解决。
二、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1.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
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
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
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
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四周的环境中;将四周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
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
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
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
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四周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
再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
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
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
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四周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3.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
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
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四周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提高治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正的价值取向,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异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建筑与材料
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建筑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形式和功能上,建筑技术和艺术的
发展又表现在建筑材料的运用上。
所以建筑的进步和发展与建筑材料的创新及运用是密不可
分的.从建筑学的角度看,不同的建筑材料表达了不同的建筑语言:石材代表凝重,木材代表
温馨,玻璃代表简洁幻化,钢材代表坚实牢固.通过对建筑与建筑材料之间的研究可以发现:
建筑材料的发展及运用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于设计水平的提高,同时,设计表现手法的进
步有利于对建筑材料的创新与发展。
石材建筑与设计风格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建筑的发展,往往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
发展的。
建筑的风格、形式也是随着材料、技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特征,西方古典石材主要
是花岗岩或大理石。
石材作为西方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一直贯穿于西方整个古典建筑的历程
之中,它作为建筑的承重构件,与西方古典建筑的文化溶为一体。
它的各种建筑形式及结构
表达了西方古典建筑的文化艺术特征及审美情趣.石材的文化艺术类型表现反映了西方古典
社会的变化。
金字塔(图1)及神庙(图2)是古埃及石文化艺术的表现。
古埃及建筑赋予石材
的文化艺术特征是巨大与广阔,重实与伟大,坚质与永恒,粗糙与力量。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是欧洲建筑的开拓者。
古希腊建筑赋予石材的文化艺术特征是表
现人体尺度美,赋予陶立克、爱奥尼克、多立克三大柱式的文化艺术美.古罗马建筑继承和发
扬了石柱与石券拱结构相结合的技术,形成了石拱顶和石穹隆顶。
在古希腊的三大柱式之外,
还发展了塔司干式、组合式、券柱式,石的雕饰更繁富了,甚至让柱列起到增强节律感的作
用,从而赋予石材新的文化艺术形式、沥
青路面与水泥路面有什么区别? 水泥路面属于刚性路面,对基层要求比较高,如果基层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断板翻浆现象,
一般在横向都会用刻槽机进行刻槽,以增加车辆行进时的摩擦力。
沥青路面属于柔性路面,面层承受大部分力,而且现在的新材料比较多,比如SMA,排水效
果比以前好了很多,高温稳定性也强了不少。
沥青路面的成本价格比起混泥土路面的价格要高一些,但是从长远的效益以及后期的维
护,保养上来看,沥青路面有着混泥土路面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是沥青路面的风噪声小,对车子的胎面磨损小一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车子的抓地力。
其次是沥青路面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韧性方面比较好,抗压性和拉伸性好,能够较好适应
不是很稳定的路基。
再次是后期维护简易,可以进行部分重建,而不用像混泥土路面那样要大规模的修建,
维护成.。
.
沥青路面是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结构。
这种路面与砂石
路面相比,其强度和稳定性都大大提高。
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表面平整无接缝。
行车振动小,
噪音低,开放交通快,养护简便,适宜于路面分期修建。
沥青路面的缺点是温度敏感性较高。
夏季强度下降,若控制不好会使路面发软泛油或推移剪切破坏。
低温
时沥青材料变脆可能引起路面开裂.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以水泥混凝土板作为面层,下设基层、垫层所组成的路面结构,又称刚性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适用于繁重交通道路。
但需设置许多接缝,这些接缝增加了
施工的复杂性,并且影响行车的舒适性,接缝又是路面的薄弱点,应合理设计、认真施工,否则,容易出
现唧泥、错台等危害。
以前由于沥青路面建设成本高(沥青材料本身比较贵),所以水泥路面比沥青路面更容易被接受。
随着经济
的发展和沥青炼制技术的提高,在造价方面沥青路面已经没有什么劣势了,所以现在不论是新建道路和旧路
改建都大量采用沥青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