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本章概述一、功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4.功的计算公式:W=Fs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7.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力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二、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3.计算公式:P==Fv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 W=1 J/s,1 kW=103 W.三、动能和势能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2.势能(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2)重力势能①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②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③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3)弹性势能①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②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③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四、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1)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2)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1)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2)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1节功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3.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功的概念.一、导入新课师:图中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答:受重力及人的拉力作用.师:什么力对物体的向上移动作出了贡献?答:人的拉力.二、新课教学1.功的定义师:使用了很大力气,却没有推动石头;网球在光滑地面上滚动.总结:展示的两幅图中,有的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有的力则对物体移动没有贡献.像图一这样,力对物体移动做出贡献则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师:那么什么是功呢?师: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师:想一想,他们都做功了么?(1)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作用,且物体在这个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2)叉车对物体向上的力F将货物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或简单地说叉车对货物做了功.(3)人推石头,虽然累,但有力无距离,所以不做功.(4)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也移动一段距离,但没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不做功.(5)因为物体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靠惯性)移动了距离,但在水平方向上(手)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以不做功.师:谁能总结一下,怎样才算做功?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F.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师: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②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③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即移动的距离不是这个“力”产生的)2.功的计算(1)请体验将一本书举过头顶和将10本书举过头顶,做的功一样多吗?为什么?这个体验说明了做功的多少与什么有关呢?生:将一本书举过头顶和将十本书举过头顶做的功不一样,十本书举过头顶做的功更多;说明了做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有关,力越大,做功越多.(2)请体验将物理教材举过肩和举过头顶,做的功一样多吗?为什么?这个体验说明了做功的多少与什么有关呢?生:将教材举过肩和举过头顶做的功不一样,且举过头顶做的功更多;说明了做功的多少与距离的远近有关,移动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师:经过上述分析知道:功(W)与力的大小(F)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都成正比!师:①功的大小功等于作用力跟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师:②计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W=Fs师:③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用文字表示:1焦耳=1牛×1米师:④意义:用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米距离,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就是1焦耳.【例题】质量为50 kg雪橇上装载了350 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匀速运到3 000 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 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解析:马拉车所用的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F=f=800 N马移动的距离s=3 000 m所以马做的功是W=Fs=800 N×3 000 m=2.4×106 J.答案:2.4×106 J【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第1节功一、力学中的做功1.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二、功的计算1.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2.功的公式W=Fs.3.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新提包回家的情景,小新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B )2.在台球比赛中,选手推动球杆撞击白球,白球发生运动后碰撞其他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在水平桌面上滚动的球受到了重力,重力对它做了功B.手推动球杆前进时,手对球杆做了功C.桌面对球的支持力做了功D.白球撞击黑球后没有静止,是因为人的手还在对白球做功3.一个重为2 N的皮球从10 m高处下落3 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 B )A.20 JB.6 JC.14 JD.26 J4.一石子从空中掉入水里,在水里下落的高度等于在空中下落的高度,则重力对石子做的功应是( C )A.在空中大B.在水里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5.如图所示,是运动员正在举重.举重分为两个过程:第一阶段,运动员抓起杠铃把它举过了头顶;第二阶段,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稳稳停了3 s.则运动员在第一阶段做功,在第二阶段没有做功.(均填“做功”或“没有做功”)人走路时地面的摩擦力对人做功吗?究竟人走路时地面摩擦力对人做不做功呢?这要从功的定义和人走路的具体过程去分析.我们知道,人的走路过程是脚蹬地、抬脚、迈步,脚蹬地时地面摩擦力作用在脚上,但脚没有离地也就没有移动距离,脚一旦抬起迈步,摩擦力随之消失.根据功的定义“功=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可以断定,无论脚蹬地时还是迈步时,摩擦力做功都等于零.可见人行走前进并非地面摩擦力做功,而是人体内肌肉的力(人体内力)做功的结果.也许人们会问:如果说摩擦力不做功,可是没有地面摩擦力,人便不能行走,这又如何解释呢?这是因为地面摩擦力为人体肌肉施力做功提供了条件,使人体内力做功得以实现.所以人走动必须依靠地面摩擦力,至于摩擦力是否做功,只能根据功的定义确定.第2节功率1.知道功率的概念.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2)能用公式P=解答相关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一、课前回顾1.什么是功?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力、力的方向移动距离)2.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功的单位?计算公式:W=Fs,单位:焦耳.二、新课教学1.想一想师:将几百块砖送到楼顶,使用起重机搬运或是人工搬运,两种方法做的功一样多吗?他们的区别是什么?生:几百块砖送到楼顶,物体运动距离是相同的,故二者对砖块做功也是相同的,但是人工需要几个小时而起重机搬运只需要几分钟,说明什么呢?师:对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怎样表示做功的快慢呢?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生:(1)相同时间比较运动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运动时间.公式:v=.即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的快慢.师:想一想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呢?生:(1)相同时间比较对物体做功多少.(2)做相同的功比较时间多少.师:即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的快慢.2.功率师:(1)定义:就像用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一样,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2)符号:P.(3)公式:P=.[W:功,焦耳(J),t:时间(s).P:焦/秒(J/s)](4)单位:瓦特,符号:W,千瓦符号:kW.(5)单位换算:1 W=1 J/s,1 kW=1 000 W.师:想一想1 W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生:表示物体在1 s内做了1 J的功.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一个机器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2)一人做功用的时间越短,功率越大.(3)相同时间做功越多,功率越大.(4)做相同功所用时间越多,功率越大.师:答案是×,×,√,×,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师:一般机器上都有一个小牌子叫做铭牌,上面标有一些数据,功率是其中的一项.想一想抽水机铭牌上写着功率1.2 kW表示什么物理意义?生:表示物体在1 s内做功1 200 J.师:接下来我们通过课本中的习题进行演练,看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例题】大石头质量为6 t,起重机的吊钩在15 s内将大石头匀速提升了1 m,起重机提升大石头的功率是多少?(g取10 N/kg)解析:因为起重机匀速提升大石头所用的拉力等于重力,即F=G=mg=6×103 kg×10 N/kg=6×104 N石头在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1 m拉力做的功是W=Fs=6×104 N×1 m=6×104 J起重机提升水泥板的功率是P===4×103 W.答案:4×103 W师:同学们思考:P是否等于Fv?师:计算功率的另一公式:P===F×=FvP=Fv(1 W=1 N·m/s)F表示物体受的力,v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适用条件:F与v在同一条直线上.变形:F=,v=师:利用刚才的公式推导,能否解释为什么汽车上坡时,司机经常用换挡的方法减小速度?生:发动机的功率一般是一定的(保持不变),牵引力的大小和运动速度成反比.减少车辆的速度就会使车辆的牵引力增大;反之,增大车辆的速度就会使车辆的牵引力减小.【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第2节功率1.定义:2.符号:P3.公式:P=[W:功焦耳(J) t:时间(s) P:焦/秒(J/s)]4.单位:瓦特符号:W,千瓦符号:kW.5.单位换算:1 W=1 J/s,1 kW=1 000 W.物理意义:1 W的物理意义是物体在1 s内做了1 J的功.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2.小明用相同的水平推力,分别使较重的A物体沿较光滑的平面移动,较轻的B物体沿较粗糙的平面移动,若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小明对A物体做的功多B.小明对B物体做的功多C.小明推A物体时的功率小D.小明推A,B两物体时的功率相同3.两名举重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他们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时间相等,如图所示,则( B )A.甲运动员做功较多,功率较小B.甲运动员做功较多,功率较大C.甲运动员做功较多,他们的功率相等D.甲、乙运动员做功相等,功率相等4.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判断物体做功的快慢.如图(甲)所示的判断方法是做功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如图(乙)所示的判断方法是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5.两台机器功率之比是1∶3,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它们做功之比为1∶3 ,若要做同样多的功,所需时间之比为3∶1 .1.人体心脏的功率心脏是强劲有力的器官.按照瓦特数衡量,它足以同一盏写字台荧光灯相比拟.一个成年人的心脏,在正常坐定不动的情况下,心脏的功率约为5瓦.在睡着时,因为新陈代谢减弱了,下降到2瓦.一个运动员,在一般运动中,心脏可以提供20瓦动力.从工程角度看,心脏简直是一台了不起的发动机,人体心脏的功率水平,能适应负荷的大幅度变动;它的效率很高,以致任何人造装备,都无法相比.更为突出的是,心脏能自动地调节到所需的功率,而不需要它的主人作出任何有意识的努力.这些属性在人造心脏中加以模拟复制.2.功率的单位功率的单位现在通用的是瓦特、千瓦,过去还用过马力这个单位.马力是什么?为什么用马力来计量机器的功率呢?原来,1782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于是人们便用蒸汽机代替马来做功.当时为了测定蒸汽机的功率,瓦特决定用马来和他的“蒸汽马”比一比.在他家附近有个酒厂,瓦特和酒厂主用一匹壮马来拉吊在定滑轮上的水桶,测定出:它在一分钟里,把1 000磅重(约合4 540牛顿)的物体提高33英尺(约10米).瓦特把这匹马的功率规定为1马力.但是,这匹马太强壮了,又是在短时间内做功,所以,普通的马在长时间工作时的功率大约仅有0.4~0.5马力.1马力等于735瓦特.马力这个单位现在已经不用了.不过,过去生产的汽车和拖拉机发动机的功率是用马力作单位的.第3节动能和势能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一、导入新课师:流水、锤子它们都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呢?答:能对外做功.二、新课教学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一个问题:能量.师:1.定义: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3.注意:(1)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2)能做功但不一定做功.师:观察下列两幅图片:流水可以发电,风能推动风车,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生:它们都是运动的、它们都具有能量.师: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第二个问题:动能.师: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生:猜想:动能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物体质量……有关.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呢?生:控制变量法.师:怎样比较动能的大小呢?生:通过被撞物体运动距离大小比较.师:都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呢?生:大铁球、小铁球、铜球、木块、斜面等.师:实验过程:让钢球A分别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的快慢一样吗?哪次物体B被撞得远?生:通过实验结果发现:实验表明钢球从高处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越大,物体B 被撞得越远.所以,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师:实验过程:改变钢球的质量,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哪个钢球把物体B撞得远?生:通过实验结果发现:实验表明,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钢球能将物体B撞得越远.所以,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师:动能的影响因素:物体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有关.质量相等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等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师:为什么不同车型设置不同的最高行驶速度?生: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所以要对车辆限速.不同车型的车的质量不同,如果车的行驶速度相同,质量大的,动能大,行驶时危险性就大. 师:所以质量大的大型客车最高行驶速度要小些.师:同学们知道下面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义吗?生:当心吊物、当心落物、必须戴安全帽.师:由此可见高空坠物非常危险,为什么会危险呢?生:处于高空的物体具有很大的能量.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重力势能.师: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2.影响因素:物体重力势能与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物体被举高的高度一定,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质量一定,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师:想一想:它们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呢?师:弹性势能.师:1.定义: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2.影响因素:同一物体,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在弹性限度内)注意: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第3节动能和势能一、动能:物体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有关二、势能重力势能:物体重力势能与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弹性势能:物体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1.下列物体中,具有弹性势能的是( A )A.弓开如满月B.箭去似流星C.云来云又往D.蜻蜓立杆头2.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正在做功的物体,才具有能量B.被压缩的弹簧具有能C.具有能的物体,可能在做功,也可能不在做功D.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实际上它也具有能量3.如图所示,青蛙从跳起到落地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 C )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4.如图所示是蹦床运动员表演时的情景.运动员从最低点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情况分别是( C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C.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增大D.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减小5.请分析以下两个有关能量形式的问题.(1)“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之末不能穿透薄薄的丝绸,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速度有关.(2)旋转图中的吸管后,将可乐罐放在桌面上,罐就会运动起来,这是因为罐中的橡皮筋积蓄了弹性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1.理解机械能的转化.2.能解释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3.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教学重点】能量守恒的理解和动能、势能的转化.【教学难点】能量守恒的理解.一、情景导入你会害怕吗?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把铁锁拿近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手,头不要动.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来.铁锁摆回时会碰到你的鼻子吗?会距离你的鼻子很远吗?在这个实验里,铁锁的动能和势能在不断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有什么变化吗?二、新课教学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一个问题:机械能.师:将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师:举高的球释放后,重力势能减小,是不是能量消失了?生:球在下落过程中位置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却越来越大,故动能增大.师: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师:弓射出后的弹性势能哪里去了?消失了么?生:弓射出后弓弩的形变恢复,弹性势能变为零;但箭的速度越来越大,故动能增大.师: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师:通过前面问题可知:能量会凭空消失么?生:能量不会凭空消失——能量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师: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请同学们一起看下面小片段.师:观察滚摆的运动,想想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师:滚摆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怎样的?生: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师: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势能的变化量.师:我们再一起分析一下单摆的能量转化情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复习目标(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
(2)知道功率的概念。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3)能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
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4)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知道动能和势能间的互相转化。
初步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能量与做功的关系;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
2。
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
3。
能量与做功的关系,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4.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间的互相转化,机械能守恒。
(二)题型、方法归纳选取经典选择题以及问答题形式,给学生讲解,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
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三)典例精讲例1、下列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力对它做功的是()A.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滑动的物体B.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C.从高处落下的雨滴D.正在下坡行驶的汽车【解析】A、物体沿光滑的水平面运动,即此时没有摩擦力,所以其运动是靠惯性,故没有力做功,故A正确.B、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此时牵引力和摩擦力都做了功,故B错误;C、高处落下的雨滴,重力做了功,故C错误;D、下坡行驶的汽车,重力和摩擦力都做了功,故D错误;故选A.例2、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解析】A、在相同时间内,做功多的机器,功率一定大.选项A缺少“相同时间"这一条件,所以A不正确;B、做相同的功,做功时间短的,功率一定大.选项B缺少“相同的功”这一条件,所以B 不正确;C、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短的,功率一定大.有条件,且结论正确,所以C正确;D、因为选项C的说法正确,所以D不正确.故选C.例3、跳伞运动员受平衡力作用,在空中匀速降落.关于他在下降过程中其机械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少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解析】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质量不变,高度越来越小,重力势能越来越小;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故机械能减小.故选B.例4、小明在超市乘坐扶梯匀速的从一楼到达二楼,在这一过程中()A.小明的动能不变,势能增加,机械能减少B.小明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小明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小明的动能不变,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解析】把小明从一楼匀速送到二楼,小明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动能+势能.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选D.(四)归纳小结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也可以说施力物体做了功。
11.1 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首先我们来看个视频(关于嫦娥卫星发射)。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卫星,为这项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技术人员,可谓是功不可没,功勋卓越,功不可没。
这三个成语中的功字是生活中的功,在物理学中功的含义是什么?与生活中的功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1章的第一节功。
板书: 一、功二、讲授新课: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图: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是任意方向的吗?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分析得出:l.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没距离(2)有距离没有力(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两者垂直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为什么?[演示2]手提着钩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演示3]手提着钧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讲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工作的意思不同。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作包括一切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劳动,但物理学中功的涵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即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因素。
第1节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
难点:机械功的含义。
【教学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大家对功这个字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
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板书在黑板右侧)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
(二)新课学习1.力学中的功:我们要通过生活现象,来理解物理学中的“功”。
演示: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标出箭头及F、s。
指出:F这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在这个力F的作用下,有了通过一段距离s的成效,那么,力和运动具有这种关系的,物理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任何一种机械在工作时,都必须对工作对象施以力的作用,还必须使工作对象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如果对物体用了力,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现在想一想,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你知道了吗?总结:力和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就是机械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
这两个因素是严格的,缺一不可。
我们知道了做功的两个重要因素,那到底怎样判断是不是做功了呢?请同学注意以下小实验,看这些物体或者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了?看谁能准确无误地掌握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小明用力推一块大石头,但没有推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1.1 功【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会判断力是否做功。
3.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正确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学习内容一:力学中的功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62、P63的相关内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自学检测】1.用细绳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拉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摩擦力对木块移动起阻碍作用。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对照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讨论:1.图P11.1—2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2.图P11.1—3力没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手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2.下面三种情况力没有对物体做功:(1)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移动。
如:小孩推车,车不动,推力不做功。
(2)不劳无功:物体靠惯性移动一段距离,并不是受到力的作用向前运动。
如: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3)直无功: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力没做功,如:小明提着水桶水平移动,拉力没有做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题第1节功教学目标1. 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能列举出生活中关于做功的实例。
2. 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 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分析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这节课是在前面所学的“机械运动”、“力与运动”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能、机械效率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解决力学问题时,如果从能量角度研究,有时会更简单。
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
对功的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
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
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
“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功。
教学器材实验小车、书本等。
多媒体ppt,包含视频:《物理学中的功》、《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功的计算》、《功》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播放图片】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字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说“功”这个字,在“有功之臣”、“劳苦功高”这些词语中,功表示功劳;在“事半功倍”、“大功告成”这些词语中,功表示成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人教版)第一节功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暴风雪过后,一辆汽车陷进了雪堆里。
你帮司机把车周围的雪铲开,试着把车子往后推,司机则发动了车子,但车轮只是原地空转。
尽管你已使出了全身力气,车子还是纹丝不动。
10min后,你已是精疲力竭,而车子还是卡在雪堆中。
【思考】在这一过程中,你对车的力产生了效果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62页至第64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力学中的功(1)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1.11和图11.22。
【教师点拨】在物理学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教师举例:工人师傅用力推着煤车前进100米;起重机将货物竖直吊起20米。
【思考】一个力要对物体做功,应该满足哪些条件?【教师总结】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强调】一个力在对物体做功的过程中,这个力应始终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由于惯性而继续前进,前进过程中再没有受到这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如果力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那么这个力同样也没有对物体做功。
2.功的计算(1)试着比较功的大小;【举例】小亮扛着200N的课桌从一楼爬上二楼;小丽扛着50N的凳子从一楼爬上二楼。
【思考】谁做的功多?为什么?【举例】小亮扛着200N的课桌从一楼爬上二楼;小亮扛着200N的课桌从一楼爬上三楼。
【思考】小亮哪一次做的功多?为什么?(2)分析得出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W=F·s功的国际单位:焦耳(焦,J)1J=1N·m即: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米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焦。
(3)功的公式应用: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例题,强调解题注意事项。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功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第1节功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能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讨论及对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物体做功的必要条件。
2.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使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积极参与观察、讨论、探索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具准备书、书包、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活动: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1: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匀速提到桌面上。
提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一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要较大的拉力。
学生实验2: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提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学生实验3:用手将书包匀速提高5厘米和将4本书从地面匀速提到桌面上。
提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功。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力学中的功1.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多媒体课件: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P63图11.1-3,乙:用力而未移动距离;甲: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分析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第1节功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能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讨论及对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物体做功的必要条件。
2.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使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积极参与观察、讨论、探索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具准备书、书包、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活动: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1: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匀速提到桌面上。
提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一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要较大的拉力。
学生实验2: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提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学生实验3:用手将书包匀速提高5厘米和将4本书从地面匀速提到桌面上。
提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功。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力学中的功1.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多媒体课件: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P63图11.1-3,乙:用力而未移动距离;甲: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一)力学中的功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做功实例:(甲)物体在绳子(乙)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丙)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拉力的作用下升高作用下向前运动用下滑行了一段距离不做功实例:(甲)搬而未起(乙)提着小桶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提桶的力没有做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F(2)→S补充: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没有移动距离,即F≠0S=0例:a.甲图中搬而未起;b.端一盆水站着不动;c.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
②移动了距离,但是没有力,即F=0S≠0例:a.我将手中笔丢出,粉笔在空中飞行,飞行过程中我对笔没有做功。
b.把足球踢出,足球在地面上滚动。
F≠0③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即S≠0垂直无功F⊥S例:a.乙图中,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提桶的力没做功。
b.人推木箱前进,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没有做功。
【例1】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所带皮箱做功?(1)人用力提放在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
(2)人再一次把箱子提起。
(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
(4)人把箱子放在电梯上,一起随电梯上升。
(5)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50m。
(6)人提着箱子上楼。
(二)功的计算1.概念:物理学中,把叫做功。
即: = ×※2.公式:W=FS (此公式都用国际单位)单位焦耳(J)W:功−−−→S:距离−−→米(m)单位:牛⋅米(N⋅m) 1N⋅m=1J 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m的距离,即做功1J。
3.注意:(1)力的大小、方向不变时,才可用此公式计算功。
如:现用以总垂直于一均匀木棒方向的力将它抬起一头到竖直为止,至少要做多少功?⇒F大小、方向在改变,不能用此公式。
(2)F、S必须具有同时性,即S必须是F一直参与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第1节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4).能利用的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2).经历探究,了解改变做功大小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件设置情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课前准备】动画实例和图片实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图中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答:受重力及人的拉力作用师:什么力对物体的向上移动作出了贡献?答:人的拉力二、新课教学(一)功的定义师:使用了很大力气,却没有推动石头网球在光滑地面上滚动师:总结:展示的三幅图中,有的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有的力则对物体移动没有贡献。
像图一这样,力对物体移动做出贡献则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
师:那么什么是功呢?师: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师:想一想,他们都做功了么?(1)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作用,且物体在这个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
(2)叉车对物体向上的力F将货物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或简单地说叉车对货物做了功。
(3)人推石头,虽然累,但有力无距离,所以不做功。
(4)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一段距离,但没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不做功。
(5)因为物体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靠惯性)移动了距离,但在水平方向上(手)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以不做功。
师:谁能总结一下,怎样才算做功?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F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s师: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3.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即移动的距离不是这个“力”产生的)(二)功的计算1、请体验将一本书举过头顶和将10本书举过头顶,做的功一样多吗?为什么?这个体验说明了做功的多少与什么有关呢?生:将一本书举过头顶和将十本书举过头顶做的功不一样,十本书举过头顶做的功更多;说明了做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有关,力越大,做功越多2、请体验将物理教材举过肩和举过头顶,做的功一样多吗?为什么?这个体验说明了做功的多少与什么有关呢?生:将教材举过肩和举过头顶做的功不一样,且举过头顶做的功更多;说明了做功的多少与距离的远近有关,移动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师:经过上述分析知道:功(W)与力的大小(F)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都成正比!师:1、功的大小功等于作用力跟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功》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亮同学做清洁时||,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他用了力||,我们说他在“工作“||。
而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1、力学中的功“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
下面是几个做功的例子||。
课本图15.1—1||,物体在绳向上拉力的作用下升高||,拉力对物体做了功||。
静止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拉力对小车做了功||。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功的关系||。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我们在分析下面几个例子中是否有力做功?(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F=0)(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
(S=0)(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得出以上三例中都不做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1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1的内容,为孩子们设计的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景引入、实践操作、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功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方法,以及理解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作业本、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孩子提水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
2.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讲解功的计算公式,让孩子们明白如何计算功。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每组用教具进行实践操作,计算出实践中的功。
4. 互动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讨论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用学具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机械设备,比如洗衣机、电梯等,了解它们是如何运用功的原理来工作的。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孩子提水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
这个环节是整个课程的起点,对于孩子们能否顺利理解功的概念至关重要。
2.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讲解功的计算公式,让孩子们明白如何计算功。
这个环节是课程的核心部分,孩子们需要理解和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每组用教具进行实践操作,计算出实践中的功。
这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巩固孩子们的认知非常重要。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是学习其他各种形式能的起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做功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动态关系,理解做功有快慢之分.本章共分4节:1.第1节“功”,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功大小的计算,让学生初步了解力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
2.第2节“功率”,首先通过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到做功的快慢问题,再用速度的方法类比得到功率的概念,结合速度的公式、单位,讲述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再通过例题帮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3。
第3节“动能和势能”,本节内容先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说明能量如何转化,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得出动能、势能、弹性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并引入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最后还介绍了大自然中的机械能——风能和水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让学生知道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②通过实例结合已学的物理规律理解功率的定义,由定义得出公式,能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③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④理解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各种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能用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⑤了解天然的机械能——水能、风能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开发利用。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功率的物理意义;通过参与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和转化过程。
3。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