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376.33 KB
- 文档页数:8
大数据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数据行业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大数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数据行业现状大数据行业是指通过对海量、多样、高速生成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以挖掘潜在价值,并对决策和创新提供支持的产业。
当前,大数据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数据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个人、企业和政府之间产生的数据规模成倍增长。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报告,全球数据每两年翻一番,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175ZB(1 ZB = 10的21次方字节),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
其次,数据类型多样化。
大数据产生的数据类型包括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如XML、JSON等)、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音频、视频等)以及地理位置数据等。
不同的数据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
再次,数据价值开发程度不高。
当前仍有大量数据处于未开发利用的状态,尤其是非结构化数据。
数据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意味着巨大的潜在价值有待开发,这对于大数据行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最后,数据安全问题突出。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问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随着数据规模的扩大,个人信息泄露、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给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分析带来了风险。
二、大数据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大数据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首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大数据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挖掘出更多隐藏在数据中的信息和知识。
其次,边缘计算的兴起。
边缘计算是指将计算和数据存储功能移近数据源和终端设备的一种计算方式。
边缘计算的发展将有助于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的价值开发程度。
再次,大数据的行业应用不断拓展。
除了互联网、金融、电商等行业外,大数据的应用还将扩展到医疗健康、能源环保、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
中国大数据分析平台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行业综述1、定义及介绍大数据分析平台,是企业用户在大数据环境下用于分析与决策的平台。
按技术架构划分,主要包含数据收集与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分析与决策三个层级。
从服务边界来看,大数据分析平台概念小于数据中台,强调平台的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弱化了数据本身的规划、治理与服务。
大数据分析平台介绍大数据分析平台介绍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发展历程随着增强分析演进到了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将成为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核心特性。
湖仓一体技术不断完善,未来也将成为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底座。
流批一体技术让有界数据和无界数据实现了打通,让数据分析获得了更好的一致性。
中国大数据分析平台正在逐年发展及突破,公有云厂商及其他行业厂商纷纷在做尝试。
我国大数据分析市场整体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大数据分析平台行业发展历程大数据分析平台行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行业背景1、政策环境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大数据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
在2022年10月的《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提出,2023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具备数据目录管理、数据归集、数据治理、大数据分析、安全防护等能力。
中国大数据分析平台行业相关政策梳理中国大数据分析平台行业相关政策梳理资料来源:政府公开报告,产业研究院整理2、社会环境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显。
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 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2016-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2016-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大数据分析平台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三、产业链大数据分析平台行业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上游环节为基础设施和数据源,基础设施为为行业提供最基本的运行基础,数据源为分析的资料,提供分析的素材;中游环节为云平台包括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对数据分析的服务厂商有北极九章、帆软、科大讯飞等;下游环节为SaaS,制定好行业方案后为行业客户解决面临的问题。
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一、前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成为时代的核心资源。
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处理大量数据成为了当下许多公司和政府机构的重要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数据产业应运而生。
在国内,政府对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通过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中国大数据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二、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和分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已达到8.3万亿元,其中数据处理和存储业务占比最大,达到46.9%;其次是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占比为38.1%;数据开发与服务业务占比为14.4%。
此外,大数据业务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其中广东占比最大,达到35.2%。
2. 应用领域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经济、政治、社会、工业等众多领域都有应用。
其中,经济领域是大数据产业的核心应用领域,主要包括金融、交通、医药等产业。
在金融领域,大数据的应用可帮助金融机构实现精准的风险控制和智能投资决策;在交通领域,大数据可用于交通拥堵预测、公路建设规划等方面;在医药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开展临床研究、分析疾病发病规律等方面。
3. 企业发展情况在大数据产业中,中国企业发展十分迅速。
国内企业如百度、阿里巴巴、华为等都在大数据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有不少外资公司如IBM、谷歌等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
国内企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大数据应用领域,阿里巴巴旗下的"云"生态圈深入到了零售、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三、中国大数据产业未来趋势虽然目前中国大数据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未来的道路仍充满挑战。
下面将分别探讨未来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发展趋势(1)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大数据产业的重要支撑,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尤其是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将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并且将带来更多全新的商业模式。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总体情况(一)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供给结构初步形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十二五以来,我国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全国各地发展大数据积极性较高,行业应用得到快速推广,市场规模增速明显。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1-201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分别为37.4亿元、47.3亿元、59亿元和75.7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约为27%。
易观国际同时预测,2015、2016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保持约30%的增长速度,在十二五末市场规模接近100亿元。
图1 2011-2016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数据来源:易观国际数据,2015.1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由互联网企业(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传统IT厂商(以华为、联想、浪潮、曙光、用友等为代表)、大数据企业(以亿赞普、拓尔思、海量数据、九次方等为代表)共同组成的市场供给关系,但各环节发展水平不均衡,在大数据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少成熟的产品和服务,面向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服务较多,而前端环节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后端环节数据挖掘分析和可视化,及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较为匮乏。
(二)技术创新基础初具,应用驱动创新特征明显技术创新基础初具。
十二五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部门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发展,利用“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电子发展基金等进行了前沿部署,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的迫切需求,安排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研究、大型通用数据库系统研究等课题,对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大型数据管理的核心技术进行集中攻关。
我国企业已经在大数据领域开始布局,不仅加强物理存储设备与处理能力的建设,也加快技术产品的研发与人才队伍的培养。
应用驱动创新特征明显。
十二五以来,大数据领域由技术创新转驱动向应用创新驱动转变的趋势开始显现,很多技术和产品是在应用需求的引导下完成的创新和突破。
在Hadoop、Spark、Storm等开源技术的影响下,大数据的技术壁垒越来越低,使得开展大数据业务的企业无需担忧技术实现问题,而是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对需求的挖掘、分析和满足上。
工作心得:我国大数据交易的发展现状、面临困难及政策建议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数据资源的价值逐步得到重视和认可,数据交易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015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要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开展面向应用的数据交易市场试点,探索开展大数据衍生产品交易,鼓励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主体进行数据交换和交易,促进数据资源流通,建立健全数据资源交易机制和定价机制,规范交易行为等一系列健全市场发展机制的思路与举措”。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和产业界的带动下,贵州、武汉等地开始率先探索大数据交易机制。
本文梳理了我国大数据交易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数据资源开放、推动数据应用和释放数据价值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大数据交易发展现状(一)我国大数据交易发展特点1.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进入井喷期。
数据交易平台是数据交易行为的重要载体,可以促进数据资源整合、规范交易行为、降低交易成本、增强数据流动性,成为当前各地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的主要举措之一。
从全国范围来看,2015年前成立并投入运营的有北京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长江大数据交易所、东湖大数据交易平台、西咸新区大数据交易所和河北大数据交易中心。
2016年新建设的有哈尔滨数据交易中心、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上海大数据交易中心以及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
据有关数据预测,到2016年年底全国类似的交易平台数量可能达到15到20个[1]。
2.大数据交易变现能力有所提升。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鼓励下,数据交易从概念逐步落地,部分省市和相关企业在数据定价、交易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随着数据交易类型的日益丰富、交易环境的不断优化、交易规模的持续扩大,我国数据变现能力显著提高。
据《2016年中国大数据产业白皮书》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大数据相关交易的市场规模为33.85亿元,预计到2016年国内大数据交易市场规模将达到62.12 亿元,2020年将达到545亿元。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大数据是指规模庞大、种类繁多且更新速度快的数据集合,可以通过特定的技术和工具进行高效地处理和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在我国的产业领域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一、我国大数据产业的现状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了700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随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 技术水平逐步提升我国在大数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我国的大数据技术在一些领域中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3. 产业结构逐渐完善我国的大数据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完善和优化。
目前,我国的大数据产业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应用与服务等多个环节。
各个环节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推动了大数据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我国大数据产业的未来趋势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重要议题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未来,我国的大数据产业需要加大对数据安全的保护与隐私的合规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确保大数据的合法使用和隐私保护。
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未来将更加深度融合。
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和大数据的支持,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同时,大数据也为人工智能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 数据跨界融合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未来,随着不同行业大数据的跨界融合,将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不同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整合,将加速创新和发展。
同时,如何处理不同行业数据的隐私和权益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4. 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成为重点未来,我国大数据产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我国大数据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数据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大数据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出来,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注意去保障大数据的安全。
本文将就我国大数据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一、我国大数据安全问题的现状1. 数据泄露风险增加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和企业数据被数字化并存储在电脑、云端等平台上,这也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一旦数据泄露,个人隐私和企业机密都会受到损害,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2. 数据安全法规不完善我国的大数据安全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这使得大数据的安全管理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大数据安全风险层出不穷。
3. 技术保障不足尽管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大数据安全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口。
当今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迅速,但同时也给大数据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相关技术的研发还需要加强。
4. 专业人才短缺大数据安全需要专业的人才去保障,而我国目前大数据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不足的问题。
这导致了大数据安全领域的人才瓶颈,影响了我国大数据安全的保障能力。
以上就是我国大数据安全问题的一些现状,这些问题都给我国的大数据安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下面,我们将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来应对这些问题。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对于大数据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制定更加严格和具体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大数据的安全。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规范和约束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交换行为,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企业的商业秘密。
2. 提高技术保障水平大数据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建设要得到加强,要加大对大数据安全相关技术的投入,提高技术保障水平。
加强对大数据的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研究,保障大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策略分析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数据价值认识的提高,大数据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日益壮大的市场的国家,中国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然而,在这个领域中有诸多的挑战和风险,中国产业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就需要系统性的规划和策略的支持。
本文将通过分析现有的情况和利用相关报告数据,围绕厘清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面临的挑战及发展的路径,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和建议。
一、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一方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并通过文件和规划,提出了一些政策和举措以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例如《国家大数据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等。
这些政策引导了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化。
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来看,中国大数据产业已经有着极高的需求。
根据奥思数据的研究报告,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会达到828.4亿元(人民币),并且预计在2018年将会增长50.6%。
这代表了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然而,中国大数据产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数据质量和数据隐私的安全。
此外,许多企业对大数据的应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并且缺乏代表性。
同时,中国的大数据产业还面临来自技术、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压力。
二、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瓶颈1. 技术方面在技术方面,中国大数据产业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数据质量的问题,中国大部分的数据并不能得到良好的处理。
这主要是由于数据相关的领域,例如数据采集、清洗和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尚不成熟。
其次,中国的云计算状况不佳,这是因为企业关注度不够和政策推动不力所致。
最后,大数据芯片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多的科研努力和资金投入。
2. 社会方面在社会方面,中国的大数据产业还遭遇到一些挑战,包括电子商务、物联网安全以及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人力资源问题。
另外,有许多泛滥的大数据分析,这意味着研究不够充分,将会导致错误和误解的决策。
国内大数据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已逐渐成为国内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的快速积累,大数据行业在国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本文将对国内大数据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现状1. 大数据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大数据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已经达到1.6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万亿元。
国内大数据企业数量也呈爆发式增长,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企业。
2.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为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鼓励大数据技术应用、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等。
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大数据行业在国内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
3. 行业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在金融行业,大数据分析为风控、反欺诈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制造业,大数据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在医疗健康领域,大数据技术为疾病预测、精准医疗等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大数据行业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二、发展趋势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重要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
不断爆发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关切,政府也加大了对数据安全的监管力度。
未来,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将成为大数据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企业需要加强数据安全措施的建设,确保数据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大数据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能力,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
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进步也将进一步推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为各个行业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智能支持。
3. 数据治理与合规化建设数据治理与合规化建设将成为大数据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数据规模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有效的数据治理与合规化建设将有助于保障数据质量和可信度。
目录一、我国产业发展现状二、我国产业发展问题三、政策建议四、结语一、我国产业发展现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和商品出口国,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领域已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的制造业拥有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完善的产业链条。
从钢铁、汽车、航空航天到电子、通讯等领域,我国的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覆盖了原材料开采、加工制造、产品设计研发、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
生产的产品远销国外,产业规模居于世界前列。
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取得了显著进步。
无论是互联网、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云计算,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都蓬勃发展,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我国的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领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典范。
再次,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国。
我国在电动车、智能交通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的产业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发展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二、我国产业发展问题1.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占比较低。
制造业过度集中在低附加值和重污染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2.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的许多企业虽然在规模上很大,但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并不突出。
核心技术受限于海外技术垄断,导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3. 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问题屡见不鲜,成为威胁人民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4. 产业转型升级压力随着世界产业格局的调整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产业在面对新技术、新模式的冲击时,需要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
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应对建议一、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数据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各国纷纷将数据作为国家战略资源,推动数据产业的发展。
我国在数据领域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数据资源总量庞大,应用场景丰富,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数据资源总量庞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截至2022年5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亿人。
这庞大的用户基数为数据资源的积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数据应用场景丰富:在各行各业中,数据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工业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智能化;在金融领域,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精准营销;在医疗领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在交通领域,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和分析,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等。
数据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数据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2022年上半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0。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尽管我国在数据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以推动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中的作用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资源。
数据是数字化信息的基本载体,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挖掘和应用,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数据是创新的基石。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企业可以发现潜在的商业机会,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数据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数据是智能决策的基础。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企业和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消费者行为和行业趋势,从而做出更加精确和有效的决策。
我国工业大数据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工业大数据作为工业与数字经济之间的桥梁纽带,对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实融合,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意义重大。
为此,2022-2023年赛迪研究院对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杭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1个省市及部分行业领域专家开展调研。
调研发现,地方在工业大数据基础设施、标杆示范、集群载体、要素保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同时仍面临数据流通不畅、技术产品不强、解决方案不足、惯性思维局限等问题。
下一步,建议打造工业大数据先导区示范标杆,同时要供需两端共同发力,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一、地方工业大数据发展现状(一)支撑工业大数据流通的基础支撑能力基本形成一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部署加快推进。
各地加大5G、千兆光网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部署,提升工业互联网支撑服务能力。
如山东省实施“感知能力”提升工程,部署物联网终端数超1.64亿个。
青岛市建设了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累计上线特定行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40个。
福州市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600多家纺织化纤企业。
二是工业数据的采集汇聚不断加强。
各地积极实施数据管理能力国家标准,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数据资源体系建设。
如山东省培育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数据流通、公共服务四类60个平台,构建工业大数据平台体系。
江苏省牵头制定了《信息技术大数据工业产品核心元数据》国家标准,推进工业大数据产业标准化。
三是数据资源的资产化运营加速落地。
各地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打造数据交易中心、数据中介、数据经纪人等数据服务新模式。
如江苏省、广东省发布首席数据官制度。
上海市布局新型数据交易所,推进多层次数据交易流通机制,打造“数商”交易生态。
(二)释放工业大数据价值的应用标杆示范不断涌现一是示范应用场景加速涌现。
全国过半省市发布数字化场景清单,引导工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如湖南、河南、江苏等省发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
当前我国大数据的产业化应用与瓶颈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全新动能。
从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看,大数据的采集、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大数据的处理与计算、大数据的传输与交互、大数据的查询和可视化展示、大数据的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等技术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尤其是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化应用技术正在不断走向成熟。
同时,在人工智能、5G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下,大数据产业化应用的商业场景越来越多,在金融、电信、制造、政务、医疗等各个领域打造大数据应用模式,打造数字经济新范本。
不过,目前我国大数据发展正在面临四大瓶颈:大数据开放共享进程有待提速,大数据流通与交易的市场机制尚不成熟,大数据技术引领能力有待提升,大数据应用专业化人才短缺。
关键词:大数据产业化应用商业场景瓶颈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企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中国数据总量预计在2023年达到76.6个ZB,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6%,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
在人工智能、5G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下,不同类别、不同来源、不同形式的数据正进行海量规模的交互,管理、处理、分析与优化能力也在大大提升。
就产业应用而言,大数据正在各个场景中展开应用,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一、大数据产业化应用的技术现状从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看,包括大数据的采集、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大数据的处理与计算、大数据的传输与交互、大数据的查询和可视化展示、大数据的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等,正是这些技术的发展,为大数据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可能。
在大数据采集方面,虽然中国数据采集技术和服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国内数据采集企业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在运营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构建数据采集体系进一步挖掘价值。
另一类是应用网络爬虫、人工智能、无人机、遥感技术等技术手段,通过采集文本、语音、图像、视频、传感器、条形码、遥感遥测等各类数据,为企业客户提供大数据服务。
大数据国内发展现状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大数据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和变革。
以下是国内大数据发展现状的几个方面:1. 行业应用广泛:大数据技术已经在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金融、电信、制造业、零售、医疗等。
金融行业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和客户管理;电信行业可以通过分析用户数据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制造业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等。
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各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2. 政府支持力度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发展,积极出台政策支持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国家提出了“互联网+”、大数据战略等政策,鼓励大数据产业的创新和应用。
政府还积极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结合,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3. 技术研发实力强:中国在大数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国内的一些大数据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具有领先水平,涉及到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挖掘等方面。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也积极布局大数据技术,并在相关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
同时,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在大数据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大数据涉及海量的个人和商业数据,如果得不到妥善保护,将可能引发安全风险和隐私泄露问题。
因此,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已成为当前大数据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政府及相关部门逐渐加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并加强监管,以保护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
总的来说,中国大数据行业在政府支持和技术创新下取得了快速发展。
然而,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相信中国的大数据行业将继续迎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中国大数据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大数据”一词是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诞生和普及的。
大数据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视为当前和未来的重要战略性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及技术发展空间。
中国大数据产业也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大数据产业现状随着大数据本身资产化程度的加密和行业领域的扩展,大数据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
目前,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包括技术服务、软件等领域,蓝海产业链上下游涵盖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智能识别、数据可视化、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服务等众多核心技术领域。
其中,可重复使用、可扩展性极强的大数据平台服务是大数据应用和服务的核心,也是整个大数据产业链的基础。
据中国科学院预测,2020年,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美元,2019年大数据市场有望增长15.5%,其中,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潜力更大。
另外,大数据产业也成为了当前“互联网+”推进的重要支撑。
二、大数据产业未来趋势1. AI时代来临,人工智能成为大数据产业的主角。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之间有着天然渊源。
在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处理、分析、挖掘等工作的核心目的在于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并转化为人类社会长足发展的先进智慧和真正优质的创新服务。
未来,人工智能将改变各行业的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成为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
同时,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领域中所承载的价值将愈加显著。
2. 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大数据时代下,随着数据存储、传输、使用应用的飞速发展,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问题显得愈加热门、复杂和重要。
如何保护用户隐私数据,既满足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其他高效数据应用的需求,又尽量避免人类权益在这一过程中遭受到地租的侵害,将是未来5年大数据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难点。
3. 大数据活水涌动,行业横移将成为大潮。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1、国家行政环境
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为大数据行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政府在加快建设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大数据保护机制、完善大数据产业管理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大数据作为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和支撑,提出实施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对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市场发展
近年来,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市场发展较快,2024年大数据应用服务市场规模突破3100亿元,同比增长30.6%,超越2.9万亿元的互联网产业。
随着国家大数据应用政策的不断完善,大数据应用服务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2024年大数据应用服务市场规模达到3431.2亿元,同比增长
10.0%。
2024年第一季度,大数据服务市场规模达837.2亿元,同比增长
11.9%,新的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
3、技术发展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给中国大数据产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产品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大数据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也日益增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年中国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及应用场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力量。
年中之际,让我们一同来探究一下我国大数据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场景。
大数据行业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和引导大数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这不仅为大数据行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这个领域。
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在大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分布式存储技术的不断优化,使得海量数据能够被高效地存储和管理;大数据处理框架如 Hadoop、Spark 等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而数据分析算法和模型的不断创新,让我们能够从复杂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在数据资源方面,我国拥有庞大的数据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和领域都产生了海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涵盖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消费、社交等方方面面,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然而,我国大数据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是一个突出问题,部分数据存在错误、缺失和不一致的情况,这给数据分析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数据价值的不断提升,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此外,大数据人才的短缺也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
尽管面临挑战,但大数据在我国的应用场景却十分广泛。
在金融领域,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风险评估和信用评级。
通过对用户的消费行为、信用记录、社交关系等多维度数据的分析,金融机构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信贷决策。
同时,大数据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进行市场预测和投资决策,提高投资回报率。
在医疗健康领域,大数据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病历数据、临床检验数据、影像数据等进行整合分析,实现疾病的早期预警和精准诊断。
大数据国内发展现状大数据是指在传统数据处理应用方法不再适用的情况下,采用新型技术和工具对庞大、复杂、多样化的数据集进行分析和解释的一种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大数据在国内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中国大数据市场发展迅速。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5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4%。
这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于大数据产业的支持和倡导。
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金融、制造、医疗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其次,大数据产业生态链正在形成。
大数据的应用需要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等。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大数据技术服务提供商、数据中心及云计算服务商,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硬件设备制造商,形成了完整的大数据产业生态。
再次,政府提出了大数据发展的战略部署。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大数据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多层次、多种类的大数据资源体系,推动大数据应用在政务、经济、社会领域的创新应用。
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数据的发展。
最后,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结合逐渐加深。
大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实时、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促进了人工智能的算法优化和应用场景的丰富化。
同时,大数据也推动了物联网的快速发展,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物联网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然而,国内大数据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大数据应用过程中涉及大量个人和商业数据,如何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其次是数据价值的挖掘和利用问题,大数据虽然丰富多样,但如何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仍然是一个技术难题。
此外,缺乏专业人才也制约了大数据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总体来说,中国的大数据发展现状是蓬勃向前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生态链不断完善。
工作心得:我国大数据交易的发展现状、面临困难及政策建议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数据资源的价值逐步得到重视和认可,数据交易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015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要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开展面向应用的数据交易市场试点,探索开展大数据衍生产品交易,鼓励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主体进行数据交换和交易,促进数据资源流通,建立健全数据资源交易机制和定价机制,规范交易行为等一系列健全市场发展机制的思路与举措”。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和产业界的带动下,贵州、武汉等地开始率先探索大数据交易机制。
本文梳理了我国大数据交易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数据资源开放、推动数据应用和释放数据价值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大数据交易发展现状(一)我国大数据交易发展特点1.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进入井喷期。
数据交易平台是数据交易行为的重要载体,可以促进数据资源整合、规范交易行为、降低交易成本、增强数据流动性,成为当前各地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的主要举措之一。
从全国范围来看,2015年前成立并投入运营的有北京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长江大数据交易所、东湖大数据交易平台、西咸新区大数据交易所和河北大数据交易中心。
2016年新建设的有哈尔滨数据交易中心、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上海大数据交易中心以及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
据有关数据预测,到2016年年底全国类似的交易平台数量可能达到15到20个[1]2.大数据交易变现能力有所提升。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鼓励下,数据交易从概念逐步落地,部分省市和相关企业在数据定价、交易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随着数据交易类型的日益丰富、交易环境的不断优化、交易规模的持续扩大,我国数据变现能力显著提高。
据《2016 年中国大数据产业白皮书》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大数据相关交易的市场规模为33.85亿元,预计到2016年国内大数据交易市场规模将达到62.12亿元,2020 年将达到545亿元。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已成为新的技术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深刻改变着宏观经济环境,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日前在京举行的“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上,与会专家表示,我国大数据产业当前还面临信息资源难共享、数据安全风险大、产业生态不健全等难题,需从优化产业政策入手,促其健康发展。
1
大数据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北京大学教授杨学山认为,我国大数据产业虽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但在对大数据的社会认知、政策环境、市场规模、产业支撑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大数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首先,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日益完善。
大数据产业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结果。
鉴于大数据对经济、社会、科研、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巨大价值,中国各级政府纷纷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大数据产业深入发展。
早在2011年,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就把云计算定位为构建国家级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融合创新的关键技术和重点发展方向,此规划被视为较早推动大数据发展的政策。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阐述了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此纲要的出台标志着大数据产业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高度,逐渐完善的政策体系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其次,各地逐渐建立起了大数据产业发展平台。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相关平台也逐步建立。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已建成和在建的大数据产业园已达到100多个。
为推动大数据研究,学术界成立了大数据专家委员会等机构,举办了大数据共享与开发、大数据技术创新、大数据运用、大数据产业发展等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另外,大数据的市场空间广阔且在持续扩大。
大数据产业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运用等环节,其在金融、电子商务、医疗、农业、政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已彰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持续增长的态势。
例如,金融行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业务,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审计风险;交通部门利用大数据检测交通流量变化,优化了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制造业利用大数据优化生产流程。
而随着企业级用户对大数据需求的持续增加,大数据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2
大数据发展面临的三重困难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认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技术和信息依赖性,由于我国大数据产业起步滞后以及基础条件不够成熟,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困难也日渐显现。
其中一大难题便是,信息壁垒降低了大数据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大数据产业发展必须实现数据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共享,如果数据不开放、不共享,数据整合就不能实现,数据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然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
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没有形成与全局思维,仍认为自己的数据信息不可以开放共享,甚至将其视为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先机的优势条件。
此外,政府部门是社会信息的主要控制者,其信息又分别被不同部门和区域控制,而不同部门和区域间的数据标准各异,信息资源也就难以实现共享。
另外,数据安全管理薄弱增加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风险,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数据的海量存储增加了数据安防的难度,可能造成大量数据损坏或丢失,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其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要求人们形成更强的安全意识,但现实中不论企业还是个人的安全意识还没有从传统的非信息时代转变过来,存在巨大潜在风险。
其三,网络攻击带来了数据安全风险,随着大数据在政府、金融、公共事业等领域的广泛运用,数据泄露带来的损失远远超出行业范畴,而是全局性的国家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保护大数据安全的能力十分有限,加上大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缺失、网络信息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等问题,大大增加了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风险。
不仅如此,产业生态体系存在短板,阻碍了大数据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多层次的生态体系。
我国大数据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为:各领域大数据企业分散现象普遍;产业发展、政策、平台、创新、环境等不协调;大数据企业之间分工不明确、交流合作不足、协同力度不够;大数据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发展滞后。
3
大数据发展需从四方面优化产业政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梅宏表示,为克服困难,促进我国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应从以下四方面优化:
1完善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实践表明,新兴产业如果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容易出现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同质竞争等问题。
为此,我国应尽快优化对大数据产业的战略规划,明确方向和重点,制定长、中、短期发展目标,完善投融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政策,为大数据产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2依托大众创新创业优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
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增强创新驱动活力、拓宽创业渠道、优化创新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这无疑是解决大数据发展创新技术受限、企业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3加强大数据共享平台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在数据共享方面,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管理办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内容、程序、标准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网站,形成共享服务体系。
在数据安全方面,应完善国家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同时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大数据安全应急机制,从而大幅度降低大数据风险。
第四,实施融合发展战略,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
这里的融合发展既包括大数据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又包括大数据企业与政府、社会组织的融合。
大数据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体系,需要众多产业的支撑。
因此,构建大数据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组建全国性、区域性的大数据产业联盟,加强大数据产业链各个环节企业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同时发挥好政府、企业、社会中介等多方面力量,聚集各方优势。
企业应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当主体地位,政府应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政策和服务。
社会中介组织也不容忽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大数据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产业联盟等组织的培育和扶持,充分发挥它们在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社会调研等方面的作用,使之成为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另一支重要力量。
社会中介组织也不容忽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大数据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产业联盟等组织的培育和扶持,充分发挥它们在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社会调研等方面的作用,使之成为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另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