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18年3月离线作业《现代教育技术》试卷_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核试题
一、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请阐述其功能和作用。(20分)
答: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有效地传递和控制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的新型教育方式。
A、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功能:
1、再现功能。它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能实现事物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化。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重现从太空到海底的事物,如星云的运动、海底火山的运动、地壳的运动等,都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感知。
2、集成功能。它能把图像的、声音的、文字的教学材料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获取知识信息。
3、交互功能。主要是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流。
4、扩充功能。它所提供的大容量的多媒体软件和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比如一张光盘的信息容量为650 MB,相当于3 4亿个汉字,而在互联网上传送的信息更是无穷无尽。
5、虚拟功能。由计算机仿真生成的虚拟现实世界,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培训宇航员,通过计算机仿真产生的与太空相似的环境,如失重等,可以让宇航员感受置身于太空的感觉,培训他们在太空工作的技能。
B、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
1、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能通过声像并茂的方式把教学内容表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接受;有助于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记忆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减轻学习负担,增进学生的健康;通过网络环境,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
2、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快速呈现、检索和传递各种信息,提高信息的传递速率和容量,大大减少学生获取信息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学习中,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学生听觉和视觉的综合刺激,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扩大教育规模。利用广播电视、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向学校、家庭、社会传输教育课程,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成千上万的学生,大大节省了教育投资,扩大了教育规模。
4、促进教育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实现了教育手段的多媒体化,教育方式、方法及内容的多样化,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为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思路。
二、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25分)
答:(1)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
(2)实施主体自控策略,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通过说课和微格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4)实施教学策略训练,提高教师教学策略技术;
(5)运用教学反馈技术,注重教学反思训练。
三、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25分)
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主要有:多媒体素材的开发、网络课程的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专业资源库的建设、网上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演示的工具。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
(2)主体交流的媒体。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外界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3)资源环境的生成。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不断优化生成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环境,就会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而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论述题:(30分)
1.什么是教学设计?
答: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
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由哪些环节构成?
答: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就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规划过程。
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含: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策略的制定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方面。
3.结合你的教学实践叙述一节课的设计过程。
答:我就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述一节课的设计过程:
1、分析、确定单元目标。
(1)分析学生、课程学习的特点;
(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2、界定问题、主题。
(1)问题/主题/项目的确定应与单元目标一致,具有趣味性、吸引力和挑战性;
(2)应当反映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或法则;
(3)充分描述其产生的情境、恰当地呈现/模拟、描述对问题的可操控方面。
3、提供案例、范例。
(1)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经验,提供与主题学习任务有内在联系的案例;
(2)学生学习案例,考察其与主题学习任务之间的异同;
(3)案例要有益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关联;
(4)案例必须能描述问题的复杂性,不能以简单化替代复杂化。
4、选择、创建量规。
(1)根据预期的学习结果形式,选择、创建科学的评价量规;
(2)量规的选择/创建要符合学习目标、主题任务、学习者心理特点的需求;
(3)量规应当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共识的基础上,并且事先要告之学。
5、准备资源/技术。
(1)围绕学习任务,匹配信息化学习资源/技术支持(结合传统学习资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