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分析题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Ⅰ3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答: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37.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
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
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近现代中
国史纲要材料题
中国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1. 描述五四运动后国民党的改革措施。
答:五四运动后,国民党开始推行的改革措施包括政治上的“宪政”,经济上的“民生”和军事上的“国防”。
政治改革方面,国民党成立了国会,颁布了宪法,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国民党采取了发展农业、兴办企业、推行银行改革等改革措施。
军事方面,国民的国防军事力量,推进现代化军队管理模式,采取国家化的方式进行深化改革。
此外,国民党还实行了近代化的民主制度,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
2. 请谈谈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答: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对中国社会和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运动中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逐渐引领了中国的新思潮,激发了中国文化复兴的热情。
五四
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新思潮的开端,引领了中国独立自主精神的兴起,同时也启发了学生运动和各类民族解放运动。
五四运动前后,近代化进程受到推动,对现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合练习 (一)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1840年鸦片战争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1911年辛亥革命D.1919年五四运动2.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 C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D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B.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4.1856年发生的严重削弱了天平天国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分水岭的事件是BA.北伐失利B.天京事变C.洪秀全病逝D.天京陷落5.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的事件,史称(BA.戊戌变法B.公车上书C.戊戌政变D.勤王运动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B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 D.《资政新篇》7.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 C )A.封建地租B. 民族资本C.官僚资本D.发行外债8.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B )A.打倒孔家店B.民主和科学C.兼容并包、百家争鸣D.文学革命9.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B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C.“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D.“工农武装割据”10.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C ),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A.皇姑屯事件 B.万宝山事件C.九一八事变D.卢沟桥事变11.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时间是( B )A.1946年6底B.1947年6底C.1948年秋D.1949年4月12.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 D ),描绘了即将建立的新中国蓝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1分×10=10分;多选不得分。
)1.A2.D3.B4.D5.C6.B7.D8.D9.A 10.A二、多项选择题(2分×10 =20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AB2.ABC3.ABCD4.ABC5.BC6.ABD7.BCD8.ABC9.AC 10.ACD三、辨析题(6分×3=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言之成理。
)1. 说法正确2. 说法正确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它勇敢的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代之以君主立宪制,虽然未能成功建立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是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 说法正确首先,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已经转变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其次,世界范围内,中国革命已经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四、论述题(11分×2=22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述,要求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适当,论证过程完整。
)1.三种政治力量: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建国方案: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主张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两个中国之命运:一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二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2.国共两党分别在抗战的不同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五、材料题(15分×2=30分,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1)给中国在四个方面带来了影响:①军事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②政治控制:损害领土主权、损害行政主权③经济掠夺:战争赔款、修改税则、掠卖华工、资本输出④文化渗透:传教士活动(2)主要有三点:①中国领土广阔,列强势力不够②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③列强之间相互斗争2.(1)胜利的地方:第一,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
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
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
……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试题库1.第一章试题2.第二章试题3.第三章试题4.第四章试题5.第五章试题6.第六章试题7.第七章试题8.第八章试题9.第九章试题 10.第十章试题 11.上篇综述试题 12.中篇综述试题 13.下篇综述试题第一章试题(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太平天国农民起义D.义和团运动2.规定帝国主义列强可以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3.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的条约是()A.《天津条约》B.《南京条约》C.《五口通商章程》D.《辛丑条约》4.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 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彭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1885年3月,率部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老将是()A.冯子材B.陈化成C.关天培D.乐善7.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洪秀全B.林则徐C.魏源D.严复8.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A.洪秀全B.林则徐C.魏源D.孙中山9.近代中国首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A.孙中山B.林则徐C.康有为D.严复10.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A.鸦片战争以后B.中日甲午战争以后C.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D.中法战争以后二、多项选择题1.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B.其他国家人民的反侵略斗争2. 19世纪下半期,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A.中俄《瑷珲条约》B. 中俄《北京条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 中俄《改订伊犁条约》3.1860年10月,火烧圆明园的外国侵略者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 美国4.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以身殉国的爱国将领有()A.邓世昌B.陈化成C.关天培D.林永升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2、试述近代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意义?四、论述题1、如何理解近代列强的资本输出与今天改革开放中的引进外资是完全不同的?2、试述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1840年鸦片战争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1911年辛亥革命D.1919年五四运动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 C )A.1839年10月1日B.1840年1月25日C.1842年8月29日D.1843年7月22日4.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B )A.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B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6.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 )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
A.19世纪40至5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7.下列关于近代中国表述属不正确的是(D )A.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社会形态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C.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8.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C )A.振兴实业B.政体变革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改革教育制度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条约中,属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是( ABCD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法《黄埔条约》D.中美《望厦条约》E.中英《北京条约》2.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 ABCD )A.领土主权B.领海主权C.关税主权D.司法主权E.军事主权3.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AD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B.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完全殖民地的中国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E.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4.西方列强没有对中国实行直接殖民统治的原因是( ABC )A.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B.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C.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D.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外来文化的极力排斥E.帝国主义列强缺乏征服中国的强大实力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是(ABCD )A.帝国主义主义操纵中国财政和经济命脉B.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C.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E.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Ⅰ注意事项:1.考前将试卷及答题卷密封线内的信息填写清楚,字迹要工整。
2.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3.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4.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1840年鸦片战争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1911年辛亥革命D.1919年五四运动2.下列哪个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A )A.《天津条约》B.《南京条约》C.《五口通商章程》D.《北京条约》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台湾军民抗日之战C.太平天国农民起义D.义和团运动4.1856年发生的严重削弱了天平天国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分水岭的事件是( B )A.北伐失利B.天京事变C.洪秀全病逝D.天京陷落5.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的最大的兵工厂是( C )A.金陵机器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天津机器局6.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C )A.推进政体变革B.发展资本主义C.延续反动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7.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 )A.《民报》B.《新民丛报》C.《苏报》D.《国民报》8.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是( 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9.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D )A.陈独秀B.毛泽东C.周恩来D.李大钊10.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 C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1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B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C.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D )A.8月14日B.8月15日C.9月2日D.9月3日13.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揭开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序幕,该指示是( D )A.《中国土地法大纲》B.《土地改革法》C.《战时土地政策纲领》D.《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14.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 C ),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辨析题答案要点1、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
错。
答案: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或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劳动者,不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
2、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一对孪生兄弟。
错。
答案:中国工人阶级产生于19世纪40、50时年代,中国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国资产阶级。
3、洋务派搞洋务运动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错。
答案: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目的是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4、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错。
答案:辛亥革命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因此,它只是结束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5、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错。
答案:新文化运动分为五四运动前和五四运动后两个阶段。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目的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质是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因而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
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才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因为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成为运动的主流。
6、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错。
答案: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由此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7、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错。
答案:(1)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料分析题-近代史
纲要材料题
这篇文档将讨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料分析题-近代史纲要材料题。
近代史纲要材料题是历史类考试的一种题型,需要考生从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材料的含义及作用,归纳总结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并进行适当的判断和推断。
对于这种题型,考生首先需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文章表达的含义和思想,分析材料与当前历史事件所存在的关系,挖掘历史事件中的本质及其深层次的原因。
针对这种题型,考生应该有以下几点策略:
1. 明确材料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材料表达的思想;
2. 通过分析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逐步挖掘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3. 确定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4. 进行判断和推断,结合自己的常识和历史常识,对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归纳总结。
通过上述的策略,考生可以在考试中高效地完成近代史纲要材料题,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料分析题-近代史纲要材料题的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题部分00846224刘拓索引1、恩格斯和毛泽东谈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
2、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对中共放弃既定革命目标的看法。
3、混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4、不认为我们现在已经建成社会主义。
5、近代中国社会已经是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6、大革命失败后,将一切资产阶级视为我们的对立面,要与他们争夺革命领导权。
7、民族资产阶级走上社会主义改良道路是被逼的。
8、毛泽东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9、毛泽东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步骤。
10、毛泽东谈中共在党的建设中所暴露的主观主义、贪污腐化问题及解决方法。
11、毛泽东将马列主义结合中国国情的再创造。
12、毛泽东谈要一分为二地看斯大林的功绩和错误。
13、毛泽东谈国共合作的原则1. 下面是一组有关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材料1我们对待小农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呢?在我们夺得国家政权的那一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第一,法国纲领的论点是完全正确的:我们预见到小农必然灭亡,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以自己的干预去加速其灭亡。
第二,同样明显的是,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时候,我们绝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小农(无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像我们将不得不如此对待大土地占有者那样。
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
当然,到那时候,我们将有足够的手段,向小农许诺,他们将得到现在就必须让他们明了的好处。
——摘自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1894 年11 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98—499 页。
材料2农业怎样改造?就是按照农民自愿(不能单靠行政命令,尤其不能采用强迫办法),一步一步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由办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办半社会主义的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办完全社会主义的生产合作社(集体农场)。
因为大家劳动,力量大,单干办不到的事,互助组能够办得到,互助组办不到的事,合作社能够办得到,所以互助组比单干强,合作社比互助组强,走一步就能使生产发展一步,生活提高一步。
六、材料分析题(40小题,共15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40.材料(1):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若以该国现刻武备之虚弱,财源之枯竭,政象之纷乱而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但余对于此事,却认为绝对不能实现。
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
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
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
至于美国方面,更早已决定,反对一切瓜分之举。
俄国方面若能听其独占满洲,毫不加以阻扰,则该国对于他国之实行瓜分中国,当可袖手旁观,盖彼固深信,各国对于此事,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故也。
因此之故,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
─《瓦德西拳乱笔记》(1901年2月3日)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材料(2):“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无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在山东直隶两省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
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装不良之故。
…“世人动辄相语,谓取此州略彼地,视外人统治其亿万众庶之事,若础嗟可立办者,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也。
……兹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林华国《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赫德、瓦德西关于义和团运动言论摘编”回答问题:材料(1)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列强侵略中国的何种情形?答:反映了西方殖民主义列前争先过分中国但又无相纠葛,无相矛盾,最后都没什么收获。
答案在P79-85页之间自己结合材料总结哦因为我总结的答案不一定比你们的好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没能实现的原因。
答:1中国人口总多,领土广阔,列强势力不够 2 中国人纷纷群其二反抗列强的瓜分3列强之间的矛盾纠葛,美国的反对,俄国的旁观简评约瑟夫的“列强矛盾阻止瓜分中国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一、材料一: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没有土地。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一家一户的经济模式风行,并占有一定的地位。
材料二:秦始皇创帝制,以维护“家天下”的统治秩序,以后历朝历代都这样仿效。
材料三:19世纪初,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19世纪中叶,这个只占世界人口2%的岛国生产的工业品约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5%,并占有世界商船舰队数量的1/3,拥有全世界国际贸易总量的1/5,先后挫败西、荷、法等国,占领了印度,侵入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在美洲、亚洲、大洋洲建立了“日不落”殖民帝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实质?(2)从本质上讲,材料一及材料二之间的关系?(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19世纪英国的强大又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体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2)材料二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而且,从材料一、二可看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在英国兴起并发展,19世纪英国的强大,从本质上说是制度的先进,使其能够适应资本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一: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及天下。
则为害甚臣,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卸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洋棉每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亦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为止。
故近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续富国策》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材料一反映了鸦片战争前,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而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中国的白银,毒害中国人民身心,民族英雄林则徐洞察英国用心之险恶,主张开展焚烟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一、问答题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
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
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材料二清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洋务运动》材料三(清朝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
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神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
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回答:(1)根据有关材料概述洋务运动对外近代技术的态度。
你如何评价这种态度?(4分)(2)根据有关材料指出顽固派反对洋务活动的理由?(4分)并进一步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
(4分)2.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论述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的起点?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本身密切相关。
2、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3、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国的资产阶级。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三、材料分析题。
1、“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进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2、“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9页。
请回答:请根据材料1、2和所学知识,请回答:1、资本—帝国主义入侵是怎样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2、评价侵略有功论。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论述题。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帝国主义之所以保全清政府而不是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实行“以华治华”对自己更有利。
2、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技;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认为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且还要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三、材料分析题。
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A. 鸦片战争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确答案:A.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
2. 中国共产党在哪个时期成为了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 A. 土地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确答案:D.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为了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简答题:3. 请简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
答: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鸦片战争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辛亥革命后的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
在这些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目标。
4. 试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在于,它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论述题:5. 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历史作用。
答: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社会变革,它通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农业方面,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手工业方面,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推动了手工业的现代化进程。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请回答:(1)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阐述及其重要性。
(2)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2.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集中全党智慧,深刻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各项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战略战术思想、革命根据地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论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中国不能有,…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1)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而必然让位给人民共和国?(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1952年前后,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
”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当作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是不符合实际的。
请回答:(1)为什么说“巩固新民主义的秩序”的主张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2)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5.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请回答:(1)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阐述及其重要性。
(2)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2.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集中全党智慧,深刻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各项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战略战术思想、革命根据地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论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中国不能有,…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1)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而必然让位给人民共和国?(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1952年前后,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
”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当作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是不符合实际的。
请回答:(1)为什么说“巩固新民主义的秩序”的主张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2)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5.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
试述毛泽东在领导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及其重大理论意义。
6.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阐述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7.邓小平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请回答:(1)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2)怎样认识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重要性。
(3)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
毛泽东从唯物史观出发,深刻分析这个社会的六个基本特点: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三,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
第四,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独立和发展的根本因素。
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制约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
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制定革命路线和方针的基础。
(2)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正是由于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一个科学认识与正确把握,我国才得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中国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2.(1)背景: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
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与理论素养的提高,这些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创造也有利条件。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了系统的阐述。
(2)内容:首先,毛泽东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原因。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民主革命,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其次,毛泽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
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再次,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3)意义: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②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3.(1)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过多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包括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龙其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间路线,但是都失败了。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这是因为:①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②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帝国主义列强来中国只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它们自己的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③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持有中间路线想法的人们一接触到实际斗争,尤其是内战重起,就使他们只能在靠近共产党或靠近国民党中选择道路,而不能有其他道路。
国民党当局不仅极度仇视中国共产党,而且对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也充满敌意,不断以暴力对他们施行迫害。
蒋介石不允许民盟这样的组织存在,使中间路线最后破灭。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第三,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4.(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而其中社会主义因素,如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等占主导地位。
这些因素的增长,加上有利的国际条件,决定了中国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
(2)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以后,之所以要着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具备了以下条件: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这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因素。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与政府、国营经济和社会的矛盾及其发展,1950年以后,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这就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土改以后,许多地区的农民从发展生产的需要出发,已经在探索组织起来的各种途径,开始有了实行互助合作的实践。
这也为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在这种条件下,1953-1956年经过三大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5.(1)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在党内率先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率先示范,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作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
(2)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主要有: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