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加、连减练习课 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连加、连减练习课 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连加、连减练习课 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连加、连减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利用有用的数学信息,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利用有用的数学信息,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

课本第80页第6题。

(二)新知

1、游戏:课本第79页第5题。

2、课本第80页第7题。

知道了什么?怎么解决?

3、课本第80页第8题。

够吗?像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什么?

4、课本第80页第9题。

5、课本第80页第10题。怎样才算可以一起乘坐呢?

(三)课堂小结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案.doc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参与研究,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理,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2、经历观察比较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进入情境。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课件展示:停车场) 哪里?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停车场里有什么数学问题。

二、深入情景,展开新课。 1、车子停放,理解连加。 课件展示汽车停放 1〉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根据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指名2名学生后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一起读。 一共有多少辆车? 师:把这个问题一起读一读。 2〉师:你能解决吗?怎么列算式?指名说2名。 生:2+3+4 板书算式 3〉师:怎么算?指名一生说(板书5)后追问2是什么? 3是什么?4是什么?5是什么?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结合课件说算理 2+3=5 算了什么? 师:说得真好 和你的同桌轻轻地说一说。 4〉师:会了吗?

停车场里有数学问题,公园里也有数学问题,你看:公园里的大树上停着几只小鸟?(学生答)草地上的小鸟也想飞到大树上来,谁愿意上来帮帮忙? 谁看清楚了?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能解决什么问题了? 师:你能不能出一道这样的算式呢? 老师这里的大树上有3只小鸟,想一想,怎么样能来编一题这样的题目? 指名一生上台演示: 看懂了吗?提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鸟?) 请你列算式解答。交流说算理。指2名生说,教师并配以演示合起来的动作。 师:还有其他的吗?指名一生演示 可以提什么问题? 请你自己解答。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汽车开走,理解连减。 1〉师:我们回到停车场?课件演示 看到了什么?提个数学问题。 指名2名学生后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一起读。

主题六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主题六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一) 教学内容:聋校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聋校数学备课的内容与要求、备课的步骤、备课应注意事项。 2.使学生会拟定学期、单元、课时等教学计划。 3.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科学的教学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聋校数学备课的基本要求、备课的步骤。 教学难点: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十五、十六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研讨,引入新课 1.问题分析 问题:某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层次不明、思路不清,知识含混,聋生不知所向等,你认为原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可能有很多原因,如教师知识理解不全面、课前准备不充分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所致。 2.什么是备课,备课的内容有哪些?(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说明) 二、理实结合,学习新知 (一)备课的概述 [理论研讨] 1.含义:教师课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通常称为备课,又称作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构思、设计教学环节及其细节,对教材作出进一步的教学法的加工。 2.意义:(1)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2)是减轻课后批改作业和个别辅导基础; (3)是实现教学活动良性循环的关键。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而且又是一项精益求精、没有止境的工作。 (二)备课(教学设计)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组内交流—组间交流) (1)备课的内容有那些,其要求是什么? (2)你对这些要求是怎样理解的?例举说明。 2.概括讲解——备课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1)备教材(重点)——要求做到五个弄清: ①弄清大纲(课标)的精神:了解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要求、教材全貌等。 ②弄请教材体系:首先弄清作者的思路和思想,初步建立起对教学内容的感觉与认识,从整体到局部,了解各册、掌握全册、深钻本节;各册知识发展情况,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地位,把握知识结构。 ③弄清教学重点难点:全册——单元——课时: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等 ④弄清教材特点:侧重于概念、还是数量关系或演算、实验等,针对教材内容及其特点加以分析,品味教材内涵的独特意义,真正地实现与教材的情感交流。 ⑤弄清教材疑点: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切产生疑惑的地方。 此外还应考虑教学资料——掌握三项原则:博览精选、厚积薄发;消化吸收、贵在创新;科学可靠、生动新颖。 (2)备学生(前提)——要求做到五个了解: ①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对聋生构成、特点、风气、班级地位、心智发展水平、学习情况、学习兴趣、班级中代表性意见等方面进行了解。以上因素中,有些是经常对教学目标设计产生影响的,有些是随时间、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要求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了解(观察、访谈、测查等)。 ②了解聋生的学习基础——新知识的学习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新知识产上的困难和障碍等、新知识完成经验等。这是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的基础。 ③了解聋生的学习方法——分析聋生是否对学具会不会操作,组织讨论是否合适等。 ④了解聋生的个性品质差异——对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思维力)和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自信心等)要了解,要具体进行分析。 ⑤了解聋生的变化与进步——学习积极性变化,组织纪律、兴趣、爱好变化,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变化等,发现“小”的进步都要引起重视。 (3)备教法(关键)——做到三个适应: ①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教学目标不同,其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差异。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水平、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 操作水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共养成勤俭 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具准备: 每组2袋人民币,一个钱包,一张白纸;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宗。 (考虑到人民币学具卡表演不清晰,与真币有一定的差别,而且 只有正面,没有反面,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误差。真币票面清晰、真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接近,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所以我们为 学生准备的是真实的人民币。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准备的 是新币,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养成用后即时洗手的卫生习惯。)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课讲演示“蓝猫当家”的动画,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 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理解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把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 认一认,说一说;不理解的请小组的小朋友帮忙,看谁认的多,认的准。 (小组活动,初步理解人民币。) 2、分一分,理一理。 师:刚才小朋友们认的很好。但老师觉得这些学具人民币这样放 在桌子上有点乱。下面请同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有顺序、整齐地整理到钱包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好。 (小组活动;通过整理钱包,进一步理解人民币。)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整理的。 (通过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使学生清晰地、有序地理解,人民币。) 3、猜一猜,摆一摆。 分别出示一枝铅笔,一个转笔刀,一个铅笔盒,让学生猜猜并摆 出它们的价格。 (通过让学生展示、交流不同的摆法,说自己的想法,讨论得出:2角能够换2个1角;5角能够换5个1角;1元=10角。) 三、应用拓展 出示实物,标明价格:2角、5角、7角……1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以内连加连减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数学教案-10以内连加连减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ath lesson plan-within 10 plus plus minu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数学教案-10以内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 以内的加减法。 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2.看图列式计算。【演示课件“加减法含义”下载】 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又走来几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列式计算? 出示: 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要把吃米的

3只小鸡和又走来的2只小鸡含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在吃米,走了几只?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计算? 出示: 为什么要用减法?(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整体5只里面去掉走了的2只小鸡,所以用减法计算。) 同学们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要应用它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二、指导探索: 1.教学连加 (1)理解连加的意义【分步演示课件“连加”下载】 有几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几只?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3加2等于5)又走来1只,现在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5加1等于6) 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应该怎样叙述它的意思呢?(引导学生叙述题意:有3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2只小鸡,又走来了一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有和他想法不一样的吗?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 教师范读算式:3加2再加1等于几。 学生齐读算式。

特殊教育课件-培智二年级数学教案

培智二年级(2)班数学教案 1和2的认识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喜欢上数学课,感受并喜欢数学课的氛围。 2、使幼儿初步认识数字1、2。 3、让幼儿在游戏中能用实物来表示1、2。 二、活动准备: 1、1、2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小棒小鸭图片。 2、二个框子上面分别贴有小棒、鸭子的图片。 3、数字宝宝卡片1、2幼儿人手一套。 三、活动过程: 宝宝,宝宝拍拍手,宝宝,宝宝拍拍腿,宝宝,宝宝坐神气。 (一)、活动导入:用儿歌引出课题: 宝宝们,今天老师啊,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听呀。(想…)那宝宝的小耳朵可要听仔细了。听完儿歌后告诉老师你都听到什么。 教师唱儿歌:“数字宝宝1和2,1像小棒细又长,2像小鸭水里游,”。宝宝们,刚在儿歌里面听到了什么呀?(幼儿自由说)。我们的数字宝宝长什么样呢?今天老师请他们来我们这做客了。宝宝们看看这些数字宝宝是不是像儿歌里唱的那样像小棒和小鸭啊。现在老师就来请出数字宝宝了。 哇!数字宝宝出来啦! (二)、活动开始: 1、请出1、2大数字卡和小棒小鸭的图片,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儿歌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宝宝们,看看老师现在手上拿的呀是数字宝宝的图片,这是1,问:是什么呀?(幼儿一起说1,或者请单独宝宝说说); 举起2,这是2,(请单独幼儿说是什么?); 看看这些数字宝宝是不是跟这些图上长得一样啊?(嗯…)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现在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宝宝图片,宝宝们一起跟老师大声念出来啊。(一开始跟老师一起,中途老师可以试试不念。)宝宝真聪明,表扬说的宝宝。 3、感知数字: 1表示什么呢?老师觉得1可以表示一张椅子,还可以表示一个大电视机(从班上的东西来举例);让幼儿说说。对说的宝宝进行表扬。 拍手游戏:宝宝们,老师现在要跟你们做个游戏。说1拍(手),说2拍拍。老师先进行示范再跟幼儿一起。 (三)、游戏:送数字宝宝回家 宝宝们,看老师呀这有两个框子,上面呀,贴着小棒、小鸭图片,你们手里拿着数字宝宝,现在数字宝宝要回家了,把1送给小棒,2送给小鸭吧。 教学反思:在观察书中的插图时,我尽量的引导孩子仔细,并且有序的观察数数,进而感知1、2数序。比如:数“1”时,有人数出一只大象,这我并不奇怪,可之后孩子们的一些细致发现让我很高兴也很意外。一片天、一片绿草地、一位女老师、一个扎两个小辫的女孩儿、一只黄颜色的小鸟等等;在数“2”时,有人数出两头犀牛、两个男生、两个女生、两个书包、两根木头柱子等等; 在教学写1和2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数字的特征,把每个字关键点讲出,用简短的话帮助孩子记忆,比如1的教学:1像小棒斜着放,帮助学生找准1的位置。再如2的教学: 2字像小鸭,圆圆的脑袋碰上线,长长的脖子斜下来,平平的身子碰下线。关键点讲到了,学生也乐学。巡视下来,学生的书写还是不错的。接着告诉孩子们书写的时候要顶天立地写满格,把字写得满满的。这样,学生写出来的还是比较好看。 3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3. 2.了解3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3以内数的大小,认识“<”,掌握3的组成.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学生数学教案大全

小学生数学教案大全 小学生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式来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抽背乘法口诀。 师:二年级时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能流利地背下来吗?现在老师抽查一些同学,看看背得怎么样? 2、口算。 师:乘法口诀是我们学习乘法、除法计算的基础,孩子们一定要熟记于心。现在我们就运用乘法口诀来口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口算题) 师:先计算,再说出你用的是那句口诀。(开火车) 3、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以口算题最后一道除法算式举例。72÷8=9举例 师:同学们看,在72÷8=9这道除法算式中,72叫做什么?8叫 做什么?9呢?(课件出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 1、分析例1题意,列式解答。 师:孩子们,快乐的节日里,总是有鲜花的陪伴。丽丽班要开联欢会,她们要去搬鲜花布置会场,我们看看她们搬了多少盆花?怎样 去布置会场?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段动画。(课件出示例1) 师: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生在草稿本上做) 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15÷5=3(组),因为题目是求15里面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算式 解答。[学生汇报。根据汇报板书15÷5=3(组)] 2、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 师:孩子们,老师在这要告诉你们的是:除法像加法、减法一样,也能列成竖式来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不过,除法竖式有些特别。想 知道怎样列除法竖式吗?我们接着看动画。(课件出示竖式的写法。) 师:你学到了什么?应该怎样列除法竖式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交流2分钟) 师:哪个组愿意上来教教大家列除法竖式?(请一组学生上来,有的拿话筒说,有的板书,配合列出除法竖式) 3、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所表示的意义。 师:集体的力量就是强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写出了除法竖式。在这个竖式中,15叫做什么?(板书:被除数)它在这道题 目中表示什么?(花的总盆数)5叫做什么?(板书:除数)它表示什 么?(每组的盆数)3叫做什么?(板书:商)它又表示什么?(摆的组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连加连减 知识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教程: 一、复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前预习案,并对答案。 二、新授: (一)教学连加: 1、利用课件先出现地上的5只小鸡,然后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最后出现又跑来的1只小鸡,(每出现一次,学生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图意,也是先分步后综合,综合讲图意时先要求同桌之间互讲,再指名完整地叙述图意一次。) 2、你们能帮老师算一下地面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

思考,再指名口答。) 列出算式:5+2+1(完成导学案课内探究案的第一题。) 3、提问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学生个别汇报。 4、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读算式:5+2+1=8读作:5加2再加1等于8. 5、从刚才的读法中,你认为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同桌讨论。先算5+2=7,再算7+1=8(完成导学案课内探究案的第一题。)(二)教学连减: 1、用课件分步出示小鸡图,学生也分步讲图意。(与连加大致相同) 2、你们能算一下最后剩下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思考,再指名口答。) 列出算式:8-2-2=4(完成导学案课内探究案的第3题。) 3、读算式:8-2-2=4 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 4、从刚才的读法中,你认为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同桌讨论。先算8-2=6,再算6-2=4(完成导学案课内探究案的第4题。)做一做下面的题目。

【数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_0

---------------------------------------------------------------范文最新推荐------------------------------------------------------ 五年级数学教案——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要求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求出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思考并回答:①什么是公约数,什么是最大公约数?②什么是互质数?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回答后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 2、求30和70的最大公约数? 1 / 4

3、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7和218和1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这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求出下列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7和218和1542和1417和19 (2)观察结果:通过求这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9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范文最新推荐------------------------------------------------------ 做教材第69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做后由学生讲评,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看哪几组数是第一种特殊情况,哪几组数是第二种特殊情况,再解答出来。 2.做练习十四的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作出判断后再让学生讲明判断的理由。 3.做练习十四的第9题,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四的第8、10、11题。 3 / 4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第一单元教材说明 一、数一数 (第2~5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 教材说明 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数量 人和物 数量 人和物 1 国旗,楼房,老师…… 6 花坛里的花,校园周围的大树…… 2 农舍,单杠,跳绳的学生,讨论问题的学生向校园走来的学生 7 鸽子,锻炼身体的学生……

3 石凳,踢足球的学生…… 8 校园外绿地上的树,戴红领巾的学生…… 4 垃圾筒,小气象站里的学生…… 9 所有女同学 5 校园外的楼房,国旗上的五角星…… 10 所有男同学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 (三)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开始教师可以用几分的时间,仿照书前“编者的话”,选择学生能够听懂的事例,言简意明地讲一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利用“美丽的校园”数数,提供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l)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的插图。也可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先出示一位老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通过看图,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可这样表述: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72-7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一手:红蓝红红。 师:今天老师特地带了一些气球,奖给表现最好的小组。特别是上课听得认真,发言积极响亮的同学。这些气球漂亮吗?谁告诉大家有几只? 生:8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 4+4 3+1+4 2、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

3、机动方案:(1)生说出加法算式,则教师板书如上,提出3+1+4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研究的。(2)生没有说算式,则引入喂小鸡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了1只。。。。。。 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 5+2+1=8 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摆一摆,说一说吗?) 3、练习; 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 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小学除法也不例外,除法是小学数学的知识重点,学好数学,学好除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你能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吗?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三份呢?五份呢?一起看看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 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 案 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邯郸冀南新区辛庄营乡学区大马庄学校张新亮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老师精彩展示: 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有请今天的小老师。(出示视频动画) 小老师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我们分享了生活中的字母表示,下面我们就沿着他的发现走进字母的世界。——用字母表示数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在你原有对字母了解的基础上,你还想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哪些知识呢?

三、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对我们是邻居,那你们知道我的年龄吗?猜猜看! 四、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猜了老师的年龄,到底谁猜对了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条重要信息。不过,我需要知道一位同学的年龄,(指名一学生问)××你今年多少岁? 生:我今年11岁。 师:那,我比××大25岁。 教师出示信息并板书:我比××大25岁。 师:根据这个信息,你们现在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吗?(36岁)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1+25=36(岁) 师:嗯,说的不错。下面,请你们帮老师再算一算,当××1岁、2岁、3岁的时候,我各是多少岁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 1+25=36 2 2+25=37 3 3+25=38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三篇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1、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这2个新朋友是谁? 3、板书:12345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3)我准备拿5把玩具枪请好朋友玩。 (三)揭示课题。 1、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 2、 3、 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2、板书:玩具(1、2、 3、 4、5) (四)指导书写。 1、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 2、 3、 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 2、指名板书。 3、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 4、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5、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 6、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兴的事是什么? 板书设计: 玩具

数学教案-连加 连减_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式题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教学难点: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同时学会倾听、交往与合作。 2、理解连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演示情境图(聪明屋)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学聪明屋里去玩玩。在聪明屋里有很多聪明题,看看我们班上谁最聪明。看,四位小动物先出来欢迎我们了。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题目。(课件) 长颈鹿小狗小乌龟小猫 2+34+09-38-1 5+44+36-29-0 师:你想和谁交朋友,就算算它带给你的题目吧!(请四位学生口答)2、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为小动物解答了难题,你们可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聪明屋里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1)名学生口头列式。5+2+1=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比较不同。(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有三个数,两个加号) (4)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或更多的数加在一起,就叫连加。(板:连加) 3、说算理。 师:这个算式你会算吗?(指名说:先算5+2等于7,再算7+1等于8)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备课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

小学教师备课簿 数学(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二、揭示新课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4.数一数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知道,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预设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预设2:这里有一座大楼。)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