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3
从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原因
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一次比较重要的失败,也标志着中国日益落后的历史态势。
1840年
4月,清政府正式认可日本的广岛条约,这标志着中国与日本的对立和影响开始出现。
在中日两国之间,从历史上看,日本以超前的发展步伐进入近代,而中国却在近代落后。
首先,从外来压力来看,从十九世纪初,西方列强开始大规模入侵日本,强制其开放,洋务运动肇端于此。
在西方国家的强制压力下,日本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对外运输,
发展机械化工业,进行军事改革,实施国际系统改革,促进宪政改革,等等,以此改革突
破落后,远超过了十八世纪末自发的鸦片战争时期。
而从中国来看,清朝实行封建盛衰政策,一直保持落后,一切改革运动都受到少数贵
族和官僚封建思想的约束,各种改革不如日本的改革成功。
英法联军侵略期间,更是受到
重创,令改革受阻,加剧落后的趋势。
另外,在精神文明上,日本从德加泽主义改革中受到深远影响,追求进步,以西方发
展模式为导向;中国社会官僚和封建模式dot得太深,西方进步思想得不到真正的发展,
思想落后,以至落后。
由此可见,日本与中国的历史差异致使其发展水平的巨大距离。
外来压力,及当时的
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等都是影响落后的重要因素。
只有早日突破这些障碍,才能推进中国
的现代化进程,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从鸦片战争前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原因——资本对封建的胜利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9班杨镇远135203719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灾难性的战争:1839年与英国的战争、1856年与英国和法国的战争以及1895年与日本的战争。
三次战争中,中国遭受的屈辱性的惨败,逐渐地将中国的落后彻底暴露无遗。
中国经受的屈辱和灾难,其实是中国在鸦片战争前的历史累积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失败,其实正是输在了社会形态上,封建社会输给了资本主义社会。
(一)中国政治的落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虽然仍然存在着“国王”,但经过光荣革命,一部《权利法案》正式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国王”已成了“虚君”,英国政治上是事实上的“虚君共和”。
而中国,不只是鸦片战争前,乃至辛亥革命前,都一直维持着君主专制统治!英国革命前,政治开明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英国有着与霸主西班牙一战的力量,但随即宣扬“君权神授”的斯图亚特王朝从苏格兰入主后,英国却被西班牙战败。
但看英国这一段历史便已经可以看出专制制度对于民主制度的落后。
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便是更胜伊丽莎白时期的民主,反之,中国的封建专制则与斯图亚特王朝如出一辙。
民主制度的确立,可以使国家的重大决策更加科学,有利于权利的相互监督和制衡。
而专制制度下,关乎国家利益的重大方针,则很可能决策错误而导致失败。
英国的《权利法案》将国王的权力限制在了法律的框架下,“王在法下”,国家由议会实际领导,从而能够科学决策。
而中国,“君权神授”,无论对错,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历史已经证明,君主立宪制带领英国走向了“日不落帝国”,而封建专制给中国带来的决策是“闭关锁国”。
因此,从政治上,封建的中国就输给了资本主义英国。
(二)中国经济的落后革命前英国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很快便开始了工业革命,讲英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但中国社会,仍旧充斥着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经济十分弱势。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广阔的国土。
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汉字,对世界文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四大发明,无一不证明了中国人的才智,然而鸦片战争却证明了中国的虚弱,现实也证明了中国的落后。
英国仅仅是一个小小岛国,却一度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我们中国落后呢?我认为这个问题要从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三方面考虑:首先从政治的角度看,英国由封建制度很早转变为了较为先进的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1215年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265年出现议会的开端。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取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这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
168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中的权利,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到17—18世纪又逐渐形成责任制内阁,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限制了君主的权利使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并发展。
而此时的中国还在延续千年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下,暴政腐败现象严重,阻碍历史发展,钳制思想压抑了创造力,尽管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起义最终也始终是推翻一个集权统治建立另一个集权统治,到清末表现尤为明显的事这样的制度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从经济角度看,英国的自由贸易与中国落后封闭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又截然不同。
15~16世纪,毛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
地主把农场改为牧场,还通过圈地围田或侵占公地,把小地产集中,连成大片。
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可中国并非是逐渐强大起来,而是日益衰落,昔日的东方大国从此一蹶不振。
整体来说,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可划分为内因与外因两大方面近代中国社会落后有很大部分原因出自其内部,包括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政治制度、封建的思想文化等原因。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近代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近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历史实际是什么?那就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国内封建统治的压迫相结合,把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1]首先是近代中国经济体制的落后。
封建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这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根深蒂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文明,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封建大一统,并由儒家官僚网将两者结合起来。
[2]虽然自鸦片战争以后,小农经济逐渐瓦解,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可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的小农经济一直主导着中国的经济。
小农经济主张自给自足,排斥市场,对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到很大阻碍作用,不利于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虽然1840年以后进行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运动进行改革,提出了许多新主张,发展了资本主义,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对近代中国的经济法展起到促进作用,可中国的资本主义始终呈现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并未得到很好发展。
也就是说近代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近代中国的经济落后,导致了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始终不能满足中国进步自强的需要。
其次是政治制度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落后。
自秦朝以来,封建的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沿承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虽然说这一制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也是由于这一制度,导致了专制与暴政,使社会丧失了发展的活力。
近代中国虽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政治主体任然是古代一脉相承而来的封建专制制度。
近代中国落伍原因中国自古代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水平。
准确的说,十六世纪以前,中国曾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只是近代落伍了。
五千年的不间断的历史文化是我们的骄傲,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灿烂的文化也让其他国家着迷。
然而,一切都从十六世纪开始——中国每况日下,尤其是近代中国,尤为明显。
造成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那时英国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海外殖民地,发动了改变中国命运的鸦片战争,后来又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又进入了白炙化的阶段,使当时的中国更是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而后,清朝末期的维新变法,本可以让在沉睡中的中国苏醒的一次变法,却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后来,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三个中国历史的不平等条约,让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腐败的清政府让八国联军趁虚而入,当时的整个的中国都是惨不忍睹的,自己的土地,却没有自己的主权。
直到洋务运动的兴起,当时的中国才有了一丝的起色,洋务运动提倡“师夷长技以治夷”,学习外国文化,利用外国文化来赶走侵略者。
但是,后来这一原本可以拯救全中国的洋务运动,也同样是以失败而告终。
国力趋衰,社会发展处于停滞,不能赶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潮流,这一切似乎预示着封建社会即将瓦解。
的确,封建制度不同于其他制度,它所独有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结构一方面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稳定与延续,但另一方面,这也使得其前进迟缓甚至停滞。
然而除了这四种外,还有些什么原因呢?科技,政策,地理环境等等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下面从这七方面浅谈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
政治制度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不断地加强中央集权,以维护“家天下”的统治。
在十六世纪以前,封建制度是较为先进的制度,但进入十六世纪后,随着世界的发展,封建制度就变得较为落后。
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宣布废除中书省,不设宰相,结束了中国千余年的宰相制度。
而从十七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已陆续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近代中国是指从1840年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个历史阶段。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困难,备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剥削和压榨。
中国一度落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而造成中国无力进行有效反抗的根本原因就在与中国的落后。
下面我将探讨一下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首先从中国本身的内因来看,中国人的封建思想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1.历史。
中国仅仅是从现代才开始落后的吗?我们不仅要发出这样的感慨。
中国历史上有“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但中国从唐代以后的富强似乎只是建立在其他周边国家更加落后的基础上。
中国自诩为“天朝上国”,中国人夜郎自大,不思进取,不肯、不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还有就是中国一直信奉儒家思想为正统,并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虽然儒学也在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有所改变,但只是为了迎合适应统治者的统治,并未真正进步。
而且中国人没有考虑到提倡“中庸”思想的儒家之言是否适应改革创新的大背景,是否有利于中国在近代时期的各方面发展。
所以可能开始时中国还比西方国家强盛,但随历史长河的流淌,差距也在一点点地拉大。
于是就造成了近代发生的一系列被侵略情况。
2.政治。
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走向末期,吏治日益腐败,大小官吏贪风炽盛,营私舞弊,贿赂公行,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
腐化的政治,衰败的国力似乎已经暗示着近代中国的落后。
满清时期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典型的老庄思想!满清统治者以“受命于天”的姿态,不屑的看着蛮夷们,骄傲的关上了大门。
然而世界已经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期,这样的封建、盲目排外的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3.经济。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小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
人们自给自足,很少进行商品交换,更不用说贸易往来了。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李君临汽车学院 1352123摘要:论文从国家制度、经济、教育和军事上剖析,分析了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不同的发展历史。
对比得出以封关锁国为重要因素导致了中国落后的结论。
关键字:管理腐败,中央集权,国家教育落后,军备废弛。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广阔的国土,亦曾有过繁华一时的盛唐,以及乾隆,雍正统治下强极一时的满清。
然而在鸦片战争中中国的落后一览无遗,是什么导致曾经强大的中国在英国的炮火下苟且偷安。
我认为这个问题要从国家制度教育经济和军事上剖析。
1640年,英国爆发了震惊整个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
威廉夫妇被拥护为英国国王,英国从而由一个封建庄园主制国家变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国王的权利被削弱,存在了几千年的君权神授的思想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国王从此不再独揽大权,转而变为国家的象征。
168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中的权利,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立法权财政权等。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制度。
到18世纪前后,又形成了责任制内阁,限制了君主的权利以及其发展。
从此英国的国家政治体系向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而就在此时,清兵入关,明朝的统治被推翻。
满族人的统治下,中国依旧是那个农业国家,生产力低下,国家经济性质基本没有发生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封建君主思想在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里根深蒂固。
延续了几千年的君主集权在清朝时期继续上演,国家权力集中在自命天子的皇上手中。
国家政治腐败,军队设施废弛,阻碍思想压制了创造力,官员昏庸无能,腐败成风,无所忌惮的收刮民脂民膏,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于是阶级读书入仕途便有不纯的动机。
腐败之风愈演愈烈,伴随着统治阶级的无能,百姓怨声载道,国家动荡不安。
而皇帝还在加强自己的权力,国家政策由一人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集中在一个人手上便肯定会出问题,也正是这种权利的诱惑导致千年来中国朝代更迭不断,然而社会制度却没有发生改变,社会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历史长河滚滚而去,即使我们已在当今时代享受历史变革过后的美好成果,但无法逃避的是在任何时期我们都需要直面历史剖析民族问题的精神。
列宁曾说:“谁要是忘记了过去,那就意味着背叛。
”只有坦然总结历史才能更好地发展未来。
欲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来分析中国落后的原因,同样需要在公正公平的角度进行评判审视。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政治中国: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此时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称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子”,以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从明中后期开始,政府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时,政府更是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
于是结果便如魏源所言:“以通事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离合。
”英国:1640年的议会上明确提出了政权问题,并且英国人民用武力推翻了查理一世的统治召开,因而被人们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
从1642到1649年,英国内战,斗争从议会推展到全国,议会用暴力否定了“君权神授”,开始明显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
1688年被英国人称为“光荣革命”的历史事件,结束了革命与动荡的岁月,标志着资产阶级的统治确立,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出发点。
小结: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维护了封建统治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在更大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君主对自家江山的地大物博得意忘形固步自封,行使的国家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
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即使革命的主观力量尚处于幼年时期,但革命的意义上绝对超过了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相比而言,中国似乎自此便隐约存在在近代落后的趋势。
浅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是到了近代却渐渐沦为历史的落伍者。
文章试从多角度对此展开分析,认为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落后;封建制度;帝国主义掠夺;闭关锁国;科举制。
对于历史,人们可以采取宽容的态度,但是绝对不能忘记。
澄清历史事实不是要追究清算,而是要深刻地吸取教训以便指导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经济、军事或者科学技术,中国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但历史进入15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方。
步入近代以后,中国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人却似乎毫无预兆地轰隆一声就倒下了,从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近代中国更是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大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近代中国日渐落后于西方。
是什么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呢?一、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束缚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种制度在其建立之初必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因为它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但是当它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走向衰落时,便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中国的封建制度在政治上较早确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维护了国家的“大一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同时,也应看到,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的长期积淀和影响,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难以解体,宗族制对人身的拘束,礼教思想、宗法观念对人心的束缚等等,都使中国的前资本主义社会进展迂缓,商品经济、市民阶层难以获得充分发育,致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始终在原有的轨道内缓步运行。
明清时期,中国正处于封建制度完善的阶段,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一套完整的体系来维持和完善封建制度。
明清统治者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制度,却阻滞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这主要在于当时的封建者实行的是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等,这一切都不利于中国的社会、国人的思维以及科技的发展,进而扼杀了华夏文明的生机。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闭关锁国”后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1838年冬,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严行查缴鸦片,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虽然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战争终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回溯历史,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可说是有其历史必然性。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从商业经济角度来看,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曾经的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
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到鸦片战争前,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
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及产品生存空间。
从政治角度看,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没落。
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
白莲教于1770年代举兵,后来又于1796年爆发川楚教乱。
台湾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于1787年发动林爽文事件。
嘉庆帝即位后未能解决弊端,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
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买官售爵、贿赂成风。
而早在17世纪,英国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掌权的资产阶级处处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新生政权正处于对外扩张和自身充满活力的时期。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这是17、18世纪的一个早晨。
在欧亚大陆的西部终端的岛国大不列颠,海边的商船正放下风帆,水手们吹着号角准备开始远航;剑桥牛津里学生和导师们的激烈讨论,酝酿着一股蓬勃的力量;集市上人们挑选着中意的棉纺织品,并把它们发往世界各地;贵族尊爵抱着文件赶往议会,进行国事的讨论。
与此同时,亚洲东岸的中国大地上,勤劳的农民已经早起耕作,男耕女织的生活仍在继续;扎着辫子寒窗苦读的学子,依旧抱着古书,想着如何写好八股;带着红顶官帽的大臣们,还在三跪九叩,维护皇帝一人的专断。
或许两国的民众都觉得自己的生活幸福而安逸,可差异却在无形之中一点一滴形成。
“直到中世纪之前,中国还远远走在世界前列,为何被这一岛国轻松打败?”面对这一“李约瑟式”的难题,我想从民众生活中的差异开始探讨,向深处走开去。
一、《大宪章》埋下民主制度的种子在英国的封建制度初期,国王和贵族们遵守各自的承诺,各自履行义务、享受权利,虽然没有成文的法律,这却成为英国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
可在13世纪,大名鼎鼎的“失地王”约翰王,在连年征战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境况下,为了维持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提高了向民众和贵族们征收的税率,就此破坏了国王和贵族维持已久的不成文的秩序,从而触及了贵族们最深层的利益。
到了1215年春天,愤怒的贵族们集结起来,武装讨伐国王,理由很简单,就是国王没有履行他的义务,却要求比惯例规定的更多的权力。
这场斗争的最终结果,便是那张黑粗泛黄的单薄的羊皮纸上几十款限制王权的法令。
纸虽单薄,意义重大,这是他们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一直以来既约定俗成但又模糊不清的权利关系,转化为了明确的法律文字。
就此在英国民众的心中埋下了这颗“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种子。
在这之后英国的各代君主,不断地将《大宪章》修正后继续颁布。
几个世纪下来,《大宪章》前前后后总共颁布超过了40次。
尽管在很多时候,《大宪章》并不被大多数英国人明确感知,但是,这种长期的重申和普及,却积累起深厚的传统力量,用这种契约和法制的基本精神,滋养着民众心中的民主之种,让它渐渐生根发芽。
从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的历史对此看中国落后的原因一.背景19 世纪上半期随着欧美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完成,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地发展。
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及扩张性,要求其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西方国家向全世界扩张的步伐骤然加快。
而此时的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清王朝统治集团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日本也同样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闭关锁国。
1840 年英国政府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清政府倾力抗战却骤然投降,并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西方列强以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蓝本,欲使日本变成第二个中国。
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闯入横须贺港,以武力威胁幕府开国。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与日本处境是极其相似的,可以说是差不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但最后日本得以成功搭上资本主义的末班车,而中国却落后了半个多世纪,才渐渐摸索出一条发展道路,这让我们不得不深深思考。
二.中日两国历史对比鸦片战争后,中国一些开明的士大夫如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诸如“放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
可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清朝皇帝和上层官僚却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仅不学习西方技术,认清世界形势,反而斥责学习西方技术制造船炮“靡费”、翻译西书了解外国“多事”,直至186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才开始惊醒,进行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为中心的“同光新政”,白白浪费了20年的改革时机。
之后的洋务运动也只不过是学习皮毛而已,发起者最多也不过是比一般人多了解外国的情形而已,真正漂洋过海实地考察过的官员可以说是难觅踪影。
而反观日本,当美国黑船压境时,佩里将军展示武力之举,非但没有引起日本人鄙夷的目光,围观的日本官员从飞转的车轮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大洋彼岸那个世界的差距。
尽管日本国内对选择开国还是开战有过争论,但最后还是做了很实际的考虑,日本人几乎是以欢迎的态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它的历史让无数人向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始对祖国的历史冲满了好奇之情。
回望历史,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呢?作为曾经的一个让世界各地都无比向往的超级帝国,中国为什么一下子从巅峰跌入低谷,而让外族肆意侵略却毫无反抗之力呢?追溯历史,我们不仅要想到当时在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了,想一想那时的中国,再和当时迅速崛起的日不落帝国-英国进行对比,我们就不难发现这其中的原因了。
一、文化思想上的差异14世纪至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而15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更为欧洲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洋贸易、推动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从此以后,资本主义开始在欧洲诞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革命,这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此时的英国则开始了它的崛起,殖民地不断的扩张、与列强在贸易上的纷争、和强国之间的征战,无一不显示着这个刚刚崛起的国家对进步的向往和对力量的渴望。
而此时,在大陆彼岸,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国则开始了它的没落。
在清政府的统治下,中国开始了它的封闭,清王朝自以为是的认为只要没有了外国文化的入侵,那么他们就将永远的统治着这片天下,于是自以为是的他们开始了闭关锁国,从此也打开了中国在近代走向没落的开端。
政府的昏庸,官员的腐败,百姓时时都要忍受着来自统治者的欺压,在一片祥和的背后,这个帝国在不知不觉中被赶超,而自己却是一无所知,并沉浸在曾经的美梦之中,不思进取。
封建文化的传承,使这个国家的一切都显的那么迂腐。
最终,对外界的无知以及对自己的自负让这个国家在历史潮流中渐渐落后它国。
二、管理者的境界差异英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强国,这与它的统治者的英明是分不开的。
伊利莎白,这个伟大的女性,她不但用她那博大的胸怀影响着他的子民,并且用自己的行动来鼓励着这个国家的进步。
近代日中两国的社会变革一成一败的原因19 世纪中叶,日中两国都是封建落后的国家,同样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侵略的威胁。
但到近代,这两个国家的发展命运竟是这样的不同:日本迅速地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则逐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总的说来,决定两国不同发展命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从1853 年培里叩关算起,到1868 年戊辰战争结束,经过短短15 年的时间,封建专制的幕府统治就被推翻了。
这就为日本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独立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而中国从1840 年鸦片战争算起,经历了72 年的漫长岁月,才在1911 年的辛亥革命中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比日本晚了40 多年。
在这个期间,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步履维艰,始终无法改变国家的落后状态。
近代时期日中两国的社会变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不同时期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也不尽相同。
就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19 世纪中叶在日中两国封建社会的内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中国的先进地区——江南和东南沿海一带同日本比较发达的畿内地区相比,其经济的发展是处于较高水平的。
但就全国而言,在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因素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等方面,中国是落后于日本的。
这对日本实现向近代社会变革是一个相对有利的条件。
但更主要的还在于这两个国家的封建生产方式的坚固程度和内部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社会变革时期它所形成的阻力也是完全不同的。
19 世纪中叶,在日本占统治地位的是幕藩领主的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则是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这两种土地所有制虽然都是封建性的,但前者禁止土地买卖,土地是“硬化了的私有财产”;后者却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土地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领主制很容易解体,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的幕藩领主阶级的统治也会随之而发生动摇。
中国衰败的原因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中国是一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我们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我们也有值得骄傲的贞观盛世,康乾盛世,但是到了鸦片战争,中国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为什么就成为了世界上的鱼腩,成了每个西方列强的欺凌对象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探究。
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总结起来无外乎内忧和外患两种一、内忧1、自满清王朝铁骑踏雄关入主中原296年以来,逐渐从开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建设逐步走向了奢靡享乐和内部政治权利的斗争漩涡中。
这其中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所谓康乾盛世也只是昙花一现。
就在我们上下欢呼这一盛世之时欧洲各国都发生了巨变,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拿破仑政变等等,不仅仅对本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对整个欧洲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一些成果甚至还在影响着当今社会。
2、在宫廷政权斗争中最终获胜的腐朽的保守派大肆杀戮维新党人,尽管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所谓维新充其量也就是改良主义,但是退回到一百多年前,改良主义的出现在当时如果得到实行,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增强清王朝的综合国力包括军事水平。
然而当时的保守派在实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再加上各级官吏无不腐败,使得综合国力一降再降。
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和世界列强的武器装备对比就不难看出我们必然会失败。
在赫赫有名的中日甲午海战中,我们曾经拥有一只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庞大舰队,然而正是这样一只舰队却由于弹药不足,而在中日海军最后一次正面对决中却喊出了“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而非“集中火力,打沉吉野。
”的悲壮口号。
至今想起他,仍不免唏嘘。
3、由于晚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国内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其中最著名的有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等等。
这些农民起义军的出现,使得清政府更加无暇顾及外来势力的威胁。
大量的人力财力都投入到了镇压农民军的战争中,甚至不惜花重金请“洋枪队”来协助剿匪。
别人想打进来还要考虑考虑如何打,清政府居然还会作出花钱请人来打的举动,更加荒谬至极。
从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国家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海关自主权等方面遭到了破坏,已经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了。
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行条约,妄图将中国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原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将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链条之中,冲击着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首先,出现了租界制度——香港割让给了英国,澳门则被葡萄牙人夺走,1843年,上海正式开放,英国驻上海首任领事巴富尔在上海租得一大院落为领事馆。
巴富尔向清方讹诈,要求划定一块纯粹供外国人占用的居留地。
1845年11月29日,苏松太道道员官慕久以个人名义颁布了《上海租地章程》。
1848年3月,英国驻沪领事强迫新任道台麟柱答应了扩充居留地的要求,使居留地面积增加了两倍多。
1848年,以文惠廉为首的美国传教士,擅自在虹口地区广置土地,建造房屋,其它美国人纷纷效法。
待到1863年正式划定界址时,7856亩土地成为美国占领的地域,比英国居留地要大得多。
法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敏体尼1848年到任后,于次年要求吴健彰援英国例设立居留地,胁迫新任道台麟柱于1849年4月6日发布告示,将986亩土地作为法国人的居留地。
本来在居留地内,中国政府在行政、司法等方面有干预权,且保有领土主权。
但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中国保有的权利逐步沦丧。
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与苏松太道订立《上海英美法租界租地章程》,规定外国侵略者在上海租界内享有行政、税收、财政、警政等权利及行使司法权。
“工部局”的机关出现了,下分设警务、税务、财务、学务等机构,且设有法院,俨然就是一个市政府,居留地也便完全变成了租界。
1863年9月,美、英两国租界合并成公共租界。
租界制度在上海建立后,逐渐推广到其它一些口岸。
通过租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开始向中国倾销商品,并从中国大量掠夺原材料,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西方大量棉纺织品的倾销,对中国传统手工业最重要的部门棉纺织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了解体的征兆。
江苏棉纺织业历来比较发达。
但随着上海开埠西方机器棉纺织品的大量涌入,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大量洋纱充斥,不少以棉纺织为业的村庄,已经无纱可纺。
外国的洋纱洋布严重冲击了棉布市场。
布贩弃土布而运销洋布,致使土布难以出口。
丝茶等产品的大量出口,刺激了这些产品的生产。
而丝茶的出口贸易几乎完全受外商控制,使中国的丝茶生产与交易不得不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也促使了中国经济被外国控制。
维新先驱思想在此时萌发,林则徐、魏源,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
林则徐,摒弃了盲目鄙视西方的想法,重视武器装备,积极购置大炮,仿造快船,否定了一些人提出的“封关禁海”、断绝与一切国家通商贸易的荒谬主张保护和鼓励正当通商贸易。
对以后的维新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而魏源发愤著书,编成《圣武记》、《海国图志》等大书,激励国人发奋图强,学习西方,抵抗侵略。
《海国图志》一书的中心思想,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魏源批判了清政府的闭关政策,指出,清政府多年来不去了解世界,不准翻译西书,不学习西方船坚炮利的长技,更不知利用西方各国及其殖民地的复杂矛盾,以致造成战不能战、守不能守的败局。
尽管魏源这些议论,其出发点仍在于不悉夷情不可以筹远,但他这一介绍起到了前驱先路的作用。
《海国图志》,对中国近代史上维新思想的产生,起了重大作用。
该书传到日本国后,很快译成几十个版本的节译本。
《海国图志》在日本的传播,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
而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这场战争为它的锁国睡梦敲响了警钟,日本开始认真考虑海防,抵御外敌的政策。
林则徐的遗产,在本国没有结果,却在日本开了花。
《海国图
志》更是直接推动了日本的维新运动,最为直接地使日本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明治维新中的教育,军事,立宪和经济改革令日本的军国主义兴起。
在教育改革中,由于教师只教授西方知识,而不教授西方的自由思想,学校变成了灌输思想的地方,日本青年的极端忠君爱国思想就是由此而来;而在军事改革中,日本的将领以武士道来鼓励士气,强调忠君爱国思,,因而令到日本军国主义兴起;明治维新的立宪改革中,军方在很大程度上拥有自主权,不受国会约束,加强了军方的地位,有助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
日本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兴起,令日本不断对外扩张;而经济改革的成功,亦成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原因,因为日本由于资源有限,而且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所以日本的商人亦支持日本的对外扩张,造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
之后,日本由于不同的问题而先后于中国和俄国开战,更获得了胜利,令列强大为震惊,这些战争的胜利是由于明治维新的成功而令日本的军队强大而战胜。
这次战争的胜利而令军国主义在日本得以更盛行,日本明白到战争胜利的好处,所以日后不断对外扩张;其中由于俄国不满条约规定辽东半岛归于日本,于是联同法国和德国强迫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三国逼日还辽事件使日本和俄国关系恶化,而且由于朝鲜和满州的纷争,令日本和俄国关系更趋恶劣,而战争的导火线为1902年日俄两国签订了一项协议,俄国需要在18个月内分三次撤兵,可是,俄国在第一期撤兵后,便不再撤兵,日本之后虽尝试与俄国谈判,可是俄国只给日本一个空洞的答复。
1904年2月,日本与俄国正式开战,俄国因对马海峡之役中惨败,加上国内革命爆发,迫使俄国要进行和谈;而日本亦筋疲力尽,并且无力支付军费,因此,两国签订了《朴次茅斯条约》。
这次战争令日本成为东亚盟主,为日本带来十分大的经济利益,助长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兴起,因而往后不断对外侵略。
日俄战争亦令中国主权受辱,因为日俄战争是发生在中国国内,而中国却没有能力制止,最后,朝鲜因日俄战争成了日本的保护国,日本更于1910年吞并。
日本能成为世界强国,除了能从战胜中俄两国看得出外,亦能从英国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和日本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会中看出,英国与日本于1902年签订了《英日同盟》,并于1905和1911年续签,这是第一次有欧洲强国与亚洲国家签订协议,可见日本的强国地位逐渐被肯定,日本在1914年因覆行《英日同盟》而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参与了战后和会。
日本的大国地位已然被肯定。
其实,鸦片战争后,中国和日本政府的各自政策对比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中国落后,而日本却发展了。
清朝继续骄奢淫逸,一边摒弃西方,一边不断被迫签订条约,各种各样的赔款,外加清政府巨额军费开支,达一亿多两白银,鸦片战争结束后,鸦片输入仍有增无减。
大量鸦片输入的结果,使“银贵钱贱”的老问题在这一时期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加剧。
清政府征收田赋和漕粮时,外加“折色”、“加耗”等多种名目的巧取豪夺。
鸦片战争后,官府变本加厉,吏胥如狼似虎。
农民更加苦不堪言,少数人因交不起赋税弃田而走。
更多的人即便丰收年景也不免挨饿受冻,一遇水旱灾荒,则相继流亡。
尖锐的社会矛盾,导致了社会风潮迭起。
鸦片战争后,农民的抗粮抗租斗争,不断出现,且有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
仅据官书记载,1842-1850年十年间,全国大小武装起义及农民暴动事件,即达九十余起。
这是社会动荡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动荡。
对内对外都没有采取正确的政策。
而日本则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
大力发展通讯和交通设施,令工业得以高速发展;而且,明治政府亦对农民征收新的地税和进行币制改革,令明治政府收入更为稳定,有更多资金发展日本,令日本能变得更富强。
从而也带动了军事发展。
期间,日本和中国由于朝鲜的主权问题而发生磨擦,而两国开战的直接原因是亲日的朝鲜人金玉均在上海被杀,日本因而兴起反华情绪;在1894年3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中日双方派出军队前往,
两军到达前叛乱已经平息,中方要求日军退兵,但日军加以拒绝,更在1894年7月21日捉拿朝鲜王,数日后击沈了中国的高升号,于是,8月1日,双方便正式宣战,是次战事为甲午战争,日本的军队轻易击败了当时号称全世界第三大的北洋舰队,更轻易战胜中国,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和日本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中国而言,该条约需要赔偿大量金钱,构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中国的软弱引起了列强对中国有更多无理的要求,爆发了1895-1899年的租界的争夺,令中国近乎被瓜分;而对于日本而言,《马关条约》令其得到大量资金发展其工业,而且,它击败了中国,使到其国际地位得以提升。
这一切都促使了中国的不断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