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建设的经验与问题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242.94 KB
- 文档页数:3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道德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道德建设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完善的道德法规和制度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和弘扬让国民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
里程碑事件的发生,确立了道德建设的方向,社会道德风气明显改善。
在新时代下,道德建设路径不断探索,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些成就和经验为今后的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也为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道德建设、重要性、里程碑事件、法规完善、核心价值观、道德风气改善、新时代、路径探索、成就、经验总结。
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道德建设一直是国家持续关注和重视的重要议题。
道德建设不仅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基石。
在当今社会,道德风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秩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道德建设一直被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道德建设是国家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
一国的繁荣富强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更取决于国民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道德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一个道德风尚良好的社会,能够减少犯罪行为、促进民族团结、增进社会信任。
道德建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道德风气浓厚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国家形象,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道德建设一直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得到了持续的关注和投入。
只有不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国民道德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
2. 正文2.1 中国道德建设的里程碑事件中国道德建设的里程碑事件包括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策措施,对于推动道德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包括:第一,成立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全面步入正轨,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如火如荼地展开。
回顾这30年道德建设的历程,总的来说,成就举世瞩目。
然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说的:“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
[1](p.5)回顾30年来的道德建设,总结经验,分析失误,寻找差距,是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事业、保障道德建设取得实效和长效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道德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创造出许多新形式、新思路、新方法,其中有些内容至今仍有深远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伴随着政治和经济制度翻天覆地的变革,在思想观念领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移风易俗、破除封建旧道德、树立无产阶级新道德运动。
应当说,在建国初期,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道德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建国以后的十多年中,由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风气是健康的。
”[2](p.177)改革开放后,同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一样,道德建设事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纵观改革开放30年的道德建设,大体上可划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6年上半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展开。
党和国家对道德建设的认识逐渐深化,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命题。
①“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群众性的道德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社会秩序日益和谐有序,社会道德风尚逐渐提高。
第二阶段,1986年下半年—2000年。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正式提出并使用了“道德建设”的命题,表明党和国家对道德建设规律和特征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1996年,在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科学体系。
文章标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历史渊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辉煌而复杂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不断丰富和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1.1 国家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家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2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重要背景。
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集体主义到改革开放后的个人主义,我国社会的变迁为道德观念的更新和变革提供了契机。
1.3 文化传统我国传统文化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传统文化不仅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现状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均有所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2.1 经济领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在经济领域的体现主要包括勤劳致富、诚信守法等。
勤劳致富体现了我国人民对于劳动和财富的追求,诚信守法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2.2 政治领域在政治领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主要体现在忠诚、担当、为民服务等方面。
这些道德规范为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2.3 文化领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对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化领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创造的鼓励上。
2.4 社会领域在社会领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主要关注着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
这些道德要求鼓励人们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未来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新的实践,不断创新。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道德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一系列经验。
这些成就和经验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建设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困境,道德水平普遍较低,社会风气混乱,文化传统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大规模的道德教育和宣传工作。
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道德水平逐渐提高,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道德建设经验丰富。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将其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举措。
通过强化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各种道德宣传活动,推动道德规范的传播和普及。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对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管和惩罚,为社会建立了道德红线和底线。
中国注重培养青年的道德素质,重视教育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了教育普及率和质量。
学校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一代,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还重视家庭的道德建设,注重从娃娃抓起。
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励生育和关怀儿童的政策,加强对家庭的扶持和保障。
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家庭缠绵”活动,倡导家庭和睦、相互关爱、遵守道德底线。
这些努力使得家庭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儿童得到了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普遍注重道德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智慧和价值观念。
中国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如组织公益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推广传统文化等,加强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这些努力,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意识。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经验。
这些成就和经验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道德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道德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各种形式的道德建设,中国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中国历史上,道德教化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道德建设也在逐步加强。
可以说,中国在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四项成就和三项经验。
四项成就包括:第一,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
中国政府长期以来注重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来强化人们的道德意识。
例如,各种形式的广告、政府宣传片、电影、电视剧、绘画等等都在推广道德准则。
此外,各级政府也在积极组织道德宣传活动,例如“农民讲故事”、社区讲座、书法比赛等等。
第二,道德教育加强。
除了像中国传统那样通过家庭、学校、宗教机构进行道德教育外,中国政府也成立了全国性的道德教育研究机构,不断推出新的道德教育理论和体系。
在高校和职业技能培训中也加强了对道德教育的重视。
第三,道德法律制度健全。
中国政府已经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出众多与道德有关的法律规章。
例如,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民警要“恪守职业道德、忠诚为民、廉洁自律”。
同时,政府还定期进行道德监察。
第四,道德建设成为国家战略。
中国政府把道德建设纳入了国家战略,将其作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
此外,政府还成立了一系列重要机构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例如中华思想道德和文化研究院、中国文明网等。
除了上述四项成就,中国在道德建设方面还总结出了三项经验。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中国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政府积极宣传这些价值观: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二,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道德。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新媒体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府利用这些新兴媒体,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平台开展道德宣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政德建设的成就、反思及其在新时代的强化t刘海飞提要: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探索、发展与完善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下的政德建设取得了同向的巨大成就,但毋庸讳言,政德失范现象仍然存在。
进入新时代,对改革开放以来政德建设成就进行总结,对建设过程中的失范问题进行揭示并分析其成因,有助于理解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政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及强化:一是突出讲政治,筑牢理想信念,培育新时代政德建设“根本”;二是突出制度规范,提升政府公信力,营造新时代政德建设“新气象”;三是突出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连通新时代政德建设“纽带”;四是突出“德”的标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强健新时代政德建设“主体”。
关键词:改革开放政德建设成就与反思强化作者刘海飞,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政治学博士(北京100872)。
政德,乃为官为政之道德,分为大德、公德、私德三个不同层次。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第一大政 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政德建设状况直接 影响党的建设质量,进而关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的历史进程和党的执政能力、治理能力。
站在新时代的关口,重新审视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2年)政德建设的成就,总结其经验教训,把握其在新时代的强化之艰难与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重大的历 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政德建设的主要成就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改革开放前30年历 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从思想和行动*本文系中宣部重大委托项目‘‘加强觉内S督和建设廉洁政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干部任用中的五湖四海 原则研究’’(15BDJ044)的阶段性成果。
104改革开放以来政德建设的成就、反思及其在新时代的强化上高度重视政德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政德建设成就又反过来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道德建设的成就与经验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在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70年的历程中,中国人民不断深化道德理念,构筑起了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道德体系,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促进社会的道德建设。
比如,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道德建设法》;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道德建设的意见》。
这些政策法规明确了所有公民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从法律维度上强化了社会对道德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其次,中国大力发展道德教育,这是中国道德建设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课程和教材都在慢慢完善,从小学到大学,中国的学生都接受了通篇涵盖的道德课程。
特别是近年来,各种进校园的道德课程、讲解和安排不断增多,名校、小学、大学都有着自己的教育特色。
这些教育措施的确帮助了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再次,中国的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创新,也为道德建设充分发挥了作用。
在70年的历程中,广大媒体的力量和作用日益突出。
他们通过大力宣传优秀的道德典范和先进的道德观念,传达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帮助人们逐渐树立合适的道德标准,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
此外,中国政府还注重从制度上推进道德建设。
例如,针对涉及到道德问题的行为,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依法追究刑责,加强了道德标准的法律落实,进一步提高了宣传道德的效果。
最后,中国社会一直注重新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道德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关心少数族群、特别是贫困群体和弱势群体的道德建设。
中国为贫困地区和有特殊困难的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社保政策措施,不断加强了贫困人口的脱贫和道德自我教育。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道德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新中国成立70年来,道德建设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道德建设的成就来之不易,几十年的沉淀和发展为今天的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新中国道德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首先,新中国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和优秀的传统道德,如孔子所提倡的“仁爱”、“礼制”等,这些优秀的传统道德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在道德建设中有了清晰的目标,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宣传教育孔子思想,推崇儒家文化。
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观念,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今天,孔子思想在我国的教育中被广泛地运用,成为了培养我们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些,在大力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优秀道德方面,是新中国道德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
第三,新中国加强了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和家庭伦理建设的投入和管理,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在新中国的道德建设工作中,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这对于保证下一代人的道德素质提高、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中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仅加强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加强,更重要的是开展了家庭伦理建设的工作,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适合国情的道德教育方针和策略。
通过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为思想道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新中国的道德建设积极推广了“诚信”、“公平”、“爱国”等核心价值观,在保持传统道德之余,注重新时代的价值观教育。
在新时代中,我们正在面临着各种新的道德问题,它们不能仅仅通过传统的道德观念得到解决,必须引入新的道德观念。
如今我们正在不断推广“诚信”、“公平”、“爱国”等核心价值观,对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道德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式。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道德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这些成就和经验对于今后道德建设的延续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内涵及发展历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引领我国社会发展和个人行为的重要准则。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着重强调了团结、进步、平等、民主等观念,为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入化的发展趋势,涵盖了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道德支持。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中心内容和特点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核心价值观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不断被强调和弘扬。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积极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传统道德观念,不断塑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还注重引导人们践行诚信、友善、勤俭节约等美德,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注入正能量。
三、深入解读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社会中的实际作用和重要意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精神指导,也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深入推进,有效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持续向好,形成了积极健康的文明风尚,有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巩固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深入推进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在当今世界,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体现了我国在道德建设上的前瞻性和独特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经验作者:赵冰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01期关键词: 改革开放;道德建设;基本经验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道德建设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
这些宝贵经验,对于加强和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 B82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0)01000504Basic Experiences in Socialistic Morality Construction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ZHAO Bing (Research Center of Marx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School of Philosoph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Key words: reform and opening up; morality construction; basic experiencesAbstract: In the past more than thirty ye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moral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insists on proceeding from the reality, moving with the times, continuously promoting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nsist 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socialist legal construction and consist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sist on combining between advanced demands and broad requirements. These precious experiences has an important realistic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reinforce and promote the socialistic morality construction.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对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规范和约束的作用。
道德由所处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当它与经济基础发展相适合时,就会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反之,就会阻碍其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
由于社会转型,道德重建更是迫在眉睫。
因此,如何正确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更好地发挥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然而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伦理社会向法制社会、集权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转型中,道德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该大力研究道德危机的成因,积极寻求社会道德重建的有效途径。
自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关心和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更是将社会道德提升到了“以德治国”的高度。
事实证明,党和政府在道德建设,包括道德规范建设和道德体系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近几年,各类违反道德的事件仍是时有发生。
探究阻碍我国社会道德建设步伐的原因,具体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及社会因素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属上层建筑,所以道德的变化发展受到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
当代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与当代我国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在市场经济“效率至上”的追求引导下,社会理论体系、社会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都不能与之相协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刺激了人们的消费,增加了人们对财富的奢求。
改革开放中的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道德建设:经验与启示发轫于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程,道德建设伴随着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伴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动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嬗变,也经历了不平凡的三十年。
回忆我国道德建设的发展历程,梳理和总结道德建设的基本经验,对我们今天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思考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历史定位、基本思路和发展方略,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道德建设的历程与成就近三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的道德建设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6年。
改革开放之初,为重建社会道德秩序,顺应人民群众对正常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以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念,也初步明确了改革开放初期道德建设的目标。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着重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任务和指导方针。
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应运而生,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第二阶段:1986-1996年。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党的十四大再次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在这个阶段,加大了扫除社会不正风气和丑恶现象的力度,全国普遍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活动,道德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第三个阶段:1996-2001年。
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召开,专门研究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问题,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标准体系。
十四届六中全会还指出了“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等一些领域的突出问题。
我国公共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1-04-07T09:52:48.150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作者:郭琼芳[导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对于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对比进行研究现状分析和社会资本主义新时代中国国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学习、生活、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环境、会计相关数据我们可以有效处理信息通过利用网络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设计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成本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程应用能力水平也在不断努力提高。
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社会公德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公民道德建设是我郭琼芳色威镇中心小学校【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对于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对比进行研究现状分析和社会资本主义新时代中国国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学习、生活、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环境、会计相关数据我们可以有效处理信息通过利用网络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设计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成本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程应用能力水平也在不断努力提高。
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社会公德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公民道德建设是我国中小企业文化文明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市场经济水平不断创新发展过程中具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建设中,关于社会公共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可以有效进行课堂教学资源成本控制系统安全管理的研究很少,有些成果也不完整。
只有从某个角度分析相关信息和数据技术能力,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根据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社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
本文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学生可以进行相关数据分析阐述了公共道德的重要因素影响和基本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理论。
然后,从不同学生能否有效开展企业管理制度的研究与开发分析,公共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公共道德素质教育的缺乏,主要是由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造成的。
看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法制变化和道德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是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今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成绩确实很突出,在经济建设上很成功,令世人瞩目,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
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存在的贪污腐败严重,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伦理道德缺失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所有人的重视。
但这是中国在转型期的必然现象,以前一套旧的道德规范,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能遵守,但是又没有新的行之有效的道德规范来适应新时期。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处于道德标准新旧交替的真空期。
而我们的道德从改革开放之始便随风而去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及整个社会对财富、金钱、物质的不断追求,社会道德水平却在不停的沦陷。
范跑跑、许霆案、彭宇案、周正龙案、警察打人、毒奶粉等等热门词大家耳熟能详,同时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大讨论,社会道德到底怎么了?甚至有人说如今的社会道德只能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世道浇漓来形容了。
这样的说法固然有些偏激,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社会对改革开放以来道德水平的下降有着普遍的共识。
比如去年引发剧烈道德讨论的彭宇案,南京男子彭宇称因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而被告上法庭。
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彭宇被判赔45876元。
判决书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
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
被人戏称史上最弱智判决将把人性引向恶面,大家不认为法官需要提高道德水准吗?确实需要。
判决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这个法院的判决,可能会让我们对其他的法院丧失信心,会让我们对法院所代表的公正丧失信心。
一个人做坏事,没关系,他代表的是个人,问题是一旦这个人代表了一个群体,一个阶层,那么我们就会对他所代表的这个群体,这个阶层丧失信心。
2010年第10期2010年10月经济与社会发展ECONOM I C AND SOC I A L DEVELOP MENTVOL.8.No.10OCT.20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建设的经验与问题探析安晋军[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坚持与时俱进;肯定物质利益前提;注重道德要求的层次性;坚持榜样引路。
不过,在道德建设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如不能很好地处理道德建设和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对法治和德治关系的认识趋片面以及某种形式主义倾向等。
鉴于此,在我国今后的道德建设中应坚持持久、扎实、有效的原则。
[关键词]物质利益;层次性;道德榜样;与时俱进;道德实践[作者简介]安晋军,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天津300134[中图分类号]B82-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0-0075-03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和蓬勃开展,我国的道德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道德理论与时俱进,道德实践蓬勃开展,道德成果不断涌现,并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与此同时在道德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良倾向。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建设的得与失对于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经验(一)坚持道德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做到在思想上和理论上与时代同步,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和教条。
道德建设上的与时俱进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道德建设的理论、内容和方式都能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实际,紧跟时代步伐,适时作出调整和充实,使我国道德建设的活性源泉得以保证。
我国道德建设的理论在各个历史阶段针对当时的实际均有所推进,从革命传统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以德治国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无不体现与时俱进的品质。
在内容上,从五爱、三观教育到公民20字道德规范,再到八荣八耻;在方式上,从运动式的教育实践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式感受体悟,都影射了时代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的道德建设实践表明,唯有坚持与时俱进,道德建设才不会缺乏活力源泉,道德建设才会取得实效。
(二)肯定道德建设的物质利益前提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中一度出现了忽视物质利益、把道德建设和物质利益对立起来的倾向,导致国民经济几近崩溃的边缘。
实际上,道德建设从来不应脱离物质利益来进行。
中国古代先贤管仲曾提出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马克思也说过: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1](P82)利益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利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
邓小平对此也曾说: 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
[2](P146)离开物质利益进行道德建设不仅内容空洞,而且也不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党和政府对增加人民的实际福利、肯定人们的正当个人利益高度重视。
承认个体经营的合法性并通过法律的形式推动其健康发展,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明确规定保护公私财产等等。
30多年来,从否定物质利益到肯定物质利益,从讳言个人利益到大胆追求正当合法的个人利益,这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使我国的道德建设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道德建设提供了基石,这对于大力推进道德建设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效果。
(三)注重道德建设的层次性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里,全民接受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在此过程中一度出现将道德要求过分拔高的现象,对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要求提得很多,而对大家应当遵守的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却熟视无睹,未给予足够的关注,造成了假空和虚伪。
改革开放以后国门打开,人们因受外界思潮影响,又一度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人们把道德的先进性要求抛在一边,一时间人们的理75想目标动摇,道德信仰出现危机,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扭曲。
为此,邓小平曾感叹:改革开放十年来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基本方针。
其核心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从国情出发,把道德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既要避免把道德要求无限拔高的现象,也要防止高标准被低标准所同化、先进性被广泛性所淹没的现象。
所谓先进性,就是能代表社会主义道德发展方向的、对社会道德生活能够起到正确积极的价值导向的道德要求,其调节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上的先进分子、先锋模范人物,尤其是党员和领导干部。
所谓广泛性,就是调节基本利益关系和维持基本社会秩序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其调节的范围是全体社会成员。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先进性是广泛性的理想和旗帜,而广泛性是先进性的现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将道德的广泛性要求具体化为 四个有利于 ,即 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用诚实劳动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 [3](P2054)。
2001年颁布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再一次明确地提出 坚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战略方针,强调道德建设要分层次进行,着眼多数,鼓励先进。
应当说,正是由于坚持了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的方针,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道德建设成果。
(四)重视道德榜样在道德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坚持榜样引路是我国道德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
在道德建设中,坚持榜样引路就是要在确定道德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的前提下,善于发现、培养、树立、宣传榜样,让榜样家喻户晓,善于总结先进经验,积极推广先进经验,使榜样的力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起到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各条战线上从来不乏先进人物,他们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道德建设中起着不可低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新时期的榜样和典型同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相比,不仅具有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而且还具有自己的独特人格和拼搏进取精神,如轮椅上的追梦者张海迪、英勇救人的大学生张华、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平凡岗位上见伟大的公交售票员李素丽、见义勇为英雄徐洪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马背上的乡邮递员王顺友、带妹妹求学12年的洪战辉、当代蓝领典型许振超、诚实守信模范武秀君等等,不胜枚举,他们遍布于各行各业。
而且,相比以往的英雄,新时期的榜样更现实,更贴近人们的实际,更富有亲切感,为普通公民学习提供了现实的平台,榜样能做到的,普通人同样可以做到。
二、当前我国道德建设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尽管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道德建设收获了不少经验和成就,不过当前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良倾向也亟需关注和改进。
(一)对道德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认识不够到位道德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道德建设的支撑;另一方面,道德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以经济发展为前提。
遗憾的是,在我国进行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曾几次出现道德建设和经济发展脱节的现象,不仅给道德建设和经济发展本身带来了不良的后果,而且也影响了社会其他领域的健康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但有部分人认为这些因素对道德建设来说无关大碍,天真地认为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脱离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来提高,结果生产发展和社会局面受到极大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的提高,这时又出现了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先搞经济建设,将道德建设搁置一下,等经济建设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就自然解决了,如此就把道德建设和经济建设人为地割裂开来,形成了两张皮,互不相干。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面前,有人认为道德滑坡就是经济发展的代价,属于正常现象。
这是一种典型的道德无用论的认识。
当前仍然有一些人坚持道德无用论,认为讲道德没用,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信号,这不仅可能对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也会对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亟需矫正。
(二)对德治和法治关系的认识仍比较片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法治建设的要求尤为迫切。
在此背景下,有一部分人就想当然地认为法治可以解决市场经济76中的一切问题,有了法治,一切问题都将不成问题,而一提起德治,往往投以鄙夷的目光。
这是对德治和法治关系的极端片面的认识。
大量事实表明,法治在很多问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单从法治的实现要素来看,就不可能缺少道德的支持。
首先,从立法看,一部法律要发挥良性作用,它首先应当是一部良法,而良法必定是出自具有正义感和善良意志的人之手。
其次,从执法看,一部法律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实现严格执法、正确执法,而这些又应当是由善良之人完成。
可现实中的法律纸面化现象以及不当执法现象怎可能由法治全部解决?更为主要的是,德治可以关照到的层面恰恰是法治的弱项,法治侧重事后,而德治可以关照到事前、事中及事后,几乎没有它涉及不到的层面,此说并无将德治泛化之意。
实践证明,偏重法治和偏重德治都不利于道德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因而校正这种片面的认识颇为必要。
(三)在现实操作上尚存在某种形式主义道德建设要取得成效贵在落实。
然而,在现实操作上,某些人和某些领域那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
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就是做样子给别人看,抱着敷衍应付的态度完成某种 任务 ,而不去考虑如此做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形式主义倾向背后是心态浮躁的症状。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逐利欲望愈来愈强,而对于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关注甚少。
在利益和道德博弈的过程中,追求利益的倾向往往是占上风的。
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协同配合,然而,现实中的上下联动工作经常出现不协调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搞 运动 ,看似声势浩大,可当一阵风刮过之后,影响全无。
这样的状况不仅无益于实际的道德建设,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社会风气。
三、加强道德建设需要坚持的原则针对上述不良倾向和问题,我们认为在加强道德建设方面需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持久进行,反对急功近利的倾向道德建设的规律不同于经济建设的规律。
在经济领域只要投入足够的资本,生产出被市场认可的产品,等交换成功后立马就可以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道德建设则远远没这么简单。
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道德建设要见成效,一方面有赖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相应的社会制度的安排,另一方面更有赖于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而且后者更为关键且更难实现。
因此,要将道德建设定位为一场持久战来开展,反对那种急功近利的倾向,决不能期待凭朝夕之工夫见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