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新诗艾青
- 格式:ppt
- 大小:297.50 KB
- 文档页数:22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艾青在30年代初走上诗坛,他作品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注意。
抗战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为"艾青的时代"。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地位,欢迎大家阅读!一、生平及创作艾青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艾青是他1933年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艾青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因为刚出生就有术士说他命克父母,以致引起了父母的厌烦,将其送到一个贫苦农妇家里寄养,这位农妇即"大叶荷"。
这使他从小就同情农民,并感染了农民的淳朴和忧郁,和父母的感情非常淡漠。
5岁时艾青回到家中。
艾青是从画家成为诗人的,在精神历程上,则是从时代的"叛逆者"逐渐变成了时代的"吹号者"。
艾青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192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也广泛接触了哲学、文学、特别是诗歌,过了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生活。
置身在淫荡、疯狂、怪异、陌生的资本主义文明世界中,过着半流浪式的生活,咀嚼着异国游子的内心孤寂,使艾青和西方现代象征派、印象派诗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由此形成了艾青早期作品中"流浪汉的漂泊的情愫"。
1932年,艾青回国,参加了"中国左翼艺术家联盟",从事进步爱国活动,并于同年7月,以"颠覆政府"的罪名被捕入狱,饱受三年铁窗之苦。
1933年,在狱中,艾青第一次以此为笔名创作了著名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了对中国广大农民遭际的同情和关切,从而一举成名,誉满诗坛,引起了社会和文学界的普遍重视。
1935年艾青出狱,1936年,汇集他早期创作的诗集《大堰河》出版,并产生了巨大反响。
抗战爆发后,艾青辗转在武汉、山西、湖南、广西等地,1941年从重庆转赴延安。
艾青诗选批注献给乡村的诗摘要:一、艾青简介二、艾青诗选《献给乡村的诗》背景及主题三、诗选主要内容与赏析四、作品对乡村主题的深刻诠释五、结论正文:【一、艾青简介】艾青(1910年-1996年),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也是中国新诗创作的重要代表人物。
艾青的诗歌创作始于上世纪30年代,其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反映了对土地、人民、乡村生活的热爱。
【二、艾青诗选《献给乡村的诗》背景及主题】《献给乡村的诗》是艾青的一部诗选,创作于1940年。
这部作品以乡村生活为背景,以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为主题,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世界。
这部诗选包括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三、诗选主要内容与赏析】1.《我爱这土地》:诗人表达了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回忆了自己在乡村的成长经历,表达了对保姆大堰河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乡村生活的艰辛。
3.《黎明的通知》:诗人通过黎明的形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4.《冬天的树》:诗人以冬天的树为载体,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坚韧与顽强。
【四、作品对乡村主题的深刻诠释】艾青的《献给乡村的诗》深刻地诠释了乡村主题。
在这部作品中,乡村生活的美好、艰辛、希望与坚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对乡村生活的现状进行了反思。
这部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全面的乡村世界。
【五、结论】总的来说,艾青的《献给乡村的诗》是一部描绘乡村生活的经典诗选。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对乡村生活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现代文学家艾青的现代诗篇一:《复活的土地》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让流水冲洗得快要不留痕迹了;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而从那边的丛林里也传出了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篇二:《失去的岁月》不像丢失的包袱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失去的岁月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
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丢失了的不像是纸片,可以拣起来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时间是流动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要成了化石就好了,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i时间也像是气体,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早已离开了人间扩展阅读:艾青的评价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
他说道:“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
”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
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艾青随之扩大了政治视野和精神天地,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失去的岁月的赏析1一、艾青《失去的岁月》赏析在诗中,艾青沉痛回顾了自己被流放大西北二十多年的辛酸岁月。
“喧闹的城市”,“遥远的荒原”,“人潮汹涌的车站”,“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通过空间上的延伸来阐述时间流逝的过程,充分流露出诗人对“失去的岁月”的悲痛与无奈。
艾青用最质朴无华的语言写出了最真挚动人的情感,他将“无形的岁月”与“有形的物体”进行对比,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把“失去的岁月”比作“一碗水投到地面”,“流动的液体”,“气体”,“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在诗的最后,诗人把失去的岁月比作一个朋友,“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早已离开人间”。
通过这些比喻,诗人将深藏于内心的无形情感转化为有形的具体事物,从而深深地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激起读者内心悲叹“岁月匆匆,往日不再”的无奈情絮。
二、诗歌原文《失去的岁月》作者:艾青不像丢失的包袱,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失去的岁月,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丢失了的不像纸片,可以拣起来,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时间是流动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要成了化石就好了,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时间也像气体,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早已离开人间。
扩展资料诗人艾青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
直到1976年又重新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
《失去的岁月》是艾青1978年复出诗坛后所作。
对于热爱诗歌创作的艾青来说,那段被流放的岁月在他心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二十多年占去了他四分之一的生命,当他回忆起那段岁月时,沉痛之情便通过笔端流溢于纸上。
2009年第5期当代作家在线N o.5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简论艾青四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李新平(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摘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艾青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他把自己的诗歌创作,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切传达了灾难深重的民族苦难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艾青以自己大量成熟的创作形成了浑厚沉郁、天然蕴藉的美学风格。
并3,X自己丰厚的创作实绩,将“五四”以来中国新诗的创作.推上了一个完全成熟的境界。
关键词:艾青;四十年代;诗歇创作;美学风格艾青开始登上新诗诗坛的时侯,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
从吟唱《大堰河——我的保姆》开始,他就把目光投向风雨飘摇中的土地和背负苦难的人民.把自己的诗歌创作同我们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切传达了中国人民深重的苦难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抗日爆发以后形成了艾青诗歌创作的第一次高潮,他相继出版了《北方》、《旷野》、《向太阳》、《土地》、《黎明的通知》等诗集,在那样一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艾青形成了自己浑厚沉郁、天然蕴藉的美学风格,并以自己丰厚的创作实绩,将“五四”以来中国新诗的创作,推上了一个完全成熟的境界。
1937年7月的一天,艾青坐在沪杭路的火车上.“读着当天的报纸,看着窗外闪过的田野的明媚的风景”,有一种战争的预感袭上心来,艾青迅速抓住了这种感觉,写下了《复活的土地》。
艾青说,“在这首诗里,我放上了一个解放战争的预言”。
果然,诗写成的第二天,1937年7月7El芦沟桥事变,随着抗Ft战争的全面爆发,这位在流浪与监禁中度过最宝贵年华的青年诗人。
怀着“成为真的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的雄心壮志,投身到了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之中。
“战争真的来了。
这是说.原是在人民的忍耐中的,原是在诗人的祈祷中的,打破锁链的日子真的来了。
这时候。
随着而起的是创作上痛苦的沉思:如何才能把我们的呼声。
成为真的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
”1111Pl{6)他原以为人民的反抗很快会阻止侵略者,但是当他1937年9月来到武汉以后,艾青的心情却时时陷于悲凉.因为他看到。
《艾青诗选》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 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
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
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 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诗论》、《艾青谈诗》等。
2、写作背景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
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回到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
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写有《布谷鸟》等诗。
新诗赏读1.当黎明穿上了⽩⾐(艾青)新诗赏读11、当黎明穿上了⽩⾐(艾青)紫蓝的林⼦与林⼦之间由青灰的⼭坡到青灰的⼭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的时候,⽥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1932年1⽉25⽇,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赏析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1910年3⽉27⽇,出⽣于浙江省⾦华县畈⽥蒋村⼀个地主家庭,⽗亲蒋景鋆(1889—1940),母亲楼仙筹(1890—1941)。
艾青⼀⾄四岁寄养在本村贫苦农妇⼤叶荷(即⼤堰河)家,五岁开始上私塾、⼩学,喜欢绘画和⼿⼯艺。
1925年9⽉,15岁的艾青考⼊⾦华省⽴第七中学,毕业后于1928年9⽉考⼊杭州国⽴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院长看到他的画,说:“你在这⾥学不到什么,到外国去吧!”1929年春,19岁的艾青赴法国巴黎学习西洋绘画,绘画之余,阅读了⼤量的西⽅⽂学名著,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1⽉28⽇,⽇本侵略上海的⼀⼆⼋事变爆发,这⼀天,艾青登上了从马赛回国的邮轮,⼀个⽉零四天后到上海,不久即加⼊上海的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此诗就写于他从巴黎去马赛准备回国的途中。
艾青是学美术出⾝,对光,对⾊彩,对构图层次⾃是相当敏感,有深切的领悟。
紫蓝、青灰、草绿,由深到浅,从暗到亮,三种⾊彩错综交织在⼀起;林⼦、⼭坡、草原,从⾼到低,⼀层⼜⼀层;⽴体的⾊彩视光照的明暗⽽有规律地变幻。
“绿的草原”分⾏反复,好像是作者在欣悦地欢呼:⼀块草原,⼜⼀块------⽽这⼀切都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晨光⽆处不在,鲜亮⽽有穿透⼒。
层次感、⽴体感极强的⾊彩却成了背景。
烟,乳液似的烟,才是主⾓。
更⽏宁说,光,晨光才是主⾓。
“新鲜”,既是烟的品质,⼜是⼈的体验。
新的⼀天开始了,那样的鲜亮,光明普照⼤地。
“乳液似的”,有⼀种质感,稠稠的,凝态化,固态化;有些厚度,浓浓的,纯纯的,⽩⽩的。
是不是还散发着⼀点⼉馨⾹与甜味⼉?⼀个“流”字,强化质感的同时,就由静转动了。
艾青诗选名著导读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正涵,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生于浙江省金华市,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美术家联盟。
艾青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对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二、主要作品及特征1.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写作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例,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2.20世纪4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写作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诗人关注民族命运、人民解放,以及生活和希望。
这一时期的诗歌展现了光明、希望和乐观的精神风貌。
作品风格:以《光的赞歌》为例,诗人热情歌颂光明、希望,表达对人民的力量和未来的信心。
在形式上,诗歌更加自由、奔放,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为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主题与思想内容1. 对土地的忧郁:艾青的诗歌创作始终关注土地,忧郁的土地成为他诗歌的主题。
诗人对土地的忧郁,既体现了对土地的眷恋,也表达了对土地上人民苦难命运的关切。
2.民族命运与生活希望:艾青的诗歌反映了民族命运的变迁,关注人民生活,表达对生活和希望的追求。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抒发对民族危亡的忧虑,表达对侵略者的仇恨;在战争胜利后,他热情歌颂光明、希望,表达对人民的力量和未来的信心。
四、艺术特点1.形式自由:艾青的诗歌形式自由,不受拘束。
他善于捕捉印象和感觉,通过具象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2.语言质朴:艾青的诗歌语言质朴,以白描手法描绘生活,使诗歌更接近人民群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3.象征手法:艾青的诗歌运用丰富的象征手法,如太阳、火把、黎明等,表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使诗歌具有更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家艾青的一生40年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于悲哀中凝聚着关于土地和太阳的深沉主题,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历史的综合,对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左翼诗歌和现代派等多种传统的融合。
|历史地位和分期艾青34年就以《大堰河——我的母亲》出名,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那时起就呈现出世界潮流、民族主题和个人气质的自觉融合,不过更加受到西方诗风的影响。
等到抗战爆发后,他就转型成为一个吹号的诗人,有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探索用新诗表达民族心声的道路。
他的诗作40年代的七月派诗人有直接的影响,其余拍一再申明他们是在爱情的影响下成熟起来的,自觉把艾青作为旗帜。
中国新诗派的代表穆旦也显然受到艾青的影响。
他的诗对国外,尤其是日本进步青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其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这一任务,坚持了中国诗歌会左翼诗人那种现实的革命的战斗的内容传统,另一方面又吸收了现代派诗人在创作手法的成果。
其手法呈现出古典中国诗歌和西方现代印象派的内在统一。
|艾青诗歌的特点内容上的特点是在悲哀的感情基调上,唱出深沉热烈的颂歌。
其诗绪,也就是反复环绕在诗歌中的情感,是悲哀忧郁的,构成了“艾青式的忧郁”。
其早期表现为漂泊的情愫,是诗人个人境遇和西方文学思潮的结合,后来在抗战中,其增添了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思考,于是升高到深沉的爱的程度,这些契合在一处构成了艾青诗歌的总体特点。
其诗歌常用的意象有土地和太阳。
土地代表了爱国主义,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也代表了艾青对其上朴素劳动者的认同和关注,这在《大堰河——我的母亲》《我爱这土地》中可以看出来。
其太阳的意象代表了诗人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比如《向太阳》《黎明的通知》。
其艺术上的特点则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印象式的意象构建,另一个则是自由体诗歌的诗体。
其创作通常从一瞬间的感觉和印象出发,然后用主观感情加以浸润,在二者的融合中创造出既是明晰的,有时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在充满了丰富的光和色的同时,有包含深刻的意蕴。
黎明的通知|手推车艾青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体会诗歌中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激情昂扬地在召唤,在唤醒,感受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难点:1.体会诗中“黎明”等一系列意象的象征含义。
2.文中一些诗句的含义。
解决办法:结合背景知识,反复朗读,教师适当点拨,在整体把握诗歌思想与感情脉络的基础上,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即可。
二、诗中的思想感情艾青在艺术感知方式和抒情表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他重视直觉印象,强调主观情感和意志对感觉、感触、感受的渗透,追求各种感觉能力的综合统一。
他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拥有将它们迅速转化为新颖形象的能力,并在主客观的融合中提炼形神兼备的生动意象,使之成为感情与理智的复合体,具有多层次的联想意义和广阔的象征空间。
这首诗虽写于六十年之前,但今天读起来,仍能感受其情感的洪流、磅礴的气势。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作者以诗人的敏感,预见胜利在望,以革命乐观主义的激情,呼唤全国人民准备迎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曙光,表现了诗人对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心,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期待反侵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强烈愿望。
三、感情和语气的步步推进这首诗的感情步步推进,语气也逐层变化。
全诗共五次嘱托。
第一次在开头,用祈愿,而舒缓的语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策二次是要求,“借你正直人的嘴”传出黎明即将到来的消息,让等待者来欢迎。
铺叙逐步展开,语气也转为热切。
第三次,要求“借你热情的嘴通知他们”,铺叙更加开阔,语气转为热情而强烈。
第四次,要求“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
诗的结束是第五次嘱托,说“夜已快完了”,表示时间紧迫,必须将“黎明”的“通知”赶快传布出去,让所有的人都来迎接。
这时诗情发展到顶点,语气肯定而急促。
四、散文化的语言艾青是40年代自由诗体的杰出代表,他认为不讲求格律规范的自由体既适应激烈动荡的时代趋势,也切合自己奔放不羁的情感表达需要。
他的多数诗体特点是追求奔放自由与适当约束之间的平衡,即“在变化里取得统一,在参差里取得和谐,在运动里取得均衡,在繁杂里取得单纯”。
艾青的现代诗有哪些《大堰河———我的保姆》,《北风》、《大堰河》(1939)、《火把》《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欢呼集》《春天》《大堰河》,《文艺阵地》《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诗刊》《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大堰河———我的保姆》《北风》、《大堰河》(1939)、《火把》《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欢呼集》《春天《大堰河,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
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到了延安以后,创作风格所起的明显变化。
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负责行政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担任《人民文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撤等二百余首诗作。
出版了《艾青选集》等。
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撤等二百余首诗作。
出版了《艾青选集》等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风》、《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艾青最经典的十首短诗1、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在1933年1月14日创作出的一首诗,全诗分为四个部分,通过对自己乳母的思念,充分的抒发出对农妇大堰河的赞美、想念、感激。
2、北方北方是艾青于1938年2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不仅感叹了北方的落后生活,以及战争所带来的苦难,又赞扬北方人民具有的保家卫国的决心。
3、向太阳1938年4月,艾青从被战争波及的北方,回到了武汉,不久后就创作出了这首长诗向太阳,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首诗一直被誉为是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诗篇。
4、旷野旷野是艾青在1940年1月3日的时候,创作出的一首现代诗,他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向人们展开了一幅苍茫的图画,它燃烧着中国人的心,要站起来去和侵略者斗争。
5、他死在第二次他死在第二次是现代诗人艾青在1939年春末创作的,这是一首叙事的长诗,它描述出了无名士兵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遭受到了重创,仍旧二次奔赴前线的经过。
6、愿春天早点来愿春天早点来是艾青早期的作品,这首诗的风格比较深沉,字里行间之中,表现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之情,诅咒黑暗的来临,讴歌光明的珍贵。
7、下雪的早晨下雪的早晨是艾青1956年时候的作品,一共有三节,诗文表达出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之中的心境,寄托了他对童年的向往以及期盼,在大自然中尽情的玩耍。
8、太阳的话在太阳的话之中,艾青用太阳来比作希望以及光明,紧闭的,木板房来比喻百姓的陈旧和落后,呼吁国人应该要改变现状,来迎接光明的到来。
9、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1938年诞生,这首诗以假如来作为开头,嘶哑来形容鸟儿的啼叫,用鸟的形象来代替使人的形象,衬托出自己诗人的那颗真挚的爱国之心。
10、黎明的通知黎明的通知是艾青在1942年的时候创作出来的诗文,以热切的口吻来唤醒美好世界的都来,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新生活的信念,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艾青的爱国主题诗歌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带来艾青的爱国主题的诗歌,欢迎大家阅读!1、《太阳的话》在《太阳的话》中,艾青用太阳象征光明和希望,用紧闭着门户的木板房比喻当时人民生活的闭塞、陈旧、落后的环境,以第一人称代表太阳呼唤国人改变现状,迎接光明。
诗歌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以满腔的热情唤起民众,投身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改变现状,为中国开辟光明美好的未来前程。
2、《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3、《黎明的通知》《黎明的通知》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42年所作的一首新诗。
这首诗以黎明的口吻热切地唤起一切事物来迎接美好新世界的到来,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歌赞美了解放区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全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排比句式,两行一列的结构使得全诗节奏非常明快,富于音乐感。
4、《向太阳》《向太阳》长四百余行,是三十年代艾青最长的一首诗,由九个各自独立又前后呼应的章节组成。
尽管在诗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场景和人物,但并不以叙事为主。
作者仍然以他那朴素坦诚富有个性的抒情方式进行创作,自始至终以第一人称的“我”(也就是作者本人)的情感作为全诗的主线和命脉。
武汉当时作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个重镇,正轰轰烈烈地掀起保卫大武汉的群众性活动。
艾青立即全身心地投入了这个显示着民族觉醒和战斗决心的现实世界。
心中鼓荡着的激情和创作欲求,与现实结合的强度显然达到了燃烧的程度。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评论家一致把它誉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优秀诗篇。
第五章 40年代新诗教学要点:1、七月诗派2、九叶诗派3、艾青诗歌的意象与主题及理论主张第一节概述一、同声歌唱七七事变后,30年代两大派别的对峙消失,诗人们唱起了民族解放的战歌。
具强烈时代性、战斗性的写实主义诗风成不同流派诗人的创作趋向。
但多是直抒胸臆的宣言式呐喊,加入大量议论性陈词,易产生鼓动效果,却易流于空泛,形式简单粗陋。
此时期,取得成就的诗人有:30年代现实主义诗人艾青、臧克家、田间、蒲风;现代主义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徐迟。
现实主义方面取得的成就:国统区以臧克家为首的“泥土”诗群,臧写了《泥土的歌》、《三代》等农村题材的朴素诗歌;根据地“新歌谣创作”进行火热,在传统歌谣中注入革命内容,宣传、普及革命思想。
例如:革命的势力大无边,红旗一展天下都红遍。
《东方红》就是陕北民间诗人用传统“白马调”编的《移民歌》中的一节。
解放区的民歌体叙事诗取得了较高成就,出现了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和阮章竞的《漳河水》等著名叙事长诗。
二、七月诗派1、关于“七月派”“七月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文艺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诗垦地》、《诗创作》、等杂志为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鲁藜、绿原、冀访、阿垅、曾卓、芦甸、孙钿、化铁、方然、牛汉等。
强烈的革命激情,鲜明的政治倾向,重体验的现实主义,是“七月派”创作的基本特征。
“七月派”的创作特色:(1)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和与人民的融为一体,追求诗歌鲜明的毫不含糊的政治倾向性和革命功利主义的创作目的性,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是其共同的创作态度。
是30年代新月派、现代派的历史对立物。
针对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迷失、惆怅、悲叹,七月派诗人宣告“我知道风的方向/风打从冬天走向春天”。
(2)发掘和歌颂民族的生命强力,抒发鲜明的主观战斗激情,强调能动地影响、改造现实,反对只描摹现象、冷淡模写生活。
艺术上追随艾青,倾向于诗歌的散文化,对自由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艾青的诗歌一、生平及创作艾青(1910-1996)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艾青是他1933年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艾青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因为刚出生就有术士说他命克父母,以致引起了父母的厌烦,将其送到一个贫苦农妇家里寄养,这位农妇即"大叶荷"。
这使他从小就同情农民,并感染了农民的淳朴和忧郁,和父母的感情非常淡漠。
5岁时艾青回到家中。
艾青是从画家成为诗人的,在精神历程上,则是从时代的"叛逆者"逐渐变成了时代的"吹号者"。
艾青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192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也广泛接触了哲学、文学、特别是诗歌,过了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生活。
置身在淫荡、疯狂、怪异、陌生的资本主义文明世界中,过着半流浪式的生活,咀嚼着异国游子的内心孤寂,使艾青和西方现代象征派、印象派诗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由此形成了艾青早期作品中"流浪汉的漂泊的情愫"。
1932年,艾青回国,参加了"中国左翼艺术家联盟",从事进步爱国活动,并于同年7月,以"颠覆政府"的罪名被捕入狱,饱受三年铁窗之苦。
1933年,在狱中,艾青第一次以此为笔名创作了著名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了对中国广大农民遭际的同情和关切,从而一举成名,誉满诗坛,引起了社会和文学界的普遍重视。
1935年艾青出狱,1936年,汇集他早期创作的诗集《大堰河》出版,并产生了巨大反响。
抗战爆发后,艾青辗转在武汉、山西、湖南、广西等地,1941年从重庆转赴延安。
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诗作,著名的有诗集《北方》、《旷野》、《他死在第二次》,和长诗《向太阳》《火把》等,抗日战争时期,可称为"向太阳"时期,也是艾青创作生活的高潮阶段。
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堪称是用现代技巧表现时代生活主题的典范性艺术试验。
【导语】艾青的诗歌继承了“五四”新⽂学的优良传统,⼜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
下⾯就给⼤家分享下有关于艾青的现代诗歌⼤全,欢迎阅读!
1、《我爱这⼟地》
假如我是⼀只鸟,
我也应该⽤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所打击的⼟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林间的⽆⽐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也腐烂在⼟地⾥⾯。
为什么我的眼⾥常含泪⽔?
因为我对这⼟地爱得深沉……
2、《冬天的池沼》
冬天的池沼,
寂寞得像⽼⼈的⼼——
饱历了⼈世的⾟酸的⼼;
冬天的池沼,
枯⼲得像⽼⼈的眼——
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
冬天的池沼,
荒芜得像⽼⼈的发——
像霜草般稀疏⽽⼜灰⽩的发
冬天的池沼,
阴郁得像⼀个悲哀的⽼⼈—— 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
3、《⼿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数的枯⼲了的河底
⼿推车
以的轮⼦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 芽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个⼭脚
到那⼀个⼭脚
彻响着
北国⼈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
在贫穷的⼩村与⼩村之间
⼿推车
以单独的轮⼦
刻画在灰黄⼟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阔与荒漠
从这⼀条路
到那⼀条路
交织着
北国⼈民的悲哀
4、《树》
⼀棵树,⼀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着
风与空⽓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