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
- 格式:docx
- 大小:22.71 KB
- 文档页数:14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遏制重特大交通运输事故事实方案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遏制重特大交通运输事故实施方案根据国家、省、___关于推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公司交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___市交通运输__文件要求,全面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实现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标本兼治、长治久安。
二、工作目标推行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推行事故隐患分类分级、闭环管理,逐步实现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治理,形成交通运输安全风险自辩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科学信息化支撑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事故预防预控能力,科学防范和有效遏制交通运输重特大事故。
三、重点任务(一)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一是制定落实风险管控措施,从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信息化技术、应急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形成安全风险目录清单相对的管控措施目录清单,并明确管控措施落实的责任,真正把管控措施落实到班组、岗位,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二是实施安全风险培训教育,制作岗位风险告知卡。
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让不同岗位的人员了解相对的安全风险,掌握风险的管控措施,能把具体的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实际作业过程中。
(二)着力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管控及时防范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日常监督检查中辨识重大事故隐患,实施即查即改,及时治理整改。
确保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到位,做到有记录、有隐患整改通知、属于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有处罚、有整改过程的跟踪督办、有整改到位的确认,确保事故隐患的闭环管理。
(三)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健全涵盖风险辨识评估、风险分类分级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管控等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并把双重机制融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体系运行、达标考评、年度核查的重点内容,构建体系完备、运行规范、管控有效的安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关于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方案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重要部署,也是全市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
按照《XX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X安委办〔X〕24号)的要求,结合各办局、各企业单位的探索实践,现就加快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一)总体思路。
不断强化对安全生产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深入研究重特大事故的规律,认真分析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地区、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借助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等手段,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关口前移、源头管控、科学预控,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萌芽状态。
(二)工作目标。
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制度和标准规范。
企业全部实现安全风险自我辨识管控、安全隐患自查自改。
政府、部门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方面的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实现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安全风险和隐患,实时动态分析管控。
取缔不符合安全距离要求的危险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危险装置,全面减少城市运行风险,危险化学品罐区、重点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全市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效防范、遏制较大以上和各类有影响事故。
二、推动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一)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开发区(科技城)要指导推动本地区、本行业企业按照制度和规范要求,针对本企业的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组织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一线员工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辨识。
要充分吸取国内外和省、市发生过的重特大事故教训,从区域和行业的等方面,从企业的生产和储存的产品及物料介质当量大小、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密集程度、自然风险因素、意外释放的可能性、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运行等方面,系统、全面的分析本企业存在的风险点,并形成持续排查风险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想不到、管不到”的风险,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奠定基础。
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一、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重特大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事故遏制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提出的《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旨在通过制定具体的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全面提升重特大事故的遏制能力,为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主要内容1. 制定重特大事故遏制工作的指南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重特大事故,制定相应的遏制工作指南,明确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通过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事故遏制的效率和可靠性。
2. 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重特大事故通常是由于事故隐患长期存在、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治所致。
因此,必须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事故隐患不断得到有效管控和消除。
3. 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建立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强对各类事故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预测,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事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推进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机制,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事故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机制,提高信息发布和应急指挥的效率。
5. 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重特大事故遏制工作的认知和参与度。
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对能力。
三、实施保障1. 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重特大事故遏制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建立健全工作考核和督查机制,确保工作的有效实施。
2. 加大投入,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加大财政投入,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支持,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重特大事故遏制工作的良好氛围。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中央企业: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2016年4月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2016〕3号,以下简称《指南》)以来,各地区、各有关单位迅速贯彻、积极行动,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扎实推进,初见成效。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根据《指南》的要求和各地区、各单位的探索实践,现就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一)总体思路。
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二)工作目标。
尽快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
二、着力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一)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各地区要指导推动各类企业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企业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二)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
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思路严格依据国务院安委会、省安委会关于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的部署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负责、示范带动、分级推进、全面实施的工作原则,突出风险预控、关口前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二、工作目标推动各地和重点行业领域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实施细则,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落实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
力争到2018年,在全省建立标准化、信息化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组织领导省安委会成立全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
副省长、省安委会常务副主任马秋林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安委会副主任王志忠,省安监局局长、省安委会副主任陈正邦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公安厅、省国土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旅游局、省海洋渔业局、江苏海事局、民航江苏监管局、省铁路办、省农机局、江苏能源监管办、上海铁路局南京办事处和徐州办事处、省总工会等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安监局,具体负责日常协调推进工作。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组织协调本地区、本行业领域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工作。
潍坊市潍城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文件潍城安办字〔2016〕53号转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区政府有关部门:现将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是提高认识,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明确要求,省、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对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进行全面部署,各街道、开发区、管理区和有关部门按照通知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全面推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
二是落实责任。
各街道、开发区、管理区和有关部门要把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相结合,指导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定风险等级,落实监管措施,对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和没有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的,责令限期整改。
各街道、开发区、管理区和有关部门在推动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结合起,按照近期下发的安全生产严检查、严整改、严执法、严追责行动,将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纳入企业评价的重要内容,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三是突出重点,分级管控。
各有关部门根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对本行业领域的特点,分行业制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明确安全生产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判定重大事故隐患。
同时,各街道、开发区、管理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标准组织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增强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平台,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供信息化支持。
潍城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11月1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中央企业: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2016年4月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2016〕3号,以下简称《指南》)以来,各地区、各有关单位迅速贯彻、积极行动,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扎实推进,初见成效。
加快推进街道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在这片繁华的街道上,如何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安全的保障,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下面,我就加快推进街道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总体目标1.提升街道安全生产水平,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职责。
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4.提升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二、工作措施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工作措施。
这些措施就像一颗颗珍珠,需要我们用心去串联起来。
1.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风险分级标准。
(2)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对街道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风险评估。
(3)制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4)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监测,确保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2.实施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1)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排查周期、排查内容、排查标准。
(2)开展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登记、报告。
(3)制定隐患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期限。
(4)加强隐患整改过程监管,确保整改到位。
3.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效能(1)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业务素质。
(2)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能。
(3)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互联互通。
(4)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与执法,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
4.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1)加大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安全生产科技研发。
(2)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3)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4)开展安全生产科技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
三、组织保障有了明确的工作措施,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加快推进街道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街道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特制订本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关口前移、源头治理,以安全风险辨识为基础,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前面,大力提升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坚持街道引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充分发挥街道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力争在今年底,街道辖区内全部规上企业及部分规下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双防机制,街道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街道各安全生产指导组、各相关村与企业无缝隙对接,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防机制,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领导机构为加强双防机制建设推进工作,我街道成立双防机制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詹道宽同志、办事处主任陈晓丽同志任组长,街道办副主任郭同林同志任副组长,各安全指导组带队领导、各村书记为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安监办,刘绪桐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推进企业双防机制推进日常工作,指导各指导组、各村双防机制建设推进工作。
四、时间安排任务分解阶段。
各安全生产指导组、各相关村按照《XX街道2020年企业双防机制建设任务分解表》对挂钩企业双防机制创建任务进行认领。
再动员再部署阶段。
按照属地监管和分级监管原则,各安全生产指导组、各相关村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双防机制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严格按照本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单位、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确保推进工作落到实处。
要通过召开会议、专题讲座、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宣讲双防机制建设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和防范事故的重要作用。
须水街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根据《中原区安委会关于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办事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安委会和区委、区政和区安委会关于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保障辖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坚强基础。
二、主要内容(一)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各科室、各社区要指导推动管理范围内的企业,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企业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二)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
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并报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实施办法为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促使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将风险挺在隐患前面,从源头预防安全风险对生产的影响,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和安全准入工作的指导意见》,陕西省安监局《关于印发陕西省非煤矿山企业安全风险分级标准(试行)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策划与准备1.信息收集要充分挖掘确认相关资源信息,为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提供必要的外部和内部基础资料。
(1)外部信息。
适用行业有关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以及安全监管要求;企业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施工承包方资质证照、承揽业务业绩、信用评级、财务实力等综合能力;国内外同类企业发生过的典型事故情况。
(2)内部信息。
企业管理现状、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普通员工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生产工艺流程、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情况;作业许可证、设计文件、安全专篇等;企业以往事故情况。
2.全面人员培训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对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外包单位管理及作业人员在内的全体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差异化的持续培训。
组织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知识、风险辨识评估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真正树立起风险意识,掌握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
(二)安全风险评估1.合理划分评估单元为便于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全面开展,避免出现遗漏,首先要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合理划分,确定评估的基本单元。
岗位(设备、作业)单元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单元。
2.评估方法要求统一选用风险矩阵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安全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建立安全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旨在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通过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结果保障。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强化安全生产的预防意识,将安全生产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
2. 分级负责: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单位和人员的安全责任。
3. 全员参与: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 持续改进: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持续监控和改进,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工作内容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对各类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预案。
2. 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应急预案和演练: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四、工作步骤1. 制定方案: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安全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2. 宣传发动:对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发动,提高员工对安全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认识。
3. 风险评估:对本单位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预案。
4. 排查治理: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5. 检查评估:对安全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不断优化和完善。
6. 持续改进:根据检查评估结果,对安全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进行持续改进,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安全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
2. 落实责任:明确各级单位和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安全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有效实施。
3. 严格考核:对安全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一、背景近年来,重特大事故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本指南旨在建立和完善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原则•综合施策: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应对重特大事故。
•预防为主:通过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
•着眼长远:将重特大事故防范工作纳入长远发展规划,注重长期效益。
•公开透明:加强信息公开,提高社会共识和参与度。
三、重特大事故遏制措施1. 加强监管措施•建立和完善事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潜在风险。
•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安全生产条件达到要求。
•完善事故调查机制,加强对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和追责工作。
2. 强化工作责任•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加强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
•企业责任: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升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
•个人责任:每个人都要筑牢安全底线,严守安全规章制度,积极参与事故防范工作。
3. 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和完善事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事故发生的动态。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递。
•加强事故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为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4. 推进科技创新应用•加强对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科技防灾能力。
•推进智能化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危险区域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1. 系统规划综合各方资源,建立完善的重特大事故防范体系,包括法律法规、监管体系、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规划和制度建设。
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文件精神,严格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安全管理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严格落实我公司安全管理的主题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通过公司双重预防机制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公司安全生产,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有效消灭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为加强我公司双重预防机制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特成立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业务工作。
三、目标任务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控,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使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提供即时、有效的信息保障,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编制的防控措施和体系,以及建立的人工管理型报警和监控系统报警结合风险预警模式达到“风险动态预警、实时监控;管理有效、控制有方”的现代安全预防型管理目标。
四、体系和制度(一)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各单位部门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各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5)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关于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编写人:审核人:单位名称2021年4月关于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厂《公司通知》,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防控管理,提高全员参与安全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的能力,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夯实四项目部安全生产基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全面开展风险辨识及分级防控工作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深入学习油气行业、宾馆服务行业等典型事故案例,认真分析安全风险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大力推行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从根本上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构建第四项目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组织机构为全面有效开展双重预防机制构建,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第四项目部成立双重预防机制构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各部门负责人活动办公室设在生产生产经营部办公室,期间各项工作具体组织协调由生产经营部负责。
领导小组职责:实施对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制定项目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实施方案;定期听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进展,协调解决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指导业务范围内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协调解决构建工作中具体问题;定期组织开展交流调研;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三、实施具体内容(一)风险分级管控各部门、班组认真梳理岗位作业,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的原则,结合厂通知附件的格式,对《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清单》、《管理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清单》,对设备设施、工作区域、作业活动项目等进行梳理,确定危害因素辨识基本单元。
按照基本单元,运用“工作前安全分析”(JSA)、“安全检查表法”(SCL)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采用“风险评估矩阵法”(RAM)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形成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清单。
2024年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双重预防体系是指在平时预防与突发事件发生后防控两个阶段都要有效的采取措施,既要注重平时预防,也要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应急处置。
在____年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平时预防工作1.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风险评估工作,准确识别各种重大风险,并加强对潜在风险的排查与处理。
2.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测能力。
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建立大数据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突发事件的预测与预警工作,提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
3.加强对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的监测与管理。
加强对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的监测与管理,重点关注关键设施、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领域的安全情况,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4.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
通过广泛开展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提升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5.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共同应对跨国安全威胁,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安全稳定。
二、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应急处置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与权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提高应急管理的效能和应对能力。
2.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各方在应急情况下的协同作战能力。
3.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公共安全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救援装备和技术手段,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工作。
4.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的传递与发布。
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与发布机制,建立应急事件信息共享平台,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给相关部门和群众,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5.完善事后处置与重建工作。
加强事后处置与重建工作,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加大对受灾地区的支持力度,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
关于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方案各街武装部、各高校人防管理部门、各人防工程管理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根据XX市安委会印发的《XX市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方案》(X安〔201X〕27号)要求,结合我区人防实际,现就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一)总体思路。
深入研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和特点,系统辨识和治理易导致重特大事故的人防工程设备、设施等安全风险和隐患,全面推行风险分级分类管控,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将风险管控挺在隐患治理之前,把重大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完善风险预控、科技支撑、安全投入和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管控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区人防安全生产无事故的良好态势。
二、明确重点,全面系统辨识重大安全风险和隐患各街武装部、各高校人防管理部门、各人防工程管理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以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人员密集场所为中心,全面系统辨识、排查本辖区、本单位人防工程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和隐患,尤其是以商业、餐饮、网吧等生产经营单位、关键生产经营环节为重点,紧盯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重要设备设施等。
根据以往重特大事故原因分析,结合我区人防工程安全管理实际,明确以下重大安全风险点。
(1)未通过消防验收或竣工验收备案投入使用的;(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道不畅通,防火分区改变,防火间距不足的;(3)消防设施未按国家法律法规合理配置和定期检测的;消防器材未定期组织检验维修并保持完好有效的;电器线路敷设不符合要求,乱接乱拉现象严重;无室内消防栓、配套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的;(4)未按规定使用明火作业的;(5)人防工程防倒灌、防渍水措施不到位的;(6)擅自改变人防工程平时使用用途的。
构建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一、构建双重预防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要构建双重预防体系。
双重预防体系需要从二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预防意识,二是健全预防机制。
二、实施方案1. 建立预防意识(1)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普及各类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素养。
(3)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2. 健全预防机制(1)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2)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处置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能力。
(3)加强行业安全监督,完善安全制度和工程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三、总结构建双重预防体系需要我们各级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和安全管理,健全预防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建立双重预防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建立双重预防体系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
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企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实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应急相结合。
个人作为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单位,也应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自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构建双重预防体系是当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预防意识,健全预防机制,才能够防患于未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最终目标是让每个人在平安、健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遏制重特大交通运输事故事实方案作为现代化国家的交通运输业,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事故也在不断增加,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控制事故率,遏制严重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双重预防机制,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性。
一、预防机制一:强化事前防范目前交通运输事故的防范工作还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对事故隐患处置不及时、全面,也不够精细。
因此,为了提高事故防范能力,并降低事故率,我们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 改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体制应该完善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制定严格的运输标准,加强对驾驶员、车辆、路线等各方面的管理。
可以建立安全生产督查机制,对重点车辆、路口以及易发生事故的路段、区域等进行重点监管,实现全面覆盖和全程掌控。
2. 优化交通运输行业设施环境在道路建设上,应当加强对交通标志、标线、路面等方面的维护,定期检查和修复道路破损和水沟堵塞,确保道路畅通。
对于隐患路段、易发生事故的路口等采取合理的交通保障措施,如建设救援站、增设路灯、安装交通信号灯等,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3. 提高驾驶员素质和技能驾驶员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提高驾驶员的素质和技能。
可以通过加强培训、考试和评估等方面,提高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降低交通运输事故的发生率。
4.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在交通运输行业,假冒伪劣产品、劣质配件等也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为此,在市场监管方面,应该建立安全监管机制,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非法经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严禁使用劣质配件和伪劣产品。
二、预防机制二:加强事后处理和处置急救是事故处理的重要一环,如何做好现场急救和善后处理,是避免二次事故和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
因此,加强事后处理和处置是我们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性的重要举措。
1. 建立事故事后处置机制应根据事故发生的不同情况和级别,在相应的时间内组织、协调各部门、车辆和人员配合救援工作。
街道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和市、区党委、政府处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落实《xx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全面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现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思路严格依据国务院安委会、省安委会关于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的部署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负责、示范带动、分级推进、全面实施的工作原则,突出风险预控、关口前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二、工作目标推动辖区和重点行业领域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实施细则,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落实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
力争到2018年,在全街道建立标准化、信息化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组织领导街道安委会成立全街道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
人武部长xx任组长、街道安监站站长xx任副组长,企服中心、派出所、建设所、市场监管局淳化分局、交管所、产业办、街道总工会、水利站、旅游办、农服中心、开发办、国土所等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街道安监站,具体负责日常协调推进工作。
各村(社区)和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组织协调本辖区、本行业领域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工作。
四、工作任务(一)着力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1.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负责。
企业要逐级、逐岗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健全完善涵盖企业风险辨识评估、风险预警预控、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管理等安全生产闭环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完备、系统规范、管控有效的安全风险预防长效工作机制。
2.开展风险辨识评估。
企业要以事故预防为重点,制定科学、规范的风险分析、辨识和评估制度。
组织全体员工对生产系统、设备设施、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工作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和危险因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分析辨识,加强岗位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等情况。
对风险和有害因素的类别、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3.实施风险分类和等级确定。
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实施差异化动态管理。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等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本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4.有效管控安全风险。
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
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和岗位,要强化重点管控。
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
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企一册”,并报送主管部门备案。
5.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企业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70号)要求,建立生产安全风险警示和预防应急公告制度,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企业风险点、风险和有害因素类别、重大危险源和管控措施;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和应急处置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
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状态下撤离方案告知相邻企业和单位。
6.实施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企业要根据行业标准,针对每一风险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和清单,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内容、频次和要求,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
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号的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
通过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推动企业隐患自查自报自改常态化,对隐患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
事故隐患整治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及时撤出相关作业人员,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受到影响的周边人员。
7.加强重大危险源管控。
企业要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完善排查、评估、预警和防控机制,在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中明显标注,实施全程动态监控和风险预控管理,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企业应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备案。
8.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企业要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健全落实安全培训责任制。
严格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健全安全培训档案。
劳务派遣单位要加强劳务派遣工基本安全知识培训,劳务使用单位要确保劳务派遣工与本企业职工接受同等安全培训。
安全生产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单位要与使用单位共同承担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安全培训责任。
9.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企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
企业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
重点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10.加强职业危害防控。
企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告知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作业现场要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更新。
依法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用具,并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现状评价,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二)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政府监管体系1.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理顺和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中的属地监管、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等职责,形成分工负责、有责担当、齐抓共管的隐患整治工作机制。
各村(社区)和相关部门要在系统总结本辖区本行业领域标杆企业经验做法基础上,制定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细则。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行业安全标准规范组织企业开展对标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防控体系,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2.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
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加强城乡规划与安全生产的统筹协调,将区域安全评价作为城乡规划建设审批的前置条件和硬性指标,严格各级各类工业集中区安全准入。
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尤其是城市地下公用基础设施,如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等的安全问题。
加强城乡规划安全风险的前期分析,完善城乡规划和建设安全标准,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严禁违反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在人口密集区建设高风险项目,或者在高风险项目周边设置人口密集区。
制定重大政策、实施重大工程、举办重大活动时,要开展专项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产业政策,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整顿关闭和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3.加强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系统分析风险类别、风险分布、风险深度和危害程度,从工艺、设备、场所、岗位或人群、物品等方面,定期开展街道、社区、企业三级重大安全风险排查。
建立安全风险辨识、量化分级、预防控制、预警预报、应急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制度,确定防控重点和重大风险行业企业,将其纳入市重点监控调度范围,每季度逐级确认上报,实施差异化动态监管。
对企业报告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属地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管控整治措施。
制定实施企业隐患自查自治的正向激励措施和职工群众举报隐患奖励制度。
4.加强区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依据风险等级,对本地区高危行业企业及易发生重特大事故行业领域,科学划分监管等级,实施分级管理。
强化档案管理,对重大危险源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本质安全等基本情况,建立完善安全监管档案,实行一风险源一档,并按照风险等级,对监管档案实施差异化分类管理。
将指导督查作为实施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手段,对出现风险等级上升的高危行业企业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帮扶,找准差距,及时改进。
2017年底前,街道、村(社区)两级分别完成本地区高危行业企业及易发生重特大事故行业领域“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绘制。
5.建立重大风险预警预报制度。
明确重大风险管控重点,建立重大风险监测监控系统,厘清政府、企业、社会其他组织的职能,建立重大风险分级预警预报制度,做到风险预警准确全面,风险预报及时有效和接警处置迅速。
加强安全风险信息共享、预警预报、应急响应,建立完善区域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