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人教版高三下学期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下学期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
大小:1.74 MB
文档页数:25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25
下载本文档
合集下载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由题干图可知,合成PPV的反应为缩聚反应,而不是加聚反应,PPV的重复结构单元为 ,聚苯乙烯的重复结构单元为 ,二者不相同,B错误;
C.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故 和苯乙烯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
D.质谱仪能记录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质谱图中数值最大的即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D正确;
C. 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 鸡蛋清遇醋酸铅溶液发生盐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A.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而麦芽糖分子式为C12H22O11,故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B正确;
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0,故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
D.由于醋酸铅为重金属盐,故鸡蛋清遇醋酸铅溶液发生变性,D错误;
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为黑色:2AgCl(s)+S2–(aq)=Ag2S(s)+2Cl–(aq)
C.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CO +2H2O H2CO3+2OH–
D.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恰好至溶液呈中性:H++SO +Ba2++OH–=BaSO4↓+H2O
D.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恰好至溶液呈中性:2H++SO +Ba2++2OH–=BaSO4↓+2H2O,D错误;
故答案为:CD。
8. 下列试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 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
B.用CC1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用FeC12,溶液吸收C12,选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热过程中的热空气、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氢气都能使肥皂水冒泡,所以肥皂水冒泡该反应不一定发生,故A错误;
B.NH4Cl+Ca(OH)2 NH3↑+CaCl2+H2O、NH3+H2O⇌NH3.H2O⇌NH4++OH﹣,氨水溶液呈碱性,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B正确;
C.2NaHCO3 Na2CO3+CO2↑+H2O,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如果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①中一定发生反应,故C正确;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蛋白质的制造需要碳元素,又如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N2+O2 2NO,氧元素参与,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03)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氢元素参加,故D正确;
故选A。
3.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故答案为:B。
6.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As>Cl>PB.热稳定性:HCl>AsH3>HBr
C.还原性:As3->S2->Cl-D.酸性:H3AsO4>H2SO4>H3P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As>P>Cl,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热稳定性:HCl>HBr>AsH3,故B错误;
D.粗盐提纯,需要溶解后过滤、蒸发得到NaCl,则选①和②,故D正确;
故选A。
【点晴】解答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基本流程:原理→反应物质→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②实验操作是否完全、合理;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④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⑤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⑥反应速率较快;⑦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⑧合成过程是否造成环境污染。⑨有无化学安全隐患,如倒吸、爆炸、吸水、泄漏、着火、溅液、破损等。
故答案为:B。
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
n +n +(2n-1)H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P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 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题干反应方程式可知,合成PPV的反应为缩聚反应,A错误;
高考前适应性练习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 O 16 Na 23Cl 35.5
C.c点溶液:c(K+)=c(A-)
D.水的电离程度:c点>d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a点为0.1mol/LHA溶液,若是强酸,pH=1,但pH约为3,HA是弱酸,A正确;
B.b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KA和HA,溶液显酸性,离子浓度关系为:c(A-)>c(K+)>c(HA)>c(H+)>c(OH-),B正确;
【详解】A.硝酸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被细菌分解变成大气中氮单质,氮元素由+5→0,属于被还原,故A错误;
B.工业合成氨是将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故B正确;
C.氮循环中铵盐和蛋白质可相互转化,铵盐属于无机物,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故C正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室温下并不是标准状况,22.4 L CO2中所含原子总数小于3 NA,A错误;
B.Na2O2中含有Na+和 ,故78 g Na2O2中含有阴离子的数目为NA,B正确;
C.上述反应中,Na2O2中O由-1价转化为0价,故生成1 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C错误;
D.由于CO 在溶液中将发生水解,故1L1mol/LNa2CO3溶液中CO 离子的数目小于NA,D错误;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失去金属光泽生成白色的Na2O而逐渐变暗:4Na+O2=2Na2O,A正确;
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为黑色:2AgCl(s)+S2–(aq)=Ag2S(s)+2Cl–(aq),B正确;
C.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是由于CO 水解而呈碱性,由于碳酸是多元弱酸,故碳酸根的水解反应为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故正确CO +H2O +OH–,C错误;
故答案为:B。
5.过氧化钠常用作供氧剂:2Na2O2+2CO2= Na2CO3+O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室温下,22.4 L CO2中所含原子总数为3 NA
B.78 g Na2O2中含有阴离子的数目为NA
C. 上述反应,生成1 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4NA
D.1L1mol/LNa2CO3溶液中CO 离子的数目为NA
9.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
B.用pH试纸测得该消毒液pH约为12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气体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还含有一定量 NaOH,故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反应为:2NaOH+Cl2=NaCl+NaClO+H2O,A正确;
D. 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②③④⑤分别为过滤、蒸发、萃取(或分液)、蒸馏、洗气装置。
【详解】A.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分层,则选择③,故A错误;
B.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选③,故B正确;
C.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则选⑤长进短出可吸收,故C正确;
D.不可回收垃圾不属于可回收物,但废纸可以燃烧,故不可回收废纸属于可燃垃圾,D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元素均被氧化
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答案】A
【解析】
A.乙烯的比例模型:
B.质量数为16的O原子:16O
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CO2的电子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烯分子中两个C原子形成共价双键,每个C原子与两个H原子形成两个共价键,分子中6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由于原子半径C>H,所以该分子 比例模型为 ,A正确;
B.质量数为16的O原子:16O,B错误;
C.Cl原子获得1个电子变为Cl-,最外层有8个电子,结构简式为: ,C错误;
D. CO2分子中C原子与2个O原子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 ,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4.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类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B.由于NaClO具有强氧化性,故用pH试纸测量时,pH试纸最终变为白色,故不能用pH试纸测得该消毒液pH约为12,B错误;
C.该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将发生反应:NaClO+2HCl=NaCl+Cl2 +H2O,产生有毒气体Cl2,C正确;
D.该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加白醋发生反应:CH3COOH+NaClO=CH3COONa+HClO,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D正确;
13.为探究电解的放电规律,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阳极材料
阴极材料
电解质
阳极产物
阴极产物
①
石墨
石墨
0.1 mol·L-1CuCl2溶液
Cl2
Cu
②
石墨
石墨
0.1 mol·L-1NaCl溶液
Cl2
H2
③
石墨
石墨
0.2 mol·L-1CuSO4溶液
O2
Cu
④
铜
石墨
0.2 mol·L-1CuSO4溶液
Cu2+
C.单质的氧化性Cl2>S>As,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As3﹣>S2﹣>Cl﹣,故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2SO4>H3PO4>H3AsO4,故D错误;
故选C.
7.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4Na+O2=2Na2O
D.溴的四氯化碳褪色说明有不饱和烃生成,所以①中一定发生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12.常温下,用0.1mol/LKOH溶液滴定10mL0.1mol/LHA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pH约为3,可以判断HA是弱酸
B.b点溶液:c(A-)>c(K+)>c(HA)>c(H+)>c(OH-)
B.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B错误,符合题意;
C.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故废荧光灯管属于有害垃圾,C正确,不合题意;
Cu
⑤
石墨
石墨
熔融NaCl
Cl2
N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比①②可知,阴极放电顺序是:Cu2+> H+> Na+
B. 对比①③可知,阳极放电顺序是:Cl-> OH-> SO42-
故答案为:D。
11.用下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有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①中实验
②中现象
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
肥皂水冒泡
B
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
酚酞溶液变红
C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
Br2的CCl4溶液褪色
A.AB.BC.CD.D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 是
A
B
C
D
垃圾
废易拉罐
废塑料瓶
废荧光灯管
不可再生废纸
垃圾分类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故废旧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A正确,不合题意;
C.c点溶液的pH=7,c(H+)=c(OH-),根据电荷守恒,c(K+)=c(A-),C正确;
D.c点溶液的pH=7,溶质为HA和KA,HA抑制水的电离,d点溶液的溶质为KA,KA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c点<d点,D错误;故答案为:D。
【点睛】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强碱盐都促进水的电离,强酸强碱盐对水的电离无影响。
文档推荐
最新文档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阶段专题复习
初三的愁作文优质7篇
2024年公司优秀会计统计员工作总结(2篇)
医院医疗计量器械的分类及管理
2024年公司会计统计员个人年终总结与计划范例
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分类
《美丽的南沙群岛》PPT课件2
2023年杭州亚运会形势政策报告
提高作文能力的实用习题集
最新高考小作文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