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一、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些选项: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选项内容:(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差异)3、心理现象又称为:(心理活动)4、人的个性心理差异分为:(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5、下列选项哪些完整表达了心理过程的内容(知、情、意)或(认识、情感、意志)1、解题时,能一题多解,是属于哪种思维(发散思维)2、游览过长城的人头脑中呈现出的是(表象)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下列哪种感觉(嗅觉)4、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特性)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6、意志活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级(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7、在人脑中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表象)8、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9、当一个人的服装和发型改变以后,照样能够认出他,是利用了知觉的(理解性)10、熟练的骑车,织毛衣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11、间接兴趣是主要引起下列哪种兴趣(有意注意)12、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有害不利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双避式)13、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客观现象和人的需要的关系)1、活泼、好动、行动敏捷属于下列哪种特性的表现(气质)2、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3、兴趣的稳定性是下列哪种品德特性(持久性)4、马斯络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5、以热情、急躁、易冲动的气质属于(胆汁质)6、在全人口中智力是(正态或常态)分布曲线。
7、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8、根据需要的指向对象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9、根据动机起源不同可划分(生理、社会动机)10、一个人经常表现出赤的坚定,勇敢的特征,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11、某人善于思考,头脑冷静能较好地控制情感(理智型)12、(顺从)是在社会要求写,响下个体外在行为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13、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的(智力)品质14、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之一为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协作性的矛盾。
一、选择题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年。
A.1879B.1897C.1789D.17984.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B.布鲁纳C.华生D.桑代克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9.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10.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
A.学生B.教师C.教学手段D.教学环境1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教学媒体B.教师C.学生D.教学环境1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世纪加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二、填空题1.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 )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2.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 )、( )、( )、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
3.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 )并采取相应的( ),达到预期的效果。
4.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 )或( )。
5.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可以应用( )、( )或者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形式的测查手段,来找出困难的症结。
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中学部分)(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下面所列能够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的学生要素有()。
A.年龄差异B.性别差异C.社会文化差异D.已有认知结构差异E.学习方式差异2.桑代克通过研究发现,动物的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
A.准备律B.反馈律C.练习律D.效果律E.惩罚律3.以下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A.自省智力B.空间智力c.社交智力D.情绪智力E.体能智力4.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计划策略D.监视策略E.调节策略5.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技能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闭合型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
以下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有()。
A.打排球B.自由体操C.汽车驾驶D.游泳E.跳水6.班里上自习课,老师不在教室,很多学生都在“乱吵乱闹”,就连平时比较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也不例外。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解释为()。
A.模仿B.服从C.去个性化D.从众E.认同7.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态度E.运动技能8.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A.直接近景性动机B.直接远景性动机C.直接近期性动机D.间接近景性动机E.间接远景性动机9.与心智技能相比,操作技能的特点为()。
A.对象具有客观性C.结构具有展开性D.对象具有观念性E.执行具有内潜性10.《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看见”、“听到”、“想像”、“思考”是( )。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C.个性特征D.能力倾向2.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相互作用论3.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
A.遗传素质B.家庭教育C.文化环境D.生理成熟4.人的心理现象划分没有包括( )。
A.注意B.动机C.心理过程D.个性A.转折期B.关键期C.危机期D.过渡期8.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9.儿童心理发展趋势和顺序( )。
A.没有规律B.根据不同个体而不同C.大致相同D.有时相同,有时不同10.“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B.独特性的发展C.稳定性的增长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11.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感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B.“我要吃”C.“这是什么”D.“这儿有个苹果”1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
A.儿童个性发展上B.儿童智力发展上C.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D.儿童动作发展上二、填空题1.心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______反映。
3.______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4.______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简述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3.简述什么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四、论述题1.试说明心理的实质。
2.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试述幼儿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感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
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应通过内省法探寻在不同刺激境下心理的构成元素。
主张这一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2、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教学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未时测量其成绩差异。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实验法C、个案研究法D、调查法3、牛顿在看到苹果坠地时觉察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躺进浴缸时发现了浮力原理。
这些都体现了在创造过程中A、想像的作用B、直觉的作用C、定势的作用D、动机的作用4、学生相信自已有能力学好某门课程,因而对该课程认真学习并在期未取得好的成绩。
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这种判断属于A、结果期待B、能力归因C、效能期待D、努力归因5、历史课教师在试卷中采用填空、问答题等题型。
这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A、识记能力B、保持能力C、再认能力D、回忆能力6、期中考试一结束,教务主任就召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会议。
会上,主任对在这次“无监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的高二(3)班的50名学生提出了表扬。
这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A、正强化B、负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7、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
这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恒常性8、教师授课时,通过变化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A、有意后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无意注意9、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单词发音感觉比较困难。
其中,汉语拼音对英语单词的学习的影响属于A、正迁移B、负迁移C、一般迁移D、逆向迁移10、教师在讲述课文时,不仅通过精彩丰富的语言将文字变成画面,而且力求将学生导入到相应情境之中,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这主要体现了情绪对认知的A、动机性功能B、信号性功能C、感染性功能D、保护性功能11、中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田地的面积。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试重点发布日期:2010-07-01 11:03第一章概论一、基本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3、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4、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5、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二、基本问题:1、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2、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
(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心理学流派与分支:构造主义心理:冯特、铁钦纳,19世纪后期—20世纪20年代;机能主义心理:詹姆斯、杜威,1890—20世纪3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华生、斯金纳,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太默、考夫卡、苛勒,1912—20世纪4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19世纪后期—至今;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20世纪中期—至今;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西蒙(无代表人物),20世纪60年代—至今。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其优点为资料客观、真实,缺点是被动、难重复、受主观影响。
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切合实际,缺点是不易控制;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精确,可以重复,缺点是有很大的人为性,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八章学习策略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3.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
A.复述策略B.理解一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4.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为( ) 。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
A.复述策略B.理解一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6.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 ) 。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7.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A.自我控制B.自我认知C.自我指导D.自我学习8.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能力C.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计划9.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B.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10.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 。
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性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11.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
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D.类比或表象等1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 )。
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认知策略D.经验和方法二、填空题1.____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2.元认知是于1976年由——提出来的,它由三个成组成,即____、元认知体验和____. 3.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____、____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一、选择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着名心理学家是(1.2)?????????????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4.???5.???6.???7.???A8.???9.???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着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C] 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A]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 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A]16.???17.???18.???19.???20.???21.???22.????????????????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A]2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A.长时记忆?B.内隐记忆?C.操作记忆?D.形式记忆[A]24.???短时记忆的容量???????????A.较大?B.没有限制?C.非常之小?D.为7土2个组块?[D]2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A.时快时慢?B.快者愈快?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C]26.???最早提出着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A.艾宾浩斯?B.巴甫洛夫?C.冯特?D.弗洛伊德[A]27.???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A] 2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29.???A30.???A31.???A32.???33.???34.???3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D.类比或表象等?[D]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A.意识和能力构成?B.规则和技能构成?C.认知策略构成?D.经验和方法构成[B] 3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9.1)???????????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A]3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D]39.???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C]40.???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10.1)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D]41.???A42.???A43.???A44.???A45.???A46.???A47.???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语言或行为[B]48.???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11.1)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A]49.???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A.积极的社会功能?B.应有的责任能力?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D.道德精神面貌[A] 50.???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A.怪异观念?B.强迫行为?C.强迫洗手?D.强迫恐惧?[B]5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B.痛苦不安?C.感到惴惴不安?D.感到极端焦虑?[D]52.???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A.严重惧怕?B.原因不明地惧怕?C.非理性惧怕?D.持久性地惧怕?[C]53.???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A54.???A55.???A56.???A57.???A58.???A59.???A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A]60.???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A.有所不同?B.相类似?C.有一定联系?D.没有必然联系?[B]61.???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A.教师的主导教学B.独立完成作业C.家庭作业D.个别课堂练习[A]6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A.学习积极性?B.学习自觉性?C.要花多少时间?D.智力水平?[C]63.???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A.有影响?B.没有影响?C.几乎没有影响?D.有实质性影响[A]64.???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A.教学程序?B.教学过程?C.教学事项?D.教学方法?[C]65.???A66.???A67.???A68.???A69.???A70.???A71.???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B.小集团意义C.依赖兴趣的作用D.没有政治意义[A]72.???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A.极大的影响B.不大的影响C.积极的影响D.消极的影响[A]7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A.集体观念?B.从众?C.服从大局?D.集体凝聚?[B]7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
--专业文档-可编辑--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8 分;共 24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 .《中庸》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 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 D .科学技术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 .巩固性教学原则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 D .谈吐文雅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 .品德的教育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 .生理和心理的特征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共 10 个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D、189711、()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1-5ADDCB6 FEDCBA 7-12 CACBAC 13-14 AB1、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A、瑞士皮亚杰B、奥地利劳伦兹C、美国桑代克D、苏联维界斯基2、青少年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D、自我意识3、智商是能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A、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 100%B、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 100C、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D、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4、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010上半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一、选择(每题2分)1.1903年()撰写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A.华生B.斯金纳C.桑代克D.杜威2.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A、原型选定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3.测验的正确性、准确性指的是测验的().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4.知识遗忘的过程().A先慢后快B均衡递减C先快后慢D逐渐加快5.处于不同层次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6.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于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A关键期B发展期C转折期D潜伏期7.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水平.A前习俗B中习俗C习俗D后习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A情景学习B接受学习C潜伏学习D机械学习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与他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之间如果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其间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合作,竞争和 ()三类目标结构.A互补B相似C独立D吸引10.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A贾德B汉斯﹣塞里C加涅D罗森踏尔二、填空(每题2分)11.儿童已有发长水平和在他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________.12.皮亚杰认为在儿童的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人因素是认知能力和________.13.心智技能也可称作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借助________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14.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________等几方面. 15.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________.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16.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反对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而提出了迁移的________.17.学习策略是指学习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____有目的有意思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18.根据评价实施的时间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________和总结性评价.19.学校中群体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归属、认同、支持和________四方面.20.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称为________.三、判断说明题(每题4分)21.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2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23.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24.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四、简答(每题6分)2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6.简述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7.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像直观的优点和局限性28.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五、论述题(每题10分)29.结合实际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0.请结合实际说明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运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章节知识复习资料D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二、感知与注意[要求]1.了解感觉的含义与种类、知觉的含义与种类、注意的品质。
2. 理解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组织原则、注意的特点与功能、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3.根据知觉规律,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正确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一)感觉1.什么是感觉2.感觉的种类(二)知觉及其特点1.什么是知觉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3.知觉的基本特征(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1.注意概述(1)什么是注意(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2.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①什么是无意注意;②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2)有意注意①什么是有意注意;②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3)有意后注意①什么是有意后注意;②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性教学1.直观性教学的基本形式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
2.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性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1)大脑的结构(2)大脑功能的单侧化3.心理的发生与发展(1)反映(2)感受性(3)心理(4)意识三、记忆[要求]1.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类型。
2.理解记忆表象的特点、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贮特点、遗忘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原因。
3.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一)记忆及其类型1.什么是记忆2.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现;编码、存储、提取。
小学10年教师资格证测试教育心理学真题湖南省2010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测试试卷教育心理学(小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出版于1903年,其作者是()A、斯金纳B、桑代克C、布鲁纳D、廖世承2. 某人在读一首短诗,10遍刚好就能成诵。
但他在能背诵之后再读5遍,这种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被称为()A、分散复习B、集中复习C、过度学习D、组块化编码3. 某小学生喜欢结构化的学习任务,偏爱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难以从复杂图形中找出镶嵌于其中的简单图形。
根据威特金的理论,该生的认知方式属于()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深思型4.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学生动机结构中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附属内驱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是()A、儿童早期B、儿童后期C、少年期D、青年期5. 某小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但喜欢看动画片。
家长规定,只有在进行半小时的锻炼之后才允许看动画片,这样,该生锻炼时间相应增加。
这种用高频活动强化低频活动的做法,在行为塑造中称为()A、餍足B、消退C、分化D、普雷马克原理6. 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字。
这种把具体、特殊的经验使用到有限情境中的迁移,称为()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特殊迁移7. 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后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A、高原现象B、功能固着C、高峰体验D、定势8.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依据的学习理论是()A、联结学习论B、认知学习论C、建构学习论D、信息加工学习论9. 流程图可用来表现步骤、事件和阶段的顺序,如系统结构图、网络关系图。
2010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试题及答案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教学环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E.关注职业压力阶段27.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
A.肯定性训练B.系统脱敏法C.全身松弛训练D.自我控制法E.强化法28.抑郁症主要表现为()。
A.情绪消极B.食欲不振C.失眠D.失去满足感E.疲劳29.品德和道德的联系表现在()。
A.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B.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C.品德和道德的最终根源相同D.道德与品德的直接根源相同E.品德和道德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30.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可以将知识学习分为()。
A.归属学习B.并列结合学习C.符号学习D.概念学习E.命题学习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认知内驱力、__________及附属内驱力。
2.在维果斯基看来,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叫__________。
3.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__________。
4.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称为__________。
5.为了提高知识理解水平,常用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__________、言语直观。
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之为_________。
7.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__________。
8.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9.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10.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使它们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形成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0、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21、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2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3、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24、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25、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6、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7、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
28、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9、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0、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1、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32、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3、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34、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5、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36、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37、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38、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9、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0、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41、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2、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3、一般迁移:也称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44、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45、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46、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47、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48、心向与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49、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50、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51、理性知识:是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52、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53、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54、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55、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56、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57、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58、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
(见74)59、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60、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61、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62、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6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64、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65、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66、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67、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68、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69、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70、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71、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72、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73、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74、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75、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76、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77、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78、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79、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80、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81、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8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83、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84、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85、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86、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87、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88、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89、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