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父母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做个好父母
IQ在140以上的孩子都具备8个特征
身体发育良好
注意力集中
很早就会说话
各方面表现优秀
能迅速理解因果关系
对于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
不害怕失败
情绪稳定
这些特性是教育学者法兰奇对21位智商超常的孩子进行调查后总结的。
自然,高智商不是育儿的终极目标,但家长们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功利点讲是希望他们出人头地、成为明星,至少也要“高于平均值”。更广义的爱则是希望他们能快乐、幸福、健康,保持自立、自尊和自信,成为社会的强者,具有优秀的品格。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姚明、朗朗、韩寒。但望子成龙的另一面是拔苗助长,天才儿童的另一面可能是“伤仲永”。
现在的年轻父母,能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让他们接受更专业的技能培训,未必真正利于孩子成长;为事业无暇顾及孩子,让长辈或保姆陪伴他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强势之资指挥他们的人生……放纵与家长式的做法替代了正确的引导、教育。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孩子的早期教育决定了他的一生,无论是情商、财商还是智商,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天才,我们承认遗传因素的作用,但人潜能的开发程度是不一样的。假如一个“天才儿童”的潜能是另一个普通孩子的两倍,而前者的潜能只开发了20%,后者则开发了70%,那么普通孩子就表现得更出色。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二代人甚至三代人的竞争,年轻父母的下一代可称为“超世代”——必须不断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的一代。用一个“钱经式”的比喻,他(她)能否成为一支优秀的成长股,为家庭创造持续的“财富流”,取决于最初的激发与塑造。
测试
你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出好的家庭环境了吗?
YES-2分 NO-0分
1、孩子在家庭中占有“特殊地位”:他们是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或者是独生子女。
2、孩子生长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这种环境活泼有趣、富于变化并充满刺激。
3、家庭是以孩子为中心的:父母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早期教育上。
4、父母内驱力强:他们不仅率先垂范,定出高标准,而且对孩子成就的期望值很高。
5、父母给孩子相当多的自由。
6、在家里,父母一方面将高期望值与激励相结合,另一面还将高期望值与对孩子的教育相结合。
测试结果:(各项分数为2分)
0分:毫无疑问,你尚未重视这个问题。
2-6分:您的家庭环境初步具备了培养天才儿童的条件,但是父母教育方式上尚待完善。
8-10分:您的家庭环境对于培养儿童天才来说真的是仅差一步,思考一下是不是在孩子教育方面有些过分热心了?不妨,给自己和孩子多点空间和自信,结果反而更好!
12分:恭喜您!相信您是一位专业称职的家长,出生在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想不出色似乎都有点难了!
从测试中,你大概能意识到怎样的环境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在营造这种环境前,先要清楚孩子的潜能有多大,又有什么特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育从发掘孩子潜能做起
文/本刊记者宋慧敏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不应该有“宿命论”的思想,相信所谓的遗传基因,也不要太过于指望学校的教育。父母才是发掘孩子潜能最关键的人物。
尽早唤醒孩子的求知欲
早教,在当下父母眼中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
相信大多数父母都能自信地说,俺家孩子的教育启蒙绝对不晚,胎儿期我们就有针对地进行了音乐、颜色、语言、文字等启蒙胎教;孩子才几个月,就开始进入亲子班,有针对性的学习各种技能;孩子两周半就读国际幼儿园了……
这些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确实做到了“早”,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事实。然而更多家长却忽视了“教”。要知道,早期教育不完全是一个向孩子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应该在向孩子传输知识的同时,让孩子逐步掌握获取、发现知识的方法,早教的根本在于使每个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要知道孩子的潜在能力具有一定的发展期,而且每种能力的发展状况不同,某些能力的发展期很长,而某些能力的发展期很短。
比如语言。科学家认为,孩子学习语言不是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学习,而是存在突然的“语言爆发期”:2岁之前他们对语言的把握很模糊,但2岁之后某一天就能够很容易地掌握各种很复杂的表达技巧。这个年龄段,孩子从无意识的状态过渡到有意识的状态,而且已经建立了他所在的生存群体所特有的心理结构和语言表达机制。然后到5~6岁的时候,孩子们又开始学习新的单词,逐渐完善语句的表达。
因此,如果在特定的发展期内相应的能力得不到开发,过后便事倍功半,甚至会被埋没。
0~3岁是儿童大脑高速发展的时期,是儿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这些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有: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吃干食物的关键期;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岁时测得的智商定为100%,那么其中50%在3岁前发生。
尽管很多父母对以上观点表示认同,现实生活中也在为孩子积极地付出行动。然而大部分父母却因此陷入误区,为了挖掘孩子的潜能,竟陷入不断给孩子灌输各种技能的填鸭式教育。其结果不仅没能将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反而增加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谈到早期教育的成功范本,我们不能不谈到卡尔·威特的传奇故事,一个刚出生时曾被公认为有些痴呆的孩子,居然在其父的早教引导下,后成为法学界的知名教授,卡尔·威特的名字亦成为早期教育的代名词。威特父亲早在200年前便意识到儿童的潜能会随着他的成长慢慢减弱甚至消失,但如何才能阻止这种潜能消退?威特父亲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唤起孩子的求知热情,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和提问。
放任与限制,这是艺术
通过上面测试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处于哪个分数区间的家庭,有个共同的事实就是,每个家庭现在至少都已经具备了培养天才儿童的条件之一。但为什么现实中还是有那么多父母苦于子女教育,甚至为孩子的成长大为苦恼呢?其实,天才的认定并不一定局限于眼前的分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找出属于孩子自身的潜能,将之尽可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调动起孩子自己的主动性,你的孩子一定会是最棒的。
有人说,一位聪明的母亲在语言方面定是一位艺术家,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命令和强迫。所以,要想出不需要讲大道理孩子就能乐意去做的沟通方式。在孩子教育方面,放任与限制的把握,更是一门独到的艺术。要尊重他们,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比家长们口头讲一百遍的道理都印象深刻。
除此,放任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孩子各方面行为习惯的限制培养,放任不等于任由性情发展。诗人海涅曾说,“如果我们从未得到什么东西,我们就不会觉得不满足。”同样的道理,对孩子的行为坚持始终如一的态度就不会让他感到痛苦。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教育孩子时父母的意见应该统一,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听谁的才好。
养育,没有终点的赛程
古语有云,“10岁神童,15岁才子,20岁以后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