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模式中哪些内容受著作权法保护
- 格式:docx
- 大小:428.07 KB
- 文档页数:4
电视综艺节目模式的著作权保护
作者:孙洁丽
来源:《传媒》 2017年第2期
摘要:电视综艺节目模式是由节目制作人独立创作完成,体现其新颖创意,包含多种要素,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具有艺术性、可操作性,是能为权利人带来商业经济
利益的节目制作方案。电视综艺节目模式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表达,符合独创性要求,属于
作品,应受著作权法保护。司法实践中可兼采“两步法”和“三段论”两种方法认定节目模式
版权侵权。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模式著作权侵权本土化改造
大众传媒时代,电视综艺节目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一个国家
文化产业繁荣与兴盛的标志。然而,优质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离不开节目制作者的创意与辛勤
付出。如何保护电视综艺节目模式,制止剽窃与“搭便车”行为,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
一、电视综艺节目模式的含义
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综艺节目著作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电
视综艺节目模式是指综艺节目创意、流程、规则、技术规定、主持风格等多种元素的综合体。
此定义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笔者试图从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过程解读节目模式的含义。
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中期拍摄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前期准备阶段的创意与策划体现了制作者的创作主旨,是电视综艺节目的核心,直接决定了本
次节目播出后的成败。在此阶段制作者通常会以文字的形式将其创意撰写成模式创意书或者是
节目脚本。模式创意书初步拟定节目标题、目标受众、播出时间、节目时长、节目游戏规则、
广告植入、主持人风格、舞台设计等,尽可能地展现电视节目模式创意的艺术性、新颖性、可
综艺节目模式不应作为著作权法之客体
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著作权法之客体。著作权法之客体是指可以受到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包括文字、音乐、美术、影视作品等。著作权法在实施中,应当保护的是原创性的作品,而不是一些简单的模式、规则或者方法。一些人认为综艺节目的模式也应该受到著作
权的保护,因为它们往往经过了创新和设计,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笔者认为综艺节目的模式并不应成为著作权法之客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综艺节
目模式通常是由一系列简单的游戏、活动或者规则组成的,这些元素本身可能并不够具有
独创性,相对于传统的著作权客体,它们的创新程度可能并不够高。综艺节目模式往往是
基于常见的文化现象或者习俗,例如智力问答游戏、娱乐活动等,这些元素本身并非由特
定的创作者创作,而是来自于社会文化的共识和积累。从此角度来看,这些模式并不应成
为著作权法之客体。综艺节目模式与传统的著作权客体在保护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档综
艺节目的模式可能会被多个制作方采用,并且在实际制作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就导
致了难以确定哪个制作方有权对其进行保护。
如果将综艺节目模式作为著作权法之客体,可能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一定
的负面影响。这样做可能会导致著作权的滥用,某些制作方可能会将一些常见的游戏、活
动等元素进行过度保护,从而限制了其他创作者的使用。这样做也可能会阻碍了综艺节目
的创新。如果综艺节目模式受到严格的著作权保护,那么其他制作方想要进行创新可能会
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就阻碍了综艺节目的发展。
综艺节目是一种集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作品,它的魅力和吸引力不仅来源于单一的元素,更重要的是来源于各种元素的组合和创新。如果将综艺节目模式作为著作权法之客体,可能会对综艺节目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限制了综艺节目的创新和发展空间。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第40卷第6期2019年6月Vol.40 No.6
Jun.2019
我国综艺节目模式可版权性的著作权保护机制
T 强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摘 要:版权经济已经成为当下综艺节目的重要利益增长点,但是关于综艺节目的版权问题,仍然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
的定义.我国对综艺节目的版权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完善,立法方面存在盲区.在司法实践当中,司法机关的经验较少,
民众也存在着版权意识薄弱的问题.综艺节目模式是否属于著作权保护的内容,理论和实践当中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基于
此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立法上解决盲区,加强司法机关的实践经验,提高民众的版权意识,界定综艺节目著作权保护 的标准,从而达到完善我国综艺节目著作权保护的效果.
关键词:综艺节目;著作权保护;版权经济;标准中图分类号:D922. 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 (2019) 06-0060-02
近年来,国内综艺节目纷纷对外国综艺节目进行模仿。
外国的综艺节目本质上对国内的观众还是有不错的吸引力 的。毕竟国家之间的文化存在着差异,综艺节目的形式也 跟国内的节目有着很大的区别,内容也有其十分独特的一 面,这导致了国内山寨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部分国内 观众其实对外国综艺节目并不了解,这也促使了众多相似节
目的诞生。在综艺节目著作权保护的内容来看。综艺节目模 式是否为著作权保护的内容,现实实践当中并没有一个清晰
以著作权保护电视节目模式的思考摘要:随着电视产业的迅猛发展,数字电视系统在各地得以推行,大量优秀电视节目模板的涌现在衍生出巨大利润的新兴产业同时,由于缺少法律的保护,也催生出节目模式之间克隆成风的现状。在我国,近年由《非诚勿扰》与《我们约会吧》之间因节目模式雷同而产生的争论引发学界对于电视节目模式领域的关注,以著作权法保护电视节目模式迫在眉睫。
关键词:著作权电视节目模式保护本土化
一.以著作权保护电视节目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以著作权保护电视节目模式的争论
作为一个起步不久的新生法律问题,电视节目模式的著作权保
护尚无一个在各国均能达成共识的机制。学界对电视节目模式的界定认识不清、对案例的判罚尚存争议、法律理论与技术的不完善、文化价值与利益间的不平衡,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都导致了电视节目模式著作权保护所面临的困境。
其一,缺乏一个内涵和外延清晰的定义,构成了对电视节目模式著作权保护研究的实质性障碍。
其二,缺乏一个能达成共识的法律属性,使得电视节目模式是否可以受著作权法保护引发争议。要判断电视节目模式能否受著作权保护,首先要判断它是否属于“作品”,世界各国对作品的认定普遍有三个条件:(1)思想的表达(2)独创性(3)可复制性。
各国奉行的“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使得电视节目模式很难被著作权法认可。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及trips协议,著作权法只保护作品思想的表达,而不保护抽象、外人无法感知的思想本身。建立在创意之上的模板的主张往往因“还未形成具体形式”为由遭到拒绝。
在此基础上,模式的独创性及侵权的认定标准难以掌握。两台节目之间的相似之处往往很难判断,如果一些公有领域的思想被追究责任,则势必造成创造者对思想的垄断,从而阻碍全世界科学文化
著作权法规定的保护作品的范围有哪些
著作权的对象是文学、艺术作品。因此,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文学、艺术形式,就有可能成为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我国著作权法与各国法律的保护大同小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字作品
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文字作品是指小说、诗歌、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是用文字或等同于文字的各种符号(包括数字符号)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形式。
2、口述作品
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口述作品是指即兴的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用预先创作好的作品加以口头表演,如诗歌的朗诵.则不属于口述作品。口述作品一定是即兴创作的。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杂技艺术作品(新增的类型)。
(一)音乐作品
是指歌曲、交响乐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
需要注意:配词的乐曲,如果词和乐曲连在一起使用,则词包括在音乐作品之内,如果词未和乐曲连在一起使用,也可以包括在文字作品之内。
(二)戏剧作品
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我国《著作权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
(三)曲艺作品
曲艺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目前曲艺曲种类约有400种,其中主要的是相声,快板,数来宝评书,弹词,大鼓坠子、琴书等。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4 条所规定的曲艺作品,指相声,快书,大鼓,评书等以说唱为主要表演形式表演的作品。可以文字形式出现,也可以口述形式出现。
(四)舞蹈作品
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广义上讲,是凭借人体有组织、有规律,有组织的运动来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
电视节目模版可版权性探讨
摘要电视节目模版买卖及引起的纠纷频繁出现,有必要就其法律保护问题予以规制。电视节目模版创作过程是智力劳动的过程,而电视节目模版本身是创意并非纯粹的思想,在其独创性达到一定要求的情况下,将其纳入版权保护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电视节目模版版权作品表达
作者简介:何妍,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硕士,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4-241-02
从2001年的《梦想成真》、《幸运52》到近些年的真人秀节目,再至2012的《中国好声音》,国内电视台购买国外电视节目模版已经屡见不鲜。由于电视节目模板的高智力、资金投入的特点,国外电视台一般也不自行研发模板,而是从专门的节目模板开发公司手中购买模板。这使得电视节目模板的研发、转让成了一门兴旺的产业。然而,电视节目模版可否受保护,受何种法律保护,如何保护……社会实践中的这一系列问题引起我国法学界的关注。保证电视节目模版的创意生产能够实现产业价值链运作是推动电视产业
发展的关键,而电视节目模版的法律保护是保障此领域健康发展的关键。笔者将电视节目模版的特性与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相结合,就电视节目模版可版权性问题进行探讨。
一、电视节目模板概念界定
在学术界,关于电视节目模式的概念各国学者各执一词,难以统一。其最早的定义是美国作家协会于1960年给节目模板下的一个定义:电视节目模板是系列电视节目的书面材料,它规定主要角色的活动,并规定在每一期节目中,哪些因素将不断重现①。这个规定显然过于狭窄。笔者通过研究比较,认为较为恰当的定义是:电视节目模板是指一台系列性电视节目的框架部分,这一框架由多个要素有机结合而成,通过这一框架,观众能够认知节目的主题并将该节目区别于其他节目②。
电视节目模式的知识产权保护探析
电视节目作为文化产品,是通过电视媒介向大众播放的视听娱乐节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的传播和使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如网络传播、移动终端观看等,这不仅给电视节目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呼唤着相关法律及行业规范的完善。
1.著作权保护
电视节目通常由编剧、导演、演员、主持人等多方参与创作,因此电视节目涉及到的知识产权主要是著作权。在我国,著作权包括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科技作品和软件作品等四类,而电视节目属于艺术作品范畴。电视节目的著作权自创作完成之时起即享有法律保护,不需要进行任何注册或登记。
2.商标保护
电视节目通常会涉及到特定的标识、字母、图形等,如栏目LOGO、主题曲、品牌名称等,这些标识可能构成商标或梅花标,属于商标权的范畴。商标具有特定的标识、识别和区分作用,用于保障商家商标的独占性、专有性和唯一性。
1.盗播、盗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的流传渠道也越来越多。盗播和盗刷成为了电视节目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主要问题,很多盗播和盗刷者通过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将电视节目的原始录像复制、加密、流通。这种盗播、盗刷行为不仅侵犯了电视节目的创作者的版权,而且损害了电视节目传播的合法性和观众的合法权益。
2.跨屏融合
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不断发展,跨屏融合也成为了当前电视节目行业的发展趋势。跨屏融合是指通过各种终端向用户提供完整的电视节目体验,例如电视直播、手机客户端、OTT等。然而,跨屏融合过程中图像处理技术仍存在不足,容易导致版权侵害,影响知识产权保护。
著作权的适用范围
著作权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作品的创作方式:著作权适用于以文字、口述、音乐、戏剧、艺术、摄影、录像、电影、电视、计算机程序等形式创作的作品。
2. 作品的表现形式:著作权适用于作品的原始表现形式,包括书籍、音乐专辑、电影、艺术品、软件程序、网页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电子出版物、网络传播等都在适用范围内。
3. 作品的内容:著作权适用于以文字、音乐、图像、录像等方式表达的内容,包括故事、诗歌、小说、报纸文章、歌曲等。著作权也适用于数据库、电脑程序和其他相关作品。
4. 作品的原创性:著作权依法保护原创性作品,即作者以自己的独创思想、创意、劳动和智力创建的作品。
著作权的适用范围会根据不同的国家和法律体系而有所不同,但普遍的原则是保护原创性作品的创作者的权益,以鼓励创作和创新。
浅论电视节目模板的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电视节目模板侵权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在全国热播,又一次引发电视节目模板侵权之争。本文阐述与解析了国内外对电视节目模板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提出在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其只能提供部分保护,故应当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补充作用,同时完善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在未来形成一个以著作权法保护为主要手段、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为补充手段的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关键词]电视节目模板;知识产权;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自2010年1月15日首播以后,江苏卫视全新节p虽然事件之后还没有下文,但当事人双方也遭受了不小的影响。可是在一年之后的今天,我国各大电视台电视节目相互克隆愈演愈烈,依然没有从这些年的电视节目侵权纷争中产生对节目同质化导致的观众视觉疲劳、节目寿命短问题,甚至潜在的法律风险的足够重视。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一、电视节目模板的概念
尽管随着近年来很多相似电视节目在世界范围内热播,“模板”这个词在电视界几乎是人人耳熟能详,但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准确而适当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模板”,是指一档电视节目具体构成样式和整体框架结构,它包括节目名称、节目构思策划、节目形态、操作方式、演绎规则、节目流程、板块组合、节目风格等一系列创意,也是一档电视节目区别于其它同类或不同类电视节目的独特外在形式。与每期各不相同的内容相比,电视节目模板具有相对稳定性。特别是对多集电视节目来说,之所以形成一个系列,不仅是因为它们位于同一个节目名称之下,而是由于它们之间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着许多内在联系,而电视节目模板恰恰就是促成这种内在联系的关键性因素。
电视节目模式著作权法律保护理论基础的重构摘要:电视节目模式是指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系列元素有机结合而成的一整套表达。作为一个商业潜力正劲的产业模式,电视节目模式应否受到法律保护,应以何种模式获得法律保护是学术界与实务界的争议焦点。分析电视节目模式的基本运作,重构著作权客体的实质要件,反思“思想/表达”二分法的弊端,剖析著作权扩张理论的历史沿革与经济效益,为电视节目模式获得著作权法律保护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电视节目模式著作权客体
1.问题的提出
电视是我国民众使用最普遍的媒介之一,研究指出,娱乐性电视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日趋庞大的电视节目交易市场使电视节目模式的商业价值日益显而易见,电视节目模式甚至成为一个独立的交易标的。优秀的电视节目制作人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他们还未来得及享受自己智力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已遭受被抄袭、剽窃的厄运。有鉴于此,文化创意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钳制,电视节目模式侵权纠纷也日益增加。
2005年英国frementle media 称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侵犯了其《idols》的电视节目模式权利,却一直未采取任何行动。2010年,湖南卫视向广电总局提出申诉,称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剽窃抄袭其《我们约会吧》电视节目模式,最终亦不了了之。电视节目模式侵权案件之所以败诉或最终不了了之,是由于目前的著作
权法学传统理论的局限。虽然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先后承认了电视节目模式的著作权法律客体地位,但是电视节目模式纳入著作权客体进行保护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实践中更是难题重重。
电视节目模板的法律保护
引言
电视节目模板是指一种规范化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和布局的模板,旨在为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提供一个方便和高效的工具。这些模板涵盖了节目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等方面,可以大大简化制作过程,提高节目质量。然而,电视节目模板的法律保护问题也愈发凸显。
本文将探讨电视节目模板的法律保护问题,包括著作权保护、商业秘密保护以及侵权问题等,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电视节目模板的著作权保护
电视节目模板可以被视为一种具有原创性的创作作品,因此可以享受著作权保护。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电视节目模板的作者拥有其模板的复制、发行、展示、演出、翻译、改编、汇编等权利。
为了确保著作权的有效保护,电视节目模板的作者应该在创作完成后及时申请著作权登记。著作权登记可以提供证据来证明模板的创作时间和作者身份,为维权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此外,电视节目模板的使用者在使用模板时应尊重著作权人的权益,并遵守著作权法的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使用他人的电视节目模板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导致法律责任的承担。
电视节目模板的商业秘密保护
除了著作权保护,电视节目模板还可能包含商业秘密,比如特定的制作流程、选题策略以及经验总结等。商业秘密是指经营者可以获取经济利益并能保持其保密性的商业信息。
为了确保电视节目模板的商业秘密得到保护,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应该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例如,在与外部合作方进行合作前,可以签订保密协议来约束对方不得披露或使用模板中的商业秘
密信息。此外,公司内部员工应被要求签署保密
协议,并严格限制他们对商业秘密的接触和披露。如果发生商业秘密泄露的情况,电视节目制作
2019年第11期
作者简介:薛
然(1995-),女,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经济法学和知识产权。收稿日期:2019年10月12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表现在电视行业,是我国民众对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标准的提高,特别是综艺节目,期望着更加多元化、更有特色的娱乐节目。目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节目类型、娱乐方式上都有各种表现,然而粗放式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隐患:同质化严重、抄袭成风、纠纷遍地等等,主要原因是目前电视节目模板归属不明无法可依、载体种类单一以及侵权判定标准模糊等。
1电视节目模板作品归属认定问题1.1电视节目模板内涵
电视节目模板也叫做电视节目模式、电视节目编排等。逻辑起点是从研究事物的概念为前提,即使电视节目模板是一档节目能否成功的核心要素,但法律从没有明确给电视节目模板下定义,有神却抓不住它的形。此外其内涵的延伸并不明确,直接导致了电视节目模板缺乏明确法律依据。
对于思想和表达之间的不一致已经是理论界和司法界公认的事实。有学者认为电视节目模板的内涵是思想而非表达,被排除在著作权保护之外,还有的学者认为电视节目模板是多种元素的综合或游戏的编排可作为汇编作品给予著作权的保护或者是以类似于电影的拍摄手法完成而作为电影作品和戏剧作品予以著作权法保护。本文认同后一种观点,电视节目模板应归属认定于作品给予著作权法保护。1.2著作权法关于作品的定义
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品一般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等形式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智力创造成果。文学艺术作品是指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以内任何方法或形式表现的一切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