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复习教案.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3.54 KB
- 文档页数:4
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复习学案一、知识点概述在学习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1. 宪法的含义和作用•定义: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总称,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作用:宪法规范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活动,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准则和制度体系。
2. 宪法的种类•立宪法:指规范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机构组织的宪法。
•统治法:指规范君主制国家君主权力的范围和职责的法律。
•管理法:指规范互联网管理、文化传媒管理、规划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法律。
3.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权在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源泉。
•合法性原则:国家机关的一切行为必须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
•管理和服务原则:国家必须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
4. 宪法的修订•宪法的修订应该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表决,得到三分之二的赞成票才能通过。
•对宪法的部分修改,必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不能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二是不能减少人民民主权利。
二、练习题1. 以下关于宪法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总称。
B. 宪法规范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活动。
C. 宪法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准则和制度体系。
D. 宪法只有一种。
答案:D。
根据知识点2,宪法有多种,包括立宪法、统治法、管理法。
2. 以下宪法原则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主权在人民。
B. 合法性原则。
C. 管理和服务原则。
D. 改革开放原则。
答案:D。
改革开放不是宪法的基本原则,而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
3. 宪法修改时必须遵循哪两大原则?答案:一是不能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二是不能减少人民民主权利。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九年级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
2、能力目标:认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3、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和维护国家安全。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四)教学简案: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1、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首先,学生阅读教材(p78-p81)并思考: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次,小组讨论,从那些方面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学生感知:请学生阅读教材p78小字材料,说说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什么不同?大家讨论后的出结论:(1)从宪法规定的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
普通法律治规定国家生活中得某一方面的问题。
(2)宪法的构成学生再讨论:p80小齐为什么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它是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力的?从小齐的例子我们应该:(3)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肃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以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板书)引导学生从教材p80图示中得出宪法所处的法律地位做一做:p80宪法与普通法律得“母子”关系(行政诉讼法、行政法、行政处罚法)(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
①宪法使其他法律得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各人的活动准则。
(2)法律效率,指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3、从宪法的制定、修改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严格总之,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得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更为严格。
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案课题3.6.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iu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记住宪法对国家性质、根本制度的规定及我国宪法的构成2.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过程方法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宪法的作用和法律地位,学会从不同方面全面看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能初步认识到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难点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每年的宣传主题都和宪法有关,请同学们思考思考,为什么法制宣传日为什么以宣传宪法为主题?新课教学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活动一:认识宪法的重要作用朗读表演:按照教材78页的法律家族聚会,组织学生现场分角色朗读表演。
(结合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问:从法律聚会中,你能看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吗?小结: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活动二:了解宪法的内容及构成学生阅读教材79页,认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宪法规定的是什么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什么要宣传宪法?模拟表演法律家族聚会,体会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1.国家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
2.国家性质、社会制度等3.可以加强对人权的保护问题导入新课,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预先对宪法有一定认识。
引导学生对宪法和普通法律有大概的了解。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现场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下文。
让学生认识宪法的内容与普通法律是不同的,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问题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宪法的内容有哪些?3.为什么要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4.建国以来,我国颁布了几部宪法,分别是那一年颁布的,现行宪法是第几部,是那年颁布的?5.宪法的构成是怎样的?活动三:探究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学生阅读教材79页小齐的例子,思考并回答材料下的问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案2九年级政治教案1. 导入你知道我国都有哪些法律吗?小结:我国的法律体系是由许多具体的法律构成的。
如果把我们所有的法律比作一支由众多兵种组成的部队的话,那么宪法就是这支部队的最高统帅;如果把我国所有的法律比作一个配有多种乐器的交响乐队,那么宪法就是这个乐队的指挥。
2. 新授板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板书: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 宪法的重要作用问: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与其规定的内容有关。
我国宪法规定的重要内容有哪些呢?板书:2.宪法的主要内容先指导学生看书问: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在内容上有什么特殊性呢?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同宪法性比较,普通法律只是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反映的体现,必然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加以修改、完善。
____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严和保障人权”写进了宪法,体现了国家对人权的重视,更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权利。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
____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作过四次修订,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板书:3.宪法的构成宪法所规定的都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79页——80页0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小齐为什么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呢?她是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的?小齐维权的案例说明了什么呢?小结:宪法就在我们身边。
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板书:4.树立宪法意识引导学生分析80页图示的内容,谈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你能看出宪法与其他法律有什么关系吗?小结:此图形象的表明了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复习教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复习教案复习目标:考点6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识记)考点62、树立宪法意识(运用)重、难点:宪法xx根本大法本节复习具体目标:1、根据中考考点要求梳理具体知识脉络,把握本节要点。
重、难点。
2、复习提升,提高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3、当堂达标、知识巩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向宪法宣誓捍卫宪法尊严》教师提问:国家为什么要推出宪法宣誓制度?这么做有什么意义?、二、自主学习,梳理知识: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3.宪法规定的内容有哪些?4.xx应如何树立宪法意识?三、学生阅读复习资料,自主完成相关内容,教师指导点拨。
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最高的法律权威、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3.宪法规定内容:(1)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3)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国家标志等。
4.xx树立宪法意识:(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将宪法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3)热情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三、合作探究,易混辨析。
宪法是根本法优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感受并识记国家宪法日。
②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 神圣不可侵犯,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2.能力目标①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
了解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②组织一些活动宣传国家宪法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 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一)猜谜游戏, 导入话题1.师∶首先进行一个猜谜游戏, 谜语是∶排行我老大, 国法之根本;子由母产生, 冲突我有效。
请问谜底是什么?(生齐答∶宪法)2.教师问∶到底谁在法律家族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呢?(学生可能回答∶宪法)好,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宪法, 了解宪法。
板书课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3、导出新课, 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感受并识记宪法日。
(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 神圣不可侵犯,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3)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 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
(4)探究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伟大历史变革。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 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___________。
是制定其他法律的______,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____和根本____, 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____和必须履行的基本____。
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 具有最高的____、____、____2.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时间?哪天规定为国家宪法日?3.国家宪法日的设立, 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 更是全民的宪法____、__、____, 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__宪法, 宪法至上, 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____。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宪法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宪法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法律体系吗?(2)引导学生回答: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3)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法律中,哪一部法律地位最高,作用最大呢?2.学习宪法概念(1)讲解宪法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举例说明: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3)提问: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什么区别?3.学习宪法地位(1)讲解宪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3)讲解原因:宪法是国家立法的基础和依据,其他法律都必须遵循宪法的规定。
4.学习宪法作用(1)讲解宪法作用:宪法具有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进步等作用。
(2)举例说明: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保证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3)提问:宪法对我们有什么意义?5.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1)讲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3)讲解原因: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普通法律必须遵循宪法的规定。
6.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某地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司机违反交通法规,造成人员伤亡。
(2)引导学生分析:司机违反了哪些法律?这些法律与宪法有什么关系?7.小结与作业(1)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宪法的概念、地位和作用,了解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掌握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宪法的尊重、信仰和维护,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宪法的基本概念和地位,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权威性和重要性,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情境模拟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国家领导人宣誓遵守宪法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课1. 宪法的基本概念(1)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2)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介绍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2.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1)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2)宪法的作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 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1)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国家的象征和标志等。
(2)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等。
(三)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宪法相关的典型案例,如“孙志刚事件”、“聂树斌案”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和宪法原则,加深对宪法权威性和重要性的理解。
(四)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宪法与我们的生活”、“如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等话题展开交流,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能初步认识到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教学重点和难点2、知识目标: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3、能力目标:认识宪法的作用及其法律地位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教学难点是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课时数: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宪法第一条,第二条以及关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等规定(二)课程框架依法治国的核心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国家的宪法的内容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三)预习展示/自主性学生自学1、宪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2、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哪些根本问题?3、现行宪法由哪些内容构成?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5、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是什么?6、(青少年)怎样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四)主题式学生讨论/自主探究探究一: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不同吗?如果有不同点表现在哪里?教师精讲点拨:不同主要表现在内容和地位上。
如果把所有法律比作一个配有多种乐器的交响乐队,那么宪法就是这个乐队的指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探究二: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图。
教师精讲点拨:表明了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与普通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即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
六、板书设计:第二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宪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2、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哪些根本问题?3、现行宪法由哪些内容构成?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5、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是什么?6、(青少年)怎样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七、布置作业:全品作业本P42(必做题) 全品学练考P24(选做题)八、教学反思:本课知识的考查,一般结合近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进行。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案设计内容标准三3.1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崇尚宪法的思想,认同“宪法至上”,树立宪法意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宣传宪法。
(二)能力:尝试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知识: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理解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教学重难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十六课的教学重点。
而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由于初中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社会实践又少,运用能力较差,因此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能应用书本知识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真正使教学适应目前社会的变化。
小组讨论法:目的是小组成员交换不同思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每个人的思想进行优化组合,以群体智慧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查阅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了解宪法内容;查阅有关普通法律的内容规定。
教师准备:查找四次宪法宣传日的主题;查找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相关资料,充实教学资源;运用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课件,做好辅助教学的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课前:舒缓的音乐伴着法制宣传图片引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壱、第一部宪法颁布视频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课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师: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
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定、和谐、美好、幸福的国家,法律就是我们身边的守护神,用它的威严、公正捍卫着每一个守法公民的权利,而宪法则是这些守护神的统帅。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宪法、学习宪法、捍卫宪法。
让我们先来了解我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
视频播放:第一部宪法的诞生。
二、共同探讨,学习新知师:建国至今,包括刚才视频中介绍的1954 年宪法,我国共颁布过四部宪法,是哪四部宪法哪?幻灯片展示:介绍四部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到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宪法,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习宪法知识,提高法治素养,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 宪法的作用: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3.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4. 宪法与公民生活的关系: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应积极参与宪法实施和维护。
5. 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尊重宪法,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宪法的定义、作用和地位,宪法与公民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宪法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宪法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宪法的认识和看法。
4. 观看宪法宣传视频:直观地了解宪法的历程和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宪法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宪法的思考。
2. 讲解宪法的定义、作用和地位:详细阐述宪法的含义、作用以及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 分析宪法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和制定修改程序。
4. 讨论宪法与公民生活的关系: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宪法与公民生活关系的看法。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情景模拟:设计一个模拟立法过程的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立法者、律师、公民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宪法制定的严格性和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宪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讨论,并准备汇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情境探究型教案(建议配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情境探究型课件”使用)一、教材分析<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第六课的重点。
同时,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
只有准确认识与充分理解此观点,才能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严格遵守宪法,勇于维护宪法的尊严。
进而,才能真正理解后面的问题。
同时,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宪法的相关知识,理论性又很强、有点枯燥,理解上较困难。
教师在教法上有一定难度,所以这也是一个难点。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此问题是第一目的起点,也是一个重点。
因为只有充分理解了关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领会了宪法内容的特殊性,知道了宪法在内容规定方面与普通法律不同时,才能进一步、正确理解“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九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是什么;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充分、准确的认识;知道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
2、能力目标:能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在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对比中、在对问题的探究中,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充分理解和认识了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基础上,能正确理解为什么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初步探究,在思想上能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
进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难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二、学情分析在我国,宪法与其他法律是什么关系,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很清楚。
第8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第16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第一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教案目标1.知识了解宪法的有关内容,知道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技能维护宪法的尊严,培养守法观念,自己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崇尚宪法的思想,认同“宪法至上”,树立宪法意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宣传宪法。
二、教案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三、教案难点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四、课前准备1.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84页引言,初步认识本课的主要问题。
2.教师准备:查阅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了解宪法内容。
查阅有关普通法律的内容规定。
查找四次宪法宣传日的主题。
查找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相关资料,充实教案资源。
五、教案流程六、板书设计七、课堂巩固:1.我国宪法的构成有①序言和总纲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③国家机构④国旗国徽首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我国第一个法制宣传日,其主题是“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之所以要特别重视增强宪法观念,弘扬宪法精神,是因为宪法 ( )A.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B.体现和维护了人民的利益C.是我国的根本大法D.是全体公民都应当遵守的5.“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的观点()A.是正确的,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制定B.是错误的,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内容不同C.是正确的,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D.是错误的,因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3.“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表明 (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宪法就是普通法律C.宪法比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严格D.宪法是普通法律的具体化4. 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第一条都特别写明“以宪法为根据制定本法”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特别写明”表明宪法( ) ①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②规定了公民的一切权利③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④是所有法律的总和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5.宪法的制定或修改程序应当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因为()①宪法所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④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所有权利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 材料一、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是什么;2、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充分、准确的认识;3、知道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
4、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初步探究,在思想上能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
进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法律家族聚会1、请同学分别扮演法律家庭的不同成员,模拟聚会。
2、思考讨论:从法律家族聚会中,你能看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吗?3、教师小结:从这次聚会中,可以看出宪法与普通法律在内容上不同: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0013年12月4日是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其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依法治国的核心。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板书)宪法的基本内容: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
国家的性质: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根本制度:宪法第2条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同宪法相比较,普通法律只规定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
学生活动:看图:教材中的“法律体系金字塔”;查阅宪法、刑法、兵役法、环境保护法等的相关条款。
学生归纳:依据宪法第18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依据宪法第103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依据宪法第11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
(二)能力目标认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和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重点宪法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以教师体提出探究、学生回答为主,适合教师传统型教学方式。
教学媒体多媒体及通用环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题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首先,请同学阅读第八课的引言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我国法律在哪些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依法治国为什么首先是依宪治国?为什么要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导入新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却容易使人认为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事,不如具体的法规如刑法、民法、诉论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人们每天都能接触和使用的法律来得具体。
宪法好像离我们很远,与我们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些类似太阳系中的太阳,所有其他法律必须依赖它存在,围绕它旋转,它是母法,是法律中的法律。
这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中心问题。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一)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板书)探究题目: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有哪些?区分不同性质国家的根本问题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区分不同性质国家的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要解决国家的根本问题: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文化教育权利等;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纳税、劳动、受教育等。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
法》复习教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考点6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识记)
考点62、树立宪法意识(运用)
重、难点:宪法史根本大法
本节复习具体目标:
1、根据中考考点要求梳理具体知识脉络,把握本节要点。
重、难点。
2、复习提升,提高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3、当堂达标、知识巩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视频《向宪法宣誓捍卫宪法尊严》
教师提问:国家为什么要推出宪法宣誓制度?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二、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宪法规定的内容有哪些?
4.青少年应如何树立宪法意识?
三、学生阅读复习资料,自主完成相关内容,教师指导点拨。
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最高
的法律权威、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3.宪法规定内容:
(1)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3)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国家标志等。
4.青少年树立宪法意识:
(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将宪法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3)热情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三、合作探究,易混辨析。
1.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异同。
不同点:
A、规定的内容: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普通法律规定了国
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B、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以宪法为立法基础和依据,且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C、制定和修改的程序:宪法更为严格。
相同点:
A、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B、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E、都是落实依法治国的依据。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表现:
A、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宪法不等于其他法律之和。
B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们知道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等知识。
因此我们大家要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五、当堂达标,中考演练:
1.(2014.陕西)小梦为参加学校组织的“宪法进社区“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准备了以下宣讲内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
C、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根本制度等国家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D、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
2.(201
3.陕西)筑梦之路
法制力量是中国梦的保障,宪法以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有力的保障了中国梦的实现。
你如何理解宪法具有“至上的法制地位”“
3.(2015。
陕西)行法制之路
〔科学立法〕下面是小美所在的班级黑板报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充完整。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教材观点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
立法法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
立法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行政法规草案应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