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教学中特长生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特长生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特长生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特长生的培养

《初中数学特长生的培养》

开题报告外2014级课题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大发展时期,各地各校都在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使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学校教育应该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保持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精神面貌。

遂宁二中是一所省级示范性文明学校,在多年的教改实验中,遂宁二中在“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教学宗旨的指导下,在中考、高考、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国、市、区级学科竞赛中也取得过很好成绩,但是在重大的国家乃至国际级学科竞赛中,却没有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遂宁二中不乏优秀的学生,至今没有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的记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的生源并不是一流的,学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在学科竞赛中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其二,更为重要的是,我校在学科竞赛的师资力量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没有专职的竞赛辅导教师,大部分老师都有很高的热情,但由于没有接受系统的学科竞赛知识培训,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时有时力不从心,缺乏系统性也极大影响了学生的竞赛成绩。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为了学有所长的学生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同时培养一批能辅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年轻骨干教师,从而形成遂宁二中在学科竞赛中的优势地位,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更多的人才。我们申报了“数学特长生的培养”这个研究课题,目的是培养数学优秀特长生,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应用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学科竞赛中有明显的集体优势,从而在全国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也给组里年轻教师提供培训竞赛知识的机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和竞赛资料,使我校数学学科竞赛具有相对的延续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理论依据

根据目前西方流行的建构主义思想,特长生培养的实施可以通过两大途径,一是课堂的探究教学包括有结构的探究、指导性探究和自由探究;二是课外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 1998年11月24日江泽民主席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年会上,会见科技界人士讲话中提出:“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这些都说明了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特长生培养非常必要,在现实和发展两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遵循三个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全面提高,重点培养。部分学生知识基础较好,有较强的能力,对这部分学生加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某些学科有突出的成绩。

2、目标适当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对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制定难度适当的目标,对学生的成长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

3、教学相长的原则

制定较高的目标,对教师而言,无疑也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会刺激教师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在试验中能够提高我们教师的水平,为我校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数学特长生的界定

所谓数学优秀特长生,并不是在一次两次考试中有好成绩学生,在一两次数学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而是对一个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概括,它表现在:

1、对数学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强,不满足于课内知识。

2、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思维水平具有深刻性、广泛性和灵活性。

3、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促进其它相关学科的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