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简表
- 格式:doc
- 大小:154.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图:1)农业:①木石骨器、耒耜 ②土地制度:井田制 2)手工业:①青铜 ②丝织 ③官营 3)商业:职业商人出现经济: 3.西周(镐京) 政治: 1)分封制:①含义 ②对象③义务 ④等级序列 ⑤作用 2)宗法制:①目的 ②核心 ③大小宗 ④作用 3)礼乐制:①作用 4)三者关系: 一:夏商西周 1.夏:公元前2070年,国家,公共权力,阳城2.商:神权色彩,占卜,甲骨文,殷 总体特征 二:春秋战国洛邑 经济: 1.农业:1)工具:铁犁牛耕 2)水利:都江堰 3)土地制度:私有 2.手工业:私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商业:1)私商兴起 2)重农抑商 时代特征1.思想:百家争鸣文化:1)背景: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2)流派:3)意义:①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②道家:老子、庄子③法家:韩非子④墨家:墨子 2.科技:①司南②日食、彗星、《石氏星表》③九九乘法表 3.文艺:①甲骨文②楚辞《离骚》③绘画《人物龙凤图》魏国,李悝 秦国,商鞅 政治: ①背景: ②措施:政治;经济; 文化 ③结果: ④影响: 1.变革背景: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区别 1)春秋:齐国,管仲 2.改革: 2)战国:五:魏晋南北朝1)背景:1.中央官制的变化:三省制2.北魏孝文帝改革政治:2)措施作用:(见表格)3)影响:4)成功原因:前期后期经济:1.农业:1)水利:翻车2)土地制度:均田制3)税收:租调制2.手工业:1)灌钢法2)白瓷文化:1.思想:佛道思想冲击着儒学:1)原因2)内容3)作用2.科技: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3.艺术:1)东晋,书圣,王羲之2)东晋,“以形写神”,顾恺之,时代特征经济:1.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经济中心完成南移2.商业的发展1)纸币出现:交子2)市的变化:时空限制被打破 3)城市功能的变化:经济功能增强4)外贸兴盛于港口城市的繁盛:广州、泉州七.两宋东京、临安 2.社会危机:三冗两积 1.中央集权的加强:1)中央削相权:中书门下、枢密院、 三司 行政 军事 财政2)地方收实权:兵、权、钱3)影响:利、弊政治:3.改革1)庆历新政:①主持 ②中心内容 ③结局2)王安石变法:①主持 ②核心 ③措施作用 ④结局(见表格)文化:1.思想: 1)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学产生新的变化 2)程朱理学:①代表 ②思想 ③影响 3)陆九渊的心学:①代表 ②思想区别2.科技: 1)活字印刷术2)火药的广泛使用3)指南针用于航海时代特征六:隋唐大兴、长安 政治:1.中央:三省六部制 1)确立 2)内容 3)作用 2.地方:藩镇割据 节度使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玄武门之变 2)贞观之治 ①表现②措施(政经文族外) ③晚期3)评价唐太宗经济: 1.农业:1)工具:曲辕犁 2)水利:筒车2.手工业:1)制瓷: 2)丝织3.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原因 2)表现①市②行③大都会④外贸文化: 1.思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2.科技:1)雕版印刷术 2)唐末火药用于战争3.文艺:1)诗歌①李②杜③白 2)传奇 3)书法:楷、草 4)绘画时代特征1.中央:中书省,一省制,宰相专权2.地方: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农业:棉花种植普及,由南向北推广2.手工业:1)棉纺织业:①黄道婆②松江③新兴产业主要衣料 2)制瓷业:彩瓷时代,青花瓷,釉里红 3.商业:1)大都 2)泉州 1.思想:儒学受到冲击2.科技:1)天文:郭守敬,简仪,《授时历》 2)农学:王祯,《农书》3.文艺:1)元曲:①杂剧②散曲③关汉卿、马致远2)绘画:山水画,文人画1)原因:太祖废宰相,直统六部,政务繁忙,无力应付 2)过程:①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②成祖,设内阁,讨论军国大事 ③后来,获票拟权,权力增大 3)职责: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不是行政、决策机构1)原因: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的限制2)设立:雍正,军务,皇宫内,初始暂设军事机构,后为中枢机构 3)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4)特点:简、速、密 5)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 1)利: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弊:极大妨碍着社会的进步,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了被动挨打的祸根 1)平定三藩叛乱 2)收复台湾3)平定准准噶尔叛乱和多伦会盟 4)中俄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2)评价:1. 手工业发展:1)私营占主导 2)明代斗彩,五彩瓷3)清代珐琅彩2. 商业:1)商业市镇兴起 2)农产品进入市场 3)商帮:徽商,晋商3.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2)海禁与闭关政策:4.资本主义萌芽:1)特点:雇佣关系 2)受阻原因 3)影响 1.思想:1)更新理学:王阳明心学: 八:元朝大都 政治 经济 文化 时代特征九:明清应天京师政治 经济 明内阁清军机处 影响 11.中央集权的强化 2.康熙帝 1)巩固统一措施 时代特征2)批判思想:①李贽的异端思想②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文化2.科技:1)医学: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2)农学:明王祯《农书》 3.文艺:1)小说 2)绘画 3)书法 4)京剧。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范围(P表示标注的页码)第一编原始社会第一章原始社会第二编奴隶社会第二章夏商重要名词:北京人(P12-13)、山顶洞人(P18-19)、仰韶文化(P21)、禅让时代(P29-30)。
重要名词:甲骨文(P46) 盘庚迁殷 (P39) 一般掌握: 商代青铜制造业(P44)第三编(上)封建领主制社会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重点掌握:1西周的分封制,主要封国的名称(P60-61)。
2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P89-92) 3诸子百家中主要派别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P108-112)重要名词:1国人暴动(P65) 2春秋五霸 (P70)3战国七雄 (P85)4鲁国“初税亩(P80)5李悝改革(P85-87)一般掌握:1 平王东迁2三家分晋 3 战国七雄4邗沟、都江堰、郑国渠5五经、三传6屈原7 扁鹊、《黄帝内经》(P115)第三编(下)封建领主制社会第四章秦汉时期重点掌握 1 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经济、文化的措施(P123-130)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P157-164)3 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西汉与匈奴、西域的关系(P174-182)重要名词:1文景之治 (P153) 2七国之乱(P156-157) 3 张骞通西域(P179-180) 4《史记》(P242-243) 5《汉书》(P243-244)一般了解:党锢之祸(P226)《论衡》《说文解字》 (P236) 张衡《周髀算经》《九章算术》(P244)张仲景(P247)华佗 (P248) 班超甘英第五章魏晋南北朝重点掌握:1九品中正制的创立及后来的变化(P258\338)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和意义 (P306-308) 3曹操的屯田(P258)重要名词:1官渡之战(P251-253) 2赤壁之战 (P253-255) 3淝水之战(P274-276)一般掌握:1八王之乱2南北朝的更替3“五胡” (P268) 4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石窟寺(P330-332) 5《神灭论》P325 6《水经注》P333 7《齐民要术》P334 8祖冲之品334 9夷10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P250-261 11三国时期几次著名战役12侨置、土断P271-273第六章隋唐五代重点掌握:1 隋朝三省六部P337 2科举制的创立P338-339 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P361-3644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P360 P393-394重要名词:1隋朝大运河P341 2开元之治 P368 3 《唐律疏议》P361 4安史之乱P383-385 5 《史通》P425 6《通典》P425 7 陈桥兵变P413一般掌握:1隋通流求P342 2 隋末农民起义P345-350 3 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吐蕃、西域、南诏、东北 P373-378 4周世宗改革5藩镇割据 P385-388 6 南衙北司之争P389-390 7 牛李党争 P390-391 8唐末农民起义 P396-401 9玄奘 P381-382 10鉴真P381 11李春P427 12雕版印刷术 P430 活字印刷术P529 13张遂P42614耶律阿保机P406-407 15孙思邈P42716 《唐新本草》P427第七章宋、辽、金、元重点掌握:1 北宋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P433-436 2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失败的原因P449-452 3 元代的行省制度P496-497重要名词:1澶渊之盟P4432程朱理学P524 3 《资治通鉴》P528一般掌握:1 雍熙北伐P442-443 2 高粱河之役P442-4433靖康之难 P463 4岳飞P467-4705绍兴和议P4706李元昊P445 7阿骨打P459-4608成吉思汗P483-4859忽必烈P489-49010宣政院 P496 11澎湖巡检司P49812耶律楚材P48913交子P455 会子 P480 14沈括15郭守敬P53216《通鉴纪事本末》P52817《文献通考》 P529 18王桢的《农书》P53319《农桑辑要》P50620三大发明的发展和传播P529-53121两宋时期农民起义第八章明清(鸦片战争前)重点掌握:1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P534-540 2 张居正改革及一条鞭法 P564-567 3清朝的地丁合一制度 P627-628 4 清朝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P602-611重要名词:1 郑和下西洋P572-576 2 靖难之变P547-548 3奴尔干都司P5494军机处P616-617 5《尼布楚条约》P611-6126郑成功P601-602一般掌握:1努尔哈赤 P582-585 2萨尔浒之战 P585-586 3土木之变P558 4八旗制度P583-5855明末农民战争 P591-596 6 《永乐大典》 P652 7《四库全书》 P653 8《古今图书集成》 P653 9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P646 10戴震 P646 11徐光启12李时珍 P654 13 《徐霞客游记》 P651 14宋应星15李贽P645一、中国古代史考试说明课程期末考试将采取网考+笔答(开卷)的方式进行。
简明中国古代史提纲一、说明《简明中国古代史》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2级汉语言文学(远程)的一门选修课。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们提出“全面复习,重点把握”的原则。
希望有关教师和同学认真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期末闭卷考试由省电大统一命题,题型有五类:(一)填空题(二)选择(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
二、复习范围及要求第一编原始社会第一章原始社会一般掌握:原始社会分期。
主要文化遗存的大致情况:原始群前、后期的代表性人类化石的名称,发现地点,距今年代,相当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时期,婚姻状态。
(例如,北京猿人的婚姻形态处在杂交时期。
);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性文化遗传的名称,发现地点和分布地区,距今年代,相当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时期,婚姻状况。
(例如,著名的文化遗存半坡村遗址处于母系氏族公社发展、繁荣时期。
)从北京猿人的体质特征看“劳动创造人”。
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
第二编奴隶社会第二章夏商一般掌握:夏朝和商朝的社会性质。
夏朝的国家机构、商朝的建立、盘庚迁殷、周武王伐纣、青铜铸造业的基本情况、甲骨文的内容、作用。
了解禹、启、汤、盘庚。
第三编(上)封建领主制社会第一章西周春秋战国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
背景: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国。
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争权夺利,国力薄弱。
秦孝公在位时,决心彻底改革,于是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制定二十级爵,即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位的人中选用。
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
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
县设立令以主县政,设丞以辅佐县令,设尉以掌军事。
实行什伍制度,作为基层行政单位。
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
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
经济方面:废井田,开阡陌,即在全国内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
准许民间买卖土地。
中国史(1)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前770年前221年前202年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汉禹汤周武王春秋战国嬴政刘邦世袭制盘庚迁殷分封制(前770年-前476年)(前475年-前221年)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商鞅变法中国第一个王朝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统一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大一统青铜时代220年581年建立618年907年960年1271年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三国鼎立589年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大运河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北宋南宋文成公主入藏960年-----1127年----1276年政权分立民族融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辽、西夏、金、蒙古并立几个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1271年1368年1636年元明清1276灭南宋废行省设三司努尔哈赤建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行省制度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回族的形成戚继光抗倭设置驻藏大臣设宣政院管西藏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设澎湖巡检司管台湾八股取士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疆域广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尧舜禹夏西周秦---清23中国史(2)中国近现代史侵 略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打开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倾销 英国、法国主凶 产品,掠夺原料 英国发动美国、俄国帮凶1840年—1842年1856年—1862年 1865年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阿古柏入侵新疆 1839年 (关天培)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虎门销烟 结果: 俄国 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回归 林则徐 《南京条约》 左宗棠收复新疆1842年中国近代史开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 为镇压义和团运动侵略扩张道路 八国联军:英法美德俄意日奥 1894年-1895年 1900年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黄海战役 攻陷北京《辛丑条约》 1895年 1901年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反抗19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1898年洋务运动“师夷长技”(魏源《海国图志》) 戊戌变法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口号:“自强”(军工企业)“求富”(民用工业)公车上书《万国公报》强学会得到光绪支持评价:由此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中国古代史复习知识结构政治史:一.早期国家的政治智慧宗法制(继承制度)分封制(管理制度)王位世袭制二.大变革时代的社会变迁大变革时代的内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动)改革变法的潮流(商鞅变法)百家争鸣与民族融合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古代国家的建立政治上: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秦律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建大型公共工程(长城驰道灵渠)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法家独尊四.古代国家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及规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皇权完胜相权三公九卿内外朝三省六部二府三司中书省内阁制度军机处2.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郡县制推恩令三长制藩镇割据文臣做知州行省制度3.康熙帝对边疆的管理册封首领平定叛乱设置机构反抗侵略平等条约五.几个重要的政治现象1.盛世与乱世贞观之治康乾盛世2.改革与变法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3.统一与分裂秦、隋、元的统一与制度建设4.少数民族的贡献政权与政治智慧经济发展与互补文化的多元发展经济史:一.农业:1.农产品自己培育丝路引进海上丝路传入大航海时代东西方交流2.生产方式刀耕火种铁器牛耕精耕细作3.农具耧车翻车曲辕梨筒车4.农业技术灌溉(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大运河圩田)施肥选种二牛抬杠耕法代田法轮作5.四大农书《四民月令》(《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6.产量与人口7.重要现象北民南迁经济重心南移二.手工业1.三大部门官营手工业主导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主体2.三大行业纺织业(提花机“扬一益二”棉花成为主要衣料)陶瓷业(“南青北白”“青花瓷”景德镇手工工场)冶铁业(“铸铁柔化”“灌钢法”遵化佛山)三.商业1.商品农业手工业提供奢侈品成为日用品2.货币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通宝宋交子会子明清白银3.市场中原市场城市市场农村市场长途贩运(区域性经济中心)4.商人商人商帮(晋商、微商、行商)5.商路丝绸之路海上丝路贸易通道6.城市功能(政治中心到经济中心经济中心到政治中心)布局(城市分布)格局(城市内部功能区分布“朝”“市”“坊”7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文化史一、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独尊黄老思想独尊儒术三教合流三教归一(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二.科学技术发展1.天文学《夏小正》闰月哈雷彗星《甘石星经》沈括郭守敬2.数学《九九乘法表》数位数值制《九章算术》《圆周率》3.农学四大农书4.医学扁鹊《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5.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雕版活字)火药指南针三.文学艺术1.汉字与书法2.文学的发展平民化世俗化综合化3.艺术的发展音乐绘画(风俗画)舞蹈4.京剧艺术。
一、中国古代史通史结构(一)总特征:(1840年以前)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二)中国古代史核心知识突破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2、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二、中国近代史通史结构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阶段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中国近代化: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①政治上:一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二是中国奋起抗争求索,帝制受到致命冲击。
(法制化、民主化);②经济上: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工业化、市场化);③思想文化上:西学东中国近代史核心知识突破(一)、近代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整理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及其附件(1843年)。
——鸦片战争(1840—1842)主要内容危害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主要内容危害《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侵华方式转变)。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变动的原因:2、变动的表现:变动一:变动二:变动三:变动四:3、变动的趋势:4、写出右图所代表的经济形态A: B: C: D: E:5、变动的影响:(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的历程特征时间原因影响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结构变化;阶级结构变化;早期维新思想甲午战争后民资登舞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1912—1919(一战期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快) 促进了资、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古代历史。
下面由为你提供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欣赏一、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2.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1.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后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2.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
2.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
3.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四、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1.公元前771年,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
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4、秦国商鞅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变法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二五、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统一币制、度量衡、文字;“焚书坑儒”;修筑长城。
3.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杆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表现了人民的革命首创精神。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大败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典故:破釜沉舟六、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文景之治3.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中国古代史1、中国历史的开端(原始社会)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远古时代:夏前史,原始社会,石器时代。
原始群,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野蛮时代)注:原始群指为生存以血缘关系组成的松散群体。
氏族公社特点:1族外婚2血亲关系3特定名称、固定信仰、原始共产制确立:同祖母,特定氏族符号,族外婚为前提,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的比较牢固的经济生活社会单位。
产生的社会基础:定居和族外婚猿人(旧早)杂交京谋田原始群古人(旧中)血缘婚(同辈婚)马丁长大原始社会新人母系(旧晚)族外婚(氏族内部禁婚)山河柳河畔羊氏族社会对偶婚(主夫主妻)父系一夫一妻制家住纹龙注:京谋田:北京、元谋和蓝田。
马丁长大:马坝、丁村、长阳和大荔。
山河柳(新人):山顶洞、河套和柳江。
河畔(半)羊(仰)(母系):河姆渡、半坡和仰韶。
家渚(住)纹(汶)龙:齐家、良渚、大汶口和龙山1农为主,现畜牧经济 2磨石器,南稻北粟3手工制陶母系1族外婚,对偶婚组织 2定居村落3母权制图腾:象征,族徽,母系盛行,需求保护。
1铜器发明经济 2第一次(农业和畜牧业)父系 3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组织: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禅让制氏族制的瓦解:生产力-剩余-贫富分化-私有制-阶级-国家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特点:氏族部落间的冲突与联盟中形成。
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黄帝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炎帝阪泉之战。
三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禅让制:民主-推举-承认-确立。
2、夏商西周(奴隶社会)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59,徐旭生,河南偃师二里头,系统发掘,夏文化。
兵礼器(国家确立的重要标志),制骨,陶窑,农业工具原始,陶酒器,贝,墓葬分化,宫殿,建筑群。
夏商周断代工程:人社自结合,科技手段,学科交叉,解决年代,96-00。
夏朝的巩固和发展自禹始,入文明,奴制立,都阳城,迁阳翟。
涂山之会:对禹朝贡,行臣服礼。
钧台之享:阳翟,“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太康失国:启子太康,不恤民事,东夷后羿,得拥夺权。
《简明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简表第一章原始社会原始社会从血缘家族到氏族制的出现直立人: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和县人旧石器时代早期早期智人:丁村人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智人:山顶洞人(氏族制出现)旧石器时代晚期从母系氏族的繁荣到原始社会的解体母系氏族的繁荣:半坡、河姆渡氏族新石器时代(包括铜石并用时代)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第二章夏、商夏、商奴隶制王朝夏朝时间公元前21世纪(启)--前16世纪(桀)国家特征按地区划分领土(九州)公共权力设置(官吏、军队、刑罚等)遗址二里头文化商朝时间公元前16世纪(汤)--前14世纪(盘庚迁殷)--前11世纪(纣)阶级关系统治阶级:商王和奴隶主贵族被统治阶级:奴隶和平民残酷的阶级压迫:人殉、人祭夏、商文化文化夏历、甲骨文、青铜器、《周易》等教育夏朝已有学校雏形;西周时学在官府地位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西周时文化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西周时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前841年(国人暴动)--前771年(平王东迁)政治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经济井田制春秋时期时间前770--前403年政治周王室衰微--春秋五霸军事齐桓公首霸中原(尊王攘夷、葵丘会盟)晋楚争霸(城濮之战、弭兵之会)吴越争霸经济铁器、牛耕的推广;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井田制瓦解;鲁国初税亩;奴隶制瓦解战国时期时间前403--前221年政治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各国变法: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阶级关系变化: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代替了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士的阶层军事围魏救赵、合纵与连横、秦灭六国经济农业:农民普遍重视肥料、选种和适时耕种水利:都江堰与郑国渠手工业与商业:鲁班;新兴封建城市出现西周春秋战国文化五经三传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即《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诸子百家孔子与儒家,老子与道家,墨子与墨家,法家与韩非,兵家与孙武、孙膑文学屈原与楚辞,散文科学技术天文:二十八宿,《甘石星经》历法:夏历医学:扁鹊的四诊法,《黄帝内经》第四章秦汉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建立者嬴政、都咸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经济文化统一全国田税:“使黔首自实田”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拆关卡,修驰道等思想焚书坑儒扩大疆域修筑长城,北御匈奴南征越族,开凿灵渠秦末农民起义(前209--前206年)原因暴政:赋税沉重、徭役繁多、刑罚苛暴经过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揭开序幕刘邦、项羽起义,推翻暴秦意义第一次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为汉初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楚汉战争前206--前202年刘邦、项羽争夺帝位,刘邦获胜,建立西汉汉朝前202--8--25--189西汉(刘邦、长安)、新(王莽)、东汉(刘秀、洛阳)政治西汉高祖(体养生息)--文帝景帝(文景之治、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全盛)--昭宣之治--衰弱新王莽篡权--改制失败--绿林赤眉起义东汉光武中兴--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外戚宦官专权和党铟之祸--羌人反抗和黄帜起义经济土地状况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农业耧车、代田法和区种法水利白渠、六辅渠、龙首渠、井渠手工业冶铁业(设铁官)、丝织业(远销西亚、欧洲)商业长安、洛阳是商业中心,商业区叫“市”民族关系与匈奴的战和西汉汉高祖:战(白登之围)--和亲汉武帝:战(马邑之谋--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汉宣帝:和(呼韩邪单于归附)汉元帝:和(昭君出塞)东汉明、章帝:战(窦固、窦宪抗击匈奴)南方各族西汉通西南夷、南越西域西汉张骞两次通西域--设西域都护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对外交往西亚欧洲丝绸之路、甘英波期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东汉东亚日本朝鲜秦汉文化科学技术纸的发明西汉出现--东汉蔡伦改进天文历法西汉《太初历》--东汉张衡与浑天仪、地动仪数学《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医学《神农本草经》、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学术思想董仲舒的思想、经学的谶纬化、王充与《论衡》宗教西汉佛教的传入和东汉道教的兴起史学司马迁和《史记》、班固和《汉书》文学艺术赋、散文、乐府诗;秦陵兵马俑教育及社会生活太学、二十四节气、元宵节世界地位与同期世界大国(安息、罗马、贵霜)并存处于世界先进地位第五章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政治与经济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官渡之战(200年)--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208年)--三国鼎立魏220年,曹丕,洛阳实行屯田恢复发展北方经济九品中正制蜀221年,刘备,成都诸葛亮治蜀吴229年,孙权,建业(今南京)开发江南西晋的统一280年西晋灭吴265--316年,司马炎,洛阳士族门阀制度形成八王之乱“五胡”的内迁刘渊起兵,西晋亡东晋317--420年,司马睿,建康士族门阀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祖逖、桓温北伐383年淝水之战,南北对峙局面形成十六国前期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期与东晋对峙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宋-齐-梁-陈,建康侯景之乱,士族的衰落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朝439年,北魏鲜卑族拓拨焘统一北方孝文帝改革(班俸禄、均田令、租调制、三长制、汉化政策北魏分裂: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文科学技术数学刘徽、祖冲之与圆周率化机械马钧的发明(龙骨水车)医学西晋:王叔和《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地理学郦道元与《水经注》农学贾思勰与《齐民要术》文学建安诗人、陶渊明与田园诗、南北朝的民歌艺术书法钟繇和王羲之绘画顾恺之石窟艺术云冈和龙门石窟哲学宗教魏晋玄学佛教的盛行、法显与《佛国记》道教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范缜与《神灭论》教育学校衰落,西晋创办国子学世界地位仍保持领先地位第六章隋唐隋朝政治经济改革建立三省六部制,改州、郡、县为州郡二级制,加强对地方控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继续推行均田制,“大索貌阅”,检查户口军事改革改革府兵制伟大工程开凿大运河农民战争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首义611年,山东王薄长白山起义起义军瓦岗军,河北起义军,江淮起义军唐朝政治前期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开元盛世后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农民战争经济农业实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出现曲辕犁、筒车,兴修水利手工业经营方式:官府作坊,私营作坊和个体农家副业生产领域:丝绸、陶瓷、造纸、金属器物制作等生产部门商业唐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民族关系北方突厥、回纥西南吐蕃、南诏东北靺鞨对外交流和朝鲜、日本、天竺、中亚、西亚等地的来往农民战争王仙芝、黄巢起义五代十国五代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合称五代十国十国中北汉地处山西,其余都在南方隋唐五代科学技术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僧一行测子午线、《唐本草》、孙思邈与《千金方》、李春与赵州桥宗教和学术思想宗教的兴盛,韩愈“道统说”,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文化史学官修正史,刘知几的《史通》、杜佑的《通典》文学艺术唐诗、书法(颜体)、绘画、石窟艺术、舞蹈教育与社会生活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属品第七章宋、辽、金、元宋辽金元辽国疆域东到大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包蒙古大漠和黑龙江流域,南接河北、山西广大地区都城初上京,后迁南京(燕京)主要君主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耶律德光:取得幽云十六州北宋疆域黄河流域大部及江南地区都城东京(开封)主要君主宋太祖: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宋太宗:结束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宋徽宗、宋钦宗:靖康之难,北宋亡国西夏疆域甘肃、宁夏、陕西西北一带都城兴庆(银川)主要君主元昊:称大夏皇帝南宋都城杭州主要君主宋高宗:在应天府即帝位,建立重建宋政权。
签订“绍兴和议”金国疆域控制东北和黄河中下游地区都城初会宁,后迁燕京,改名为中都主要君主完颜阿骨打(金太祖):抗辽,在会宁称帝,建金国金熙宗到金章宗时期,鼓励家耕,减轻赋税,发行“交钞”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都城大都(今北京)主要君主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推行“领户分封制”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忽必烈(元世祖):定国号“大元”,定都大都,统一全国,推行“汉法”宋辽金元文化科学技术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沈括与《梦溪笔谈》,郭守敬与《授时历》元政府编《农桑辑要》,王桢与《农书》学术思想程朱理学史学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文学宋词,元曲教育与社会生活私塾教育发达第八章明清(鸦片战争前)明朝前期政治君主制空前强化:行政机构、监察机构、八股取士编制“黄册”和“鱼鳞图册”经济明初体养生息政策中后期政治宦官专权和内阁纷争,张居正改革经济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民族关系改土归流,瓦剌与鞑靼,后金兴起,清朝建立对外关系“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华侨与南洋的开发,抗倭斗争,援朝战争,欧洲殖民者的东来农民起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清朝前期政治封建专制集权政治的发展经济清初的经济政策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巩固统一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台湾府西南平定三藩之乱,加强对西藏、云贵地区的管辖东北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对外政策闭关政策明清文化科学技术科学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晓庵新法》建筑北京城,明长城,园林建筑文化交流传教士的活动和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学术思想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考证学丛书与类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艺术戏剧,书法,绘画教育学校兴盛,书院兴盛,科举考试社会生活明清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