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3年高考历史真题集锦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岳麓版必修二)
- 格式:doc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36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备注:无)2012年题组1.(2012·天津文综·11)右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
图片反映了()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案】A2011年题组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2)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D2.(2011·江苏单科·18)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
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
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答案】D2010年题组1.(2010·全国Ⅰ卷文综·23)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
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答案】B2.(2010·上海单科·29)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答案】A2009年题组1.(2009·上海历史·27)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订购价不到十美元一双的耐克鞋,在美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竟然平均要卖到四五十美元。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1.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
这些深刻变化包括①西方国家阶级分化加剧②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③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④“福利国家”日渐完备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福利国家”日渐完备是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与工业革命没有关联,故④排除;①②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③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A项正确。
2.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 B.建筑材料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蒸汽时代”就是蒸汽机给众多的机器提供动力,“电气时代”就是电给众多的机器提供动力。
所以,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C.主要动力不同。
3.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C.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D.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
“经济革命”是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政治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故选A。
4.史学家在查阅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发现热气、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
该城市最有可能是A.伦敦B.北京C.莫斯科D.东京【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已学知识的准确推理能力,解题时注意“19世纪”等关键信息,联系19世纪中期的阶段特征,可知材料所指为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选项中此时完成工业革命的城市只有伦敦,A符合题意;北京、莫斯科、东京此时均未完成工业革命,B、C、D 与题意不合。
第18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习题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2015·某某六校教研会)“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导学号 26060705( )A.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C【解析】由“……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可知材料强调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C项正确。
材料并不是强调科学发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问题,A项与题意无关;历次工业革命特别是后两次将大量的科学原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源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D项符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
2.(2015·滨州)《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
”下列选项能最先验证这一趋势的是导学号 26060706( )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B.珍妮纺纱机C.发电机D.电子计算机【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的开始,该现象出现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C项发电机是这一时期的发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排除A、B、D三项。
3.(2015·某某)英国工业革命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到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再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能够“连续涌现新奇事物”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 26060707( )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生产模式的转型C.创新机制的激励D.市场需求的带动【答案】D【解析】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技术发明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生产模式的转型是技术发明的影响,故B项错误;创新机制的激励也是推动技术发明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原有的生产工具代表的生产力,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利润驱使生产部门进行技术革新,导致“连续涌现新奇事物”,这是根源,故D 项正确。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天津文综·7)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答案】 A2.(2013·北京文综·23)图9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
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
这项措施旨在()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图9【考点】罗斯福新政【答案】D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罗斯福新政【答案】 D4.(2013·海南单科·19)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
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答案】 A5.(2013·上海单科·26)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考点】罗斯福新政【答案】D2012年题组1.(2012·广东文综卷·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1.(2015·四川文综·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的说法与题干所要表达的思想毫无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卡莱尔所发出的感叹并不是要描述社会财富激增的社会现象,而是想表达社会财富急增之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故B项错误;题干并不能表现出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对立现象,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卡莱尔所提到的“整个国家……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这句话可知其想表达出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却逐渐缺失的观点,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A 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变化,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3)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从表1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1不符,故A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从表1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1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天津文综·9)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D2.(2013·重庆文综·1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
因此,“中国梦”()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答案】C3.(2013·江苏单科·12)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4.(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考点】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5.(2013·山东基能·29)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9.2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挑战真题岳麓版1.(2011·海南)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2.(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3.(2011·海南)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注意关键词“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中”,而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
而“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可排除。
蒸汽动力不算能源革新的内容,排除B项。
【答案】 C4.(2010·江苏)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解析】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棉纺织厂数量的增长,表明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结合时间可知此现象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工厂取代了工场,故选B项。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益加快。
18世纪在英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
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
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蒸汽时代的到来“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
到18世纪中期,随着海内外市场的不断扩X,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
工业革命的时代到来了。
明。
许多地主圈占土地,改良农业和畜牧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许多农民离开农村,成为自由劳动力。
英国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便于利用。
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原料(棉花等)。
牛顿力学的创立和普及,为机械发明准备了知识。
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生。
新兴的棉纺织业没有太多的束缚,首先出现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
织工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的速度,使得棉纱供不应求。
18世纪60年代,织工哈格里夫斯和理发匠阿克莱特先后发明了手摇纺钞机(即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的工效,接着出现了水力织布机等纺织机械。
棉纺织业的各个生产部门实现了机械化。
在冶金业和采矿业,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大大提高了炼铁和采煤技术。
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变革成就是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
1885年,这种蒸汽机开始在工厂使用。
它消耗煤和水而产生动力,可以被普遍应用,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水力是工业革命初期的主要动力。
但以水力作为动力受到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局限。
最初的工厂大多建立在河流旁边。
使用蒸汽动力后,工厂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
人们因此称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
蒸汽动力的使用,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1814年,矿工出身的史蒂芬孙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用蒸汽作动力的火车机车。
19世纪中期,英国以及欧陆、北美掀起兴修铁路的热潮,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
1825年,使用机车的第一条铁路通车。
必修2 第2单元第2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段话表明()A.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B.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C.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引起了工业革命D.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解析能力。
市场的不断扩大,使原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生产的商品远远的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其主要目的是()A.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B.展示新能源的发明与利用C.体现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D.表明英国煤储量世界第一【答案】C【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A、D两项的说法本身就不正确,煤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得到利用,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煤炭的作用日益重要,并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能源,被称为“黑色黄金”。
3.这是1995年长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蒸汽机打出的天下——英国工业革命》,在这本书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是()A.通信电缆开始铺遍全世界各个主要地区B.英国确立了自己的世界霸权地位C.其他国家纷纷从英国引进机器和技术D.亚非拉地区也开始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A【解析】从书名可以看出,书中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而通信电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4.王觉非在《英国近代史》中写道:“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
”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关()A.哈格里夫斯B.瓦特C.爱迪生D.贝尔【答案】B【解析】由《英国近代史》可知该发明家为英国人,排除C、D两项;由“机械装臵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一种新的动力”可知该动力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有关。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1.(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4题)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2.(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0题)“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3.(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8题)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
这一现象说明()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4.(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3题)“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
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
”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时期5.(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6.(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4题)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
“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7.(2009年广东高考11题)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8.(2009年上海高考18题)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9.(2008年江苏高考6题)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考点】中国古代城市、科技;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答案】C2.(2013·天津文综·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考点】工业革命【答案】C3.(2013·上海单科·18)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
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
推动了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结构的变化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C.工人斗争的压力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考点】社会立法【答案】C4.(2013·上海单科·22)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答案】C2012年题组1.(2012·江苏单科·14)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答案】C2.(2012·福建文综卷·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图8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考点】英国经济【答案】B3.(2012·天津文综·8)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C.水电动力D.机械动力【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动力【答案】B4.(2012·山东文综卷·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答案】C5.(2012·福建文综卷·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考点】近代的世界科技成就【答案】B6.(2012·安徽文综卷·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答案】A7.(2012·北京文综卷·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考点】西方政治经济的发展【答案】D8.(2012·海南单科卷·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考点】第二次工业命革命【答案】A9.(2012·上海单科卷·14)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
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A.16世纪中叶B.17世纪中叶C.18世纪中叶D.19世纪中叶【答案】C10.(2012·上海单科卷·18)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
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A.电力与蒸汽B.电力与钢铁C.蒸汽与煤炭D.煤炭与钢铁【答案】B2011年题组1.(2011·重庆文综·2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
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答案】B2.(2011·山东文综·15)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3.(2011·上海单科·33)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资助学美化自己【答案】D4.(2011·海南单科·1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答案】C5.(2011·海南单科·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答案】C6.(2011·海南单科·12)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答案】D2010年题组1.(2010·天津文综·5)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
这届世博会反映了()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2.(2010·全国Ⅰ卷文综·19)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答案】C3.(2010·江苏单科·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答案】B4.(2010·安徽文综·21)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答案】A5.(2010·海南单科·12)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
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
我暂时不再贫穷了。
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答案】D6.(2010·海南单科·25)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A.进化史观B.文明史观C.整体史观D.现代化史观【答案】C2009年题组1.(2009·四川文综·21)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海外市场的形成B.垄断组织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推进D.民主制度的确立【答案】B2.(2009·上海历史·19)中产阶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其成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包括()①中世纪的城市市民②近代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③中世纪的僧侣贵族④当代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3.(2009·广东文基·31)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汽车【答案】A4.(2009·山东文综·1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