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招生制度
- 格式:pdf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10
湖南省岗前指导高等教育学问答题2004-2015高等教育学问答题整理2015一、p323论述: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高校招生制度概括起来有:统一的入学考试方式;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方式;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直接从中学招生不举行考试。
请谈谈你对这几种招生制度的看法,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进行分析。
(一)几种制度的看法:1、实行统一的考试制度,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不同的高等学校学生入学水准的相对统一性,实行择优录取。
2、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方式,是一些国家为保证部分顶尖大学的学术水平,采取竞争性的单独考试制度,严格选拔。
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根本目的在于更准确地把握考生的详细情况,避免一考定终身。
4、直接从中学招生不考试,比较重视学生在中学的平时学习成绩,只需持有中学文凭、毕业考试成绩或高中阶段学习的成绩就可录取入大学。
(二)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1)在招生手段上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2)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3)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①扩大高校和地方招生自主权;②录取时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③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通过辅之以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基金等制度,保证高校招生制度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二、P79论述:“教育就是使你成为你自己”的教育价值取向与现实意义。
(一)价值取向:1、这是一种个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
2、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或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
主要观点是:(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2)大学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3)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
个人本位价值观可溯源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亚里斯多德所提出的“自由教育”理论,是指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育。
高等教育自由教育目的的忠实扞卫者是英国的红衣主教——英国都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纽曼。
1977-10-21 第1版专栏://columns.php?action=columns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方针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招生要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
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包括按政策留城而尚未分配工作的)、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条件是:政治历史清楚,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革命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在校的高中学生,成绩特别优良,可自己申请,由学校介绍,参加报考);身体健康。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日讯教育部最近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今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今年将进一步改革招生制度,努力提高招收新生的质量,切实把优秀青年选拔上来,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尽快地培养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
九月二十五日,英明领袖华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副主席,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亲切接见到会代表,给了代表们极大的鼓舞。
到会的各省、市、自治区文教办公室、教育局和招生办公室的负责人,国务院有关部委和一些高等学校的代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一大文件,学习了华主席、党中央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切体会到,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的宏伟遗愿,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实现四个现代化,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
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质量,而且影响中小学教育,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是件大事。
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好招生工作,切实地把优秀青年选拔上来,快出人才,早出成果,加速完成“建立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的重大战略任务,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中学入学招生的制度规定一、招生原则1. 公平性:确保所有考生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
2. 透明性:招生过程应保持公开、透明,确保家长和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招生政策和程序。
3. 规范性:招生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招生政策执行,确保招生过程的规范性。
二、招生对象1. 具有我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
2. 符合教育部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入学条件的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
三、招生方式1. 电脑派位:根据学生志愿和相关招生政策,通过电脑随机派位的方式进行录取。
2. 特长生招生:对于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学校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特长生招生。
3. 直升生招生:部分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小学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直升生招生。
四、招生程序1. 信息发布:学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社会发布招生公告。
2. 志愿填报:学生和家长根据学校情况和自身条件,进行志愿填报。
3. 资格审查:学校对报名学生进行资格审查,确保其符合招生条件。
4. 录取结果公布: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公布录取结果。
五、招生时间1. 报名阶段:通常在每年的3月至4月进行。
2. 资格审查阶段:在报名结束后,学校应在1个月内完成资格审查工作。
3. 录取阶段:在资格审查结束后,学校应在1个月内完成录取工作。
六、招生违规处理1. 对违反招生规定的行为,一经查实,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2. 对涉及招生的违规学校和个人,将进行严肃查处,并记入诚信档案。
七、附则本规定由教育部负责解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以上为《中学入学招生的制度规定》的基本内容,如有需要进一步详细说明或调整,请及时告知。
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_价值、问题及政策建议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 价值、问题及政策建议【导言】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高考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高中毕业生通往大学的关键之一。
然而,传统的高考制度在面临多样化、多元化的学生需求时显露出一系列问题。
为推动教育公平、个性化发展,近年来,中国开始试行新的高考招生制度,旨在解决传统高考模式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的价值、问题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正文】一、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的价值1. 促进教育更加公平传统高考制度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例如,对科目重视程度不平衡、对综合素质评价不足、对贫困地区学生机会较少等。
而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通过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考核体系,突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使整个招生过程更加公平合理。
2. 推动高校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传统高考制度往往强调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创造力。
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引入选考科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使他们能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并通过这些科目成绩来获得录取机会。
这有助于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3. 改变高考应试教育模式长期以来,传统高考制度造成了应试教育模式的盛行,学生过于依赖背诵记忆、机械应对考试。
而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更为多元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的问题1. 考核标准的确定性不足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对学生的考核标准较为宽泛,缺乏明确的评价指标,容易导致评分不公。
此外,缺乏应用性强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学生和家长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评价方法,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2. 技术保障的欠缺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需要大量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对于评价科目的内容和方式都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
然而,当前技术保障的欠缺导致了有效性和公正性的问题。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利弊及对策(文山学院云南文山663000)赵玉琳摘要为了适应自主办学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国家教育部开始实施自主招生的办法,这项措施使高等学校招生的自主权扩大了,也改变了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的不足。
但自主招生作为一种尚不完善的新型招生方式,仍存在各种不足,比如自主招生的公平诚信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校自主招生的利弊,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促使自主招生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高校自主招生对策由于我国高考制度本身的缺陷日益暴露,高考教育制度也在进一步改革,自主招生弥补了高考的不足,促使高等教育适应了大众化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多样化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实行自主招生扩大了高校招生的自主权,有利于选拔高考失利却有特殊才能的人,对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同时,由于高校自主招生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在实践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和缺陷,因此,政府和各高校应共同努力找出各种对策,进一步改革高校自主招生,完善人才选拔方式。
一、高校自主招生的内涵及现状自主招生是深化高校招生制度和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也是选拔优秀人才的新探索。
它是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导向,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教育部及相关教育部门的宏观指导下,根据自身教学资源的条件,各高校独立的制定招生计划,来选拔录取优秀人才。
我国的自主招生政策自2001年起正式实施,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第一批自主招生的试点院校,到2007年全国自主招生的试点院校达到59所,2011年发展到80多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招生的改革趋势。
当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主要有加分模式和完全自主模式两种,前者是在高考分数的基础上享受加分,后者则是完全自主的形式,考生是否被录取完全取决于面试,各高校试点自主招生的人数在原则上不得超过本年度招生计划总数的5%。
随着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尤其是完全自主招生模式相关制度的完善,高校自主招生已成为高考的一个重大变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浅谈民国时期的大学招生政策从19l 2年到l 949年,短短38年的时间里,伴随着社会的转型,民国时期的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不断转变。
一方面,对传统教育从继承到否定、对西方教育从排斥到弘扬;另一方面,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根据地和解放区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11912年至1927年北京政府时期大学招生政策民国初期,新式教育虽得到较大发展,但发展不平衡,给统一考试造成困难。
尽管在1922年的新学制中,制定了一个全国统一的学制标准以及统一课程设置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都难以达到新学制所要求的水平。
1912年9月,教育部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并颁布了新的学制系统一壬子学制。
该学制与其后颁布的《专门学校令》、《大学令》、《专门学校规程》等法令一起形成一个学制体系一壬子葵丑学制。
1922年颁布的新学制,大学设置标准放宽,文科因所需办学经费少,仕途吸引力大,其招生规模居高不下。
21927年至1949年国民政府时期大学招生政策1929年7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大学组织法》及《专门学校组织法》。
之后,教育部又制定了《大学规程》及《专门学校规程》。
这些规定中,将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三种。
其中,大学又分为国立、省立、市立和私立四种。
学院分为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等,规定必须同时设立三个学院以上,且三个学院中必须有一个学院为理学院或农、工、医学院之一,才能成为大学,否则为独立学院。
调整的结果是大大增强了国家对高等学校招生的宏观控制,使高等教育适应其集权统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按照招生体制变化,可将这一时期高等学校的招生政策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各高校单独招生阶段、高等学校计划招生阶段、国民政府统一招生阶段和多种招生方式并行阶段。
2.1 1927年至1932年国民政府单独招生政策这一时期的高等院校招生,无论是在招考程序、试题拟定还是在学生录取等方面,都与北京政府时期没有多大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院校为单位进行的单独招生。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招生模式,逐渐在各大高校中得到实施。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以期为高校招生工作提供参考。
我们将对大类招生的定义和背景进行简要介绍,明确研究范围和目的。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我们将分析大类招生的优势,如提高招生效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
我们也将探讨大类招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专业分流困难、学生适应性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我们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大类招生模式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二、大类招生的优势分析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招生模式,其实施对于高校及学生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大类招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类招生的模式下,学生入学后接受的是通识教育,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课程和知识领域,这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思考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大学的前一两年,有机会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为将来的专业选择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类招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选择自主性。
传统的招生模式下,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对专业了解不足,导致选择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
而大类招生允许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专业,这无疑提高了学生选择专业的自主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大类招生还有助于优化高校的教学资源配置。
通过大类招生,高校可以更加灵活地调配教学资源,避免某些专业因为报名人数过少而导致教学资源浪费。
同时,大类招生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提高学校的整体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声誉。
大类招生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当前社会,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大类招生的学生由于接受了更为全面的通识教育,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因此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韩国高考制度详细篇一:高考招生制度(整理版)高校招生制度是各个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招生政策、选拔形式、入学考试、录取方式等方面。
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概况中国大陆目前实行统一考试为主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参考对象是任何具有适宜文化程度的公民。
高考采取笔试方法,考试科目通常为4科,并存在几种具体的考试方案:“3+x”、“3+x+1”、“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等,即以考察语、数、外为主加上选修科目考试或综合测评。
从2003年起我国诞生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制度,已有80所大学实行。
中国高考制度的发展情况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高考考试和录取方式的改革:最初的高考是全国统一命题,各省自行组织考试;1985年开始进行全国统一标准化考试;199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全部实行并轨,不再分国家任务、委托培养、自费生三种计划形式;1999年,伴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行动的展开,教育部也开始推广网上招生的方式;2001年春季高考在一些省市开始进行试点,高考不再一年只举行一次;2001年,江苏等3省市率先实行“自主招生”试点工作;2002年,3+X科目设置方案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中全面实行;2004年,高考单独命题地区增至11个省市,分省命题的改革使传统的全国统一考试逐步走向多元化;2006年,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扩大自主招生的比例,数百名学生经面试被两校录取,学生的高考成绩只是参考。
未来高考改革方案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上海市、浙江省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分别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从当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目前,已有16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3+3”高考模式、文理不分科成趋势。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将主要采取以下十项举措。
用明确的招生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招生工作,保障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学校招生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学校招生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学校规章制度执行,保证招生的公平性和规范性,不得违反有关规定。
第三条学校招生工作需秉承公正、透明、公平的原则,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舞弊和腐败行为。
第四条学校招生工作应注重选拔适合学校培养的优秀学生,不得搞虚假宣传,误导学生和家长。
第五条学校招生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程序,不得擅自更改招生规定,不得随意调整招生指标。
第六条学校招生工作需遵循公平竞争原则,杜绝任何形式的潜规则和暗箱操作,严禁以任何名义向家长、学生和社会敛财。
第七条学校招生工作需公开透明,如实公布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条学校招生工作要把服务学生和社会放在首位,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
第二章招生宗旨第九条学校招生工作的宗旨是为了选优配弱,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服务社会,促进社会进步。
第十条学校招生工作旨在选拔具备一定基础和素质的学生,以满足学校办学目标的需求,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第十一条学校招生工作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三章招生对象第十二条学校招生对象为具备相应学历要求的学生,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各项条件的考生。
第十三条学校招生对象包括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大专毕业生等,不同学历要求的考生应满足相应的招生要求。
第十四条学校招生对象中,优先考虑本地户籍学生,然后再考虑外地学生,以保证本地学生的教育权益。
第四章招生政策第十五条学校招生政策包括招生计划、招生指标、录取方式等内容,要根据学校的教育规模和发展需要确定。
第十六条学校招生政策应当针对不同学科、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制定。
第十七条学校招生政策应当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相关法规,不得擅自制定超出规定范围的政策。
学校招生工作目标与计划(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学校招生工作目标与计划学校招生工作目标与计划7篇对于学校的发展而言,做好招生工作是很重要的,在此之前要明确工作目标,做好工作计划。
关于3+2分段高职招生的申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而3+2分段高职招生制度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逐渐走向普及。
3+2分段高职招生是指学生在完成三年高中学业后,通过高职学校的招生考试或高考,进入高职学校进行为期两年的高职教育。
这种新的招生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不仅可以快速就业,也可以继续深造,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教育模式。
3+2分段高职招生制度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对于一些不愿意或不能考取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通过高职学校的招生考试,可以进入高职学校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从而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而对于那些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通过高职学校的3+2分段招生,可以在大专阶段接受更专业的培训,为将来继续攻读本科学历奠定基础。
3+2分段高职招生制度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这种招生模式,学生将有更多机会接受职业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高职学校也会根据实际需求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2分段高职招生制度的实施对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这种招生模式,可以促进职业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能获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样一来,我国的教育体系将更加完善,学生的教育质量也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3+2分段高职招生制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信随着这种新的招生模式的逐渐普及,我国的职业教育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3+2分段高职招生制度,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0字】第二篇示例:我想明确自己对于学业的追求。
由于某些家庭背景和个人条件的限制,我并不具备进入一所名牌大学的条件。
2004-2015高等教育学问答题整理2015一、p323论述: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高校招生制度概括起来有:统一的入学考试方式;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方式;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直接从中学招生不举行考试。
请谈谈你对这几种招生制度的看法,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进行分析。
(一)几种制度的看法:1、实行统一的考试制度,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不同的高等学校学生入学水准的相对统一性,实行择优录取。
2、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方式,是一些国家为保证部分顶尖大学的学术水平,采取竞争性的单独考试制度,严格选拔。
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根本目的在于更准确地把握考生的详细情况,避免一考定终身。
4、直接从中学招生不考试,比较重视学生在中学的平时学习成绩,只需持有中学文凭、毕业考试成绩或高中阶段学习的成绩就可录取入大学。
(二)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1)在招生手段上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2)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3)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①扩大高校和地方招生自主权;②录取时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③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通过辅之以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基金等制度,保证高校招生制度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二、P79论述:“教育就是使你成为你自己”的教育价值取向与现实意义。
(一)价值取向:1、这是一种个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
2、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或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
主要观点是:(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2)大学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3)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
个人本位价值观可溯源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亚里斯多德所提出的“自由教育”理论,是指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育。
高等教育自由教育目的的忠实扞卫者是英国的红衣主教——英国都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纽曼。
(二)现实意义:1、合理性: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2004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录取及高考填报志愿指南一、引言2004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高考制度的改革之年。
这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2004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录取情况以及高考填报志愿的指南,帮助考生们顺利开启他们的大学梦想之旅。
二、2004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录取情况1.招生政策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继续实行文理分科招生,分为文科和理科两个类别。
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选择报考的学科类别,并在填报志愿时慎重考虑。
2.录取分数线2004年全国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较高,特别是一些重点高校的分数线更为紧张。
不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因地域和专业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3.录取政策改革2004年是高考制度进行改革的关键之年,一些高校开始改革录取政策,如北京大学试行了“高考+自主选拔”的录取方式,上海交通大学试行了“特长生”制度。
这些改革措施提供了更多的录取机会和多元化的选拔标准。
三、高考填报志愿指南1.确定专业方向在填报志愿之前,考生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未来规划确定报考的专业方向。
建议考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与专业学长学姐交流,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做到心中有数。
2.了解院校情况考生应该多了解各个高校的教学特点、学科优势、师资力量等情况。
可以通过查阅学校官方网站、参加高校招生宣讲会、咨询辅导老师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3.综合概括填报原则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成绩、兴趣和院校情况等因素,制定填报方案。
既要根据自己的分数情况,合理安排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发展方向,考虑更多选项。
4.确定合理志愿顺序填报志愿时,考生要结合各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历年投档分数情况,合理安排志愿的顺序。
一般来说,可以把希望录取概率大的院校放在前面,避免填报太过激进的选项。
5.三思而后填报填报志愿是考生们人生规划的重要一步,所以需要考生们认真思考,三思而后行。
可以请教老师、家长和学长学姐的意见,听取不同的建议和意见。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制度述略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这一时期,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其中高校招生制度的变化尤为引人瞩目。
本文将对民国时期高校招生制度进行简要述略。
民国时期是指1912年至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高等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高校数量不断增加,但高校招生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民国时期的高校招生制度是从清朝的科举制度逐渐演变而来的。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开始逐步推行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
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了《高等学府招生新章》,标志着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正式产生。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民国高校招生制度也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发展。
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对高等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将高等教育分为大学、专门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三个层次。
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年颁布了《大学规程》和《专门学校规程》,对高校招生制度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调整。
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统一招生办法》,规定全国高校招生实行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和统一招考。
这一举措对于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在194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又颁布了《专科学校规程》,对专科学校的招生进行了规定和规范。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国统一招生,另一种是学校自主招生。
全国统一招生是指所有高校都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合格后由教育部统一录取;学校自主招生则是高校自主进行考试和录取,不受教育部统一考试限制。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主要依据考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面试表现等来制定招生标准。
在学业成绩方面,考生需要参加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的考试,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在综合素质方面,考生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在面试表现方面,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大学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招生信息反馈机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招生信息反馈机制对于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一机制不仅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招生工作的成效和问题,还能为未来的招生策略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吸引更多优质的生源,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声誉。
一、明确招生信息反馈机制的目标和重要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招生信息反馈机制的目标。
这一机制的主要目标是收集、分析和利用与招生相关的信息,以评估招生策略的有效性、了解考生和家长的需求与期望、发现招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通过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大学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招生环境,提高招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招生策略: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学校可以了解不同招生渠道的效果、不同专业的吸引力以及考生对学校各项政策的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招生策略,提高招生的精准度和效果。
2、提升学校形象:及时回应考生和家长的关切,解决他们在招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增强考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好感和信任,提升学校的形象和口碑。
3、适应市场变化:招生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考生的需求、竞争对手的策略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都可能导致招生形势的变化。
招生信息反馈机制能够帮助学校敏锐地捕捉这些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保持竞争优势。
4、促进学校发展:优质的生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招生信息反馈机制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报考,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建立多渠道的信息收集系统为了获取全面、准确的招生信息,大学需要建立多渠道的信息收集系统。
1、考生和家长反馈:在招生宣传和录取过程中,设置专门的反馈渠道,如在线调查问卷、电话咨询、电子邮件等,鼓励考生和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
同时,可以在新生入学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选择报考本校的原因、对招生宣传的印象以及对入学前服务的评价。
2、招生工作人员反馈:招生工作人员直接参与招生工作的各个环节,他们对招生过程中的问题和情况有着最直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