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文博考试大纲修改
- 格式:doc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
一、博物馆学基础
博物馆
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
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博物馆的“三性二务”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
博物馆机构应当具备四个条件。
首先是具有藏品也就是实物.第二要有基本陈列。
第三要真向社会公众开放。
第四,要有经营管理藏品,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人员。
这种法定的永久性机构才是现代意义的博物馆。
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收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
1、熟悉博物馆学研究的对象
博物馆学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2、了解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
一般地说,博物馆学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二是研究博物馆与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只有既从博物馆的内部联系,又从博物馆的外部联系;既从博物馆的历史演进,又从未来的发展趋向,全面地历史地探讨其客观规律性,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博物馆学体系。
3、熟悉博物馆学研究的任务
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而每一方面又形成一个分支学科。
博物馆学的分支学科,一般包括:
(1)、理论博物馆学。
主要探讨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社会功能和特点以及博物馆与社会发展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其中又可以分为:①博物馆学基础理论,包括博物馆学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博物馆学结构体系;博物馆学方法论;博物馆学说史;②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
包括博物馆特征、社会职能;博物馆的社会条件及其未来的发展。
(2)、博物馆方法学。
研究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陈列展览的设计、组织;对观众的服务、教育等工作原则和方法。
它们分别发展为藏品管理学、陈列学、博物馆教育学等.
(3)、博物馆管理学。
从宏观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从微观上研究博物馆内部职能、机构组织、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4)、历史博物馆学.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以及博物馆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性质、作用和特点(5)、普通博物馆学。
综合上述各个分支学科进行研究阐述的学科
(6)、专门博物馆学。
是把一般博物馆学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应用于某些专门的博物馆领域的学科。
4、了解21世纪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势
(1)、“以人为本”为宗旨,“人与物相结合”,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
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2)、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与信息博
物馆学形成问世。
博物馆信息化,是指博
物馆工作的各个部门和各项职能都能利
用电脑作为日常工具,并且构成一个以藏
品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网络平台。
涵盖保
管、研究、陈列、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博物
馆工作的各个方面.从信息技术角度看,
至少包涵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知识工
程等三大门类。
(3)、生态博物馆和新博物馆学运动
继续在探索中前进.生态博物馆是博物馆
中的一个新的类型。
它是在从类社会现代
环境意识与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背
景下产生的。
新博物馆学运动实际是博物
馆学中的一个学派,于1972年在智利首
都圣地亚哥宣布成立。
它的思想内容主要
有:扩大博物馆功能,协调人类与自然环
境的生态关系;深入社会为社区和特定的
群体服务,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把
历史与未来衔接起来,使博物馆能反映社
会的演变。
(4)、关于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
博
物馆学要成为一个学科必须使博物馆这
个专业群体接受博物馆学,并且,当前最
重要的是博物馆学应在大学中有一席之
地,要有人去研究它。
在我国博物馆学是
一门新兴学科。
面临学科建设的繁重任务.
研究的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加
强博物馆学基地理论研究,从我国国情出
发,密切结合实际,吸收外国博物馆学研
究的最新成果,提高本学科的研究水平与
质量。
在完善普通博物馆学的基础上,适
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大力开展专门博
物馆学的研究,革新与发展博物馆学,建
立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体
系。
5、当代中国博物馆学的发展概况
1、中国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
博物馆学是20世纪30年代起步的.这个
阶段,中国博物馆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
对博物馆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有了初步认
识。
2、新中国初期的中国博物馆学.50
年代博物馆数量有了很大增长,并且兴建
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
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央自然博物馆
等大型博物馆,博物馆业务工作空前活
跃,博物馆管理和业务人员队伍有了很大
发展。
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博物馆学。
首先,列入了国家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
目录、培养博物馆学教学、科研和博物馆
工作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正
式任务之一;第二,成立了博物馆学研究
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中国博物馆学
会。
该会成立于1982年3月;第三,开展
了有计划的博物馆学研究活动,形成了学
术共同体所认可的奖励、学报、会议、出
版规范或制度.第四,开展了博物馆学的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博物馆学科的国
际化正在加速.同时,翻译了欧洲、美国、
日本队的有关博物馆学著作,评介了很多
外国博物馆学者的论文。
中国博物馆学者
的博物馆学论文也多有在国外学术刊物
上发表,反映了中国博物馆学与国际博物
馆学的双向交流的态势。
6、了解世界博物馆学的发展趋势
博物馆学是西方近代社会的产物。
自
英国人杰。
格拉瑟1885年正式使用博物
馆学这一术语,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了。
20世纪30年代博物馆学研究进一步
发展。
1934年国际博物馆事务局出版了
两卷本《博物馆学》,并很快被译成多种
文字,促进了各国博物馆学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博物馆学研究进
入新的发展时期,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
在西欧、北美和日本也有许多重要的博物
馆学研究成果问世。
1946年国际博物馆
协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博物馆学
的发展。
历次大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均以博
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会议讨论的中心。
7、熟悉博物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博物馆学与教育学.博物馆是社
会文化教育机构,向广大观众进行科学文
化知识教育,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博物
馆的主要任务之一。
为了卓有成效的开展
教育工作,就必须研究博物馆教育工作者
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教育工作者的
训练与培养,以及教育与人的关系.而这
种研究要依据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
随着
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加强,博物馆学与
教育学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
二、博物馆学与心理学。
博物馆学研
究博物馆的观众,根本说来就是要解决如
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吸引观众、感
染观众的问题。
这就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理
论和方法分析各种不同观众的心理状态,
剖析观众的心理特征和实质,探讨影响观
众的心理性因素,以便使博物馆工作更加
符合观众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
地收到理想的社会效果。
儿童心理学、教
育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等,都可以在博物
馆学观众研究工作上作为借鉴,逐步建立
博物馆观众心理学。
三、博物馆学与社会学。
从社会学研
究博物馆,其中应研究人们是什么思想支
配下参观博物馆的,这种思想是怎样产生
的,与其本人的其他社会行为有什么内在
的必然联系等等。
而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
的社会职能,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
研究博物馆这种社会现象,是怎么对人们
发生作用的,它的社会地位如何。
这样博
物馆学与社会学就有了一个交接点,由此
也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博物馆
社会学。
四、博物馆学与目录学。
目录学是研
究目录形成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博物
馆的藏品编目,与图书编目基本一样。
博
物馆学应该不断吸取目录学的研究成果,
使博物馆藏品编目工作更加科学化。
五、博物馆学与管理学.博物馆学要
研究博物馆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员
组成、职责及其活动方式;研究博物馆的
管理目标、管理过程、原则和方法,就要
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和理论。
博物馆管理学
也可以说是博物馆学与管理科学之间的
边缘性的分支学科。
六、博物馆学与人才学.博物馆担负
着促进社会培养人才成长的任务,同时博
物馆本身也需要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
的专门人才.如何扩大和加强博物馆人员
队伍的建设,如何使用、考核、管理在职
博物馆工作者,这些方面都要引入人才学
的理论和方法,而博物馆学的研究成果也
可以直接丰富人才学的内容。
七、博物馆学与公共关系学。
博物馆
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机构,始终必须与社会
公众保持良好关系,这就要借鉴和运用公
共关系学的理论和知识,按照公共关系学
有关公关工作的要求,发挥其公众性、交
流性与传播性、协调性和服务性以及预见
性和公正性的特点,努力发展有特色的博
物馆公共关系学.
博物馆学与美学、经济学、未来学、
情报学等也有关系,与数学、物理学、化
学、微生物学、光学、电子学、环境保护
学和建筑学等自然科学也有关系。
博物馆
学不是孤立的封闭领域,而是整个科学体
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其它学科相联
系,需要不断吸收其它学科的知识和成
果,促进自己的发展.
8、了解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
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层次的,一
是哲学方法,二是一般科学研究方法,三
是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
这三个层次的方
法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不是分割的。
博物馆学方法论是一个集合概念。
(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我
国的博物馆学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运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
如分
析与综合法、历史法、调查法、比价法、
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观察法、统计
法等,博物馆学研究应当结合研究任务和
实践引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要注意
科学地选择;
(3)、注意跨学科研究。
在博物馆学
研究中,重视相关学科、边缘学科、邻近
学科研究方法的采用,有助于对博物馆进
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研究.这样
不仅有益于更加系统、全面、深入地揭示
博物馆特有的规律,而且会开拓博物馆学
研究领域,产生更多的博物馆学分支学
科。
(4)、注意新的科学方法论的运用,
如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
具体研究
方法是真正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建立
起博物馆学自己独立的理论和方法论体
系。
9、了解博物馆之友
博物馆之友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的
欧洲。
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之友主要是援助
性的组织,包括人力、财力的援助。
在英
国,筹集资金是博物馆之友的主要任务。
我国的博物馆建立博物馆之友组织,是
20世纪50年代开展起来的.其成员较为
广泛,对象分介绍、申请和特聘三种。
10、掌握博物馆教育的新观念和主要任务
新观念是:博物馆是通过为观众自我
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教育目的的.
主要任务是,为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
年提高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陶冶情操服
务;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为成人
终生教育、回归教育服务;为科学研究服
务;为旅游观光和文化休闲服务。
11、了解我国博物馆教育与服务的主要方
式方法
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的方式
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的。
1、陈列讲解.陈列讲解是博物
馆辅助观众参观的重要手段;
2、流动展览;
3、电化教育。
(1)、陈列厅播放录像;
(2)、开辟电化教育室;(3)、运用电子
技术讲解;(4)、面向全社会的电化教育;
4、服务设施。
(1)、参观服务设施(2)、
学习服务设施(3)、研究服务设施(4)、
老年人、残疾人服务设施。
12、熟悉我国博物馆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有三个方面:博物馆学、藏品、
与博物馆性质、任务关系密切的有关专业
学科。
1、博物馆学研究,主要是:(1)、藏
品科学管理的研究;(2)藏品征集的研究:
(3)藏品的科学保护的研究;(4)陈列理
论的研究;(5)陈列艺术和技术的研究;
(6)陈列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的研究;(7)
观众的研究;(8)科学管理的研究.
2、藏品研究。
研究藏品主要是鉴定
真伪、时代和揭示藏品本身所蕴含的内在
- 1 -
价值。
藏品研究有个体的单项研究和群体的综合研究。
3、有关学科的研究.自然历史博物馆需要研究自然历史的专业;社会历史类博物馆需要研究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断代史、考古学和本地区的历史,还有一些有关专史.
13、了解我国博物馆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主要有:(1)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2)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依靠社会公众办馆;(3)从博物馆的特点和实际出发;(4)提高效率、讲求实效.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的效果问题。
管理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管理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合理组织程度;第二、管理流程的通畅程度;第三、管理产生的社会效果;
14、了解我国博物馆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以全国或一个省(市、自治区)为范围,进行博物馆事业的宏观规划和管理;一是从一个博物馆的性质、任务、现状和发展前景出发,进行单体博物馆工作和事业发展的管理.
15、了解我国博物馆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1)切实可行,行之有效;(2)要有科学性,要符合博物馆工作和事业发展的规律;(3)要保持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4)要具有广泛性;(5)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16、了解美国博物馆自筹资金的方法
(1)设立永久的基金,以投资的收益部分来支持博物馆事业(其政策规定,凡个人或企业向文化、教育事业捐款,即可将其税基减少同样的数额,同时纳税部分的税率也可以有一定幅度的降低,这对于税率很高的美国个人或企业来说,自然是具有极大的鼓励与导向作用的)
(2)为举行特展与开展某些专题项目临时征求赞助。
(一些企业愿意赞助这样的展览或项目的原因,除上述税收政策的刺激外,还可通过新闻媒体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并在公众中创造良好的印象)。
(3)建立会员制度。
(不仅沟通与密切了公众与博物馆的关系,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而且对博物馆事业从财政到业务工作都有极大的帮助)。
(4)推行义工制度。
这是美国博物馆中比较普遍实行的制度。
17、了解博物馆数据库的种类
包括了由藏品档案、古建筑档案、古遗址档案、古文献等基础资料组成的基础数据库,和辅助各门类文物研究的专业数据库两大类。
具体为:1、文物档案数据库(包括藏品档案、古建筑档案、古遗址档案等构成)2、古文献数据库;3、专业数据库;4、电子出版物。
18、熟悉博物馆藏品数值化技术
数值化采集可以分成直接数值化与间接数值化二种。
1、间接数值化是对已经转换成其他信息媒体的藏品信息进行数值化处理。
通常就是对藏品的照片和录像进行数值化,最大优点是在数值化过程中不会产生对文物的损害,但是间接采集存在一个“采集客观性"问题.
2、直接数值化就是对文物实体进行光学扫描。
采用之前必须考虑对文物的损害、损伤.对于平面类图片一般采用简单扫描方式,三维立体扫描是数值化博物馆一种不可缺少的直接数值化手段.
19、举例说明博物馆建筑智能化
上海博物馆新馆是我国第一座通过国家建设部技术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智能建筑。
1、数据库和局域网。
在分时信息管理方面首先构造了一个以藏品文档和图
像信息为主体的藏品数据库和相应的综
合信息网络系统。
目前,该数据库存有
74048版权法藏品卡片记录.结合藏品数
据库,针对文物专业研究这个深层次利用
建立了一个客户/服务器结构的以太网.
这是目前上海博物馆的主局域网。
另外,
馆内还建立有图书资料局域网和办公文
档局域网两个子系统。
财务管理局域网正
在施工中。
建成时,全馆运行的电脑终端
已经超过120台.
2、多媒体导览系统。
针对服务观众
的需要,建立了10台多媒体导览服务子
系统.其中4台是大厅的“观众指南”。
另
外6台分别安放在青铜器陈列室(2台)、
雕刻陈列室、陶瓷陈列室、绘画陈列室和
书法陈列室,作为陈列的辅助手段。
3、楼宇自动化和安全保卫系统。
该
馆的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在逻辑上和物
理上分成了安全保卫监控系统和设备环
境监控系统两个子系统。
监控室也互相独
立。
安全保卫监控子系统通过全馆近1200
个监控点上的各种探测器、报警器、摄像
机等设备组成了一张严密的文物安全保
卫网.该系统同时综合有消防监控部分和
平力量应急疏导、应急广播功能.楼宇自
控子系统是一个三级集散系统。
对馆内的
空调、变配电、给排水、冷热水机组、公
共照明等所有的重要机电设备进行24小
时监测和控制。
主要目标是对库房和陈列
室的温湿度、废气浓度进行实时调控,保
证全馆处于最佳的文物保护环境和节能
运行状态,减缓文物的自然损害。
4、布线系统。
(1)综合布线,将所有
信息传输线路分成四种情况处理。
全馆共
布设214个信息点;(2)出口光缆。
1999
年完成了连接广电大厦的一根12芯单杠
光缆的铺设,并安装了光缆端口设备。
20、了解数值化博物馆
数值化博物馆的重点是建立一个大
容量的信息库和优良的网络环境.在内
部,实现工作模式的改变-—移动办公、
协同工作、动态交换和远程操作.对外部,
在网络上建立向社会开放的虚拟的、对话
式的、多层次的、多形式的信息服务.职
能有4方面:信息搜集、信息保存、信息
组织(相当于传统博物馆功能中的藏品陈
列设计)、信息传播。
二、中国陶瓷
1、了解陶器的概念及其起源
陶器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
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
我国现存最早的陶
器片出土于南方地区一些洞穴居住遗址
中,据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
9000-10000年左右。
制陶的发明与人类
知道用火有密切的关系,被火焙烧的土地
或者粘土因落入火堆而变得坚硬定型,可
能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识地用泥土制作他
们需要的器物。
原始先民最先可能采用的
制陶技术,大致有捏塑法、贴敷法等.
2、了解陶系及其划分
通常就其外观区分为红陶系、灰陶
系、黑陶系、白陶系、硬陶系等。
黑陶一
般盛行于山东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但最
早的黑陶却属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
址出土的夹碳黑陶;白陶盛行于大汶口文
化,但最早的白陶遗存则出土于浙江罗家
角马家浜文化遗址中。
3、了解陶器的种类
主要是日用器皿,按用途可分为:
1、汲器,如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
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壶等。
此外,陶双耳罐
或小口瓶也可能用作汲器。
2、炊器,有罐、鼎、鬲、甗、釜、
甑、灶等。
3、饮器,有斝、鬶、盉、爵、角、
觚、杯等。
4、食器,有碗、缽、豆、簋、盘等.
5、盛贮器,有壶、罐、瓮、罍、尊、
盆、缸等。
6、其他杂器。
有形如束腰的圆筒器
座;用以放置圜底或尖底器;状如截断之
牛羊角的平底器座等.还有一些用途不明
的器类。
4、了解陶器研究的意义
陶器的发明,方便和巩固了人类的定
居生活,扩大了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的进
步意义,因此,对史前新石器时代及金石
并用的上古时代陶器研究就有着重要的
意义。
1、陶器不是文字,但它是过去时代
遗留下的实物,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逝去时
代人类生活的化石,它带给后人的古史信
息是十分珍贵的。
将破碎的陶器复原,从
它们的形制、花纹和器类的组合中,不但
可以区分它们的考古学文字类型以及它
们与另一考古学文化类型的纵向与横向
的关系,而且可以窥知它们所反映的社会
生活和文化生活。
2、制陶技艺的进步所留下的工艺、
形制、纹样以及发展更新的遗迹,又足以
使考古学者排成序列作为度量年代先后
的标尺。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可直接
利用陶片的热释光效应进行绝对年代的
测定。
3、最后,由于陶器废弃遗物甚多,
往往暴露于地表,因此它们又成为田野工
作调查古文化遗址显而易见的标志。
5、了解江西吴城遗址的陶器
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址出土的陶器,
陶质分砂质与泥质灰陶,并有一些棕色陶
器,器表装饰除方格纹、曲折纹、圆点纹
等几何印纹外,还有一些类似中原地区商
代二里岗期的器表饰绳纹与心圆纹的.陶
器形制,除有地方特征的敞口、折腹缽,
小口、折肩瓮,敞口、折腹盆,折腹罐等
陶器外,伴随出土的还有类似河南商代二
里岗期上层的敛口、方唇、深腹、高裆、
袋足,并在颈部饰有同心圆和腹底饰有绳
纹的陶鬲,敞口、浅盘、假腹圈足陶豆和
大口、颈内收、深腹陶大口尊等,特别是
类似河南郑州商代二里岗出土的几何印
纹硬陶缽与罐的数量就更多了,充分说明
夏商时期中原地区和东南地区制陶技艺
的相互交流还是比较频繁的。
6、了解原始瓷及其主要产地
原始瓷属于瓷器生产的早期和低级
阶段,它与东汉以后得成熟瓷器相比,烧
成温度偏低,胎体没有完全烧结,吸水率
和显气孔率都比较高,釉层薄而且容易剥
落,制作工艺比较原始.商周时期的原始
瓷在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都有发
现,尤以江苏、浙江、江西、河南和皖南
出土最多.秦汉原始瓷器主要发现于江
苏、浙江和安徽三省的墓葬和遗址中.
7、了解原始瓷与陶器的区别
(1)原始瓷用瓷石做坯料,与制造陶
器用的易熔粘土相比,氧化硅和氧化铝的
含量较高,氧化铁的含量则显著降低,因
而使瓷坯有可能在较高的温度(1100度
—1200度)烧成,并有较多的莫来石生成,
从而调高了坯体的机械强度,减少了瓷器
在煅烧过程中的变形,提高了坯体的白
度,原始瓷胎多数呈灰白色或淡黄色。
(2)原始瓷的烧成温度高。
陶器大
多数在1000度以下,胎质松软;原始瓷高
达1200度左右。
(3)原始瓷表面施釉,有光泽,透明
洁净,便于洗涤.从无釉到有釉是陶瓷工
艺中的一项巨大进步,为瓷器的出现奠定
了工艺模式的基础。
8、了解商周时期的原始瓷
在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山西和长
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苏、江西的商代
早中期的遗址和墓葬中都发现了原始瓷
器。
商代原始瓷制坯用的原始料未经处理,
胎质较粗.胎色以灰白色为主,也有灰褐
色或淡黄色的.器物的成型都用泥条盘筑
法,器形不甚规整。
胎壁厚薄不匀,比较
粗笨。
同时,器物中也有生烧的,特别是
器底部分.器物的里外或外壁施有薄釉,
釉层厚薄不匀,常见流釉现象。
釉色深浅
不一,胎釉结合较差,没有形成中间层,
容易脱釉.器形有尊、瓮、罐、豆、钵、
簋等,每种器物又有多种形式,说明原始
瓷器的生产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较大
的生产能力。
商代后期,原始瓷生产又有
了很大的发展,在山东、浙江、江西和福
建等地的晚商遗址、墓葬中出现大口罐、
盆、碗等新产品,且数量也有明显增长。
商代原始瓷的肩腹部常拍有各种花纹,如
篮纹、绳纹、人字纹、羽毛纹、方格纹、
圆圈纹、锯齿纹、粗方格纹、S型纹、弦
纹、水波纹和云雷纹等,线条一般都比较
粗。
西周的原始瓷,其分布面已广及陕
西、河南、山西、河北、湖北、湖南、江
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
市,其中又以皖南、苏南和浙江为最多。
西周是在商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造型
也有改进。
装饰花纹篮纹少见,商代常见
的圆圈纹与绳纹几乎消失,方格纹、弦纹、
席纹、曲折纹等则比较多见,线条比商代
浅而纤细,演变的迹象还是很明显的。
东
周时期的原始瓷器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
以南的吴越境内,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
发现很少。
9、了解原始瓷与瓷器的区别
瓷器用瓷石或高岭土做坯,在1200
度左右的高温中烧成,坯体烧结坚硬,坚
固耐用;瓷器在胎的表面上一层釉,胎釉
紧密结合,不会脱落,釉层表面光滑,不
吸水,接触污物后容易洗净,还可在高温
中消毒,清洁卫生;坯土具有可塑性,可
以做成各种形状的,便于人们各方面的需
要。
瓷器还可变换釉色和刻、划、镂、雕、
印、贴、堆塑、彩绘等各种技法进行美化,
制成各种色彩鲜艳,永不褪色的彩瓷。
10、掌握成熟青瓷出现的时代
东汉中叶以后,随着烧造技术的进
步,对窑炉气氛的控制与釉层呈色关系认
识的提高,青瓷、黑瓷同时烧成了。
在上
虞、宁波、县等地青瓷窑中,普遍存在
着青瓷胎质细洁。
说明汉代(东汉)的瓷
工已能熟练地配置原料,用优质的细泥做
青瓷坯。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