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新旧课标对比
- 格式:pptx
- 大小:6.48 MB
- 文档页数:24
2023版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解读最
新修订版
简介
本文档旨在解读2023版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最新修订版。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标准修订内容
1. 课程目标的调整: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变革,对课程目
标进行了修订和更新。
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2. 教学内容的调整:针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修订了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处理技能、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加入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内容。
3. 教学方法的更新: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修订了教
学方法,提倡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合作研究和项目制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评价方式的改进:修订了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评价,包括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实施建议
1. 学校和教师应及时熟悉新标准的修订内容,更学思路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
3.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其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
4.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标准的要求。
结论
2023版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最新修订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和学校需要积极应对,更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技术教育。
精心整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旧课程标准突出综合实践性,新课程标准突出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课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二)1.2.3.4.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去学习和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
新旧共同点是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新课程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了全面性和全体性。
课程通过提供丰富的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了解原理,认识价值,学会分析问题,形成多元理解能力,成为合格时代公民。
三、课程结构方面在设计依据上,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紧扣课程方案设置结构,参考国际标准突出前瞻性、体现学科自身发展特性,使得课程结构更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
课程结构由原来的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的6个模块改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共10个模块。
具体来说,新课标中必修课程分2个模块,分别为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学分由原来的2学分改为3学分,每学分18课时,共54课时,以此作为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依据。
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共6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每学分18课时,需36课时。
作为必修课程的拓展与加深,学生可在修满必修学分的基础上,根据能力、发展需要选学。
其中数据与数职业选同时,学业质量水平的高低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其中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达到的合格要求,而学业质量水平4则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
六、实施建议实施建议主要从教学与评价建议、水平等级考试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及课程实施建议四个方面展开。
小学信息技术新旧课标对比引言本文将对比小学信息技术新旧课标,以帮助读者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变化对学生研究和技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新旧课标的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内容对比1. 目标的调整新旧课标在目标方面有所调整。
旧课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
而新课标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以及信息安全意识。
这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更高要求。
2. 内容的更新新课标的内容相比旧课标更加现实和贴近学生生活。
旧课标主要涵盖了基础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如文件管理和网页浏览。
而新课标则引入了新的内容,如数字媒体制作和编程基础,以适应当今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3. 教学方法的改变新旧课标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旧课标更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应用练,学生的角色相对被动。
而新课标则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探究,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 评估方式的变化新旧课标在评估方式上也有明显差异。
旧课标侧重于书面测试,更加关注知识掌握程度。
而新课标更注重通过项目和实践任务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结论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新旧课标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内容更加现实和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并且评估方式更加综合。
这些变化代表了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小学信息技术新旧课标的差异有所了解,并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
对2023版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修订内容的深度解析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国在2023年对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文将深度解析这次修订的内容,以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程标准。
2. 修订内容概述2.1 课程目标修订后的课程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信息素养、技术技能和道德法规的全面发展。
2.2 课程结构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分为四大模块:信息意识、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社会责任和信息技术创新。
每个模块下设有若干个项目,共计24个项目。
2.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新增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内容,同时强化了网络安全、信息伦理等方面的教育。
2.4 教学方法鼓励采用项目式、情境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5 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新增了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评价方式,丰富了评价手段。
3. 修订内容深度解析3.1 信息意识模块信息意识模块旨在培养小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识别能力。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学会从海量信息中筛选、获取和应用有价值的信息。
3.2 信息技术应用模块信息技术应用模块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涵盖了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如Office、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等,同时新增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教育内容。
3.3 信息社会责任模块信息社会责任模块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观念和法律法规意识。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和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尊重他人隐私,拒绝网络欺凌等不良行为。
3.4 信息技术创新模块信息技术创新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科技新课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性质:信息科技新课标强调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旨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素养,培养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理念:新课标提出了“育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同时强调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
课程内容: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三个部分,其中数据与计算部分包括数据编码、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等方面的知识,信息系统与社会部分则涉及信息安全、网络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实施: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采用探究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新课标还强调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课程评价:新课标建立了多元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方式包括作品评价、口头表达、课堂观察等,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
总的来说,信息科技新课标的变化强调育人为本、实践创新、综合应用,旨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未来的科技发
展和数字化社会做出贡献。
信息技术新旧课标对比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与旧课标相比,我认为新课标体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课改更新了信息技术教师观念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
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
因此一方面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使教师更加刻苦钻研,提高素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这对每位老师而言是痛苦的蜕变。
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首先我们必须接受课改新理念,为失去平衡的心理寻找支点,真正走进新课程;其次努力建树并在实践中贯彻新理念,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角色,做有思想、有远见的实践者。
二、课改强调教师要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学生是教学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建自已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展开多种多样活动,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tougao4@59DEC 2019 NO.24基于核心素养的新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比黄斐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目标、结构和评价等方面,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版)》(以下简称“2003年版课标”)进行对比,感悟和把握2017年版课标的精髓,为一线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与指南。
● 批判地继承: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1.课程性质的新定位课程性质的“新”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在全面反思上一轮课改的成功与不足、汲取国外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凸显出来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课程性质表述更清晰,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地位。
2017年版课标对课程性质的表述与2003年版课标相比更加全面、清晰,凸显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
这也是顺应国际社会21世纪育人目标和我国“立德树人”要求的具体体现。
对比2017年版课标和2003年版课标,两者均强调了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任务和目的。
2003年版课标更强调“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提出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
而2017年版课标则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核心要素,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从注重基础知识传授转向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课程性质定位要求提升,内涵更为丰富。
2017年版课标对课程性质的定位进一步提升,它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课程内容,兼重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将知识积累、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让他们成为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
对此,教师应充分予以重视,并鲜明地体现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
全面探讨:2023版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修订内容介绍本文将全面探讨2023版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内容。
通过修订课程标准,旨在提供更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
修订内容1. 课程内容更新:新课程标准将根据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学科知识的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
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基础知识、互联网应用、多媒体技术、编程与算法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内容更新:新课程标准将根据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学科知识的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
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基础知识、互联网应用、多媒体技术、编程与算法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学方法改进:新课程标准将鼓励采用更多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制研究、探究式研究和协作研究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
教学方法改进:新课程标准将鼓励采用更多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制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学习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
3. 创新思维培养:新课程标准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挑战。
创新思维培养:新课程标准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挑战。
4. 信息伦理与安全教育:新课程标准将加强对信息伦理和安全的教育。
学生将研究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遵守网络道德,保护个人隐私,并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信息伦理与安全教育:新课程标准将加强对信息伦理和安全的教育。
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遵守网络道德,保护个人隐私,并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5. 跨学科融合:新课程标准将鼓励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
通过与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科研究的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变化一、介绍信息技术课程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门重要课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变化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演变1. 早期信息技术课程在早期,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侧重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知识,以及常见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等。
此阶段的课程内容相对较为简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和拓展化的特点。
除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外,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还涵盖了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编程技能、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甚至需要学习一些编程语言和技能。
3. 未来信息技术课程的展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将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可能需要学习更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掌握大数据分析的方法,甚至需要学习如何利用云计算评台进行应用开发和部署。
信息技术课程将更加贴近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信息技术课程的标准变化1. 从基础知识到综合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以往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现今的标准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网络安全意识、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甚至基本的编程能力。
2. 从理论到实践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现今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知识,通过项目实践来提高能力。
课程标准也更加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实战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
2023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标准的全面解析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文档将全面解析2023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标准的内容及其特点。
2. 新标准的主要变化2.1 课程理念的更新新标准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核心课程理念,强调信息技术教育应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课程内容的拓展新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进行了拓展,增加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
2.3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标准提倡采用项目式、情境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4 评价体系的完善新标准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对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
3. 新标准下的课程设置3.1 课程目标新标准明确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三个层次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念。
3.2 课程结构新标准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四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网络与通信、信息处理、编程与算法。
课程结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了解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等相关知识,培养编程与算法能力。
4. 教学建议4.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4.2 注重实践,培养动手能力教师应安排丰富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3 采用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变化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变化一、引言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主题。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传统内容在过去,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办公软件的使用和基本的网络知识展开。
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如何正确操作计算机,熟练使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以及了解简单的网络知识和安全常识。
这些内容主要以应用为导向,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和知识,以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三、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更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课程标准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
如今,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软件使用,课程还加入了编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学习。
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扎实的编程能力和对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课程内容的更新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提升。
在广度上,课程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软件操作,而是涵盖了更多的领域,如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移动应用开发等。
在深度上,课程对于每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更深入的要求,既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原理,又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内容的个人观点个人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内容的更新是非常必要和积极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课程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对于技术和知识的需求。
而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可以使得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这一变化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是非常有益的。
六、总结通过本文的全面评估和深度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变化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趋势。
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
梳理
在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教材的新旧版本中,有一些内容
发生了变化。
单元结构调整
新版教材对单元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合理和条理化。
一
些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被重新组织,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内容更新
新版教材对一些内容进行了更新,以适应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
新版教材可能涵盖了一些最新的软件和技术应用,并且提供了更多
的实践案例和练题,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小节的增加
新版教材可能增加了一些小节,用于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某一主
题的理解。
这些小节可能提供了更多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
地掌握相关知识。
图表和插图的更新
新版教材可能更新了一些图表和插图,以更清晰地展示相关概念和过程。
这些更新的图表和插图可能更符合当下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总之,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教材的新版与旧版相比,对单元结构进行了调整,更新了一些内容,增加了一些小节,并更新了图表和插图。
这些变化旨在提供更系统和全面的信息技术教育,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和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上是对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的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全新解读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国教育部于2023年颁布了新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一新标准,以帮助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课程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2.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2.1 课程理念的更新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信息技术素养”的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和信息创新等方面的素养。
2.2 课程内容的拓展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增加了许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新兴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时代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3 教学目标的调整新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从原来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细化和调整,使目标更加明确,更具可操作性。
2.4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采用项目式、情境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策略3.1 情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 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4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4. 结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为培养具有信息技术素养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就自己的理解,分析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学科定位与早期的软件说明书式的教学有什么不同?
信息技术学科新旧教学目标定位的不同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信息无处不在并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
在这个信息社会里,像以前那样单纯地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计算机操作员已经不再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要求,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现阶段培养高中生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方向。
早期的软件说明书式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先了解一些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等相关知识,再来学习一些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整个教学比较强调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而关于学生的其它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却比较欠缺。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是教师先讲,再让学生跟着做操作练习的方式。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可以成为一个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员,但却不是一个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具备信息素养的人。
信息时代的挑战从根本上要求中学生具备迅速地获取和筛选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即信息素养。
新的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涉及的学习内容不光只是简单的某些软件的应用,而是还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教学方法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开展协作性、研究性学习。
要培养学生使用各种信息工具来获取、加工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技术和能力,让他们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必要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让他们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道德的行为。
总之,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学科定位更有利于培养出全方面的、综合的、适应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