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行业历次国家收储经过
- 格式:pdf
- 大小:678.80 KB
- 文档页数:7
棉花期货十年回顾转自“棉花糖的基本面”棉花自上市以来,风风雨雨走过了十个春秋,作为一个初学者在整理了一些资料学习后感慨颇深,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目前无论是从时间、价格还是政策,棉花都处于非常关键的节点,希望通过以下梳理能让大家对棉花有更清楚的认识。
一、郑棉期货十年1、2004年(高开低走、收购期最低,收储稳定棉市行业信心恢复价格走高产业良性运转;期货有效发挥保值作用)在经历了2003年的炒作单产减少、价格疯狂走高,产业大量预订外棉;由于棉农收益高习惯性增种思维促使2004年国内产量大幅增加;整个2004年充满供应充裕的预期;棉花年度热点词:1、进口量大2、国家收缩银根、资金紧张3、电力供应不足4、出口退税调低(17%-13%)收储记录:2004年8月18日宣布23号收储2003年国产棉和进口棉最高限价为13100元/吨(实际收11.2万吨)2004年11月1日宣布从9号开始收购新花暂定30万吨,每吨11500元作为最高到库价;2005年3月28日,调整2004年度国产棉收储价格,标准级棉花以12000元/吨作为最高到库价格。
2、2005年(纺织品“特保”谈判一波三折,出口消费订单稳托棉价,天气炒作供需助飞价格;期货发现上涨行情)纺织品配额取消,出口订单疯狂下放;消费需求预期提升棉价;2005年5月欧美特保对棉价形成压制,由于纺织品更收益于欧美消费者,最终谈判跟中国纺织行业形成双赢局面;8-9月秋黄不接、需求稳定,内地棉区阴雨推迟上市减产、减质,郑棉期货发现引领棉价上涨行情;棉花年度热点词:1、纺织品特保谈判2、出口订单疯狂3、阴雨、减产3、2006年(内外用棉价差扩大、需求疲软,期货套保有效发挥;政策收储提振信心,棉价后走高)上半年美国取消出口补贴利好全球棉价,炒作中国需求因素,工业品尽享牛市之路;下半年需求疲软,内外用棉价差拉大导致国际竞争力减弱、印巴等国家纺织发展元年开启;人民升值吞噬纺织行业出口利润,期末库存积压过大释放下跌动力;期货套保再显威力;国内外棉价差在500元/吨以内,基本实现内外棉价接轨。
国家启动棉花临时收储预案
2011年度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主产棉国
棉花丰收,产量将大幅增加,而需求变化不大,供给略大于需求,在前期棉价一路下滑的情况下,棉价还有一定的下行压力。
9月,新棉陆续开秤收购,9月8日,国家正式启动《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以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的市场预期,切实保护棉农利益,防止因棉价大起大落带来棉花生产大上大下,促进棉花生产稳定发展。
按照预案规定,执行本预案的棉花主产区为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甘肃、新疆13省(区、市),执行时间为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
临时收储价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每吨19800元。
其他等级皮棉的收储价格按照3%的品级差率、1%的长度差率计算。
如按子棉衣分38%、棉子价格每千克2.0~2.4元以及合理的收购加工费测算,对应的子棉收购参考价约为每千克8.4~8.6元。
■。
中国棉花历史发展历程中国棉花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纺织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丰富的棉花资源和悠久的纺织传统。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系统地探讨中国棉花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棉花栽培和纺织技术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就开始栽培和利用棉花。
考古学家在新疆、甘肃等地发现了大量早期棉纺织品和种植工具,证明了我国早期就有了丰富的棉花资源。
到了公元前300年左右,我国开始大规模种植和利用棉花,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纺织技术。
在宋朝时期(960年-1279年),我国纺织业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当时,南方地区成为了主要的棉花种植区域,并且发展出独特而高效的手工纺织技术。
宋代文献中记载着许多关于制作精美、质量上乘的手工纺织品的描述,这些纺织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远销海外。
二、近代棉花产业的兴起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的棉花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现代化的棉纺机械,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兴起了一批现代化棉纺织工厂。
这些工厂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产品质量。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棉花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当时国内外市场对中国棉花需求旺盛,出口量大幅增加。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国际贸易受到限制,国内对棉花需求大幅增加。
这一时期是中国棉花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的重要阶段。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领导大力支持下,中国开始进行农业改革和农村合作化运动。
这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支持,并推动着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棉花生产、加工和销售体系,棉花产量和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行了经济改革开放,棉花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纺织工业逐渐实现现代化转型,纺织机械、设备和工艺水平得到提升。
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扩大了对外贸易,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
全球棉花主产国(2019/2020年度)棉花单产的测算及分析比较在笔者上一篇《2019/2020年全球棉花主产国种植面积、总产排名比较分析》百度文库文章中,已经将全球主要的八个棉花主产国在2019/2020年度的播种面积、产量进行了排序,并将各国的种植、进出口及总产情况分别进行了阐述。
从上篇文章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印度的植棉面积达到18675万亩,几乎是中国的4倍,但是印度棉花的总产量为640万吨,却只比中国棉花总产高出8.7%,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直观的看,应该是印度的棉花单产远远低于中国棉花单产而造成的结果。
根据两国棉花种植面积及总产量的数据,笔者进行了简单测算,可以得出印度棉花单产为34.2公斤/亩,而中国的棉花单产则为117公斤/亩,二者相差3.4倍,这就能看出在棉花的种植效率上,印度与中国的棉花种植效率相距甚远。
那么,中国和印度的棉花单产情况在八个棉花主产国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笔者根据上篇文章的数据,将各个国家的单产进行了简单的测算,并进行比较分析如下:一、全球主要棉花主产国种植单产排序按照棉花单产从高到低排序为,中国棉花单产为117公斤/亩,土耳其棉花单产为111公斤/亩,巴西棉花单产为110公斤/亩,澳大利亚棉花单产为106公斤/亩,美国棉花单产为59.4公斤/亩,乌兹别克棉花单产为49公斤/亩,巴基斯坦棉花单产为46.4公斤/亩,印度棉花单产为34.2公斤/亩。
二、印度的棉花单产分析从以上测算的数据很直观的看到一个令人惊异的问题,印度作为棉花第一生产大国,棉花单产却处于最末,可见不能称其为棉花强国。
实际上,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单产一直都很低。
根据文献资料显示,1997-2006年10年间,印度棉花年平均种植面积为12960万亩,平均产量为315万吨,分别占同期世界棉花面积和产量的25.96%和14.5%。
同期,平均单产为24公斤/亩,低于世界同期水平20公斤,约低45.6%;其中1997-2001年间的5年,平均单产为20公斤/亩,随后2002-2006年的5年间,平均单产。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和棉花流通政策的沿革粮食流通政策的沿革:从建国初期到现在,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经过漫长的改革过程,取得了很多进步。
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一、政府干预下的市场调节(1949年——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1949年到1952年,主要实行政府干预下的市场调节的粮食流通制度。
建国初期,粮食市场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实行自由贸易,私营粮食流通组织占绝大多数,国营粮食商业流通组织尚未普遍建立,已经建立的地方国营粮食公司开始积极收购粮食,同时也依靠合作社或委托私营代理收购一部分。
政府通过粮食储备和粮食销售中的多项差价以及征收农业税等措施,对粮食市场进行干预,以调节粮食流通。
其中运用粮食储备进行吞吐调节是稳定市场粮价的一项重要措施。
从总体上看,国家对粮食的收购和销售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
二、高度集中的政府统购统销(1953年——1978年)我国1953年开始实施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由于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兴起,工业人口和工业生产对粮食需求大幅度增加。
为了从农民手中得到足够数量而且价格较低的粮食,保证工业人口和工业生产的需要,并为工业化积累资金,中央政府决定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政策,即通常所说的统购统销政策。
这项重大变革将粮食的自由贸易改为国家垄断。
这一体制的运行一直延续到1978年。
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背景除了国家实行工业化战略扩大了粮食需求而当时粮食又开始出现供不应求外,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也是重要的一个因素。
该运动在城市对私有经济进行改造,在农村对小农经济进行合作化。
随着城乡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以指令性计划为特点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这个体制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流通领域就是实施统购统销制度。
另外一个因素是在自由贸易时期,私营粮商掌握了一部分粮食商品,通过抬价、抢购、囤积和抛售等从中盈利,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中对粮食市场的稳定产生了威胁。
统购统销制度也是针对这种现象才产生的。
2011第9期一、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要点简介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制度是国家为维护国内棉花市场稳定,保护棉农、流通企业、棉纺织企业等多方利益建立的一种对棉花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
(一)棉花临时收储制度建立的背景。
2010年度棉花市场价格大起大落,“过山车”式的价格走势使棉农、棉花流通企业、棉纺织企业等各棉花市场主体的利益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为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经国务院批准,今年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铁道部、国家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执行时间为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即2011年度新棉交售期。
(二)棉花临时收储的启动机制。
在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执行期间内,当棉花市场价格连续五个工作日低于临时收储价格19800元/吨时,经国家发改委确认后,中储棉总公司将及时发布《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公告》,于第六个工作日正式启动收储预案。
(三)棉花临时收储的价格机制。
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制定的收储价格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19800元/吨(公重),其中交储企业收购籽棉折皮棉价格18800元/吨,其他费用合计1000元/吨。
其它等级皮棉的收储价格按照3%的品级差率、1%的长度差率计算。
按照收储政策要求,交储企业应按不低于籽棉收购参考价的价格向农民收购籽棉。
籽棉收购参考价需要按照18800元/吨的皮棉价格与当期中国棉花协会公布的棉副产品价格折算得出,棉副产品价格是指毛棉籽的价格,由中国棉花协会和中储棉总公司在收储期内逐日发布。
这种收储价格机制将更有利于保护棉农利益,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四)棉花临时收储的质量要求。
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规定,收储的棉花为2011年度生产加工并经仪器化公证检验的锯齿细绒棉,由具有400型棉花加工资格的棉花企业直接交储。
一、棉花的历史价格建国以来,我国棉花价格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年,价格稳定期。
国民经济实行高度计划管理,全国棉花统购统销,价格相对稳定在1800元/吨上下。
第二阶段:1978—1988年,调整期。
国家先后8次调整棉花收购价格,其中5次上调,3次下调,但调整幅度都不大。
这也是我国棉花生产发展较快的时期,1984年棉花产量为625.8万吨,为迄今为止棉花产量最高的年份。
第三阶段:1989—1998年度,价格上涨期。
国家先后7次上调棉花收购价格,仅1994年就调整3次,累计调价幅度达130.3%o由于种棉的比较收益不高造成的。
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国家制定棉花收购价格的主要依据是粮棉比价关系,由于粮食价格长期偏低,导致棉花收购价格也偏低,而种棉花投入多,风险大,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不如种植其它经济作物及水果、蔬菜划算,因此种棉积极性不高。
第四阶段:1999年至今.棉花市场放开期。
从1999年度起,国家出台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进一步拓宽了棉花流通渠道,放开了棉花收购价格,棉花价格逐步由市场形成o1999年棉花市场放开以来,价格不再由政府制定,波动频繁。
受1999年棉花产量减少的影响,棉花价格逐步上升:收购初期棉价最低价在7400元/吨,年底棉价升为9400元/吨左右o 2000年4月,棉价最高曾达13800元/吨。
为抑制棉价过快上升,消化储备陈棉,5月份开始国家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拍卖国储棉o 5月份以后棉花市场价格开始回落,后来基本稳定在11500元/吨左右:2001年,政府除继续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抛售国储棉外,还号召增加棉花种植面积:受比较利益的驱动,当年棉花种植面积达7003万亩,比2000年增加29.68%,而且长势较好。
正常情况下,预计产量将超过500万吨o 2001年5月份以后,棉价迅速下跌o 5月份匡锗棉拍卖价为11655元/吨,10月为8623元/吨,11月国储棉拍卖停止。
2014年棉花市场回顾及2015年棉花市场走势分析投资贸易部李信澍2014年,棉花期货呈现单边下跌行情。
从 2011 年开始,国家连续三年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与市场供需脱节的棉花期货持续了近两年的横盘整理。
2014 年收储改为直补政策,棉花步入市场化格局。
9 月份,市场期待已久的直补细则出台,期棉价格加速下挫,截至12月30日,郑棉1501合约从年初最高价19340元/吨9月底下跌最低至12470元/吨,跌幅高达35.5%;1505合约从年初最高点20245元/吨,11月底下跌最低至12320元/吨,跌幅高达39%。
目前郑棉1501合约维持在13100元/吨,1505合约在13300元/吨附近震荡。
一、2014年棉花市场主要影响因素(一)基本面供过于求导致棉花价格压力山大美国农业部最新的12月份报告数据显示,全球2013/14年度产量2619.1万吨,消费2372.5万吨,期末库存2212.9万吨;其中中国产量713.1万吨,消费751.2万吨,期末库存1365.3万吨,库存消费比181.5%达历史最高。
2014/15年度全球产量2590.5万吨,消费2451.6万吨,期末库存2353.1万吨,达历史最高位;其中中国产量653.2万吨,消费805.6万吨,期末库存1364.2万吨,仍处于历史高位。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43.45亿美元,同比减少0.47%;1-11月累计出口2728.1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7.43亿美元,同比增加5.71%,但增幅较去年同期缩减6.06个百分点。
消费不旺还可以从进口棉纱数量上得到证实,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11月我国棉纱进口16.43万吨,环比减少4.94%,同比减少6.7%;2014年截至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棉纱51.11万吨,同比减少8.66%,同期我国累计出口棉纱8.79万吨,同比减少27.23%。
(二)国家棉花政策变动是最重要的因素1、2014年国家棉花政策改革迈出关键性步伐,新疆试点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取消收储政策等。
棉花现货收储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我们的工作安排,我对棉花现货收储情况进行了汇报。
目前,我所在地区
的棉花现货收储情况如下:
首先,根据我们的调查和了解,本地区棉花现货市场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相对
稳定。
由于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产量相对较高,加上政府的支持和调控,市场供应保持在一个相对充足的状态。
这对于我们的收储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其次,我们在收储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由于市场供应充足,部分农户对
于棉花的价格预期较高,不愿意及时出售。
这导致了我们的收储进度受到一定影响。
同时,部分农户也存在质量不达标、交易纠纷等问题,这也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农户的政
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引导他们理性预期市场价格,主动出售棉花。
其次,我们加大了对农户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指导力度,帮助他们提高棉花的质量,减少交易纠纷的发生。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与市场主体的沟通和合作,寻求更多的销售渠道,保障收储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收储策略,确保收
储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推动棉花现货市场的稳定发展,为地方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目前我所在地区的棉花现货收储情况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我
们将继续努力,加强工作,确保收储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中国实施棉花临时收储制度为稳定棉花生产和经营者和用棉企业的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中国计划从今年9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在全国13个棉花主产区实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将国家在棉花主产区临时收储皮棉的措施常态化。
按照收储预案,新疆、山东等13个棉花主产省(区、市)临时收储价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每吨19800元,采取不限数量敞开收储。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棉花即将播种的关键时刻发布收储预案,相当于为新棉上市划定最低收购价,以稳定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和收购价格。
山东德州是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棉纺能力为山东省的1/7,全国的1/20。
德州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认为,与以往发布临时收储棉花价格所不同的是,这次是在棉花开始大范围种植之前发布,有助于全国棉农及时掌握今年的价格信息,指导棉农根据成本核算来确定种植面积。
马俊凯认为,相比往年,目前棉花仍在高价位运行,提前公布今年的临时收储价格将有助于为当前的棉价降温,降低下游纺织企业的成本,进而缓解服装等商品的上涨压力。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谭砚文认为,提前公布收储预案和价格,使棉农、棉商事先安排好生产计划,同时敞开收储的承诺可以使棉商放心收购,确保棉农受益,事实上也起到了最低收购保护价的作用。
资料显示,2010年以来,棉花价格不断刷新纪录,以棉花期货郑棉109合约为例,从2010年9月17日最低每吨19855元上涨到11月10日最高33600元,涨幅超过69%。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今年2月17日又上涨到34870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民种棉收益仍然总体偏低。
德州市最大的棉纺企业德棉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原料公司经理李传波说,种棉收益甚至不及种粮,同时,因补贴不足,棉农种植愿望下降,当地部分劳动力放弃棉花种植,外出打工。
监测显示,近年来德州市的棉花种植面积在200万亩至300万亩之间,产量为15万吨至25万吨。
2010年虽然棉花价格高企,但因棉花收购价偏低,这个市棉花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230万亩下滑到155万亩,下滑比例超过32%。
国储棉收储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国储棉收储标准是指国家储备棉花收购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棉花的质量、产量和价格在一定范围内稳定,同时保障农民的利益和国家棉花市场的稳定发展。
国储棉收储标准的制定对于我国棉花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我国棉花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所在。
本文将对国储棉收储标准的制定、重要性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介绍国储棉收储标准的制定过程和相关背景信息,以便读者对本文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其次,我们将深入探讨国储棉收储标准的重要性,分析其对国家经济和棉花产业发展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详细讨论国储棉收储标准的具体影响,包括对棉农、棉花市场和国家经济的影响。
通过这些内容的呈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国储棉收储标准的意义和影响,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本文所要讨论的议题。
1.3 目的:国储棉收储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国家对棉花收储的操作流程和标准,保障市场秩序和农民的利益,提高棉花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通过制定明确的收储标准,可以有效防止操纵市场价格、控制市场供应等不正当行为,确保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同时,通过规范棉花收储的标准和程序,可以提升国储棉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棉花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最终实现促进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正文2.1 国储棉收储标准的制定国储棉收储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过程,旨在保障国家棉花市场的稳定发展和棉农利益的保护。
制定国储棉收储标准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棉花种类、产地、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专家们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市场需求,制定了一套符合国情和实际的标准,以确保国储棉的库存品质和市场流通。
在制定国储棉收储标准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组织了多次研讨会和听证会,邀请了国内外棉花专家、棉农代表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参与讨论,充分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
观点聚焦证券研究报告2012年2月22日纺织品 研究部短期盘整,下半年或有小幅上涨郭海燕1分析员,SAC 执业证书编号: S0080511080006guohy@棉花、化纤价格趋势分析投资提示:棉花、化纤等原材料价格对纺织制造企业的产品价格、利润空间和业绩影响很大。
前段时间化纤价格有所反弹,市场关心棉价会否随之上升,我们整理并分析了相关行业数据,总体结论是:棉价短期基本止跌、但上行仍有压力,在2012年下半年或有上涨机会,但创出很高涨幅的可能性不大。
总体来看,纺织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收入和毛利率与原料价格正相关),如果没有明显的棉价上涨,今年难以再现去年棉价大幅上涨时的板块性行情。
主要观点:► 化纤和棉花价格有较强的相关性、往往同涨同跌,尤其是粘胶短纤和涤纶短纤,和棉花一起构成棉纺的主要原料,在需求端有互相竞争、互相替代的作用。
棉价变动较为剧烈时,相关性更强。
供应层面的特性很不相同,棉花属于农产品,其产量受种植面积和天气的影响很大,生产具有季节性;而化纤属于化工品,其产量受原料供应和开工率的影响较大,且生产具有连续性。
► 目前各种合成纤维下跌空间都不大,能否继续上涨要看下游需求恢复情况和棉价的变动情况。
年初以来,由于下游补库存需求拉动,合成纤维价格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而最近一周涨势停止,此后能否继续上涨要看下游的需求情况。
目前看下游需求并未有明显好转,外需依旧疲弱,需求回暖是个缓慢持续的过程。
► 棉花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状态,短期价格上涨空间不大。
美国农业部(USDA)预测2011/12年度全球棉花总供给超过总需求约300万吨,库存消费比超过55%,大幅高于过去两个年度。
USDA 还调低了中国棉花消费量,2011/12年度中国的棉花库存会增加141万吨至393万吨。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预计全球棉花消费短期疲软但中期存在变数,主要受欧元区经济危机的影响。
ICAC 还预计2012/13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仍将超过消费量,超过幅度缩窄,期末库存将继续上升。
依据这些机构的预测数据分析,棉价短期内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 国内棉价在2012年下半年可能会小幅上涨。
我国棉花进口采用配额制,我们了解到的部分大型纺织企业进口棉花仅占公司用量的约1/3,国产棉花仍是主要来源。
中国棉花协会统计,我国棉农2012年植棉意向下降10.5%。
2012年2月底或3月初有望公布新的国家棉花收储政策,估计会在19800元/吨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年棉价可能主要运行在19,800~23,000元区间。
估值与建议:2011年下半年以来,上游纺织企业面临外需疲弱,原材料价格持续低位引起的产品价格降低、下游企业订单短期化等等压力,业绩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逐季度恶化。
经历了股价调整后,目前估值普遍较低。
预计2012年上半年将是上游纺织企业业绩的低点。
由于纺织行业顺周期的特点,如果原材料价格能在2012年下半年之后回升,将提升产品价格和利润率,并刺激下游企业停止观望增加订单,有利于纺织企业业绩的反弹。
A 股的鲁泰、华孚色纺,港股的申洲国际,是具备竞争力和一定定价能力的行业领军公司,如果棉价反弹,则其业绩和股价有望有所表现。
如果因为不可预测因素,棉价持续低迷,这几家公司的业绩表现也在板块中具备防御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回升速度和幅度低于预期。
新的国家棉花收储价格低于预期。
棉花产量高于预期,棉价维持低位。
1报告贡献人:金戈 (jinge@)图表1: 棉花与化纤价格走势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棉花与化纤价格互动关系分析:棉花和化纤,尤其是涤纶短纤、粘胶短纤有相互竞争、相互替代的关系,所以三者的价格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棉花属于农产品,其产量受种植面积和天气的影响很大,生产具有季节性;而化纤属于化工品,其产量受原料供应和开工率的影响较大,且生产具有连续性。
短期来看,纺织企业按照订单规定的配棉比(指纺纱时棉花和化纤的比例)生产产品,纺织企业可选择的余地不大,但是如果棉花与化纤价格比例变动过大的情况下,纺织企业及下游需求均有较大动力调整纺纱原料中化纤和棉花比例,所以在棉价剧烈波动时棉花与化纤价格的相关性更为明显。
棉花价格:USDA(美国农业部) 2012年2月最新发布的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月报,上调了2011/12年度期初库存量和产量,大幅调高了全球供应量,并略微调低了全球棉花消费量,总供给(约3500万吨)超过总需求(约3200万吨)300万吨,预计库存消费比超过55%,大幅高于过去两个年度。
USDA 还调低了2011/12年度中国棉花消费量,预计中国棉花期末库存增加140万吨至393万吨,为三年以来的高位。
图表2: USDA 统计/预计各年棉花库销比10,00020,00030,00005/0606/0707/0808/0909/1010/1111/12204060世界棉花消费量资料来源:USDAICAC(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发布的2012年2月份全球产需预测认为,全球棉花消费短期疲软但中期存在变数,主要受欧元区经济危机的影响。
2011/1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计为2680万吨,同比增长7%,为近五年最高水平。
不过,由于植棉成本增加、棉农收入和棉花竞争力下降,2012/13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可能减少到2490万吨。
由于2011/12年度棉花供应大量过剩,全球棉花库存回升到1230万吨,同比增加三分之一,其中超过40%的增长来自中国。
2012/13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计超过消费量,期末库存将继续上升到1290万吨。
图表3: ICAC最新棉花生产消费数据预测世界棉花产销量数据(百万吨)2010/112011/122012/13产量25.1126.7924.94消费量24.4523.7424.31出口量7.637.698.24期末库存9.2512.3012.93Cotlook A指数0.78 1.64 1.07资料来源:ICAC综合上述两个机构的预测,2011/12和2012/13年度棉花供给仍将大于需求,库存水平较高,因此棉价近期不大可能大幅上升。
我们还与鲁泰、魏桥、申洲国际等国内规模较大的棉纺和制衣企业交流,公司多认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棉价有可能上涨,因为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低棉价已经让棉农基本赚不到钱,今年我国棉花产量很可能会下降。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的统计,2012年棉农植棉意向减少10.5%,验证了公司的说法。
而我国棉花进口采用配额制,进口棉花数量有限,基本只占公司用量的1/3。
国家棉花收储方面,预计2月底或3月初将公布新的收储政策。
2011年棉花收储价格是根据当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和棉企加工费来确定的,而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已同比提高了7~10%,近期水稻最低收购价也被提高,所以市场对棉花收储价格有较为乐观的预期。
我们认为棉花收储价格将会提升,但是提升幅度也不会大幅超过小麦的提价幅度。
如果按照提价10%计算,2012年棉花收储价格将提升为21,780元/吨,市场上较为乐观的预期在23,000元/吨。
所以我们预计2012年棉花价格可能上涨,但涨幅有限,全年棉价可能主要运行在19,800~23,000元区间。
化纤价格:化纤分为人造纤维跟合成纤维两大类,人造纤维主要指粘胶纤维,原料为棉短绒(简言之就是棉花利用完之后的残次部分);合成纤维主要包括涤纶、锦纶、氨纶、丙纶、腈纶、维纶等,原料为石化产品。
粘胶纤维性能与棉花接近,加之原料也受棉花产量影响,因此受棉花价格、至少是棉花价格预期影响很大。
合成纤维方面:1、涤纶的主要原料是PTA与MEG,均为石化产品,在高油价情况下跌可能性不大,而PTA的原料PX(对二甲苯)由于上游供给有限、下游PTA扩产很快,更加紧俏,价格预期将很坚挺。
因此涤纶价格受成本支撑下跌可能不大。
2、锦纶原料为己内酰胺(CPL),其终端原料为纯苯,受石化裂解装置开工率下降影响供给也不会宽裕(苯系产品为石脑油裂解的副产物,由于裂解主产物乙烯受经济环境影响需求下降,因此石化开工率下降;加之目前北美等地裂解原料轻质化采用天然气等,苯等芳烃副产物产量很少),因此锦纶价格成本支撑也较强。
3、丙纶、腈纶原料分别为丙烯、丙烯腈,美国丙烯价格刚刚上涨了30%(原因跟纯苯差不多,丙烯也是裂解主要副产物之一),所以丙纶和腈纶的价格有上涨压力。
4、氨纶目前行业整体亏损(可以看看泰和新材、华峰氨纶等),开工率已经压得很低(并且氨纶停机损失很大,现在是不得已为之),价格再低也低不到哪里去了。
5、维纶占比很小。
所以,各种化纤目前来看下跌空间应该都不大;相反新年以来由于下游补库存需求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
能否继续上涨要看下游的需求情况。
目前看下游需求并未有明显好转,外需依旧疲弱,需求回暖是个缓慢持续的过程。
纺织企业业绩对棉价的“顺周期”反应:上游纺织企业的业绩对棉花和化纤等原材料价格的反应有“顺周期的特点”。
即:原材料价格上升过程中纺织企业业绩好,反之业绩差。
这是因为纺织企业的纱、布等产品价格跟随棉价变化较快,而生产成本则有一定的滞后。
棉价上涨时,产品价格上涨,销售收入增长,而核算成本时使用的是前期库存的低价棉,所以毛利率提高;反之,棉价下降时产品价格下降,收入减少,毛利率降低。
此外,下游需求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棉价越是上涨,下游企业下订单的积极性越高;棉价下跌则下游企业下单更加审慎,订单短期化,去库存意向加大。
图表4: 鲁泰分季度毛利率与棉价波动比较资料来源:ICAC投资建议:1)上游纺织企业2012年、尤其是上半年业绩压力较大。
因为外需继续疲弱,出口面临较大压力,外需即使回升也将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预计上半年不会有明显的回升。
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低位也不利于纺织企业的产品价格提升和下游企业下订单的积极性。
2)2012年下半年情况可能有所好转。
一方面棉价可能在产量减小和国家收储价格提高的刺激下有所回升,另一方面外需和出口情况可能缓慢回升,至少下半年的同比基数将比上半年减小,同比增速可能会比上半年提高。
这些因素可能带来上游企业业绩和估值的修复,产生投资机会。
3)我们建议重点关注附加价值高的行业领军公司:鲁泰、申洲国际、华孚色纺等。
这些有核心技术的龙头公司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仍保持了充足的订单量,在棉价上涨时受益程度最大,可能实现业绩和估值的双重反弹。
图表5: 可比公司估值表资料来源:彭博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法律声明一般声明本报告由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中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