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北中东亚及邻区地质图系概况
- 格式:pdf
- 大小:260.75 KB
- 文档页数:4
国内外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总汇妳的nb国内外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总汇2020年05月18日一、国外+港澳台地质图(1)世界地质图(2)1:25万印尼班贾尔马信BANJARMASIN幅地质图(3) 台湾岛地质图(1:100万)及说明(4)台湾省水文地质图(5)广东省,香港、澳门专门行政区地质图(1:175万)及说明(6) 卫星照片上的地质图(美国蒙大拿州与怀俄明州之间)(7) 超强的中国地质图二、全国地质图、水文地质图(1)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2)[已经全数传完]全国各地水文地质图(高清、多图)(3) 中国地质图集(电子版)(4) 干旱八省区水文地质图件(地下水资源散布图、开发利用图)(5) 中国地质图集电子版(6) 重发<中国地质图集电子版>(7) 31个省(区、市)地质图及说明(8) 中国地质图(9) 中国地质图(10) 《中国岩溶环境界质图》及《南方岩溶地域水文地质图》(11)中国各省地质图及中国各类地质图、构造图、矿产资源图和古大地构造分区图等(12) 中国20万数值地质图拼接图(13)全国各区地质图(14)中国环境界质图(15)中国水文地质图集(16)全国250万地质图共158M---mapgis格式。
比较详细的(17)全国20万地质图接图表(18)华北地域地质图(19)东北地域地质图(20)长江中下游地域地质图及地质介绍(21)全国各省(市)地质图及说明(22) 渤海湾盆地基岩地质图(23) 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1:150万)(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25) 全国各省水文地质图(26) 南方岩溶地域水文地质图(27) 中国地质图三、全国各省、市及地域地质图、水文地质图(1)东北地域内蒙地质图(2)河南省小秦岭金矿田区域地质图(5万)(3)1:50万川南煤田古叙—箭竹坪区域地质图(CAD)(4)1:20万个旧幅(云南)地质图[F-48-(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文地质图(6)1:20万甘肃省文县幅地质图【I-48-XXVII】(川甘交壤) (7)1:5万四川省江油幅地质图(8)分享:原先是5万分一中新幅(广东)地质图(9)1:20万南通水文地质图(10)1:20万云南省昆明幅地质图【G-48-(25)】(11)1:20万云南省昆明幅地质图【G-48-(25)】(12) 广东省地质图(13) 1:20万新疆富蕴二台幅(L-46-13)地质图说明书(14) 贵州遵义幅1:20万地质图(15)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域地质图(16) 1:20万河源幅地质图(17) 新疆地域1:5万区域地质图图例(18) 北京市水文地质图(19) 1:20万宝安幅地质图(广东省)(20) 1:20四川省松潘幅地质图【I-48-XXXII】(21) 512灾区绵阳幅区域地质图(1:20万)(22) 1:20万四川省茂汶幅地质图【H-48-II】(茂县汶川)(23)1:20四川省平武幅综合水文地质图【I-48-33】(24)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图(1:175万)及说明(25) 广州市基岩地质图(高清楚)(26) 渤海湾盆地基岩地质图及其所包括的构造运动信息(27) 1:20万天津市地质图(28) 苏州幅1:20万地质图(29) 1:20万云南省东川幅地质图【G-48-(14)】(30) 地质图(抚松幅)(31) 福建省区域地质图1:50万(32) 1:20万深圳幅水文地质图(33) 辽宁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34) 贵阳市1:50万水文地质图(35) 1:5万地质图说明书(石泉幅)(36) 1:5万石泉幅(陕西汉中)地质报告(37) 1:20万云南省丽江幅综合水文地质图【G-47-II】(38) 无锡幅地质图(39) 北京市地质图(1:50万)及说明(40) 江西永新地质图(41) 湖南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42) 山西省大宁幅地质图(43) 青海省地质图(1:250万)及说明(44) 1:20万宜良幅地质图(G-48-ⅩⅩⅥ)(45)河北涞源县司格庄1:5地质图(46)1:20万罗平幅地质图(G-48-ⅩⅩⅦ) (47)浙江宁波幅1:20万地质图(48)1:20万区域地质图-临沂幅(I-50-11) (49)内蒙古水文地质图(5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图(1:500万)及说明(51)贵州地质图(52)512灾区都江堰区域地质图(53)海南岛地质图(1:100万)及说明(54)1:20万略阳幅地质图(55)陕西省1:5万紫阳地域区域地质图(56)陕西省地质图(1:175万)及说明(57)1:20万区域地质图-淄博幅(J-50-29) (58)1:20万云南省玉溪幅地质图【G-48-(31)】(59)仙霞岭-武夷山区域地质图(60)云南省水文地质图(61)陕西菜子坪(宁陕县)5万地质图说明书(62)茂县地质图1:20万(63)1:20万白桦林场幅地质图(64)临海幅1:20万地质图(65)1:20万菏泽地域基岩地质图(66)1:20万碧口幅(I-48-28 甘肃)地质图(67)1:5地质图说明书(陈家坝幅)(68)银川市幅地质图(20万)(69)济宁矿业集团花园煤矿基岩地质与水文地质图(CAD) (70)山西水文地质图、陕西水文地质图(71)新疆地质图(天山和阿尔泰地域)(72)江苏省宿迁市经济开发区地质灾害环境界质图(73)辽宁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74)湖北省水文地质图(75)贵州省水文地质图(76)河南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77)贵州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78)西藏自治区水文地质图(79)陕西省水文地质图(80)四川、重庆地质及地质图(81)急求灾区地质资料+灌县幅区域地质图1:20万(82)贵阳市幅(G-48-58-A)地质图1986年1:5万(83)广州市白云区综合工程地质图(84)江西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85)吉林省地质图(1:175万)及说明(86)四川省、重庆市地质图(1:250万)及说明(87)甘肃省地质图(1:300万)及说明(88)浙江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89)上海市地质图(1:60万)及说明(90) 安徽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91) 河北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92)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图(1:100万)及说明(93) 云南省地质图(1:250万)及说明(94) 重庆市地质图(95)山西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96) 湖北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97) 湖南省水文地质图(98) 广东省水文地质图(99) 广州市20万地质图(100)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图(1:500万)及说明(101)山东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102) 河南省水文地质图(103)福建省地质图说明书(104) 江西省地质图-答复 gcdz_h (105) 云南省地形地貌、地质图(106) 江苏省海安县环境界质图(107) 四川省1:100万工程地质图说明书(108) 成都平原水文地质图(109) 山东省地质图(110) 福建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111) 天津市地质图(1:60万)及说明(112) 西藏自治区地质图(1:400万)及说明。
安康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系南部和杨子准地台北部汉南古路的东北缘,分别由东西走向的秦岭地槽褶皱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复合交接组成。
蓝田位于骊山——秦岭间的山前断陷盆地,属渭南地堑的一部分,新生代以来,由于骊山、秦岭上升之侧向挤压,而形成宽缓向斜。
骊山南侧和秦岭北麓断层,为长期活动性大断裂,它们控制了断陷盆地的发展。
第三系红层变形微弱,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地质构造形迹如下。
一褶皱褶皱在蓝田的黄土台原及黄土丘陵地带表现较突出,主要有3条,一是白鹿原向斜;二是寺沟背斜;三是支家沟背斜。
白鹿原向斜为一平缓不对称向斜,轴部位于荆峪沟左侧,轴向主要为北西西,但在徐家河以东转为近东西,轴部地层产状较平缓,向北西倾伏,南西翼陡窄,出露地层最老为下上新统灞河组,岩层走向为北75°东,倾向南东,倾角12~21度,转折端宽缓,岩层倾角小于5°;寺沟背斜为一平顶背斜,轴向北63°西,向北西倾伏,两翼不对称,北东翼岩层走向为北60°西,倾向南西,倾角37°。
因受汤峪口——岱峪断层的破坏,形态也不整齐;支家沟背斜亦为一平顶背斜,轴部位于荒滩——马王庄一线,轴向北60°东,向南西倾伏。
背斜两翼不对称,北西翼岩层走向北60°西,倾向南西,倾角12°;南东翼岩层走向北70°东。
倾向南东,倾角8°,向南西延伸至阿氏庄附近即己消失。
二断裂断裂包括断层和裂隙两类。
蓝田断层主要有辋峪口——流峪口——厚镇断层;汤峪口——岱峪口断层;库峪口——何家山断层;下韩——大嘴坡断层。
这些断层的特点是延伸远,规模大,皆为长期活动性大断裂,它们构成了蓝田盆地的东、南、北部边界。
断层主要有:辋峪口——流峪口——厚镇断层。
该断层东北端经厚镇延伸至渭南,西南端过老虎沟口后,被第四系(Q)覆盖,境内可见长度达60公里,在平面上呈折线分布,结构复杂,覆盖后难见全貌,故前人对断层性质和展布方向认识颇不一致,但最新一次活动为正断层性质是被公认的;汤峪口——岱峪口断层。
第十一章中国主要的造山系(带)重点:掌握:中国主要造山系(带)及其二级构造单元名称、位置及构造属性;分析造山带的方法。
了解:中国主要造山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
主要内容一、中国主要造山系(带)组成二、天山—兴蒙造山系三、中央造山系四、滇藏造山系五、华南造山带六、西太平洋造山系七、中国板内造山带3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天山—兴蒙造山系中央造山系滇藏造山系西太平洋造山系华南造山带?¾天山—兴蒙造山系:阿尔泰造山带(华力西期)、外准噶尔造山带(华力西期)、准噶尔地块、天山造山带(华力西期)、额尔古纳造山带(加里东期)、内蒙造山带(华力西期)、兴安造山带(华力西期)、松辽地块、吉黑造山带(华力西期)¾中央(秦岭—祁连—昆仑)造山系:(东、西)昆仑造山带(华力西—印支期)、柴达木地块、祁连造山带(加里东期)、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加里东—印支期)、¾滇藏造山系:可可西里-巴颜喀拉(松潘-甘孜)造山带(印支期)、喀喇昆仑-唐古拉造山带(燕山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造山带、雅鲁藏布江(北喜马拉雅)造山带(喜山期)、三江(巴塘-思茅)造山带(印支期)¾华南造山带(华夏地块)¾西太平洋造山系:乌苏里(完达山-那丹哈达)造山带(燕山期)、台湾造山带(喜山期)6欧亚大陆复原示意图(据朱介寿,2007修改)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简表(据任纪舜)8二、天山—兴蒙造山系全球造山带可分为环太平洋带、特提斯带、乌拉尔—蒙古带、北大西洋带和北冰洋带五个带科迪勒拉造山带安第斯造山带亚洲东部造山带塔斯曼造山带阿尔卑斯造山带喜马拉雅造山带乌拉尔-蒙古造山带阿巴拉契亚造山带加里东造山带英努伊特造山带布鲁克斯造山带中央造山带天山-兴蒙造山系是亚洲中部西伯利亚古板块以南巨型的乌拉尔—蒙古古生代弧形造山区的一部分(南部),东临滨太平洋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区。
古生代是其强烈活动时期,最终于晚二叠世末期碰撞造山,完成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
地球系统的多圈层构造摘要: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1)将大地构造研究从地壳和岩石圈构造扩展到整个地球系统的多圈构造。
(2)由地球系统和宇宙天体系统共同驱动的全球动力学:太阳能、地球系统的多层相互作用以及宇宙系统中天体运动的共同作用是各种地质作用的驱动力。
(3)大陆-海洋转换理论:大陆和海洋是两个对立而统一的地质单元,可以相互转化;大陆和海洋都不会永远存在;不存在大陆增生或海洋消亡的单向发展;简单的单向大陆加积理论被认为是无效的。
(4)大陆地壳和地幔具有多层的特点,不同的层容易沿着它们之间的界面滑动,但需要证实大陆是作为一个整体运动的,甚至是自由漂移的。
(5)循环进化理论:地球构造的发展不是一种匀速变化,而是一种螺旋式向前演化,其特征是非匀速、非线性、渐变和突变相结合;摘要不同的地球演化阶段(构造旋回)具有不同的全球构造格局和特征,不能将同一种构造模式应用于不同的构造旋回或演化阶段。
(6)地球的结构和演化具有非对称性和非均匀性,一种构造模式不可能适用于世界不同地区。
(7)大陆地壳的多旋回演化:大陆地壳是由多环构造和岩浆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横向或垂直吸积。
(8)深大断裂的作用:深断裂带切割通常通过不同层的地壳和地幔构造演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例如,现在的大洋中脊断层、转换断层区和贝尼奥夫带概述全球构造格局。
不同的构造周期和地球的进化阶段必须有自己的独特的深层断层系统,控制全球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在不同构造周期和阶段。
以Jason(太平洋)和Tuzo (非洲)两个地幔超地幔柱为起点,研究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大变革、大重组过程中壳幔组成与结构的演化过程,是对地球系统多圈构造理论的一个很好的论证。
关键词:深断裂、全球动力学、旋回演化理论、多圈层构造、陆海转换理论、地球系统科学1 引言19世纪中叶以来,出现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大地构造理论:地槽-地台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
地槽-地台理论提出于19世纪中叶,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标志着地质学家对地壳构造及其演化理论研究的开始。
三、勘察服务方案(一)勘察质量保证措施为此确保工程勘察的质量,我公司拟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从组织机构、技术力量、技术方法、技术设备、技术资料的可靠性、管理制度等方面来确保本次勘察工作的质量。
质量保证体系见图1。
1、组织机构保证拟成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为首的质量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坚持开展“QC"活动,建立项目技术负责人、作业组长、组员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
2、技术力量保证拟选派素质过硬,有多年从事岩土工程勘察经验、技术全面的工程人员和管理人员从事各项勘察评价与管理工作.在开展工作前,组织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与工程有关的技术要求和有关规程规范,并在满足总体进度要求的前提下,编制详细的勘察评价技术要求和实施进度计划,制定质量目标。
3、技术方法保证在勘察过程中,力求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勘察精度和质量。
4、设备保证勘察施工中投入较先进的钻探、测量设备,充分利用各类数字化设备,提高勘察质量.并加强设备的检修维护,要求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5、资料可靠性保证对项目工作全过程的一切资料,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制度,质量检查应贯穿于项目工作始终,必须进行质量检查评定,并填写质量评价表.评价必须经项目负责人审定签字,未经检查的原始资料和收集资料不得作为成果编制依据。
6、制度保证严格贯彻重要勘察单项工程(如测量、地质测绘、钻孔等)验收制度,要求由项目部指定专人与施工组一起对该类单项工程进行验收,并及时将验收结果报项目部。
7、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对项目检查评定工作校准,贯彻三级检查评定,二级验收制度。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定期质量检查;三级检查为项目自检(含自检100%、互检100%、技术负责抽查20—30%)、院级检查、主管单位检查;二级验收为项目承担单位验收和业主和设计单位验收.8、实行奖惩制度对提高质量做出成绩者进行奖励,对造成质量事故者除要求其进行现场及时补救外,还应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及经济上的处罚。
中国编制的世界首张1:500万《亚欧地质图》问世
王靖华;张复新;于在平;于岚
【期刊名称】《地质通报》
【年(卷),期】2002(021)002
【总页数】1页(P111)
【作者】王靖华;张复新;于在平;于岚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
安,710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85.1
【相关文献】
1.编制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记瓦斯地质学科创始人之一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张子敏 [J], 张兵
2.中国1∶400万矿山环境地质图问世 [J],
3.世界首张多功能芯片身份证在澳门问世 [J], 勒沃库森
4.中俄蒙哈韩五国编图十年结硕果:世界首套1:250万北-中-东亚及邻区地质图系问世 [J], 本刊编辑部
5.中俄蒙哈韩五国编图十年结硕果:世界首套1:250万北-中-东亚及邻区地质图系问世 [J], 本刊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地理之世界东亚1.位置和范围:.地理位置: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范围:临海国——中国(北京),内陆国——蒙古(乌兰巴托),岛国——日本(东京),半岛国——朝鲜(平壤),韩国(首尔)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范围海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发展东部沿海东亚东部,包括中国东部沿海,朝鲜、韩国和日本濒临海洋,距海近地势较低,平原为主,间有丘陵或低山,河湖较多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多交通方便、城市很多,工农业发达,世界水稻、茶叶、蚕丝主要产区,经济发展迅速西部内陆东亚西部,包括中国西部和蒙古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地势较高,多山地和高原、河湖较少气候干干、强差较大交通不便,以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和采矿业为主6.重要经纬线①20º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及海南岛(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
②23º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
③40º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草原(黄河几字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④50ºN纬线穿过:蒙古、中国、日本海、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⑤蒙古:80ºE~120ºE,50ºN附近。
⑥朝鲜半岛:为35ºN,128ºE穿过。
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
7.地形特征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对河流影响: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地形多种多样:东部多平原、丘陵;西部多高原、山地。
海岸线曲折,沿海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二.气候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35ºN)东亚地区冬夏季风差异的比较冬季夏季陆地(蒙古、西伯利亚)海洋(太平洋)陆地(亚洲大陆)海洋(太平洋)增温快慢降温快降温慢增温快增温慢气温高低气温较低气温较高气温较高气温较低气压高低气压较高气压较低气压较低气压较高风向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气流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对东亚气候的影响冬季风风力强,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炎热、东部近海地区降水多,往西北内陆,雨量减少[温馨提示]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季风气候最显著。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东亚地形【—初一地理总结之东亚地形】,东亚坐落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主要包含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个国家。
地形地势为西高东高。
存有典型的季风气候,雨冷同期。
位置东亚通常就是指亚洲东部地区,太平洋西岸。
经纬度定位:4°n~53°n73°e~145°e.坐落于东半球,北半球。
河湖主要存有长江、黄河、鸭绿江、图们江等。
地势东部为典型的季风气候,雨冷同期,有助于农作物特别就是稻谷的生长;频临太平洋,渔业资源多样(西太平洋渔场就是世界主要渔场之一),多天然良港,有利于渔业和对外经济的发展;水力资源多样。
亚欧大陆的东缘,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西高东低,多山;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交汇处,多火山、地震;东临太平洋,夏秋季节常受台风侵袭。
海陆边线:东临太平洋,北邻俄罗斯,南临太平洋,西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东部:临海,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范围:中国东部沿海、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地形:以平原为主,间有丘陵,河湖众多。
气候:湿润,季风气候典型。
经济:多港口,交通便利,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西部:靠近海洋;范围:中国西部内陆,蒙古。
地形:多高原、山地,多内流河湖。
气候:干燥,大陆性气候明显。
经济:经济较东部滞后。
总结:东部临海,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
地形多平原、丘陵。
西部远离海洋,地形多高原、山地。
大河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长江、黄河、鸭绿江、图们江等。
自然资源丰富,以有色金属为最多。
1:250万“北—中—东亚及邻区地质图系”概况从2002年开始启动的中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和韩国合作编制的1:250万“北—中—东亚及邻区地质图系”已于2013年完成。
此“图系”包括同比例尺(1:250万)的5种图件:地理图、地质图、大地构造图、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成矿规律图和非能源矿产(固体矿产)成矿规律图。
代表中国参加五国合作编图的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具体承担编图任务的单位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方项目负责人董树文(地科院副院长)、总技术负责人李廷栋院士。
1:250万5种图件的编图分工是:由中方编制统一的地理图提供给五国使用,中方负责提供地质图和能源矿产成矿规律图的编图方案,五国按统一的方案分别编制本国(或本地区)的“初稿图”并提供给中国,中方按统一的方案进行统一和汇总,编制成1:250万完整的全图,并负责印刷出版。
俄罗斯负责提供大地构造图和非能源矿产成矿规律图编图方案,五国按统一方案编制的“初稿图”提供给俄方,由俄方进行汇总编制成完整的全图,并负责印刷出版。
各图的编图范围都是:西起乌拉尔山脉—里海—阿拉伯湾、东至日本海,北起北冰洋岸边、南到海南岛,编图面积约3300万km2(约为我国陆地面积960万km2的3.44倍)。
编制比例尺为1:250万洲际性图件属世界首次(世界各大洲际图件的比例尺均为1:500万),尤其编制多种专业的“一套图系”更属世界首创!每一种图都是15幅全开版拼接的大型挂图。
除地理图外,4种专业图的具体情况如下:
Ⅰ,1:250《北—中—东亚及邻区地质图》:2012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英文)。
中国境内的主编李廷栋,常务副主编耿树方、范本贤,副主编丁孝忠、剧远景,参加人:傅德荣、刘燕学、刘平、王振洋、韩坤英、赵民等12人;全图(约3300万km2)主编(即对五国图件的统一和汇总)耿树方、范本贤。
本图首次对编图区内(约3300万km2)的全部地层从太古界到第四系进行了统一的划分对比,除普遍均划分到“统”以外,对稳定的陆块区和不同时代的大、中型盆地已经划分到“组”。
对编图区的岩浆岩同样进行了系统的统一划分,其中上新世(N2)之前的火山岩归入到不同时代的地层中,以不同的花纹符号表示出不同的岩性特征;上新世至第四纪(N2-Q)的火山岩,按岩浆喷发活动的时
代分为6期,以玄武岩为例,从N2到全新世晚期(即距今1000年内),分别用β1—β6表示。
对于侵入岩,一方面像地层一样详细表示出了地质时代,一方面按岩性特征划分为酸性及中酸性、中性、基性(铁镁质)、超基性(超铁镁质)、偏碱性—碱性和基性—超基性杂岩(含蛇绿岩及蛇绿混杂岩)六大类,并分别用鲜艳浓重的颜色显示其岩性特征。
在地质图上,地层和岩浆岩是主体,此外是断层。
图上显示了主要的断裂系统。
这三项是最重要的基础地质内容,对于研究编图区内任何基础地质和区域成矿条件、成矿特征的地质学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地质依据。
版权所有,应用此图时,请说明资料来源:“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五国编图项目组,全图主编(汇总)耿树方、范本贤,2012,地质出版社”
Ⅱ,1:250万《北—中—东亚及邻区大地构造图》:该图由俄罗斯全俄地质研究所负责统一汇总(主编)和出版印刷(英文)。
本图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结合北—中—东亚地区地史发展演化特征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图上详尽表示了不同地史发展阶段的地壳稳定区、活动区和过渡区的岩石组合(建造)类型,清晰显示了不同的岩石组合所处的构造—沉积环境。
对于不同时代的岩浆岩同样根据其所处的三大类构造区域(稳定区、活动区和过渡区)及其岩性特征划分出了多种岩浆岩组合(建造)类型。
在详细研究沉积、岩浆及变质岩石组合(建造)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不同级别的构造单元和构造分区,从大区域的一级单元到较小范围的三级单元。
本图的特点是:既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又结合编图区(约3300万km2)地史发展演化和构造特征的实际情况,从而既有创新性的科学和理论意义,更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因此,只要研究本编图区内的任何构造作用,此图都是必须的重要参考图件。
版权所有,应用此图时,请说明资料来源:“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五国编图项目组,2014”。
Ⅲ,1:250万《北—中—东亚及邻区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成矿规律图》:2012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英文)。
主编:耿树方,副主编:易荣龙,参
加人:陈炳蔚、陈廷愚、刘平、游国庆。
本图的重要特点首先是以一套创新性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为指导思想,编制出一份全新的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成矿规律图,而不是“能源资源分布图”。
即:(1),以热力—动力学理论作为能源成藏的理论基础之一;(2),首次将煤与石油、天然气合在一起,展示在同一张图上;(3),按地史发展阶段将盆地划归到不同发展阶段的盆—山耦合带中;(4),把隐伏的岩浆岩和沉积岩系中的放射性元素(主要是铀)作为沉积盆地中的“热异常源”;(5),不同性质的盆地类型影响着油—气田的成藏规模。
根据上述理论和原则,在图上表示了从新元古代(Pt3)至新近纪(N)的7个盆—山耦合发展阶段,使各大小盆地都展现在不同地质时代的造山带中,而不是一个个孤单单的独立盆地;按地热异常程度划分出热盆地、温盆地和冷盆地;按动力学性质和构造特点划分出了13种盆地类型;按煤的煤化作用和变质作用程度划分了多种煤质类型。
经过系统的综合研究,首次对编图区(约3300万km2)划分出13个一级成矿域,以及若干二级、三级和四级成矿区、成矿带。
在此基础上表示了大、中、小不同规模的油—气田和不同规模、不同煤质类型的煤田。
其中表示在图上的国外油—气田800多个、煤田600多个,从而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极宝贵的能源资源信息。
因此,当开展编图区内(3300万km2)能源资源研究和开发时,本图是必备之图!
版权所有,应用此图时,请说明资料来源:“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五国编图项目组,主编耿树方,2012,地质出版社”。
Ⅳ,1:250万《北—中—东亚及邻区非能源矿产成矿规律图》:此图也是由俄罗斯全俄地质研究所负责统一汇总(主编)和出版印刷(英文)。
本图以俄罗斯主编的上述大地构造图(“Ⅱ”)为底图,重点展现了编图区内(约3300万km2)金属和非金属70多个矿种的成矿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图上表示了对70多个矿种按统一的矿床规模分级(分为大、中、小型矿床)、统一的矿床成因分类(划分了13 种矿床成因类型)和全部矿床的成矿时代(划分出了12个不同时代的成矿期)等,共5000多个矿床产地,其中有国外矿床4000多个。
在系统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图上划分出了从宏观大区域到具体成矿区、带四级不同级别的成矿单元分区。
所以本图不仅是世界首份1:250万洲际性的多矿种综合成矿规
律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更有找矿探矿的实际应用价值。
尤其对我国实施“走出去”开发矿业的战略部署,是一份极宝贵和极重要的地质与资源的完整信息资料。
版权所有,应用此图时,请说明资料来源:“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五国编图项目组,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