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阶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 格式:docx
- 大小:22.21 KB
- 文档页数:4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目标,本计划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一、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教学各个环节,涵盖理论教学、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二、设立专门的创新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创新能力。
三、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讲座,邀请成功创业者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并与业界交流的机会。
四、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项目办公空间、资金扶持和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助力学生创业项目成长。
五、开展跨学科交流与合作,通过学术交流、联合研究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视野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实施阶段性评估与反馈机制,确保教学质量与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通过以上措施,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优秀毕业生。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校一直以来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然而,考虑到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仍有提升空间,我校特制定本计划,以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工作内容1.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教学各个环节,涵盖理论教学、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2.设立专门的创新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创新能力。
3.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讲座:邀请成功创业者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并与业界交流的机会。
4.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项目办公空间、资金扶持和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助力学生创业项目成长。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背景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
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等。
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较普遍的形式,但这种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
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
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分析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在大学本科阶段,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创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创业的不断崛起,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提升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足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和僵化,大多数学校只开设了少量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而且课程设置相对固定,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太相符。
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兴趣和动力。
2. 缺乏实践教学和创业指导大多数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和创业指导。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的方法和技巧。
学校也缺乏相应的创业导师和资源,无法给予学生更好的创业指导和支持。
3. 缺乏创新创业氛围大多数本科院校缺乏创新创业的氛围和平台,学校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相对薄弱,学生缺乏成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难以培养创新创业的兴趣和信心。
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普遍较为低迷,缺乏对创新创业的积极认知和态度。
二、提升建议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开设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如创业管理、市场营销、创新设计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范围。
引入跨学科的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应注重实践教学和创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和创业支持。
可以建立创业实践基地,邀请成功创业者来校分享经验,组织创业比赛和实训项目,帮助学生提升创业技能和实战能力。
学校应引入更多的创业导师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创业指导和支持。
学校应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和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提供创新创业相关的资源和支持。
学校也应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资助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试行)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特制定本要求。
各地各高校要按照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教学目标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原则(一)面向全体。
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
(二)注重引导。
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分类施教。
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模和办学特色,适应学生发展特别是学生创业需求,分类开展创业教育教学。
(四)结合专业。
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更加自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
(五)强化实践。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创业实践,增强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内容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
(一)教授创业知识。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涉及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政策法规、新企业开办与管理,以及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容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才为⽬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为主的教育,⽽是要⾯向全社会,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锻炼的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种实⽤教育。
国动态2012年8⽉1⽇,教育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的通知。
⽂件指出:在普通⾼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等教育教学改⾰、提⾼⼈才培养质量、促进⼤学⽣全⾯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校毕业⽣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随着“创业基础”课纳⼊本科必修,创新创业教育再⼀次成为教育研究的关注点。
随后,联合国青年就业⽹络中国⽰项⽬CDEP 平台开通创新创业系统,也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开展是与世界接轨。
管理⼤师彼得·德鲁克在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指出:“任何敢于⾯对决策的⼈,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个创业者并具有创业精神。
创业是⼀种⾏为,⽽不是个⼈性格特征。
”这也就是说,创新创业⼈才并⾮天⽣的,⽽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中美⼈才培养机制⽐较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创业教育的国家,从⼩学、初中、⾼中、⼤学乃⾄研究⽣阶段,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
在过去35年中,创业学成为美国商学院和⼯程学院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
1977年,50~70所学院和⼤学开设与创业有关的课程。
到1999年,⼤约有1,100所学院和⼤学开设了这⼀领域的课程,其中许多学院和⼤学还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
同年,美国国家创业教学基⾦成⽴。
美国⼤学创新创业⼈才培养有聚焦式和辐射式两种基本组织模型。
聚焦式培养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进⾏,培养专业化的创业⼈才,如哈佛商学院的MBA班,对学⽣有严格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的路径展海燕(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西安712046)摘要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业已成为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因素。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为新建院校,师资基础本身比较薄弱,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更是刻不容缓。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呈现“短平化、碎片化”的特点,实效性不强。
优化其培养路径,需要战略思维,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建立长效机制,全要素融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近些年,适应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需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力,业已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共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一项重要课题。
创新创业教育从初步探索阶段步入升级深化阶段,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与相对薄弱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之间的矛盾成为诸多矛盾中关键的一个方面。
没有一支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很难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然受阻。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由于其多为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基础本身比较薄弱,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现状更是不佳,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1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内涵不同类型的高校,师资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有所不同。
研究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问题,首先需要厘清教师所服务的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层次。
相对于学术型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在“应用”二字,这就要求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更加注重教师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应用型、实践性、重创新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理念。
诚然,所有的大学都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但是,不同类型院校创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作者:赵婷婷康静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23期摘; ;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各种动因合力作用中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
现如今,这部分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得到的实践教学效果不甚佳,与高等教育发展要求比较,还有不少缺陷与不足,面临一些需要处理的深层次问题。
必须认真思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建立健全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育平台,有效落实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保障机制。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 ; 课程有效性; ; 应用型课程伴随中国经济发展方法的快速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严要求。
高等教育是科技首要生产力、首要人才资源与创新驱动力,承载了很高的价值。
党与政府注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教学,并制定了有关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表明高等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实践能力,提高综合人文与科学素养。
就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主体,在产业技术转移与应用、创新之中形成了产业竞争的关键。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一线复合型人才,就需要走出困境,紧抓时机,通過实践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究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困境(一)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双创实效不佳。
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理念以后,被整合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据此颁布了有关深化高等院校双创教育改革实施意见,规定高等院校应当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助力创新创业。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产生这些现象:第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全,不具备科学的顶层设计;第二,评价导向不准确,存在功利主义;第三,教师团队专业程度匮乏。
院校创业教师具备很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可是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校外创业导师不能对学生开展实践性指导。
这些现象妨碍了双创教育实效性提升,并且导致双创教育没有变成双创驱动力。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等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
果和贡献
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以下是它们的成果和贡献:
1. 专业建设:
- 优化专业设置:通过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调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之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 提升教学质量: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2. 课程建设:
- 完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 更新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前沿,将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融入教学,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具实用性。
- 推动教学改革: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创新创业教育:
- 培养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课程、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 提供实践机会: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讲座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4年 第03期DOI :10.15913/ki.kjycx.2024.03.045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研究*冯明佳(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寻求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大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可以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以及必要性出发,探讨目前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探讨两者深度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度融合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24)03-0153-03——————————————————————————*[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模式研究”(编号:GH22165)高等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现高等院校对于服务社会的人才的输出,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本科院校分为研究型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主要区别在于对学生的培养是主要注重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还是注重理论知识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重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可以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级应用技术创新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有利于学校突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特色和重点,抓好创新人才质量输出[1-3]。
但实际上,大部分院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并没有和专业教育融合,没有形成一个课程体系,且教师队伍建设和水平也未相应融合。
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1.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没有真正建立,教师授课过程中不能将两者紧密融合,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新意识薄弱,最终导致专业教育按照原有的培养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独自发展,没有进行体系融合,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实践能力没有形成。
本科的国家教育政策
国家教育政策在本科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改革:国家鼓励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改
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国家也加强了对高校教学质量的监管,建立健全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2.学费政策:国家实行了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
予资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3.招生政策:国家实行了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录取等多种招
生方式,扩大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提高了招生录取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4.创新创业教育:国家鼓励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国家还设立了创新创业奖学金,表彰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5.就业政策:国家实行了就业优先战略,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和边远地
区就业,同时加强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帮扶。
总的来说,国家教育政策在本科阶段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学费政策、招生政策、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政策等方面,旨在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科教学特色与亮点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各大高校在本科教育中都注重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本校本科教学的特色与亮点。
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直是我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与企业合作,开设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课程。
比如,我们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有软件实践课程、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数据结构和算法实践课程等。
这些课程都以实际项目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和方法。
另外,学院还定期组织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如参观企业、实习、参加编程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我校本科教育的另一个特色。
学院通过多种方式,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创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其中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创业基础、创业管理、市场营销等,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学院还设立了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三、学科交叉学科交叉是我校本科教育的另一个亮点。
学院拥有多个学科交叉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金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艺术等。
这些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在学习这些专业时,不仅可以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知识,还可以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如金融、生物医学工程、艺术等。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未来的挑战有很大的帮助。
四、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教育是我校本科教育的另一个特色。
学院与许多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际化教育项目。
比如,学院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高校合作,开展了学生交换项目、短期夏令营、留学等。
这些项目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国际化视野。
2019年第09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的幻灯片替代了黑板,将教学大纲、教案等内容进行了信息化,上传到各种教学平台中,并没有深刻地改变其教学方式及内容。
而从另外一方面来看,部分教师认为幻灯片减少了其工作量,使得其讲授变得更加地简单,甚至出现了““教师离开幻灯片就无法上课的现象”。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没有深入。
3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对策分析3.1创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理念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是信息技术能否与教学融合的关键。
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引入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对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引入更多的企业专职人员进入高校,同时输送更多地教师进入企业,拓展教师的视野,增加其在企业的实践,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
同时,结合各高校的具体情况,推动校校联动,加强各高职院校的交流,将信息技术应用程度高、效果好的高校经验进行推广,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及价值,这会进一步推动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与内容。
3.2进一步地提升教师及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素养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使用效果,因此,各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地为教师创造信息技术学习机会,通过委派教师到其他先进高校学习、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引入企业到校园为教师授课等方式,提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要通过部分课程改革,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
在提升师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引入各种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化在日常办公、师生交流等方面的应用,创造更多地机会让师生共同应用。
3.3构建信息化教学体系高职院校需要针对信息技术的变化,构建符合各自学校的信息化教学体系。
无论是高校的信息化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运行模式、评价及考核方式都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
信息化教学体系是基于传统的教学体系,并且在原有的体系中不断地融合,使用整体的教学体系逐步替代原来的模式,从而使得高校内部逐步适应。
通过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进一步规范原有的教学资源,确保信息的有效性、传递地快捷性。
东华大学教务处通知教函2017年18号签发: 国家级、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结题验收通知各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的要求,现对已完成的2016年度国家级、2015年度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组织结题验收。
具体安排如下:一、结题验收范围1.结题项目为2016年度国家级、2015年度上海市级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2.以往历年延期的项目;3.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分别由教务处、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团委安排验收。
二、结题验收具体要求1.各项目负责人于5月12日前向所在学院、或部门提交以下结题验收材料:(1)验收鉴定表(鉴定表必须由小组成员全体签字,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学院领导小组审定);(2)项目总结(结题)报告;(3)东华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情况记录簿”;(4)支撑材料,包括文献资料综述、研究或设计方案论证材料、原始记录、论文(或设计报告、或研究报告)、实物、软件、专利等;(5)相关材料电子光盘;含:①项目组人员集体照片及工作照各一张;②立项申请书、中期检查表、验收鉴定表、项目总结报告等;③所发表论文的word版;④相关专利及获奖证书的照片等。
2.各学院于5月19日前组织专家答辩。
学院答辩组由3~5位专家组成,各学院教学院长为验收答辩组组长。
3.结题答辩时,项目组成员一般应全体出席,将项目总结报告制成PPT格式,共同汇报和答辩、阐述自身收获,回答专家组提问、听取专家组的评审意见。
专家组在全面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和成果水平基础上,给出项目验收鉴定意见。
4.创业训练项目由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组织专家验收、创业实践项目由团委组织专家中期检查、结题验收;验收材料分别由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团委、备案。
5.各学院于5月26日前将创新训练验收项目汇总表及相关验收材料报教务处审核备案。
学院需提交给学校存档的资料包括:(1)各项目提交的项目结题验收材料;(2)电子光盘及其他需要存档的材料。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完整版)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特制定本要求。
各地各高校要按照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教学目标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原则(一)面向全体。
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
(二)注重引导。
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分类施教。
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模和办学特色,适应学生发展特别是学生创业需求,分类开展创业教育教学。
(四)结合专业。
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更加自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
(五)强化实践。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创业实践,增强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内容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
(一)教授创业知识。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涉及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政策法规、新企业开办与管理,以及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
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创新创业能力被认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并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以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培养创新意识在教育方案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和讲座,向学生介绍创新的概念、价值以及创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创新思维训练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意产生和筛选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应鼓励学生提出创意,并对这些创意进行筛选和评估。
可以组织创意大赛,设立奖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意生成活动。
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团队,对学生的创意进行评估和指导。
四、创新实践课程创新实践课程是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案的核心内容。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市场调研、商业模式设计、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实践,提升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五、创业孵化基地为了提供学生的创业实践机会,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应设立创业孵化基地。
基地内提供办公空间、设备设施等资源,供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孵化和运营。
同时,基地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创业诊断和创业帮助。
六、项目评估与监督在方案中应设立严格的项目评估与监督机制,以确保创新创业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评估可以包括项目可行性分析、市场前景评估等方面的内容,并由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监督,为学生提供专业意见和指导。
七、创新创业导师制度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
每位学生可以指定一名导师,导师可以是校内教师或外部专业人士,负责指导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帮助学生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八、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取创新创业资源,可以建立一个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
平台可以提供市场调研报告、创业案例、资金申请指南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准备和实施。
本科阶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张文秀
沈阳城市学院
摘要:探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是大学学习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创新意识、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介绍沈阳城市学院实训教学中心如何努力践行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已初见成效。
关键词:教学改革;应用型;创新能力
一、新时代下本科教育教学的新思路
1.建设高水平教学体系
要培养高水平人才,首要的就是要建设高水平教学体系,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只有把握好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才能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使原有专业得以升级,新专业得以建设。
教学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教学内容的支撑,对此,必须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容带入到课堂内外的实践中,在真实的操作演练中得到对知识点的透彻理解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2.推动“应用型”课程革命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有部分课程被淘汰,但新的教学模式仍在探索中,并没有在全国各院校、所有专业、所有课程中得到推广和实施,而想要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大力推进“应用型”课程革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参与式教学靠近,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岗位能力要求引入课堂,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实务,将课堂转变为工作场地,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得以快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加强软硬件投入
软硬件投入的力度关乎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资金的拨付、硬件设备的配置、院校的鼎力支持、教师及学生精力上的投入都对此项改革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国家、院校、教师乃至学生都应该尽可能的投入进来,尤其是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探究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上,以更快、更精准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4.推行新的评价标准
学生的培养应满足用人单位、社会的需求,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能简单的以考试评价方式而论,而应该实施全过程考核,并且可以尝试将学生选修辅修专业、参加行业考试、参加社会实践、实习也纳入到考核范围;对于教师的评价切忌唯职称、唯科研论,而应当坚持以师德师风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并实行教学规范、教学效果、教改成果的多维度考核标准。
二、实践教学
1.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贯彻“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实验实训内容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实践中是否得到锻炼,是否有所收获。
实践类型多种多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加以启发指导,面向于有一定实践操作基础和理论知识储备的本科生。
1.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申报承担的科研、教改等项目中的开放研究课题,日常化的面向学生公开,积极组织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力所能及的完成辅助科研基础数据采集、设备安装调试等;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教学仪器的改进、设备维修改进、实践过程优化等。
2.科技活动“激发”开放实践:“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技活动,由学生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实验、实训中心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及条件,在教师下指导开展自主实践活动;开放实验、实训中心实践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创新发展、实现自我的空间和舞台,能使学生的“异想天开”在这个平台中变成现实、转化成论文、发明,产品、产生专利等,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
3.预置实践课题自主选题:实验、实训中心定期向学生公布教学计划以外的自选综合型、设计型实践课题,以配合充实各级“课外科技活动”,选定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进行创新科技实践。
部分预置自选实践课题结合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课题进行,使低年级学生及早关注知识点的学习,高年级学生预先选择毕业课题的方向。
2. 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加大平台开放力度
在进行实训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较多的实践题目给予学生选题的主动权,完成每一课题的时间上,只对学生仅给予宏观控制限定。
根据题目内容将选定实践题目学生的分类,由对应的指导老师和学生沟通,熟悉学生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择优选择。
实践模式上采用“交互式”的教学形式,较多地进行师生、同学之间的讨论指导,普遍问题适时组织口头报告交流,积极培养学生
的综合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践中教师也从学生的各种问题中获得了启发,激发了新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合理计划安排,自主联系指导教师和实践平台,预约实践时间,有计划的完成实践课题。
学生在实践前要求提交论证报告,必须有实践意义和目的;达到的综合训练目标、指标;实施实践计划的内容和实践手段;完成实践项目的经费预算及预计时间。
创新型自命课题、自选课题,学生要充分做市场调查,中心和教师可积极给予帮助,结合市场需求,将自己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论证报告,在论证报告中按产品要求设计,还要附带详细的使用说明书,以便于以后进行市场推广。
实验、实训中心向学院申请支持,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条件和项目经费,协助解决重大问题。
3. 重视成果验收转化,加强应用能力培养
实践项目完成后,提交实践结题报告。
择优确定好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成果汇报会”、“设计交流会”、“设计竞赛”等活动,分享成果和交流心得体会,促进学生实践经验交流沟通,提升应用能力。
规范实践结题报告,编写内容参照标准实验报告模式进行。
三、总结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始终围绕如何使实践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以激发创新意识为前提,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以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最终目标。
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就是:扩大学生的覆盖面,拓宽实践活动内容;如何争取学校、社会的支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让更多的学生、教师参与其中,使实践教学不再单一,吸引更多的学院学生参与到开放性实践中来,形成覆盖全校的规模,诞生更多的学生科研成果,充分展示高校的研究、创新、科技前沿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06-21(1).
[2]靳玉乐,孟宪云.“双一流”建设与教学革新[J].高校教育管理,
2018,12(3):1-6.
[3]金正一.建设开放性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26(1):124-125.
[4]吴兴应等.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性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2,15(2):161-163.
[5]陈其凤等.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5(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