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练习 诗歌鉴赏 饮酒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全诗融叙事、议论、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6.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中的“见”字持不同见解。
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也有人认为“悠然望南山”好。
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7.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
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8.“心远地自偏”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和“见”字用得极妙。
请任选一个....作赏析。
【答案】1.心远、悠然。
2.示例一:“悠然”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田园生活的美好及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3.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5.描写(写景)、抒情6.示例:①“见”字好——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所以用“见”字好。
示例②“望”字好——“望”字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南山一往情深的喜爱,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表现。
所以用“望”字好。
7.山林中的气象越发美好,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翩然而归,相伴飞返回巢。
人生理想:归返自然(返璞归真)8.表现了诗人远离喧闹的尘世,超然淡泊的思想感情。
9.答案一:“悠然”二字用得很妙,“悠然”是闲适的样子,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部编本初二语文《饮酒》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___的《饮酒》是一首描写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宁静和自由的诗歌。
诗人结庐在人境,却没有车马喧嚣的干扰,表现出他的恬淡和超脱。
他采菊东篱下,悠然看南山,观赏美丽的自然景色,感受山气的日夕之美,与飞鸟相互欣赏和回归,这些都是诗人在自然中体会到的真正的意义和美好的享受。
但是,这些美好的感受却难以言表,欲辨已忘言,这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敬畏之情。
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享受,同时也表现出他的恬淡和超脱。
而“问君___?心远地自偏”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喧嚣和追求内心宁静的追求。
在炼字炼词方面,诗中的“见”字之妙在于它能够将幽美的自然和自由平静的心灵融为一体,而“望”字之失则是有意为之,不自然,破坏了诗歌的悠然气象。
考试题中的答案是B,因为___的诗中并没有描写作者与家乡的矛盾心理,而是表达了他对宁静和自由的追求。
在诗中,“结庐”指的是搭建房舍,“日夕”则是指傍晚的时候。
而“飞鸟相与还”则描绘了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自然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诗人也因此感到恬淡自得和舒适。
饮酒(其五)___我住在人烟稠密的地方,但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你问我怎么做到的?因为我的心向往远方,自然会远离尘世的喧嚣。
我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着菊花,悠然地看见南山的美景。
山的气息在白天和黑夜都非常美好,飞鸟们也常常来回穿梭。
这里面有着真正的意义,但我想解释却已经忘了说什么。
1.“心远”和“悠然”(2分)2.例如: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
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3分)3.不能。
因为“见”表达的是无意中看到,而“望”则表达的是有意地观望。
这里的“见”更符合诗人的心境。
(3分)答案】1.“心远”和“悠然”(2分)2.例如: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
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连云港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苏幕遮①·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苏幕遮:词牌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碧云天”句,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
B. “山映斜阳”句由山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萋萋,到“斜阳外”,由近及远,联想丰富。
C.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毫无例外,作者夜夜都有好梦相伴。
D. 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绮丽之景、阔远之境与深挚之情水乳交融。
(2)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C(2)从“斜阳外”“乡魂”“明月”“相思”等词语可见,作者通过对旅途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⑴C项错误,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⑵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故答案为:⑴C;⑵从“斜阳外”“乡魂”“明月”“相思”等词语可见,作者通过对旅途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
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宿牛群头①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连云港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从内容上看,上片用________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________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2)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
(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缺月疏桐,漏断人静;不肯随意栖息(2)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
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3)词人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解析】【分析】(1)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的意思是“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人群开始安静了。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由此可知,上片用“缺月疏桐,漏断人静”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的意思是“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由此可知,下片用它“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饮酒(其五)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思想内容】写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真意”就是自然的意趣,既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自然”,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抽象“自然”。
【名句赏析】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抒写悠闲自得的生活,尽享自然之趣,表现出心灵的超脱世俗和安静平和。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就因为能做到“心远”。
“心远”就是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远离官场的黑暗、尘世的喧嚣浮华而获得精神上的宁静与自由。
【炼字炼词】①见——“见”字之妙,主要在于无心、不经意,幽美的自然和自由平静的心灵融为一体;而“望”字之失,主要失之于有意,有意则不自然,故破坏了全诗的悠然气象。
【五年试题】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这两句诗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他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这两句诗写诗人处“人境”却“无车马喧”的寂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官场的不甘心。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两句诗揭示了作者与征人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人对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做了大胆改造,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答案】B(2分)【解析】B句,陶渊明写自己身处“人境”而无“车马喧”,是用来表达自己虽外闹市但能恬淡安适地生活,这正符合作者的精神追求,绝不是矛盾心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X。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5.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千骑卷平冈〞一句中“〞字用得好,妙在何处?6.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7.这首词,用一个“〞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一个“〞字,表达了作者为国御敌立功的坚决信念。
8.本词运用了不少的典故,试说说如下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词中“聊〞“会〞各是什么意思?11.“鬓微霜,又何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句子,作简要分析。
12.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表现豪放的?13.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14.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5.这首词上阙和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案】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2.〔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3.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4.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要亲赴边疆,抵御外侵,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连云港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完成简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一个“旧”字暗指作者的什么往事?(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为建功立业而戍守边关的往事。
(2)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1)首先,在词中找出“旧”的位置------“尘暗旧貂裘”,位于该词上片的最后一句,这句词应该是对上片内容的总结,所以要想知道“旧”字暗指何事,我们只需找出上片所述之事,也就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将这句话用白话文表述出来即可。
(2)词的首句运用“觅封侯”这一典故,以班超自喻,抒发出自己渴望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但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作者年老体衰,没有能力再去上阵杀敌,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作者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会在身与心的矛盾中煎熬,“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一句完美地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祖国,但又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
故答案为:⑴为建功立业而戍守边关的往事。
⑵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词结构的组织,上下内容的关系,仔细阅读理解,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⑵本题考查诗歌诗人的情感。
考生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及对诗词内容的分析,从诗词中的词语的感悟不难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诗歌鉴赏的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诗中写了哪两种画眉鸟?写它们时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林中画眉和笼中画眉,对比。
【诗歌原文】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诵读点拨】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家作品】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
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田园诗派之鼻祖”。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代表作有《归田园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译文】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问我为何能如此?因为心远离了尘世,住地就自然显得僻静了。
在东篱附近采摘野菊,抬头就可以悠闲地南山的景色。
暮色山中的云气很好,鸟儿结伴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句析]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运用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心与山融为一体,悠然自得。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的情怀。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
[赏析]本诗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连云港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晴游沧浪亭①苏舜钦(宋)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
②连明:直至天明。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的画面,合理想象,30字左右。
(2)三、四两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B.“俗子胸襟谁识我”运用反问修辞,强调了自己不被“俗子”理解的处境以及知音难觅的无奈与苦闷。
C.“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因不被丈夫理解,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D.全词塑造了一位关心国家命运,不愿为女子身份束缚,情愿忍受世人的不理解,也要奋发做出一番事业的女英雄的形象。
(2)请简要赏析词中加线的句子。
4.诗歌鉴赏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
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阅读题之饮酒
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阅读题之饮酒,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饮酒(结庐在人境)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分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其中前四句,作者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
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主题: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连云港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1)这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与________的民间传说有关。
(2)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3)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答案】(1)鹊桥仙;牛郎织女(2)“我”是一名渔父。
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鱼,潮落即放歌回家。
贫穷自在,远离红尘。
(3)穷则独善其身。
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
【解析】【分析】⑴1空容易作答,词牌名:鹊桥仙。
鹊桥是传说鸟神受牛郎织女的真挚情感而感动派来的喜鹊搭成的桥。
相传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开,只允许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相见。
为了让牛郎和织女相会,各地的喜鹊就会飞过来用身体紧贴着搭成一座桥,此桥就叫做鹊桥。
牛郎和织女便在这鹊桥上相会。
⑵ “我”的身份是一位无名的渔父。
清早出去,笼一蓑霏微烟雨,傍晚归来,钓一竿迷蒙风月,家就居在富春江滨的子陵钓台西边。
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潮生时泛船出去打鱼,潮平时摆船靠岸系缆,潮落时高唱渔歌归家。
⑶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
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可见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
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
故答案为:⑴① 鹊桥仙;② 牛郎织女。
⑵“我”是一名渔父。
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鱼,潮落即放歌回家。
贫穷自在,远离红尘。
⑶穷则独善其身。
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分)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4.找出本诗中具有象征意蕴的句子。
5.请说出“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内涵。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7.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8.为了表明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作者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是:、。
9.你是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的?1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1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试举例分析。
【答案】1.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2.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或“表达了他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3.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5.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的情感。
6.写诗人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
7.“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8.垂钓碧溪、乘舟梦日9.这两句流露出作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作者积极追求、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连云港市新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含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浣溪纱(宋)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1)这首词上片中“逐”字的意思是________;一个字________,暗写出秋千上少女的娇美身影,给幽美的景色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2)试分析本词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释】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
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擁,其笛应声粉碎”。
李牟,或作李谟。
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1)分析“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在词中的作用。
(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竹石牧牛①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
戏咏。
野次③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
②伯时:指李公麟。
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
③野次:野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
B. 石、竹、牧童和牛,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个个意态如见。
C. 本诗前半写画,富有田园气息;后半写意,表达爱石爱竹之情。
D. 后四句由看画生发感想,采用递进方式表情达意,情意殷切。
(2)引言中的“戏咏”,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析。
连云港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节选,按要求作答。
刈草的孩子艾青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1940年(1)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结尾一句“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营造了一种①________的氛围,衬托出刈草男孩②________的特点。
(2)阅读泰戈尔的诗句《真理》,以《青春》或《奉献》为题进行仿写。
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泰戈尔《真理》仿写:________。
【答案】(1)阔大、凄美的氛围;渺小(2)示例:青春之水从它的奋斗之河中淌过。
【解析】【分析】(1)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结尾一句“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给全诗笼罩上一层阔大、凄美的气氛,反衬出“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的割草孩子的渺小,寥寥几笔,形神毕现,作者的情思也尽在其中。
(2)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以《青春》或《奉献》为题仿写。
如,奉献之树在它的善良之土中长出。
故答案为:⑴阔大、凄美的氛围;渺小;⑵示例:青春之水从它的奋斗之河中淌过。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⑵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2.此次诗歌朗诵会,小语想要选择《阳光在远处》进行朗诵,但她觉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透彻,请求你的帮助,请你从下面两个角度任选其一进行赏析,帮助小语理解这首诗。
①对比②意象阳光在远处艾青阳光在沙漠的远处,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暗的风,暗的沙土,暗的旅客的心啊。
连云港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吉样寺赏牡丹①苏轼人老簪②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③。
【注】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
②簪:插戴。
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1)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2)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
①醉归的情景:________。
②“醉”中蕴含的情感:________。
【答案】(1)“羞”意思是羞怯,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群老人簪着花走在街市上的情景,表现了出诗人超矿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2)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
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倔强、洒脱的情怀【解析】【分析】(1)“花应羞上老人头”意思是牡丹花因为被插在老人头上而感到难为情。
“羞”有羞怯,难为情之意,说花不愿上老人的头。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簪着花成群结队走在街市上,有些不好意思。
表现出诗人超矿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2)①“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诗人赏花饮酒,喝得酩酊大醉,头上插着鲜花,一路走得磕磕绊绊,引得别人的围观和哄笑;教十里红楼卷珠帘,万人空巷争观看。
②“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意思是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
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
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倔强、洒脱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羞”意思是羞怯,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群老人簪着花走在街市上的情景,表现了出诗人超矿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⑵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
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
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倔强、洒脱的情怀【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
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饮酒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饮酒,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饮酒《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知识点归纳:1、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心远地自偏”。
练习题:1、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3、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4、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脱俗,是因为“ ”。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6、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1、不同意。
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言之成理即可)2、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心远地自偏5、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6、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
示例二: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基础学科。
更多的内容需要各位考生进行背诵,精品学习网将针对各类考点进行梳理为各位考生呈现,以助各位考生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2023连云港市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睛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①[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时。
元珍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此诗作答。
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至景佑元年,欧阳修曾任洛阳推官。
(1)诗中“ ”和“”两种景物让作者在尾联生发出“不须嗟”的感慨。
(2)本诗后四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请赏析。
3.阅读下列一首诗,完成各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苦闷、惆怅、等情绪。
(2)请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及所包含的寓意。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古诗文阅读春日秦观①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①秦观;北宋著名诗歌,先后多次贬官,一生潦倒失意。
连云港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选段,完成小题。
镜子艾青仅只是一个平面或是鬓如霜雪却又是深不可测有人喜欢它它最爱真实因为自己美决不隐瞒缺点有人躲避它它忠于寻找它的人因为它直率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甚至会有人或是醉后酡颜恨不得把它打碎(1)概括诗歌前后两节的内容。
(2)这首诗歌中的“镜子”是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2.古诗阅读。
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诗中“”这个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1)弄(2)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
【解析】【分析】(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
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
(2)古诗中常使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古诗中景语皆情语,根据诗人所写景物的特点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点评】(1)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陆游青衫初入九重城①,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②,驰骑谕幽并③。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
平章风月④,弹压⑤江山,别是功名。
【注释】①九重城:指京城。
②檄:檄文。
③幽并:幽州、并州,此指金国占领区。
④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
⑤弹压:指点。
(1)全词上片忆旧: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都是羽书檄文;下片写今:终日所对的是,所作的都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书法课上,某同学要写上面这首词。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全诗融叙事、议论、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6.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中的“见”字持不同见解。
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也有人认为“悠然望南山”好。
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7.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
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8.“心远地自偏”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和“见”字用得极妙。
请任选一个
....作赏析。
2
【答案】
1.心远、悠然。
2.示例一:“悠然”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田园生活的美好及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3.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5.描写(写景)、抒情
6.示例:①“见”字好——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所以用“见”字好。
示例②“望”字好——“望”字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南山一往情深的喜爱,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表现。
所以用“望”字好。
7.山林中的气象越发美好,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翩然而归,相伴飞返回巢。
人生理想:归返自然(返璞归真)
8.表现了诗人远离喧闹的尘世,超然淡泊的思想感情。
9.答案一:“悠然”二字用得很妙,“悠然”是闲适的样子,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表达诗人安逸闲适的心情(热爱自然的情感)。
答案二:“见”字用得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
不经意间抬头见山,怡然自得,表现诗人的闲适心情(热爱自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