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30.77 KB
- 文档页数:10
《三峡》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三峡》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收录了多篇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本课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全文仅15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壮丽风光。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婉约豪放、清荣峻茂。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动静相生,摇曳多姿。本课肩负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感知内容大意,并能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山川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怀。
二、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面对的八年级学生、求知欲望、探究欲望比较强烈,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强。但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于字词句的翻译,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提高兴趣。
根据以上学情,结合对教材的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准备以学定教,这样制定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㈡能力目标: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和描写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第9课(课时1)三峡
《三峡》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面对的八年级学生、求知欲望、探究欲望比较强烈,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强。但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于字词句的翻译,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提高兴趣。
《三峡》效果分析
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阅读教学课。从整个教学过程看,老师引领同学在较多地亲近文本、亲近语言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并在此基础上,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从而深度认识文章描写的对象。老师的教学意图得到了比较好的实现。
一是教法与学法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离不开基本的朗读和积累,“朗读”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语感,“文言字词积累”环节扫清字词障碍,“文本解读”环节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感受。
二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非常具体,十分正确且明确。
本课中教师始终紧扣学习目标开展教学,教学内容沿着既定的策划、设计和轨道,一以贯之,努力实施教学并争取实施到位。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自对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本身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也来自教者对教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独立研读教材、个性而又科学。
三是整个教学流程十分清晰,也十分连贯。
本课的教授环节十分简单流畅,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峡》教材分析
《三峡》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收录了多篇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本课是郦道元抒写
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全文仅15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壮丽风光。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婉约豪放、清荣峻茂。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动静相生,摇曳多姿。本课肩负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感知内容大意,并能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山川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怀。
《三峡》检测题
一、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绝巘多生怪柏:
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二、此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
回清倒影:
每至晴初霜旦:
空谷传响:
三、特殊句式
两岸连山:
有时朝发白帝:
四、句子翻译
1、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它是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文章条理十分清晰,语句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上课时我主要注重了以下两个方面:
1. 积累文言常识,培养学生语感。
通过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等方式,加强对于文章的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扎实落实文言实词、虚词等基础知识,稳扎稳打。
2. 抓住三峡山、水的特点引领学生细细品味。
引领学生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去总结景物的特点。首先,由“峡”字引出山和水,然后引领学生寻找山下山的奇特之处,学生抓住“连、无阙、重、叠、隐蔽”等词感受三峡狭长山高的特点,接下来对于本文重点描写的三峡之水,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去总结夏季三峡之水的特点,然后放手让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自己总结春冬、秋水的特征,学生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朗读指导还不够充分,如对重音、语调的指导没有具体指导。对主题的探究还不够,没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更深入的探究。
第二、在品味三峡之水这个教学环节时,本应是很出彩的环节,只关注了品析却忽略了学生再次回归文本从读中感悟。
第三、课堂气氛略显沉闷,没有及时调动学生情绪,整堂课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不多。
《三峡》课标分析
一、设计思想:
《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三峡四季之美,歌颂了祖国大好的河山,它既是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优美的文学篇章。
按照新课标的解说,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人文性主要凸现人类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和对自由、自觉、超越的意向与价值取向。实践性是实现课程理念转变的突出特点,实践的内容和对象,不只限于教材,还应包含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在内的自主亲历探索与创新,注重听说读写思能力的综合训练等。民族性则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