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申论课后
- 格式:pdf
- 大小:285.02 KB
- 文档页数:8
一、课程名称:申论考题指导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申论考试的基本要求与评分标准。
2. 掌握申论材料的阅读技巧和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3. 提升申论文章的结构布局、论证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学会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申论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1. 申论材料的阅读与理解。
2. 申论文章的结构与论证。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在短时间内提炼出材料的关键信息。
2. 如何构建严谨的论证逻辑,提升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简要介绍申论考试的基本情况,包括考试形式、评分标准等。
2. 分析申论考试的重要性,强调其在公务员考试中的地位。
二、申论材料的阅读技巧1. 讲解阅读申论材料的基本方法,如快速浏览、重点阅读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筛选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三、关键词提炼1. 讲解关键词在申论写作中的作用。
2. 介绍如何从材料中提炼出关键词,包括关键词的类型和提炼方法。
第二课时:一、申论文章结构布局1. 讲解申论文章的基本结构,如引言、主体、结论等。
2.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不同结构布局的特点和优缺点。
二、论证逻辑与语言表达1. 讲解论证逻辑的基本原则,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等。
2.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如何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提升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3. 讲解申论写作的语言表达技巧,如准确、简洁、生动等。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申论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其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申论写作的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申论写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1. 阅读指定的申论材料,提炼出关键词。
2. 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申论文章,并请同学或老师进行点评。
八、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申论写作能力。
试卷一答案1.有条理地概述这些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
(20分)科学研究发现PPA易导致脑中风,各国纷纷采取相应措施。
美国宣布禁药,药商将药品下架并及时推出新药,但律师认为应追究药商法律责任;英国认为证据不足,但公布了PPA药物名称;日本宣布不会禁药,但部分患者拒服PPA;墨西哥宣布禁售PPA药物;我国虽然未接到因服PPA药物而造成脑中风等严重后果的个案,但康泰克含有PPA已引发北京市民迷惑,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暂停PPA药物的生产、销售和审批,专家认为:政府要提高用药安全性。
2.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风波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
可以全面谈,也可以就某一方面谈。
(30分)要求:(1)意见合理,具体可行;(2)条理清楚,语言简明;(3)字数不超过300字。
关于PPA风波所引发的问题,兹提出后处理意见:第一,重视宣传引导。
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公布PPA药物的具体危害与相关药物名称,引导公众以科学、理性的心态对待PPA风波,为做好善后处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第二,实施药物管制。
药品监督管理局应责令医院与药店立即撤下并封存含有PPA成分的药物,暂停PPA药物的审批工作,防止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
第三,追究药商责任。
药品监督管理局应会同工商等相关部门,就部分药商明知PPA 危害仍投放市场的行为追究相关责任,并给予患者一定的补偿。
第四,加快研制新药。
药品监督管理局要通过财政手段支持科技人员,立即着手研制不含PPA成分的感冒药物,迅速投放市场,满足大众需求。
3.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50分)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加强药品监测保障用药安全曾经是抗感冒良药的康泰克,如今让人为之害上一场“大感冒”。
含PPA的药品对人有害的消息传出,此药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政府禁止,公司撤药,患者拒服,各部门也采取了相应措施。
但有人指出:PPA对人不利,药厂早知却不公开,试问公众健康权利谁来保障?社会呼吁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
中公网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课前语现在开始全力以赴地去准备公务员考试!天道酬勤-人间正道是沧桑:付出;坚持;掌握方法(计划和方案)。
去年申论全国平均分是40多分。
目标:提高15分到30分。
原因:1.大部分同学不懂申论(机理、思路、原则、方法)——通过听课了解;2.基本能力弱(社会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训练,课上结合课下。
第一部分:了解申论第一节申论是什么,申论的本质是什么原公共基础知识考查被取消后改考申论。
原因:调查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是:a.阅读材料;b.向上级领导汇报;c.形成解决问题的对策;d.发文执行。
1. 申论考试目的:为国家机关选拔人才。
2. 考试形式:(1)试卷基本结构a.卷头;b.注意事项;c.背景材料(5K~8K);d.提问(概括材料、提出对策、论述文章;变化方向→增加偏重分析的能力:概括观点、概括焦点、分析原因、分析意义、分析启示)。
(2)本质结合背景材料来回答问题,问——答模式。
(3)如何应对?关键在破题。
a.仔细读题;b.分析提问的意图。
事例1:以“治理马路摊贩应当以人为本”为题写一篇文章。
以“北京市马路摊贩管理的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对策合理,观点明确,论述深刻,说服有力。
3.能力要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标:为人民解决问题)关键:社会认知、分析能力正确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考查的核心。
4.核心的命题原则(作答原则)反例:春季南方雪灾冰冻自然灾害;5.12大地震。
请说出救灾体制方面16个不足。
这样考的是记忆能力,不符合选才要求。
关键考的不是热点是什么,而是考查分析热点的能力。
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直接或者间接可得出)。
第二节申论的材料特点1.形式特点:a.原生态的材料:访谈、报告、大段材料(特点:逻辑思路乱,阅读关键是抓主题,抓主线,狠点砍去冗余材料);b.人为加工的材料:一则一则的材料,一段一段的材料。
申论备考资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城市治理“温度、韧度、深度城市文明是由前人智慧的累积和历史的积淀而成,是城市内涵、文脉的延续。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聚城而居,与城市相依相存。
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及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批注1】开篇用十四五规划部分内容引出中心论点: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及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在“温度”上下功夫。
【批注2】分论点1: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在“温度”上下功夫。
在创建文明城市,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党政干部应坚持“走出去”“沉下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到基层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心怀人民,切实掌握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要敢于试验,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与人民群众共商共建,鼓励广大人民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积极主动建言献策,切实将人民群众所思所想形成的“幸福清单”,转化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责任清单”,将工作重心落到老百姓真正关心关怀的问题上,提升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和安全感,通过全民参与城市治理激发城市活力与创造力。
【批注3】阐释如何在“温度”上下功夫。
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在“韧度”上下功夫。
【批注4】分论点2: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在“韧度”上下功夫。
随着当前城市建设进程和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安全基础成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米”,提高城市治理水平,重心在提升城市安全韧度。
近年来,城市“安全体检”、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老旧小区用火用电消防安全整治、公厕改造等城市基础建设改造,从提升城市安全韧性着手,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问题,以坚定不移的恒心、耐心、细心,把城市治理的成果落实到城市治理的“最后一米”,落实到群众切身感受上来。
申论试卷一1.为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某市近期将着重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请你以该市政府办公室人员身份将资料所反映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情况整理出来,供领导参阅。
(30分)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言流畅,400字以内。
【参考答案】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城市社会的边缘,是现实社会的边缘阶层。
他们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人,也不是正宗的城市人,是被社会边缘化的一部分社会群体。
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对未来充满希望,希望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向往城市生活,渴望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他们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少“物质”多“精神”,注重工作环境带来的心理感受,对改善劳动条件、享有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较强,这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另一方面,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怕吃苦、怕受气,爱享受,对自身定位不准,好高骛远,不注重提升技能水平,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长远发展。
由于受到社会歧视和排斥,他们无法享有市民拥有的权利,也就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家庭不富裕,缺乏管教,容易染上社会许多不良习气,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2.针对给定资料7中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进行分析。
(25分)要求:分析恰当,条理清晰,300字以内。
【参考答案】劳动就业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是指沿海地区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劳动力过剩变为劳动力不足,致使企业出现“招工荒”现象。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经济回暖,用工需求迅速加大,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多,减少了农村劳动力到东部沿海地区就业;二是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观念的改变,注重就业环境和发展空间;三是许多企业把劳动力当掠夺性资源来利用,忽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四是现有的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不健全。
“招工荒”现象反映了国家惠农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影响,也体现当前我国农民工权利的缺失,农民工在城市无法获得等价的报酬和权益。
国考申论深度解析与参考答案(地市级)一、给定材料(一)材料主题本次国考地市级给定资料主题为“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是近一年来我国的重大热点话题。
无论是材料中重点叙述的上海火灾事件,还是市民出行的诸多问题,都是处在近年来舆论的风口浪尖的焦点问题,与以往国考“规避过热话题”的命题手法略有不同。
但此次考查的公共安全主题的重点并非人们往常谈到的“健全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或“建设防灾减灾体系”,而是着重强调提高防灾减灾的预见性。
考生要从加强预见性、科学规划管理,建设安全文化,增强公众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方面入手,联系材料5的哲学思考,明确科学发展、文明发展、安全发展的核心观念,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基本原则渗透到答题当中。
材料中大量采用了学者观点等理论论据,其中材料1中的部分内容就出自于《中国城市安全警告》一书,理论性较强并且内含解题的核心原则和对策措施,考生可对其进行分析判断,获得答题的关键信息。
(二)材料大意给定材料总共5则,材料大意如下:材料序号材料大意及作用1通过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出现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强调公众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引出材料的主题——加强公共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
2通过H博士、C研究员等人的观点,说明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注重“人防”,包括加强安全设施的保养维护、保证工作人员熟练使用抗灾器具、减少前期人防漏洞等。
3从S市火灾事件中,折射出诸多问题:救灾设备无法有效发挥功能、人们自救能力严重不足、前期工程监督不到位、由于市民保险意识不强而导致灾后社会主体、市场主体无法发挥作用、安全社会从规划到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4通过市民甲、市民乙、市民丙三人的来信,集中反映了城市市民出行遇到的问题:包括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站点的“单边站”问题和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5通过英国哲学家发表的古代罗马哲学家关于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的文章内容,揭示出防范灾害的关键在于加强人民自身的灾害危机意识,而非依赖政府或他人的施救。
现场训练参考答案阅读方法:跳读法:首句快读法:主体:虞城县400名机关干部处境:全局开展以“环卫工人休息、城管队员上岗,尊重环卫工人、学习奉献精神”为主题的义务劳动,环卫工人放假做法:替环卫工人扫街一天结果:赢得群众好评观点:机关干部工作要紧密联系群众精读法:主体:学者A对象:大学生争相应聘环卫工观点:应支持、鼓励理由:1.社会分工本没有贫穷贵贱之分,只有专业和行业不同2.用文凭衡量岗位,只会扭曲社会地位,扩大社会不公结论:平常心对待职业;让更多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归纳概括根据给定材料,谈谈微博在北京7·21特大暴雨中所发挥的作用。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
不超过150字。
【参考要点】1.总:微博有着巨大的社会功能;2.扩展信息源,提供最及时、最直接的现实情况;3.有效地表达公众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和分析;4.为媒体人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5.为城市防汛应对提供新方式。
【参考答案】微博在北京暴雨中凸显了强大的社会功能:首先,微博扩展了信息源,提供了最及时、最直接的现实情况;其次,微博能有效地表达公众对公共事务的看法和分析,品评社会中的美与丑;再次,微博为媒体人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最后,微博为城市防汛应对提供新方式。
(121字)伦敦奥运会落幕后,集中力量办奥运的举国体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议,根据给定材料,概括争议双方的理由。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
字数不超过250字。
【参考要点】支持的理由:1.举国体制让中国成为体育强国大国,增强了民族自豪感;2.举国体制利于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财力物力支持。
反对的理由:1.唯金牌论,“金牌主义”带来危害,缺少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2.体育经费都投向了竞技体育,而不是用来增强全民身体健康;3.金字塔底端的运动员没有其他工作能力,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参考答案】举国体制是利是弊引发争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双方理由分别为:支持方:一是认为举国体制能够使中国成为体育强国大国,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是举国体制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色,能够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财力物力支持。
2012年国考深度班课后申论模拟试卷答案一、请结合给定资料,回答以下两小题。
1.根据给定资料2-5,概括我国妇女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0分)要求:简明、完整。
不超过300字。
我国妇女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村留守妇女的权益保护与发展问题,随着丈夫的外出打工,给留守妇女带来了劳动强度和生理负担加重、心理健康受损、文化素质提高受限、发展机会减少、安全感降低、对男性依赖程度加重、家庭稳定性降低等问题。
(2分)二是山西黑砖窑非法扣留未成年人充当苦力、侵儿童权益问题。
一些孩子失踪后被买卖到黑砖窑,被迫做苦力,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2分)三是流浪儿童的救助保障问题,我国流浪儿童问题日趋严峻,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的保护办法、采取了保护的不同措施,但是如何给予其有效帮助还有待加强。
(2分)四是拐卖残害逼迫儿童乞讨的问题。
部分地区一些非法分子对儿童进行肢体摧残,令其残废后带到全国各地乞讨。
(2分)评分标准:共四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卷面分2分,共10分。
2.给定资料7-8,谈谈如何保护妇女儿童权益,解决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问题。
(10分)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具体可行。
200字左右。
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和实施了相关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法律法规。
增加行政处罚责任、提高量刑标准。
(2分)二是专门成立了打拐工作的机构,加大打击拐卖犯罪的力度,如打拐办公室等(2分)。
三是建立预防打击救助和康复为一体的反拐工作的长效机制。
通过建立DNA库对拐卖妇女儿童行为进行预防打击,同时成立康复救助中心帮助受害人尽快恢复。
(2分)四是发挥民众智慧和网络媒体的作用,通过微波打拐等多种方式,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打拐行动中。
(2分)评分标准:本题共4个要点,每个要点2.5分,总计10分。
二、给定资料6介绍了国外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措施。
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20XX年国考深度班申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课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XX年国考深度班申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课前)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20XX年,国考,深度,申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课前,2,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公务员考试中查看更多范文。
20XX国考深度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20XX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整体介绍·材料解读·答案解析整体介绍20XX年国考市级申论的题材是“农村子弟教育问题”,属于社会与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题材。
材料从教育问题入手,最终上升到乡村文化衰落的宏观层面,要求考生准确理解乡村少年、农民工、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存在的“失根”现象,并且将其与教育资源分配、文化传承问题联系起来思考。
从材料形式上看,此次考试与20XX年市级试题基本相同:给定材料仍然表现为块状结构,单则材料字数较多,一般为1000字左右;每则材料或相邻两三则材料主要反映一个问题、阐述一个事例,与其它材料没有直接联系。
材料共有7则,总字数接近7000字,长度适中;前六则材料阅读难度不大,但最后一则材料文学性较强,且直接关系着文章论述题的立意和论证角度,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功底。
可见,国考市级题目也将不再局限于微观、具体层面,而是逐渐向着较为宏观和复杂的问题发展变化。
从作答要求上看,题量与20XX年持平,仍为四道大题,第一题包含两道小题。
本次市级申论新的亮点体现在:一是第一题的第一道小题,在作答要求中提出了“有条理性”这个要求,这是在以往归纳概括题要求准确、全面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
二是第三题作答要求更加明晰,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在作答时要分条进行阐述。
三是作文题和以往相比较加大了难度,同时作文题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不拘泥于给定资料”,这和以前明确要求依据给定资料进行写作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加积累。
申论热点问题深度解读在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它们不仅关乎着民众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
本文将对一些备受关注的申论热点问题进行深度解读,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视角。
一、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尽管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仍然存在。
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这些地区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处于劣势。
造成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
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师资待遇,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
其次,教育政策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在招生制度、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使得部分群体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提高师资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这些地区任教。
同时,要完善教育政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消除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此外,还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二、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违规排放污染物。
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生活中的浪费和污染行为也加剧了环境压力。
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标准。
同时,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还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在生态保护方面,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申论试卷分析一参考答案(一)请用150字以内的篇幅概括上述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15分)【参考答案】对社会信息的普及和推广有着重要意义的网吧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违法经营的现象严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已造成极大的挑战。
网吧在精神道德领域危害着一部分青少年,因泡吧成瘾,造成青少年不能正常完成学业、家庭关系恶化、自杀、犯罪,泡吧成瘾已不单是家庭问题,而成为引起社会各界普遍观注的热点问题。
(二)请用300字以内的篇幅,提出解决网吧问题的有效措施。
(25分)【参考答案】对于治理网吧工作,提出以下意见:第一,各级主管部门对接纳未成年人进入、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和消防安全存在严重隐患的网吧,应严肃查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直至停业整顿、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第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工商、公安、信息产业等部门要共同组织实施对网吧的治理工作。
建立和完善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执法管理不力的,要严肃追究地方和部门领导的责任。
第三,健全制度,加强日常检查。
实现突击检查和技术实时监控相结合,实施对网吧全方位的监管。
第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和监督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完善义务监督员和举报奖励制度。
第五,加强对网吧经营业主的法规教育。
(三)根据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议论文。
(60分)【参考例文】建立网吧管理的长效机制我国目前对于网吧的管理多以专项整治、突击检查为主,虽然检查期间效果显著,但来势汹汹的检查过后,网吧的违法经营行为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
网吧的管理不应该是此起彼伏,当前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建立网吧管理长效机制上来。
2012年国考深度班申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课前)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整体介绍·材料解读·答案解析整体介绍2011年国考市级申论的题材是“农村子弟教育问题”,属于社会与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题材。
材料从教育问题入手,最终上升到乡村文化衰落的宏观层面,要求考生准确理解乡村少年、农民工、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存在的“失根”现象,并且将其与教育资源分配、文化传承问题联系起来思考。
从材料形式上看,此次考试与2010年市级试题基本相同:给定材料仍然表现为块状结构,单则材料字数较多,一般为1000字左右;每则材料或相邻两三则材料主要反映一个问题、阐述一个事例,与其它材料没有直接联系。
材料共有7则,总字数接近7000字,长度适中;前六则材料阅读难度不大,但最后一则材料文学性较强,且直接关系着文章论述题的立意和论证角度,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功底。
可见,国考市级题目也将不再局限于微观、具体层面,而是2012国考深度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逐渐向着较为宏观和复杂的问题发展变化。
从作答要求上看,题量与2010年持平,仍为四道大题,第一题包含两道小题。
本次市级申论新的亮点体现在:一是第一题的第一道小题,在作答要求中提出了“有条理性”这个要求,这是在以往归纳概括题要求准确、全面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
二是第三题作答要求更加明晰,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在作答时要分条进行阐述。
三是作文题和以往相比较加大了难度,同时作文题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不拘泥于给定资料”,这和以前明确要求依据给定资料进行写作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加积累。
材料解读【材料1】此则材料反映了打工子弟教育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公办学校硬件2012国考深度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设施好,但费用高昂、不使用统一教材;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收费低、使用全国统编教材,但是数量有限、校舍简陋、没有办学许可证,而且面临生源较少、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公选申论讲座之一申论写作如何深度处理给定材料随着公共选举的普及,申论已经成为备考者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在申论中,一大难点就在于如何深度处理给定材料。
那么,在公选申论讲座之一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学习申论写作中的深度处理技巧呢?下面,本文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一、材料阐释申论中的材料,往往是一段文章或者几个段落,我们需要通过这些材料来完成文章的写作。
在深度处理材料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对材料进行阐释。
即,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且对其中的重点和主题进行分析,来找到文章所要讲述的议题。
只有因材料而论,才能在文章中深度探究相关主题,这也是材料阐释的意义所在。
二、数据重组申论中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数据和事实,而这些内容需要我们进行整理和加工,在文章中深度探究。
数据重组的目的在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然后通过一段段的分析和论证,来说明问题。
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且深度挖掘相关的问题和议题。
三、逻辑思考逻辑思考是申论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申论中的材料虽然大多是事实和数据,但是这些内容都需要我们进行逻辑思考,从而发掘出文章中的逻辑性。
在深度处理材料的时候,我们需要从材料中找出其中的逻辑连接关系,来展开深入的论证。
四、加强论述论述是申论写作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通过论述才能更好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在深度处理材料的时候,我们需要将材料的数据和事实进行整合和加工,然后通过分析和推理进行论述。
在论述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论述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合理性,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引申拓展在深度处理给定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引申拓展相关议题,从而涉及到更加广泛的议题和领域。
通过引入相关的知识和观点,我们可以更好的展开深度探究,并且丰富文章的内容和层次。
综上所述,深度处理给定材料,需要对材料进行阐释和数据重组,同时加强论述和逻辑思考,通过引申拓展来深入探究相关议题和问题。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的掌握申论写作中的深度处理技巧,并且取得更加优秀的申论成绩。
深度班课后申论试卷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给定资料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
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春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
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
这样的学校数量有限,仍有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
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
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
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
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
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
”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
“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
”办学代表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
”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往往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
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作跳板,一旦找到合适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
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
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
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
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
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儿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样的待遇。
“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
”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有点变味发馊,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心里就有点发酸。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
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
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也没有什么新文具,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
”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尴尬。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都有孤独、自卑的感觉。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研究员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
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
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
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并相信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美好的愿景会变成现实。
2.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
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
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消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
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
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
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
“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
”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
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
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
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
“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
我整天忙,没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
”今年33岁的王某来自南方某县,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
3.近年来,在发展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过程中,地处西南边境的L县坚持“调整一些不合理校点布局,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的工作思路,特别是结合国家在L县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对本县的学校布局进行调整。
通过该工程的实施,L县各乡镇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L县在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的同时,注意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
撤并教学点,意味着自己的子女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来回的交通又不方便,难免会让家长心存疑虑。
L县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辟“创建”专栏,还利用挂横额、张贴标语、出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支持创建工作。
县教育局、乡镇政府干部牵头,带领教师和村干部分头走访学生家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并做好摸底工作。
通过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L县把创建寄宿制学校作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重点工作来抓,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积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充分利用“义教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
几年来,共投入资金4379万元,建设了教学用房56幢,学生宿舍楼89幢,学生食堂79幢,学生厕所73间。
二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
针对农村校点多、规模小、难以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情况,L县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按照人口自然分布、统筹规划学校布点的原则,把办学的规模效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目标。
L县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逐步实施、规模办学,提高了效益,盘活了教育资源。
在着力于调整中小学布局、撤并教学点工作进程中,根据当前政府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重点建设一些试点学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
其一,联村办寄宿制学校。
随着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学校生源减少,村村办学校的现象将成为历史,联村办学势在必行。
如响水镇棉江、四清、高峰、红阳等村由于靠近设施完善、教学质量好的鸣凤中心小学,L县便利用“义教工程”43万元资金,在鸣凤中心小学建起了学生宿舍楼、教学综合楼和学生饭堂,扩大学校规模,将其建成寄宿制学校。
其二,创办民族寄宿制学校。
L县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同属边境乡镇,部分村屯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许多适龄儿童不能按时入学读书。
为了解决他们的入学难问题,L县在武德乡中心小学创建了寄宿制学校,招收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部分村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生统一到校寄宿就读,实行封闭式管理。
目前,该校有在校生752人,寄宿生532人,近十年来共培养了1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
其三,创建边境形象学校。
L县抓住边境大会战教育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的机会,积极筹措经费,重点建设一批国门学校,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现在水口镇罗回中心小学、彬桥中心小学在校生均在500人以上,寄宿生达150多人;水口中学、彬桥中学的寄宿生均超过400人。
4.越是上学难,有些农民却越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上学受教育上。
如F村各家相互攀比“不惜血本供孩子读书”,以至出现了忍饥挨饿、倾家荡产供孩子读书的“英雄”。
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有社会学家计算过,一个大学生4年学费大约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20年的纯收入。
不用说西部贫困地区,连基本脱贫的东部地区的农民孩子的“大学梦也越来越远了”。
实际上,新世纪以来,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这就意味着“通过高考,农村孩子向上流动的渠道”正在“缩窄”。
贫困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仍相当大,也就是说,农民倾其全力支持了教育的发展;而现在一旦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危机,贫困农民家庭所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在当下中国农村出现了必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现象:H省的一个调查表明,个别地区的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辍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他们的父母有的过去还能读到高中毕业,而他们之中有数量可观的人初中还没有读完,由此导致的劳动者文化素质的下降,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影响,确实令人担忧。
有社会学家指出,“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明显的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现象”,“G省的抽样调查显示,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农户,占返贫总数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