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节《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参考教案2 岳麓版必修2
- 格式:docx
- 大小:32.36 KB
- 文档页数:5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板书设计】
三、从烧陶到制瓷
1.从烧陶到制瓷的变化
2.历代瓷器的特征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总结】:
古代手工业的特征:
1、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2、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3、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4、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6、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7、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产生了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题】
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陕西周原博物馆收藏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盉:酒器)”,在盖内铸有132字铭文,记载了在周恭王三年三月,矩伯为参加共王的太常典礼,与裘卫(掌管裘皮生产的小官)用朝觐的玉彰(一种玉器)、赤琥(赤色的虎皮)等物交换了13田土地(约合现在的1300多亩),荣伯、定伯等执政大臣命令有司主持双方土地交易。
通过这种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
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品享用“五鼎八簋”。
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候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卿士三鼎二簋。
(鼎、簋是食器)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汲取哪些有效信息?(4分)
苏绣越秀爵,古代的。
第4节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备考指要】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享誉海外,其中以丝绸之路和瓷器的外销最为典型。
所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在复习中也应引起重视.【自主梳理知识】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巩固练习】1。
《越绝书》记载,楚王请欧冶子和干将“凿茨山,洩其溪,取铁英",铸成“龙渊”“秦阿”“工布”三剑,“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这反映了当时楚国( )A.水利事业发达B.青铜铸造业发达C.铁器应用于军事D.铁农具普遍使用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3。
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期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这说明当时( )A.“工官"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特别是我国的古代陶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和研究中国古代陶瓷历史文化是当前挖掘和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
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继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这个记载表明()A.官窑瓷器明朝时大量投放市场B.官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C.官府控制了全国的民窑生产D.政府对官窑的工艺水平要求日益提高5.《汉书·张安世传》载:“(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黑色)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积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
2. 使学生掌握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手工业遗产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定义与发展背景2.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主要特点3. 农耕时代手工业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4. 我国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代表性行业及其技艺5.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价值与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代表性行业。
2. 教学难点: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价值与传承。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农耕时代手工业的重要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手工业行业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技艺和价值。
3. 利用讨论法,鼓励学生探讨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传承与发展。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图片和资料。
2. 搜集一些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实物或模型,用于课堂展示。
3.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农耕时代手工业的技艺。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农耕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作用。
2. 讲解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定义与发展背景。
3. 分析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4. 介绍我国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代表性行业及其技艺。
七、课后作业1. 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列举一些农耕时代手工业的行业。
2. 让学生思考农耕时代手工业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3. 调查身边的传统手工业,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农耕时代手工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传统手工业作坊,加深对农耕时代手工业的认识。
2. 邀请传统手工业技艺传承人进行讲座,让学生亲手体验手工业技艺。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标要求】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前预习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制造(1)时期: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
(2)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
2.钢铁冶炼(1)成就: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的技术。
(2)作用: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劳动成为可能,大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3)燃料的变化:汉代开始用做燃料时普及;南宋末年开始用冶铁,流行开来。
二、衣被天下1.陶器(1)发明的时间:新石器时代。
(2)成就: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和白陶等。
2.制瓷技术(1)东汉晚期,人们已烧制出(2)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3)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4)宋代,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5)元代开始进入生产时期。
(6)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家庭手工业(1)特点①与农业相结合,以为生产经营单位。
②产品主要供(2)影响①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
②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2.官营手工业(1)地位:从西周到前期,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
(2)特点①设工官统一经营管理。
②工匠职业③生产关系从征役制到④代表古代生产技艺的(3)评价①积极:资金规模,为和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②消极:缺乏;采取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满。
3.私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①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
②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2)经营方式①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②明中后期,孕育出了关系。
[重点精讲]中国古代瓷器品种不断创新的原因。
(1)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2)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农业社会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手工业遗产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手工业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主要特点3.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分类及其代表工艺4. 农耕时代手工业在农业社会中的作用5. 我国传统文化和手工业遗产的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及其在农业社会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分类及其代表工艺,我国传统文化和手工业遗产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及其在农业社会中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分类及其代表工艺。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传统文化和手工业遗产的保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及其在农业社会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分类及其代表工艺。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传统文化和手工业遗产的保护。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耕时代手工业在农业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调查身边的传统手工艺,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调查报告的完整性、思考的深度等。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检验学生对农耕时代手工业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农耕时代手工业的相关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导入。
2. 视频素材:寻找相关的纪录片或短片,用于更直观地展示农耕时代手工业的生产场景。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程标准解读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于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
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
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
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陶瓷,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
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
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
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益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为什么能成为全国的“瓷都”呢?学习“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冶铸、纺织及陶瓷业的演变过程。
●再现历史情境,分析公私手工业的消长和经营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中华先民高超的手工业技艺,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自主学习精要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术(1)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
(2)成熟期: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臻于成熟,在技艺和规模上都居于上古世界的前列,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2、钢铁冶炼技术(1)产生: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这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
(2)发展:春秋时期的钢是块炼钢。
南北朝时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
即利用生铁碳高、熟铁碳低的特点,将熔化的生铁液灌到熟铁上以改变碳分,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燃料:冶炼金属需要原料。
早在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
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使炼出来的钢铁的硬度和质量大大提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发展历程;•掌握农耕时代的主要手工业产业;•分析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内容1.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发展历程1.1 原始社会的手工业在原始社会阶段,人们主要从事采集、打猎、钓鱼等简单的劳动活动。
人类逐渐掌握了制作简单器具的技术,开始进行简单的手工业活动,如制作石器、打制陶器等。
1.2 农业革命与手工业的兴起随着农业的兴起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开始进行农耕生产,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也随之兴起。
人们开始制作农具、织布、制陶等手工业产品,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1.3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再发展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也不断发展完善。
人们开始进行金属冶炼,制作金属工具,使得劳动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 农耕时代的主要手工业产业2.1 农具制作农具制作是农耕时代最主要的手工业产业之一。
该产业包括石器制作、陶器制作和木器制作等。
农具的制作使得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2 纺织业在农耕时代,纺织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工业产业。
人们开始将纤维素纤维加工成线,再用手工织布。
纺织业的兴起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衣食需求,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原材料,推动了农耕时代的经济发展。
2.3 金属冶炼和铸造业随着农耕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进行金属冶炼和铸造业的活动。
金属冶炼和铸造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3.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作用和影响3.1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关键的支持。
农具制作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劳动工具,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2 促进经济的繁荣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为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纺织业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衣物,激发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3 推动社会分工和职业的形成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社会分工和职业的格局。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农业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手工业遗产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主要特点3.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分类及其代表工艺4. 农耕时代手工业在农业社会中的作用5. 我国农耕时代手工业的现状与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及作用。
2. 教学难点: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分类及其代表工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作用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分类及其代表工艺。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我国农耕时代手工业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PPT、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定义与发展历程:介绍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基本概念,讲解其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历史背景。
3. 分析农耕时代手工业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农耕时代手工业的特点,如手工生产、家庭作坊、传承性等。
4. 介绍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分类及其代表工艺:讲解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分类,如纺织、陶瓷、冶金等,并介绍各分类中的代表工艺。
5. 探讨农耕时代手工业在农业社会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探讨农耕时代手工业在农业社会中的作用,如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等。
6. 分析我国农耕时代手工业的现状与保护:介绍我国农耕时代手工业的现状,如面临失传、保护意识不足等,并探讨保护措施,如加强立法、扶持传统工艺等。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农耕时代手工业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冶炼、纺织、陶瓷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梳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及分析公私手工业的消长,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以及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手工业的发展演变进程;通过具体史实引导学生归纳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掌握中华民族高超的手工业技艺,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技术商代青铜铸造技术已比较成熟,数量多,种类齐备,使用广泛,技艺精湛。
2.钢铁冶炼技术(1)产生: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发明了冶炼生铁和块炼钢的技术。
(2)炼钢技术的演变:春秋时期是块炼钢,南北朝时期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
3.冶铁燃料的进步(1)汉代开始用煤冶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2)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使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深化拓展想一想:为什么把夏商周时期称作“青铜时代”?提示: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造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
它相当于我国的夏商周时期(即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之所以称为“青铜时代”其主要依据是:第一,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
第二,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
第三,青铜铸造是商周时期的主要手工业部门。
二.衣被天下1.丝织技术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1)相传上古时代的黄帝时期发明了养蚕缫丝。
(2)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4)唐代出现缂丝技艺,使丝织品更加具有艺术神韵。
2.棉纺织技术(1)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2)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技术,并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本课的课标要求是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农业和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其实就是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的。
古代中国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有冶铁、纺织、陶瓷等,从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可以概括出它的几个重要特征。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在金属冶炼、纺织、陶瓷方面的先进技术成果,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多种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历程,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特征; 通过课堂研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与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遵循中学生认知规律,在提供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对比、思考、探究,锻炼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主动学习与合作探究,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辉煌的手工业技术成就及其领先于世界的突出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体会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古代中国在金属冶炼、纺织、陶瓷方面的技术成就及世界领先的地位。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播放周杰伦的《青花瓷》;青花瓷,色泽清新,纹饰优美,意境深远。
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一件件瓷器,就是一个个故事。
它浸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也走出了国门,影响了世界。
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让国人自豪,让世界尊敬。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以青花瓷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手工业的伟大成就。
二、进入新课(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教师多媒体显示材料,结合课本第15页三段小字内容,让学生讨论总结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课件显示材料一司母戊鼎商代的四羊方尊商代青铜器龙虎纹尊材料二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镍、磷等)的合金。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认识到手工业在农耕时代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的贡献。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业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定义与特点2.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主要门类3.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4.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社会价值5. 传统手工业的保护与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及其社会价值。
2. 教学难点:农耕时代手工业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和社会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手工业门类,如纺织、陶瓷、铁器等,以加深学生对农耕时代手工业的认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手工业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手工业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社会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手工业门类,如纺织、陶瓷、铁器等,让学生了解各个门类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手工业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意义,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业。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调查身边的传统手工业,思考其保护和传承的可能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调查报告的质量。
3. 知识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对手工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图片,用于直观展示。
2. 文献资料:关于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历史文献,用于深入讲解。
3. 网络资源:关于现代手工业发展和传承的案例,用于启发学生思考。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定义与特点。
教案 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标要求 ] 1.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制造(1) 期间:从二里头文化期间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 个世纪。
(2)特点:数目多,种类齐全,工艺精深,造型生动。
2.钢铁冶炼(1)成就:春秋期间人们发了然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2)作用:铁器的宽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燃料的变化: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北宋时普及;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 方法总结 ]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一般从两个角度去掌握:一是主要手工业在历代的发展表现的有关史实,主要部门一般环绕着冶炼、陶瓷制造和纺织三个行业睁开;二是手工业生产的三种生产方式: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 要点精讲 ]春秋期间发明的冶炼生铁技术对社会的进步有何踊跃作用?铁器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促使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劳动成为可能,大大加快了井田制的崩溃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促使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二、衣被天下行业时间成就上古时代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丝织业西周此后丝织工艺日新月异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唐朝出现缂丝技艺棉花栽种由边境向内陆流传,棉纺织宋末元初此后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棉纺织黄道婆全面改革内陆的棉纺织技术,元朝业发明脚踏三绽纺车元明期间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朝后期棉布成为广大公众的主要衣料三、从烧陶到制瓷1.陶器(1)发明的时间:新石器时代。
(2)成就:中国古代先民创建了有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和白陶等。
2.制瓷技术(1)东汉后期,人们已烧制出青瓷。
(2)南北朝期间,成功烧制出白瓷。
(3)隋唐期间,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4)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点的地方瓷窑。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课题: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探究与点拨】一、主要部门和发展概况(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术:①青铜时代:②商周青铜器的特点:2.钢铁冶炼术:(1)主要成就:(2)钢铁使用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3)冶铁燃料:①汉代:②北宋:③南宋末年:④明朝:纺织业.丝织业:(1)地位:(2)发展历程:①上古:②西周以后:③汉代:④唐代:2.棉纺织业:①宋末元初以来:②元代:③明代后期:(三)陶瓷业1.陶器:①时期:②种类:2.瓷器:①东汉晚期:②南北朝:③隋唐时期:④宋代:⑤元代:⑥明清时期:二.经营方式的变化中国古代手工业有三种经营形态: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私营的手工业。
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是和生产。
1.家庭手工业(1)特点:①农业与相结合。
②(2)评价:①积极性:②局限性:(3)经营方式:个体农户的副业活动(4)发展情况: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2.官营的手工业(1)产生时间:(2)特点:(3)评价:①进步性:②局限性:(4)发展情况:直到为止,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水平。
(5)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经营方式变化):①调整原因:由于和的发展。
②调整:唐宋时期出现了工匠。
从到,是上的一大进步。
3.专业的私营手工业产生原因:发展情况:春秋战国时期兴起。
此后,私营手工业成为手工业生产中的部分。
以后更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占据了。
经营方式变化:①唐代以前:②唐宋以来:③到明中后期:1.结合教材思考,手工业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发展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结合教材想一想,丝绸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象征?3.棉花和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你能说一说其中的原因吗?4.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私营的手工业三者有什么异同?【重难点解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参考教案一、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2.知识与能力概述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面貌,了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提高学生梳理、分析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的图表、问题探究以及插图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商业等的演变特点。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古代的重农抑商总的来看违背了历史潮流,是造成农耕社会发展迟滞和漫长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难点: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影响及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四、教学方法:1.表格归纳法2.合作探究法3.讲授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仙游街道图片和本课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导语:商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俗话说:“无商不活”,今天在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哪样都离不开商业,我们一走出校门,商业和商品的气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那么古代的商业发展情况如何呢?我们的祖先是不是只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有没有商业活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历程,从中思考古代商业发展的物点以及重农抑商思想的出现和影响。
(多媒体出示课题“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讲授新课】一、商业的发展多媒体打出古代商业发展概貌的表格,请学生预习课本第一目的内容,根据时间提示找出相应朝代商业发展的情况。
时间发展情况原始社会末期商朝周朝春秋战国隋唐宋元明清师:首先来看一下原始社会的商业的发展情况生:产生以物易物师: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商朝时期的发展生: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师:商朝的商业活动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产生了专门通过物品交换牟利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超链接到幻灯片14 商朝的货币—贝币),师:那大家知道“商人”名称的由来吗?讲解“商人”名称的由来:商部族的人善于经商。
周灭商后,统治者又让殷商遗民继承祖业,贩运物产。
因此,后人因此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师:那么周朝又有什么发展?生:西周“工商食官”师: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
所谓“工商食官”政策,“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都在官府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以他们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他们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徒的自由中,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周朝利用强大的国家机器控制着一切重要的经济和商业。
师:到了春秋战国呢?生: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许多著名都会师:回答的很好。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方面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商业方面,原来的“工商食官”政策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在官营手工业以外出现了更多私营手工业者和私营商业者。
当时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在经营商业中发家致富,成为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
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那大家知道有私商的代表有哪些?生:范蠡吕不韦师:(超链接到幻灯片16)适当讲解范蠡和吕不韦师: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盛行,商业活动十分萧条。
接下来来看一下隋唐时期的。
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师:这时商业贸易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看出生:略师:(超链接到幻灯片16“交子”图片)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经济的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师:那再来看一下宋朝生: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兴盛师:很好。
(超链接到幻灯片15“交子”图片,适当讲解)师: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而到了明清,商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特点。
主要有哪些呢?生:商业市镇兴起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区域性大商帮师:不但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
烟草、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
(超链接到幻灯片17电视剧照《乔家大院》适当讲解晋商的“诚信”精神)过渡:随着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也迅速发展起来,那么城市的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我们接着看课本第二目二、城市的繁荣师: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一个区域连称而来的。
古代的城修筑的相当雄伟,面积几到几十平方千米不等,城内有大片农田和园圃等,市只是城内很小的区域。
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唐都长安与宋都汴京都城布局图)探究:比较唐、宋的城市格局,哪个城市的人们生活更方便?为什么?(提问学生,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和引导,然后教师再分别出示长安和汴京的图片和材料,进行总结)1.周秦到唐(以长安为例)l 特点——时间:有时间限制,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空间:县治以上的城市,特定的位置设市,(坊市制)管理: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l 城市功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2.宋代开始(以汴京为例)l 特征——时间:打破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空间: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出现街市管理: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l 城市功能: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汴京城里还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
师:通过比较,现在大家觉得哪个城市生活更方便呢?生:汴京师:(出示“清明上河图”)简要讲解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受汴京的繁华和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
3、唐宋:沿海港口城市发展唐宋时期,海上“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外,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扬州、登州(今蓬莱)等都繁盛一时。
各港口城市来自波斯、阿拉伯、印度和欧洲各国的“蕃客”云集,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
4、明清: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城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过渡:了解汉唐,唐宋和明清的城市发展情况,那么对于商业的发展,古代的统治者是持什么态度呢?对商业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些政策又对商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多媒体出示明太祖和康熙的材料)生:重农抑商三、重农抑商1.概念:师: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师: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那么“重农抑商”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呢?生:战国时期,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2.发展历程师:重农抑商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
战国以前,统治者一般对商业还是给予一定的重视和鼓励的。
自战国商鞅变法首次提倡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这一重要抑商原则后。
中国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习这种政策。
如“西汉时期”就推行打击工商业的政策。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在这种政策下,商人遭到歧视,社会地位比较低。
到了中唐,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商人地位提高了,可参军,参加科举,为什么会出这种情况呢?生:略师:唐朝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的改变是促进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的重要原因。
到了明清时期,实行重农抑商,不鼓励商业发展,对商人进行盘剥,实行禁止海外贸易。
师:综观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我们发现它总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地得到加强除了中唐没有加强反而有所松动,这与当时开明的政治环境和发达的商品贸易密切相关。
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代历朝都要执行这一政策呢?3.原因(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大敢思考)师:(1)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稳定这会秩序。
(2)社会上出现了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3)根本原因:自然经济这一经济基础决定(4)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4.评价(影响):师:对于重农抑商政策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呢?(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大敢思考)师:积极: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消极: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造成了中国的落后四、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就古代商业发展从时间上,发展趋势,水平,所处地位等角度进行合作探究)师:1. 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商业精神不断丰富。
3.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折。
4. 是农耕经济的有益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课堂小结】(多媒体出示如下内容,并适当讲解)发展阶段商人城市商路政策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商业产生。
兴起夏商周产生都市逐渐繁荣,但经济职能不强。
国内商路春秋战国大商人重农抑商发展秦汉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繁荣隋唐都市繁荣唐中期后有所松动宋元全面繁荣海路为主鼎盛明清商帮工商业城镇抑商锁国结语: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为什么几千年的辉煌会在明清时期淡去,为什么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顺利迈向近代工业文明?是谁造成了这种反差,是谁扼杀了强大的商业活力,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结束本课,走向下一节课去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