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变化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12.83 MB
- 文档页数:78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编撰:马琪翔时间:2019年12月4日目录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 (3)二.情景式话术 (4)三.具体内容更替 (4)四.内容更替说明 (7)1.蓝细菌的表述更加准确 (7)2.肽键的准确表示方法 (7)3.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8)4.内质网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 (9)5.水有两种运输方式 (9)6.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统称转运蛋白 (9)7.ATP的表述及作用方式 (10)8.NADPH也能提供能量 (10)9.细胞全能性的定义 (11)10.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11)11.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11)12.胞吞胞吐的范畴相关变化 (12)13.格式相关变化 (12)14.增加的知识点 (12)15.实验探究的改变 (13)16.章节和顺序的改变 (13)附表一: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对旧试题的影响统计表 (14)附表二: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对知识树的影响统计表 (14)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内容变化新教材是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修订而来,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在修订过程中,吸收了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优点,在继承的基础提升了教材价值。
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总体上看必修一新旧教材思路没有变化,以前的内容基本都可以使用,只有部分内容略微调整(下图为新旧教材知识框架),总体上来说是“三删一改一增加”删除3 个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需要耗费大量的实验材料,实验的价值也不高)。
其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运用模型作解释”,保留了该实验的思维训练价值。
更改了一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调整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可行性更强了。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旧教材新教材结构框架不变,微公学变为内加科“虎克”改为“罗伯的细题的改为基本的生命系统”“资”教生命系统结更“思考与讨旁栏增加增加了“知有步大肠杆菌图“蓝藻”改”“念珠由“与社考式加本章小结内容核罗减少的旁支知识点的干扰,增加了“发展,明确每养题材中干将旧教材中合对格图正文内容有将“思考与更改为旁验丹“方法二”科材是细胞内良好溶剂,养废变为量子讨论增加删减了旁栏中“食盐加碘”“细胞中化合量的问删减了“与删减了“技增加了旁栏更改正文内使得无机盐言精炼准有又增加了探删减二糖中的增加了“拟的改变了“植体子旁栏增加了“批判性思维” 正文增加了的相增加了“与讨论”问了的相关更换了海豹删减了旧教“与生活的增加了“磷区旁栏增加了醇“与生活“生物大为骨架”的知识,“糖类转有了能的举“蛋氨基酸正文氨基酸的种改联中非必需氨更“空间结改为意将“氨基酸的改“脱水缩合反应”之后,并以增加了“思“蛋蛋白质的性了“盐析”的所材的“科学前沿”正文第一段“核酸的增加了核酸(删减了DNA察在细胞中的分布”“核苷酸RNA 上 改为饼与组将“核酸的调整到较有利结的丰满了正文将“生物大为的内容调后将旧教材中无一节的最调后增加了“单多意增加了学科题第3章 旧教材新教材题是旧教材细并引入细现,并除制将对细叙史像型第二节“细胞器”部分新老教材对比1.问题探讨:本节问题探讨以我国自行研制C919飞机为背景,要求学生分析研制中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类比细胞中不同结构之间的关系。
其中隐含整体和局部的观念以及对细胞内各组分协调关系的理解;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科技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2.1科学方法——差速离心法新教材中差速离心法的原理介绍更清楚了,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即明确差速离心是分级分离的。
现行教材介绍差速离心时过于概括,不利于学生理解。
2.2形态、结构与功能新教材介绍细胞器之间的分工时,着重强调各细胞器的功能,而非形态和结构。
新教材·生物必修1第一章知识构建课程内容标准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1各种细胞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但在形态与功能上有所差异1.1.1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1.1.2描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新课程理念导读学科核心素养1.通过观察不同的生物体,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些由很多细胞构成。
能够运用细胞学说解释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多样性,认识细胞生命系统。
2.基于细胞学说建立的科学史资料,运用归纳与概括等科学思维方法,说明人类在探索细胞的过程中运用的逻辑方法,阐述对科学发展过程和科学本质的理解。
3.针对细胞是否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问题,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实验材料,对比不同细胞结构的异同,体会研究细胞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主动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的关系,领悟显微观察技术的进步对人类认识生命世界的推动作用。
核心素养典例科学家对细胞结构的认识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而不断深入。
1665年,胡克观察到木栓细胞轮廓(图①);1925年,威尔逊绘制出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图②);1961年,布拉舍绘制了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模式图(图③)。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图片中的细胞,放大倍数由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填序号)。
(2)实际上,图①中的细胞不是完整的细胞结构,只剩下“轮廓”,这是细胞的哪个结构?具有什么功能?(3)图②、图③所示的细胞中能够清楚看到的结构有哪些?根据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能否判断出这两种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说明判断的依据。
(4)施莱登和施旺基于对不同细胞的观察,提出了________,其内容能否为“生物起源于共同的祖先”这一观点提供支持?请说明理由。
答案(1)①<②<③(2)细胞壁。
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原创马琪翔徐说生物3天前新教材是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修订而来,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在修订过程中,吸收了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优点,在继承的基础提升了教材价值。
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总体上看必修一新旧教材思路没有变化,以前的内容基本都可以使用,只有部分内容略微调整(下图为新旧教材知识框架),总体上来说是“三删一改一增加”删除3 个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需要耗费大量的实验材料,实验的价值也不高)。
其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运用模型作解释”,保留了该实验的思维训练价值。
更改了一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调整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可行性更强了。
增加了一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的实验为: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该实验可以说明酶的专一性。
新教材必修一知识框架旧教材必修一知识框架二.情景式话术新教材在具体落实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方面,没有采用贴标签的方式,而是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探究与实践活动发展核心素养。
第一,注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无论是章首页,还是各节,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都强调了“真实的问题情境”(原实验教材中,有些问题情境为虚拟情境,教材修订时都改为真实的问题情境)。
例如,第3 章章首页问题情境为胰岛分泌胰岛素这一真实的问题情境。
第二,强调情境的贯穿性,注意前后呼应。
有些章节,“问题探讨”创设的情境,到教材正文介绍和习题中,还在不断呼应。
例如,第1 章第1 节的“问题探讨”的情境是:大熊猫与它吃的冷箭竹虽然形态迥异,但都是由细胞组成。
从这一情境切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正文内容也呼应这一情境。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变化梳理(必修一)第一章1.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整合进了“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中,书后题中以图片形式介绍了病毒,引导思考病毒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
2.调整知识顺序,先讲述细胞学说,后讲述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再介绍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标题改变,放入了思考、讨论中,而不再是资料分析。
4.细胞学说的内容3改变说法: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5.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图片改变。
多使用的是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图片。
6.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中的课本图片改变。
7.蓝藻之名不再用,直接用蓝细菌,蓝藻图片提出“色球藻”。
细菌图片换了,多了鞭毛8.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一节旁栏思考题更有深度。
一一真原核生物的本质,进化角度分析二者。
9.生物科技进展更贴近生物研究的前沿。
10.书后题更偏向于用文字表述去答题,偏向于归纳、分析和知识应用。
要求学会概念图绘制。
第二章1.细胞中的元素添加思考讨论:“比较组成玉米和人体细胞的元素及含量”,用以直观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说明不同生物细胞中元素种类相同,含量不同。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为C。
2.旧教材中元素在细胞鲜重、干重的饼状图删掉了。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删掉表格、大括号图,增加饼状图,各种化合物的含量数据有变化,增加了与生活的联系:食物合理搭配。
4.生物组织检测实验:还原糖去掉果糖,只剩下葡萄糖。
脂肪的观察方法减少,只剩下花生子叶临时切片观察,去掉了苏丹四的染色结果。
实验材料有变化,苏丹3染液给出了具体浓度配制。
实验去掉了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增加了三个实验的结果图片,清晰明了。
5.调整知识顺序,细胞中的无机物调整为第二节,糖类和脂质调整为第三节,蛋白质为第四节,核酸为第五节。
按难度进行了调整,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
6.细胞中的水:增加了水分子的结构模型图,提出了水分子之间靠“氢键”结合。
以“小字”形式增加了水的分子结构,用以说明水为什么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为什么能够维持生命系统稳定性。
第1章走进细胞第1节1、原标题“从生物圈到细胞”现标题“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问题探讨原“SARS病毒”现“大熊猫和冷箭竹”。
3、①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由原教材第二节改为新教材第一节②增添细胞学说意义③增添科学方法归纳法4、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资料分析材料删除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人的生殖和发育,只留缩手反射。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增加植物的结构层次(冷箭竹),动物由乌龟变为熊猫。
6、思考与讨论问题改变。
7、课后练习题增加病毒模式图。
第2节1、蓝藻改名为蓝细菌,蓝球藻改为色球蓝细菌等。
2、增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3、练习题增加支原体结构模式图。
4、复习提高增加眼虫、衣藻、变形虫、草履虫、酵母菌结构图。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章节顺序改变:原顺序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无机物,现在顺序元素和化合物、无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第1节1、本节聚焦问题细胞中的主要元素改为细胞中的常见元素。
2、增加了一个关于人体细胞与玉米细胞的思考讨论。
3、删除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干鲜重的百分比的文字描述及组成人体主要元素的干鲜重百分比的饼状图。
4、删除C、H、O、N四种元素含量最多,C是最基本元素。
5、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导图没有了,列表式的含量变为圆饼状,后面增添文字对数据的分析(比如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6、①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中去掉了淀粉遇碘变蓝。
②实验材料多了葡糖原浆、白萝卜原浆、鸡蛋清稀释液,少了花生种子匀浆。
③方法步骤中少了记录表格。
④脂肪的检测只有切片显微镜观察法,删除了组织液观察法。
⑤实验多了色彩图,便于了解颜色反应变化。
第2节少了幼儿与老人、水母的图。
增添了水的化学性质介绍,无机盐的例子增加了。
第3节1、问题探讨改为葡萄糖对细胞培养的作用。
2、本届聚焦多了一个对健康生活的帮助。
3、二糖少了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
4、多糖对了几丁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必修1部分内容变化分析寇小永1窦继红2龚大洁1!!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兰州730070 ;2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兰州730070)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了新、旧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对新教材在体现“大概念”“大单元”的教学思想、彰显人文教育和育人价值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教材比较分子与细胞内容变化特点对比分析人教版生物学新、旧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发现新教材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导向,完善、更新内容,凸显育人价值。
1微调章节,凸显大概念教学课程标准强调“内容聚焦大概念”的课程理念,要求通过“分子与细胞”的学习形成2个大概念,大概念1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均分布于新、旧教材前三章,大概念2为“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通过分裂实现增殖”均分布于新、旧教材后三章,2个大概念的章节分布在新旧教材中基本一致。
但比较新旧教材目录发现,新教材适当调整了章节安排,凸显大概念教学的思想。
整体来看,章节内调整较大的为第2、3、4章。
第2章由原来的“有机物)无机物”调整为“无机物)有机物”,且“有机物”三节内容按学习难度由简单到复杂排列,层层递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3、4章中将“细胞膜”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合并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运输方式”合并,即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实例合并在“被动运输”一节的“探究•实践”栏目中,易于学生知识建构,凸显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体现出单元主题设计教学的思想。
第6章将“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放在细胞衰老的特征与原因之后,增加“细胞自噬”的内容,删去“细胞的癌变”一节,此整合凸显教学内容“少而精”的原则,利于建构关于生命的历程的概念。
2教材内容的完善与更新2.1节标题的修改第3章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等核心概念作为节标题,不加“系统的边界”等修饰词,直人主题,更加确切。
必修一新旧教材的差异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等方面均有所变化。
总体而言,新教材从创设真实情境、聚焦大概念、渗透学科思想等方面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做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
现对2019人教版必修1与旧版人教版必修1教材进行详细对比,总结出16个重要变化。
1.“蓝细菌”替代“蓝藻”随着人类对生物的深入研究和获得新发现,生物的分界历经二界、三界、四界、五界、六界等变化,最后又提出“三域”学说。
目前”三域学说”已获国际学术界基本肯定,把生命世界分为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
细菌域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生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
古生菌域包括一些嗜热和超嗜热古生菌、极端嗜盐菌、极端嗜酸菌、产甲烷古生菌等。
真核生物域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新教材必修1第1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中用“蓝细菌”替代“蓝藻”一词。
其中有这样的表述:“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细菌。
有一类细菌叫作蓝细菌(旧称蓝藻)”,该表述让部分教师产生疑问:“原来的蓝藻难道是细菌?”这种疑问的产生是由于把新教材中的“细菌”理解成了细菌域中狭义的细菌。
其实,新教材中在本节所说的“细菌”是指细菌域,而非细菌域中狭义的细菌。
蓝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放氧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属于细菌域。
“蓝藻”一词容易使学生将其误解为真核生物的藻类。
以“蓝细菌”代替,很容易知其为原核生物。
2.氢键新教材增加了对氢键的描述。
新教材20-21页:水为什么能成为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呢?它又为什么具有支持生命的独特性质呢?这是由它的分子结构所决定的。
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氢原子以共用电子对与氧原子结合。
由于氧具有比氢更强的吸引共用电子的能力,使氧的一端稍带负电荷,氢的一端稍带正电荷。
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
前沿科学家访谈:换成了“与袁隆平院士一席谈”,介绍了杂交水稻。
第一章:1.章扉页说明了“基因最早的名字就是遗传因子”。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明确了自交的定义:两性花的自花传粉、单性花的同株传粉。
豌豆的7对性状中豆荚颜色说明了是“未成熟”。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替换了,流程更清晰明确。
增加说明了“分离定律的普遍性”,强调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相对性状的遗传、性状分离现象等。
强调学会“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理解这种科学方法的原理、过程并能用此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将所有旧教材中的“叫做”改为了“叫作”。
4.旧教材的“实验”专栏改为了“探究实践”,符合学科素养培养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节首的问题探讨替换:豌豆的两对性状讨论,更适合本节课的引课。
旁栏思考增加:得到YyRr的亲代可以有哪些类型?(理解本质)整合了“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放在了一个小标题之下。
提出“表现型”也叫“表型”这一概念,“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
增加了一整个小标题内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本质并学会应用(杂交育种、医学实践上的医用)。
6.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介绍了育种工作者:就业单位、主要任务、工作方式、具备素质、职业乐趣。
将旧教材第六章第1节的节后内容调整到了此处。
第二章: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节首的问题探讨中增加了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内容顺序做了调整:先介绍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再给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将“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提出了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部分删除掉了旧教材中的两个“相关信息”栏目,替换了部分旁栏思考题。
“与社会的联系”中说明了不良环境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让学生有健康生活意识。
探究实践“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中减数分裂的显微照片标明卵放大倍数,替换了照片,写明了分裂时期,旧教材六张照片,新教材8张照片。
新教材对应老教材目录(按考试大纲顺序)必修1《分子与细胞》1-1 细胞的分子组成新增内空:1.实验“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生物大分子的碳架结构1-2 细胞的结构新增内空:1.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模拟探究细胞表面与体积的关系4.细胞膜①液态镶嵌模型②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③功能:信息交流5.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6.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7.构建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8.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3 细胞的代谢删去:这一部分删去内容较多1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
2.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3.植物的矿质营养。
4 .人和高等动物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5.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
6.光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C3植物和C4植物。
8.生物固氮。
新增内空:1.协助扩散2.活化能3.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4.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5.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比较过氧化氢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4 细胞的增殖新增内空: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2.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跨膜运输的关系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新增内空:1细胞凋亡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必修2《遗传与进化》2-1 遗传的细胞基础删去:1.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相关内容。
2.生物的个体发育提法改变:1.“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2.“受精作用”为“动物的受精过程”新增内空: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2-2 遗传的分子基础删去: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转到选修1)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新增内空:1.人类对遗传病的探索过程2-3 遗传的基本规律删去:1.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物质基础和特点。
2.雄性不育在育种中的应用新增内空: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类比推理3.假说演绎2-4 生物的变异新增内空: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2.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2-5人类遗传病删去:优生的概念和措施新增内空:1.人类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2.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2-6生物的进化新增内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必修3《稳态与环境》3-1 植物激素的调节删去:植物的向性运动新增内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预实验)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删去:1.神经调节与行为;2.激素调节与行为提法改变:“动物激素的调节”为“脊椎动物的激素调节”。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前沿科学家访谈:换成了“与袁隆平院士一席谈”,介绍了杂交水稻。
第一章:1.章扉页说明了“基因最早的名字就是遗传因子”。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明确了自交的定义:两性花的自花传粉、单性花的同株传粉。
豌豆的7对性状中豆荚颜色说明了是“未成熟”。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替换了,流程更清晰明确。
增加说明了“分离定律的普遍性”,强调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相对性状的遗传、性状分离现象等。
强调学会“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理解这种科学方法的原理、过程并能用此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将所有旧教材中的“叫做”改为了“叫作”。
4.旧教材的“实验”专栏改为了“探究实践”,符合学科素养培养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节首的问题探讨替换:豌豆的两对性状讨论,更适合本节课的引课。
旁栏思考增加:得到YyRr的亲代可以有哪些类型?(理解本质)整合了“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放在了一个小标题之下。
提出“表现型”也叫“表型”这一概念,“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
增加了一整个小标题内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本质并学会应用(杂交育种、医学实践上的医用)。
6.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介绍了育种工作者:就业单位、主要任务、工作方式、具备素质、职业乐趣。
将旧教材第六章第1节的节后内容调整到了此处。
第二章: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节首的问题探讨中增加了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内容顺序做了调整:先介绍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再给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将“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提出了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部分删除掉了旧教材中的两个“相关信息”栏目,替换了部分旁栏思考题。
“与社会的联系”中说明了不良环境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让学生有健康生活意识。
高中生物新教材知识点调整变化(必修一)走近细胞【增】①归纳法;②更加明晰了细胞学说的意义。
【淡化】①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②关于病毒的相关知识只在习题中出现。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增】①水的特性;②几丁质的分布及应用;③脂肪、磷脂的组成;④糖类和脂肪的转化。
【删】①苏丹Ⅳ检测试剂和脂肪匀浆的检测;②3种二糖组成;③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量引起的危害。
蛋白质和核酸【改】氨基酸有21种,13种为非必需氨基酸。
【增】①氨基酸形成血红蛋白的过程;②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删】①蛋白质盐析(小字);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细胞膜与细胞核【增】①确定细胞膜中脂质成分实验;②提出细胞膜成分中还含有少量胆固醇;③明确提出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的作用。
【删】①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②癌细胞膜成分变化的验血报告单。
【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和流动镶嵌模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增】①差速离心法的原理和过程;②内质网种类;③同位素标记法的定义和应用。
【删】①细胞质基质的组成和意义;②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改】实验改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强化】细胞骨架小字改为宋体。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增】①渗透作用概念及方向;②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③胞吞、胞吐的实例。
【删】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改】①被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概念;②胞吞、胞吐属于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强化】胞吞、胞吐由小字改为宋体。
酶和ATP【增】①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②ATP供能机制及实例;③“~”特殊化学键不稳定的原因;④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实例。
【改】①ATP中文名称,“~”代表特殊的化学键,不再说高能磷酸键;②能量“通货”改为能量“货币”。
【强化】过酸、过碱或高温对酶活性影响由小字改为宋体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增】①细胞呼吸的实质;②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反应,应将酵母菌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③无氧呼吸的概念;④储存水果、粮食的条件。
第1章走进细胞第1节1、原标题“从生物圈到细胞”现标题“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问题探讨原“SARS病毒”现“大熊猫和冷箭竹”。
3、①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由原教材第二节改为新教材第一节②增添细胞学说意义③增添科学方法归纳法4、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资料分析材料删除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人的生殖和发育,只留缩手反射。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增加植物的结构层次(冷箭竹),动物由乌龟变为熊猫。
6、思考与讨论问题改变。
7、课后练习题增加病毒模式图。
第2节1、蓝藻改名为蓝细菌,蓝球藻改为色球蓝细菌等。
2、增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3、练习题增加支原体结构模式图。
4、复习提高增加眼虫、衣藻、变形虫、草履虫、酵母菌结构图。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章节顺序改变:原顺序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无机物,现在顺序元素和化合物、无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第1节1、本节聚焦问题细胞中的主要元素改为细胞中的常见元素。
2、增加了一个关于人体细胞与玉米细胞的思考讨论。
3、删除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干鲜重的百分比的文字描述及组成人体主要元素的干鲜重百分比的饼状图。
4、删除C、H、O、N四种元素含量最多,C是最基本元素。
5、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导图没有了,列表式的含量变为圆饼状,后面增添文字对数据的分析(比如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6、①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中去掉了淀粉遇碘变蓝。
②实验材料多了葡糖原浆、白萝卜原浆、鸡蛋清稀释液,少了花生种子匀浆。
③方法步骤中少了记录表格。
④脂肪的检测只有切片显微镜观察法,删除了组织液观察法。
⑤实验多了色彩图,便于了解颜色反应变化。
第2节少了幼儿与老人、水母的图。
增添了水的化学性质介绍,无机盐的例子增加了。
第3节1、问题探讨改为葡萄糖对细胞培养的作用。
2、本届聚焦多了一个对健康生活的帮助。
3、二糖少了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
4、多糖对了几丁质。
高中生物新教材对旧教材的改动必修一1 着丝粒取代着丝点新教材以着丝粒代替着丝粒,与时俱进,力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在过去,着丝粒或着丝粒常用于染色体上纺锤体丝的附着区。
着丝粒主要出现在遗传学文献中,着丝粒主要出现在细胞学文献中。
现在,着丝点这一术语逐渐被动粒取而代之;着丝粒这一术语则被沿用下来。
着丝粒和动粒都是染色体结构的重要部分,两者紧密联系,位置关系固定,结构成分相互穿插,功能密切相关。
着丝粒是染色体主缢痕的染色质部位,能够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并在后期分离。
动粒是纺锤丝附着位点,与染色体移动有关,在前期和中期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动粒位于着丝粒两侧。
2 脂肪必修1旧教材中没有关于脂肪概念的描述。
必修1 新教材26页∶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
评析∶旧教材提到脂肪,但没有脂肪的概念,学生对脂肪不甚了解,经常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提出疑问。
新教材中给出了脂肪的概念,教材旁边还加了一张图。
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了解脂肪的构成,降低学习难度。
3 蛋白质变性必修1旧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必修1新教材32页∶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某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评析∶新教材给出的概念中,更明确了蛋白质变性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破坏,生物活性的丧失,更好区分蛋白质变性和蛋白质盐析。
4 被动运输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必修1新教材65页∶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评析∶旧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侧重顺浓度的重要性,新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则侧重不消耗能量的表述。
5 自由扩散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必修1新教材66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