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9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8
学校三级课程课程实施方案一、前言学校三级课程是指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实施的三门基础课程,即语文、数学和外语。
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学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施学校三级课程,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水平。
二、实施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实施内容1. 语文课程实施方案(1)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读好书,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2)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3)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演讲、朗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数学课程实施方案(1)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外语课程实施方案(1)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听多说,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2)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3)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实施方法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验、示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4. 加强课外辅导,提供学生课外学习资源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实施保障1. 完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2.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及时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 加强家校合作,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学习,促进家校共育;4. 加强学校管理,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为学生学习提供保障。
策划方案小学三级课程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实施,使小学三年级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读写能力,初步了解数学和科学、社会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初步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1.语文(1)学习拼音,掌握26个字母的形状和发音;(2)学习汉字,掌握一定的常用汉字,能认读一些简单的常用汉字;(3)学习基本的词语、语法和句型,能读懂简单的课文并进行感性理解;2.数学(1)学习数的概念,掌握0~100以内的数,包括数的大小和顺序关系等;(2)学习加减法,能计算0~20以内的加减法;(3)学习简单的数学语言和单位,如“周”、“天”、“小时”等;3.科学(1)学习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基本物质和现象,如天空、土地、植物、动物等;(2)学习天气、气温、季节等自然现象的基础知识;(3)学习生活中的健康知识,如常见疾病的预防、卫生习惯等。
4.社会(1)学习家庭、学校、社区等生活环境的基本概念;(2)学习基本的公共安全知识,如过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随意乱扔垃圾等;(3)初步了解国旗、国歌、国庆节和一些历史文化知识。
三、实施方案1. 课程时间:一周五天,每天7个课时(每节课时间45分钟)。
2. 实施方式:(1)语文、数学等主科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每天上两节课;(2)科学、社会等副科采取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参观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教学评估:(1)定期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2)利用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四、教学方法1. “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 “探究性学习”教学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3. “情境教学”教学法,将学习材料融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4. “个性化教学”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程度进行分类教学,帮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更好地适应学习。
策划方案小学三级课程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小学三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接触更加复杂和抽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我们计划开展一系列针对小学三年级的课程活动。
二、目标和意义1. 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管能力的提高;2. 培养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3. 增进小学三年级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加强互动和沟通,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4. 通过实施此次活动,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提供更富有意义和美好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砥砺精神支柱。
三、课程目录和实施方案1. 艺术绘画活动时间:每周一次地点:学校美术教室内容:通过艺术绘画活动,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美丽的画面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艺术造诣。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主题和材料进行绘画。
每节课程时间约为一个小时。
2. 科学实验课时间:每周一次地点:学校实验室内容: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解科学的精妙和奥秘,对世界和未来的发展充满好奇和热情。
老师将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每节课程时间约为一个小时。
3. 阅读小组时间:每周一次地点:学校图书馆内容:通过阅读小组,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老师将挑选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儿童读物,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
每节课程时间约为一个小时。
4. 课程竞赛时间:每月举行一次地点:学校活动室内容:通过举办各种课程竞赛,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拓展知识领域,积累学习经验,锻炼学习和应试能力。
竞赛设立多个科目和项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科学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
每次竞赛时间约为两个小时。
小学三级课程实施方案一、引言小学三级课程实施方案是为了促进小学三年级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教学计划。
本文档旨在提供具体的指导方针和方法,确保教学过程中的高质量和有效性。
本实施方案将涵盖以下内容: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评估与评价等方面。
二、实施目标1. 培养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通过设计有趣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 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扩展,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核心概念和技能。
3. 培养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4.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5.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以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体育等。
教师将灵活运用教材和教辅资料,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探究、讨论、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配备适当的教学设备和资源,提供合适的学习空间,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3. 个性化教学:教师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水平,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4. 合作学习:教师将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情感教育:教师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通过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情绪管理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五、评估与评价评估与评价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包括但不限于考试、作业、观察和口头交流等方式。
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入推进,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成为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学校领导的重要任务。
为了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科学合理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以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基本内涵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课程管理制度,即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年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和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
这三个层次的课程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制度,通过统筹规划、严格管理、持续改进,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并且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1. 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者对整个学校范围内的教学工作进行规划、管理和评估的制度。
这一制度包括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资源配置与利用、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等内容。
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者应当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制定适合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和政策,并确保其贯彻执行。
同时,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 年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年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各年级教师团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和实施方式。
这一制度包括各年级教师团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资源配置与利用、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等内容。
通过建立年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各年级教师团队的协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 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各班级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和实施方式。
这一制度包括各班级教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资源配置与利用、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等内容。
通过建立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各班级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教育的课程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需要制定三级课程实施方案,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三级课程实施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三级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针对性。
三级课程实施方案应当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以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确保方案的实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内容与组织1. 课程结构:三级课程实施方案应当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
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拓展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延伸。
各个课程之间应当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
2. 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当兼顾学科的传承和创新,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3. 教学安排: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教学安排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四、实施与评估1. 实施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和工作任务。
各个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三级课程实施方案的落实,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效果评估: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定期对三级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
评估结果应当客观公正,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五、保障与支持1. 资源保障:学校应当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确保三级课程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2. 政策支持:学校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为三级课程实施方案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
学校三级课程课程实施方案学校三级课程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自身,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2. 增强学生掌握各类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二、课程设置1. 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通过开展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势,并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情绪,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2. 学科知识与技能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特点,设置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课程,如语文写作、数学思维训练、英语口语表达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3. 社交能力与团队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团队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4. 实践能力与创业意识通过实践课程和创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
2. 小组合作设置小组活动和团队项目,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在实践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相关技能。
4. 项目驱动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评价方式1. 考核评价将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评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和项目成果等。
2.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学科能力、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和反馈。
五、实施机制1. 教师指导由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指导和学习辅导,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
二、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体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性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综合实践活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研究、成果展示);校本课程包括:校本教材、安全法制、课信息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三级课程设置表1、教学时间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
小学三级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小学三级课程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全面理解和掌握;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艺术修养。
二、课程设置1. 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2. 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3. 自然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4. 社会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5. 体育和艺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多元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评价1. 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尊重个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3. 激励引导: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师资队伍建设1. 专业化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 团队合作:鼓励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3. 创新发展: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和教育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一、目标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2.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二、实施步骤1. 制定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三级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2. 配备合适的教材和教具。
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和教具,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实践机会。
3. 建立相应的实施机构和团队。
成立专门的教师团队,负责三级课程的开展和实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4. 培训相关教师和工作人员。
为教师和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5. 安排合理的课程安排和时间安排。
在保证正常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三级课程的学习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其中。
6.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7. 加强评价和反馈。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三、实施措施1. 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三级课程的有序开展。
2. 创设丰富多彩的学科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
3.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4. 鼓励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5. 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了解三级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预期效果1.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得到激发,主动参与学校活动和课外实践。
3.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发展。
4. 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形成了多元化、创新性的教育模式。
三级课程实施方案为贯彻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落实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向规范、改革、发展并举的新阶段。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培育合格学生,在规范办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教师队伍建设上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减负不减效,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突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工作1、课程设置与管理:按照《市义务阶段学校课程安排表(试行)》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好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地方课程,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力求形成学校特色。
2、规范作息时间、作业与考试: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的作息时间规定,师生都实行双休日制度,节假日坚决不组织学生上课,走读生到校不早于7:30,在校时间不超8个小时,只有寄宿生上晚自习,晚自习禁止教师讲课。
学生自习时间不分配到学科。
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引导、督促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堂完成作业。
除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外其它学科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作业总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提倡布置实践性、探究性作业。
减少考试次数。
每学期只组织期中和期末两次统一考试,单元诊断考试由学科组和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实施,以激励学生、分析教情与学情、补偿教学为主。
3、开展阳光健体活动和文体、科技活动: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有关规定,开展大课间操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音乐、美术、舞蹈、科技等兴趣小组辅导活动,坚持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
三级课程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一、课程实施方案
1. 课程设计
三级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涉及到三级认证方面的知识和
技能。
根据本专业学生特征,应该按以下方案进行课程设计:
(1) 课程目标
该课程通过教授三级认证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
三级认证实践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教材选择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本专业教学计划,可以选择编写的《三级
认证教程》和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三级认证实施指南》为主要教材,引入一些现行的国内外先进的三级认证理论、实践案例及最新
技术。
(3)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既要突出理论讲解,又要注重实践培养。
采用课堂
讲授、案例分析、课外探究、实践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参与三级认证的相关工作,掌握实践技能
和经验。
(4) 课程评价。
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2013----2014学年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最大限度地组织和调动我校教育工作者,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全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我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课程改革工作,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
二、工作目标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课程改革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收缩了国家硬性规定的成分,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
三、工作措施(1)、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双导”教学法,即“导思”和“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自学、交流、测评”,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实施电化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积累经验。
(3)、强化个性教育,给学生宽松的成长环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乱占用学生课余时间,不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在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前提下,做到减负担不减质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4)、探索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建立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科学评价体系。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2013-2014学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
字串21、均衡性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策划方案小学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一、策划方案
1. 项目背景
为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次策划将
针对小学三年级开设“爱生活、活动好、健康起来”主题活动,帮
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
2. 活动目标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爱生活、活动好的良好生活习惯和乐观向上的
心态;
(3)培养学生热爱运动、锻炼身体的习惯,并提高身体素质;
(4)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3. 活动内容
(1)体育课:课前练习、合作游戏、跑步训练、跳绳比赛等
活动。
(2)课外活动:趣味运动会、康乐比赛、预防意外伤害教育
等活动。
___三级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本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涵养人文精神的理念,___制定了三级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___、和谐、实干、合作、创优”的学校精神为指导思想。
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创造性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的课程理念,进一步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有效整合,满足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在课程定位背景方面,___主要参考了国家教育方针、山西省教育政策、学校所在区域的文化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基于学校特色建设再发展的需要,___以涵养人文精神为核心,培养学生“做事”和“做人”的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思想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___紧紧围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三个维度、六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通过六年贯通“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的“涵养”,赋予每一个孩子教养和文化的底蕴,并在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中积淀人文学养,涵养人文情怀,学会人文关爱。
总之,___的三级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以涵养人文精神、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理念,以满足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目标,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创造性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的课程理念,进一步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有效整合。
___。
our school has ___' moral and cultural values。
The curriculum is ___。
___' ___.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is based on three ns: curriculum goals。
classroom content。
and ___'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闫千户小学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所有课程计划只有到学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
新学年开学前,要重新编制课表。
特别要保障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齐、开足。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
同时,从实际出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要严格按规定使用教育局主管科室选定、推荐的教科书、教辅用书及其他教学资料,学校和个人不得借任何名义为学生征订规定以外的学习资料。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
不能用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挤占校本课程的课时,不能将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而应根据有关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三级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
以保证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总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具体安排实施如下:
(一年级)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二年级)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三年级)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四年级)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五年级)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六年级)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闫千户小学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