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研究生素养与能力培养型课程
- 格式:docx
- 大小:13.79 KB
- 文档页数:3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动物科学学院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代码:090504)(一级学科:畜牧学)一、培养目标:根据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特种经济动物领域掌握蚕、蜂等特种经济动物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材料科学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技能,初步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工作适应能力的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管理等方面专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学制:2.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种质资源与分子育种2、生物机能与基因工程3、动物生物反应器4、生物资源高分子材料;5、蚕蜂学四、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应重视课程学习,通过任课教师的讲授、师生讨论、文献阅读、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自学、思辨、写作、报告等方面的素养,逐步培养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其中共公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完成读书报告4次,其中学科公开1次,读书报告计2学分。
2、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要求:第一学年末完成3、专业外语要求:选修一门4、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参照“农生环学部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研究成果基本要求的意见(试行)(农生环学部发【2010】4号)”六、其他: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动物科学学院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代码:090504)(一级学科:畜牧学)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特种经济动物领域掌握蚕、蜂和水生生物等我国特色经济动物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律与趋势,具有蚕、蜂和水生生物等特种经济动物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扎实的专业理论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取得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管理等方面专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表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电气学院:系统分析与集成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电气学院:电机与电器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电气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电气学院:电路与系统
带☆的 为公共 学位课, 带★的 为专业 学位课, 不带符 号的为 专业选 修课-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表
电气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_节 晚
上
2003
午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电气学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2003 春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电气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2003 春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电气学院。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代码:100209 )
(一级学科:临床医学)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适应我国当代卫生保健服务发展需要的,能在临床、社区、家庭等不同领域为各种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的高级护理人才。
要求具备相当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以及现代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能够开展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领域具有独立组织、判断、决策能力,并具备较强的专业信息获取能力和相当的研究能力。
二、学制:2.5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临床护理;(2)护理管理;(3)护理教育。
四、课程学习要求
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课6学分(含人文素质类课程1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8学分(本专业至少5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1、课程学习:一般要求一年内完成。
2、读书报告: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做读书报告1次。
完成累计4次计2学分。
3、开题报告:不迟于第2学年冬学期(12月底前)。
4、中期考核:第2学年夏学期(5月底前)。
5、预答辩、论文答辩:第3学年冬学期。
6、发表论文:详见《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
7、学位论文和文献综述:要求各1篇。
六、其他
专业选修课可以是未作为学位课的专业课,也可在培养方案外选择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课程1-2门。
课程设置。
浙江大学研究生素养与能力培养型课程建设效果及教学质量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为帮助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更为针对性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请你负责地、如实地填写以下内容。
一、对立项课程建设申报内容及建设过程的评价1、任课教师在开课时是否公布了“课程建设规划”有关内容?(包括具体的素养或能力培养目标、拟采取的针对性配套措施、检验素养或能力培养目标达成度及配套措施有效性的评估指标体系等)□是□否2、你是否清楚本课程需要培养研究生哪些素养或能力?□非常清楚□基本清楚□不清楚3、你认为任课教师所描述的素养或能力培养要求是否恰当?□不恰当,应降低要求□不恰当,应提高要求□基本恰当,但还有改进余地□非常恰当4、为达到上述素养或能力培养目标,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采取了课程立项申报时所论述的针对性配套措施?□没有采取□部分采取□完全采取5、你认为这些针对性配套措施对达到素养或能力培养目标是否有效?□无效□基本有效□相当有效6、这些针对性措施在哪些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试考核方式□其他7、为检验选课学生是否达到了素养或能力培养目标,任课教师提出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否恰当?□不恰当□基本恰当,但还有改进余地□非常恰当8、为评估课程建设过程中所采取针对性配套措施的有效性,任课教师提出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否恰当?□不恰当□基本恰当,但还有改进余地□非常恰当9、你是否参与了该门课程的建设?□没有参与□有所参与□积极参与二、选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1、为达到预定的素养或能力培养要求,你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面临一定的挑战?□没有挑战□有一定挑战□很有挑战2、该门课程任课教师布置的课外学习(课前准备)任务是否适当?□偏少□恰当□偏多□太多3、你课外学习花的时间是否超过了课内学习的时间?□超过□基本相当□少于4、你是否积极参与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关讨论及教学互动环节?□没有机会讨论□有机会讨论,但没有参与□偶尔参与□积极参与三、课程教学质量总体评价1、课程结束后,你认为自己是否达到了课程素养或能力培养的要求和目标?□没达到□基本达到□完全达到2、你认为该门课程学习的必要程度如何?□没必要□有必要□很有必要3、该门课程是否真正体现了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特色:注重科教结合,强调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强化过程及素养或能力考核?□没有体现□有所体现□完全体现4、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对你是否有帮助?□没有帮助□有些帮助□很有帮助5、你是否喜欢该门课程?□不喜欢□一般□很喜欢6、该门课程总体教学质量如何?□较差□一般□较好□很好四、其他评价(请任课教师自行增加自选指标,以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自我评估课程建设过程中所采取针对性配套措施的有效性、教学目标即选课学生最终的素养或能力培养的达成度)。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能源系动力工程领域(代码:430107)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主动迎接国际性竞争,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多样性、全方位、高水平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动力工程学科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的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掌握动力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较宽厚的专业知识以及先进方法和手段,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独立从事动力工程领域中的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二、学制:2年三、主要研究方向:五、培养环节要求1、专业实践要求:在学期间保证半年(应届一年)实践教学,并撰写实践总结报告。
2、读书报告要求: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完成累计4次计2学分。
3、开题报告要求: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开题报告要求对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经导师(组)审定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
在入学后第一学年末完成。
4、专业外语要求:5、发表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
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法研究、工程软件或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
浙大硕士毕业要求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要求700字以内:
浙江大学是中国著名高校之一,其硕士研究生教育要求严格,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以下是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要求的简要介绍。
首先,硕士研究生的学制是一般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在这个学习期间,硕士研究生需要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计划完成各门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学分。
此外,硕士研究生还需要完成一篇硕士论文,该论文通常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和创新性,对某一领域的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其次,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硕士研究生需要修读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程和学科前沿课程,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此外,硕士研究生还需要参与到科研项目或实验室中,积累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
根据专业要求,还可能需要参加实习或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最后,硕士研究生毕业前,还需要完成硕士论文的写作和答辩。
论文的写作要求严格,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功底和研究能力。
完成论文后,还需要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环节,并最终参加论文答辩。
答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对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全面展示和解答。
总之,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
和科研能力。
除了课程学习和论文要求外,学生还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发表论文、参与学术会议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
毕业后,浙江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将具备较高的就业竞争力,并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答:浙江大学充分利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优势,贯彻“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构筑“多通道、多规模、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框架,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各个领域的领导人才。
一、强化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和素质(Qualities)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世纪创造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浙江大学于1995年率先提出“KAQ”并重的本科教育模式,经过近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KAQ”教育模式已逐渐演化为具有浙大特色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宽、专、交”的人才培养体系和“3M(多规格、多通道、模块化)”人才培养框架。
试行前期打好宽厚基础,强化通识教育,后期突出宽口径专业教育和交叉学科的培养,强调本科基础教学课程设置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积极推进部分有条件的院系进行本硕博统筹培养试点。
通识教育课程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科技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高素质人才全面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我校鼓励知名教授开设和主讲通识课程,提升现有公共选修课的质量,已建成了一大批受欢迎、有影响的通识课程。
二、引导学生建立独特的知识结构创新的思想总是生长在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上,过去中国大学生固化专业、批量培养,固然方便课堂教学,但不利于独立知识结构的形成。
我校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等优势,整合资源,加强文理渗透、理工结合。
我校实施弹性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课程层次、学习进程和任课教师,学习成绩在50%位置的学生可以提出转系转专业。
学生除主修专业外,还可以修读第二专业(含辅修、第二专业)、各类强化班或交叉学科的专业课程。
我校积极引导学生多途径、多方式交叉学习,在广阔的课程空间中自由开辟最喜爱的学习路径,已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重构。
三、鼓励探索式、研究式学习教科书可以使知识浓缩并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浙大培养方案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是我国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培养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设置浙大拥有全日制本科专业102个,涵盖了理学、工学、医学、农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
2. 基础教育浙大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培养,开设了大量的基础必修课程,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专业教育浙大强调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在选修课方面,学生可以选择专门的专业课程,深入学习相关方向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科研、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全人教育浙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设置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一系列的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学科背景和思维广度。
此外,学校还提供了各种校园活动、社团组织、体育运动等丰富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5. 国际交流浙大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
学校与多个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可以申请参加交换生项目、暑期学校、国际会议等,增加国际视野和体验不同的学术环境。
总的来说,浙江大学的培养方案力求全面、个性化和国际化。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专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并提供了多种途径和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大研究生学习计划分享在进入浙江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之前,我深知研究生学习生活的严峻性和挑战性。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标我在浙江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能,最终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研究生学习生活,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增进学识和能力,为我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计划1.学术素养的提高我将认真学习和掌握所需的专业课程,包括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同时,我还将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和学术会议,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增加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2.科学研究技能的提高在研究生阶段,我将主动与导师讨论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并深入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
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为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作为研究生,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主动参加学术论文写作的培训和指导,学习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包括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研究成果等内容。
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最终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4.参与学术科研项目在研究生阶段,我将积极参与学校或导师组织的科研项目,包括项目申报、课题研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我将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提高外语水平作为研究生,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包括英语和专业外语。
我将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培训课程,参加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加英语角、外语沙龙等活动,增强自己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评估与调整在学习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我将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状况和目标达成情况,及时对学习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工学博士研究生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代码:0808 )(一级学科:电气工程)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深厚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科学、数学、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大型工程项目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程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并掌握市场、管理、社会、环境等知识的复合创新型卓越工程师人才。
二、培养方式:实行导师组联合指导,以校企联合、国际合作并依托高水平工程实践项目进行培养。
导师组由浙江大学电气学院博士生导师和电气工程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级高工组成,并根据课题跨学科或交叉学科情况,在相关学科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三、学制:普博:3.5-4年直博:5-6年四、主要研究方向: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分析、控制、评估;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能源接入与智能电网;电力信息系统集成理论与应用;电力市场化理论与应用;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以及电能储存技术的研究;电机、大功率变频调速与高效节能技术;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智能测试系统与电气控制等;系统芯片与嵌入式系统平台;智能控制系统;复杂交直流传动控制系统、高速轨道交通技术。
五、课程学习要求1、普博≥12学分1)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2)学科专业课程要求≥8学分2、直博>34学分1)公共必修课程7学分2)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2)学科专业课程要求≥26学分六、培养环节要求1、开题报告要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博士生在导师组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依托高水平或重大工程项目,确定课题,完成开题报告。
论文工作的课题在电气工程学科前沿、交叉学科领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领域中选择,要充分考虑博士论文工作期间内作出创新性成果、在技术上填补国内空白的可能性。
开题报告应包含论文选题及选题意义、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难点及其解决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能源系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代码:080720 )(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主动迎接国际性竞争,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多样性、全方位、高水平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源与环境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掌握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运用本专业知识独立解决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2.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氢能制备与利用2、清洁燃烧与洁净能源3、环境科学与工程4、能源环境一体化5、燃料液化、气化6、先进动力系统7、洁净煤技术8. 多联产技术9、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四、课程学习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选修课9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完成累计4次计2学分。
2、开题报告要求:包括对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经导师(组)审定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
在入学后第一学年末完成。
3、专业外语要求:4、发表论文要求:B类论文一篇以上。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课程设置1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编号。
2、上课学期用季节名称请填写,如“春”、“春夏”(表示连续)、“春或夏”(表示选择);。
浙江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应用心理专业(代码:045400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各职业领域要求、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心理学基本原理、知识和技术,并能综合应用于某一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领域包括:组织行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安全管理与公共危机应对、工作压力管理、人员选拔与测评、市场营销、经济决策与投资管理、广告策划、心理治疗与咨询、情绪调节与训练、心理危机干预与防御、灾害救助与心理康复、工业与工程设计、产品质量评估、环境设计、体育心理训练、艺术与传媒、军事、儿童青少年及特殊人员教育、家庭与职业辅导等。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文献。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一)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
(二)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导师组由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负责,并吸收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参加。
(三)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和交流,注重与社会单位及行业协会的交流,聘请企业、公共管理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家参与教学及培养工作。
(四)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安排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时间,同时完成学位论文。
必修课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其中考试课的科目数不得低于总科目数的75%。
(五)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课程总学分30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
此外,要求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1次。
五、课程设置(一)必修课(18学分)1、政治(3学分)2、英语(2学分)3、公共素质课(1学分)4、高级心理学研究方法(2学分)5、高级心理统计学(2学分)6、高级心理测量(2学分)7、发展心理学专题(2学分)8、社会心理学专题(2学分)9、应用心理学专题(2学分)(二)专业选修课(8学分)高级心理咨询(2学分)高级工程心理学(2学分)人事测评与人力资源开发(2学分)教育心理学研究(2学分)(三)专业实习(4学分)根据应用心理学各专业方向的特点和要求,安排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实践时间。
浙大研究生选课学习计划一、学习动机和目标作为一名浙江大学研究生,我深知学术学习的重要性,更深切地理解选课学习对于我的学术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的关键作用。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选课学习计划,以此作为我今后研究生学习的指导方针。
我的目标是通过精心挑选和系统学习相关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将来的科研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选课依据和原则作为浙江大学的研究生,我盼望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因此,在选择选课方面,我将遵循以下原则:1. 以科研方向和未来职业规划为导向。
我将优先选择与我的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课程,以此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多元化学习,拓展学术视野。
除了专业课程,我也希望能够选修一些与我的主修专业相关的辅修和跨学科课程,以此丰富自己的学术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3. 积极参与实践课程和科研项目。
在选课过程中,我将特别关注那些能够提供实践机会和科研项目支持的课程,以此锻炼自己的实践和科研能力。
4. 关注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选择课程时,我将仔细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团队,尽量选择那些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课程。
三、选课计划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我将安排以下的选课计划:1. 专业课程首先,我将首先选修与我的研究方向和未来职业规划相关的专业课程,以此夯实专业基础,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在第一学期,我计划选修《高级数据结构》、《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和《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等课程,以此加深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理解和掌握。
在第二学期,我计划选修《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软件工程》等课程,以此进一步提升自己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业素养。
2. 辅修和跨学科课程除了专业课程,我还希望能够选修一些与我的主修专业相关的辅修和跨学科课程,以此拓展学术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在第一学期,我计划选修《数字信号处理》、《生物信息学》和《大数据分析》等辅修和跨学科课程,以此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学制:三年二、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形象思维模拟计算机图形学(CG)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虚拟现实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智能CAD 信息智能和决策支持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多媒体技术工程数据库智能控制嵌入式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通讯系统,网络与数据库安全,密码技术,软件智能化,软件工程和软件合成,计算机支持合作系统(CSCW),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与要求: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为15学分(详见课程设置表)专业培养要求(包括专业要求、文献阅读、成果发表、学位论文要求等):本专业以培养能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开创型、复合型高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能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做出开创性的成果,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的学习计划,并逐步参与导师指定的课题工作,要求有足够的文献阅读量,并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做好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应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数篇,并取得研究成果等要求。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学制:二年半二、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结构网格计算与分布式处理嵌入式系统与SOC设计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网络存储网络协议工程网络信息安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操作系统编译技术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多媒体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面向对象技术与软件自动化软件智能化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形象思维模拟计算机图形学(CG)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智能CAD 信息智能和决策支持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智能多媒体技术工程数据库智能控制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通讯系统计算机支持合作系统(CSCW)信息安全三、课程设置与要求: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
浙江大学直博生培养方案生命科学学院专业(代码:0710 )(一级学科:生物学)一、培养目标:掌握本学科的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并能作出创造性成果。
二、学制:5三、主要研究方向:(适用于生物学各二级学科所有研究方向)1、植物学2、动物学3、生理学4、微生物学5、神经生物学6、遗传学7、发育生物学8、细胞生物学9、生化与分子生物学10、生物物理学11、生态学12、生物信息学四、课程学习要求要求在读期间学满3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4学分(要求选修跨学科课程2学分和公共素质课1学分),读书报告4学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现代生态学》、《基因组学专题》、《生物信息学专题》、《专业外语》为学院公共学位课。
五、培养环节要求大阅读量文献,完成10次以上读书报告(至少在学科或学院进行四次);要求在第三学年中期进行中期考核并完成开题报告;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语文献,并能完成外文文章的写作;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或录用(含网络版、扩展版);如果IF≧3.0的SCI 学术论文,每篇按2篇SCI学术论文计;如以共同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发表的SCI学术论文,其IF必须≧5.0;排名第三作者的SCI学术论文,要求IF≧10.0;被ISTP、ISSHP 收录的学术论文按一级或A类学术论文计;以上研究成果必须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占用生命科学学院招生指标);学术论文的通讯作者或并列通讯作者必须是申请者导师,通讯作者单位应该有浙江大学。
当成果的第一作完成人为导师时,研究生可以是第二完成人。
.六、其他跨学科考生需补修2门本学科硕士课程,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代码:045300)(一级学科:汉语国际教育0453)(请分类填写,用宋体 5 号,单倍行距。
要求表达准确,内容完整,行文简洁。
)学科负责人签名:年月日主管院长(系主任)签名(盖学院(系)章):年月日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在汉语国际推广和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国际化高层次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素养、扎实的汉语言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学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2 年,要求课程修满32 个学分,含毕业教学实践 4 学分。
三、主要研究方向:第二语言教学、跨文化传播。
四、课程学习要求采用课程学习方式,以课堂讲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研究和传播能力。
课程设置如下:1.公共课:( 6 学分)硕士生英语( 2 学分)公共政治课(共 3 学分)公共素质课( 1 学分)2.学位核心课程:( 12 学分)详见课程设置3.选修课:( 14 学分)详见课程设置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期间撰写 4 篇读书报告。
2、开题报告要求:开题报告要求能综合体现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汉语实际教学和跨文化传播问题的能力。
3、专业外语要求:最低要求大学英语六级成绩优秀。
最高要求专业英语八级通过。
4、发表论文要求:按照人文学部相关规定执行。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围绕学位论文研究文献阅读不少于25 篇,其中外文文献阅读不少于5 篇。
论文完成经导师认可之后进入答辩程序。
课 程 设置类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 学 上课 备 注别分 时 学季公 0500007研究生英语交流能力1 32春、秋共 05000061 0课研究生英语水平测试 夏、冬 042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1 24 春、夏、秋、冬 332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32春、夏、秋、冬0000999公共素质类课程至少 1 门 1 32专 2343025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2 32秋课程名称调整业 23430232 32学 跨文化交流学 秋 课程名称调整位 05410022 32课中华文化传播 冬 0541015 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232春2341017毕业教学实践4 64 二年级冬 专 0541004 汉语语言要素教学2 32秋业 2343022 2 32选 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 秋 修 23430412 32课跨文化训练秋冬 新增课程 2343043 汉语教材与教案编写 2 32 冬 新增课程 2343040 对外汉语教学法 2 32 春 新增课程0541008 课堂观察与实践 1 16 春 2343026 教学测试与评估 116春 2343027 汉英语言对比 2 32 夏2343039 中外文学比较2 32 夏 新增课程 2343042 中国现当代文学欣赏 2 32 夏 新增课程 2343038 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 2 32 春 新增课程2341016 第二语言习得 2 32 夏2343024 中国思想史2 32 夏2343028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232秋注:1、课程设置要体现方案对课程学习要求,使研究生明确选课数量和类别; 2、新增或调整的课程,其编号由学院研究生科统一编写;原方案课程请使用原有编号;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编号。
浙大研究生专项计划
浙大研究生专项计划是浙江大学针对优秀本科生推出的一项研究生培养计划。
该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优秀学生,提供更专业、更深入的学术研究训练。
浙大研究生专项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学科融合:学生可以选择跨学科研究,深入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拓宽学术视野。
2. 导师资源:学生可以选择优秀的导师进行指导,并且有机会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
3. 科研经费支持:浙大研究生专项计划给予学生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帮助学生开展研究工作。
4. 学术交流机会:学生有机会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优秀学者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
5. 研究生学位课程:浙大研究生专项计划设立了一些研究生学位课程,为学生提供更系统、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学习。
通过参加浙大研究生专项计划,学生可以在研究素养、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或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浙江大学研究生素养与能力培养型课程
建设效果及教学质量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为帮助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更为针对性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请你负责地、如实地填写以下内容。
一、对立项课程建设申报内容及建设过程的评价
1、任课教师在开课时是否公布了“课程建设规划”有关内容(包括具体的素养或能力培养目标、拟采取的针对性配套措施、检验素养或能力培养目标达成度及配套措施有效性的评估指标体系等)
□是□否
2、你是否清楚本课程需要培养研究生哪些素养或能力
□非常清楚□基本清楚□不清楚
3、你认为任课教师所描述的素养或能力培养要求是否恰当
□不恰当,应降低要求□不恰当,应提高要求
□基本恰当,但还有改进余地□非常恰当
4、为达到上述素养或能力培养目标,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采取了课程立项申报时所论述的针对性配套措施
□没有采取□部分采取□完全采取
5、你认为这些针对性配套措施对达到素养或能力培养目标是否有效□无效□基本有效□相当有效
6、这些针对性措施在哪些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课程考试考核方式□其他
7、为检验选课学生是否达到了素养或能力培养目标,任课教师提出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否恰当
□不恰当□基本恰当,但还有改进余地□非常恰当8、为评估课程建设过程中所采取针对性配套措施的有效性,任课教师提出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否恰当
□不恰当□基本恰当,但还有改进余地□非常恰当9、你是否参与了该门课程的建设
□没有参与□有所参与□积极参与
二、选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
1、为达到预定的素养或能力培养要求,你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面临一定的挑战
□没有挑战□有一定挑战□很有挑战
2、该门课程任课教师布置的课外学习(课前准备)任务是否适当□偏少□恰当□偏多□太多
3、你课外学习花的时间是否超过了课内学习的时间
□超过□基本相当□少于
4、你是否积极参与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关讨论及教学互动环节□没有机会讨论□有机会讨论,但没有参与
□偶尔参与□积极参与
三、课程教学质量总体评价
1、课程结束后,你认为自己是否达到了课程素养或能力培养的要求和目标
□没达到□基本达到□完全达到
2、你认为该门课程学习的必要程度如何
□没必要□有必要□很有必要
3、该门课程是否真正体现了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特色:注重科教结合,强调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强化过程及素养或能力考核
□没有体现□有所体现□完全体现
4、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对你是否有帮助
□没有帮助□有些帮助□很有帮助
5、你是否喜欢该门课程
□不喜欢□一般□很喜欢
6、该门课程总体教学质量如何
□较差□一般□较好□很好
四、其他评价(请任课教师自行增加自选指标,以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自我评估课程建设过程中所采取针对性配套措施的有效性、教学目标即选课学生最终的素养或能力培养的达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