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_17世纪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6.05 MB
  • 文档页数:4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笛卡尔(1596—1650)
(二)基本特征(P104—105)

政治上拥护王权。

要求作家为专制政体服务,把歌颂国王,维护 国家利益作为天职;遵从凡尔赛宫的艺术趣味, 带有明显的宫廷倾向。 思想上崇尚理性。
布瓦洛《诗的艺术》 :“爱理性吧,愿你的 一切文章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与光芒”。 理性实际上是专制王权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形 式要求。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莫里哀

第一节 概述

一、17世纪欧洲社会和文学概况 二、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三、清教徒文学和巴洛克文学
一、17世纪欧洲社会和文学概况


社会背景
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仍然在继续,封建势力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有所削弱,但还很强大,资产阶级和 封建势力在此期间达到平衡阶段,比较而言,资产阶级处在 相对软弱地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和纷争过去了,代之以相对统一安定的 生活,人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占了上风,从而形 成了一种新的历史文化氛围。 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了欧洲近代史的帷 幕,标志着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但当 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各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术 语最早是用来指称文艺复兴后 期意大利建筑的特点:富丽繁 复,精雕细刻。 后来人们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存 在于建筑领域,而且存在于绘 画﹑音乐和文学领域。 巴洛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和西 班牙,兴盛于法国。
西班牙诗人贡戈拉


贡戈拉(1561—1627)
贡戈拉的诗风讲究辞藻和修饰, 经常运用拉丁语句法和缺乏逻 辑的隐喻。主要作品有长诗 《孤独》、《比拉莫和蒂斯贝 的寓言》。 “贡戈拉主义”是17世纪西班 牙巴洛克文学的一个流派。 “贡戈拉主义”诗派轻视人民 群众,提倡为“高雅人士”写 作,作品堆砌夸张的词藻,充 满各种隐喻和难解的词句。其 内容大都是人生无常、终归毁 返回 灭等悲观思想。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太太学堂》海报
是莫里哀开始创作古典主义戏 剧的时期,作品都取材于现实 生活,写现实中可笑的人物和 可笑的风气,表现出风俗喜剧 的特点。 比较重要的作品有:《可笑的 女才子》(1659)、《丈夫学 堂》(1661)和《太太学堂》 (1662)。 《太太学堂》是这一时期最重 要的作品。
哦,海员

哦,海员,气派非凡的水手, 把你的帆桁托付给王宫, 它与那不勒斯海相同—— 人鱼妖女威胁着行舟。 放下你的桨,快用指头 堵实你受威胁的耳孔; 人间天使优美的歌声 不亚于水底暗礁和沙洲。 你在劫难逃:这样的歌 携带着致命的和谐美丽 如此光挥、清新、柔和。 她有七弦琴武装,快逃离! 她能移动岩石,止住船舶, 以歌喉和眼神置你于死地。

形式上模仿古人,重视规范。
布瓦洛:“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人的本性,然后用 古代的形式来表现” 。 1.三一律:指的是在戏剧创作中必须遵守地点、时 间和情节三者的完整统一,具体而言是指:剧情单 一,只叙述一个故事,不旁涉他事;在一天当中进 行;在一个地点发生。P105 2.人物:高贵人物——悲剧;卑贱人物——喜剧。 3.语言:用诗体写作,华丽典雅,讲究格律。 4.场面:严肃、庄重。不允许在舞台上出现不高雅 的场面。 5.取材: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历史;为国家利益服务。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


哲学基础——唯理主义的发达
笛卡尔是唯理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他反对唯物主义 的反映论,认为感情是不可靠,只有理性才靠得住。 他将“理性”置于最高地位,认为人凭借抽象的理 性的演绎,可以获得正确的认识,“我思故我在”。

唯理主义哲学重视理智、规则和标准,讲究逻辑和 秩序,主张明确易解和结构单纯,特别强调要用理 性和意志来克制情欲。 唯理主义哲学直接决定了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 观点,并对古典主义文学创作中崇尚理性、重视规 范等特点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而成为古典主义文 学思潮的哲学基础。
二、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古典主义是17世纪在法国产生和兴盛起来,并流行于欧 洲各国的一种文艺思潮,由于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 以古希腊、罗马文艺为典范,故称为“古典主义”,或 “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是当时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处于软弱地位而 与专制王权暂时妥协让步在文学上的反映。它在政治上拥 护王权,歌颂贤明君主;思想上崇尚理性,提倡自我克制; 形式上模仿古人,偏重艺术形式和技巧,带有宫廷色彩。 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主要理论家是布瓦洛, 代表作家有高乃依、拉辛和莫里哀。 古典主义在欧洲文坛上统治了将近两个世纪之久,在19 世纪前期逐渐为浪漫主义所取代。
(一)产生原因

政治基础——专制王权的提倡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人:

黎西留首相(1624—1642):创立法兰西学士院 (1635),并把它作为制定和推行中央文艺政策的 官方机构。在他和学士院的推动和倡导下,古典主 义文学很快发展起来。
路易十四国王(1643—1715):宣称“朕即国 家”,操纵国家的一切,也亲抓文艺。他提倡古希 腊罗马文学风格,保护作家的创作热情,采取措施 奖励作家创作,因而收拢了一些作家自觉地宣传中 央政策,歌颂国王,为统治阶级服务。

衰落时期(十七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
专制王权走向崩溃,古典主义文学也开始衰落。80 年代末的“古今之争”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发起 挑战。
高乃依(1606—1684)

地位: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创作:共写了30多个剧本,主要 作品有四大悲剧《熙德》 (1636)、《贺拉斯》(1640)、 《西那》(1642)和《波里厄克 特》(1643)等 代表作:《熙德》。被看作古典主 义悲剧的奠基之作,体现了古典主 义的美学思想:内容上体现了“拥 护王权”和“崇尚理性”的要求; 形式上基本符合“模仿古人,重视 规范”的要求。
布瓦洛(1636—1711)




古典主义的发言人、立法者和理 论家。 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 (1674)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也是 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 在《诗的艺术》中,他阐明了古 典主义美学观点和创作原则,对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进行了 总结和概括。 “美由理性产生”——理性是文 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参见P107)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1649)
文学概况




意大利:失去了欧洲文化中心的地位; 西班牙:资产阶级革命及其文学走向下坡路; 英 国:莎士比亚之后,文学走向衰落。到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时期,出现了一批清教徒作家,以弥尔顿和班扬 (1628—1688)为代表。其中,弥尔顿的创作体现了 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最高水平,对后来英国文学的发展 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没有形成思潮影响整个欧洲。 (参见P110—111) 法 国:是十七世纪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特别到 了路易十四(“太阳王”)在位时期,政治安定,经济 繁荣,并且成为17世纪欧洲文化中心。在文学上形成了 古典主义思潮,成为十七世纪欧洲文学主潮。
创作的第二阶段(1664-1668)


莫里哀创作的成熟期和“黄金时代”。 以创作性格喜剧为主,作品的思想性、 战斗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他整个创作 的最高水平。 主要作品有:《伪君子》/《达尔杜弗》 (1664)——揭露教会;《唐璜》/ 《石宴》( 1665)、《恨世者》 (1666)——嘲讽贵族;《悭吝人》 (1668)和《乔治· 唐丹》 (1668)——讽刺资产者。 《伪君子》和《悭吝人》是这一时期 最重要的作品。
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 清教徒文学(也称资产阶级革 命文学) 。约翰· 弥尔顿和约 翰· 班扬是其中最卓越的代表

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克伦威尔
弥尔顿(1608-1674)



出身清教徒家庭,一直积 极投身于革命,写了大量 的政论性文章,抨击保皇 党和英国国教 以《圣经》为题材著有长 诗《失乐园》(1667)、 《复乐园》(1671)和 《力士参孙》(1671)等 作品,表现资产阶级清教 徒的革命理想。 代表作:《失乐园》。
班扬(1628—1688)



王朝复辟期间带有民主倾向 的清教徒作家。 他以整部《旧约》为背景创 作出一部伟大的寓言—— 《天路历程》(1678)。 《天路历程》以梦境游历来 描写基督徒追求信仰的过程。
(二)巴洛克文学(P108)

巴洛克一词来自西班牙语 barruco,原指形状不规则的 珍珠,含有珍奇、奇妙的意思。

“爱情仅仅是一种欢乐,荣誉却是一种义务”
让· 拉辛(1639—1699)


地位:拉辛的创作代表了法国古 典主义悲剧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安德洛玛刻》(1667) 和《费得尔》(1677)。 拉辛与高乃依比较:拉着重揭露 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激 起人们的恐惧和愤怒(反);高 着重塑造热爱祖国,忠于公民职 责的英雄,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正)。——拉辛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兴起时期(十七世纪三、四十年代)
对古典主义的兴起,诗人马莱布起过一定的作用 (P106),但真正标志古典主义兴起的还是高乃依 及其代表作《熙德》。

繁荣时期(十七世纪六、七十年代)
古典主义文学发展最为充分,作家作品大量产生的时 期。代表作家有拉辛和莫里哀,理论家是布瓦洛。
路易十四与莫里哀
生平和创作




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 的古典主义喜剧家。别林斯 基:“法国人把莫里哀看得 比高乃依和拉辛还高”。 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 莫里哀是艺名。 1652年开始创作剧本,一生 共创作了近30部喜剧。 创作矛头直指教会、贵族和 资产阶级,具有鲜明的民主 倾向和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拉封丹(1621—1695)

拉封丹是法国古典主义诗 人和杰出的寓言家。
代表作《寓言诗》共12部, 239篇。 用动物影射人间社会,生 动地揭示出统治阶级的专 横暴虐﹑黑暗王朝的黑暗 腐败,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


三、清教徒文学和巴洛克文学


(一)清教徒文学(P110)
英国在17世纪发生了具有世界 历史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而这场革 命是在宗教斗争(保皇的国教 与革命的清教)的外衣下进行 的。
爱钱胜命的阿巴贡

我要告状,拷问全家大小:女佣人,男佣人,儿子, 女儿,还有我自己。这儿聚了许多人(指台下观 众)!我随便看谁一眼,谁就可疑,全像偷我钱的 贼。哎,他们在那边谈什么?谈那偷我钱的贼?楼 上什么声音响?他会不会在上头?行行好,有谁知 道他的下落,求谁告诉我。他有没有藏在你们当中? 他们全看着我,人人在笑。你看吧,我被偷盗的事, 他们也一定有份。快来呀,警务员,宪兵,队长, 法官,刑具,绞刑架,刽子手。我要把那人儿绞死。 我找不到我的钱呀,跟着就把自己绞死。 (第四幕第七场)

《悭吝人》/《吝啬鬼》(1668)

《悭吝人》把守财奴阿巴贡 爱财如命的性格刻画得淋漓 尽致,是作者讽刺资产阶级 最有力的作品。阿巴贡成为 吝啬鬼的代名词。
在欧洲文学史上,这部喜剧 可以说是最早揭露资本原始 积累时期金钱如何破坏温情 脉脉的家庭关系的作品之一。

剧中人



阿巴贡(高利贷者,守财奴) 克莱昂特(阿巴贡之子) 艾莉丝(阿巴贡之女) 法赖尔(管家,艾莉丝恋人) 玛丽雅娜(法赖尔妹妹,克莱昂特恋人) 雅克师傅(厨师兼车夫) 昂塞耳墨(法赖尔、玛丽雅娜父亲)
情感与理性的冲突


无论罗德里克还是施曼娜,当个人情感与家族义务发生 冲突时,都能克制个人情感,服从家族义务,表现出健 全的灵性和意志。当罗德里克杀敌立功,成为民族英雄 的时候,国王出面调停,使得家族恩怨和个人幸福在一 个更高原则的基础上得到解决,尽忠国王、维护国家整 体利益成为主人公行动的最高准则。 罗德里克:“要成全爱情就得牺牲我的荣誉;要替父亲 报仇,就得放弃我的爱人。一方面是高尚而严厉的责任, 一方面是可爱而专横的爱情。复仇会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她的怨恨和愤 怒,不复仇会引起她的蔑视。复仇会使我失去最甜蜜的 希望,不复仇又会使我不配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