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陵山区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244.80 KB
- 文档页数:3
武陵山区调研报告武陵山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武陵山区是中国华中地区著名的山区之一,位于湖南、湖北和重庆交界处,地势险峻,自然资源丰富。
为了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特进行本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有50份问卷被发放,其中有30份有效问卷被收回。
实地考察涵盖了武陵山区的重点村镇、农田和森林资源。
三、调研结果分析1.发展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武陵山区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和油菜等。
然而,由于土地资源有限,种植业收益有限,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
此外,由于山区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出口。
2.面临问题:该地区林业资源丰富,但由于森林保护意识的缺乏,滥砍滥伐等破坏性行为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灾害风险增加。
此外,医疗卫生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匮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3.发展方向:为了促进武陵山区的发展,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农业发展:通过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增加农产品产值和农民收入。
(2)加强生态保护: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
(3)优化基础设施:加大对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山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4)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挖掘和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如农特产品加工、旅游业等,为武陵山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结论武陵山区作为华中地区的重要山区,面临着农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加强农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特色产业,可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武陵山区的发展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20.887区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下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保护与发展路径陈 真摘要: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虽然目前经济基础较差、发展水平不高,但其生态优势是该地区最大的资源优势,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优势。
在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背景下,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加快生态建设,推进生态发展,实现经济的生态化与生态的经济化,也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发展;基本路径一、前言2020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谋划推动重庆主城区都市圈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对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庆市政府做出的功能定位是:突出“山水、民俗”特色,促进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特色资源加工等产业发展,把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设成为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这样的定位是基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该地区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抉择,更是推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及经济发展概况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良好,其发展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生态。
主要体现为“山青水秀气新”。
山青: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森林覆盖率达60%左右,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尤其是酉阳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3%,负氧离子含量是重庆主城的100倍左右;水秀: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除城市河流外,其他地方水质均达3级饮用水标准;空气清新: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45天以上,比重庆主城净多20天以上。
所以,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被称之为“重庆之肺”。
但从客观来讲,该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有限,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比例相对较大,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修复周期相对较长。
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因历史、地理等原则,其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相对不高。
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武陵山片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这片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生态区域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武陵山片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如何促进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增长,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增长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片区内的水资源污染、土地荒漠化、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许多珍稀生物也受到了威胁。
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限制了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发展。
水资源的短缺、土壤的贫瘠、生态景观的破坏等问题,不仅制约了当地农业、旅游业的发展,还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问题分析1.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当前,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现状十分不容乐观。
一方面,片区的经济增长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水源减少、土地荒漠化、森林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日益严峻;片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地的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受到了限制。
2. 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当前,武陵山片区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有效的协调和平衡。
一方面,经济增长的盲目追求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累赘,片区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对策建议为了促进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增长,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建议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这包括对片区内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等方面的规划,确保经济的发展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2. 加强政府管理政府在片区的发展中应该加强管理,保障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这包括对片区内的企业和农户进行环保意识的普及,对违法行为实施严厉的处罚等,确保经济的发展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
3. 推动绿色发展在片区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绿色发展。
武陵山区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作者:谈玉婷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5年第4期谈玉婷(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保护与利用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生态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薄弱是武陵山区的最显著特点。
生态是武陵山片区最大的王牌和最大的优势。
武陵山区特色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商品材、中药材和果品基地。
对武陵山区特色植物资源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结合其产品市场、产品开发现状,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强调武陵山区特色植物资源的开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武陵山区;生态;特色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4.003保护和开发利用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生态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薄弱是武陵山区的最显著特点。
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2008〕年35号公告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把“武陵山区”列入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该区不仅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而且具有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要想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发展,离不开生物资源的产品开发与保护。
针对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亟需找到一种在保护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又能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
1武陵山区特色植物资源开发的优势武陵山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交界地区的71个县。
其中属于湖北省有11个县,地理位置处于鄂西南高山区地势险峻,且气候属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型气候,植被茂盛。
山区气候湿润温和,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资源富集区,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
1.1特色植物资源丰富与其他地区相比,武陵山区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林木众多且森林覆盖率较高。
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武陵山片区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区域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和人口的增加,武陵山片区的生态环境正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
研究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保护武陵山片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分析1.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武陵山片区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大量的矿产资源开采、土地开发和水资源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矿山开采、水库修建、森林砍伐等行为,使得武陵山片区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了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2. 产业结构单一武陵山片区的经济主要以农业和矿产资源开发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这种产业结构使得片区的经济长期依赖资源开发,而资源开发又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片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3.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虽然武陵山片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但由于地处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对较弱,保护行为不够积极,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导致了片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不佳,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进展缓慢。
二、对策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多元化为了解决在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首先需要调整片区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应加大对现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在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的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推动武陵山片区经济向高端科技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新型产业,实现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为了提高武陵山片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执行力度。
对于违法开采、乱砍滥伐等行为,要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惩罚,形成威慑效应。
武陵山片区农村媒介生态系统优化的影响因素【内容提要】和谐平衡的媒介生态系统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打开偏僻地区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交流,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同时也可以满足农村群众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
而我国武陵山片区农村特殊的自然地理概貌、少数民族聚居的政治生态环境、较为落后的经济状况以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民族文化等,都是影响该地区媒介生态系统和谐优化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重点关注。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媒介生态和谐媒介生态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外部环境之间关联互动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和谐的结构状态。
”①而“媒介生态系统”就是由媒介群落及其生态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系统。
一般来说,和谐平衡的媒介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它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打开偏僻地区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交流,缓解农村地区诸多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和谐,同时还能丰富、满足农村群众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
但是,如果媒介生态系统处于不和谐、不平衡状态,将直接关系到大众传播媒介功能的有效发挥,从而出现媒介失语、信息不畅等现象,进而影响到农村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化进程。
所以,媒介生态系统一旦出现失衡就必须对其进行优化治理,使其能够恢复和谐平衡状态并充分发挥不同大众媒介的传播功能。
当然,“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社会的一个具有自我特点和结构的子系统,它自身的各种要素和资源之间,它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系统之间均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磁吸的互动关系。
”②因此,大众传播媒介的生存和发展受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因而媒介生态系统的平衡优化也会受到较大影响,这在我国武陵山片区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武陵山片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媒介生态系统优化的影响我国武陵山脉覆盖的地区习惯称为武陵山片区。
武陵山片区是山连山、山套山,峰峦叠嶂,自然风景优美,但交通不便;山区资源丰富,但经济形势没有形成;人民勤劳朴实,但富裕程度不高,贫困人口不少。
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何治江(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摘要:武陵山片区以其丰富的特色农产品的产出,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天然优势。
而发展特色农业又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扶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对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全面认知的基础上,针对特色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建议,很有必要。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武陵山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是全国十八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
2012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调研湖南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中明确指出,要立足武陵山区的优势和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把油茶、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做出品牌和效益。
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在渝东南地区调研时强调,渝东南地区山多地少、条件艰苦,必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尽快改变渝东南贫困面貌。
一、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武陵山片区以生物物种多样,素有“华中动植物基因库”之称,在种殖和养殖上都有着许多特色,在特色农业的发展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一)特色农业概述特色农业,即以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为表现,从区域内农业资源中开发出特有的、成规模化的农产品,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事业。
特色农业的关键在于“特色”和“效益”,具体来说:一是要有特色,即依据本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通过特有或普遍的生产手段,创造出独具特色农产品。
二是效益要好,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前提下,通过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推介、销售,产生出较好的经济收益。
那么,“特色”与“效益”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总体上来说,特色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特色的保障。
具体来说,一方面,特色农业以“特色”命名,无特色则名不副实;无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还是“物以稀为贵”都以特色为前提;特色是因地制宜、立足自身实际的重要表现,也可以说,“特色”在当地并不特色。
国家对武陵山片区7大扶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优惠政策一、财政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提高转移支付系数,增加转移支付额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片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中央财政有关转移支付向片区内重点区域倾斜。
中央财政加大对基础实施建设项目贷款贴息扶持。
省级财政要提高转移支付水平,延长省级财政性资金扶持政策执行期限,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新增部分向武陵山片区倾斜,四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也要向片区倾斜。
逐步提高基层干部、教师、医务人员、技术人员工资收入水平。
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税收政策。
对片区内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以及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可依法享受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政策。
对片区内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
企业发生的扶贫等公益性捐赠支出,符合条件的准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金融政策。
积极推动武陵山片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在片区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搭建跨省融资平台。
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地方性银行。
建立并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多方面拓宽发展融资渠道。
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融资,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联合发债,探索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有效途径,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积极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卷、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
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培育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制定并实施新设农村金融机构相关费用补贴办法,优化金融网点布局,尽快实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全覆盖。
武陵山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研究易兴翠(中共彭水自治县委党校,重庆彭水409600)[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突出了新时代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联系。
主要分析武陵山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从加强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管理、加强生态产业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建立完善的生态治理长效机制4个方面提出完善武陵山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19-29-3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1]。
没有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就不可持续。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广浙江生态农村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要在全国层面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农村发展新形态。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2]。
1武陵山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概况武陵山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71个县(市、区),总面积17.18万km2,人口3600多万。
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了武陵山区独特的自然资源景观,即峰顶平整、山坡陡峭、山谷幽深,溪河山岭相间,山水呼应,绿林环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武陵山区的优势[3]。
武陵山区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
近年来,武陵山区积极响应中央精准扶贫的号召,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实效。
1.1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武陵山区各区县针对特殊的地理环境,紧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大机遇,加快农村公路、供电、供水、供气、环保、物流、广播电视以及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武陵山区域发展研究报告武陵山区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南、湖北、重庆三省市的交界处,是中国重要的山地经济区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武陵山区域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区域概况武陵山区地势崎岖,山高林密,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该地区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
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农村经济落后等问题,该地区的发展较为滞后。
二、存在问题1. 交通不便:由于地形险峻,交通条件较差,大部分地区缺乏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这严重制约了区域内外的交流与发展。
2. 农业落后:由于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资金支持,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农田利用率不高。
3. 旅游开发不充分:武陵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但旅游设施相对薄弱,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
三、发展机遇1. 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对山区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武陵山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 生态旅游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和环境意识增强,对生态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武陵山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资源非常适合开展生态旅游。
四、发展建议1.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快修建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改善交通状况,为区域发展提供便利。
2. 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技能,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水平。
3. 加大旅游设施建设:加强对武陵山区的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开发更多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
4.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武陵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保护好区域的生态资源。
综上所述,武陵山区域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行现代农业、加强旅游设施建设以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可以促进武陵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2008年第5期(总第53期)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J OURNALOFHUNANADMINIST RATIONINSTITUTENo .5,2008GeneralNo .53文章编号:1009-3605(2008)05-0077-02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武陵山区各市州区县来说,既要还清历史性的旧账,又要实现新的时空跨越,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一、把握武陵山区的现状,正视尚未解决的几大难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民众的市场观念不强,城乡市场发育程度偏低,尤其是要素市场的发育明显滞后,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显得十分乏力。
就县域经济而论,大多数县的经济总量太小,仅相当所在省、市人均的50%左右。
一产业多属温饱型,占G DP 的比重偏大(30%-40%),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下,不足全国人均数的60%;二产业多属粗放型,占GDP 的比重太小(仅30%左右),尤其新型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三产业多属传统型,现代服务业比重偏小。
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前期,城镇化进程也较缓慢。
二是人们思想不解放。
由于人们长期受到传统文化背景的束缚,思想僵化,观念落后,意识陈旧,总是迷信教条主义,加上平时学习和实践不够,只把“解放思想”当作时髦的口号,多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上。
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而延缓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动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三是制度体制不适应。
由于僵化制度和过时体制的约束,人们不敢大胆改革开放,或改革开放不能到位,在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财税、金融、价格改革,推进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保制度,教育和卫生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抱残守缺,等待观望,或回避矛盾,不去主动协调化解,因而缺乏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致使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落后的制度安排并存的局面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