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能指之观《建国大业》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建国大业》观后感《建国大业》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历史为背景的巨制电影,从辛亥革命开始,讲述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独立自主建立新中国的艰辛历程。
该电影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历史,让我增强了爱国之情,同时也让我将目光投向未来。
首先,电影中展现的历史事实深深震撼了我。
当我看到清帝国的统治集团的贪腐、虚弱和腐败、当我看到中国人民因缺乏经验和组织而无法克服种种困难时,我无不深感震惊和遗憾。
然而,我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无畏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决心。
他们为了民族复兴不断奋斗,最终实现了独立、自由和繁荣。
这让我为祖国的历史感到骄傲,也让我更加明白了,一个国家的命运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
影片中,不仅讲述了民族独立的辉煌历程,也关注了每个人的小故事。
张之洞的儿子张元凯小的时候和小伙伴一块在街上玩,还爬上了高高的楼顶。
然而,当他长大后,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政治见识存在问题,他开始反省过去的行为,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样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身边的很多人,有的人一边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一边也在持续提升自己,为未来的生活打好基础。
这激励着我迎接各种困难,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水平。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让我更加爱国。
尽管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也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然而我们更应该意识到,我们的祖国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中国仍然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去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目标。
电影强调了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祖国的未来努力奋斗。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要做出自己的努力,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电影《建国大业》让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未来有了更加清晰、更为深刻的认识。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也赋予了我更强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从辛亥革命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历程是苦难和荣誉的混合体,然而在我们的心中激发的,是一种坚定而不屈的信念。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50字
《建国大业》是一部宏伟壮阔的历史史诗片,生动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艰难历程。
影片的片段紧凑,扣人心弦,让人无法移开目光。
导演通过细腻的拍摄和巧妙的剪辑,展示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智慧和胆略,以及中国人民的无尽付出。
影片中鲜明的角色描绘和精彩的战争场面都深深地触动了我。
《建国大业》还通过激动人心的背景音乐和台词带给我们无尽的启示,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物竞天择,适者survived”的生
存法则,以及中国人民在过去困难的岁月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智慧和坚韧不拔。
总之,我觉得《建国大业》是一部毕生难忘的电影作品,强烈地建议观众们去看一看,你绝对不会失望!。
观《建国大业》有感《建国大业》是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影片,不过,我到今年才完完整整的把它认真看完。
强大的明星阵容,独特的电影切入视角,给我们展现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面中共和国民党之间的“斗争”。
看完以后,给人深省。
敌对的双方,不论实力的强大与否,也不论他们所处位置如何,最最重要的依然是“得民心”!这部电影在谱写建国史以及中国只能选择“一党治国”的同时,也诠释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
电影的开头,便是讲毛蒋两人和平谈判的记者会。
不由自主的便想到了以前学过的历史,还记得有一个《双十协定》。
可是,那时学习历史不免有些许头痛,因为一般要记住那些发生的点点滴滴总是有一定难度的。
可是,通过电影的方式,确实让我轻松地记住了这一段铭记于史册的建国编年史。
首先,我不得不感叹建国的艰难与辛苦。
烽火弥漫,枪林弹雨的战场,留下数不清的血污与废墟。
其实,我想很简单的问一句,为什么好不容易抗日战争胜利了,我们中国人还得自己人打自己人。
或许,有人觉得这种问题问得很单纯,可是,从电影的开始,这个问题就一直围绕在我心头。
后来,我渐渐明白,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的势力扩大。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主张要在中国建立“消灭私有制”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主张以武装割据斗争的路线夺取政权。
而领导国民政府、以蒋中正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则以共产主义是一种专政政体,国民的私有财产和经营权应受到保护,并要求毛泽东放弃军权,实现国家统一。
而以民盟为首的民主党派主张双方都交出军队,军队归国家所有,建立多党制的民主国家。
而苏联、美国等大国也试图将本国立场贯彻于中国,使得国、共双方的矛盾愈发激化且难以调和。
“一国多党制”?怕是行不通的,这便是内战出现的原因。
电影的开端,毛蒋两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曾先后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
但仍然无法就共产党政权及军队的合法性达成共识,不久全面内战爆发。
观《建国大业》后感
今年,是祖国六十周年的华诞。
在当今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的现况下,是多少爱国人士用自己的热血筑成的坚固地基。
暑假中为了了解新中国诞生的艰难历程,我到电影院中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1945~1949年中国即将诞生之际,蒋介石等部分国名党人士搞起独立,共产党与之抗衡,最终取得胜利,并建立起新中国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个让我难忘的人物。
也许大家都是对那些出场最多的角色最难忘,可我不是,我最难忘的角色出场很少,可他带给我的是无比的震撼。
他就是影片前部分出现的闻一多先生。
或许,有的人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位戴着眼镜和长长的围巾,没演几分钟就死了的配角,甚至有些同学对他没有一点印象。
可他的事迹却让我感到压抑不住的一种愤怒。
在早上,还在给群众绘声绘色地讲解国名党丑恶面貌,以及大声喊着口号的先生,在晚上,一条阴暗得的小街上,被几个国名党反动派的人残忍的杀害了。
就这样,一位革命志士永远的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那副眼镜摔碎在了沾满鲜血的道路上。
我愤怒,想痛斥那些反动派的走狗,我痛苦,在通往新中国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又有一位满腔热血的人民倒下,我敬佩,闻一多先生的精神,永存!
而让我震撼的不仅仅是角色,还有那一个个镜头。
在1949年初春的那次环境简陋的阅兵时,士兵们喊起一声声“前进,前进,
前进”,是人们对新中国成立的渴望;在反动派走狗把爱国人士用惨不忍睹的方式扔进河里时,湖水漾起的一层层涟漪,是对走狗的嘲笑和对爱国人士的惋惜……
每当我想起《建国大业》这部电影时,都会感到一种力量在催进着我: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的精神,把社会建设得更美好!。
《建国大业》观后感吴李一个国家的历史讲述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后人看历史,或兴奋或哀伤,但更多的是感慨。
观赏《建国大业》前,我对这部历史片的第一印象是:又是战争片,但是,看完电影后,我便发现《建国大业》讲述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革命战士的英勇歼敌,它还讲述了一个国家的兴盛衰亡,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排除重重的国内外难关后建立起来的。
当走进电影院坐下观赏了五分钟后,这部电影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配乐很好听,以及电影前半段的风格,也许是导演故意在描写国民政府那时候的特殊氛围,于是开场便用黑,蓝,绿的冷色调标明当时社会的气氛,一种压抑,沉闷的感受伴随着情节的推进吸引着我继续把这段历史关注下去。
《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我想其目的便是借用明星来吸引年轻一代历史知识单薄的年轻人走进历史,让人们重新唤起了对主旋律影片的热情!它全面地向每一位观众重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地在艰辛中建立起来的历史面目。
双十谈判、国共内战、政协会议,这些不单单是一个个的政治名次,这些都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在《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中,我渐渐看清了人性中不仅有善良和爱,还有无止尽的争斗,是什么把人性与命运的抛物线拉到最高点又迅速滑落,我想造成这样结果的是国民党的腐败与党内的明争暗斗,以及人性的泯灭。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一步步的艰辛困苦中走向胜利,我想:是“亲民”政策。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主要核心内容是民心的较量,要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以爱民亲民的政策出发,最终必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在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上海解放的次晨,宋庆龄走出家门,看到席地枕戈、露宿街头的战士,眼泛泪光。
这一幕,让我久久无法忘怀。
而开国大典上那些发自真心的无邪欢笑,更让人想到这个国家曾经也是个有着无邪笑容的婴儿,那每一张灿烂的笑脸都是中国人对新中国的向往与憧憬,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当主人了。
建国大业感想《建国大业》这部电影,那可真是不一般啊!它就像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缓缓在我们眼前展开。
当你看到那些伟大的人物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奔走、奋斗,你难道不会热血沸腾吗?就好像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
电影里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那些英雄们,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这不就跟咱生活中遇到困难咬牙坚持的人一样嘛!他们为了实现理想,可以不顾一切,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想想看,要是没有他们当年的拼搏,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呀!我们现在能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看电影、吃美食,不都是他们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嘛。
这就好比盖房子,他们是打地基的人,我们是在上面享受成果的人。
再看看电影里的那些感人情节,真的会让人忍不住掉眼泪呢。
他们为了国家舍弃小家,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多让人敬佩啊!这就好像我们有时候为了一个目标,也得放弃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样。
还有那些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真能让你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那是真刀真枪地干啊!可比我们平时遇到的那些小麻烦厉害多了。
《建国大业》让我们更加了解了那段历史,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们不能忘记过去,要带着先辈们的精神继续前行。
就像走路一样,我们得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可不能随便浪费呀!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为国家做出贡献。
虽然我们可能做不了像电影里那些英雄们那么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呀。
比如爱护环境、帮助他人,这些小事也能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美好。
总之,《建国大业》这部电影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我们国家历史的一个缩影。
让我们一起从这部电影中汲取力量,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未来,加油努力吧!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建国大业》观后感350《建国大业》观后感《建国大业》是一部关于中国革命的宏大史诗,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电影中许多画面让人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传统。
在观看电影后,笔者体验到了许多感受和思考,下面将一一叙述。
首先,电影的结构、视觉效果和音乐的运用给予了人们视觉和听觉上的极大享受。
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如传统旗袍、鸟笼、竹子等,在影片的画面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打造出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风情洋溢的视觉盛宴。
电影的主线框架紧扣中国革命历史的重大事件,详细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电影的开端便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接下来逐步回溯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历经曲折,同时也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苦难和战争。
电影通过将描写中共革命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的场景集中在一起,使观众不仅能够深入了解革命进程的历史过程,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这一时期中华民族的生活境遇。
在电影过程中,不同的角色刻画和台词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和人民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习近平的表演相当亮点,他所扮演的年长的毛泽东的形象极其震撼,那种出神入化的精神恰好是表达了共产主义精神的核心,这意味着他的演出使我们更加理解了毛泽东为中华民族做出的深远影响。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针对当时时代的特殊性质,用深刻的思想见解描绘了士兵在革命进程中的生动形象和中国共产党处理与百姓民生相关的问题时的思路和态度。
例如,毛军在调农民工作时总是不忘被保护的权益,同时也宣扬耕读传家的理念,从而把这个想法传递给乡下老百姓和士兵。
同时,他们服务的农民十分贫穷,居住在破烂的草房里,电影中对他们的描绘让我无不感到深切的同情和共鸣。
从电影中笔者感受到的信仰和行动,使我反思家国、人民的情感,并了解到统一战线中固定阶层和流动阶层有很大的不同。
为了将中华民族带入繁荣和发展之中,需要固定阶层和流动阶层一起携手共进。
笔者认为,要继续发挥“威望特权所具有的正面力量”,支持更多的政策优化,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个体更好地融入整体联动发展当中。
建国大业观后感【小学生】最近,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叫做《建国大业》。
这部电影可长啦,但是我看得特别认真,因为它讲的是我们新中国成立的故事。
电影里有好多好多的人物,他们有的很厉害,有的很勇敢,还有的特别聪明。
一开始,我有点分不清谁是谁,但是慢慢地,我就被他们的故事吸引住了。
我看到了那个时候的中国,到处都在打仗,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
没有好吃的东西,也没有漂亮的衣服,还总是要担心自己的安全。
可是,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有一群勇敢的人站了出来,他们想要改变这个国家,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毛主席真的好伟大呀!他总是很冷静,很有想法,带着大家一起为了新中国努力。
还有周总理,他对每个人都很亲切,工作起来特别认真负责。
我觉得他们都是超级英雄,只不过他们没有像动画片里的英雄那样穿着特别的衣服,而是穿着朴素的军装,为了我们的国家到处奔波。
电影里的战争场面让我觉得很紧张。
每次打仗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受伤,甚至牺牲。
但是那些战士们一点都不害怕,他们勇往直前,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什么都愿意做。
我想,如果是我在那样的战场上,可能早就吓得哭鼻子了。
还有那些开会的场景,大人们坐在一起讨论着国家的未来,每个人都很认真,都在努力想办法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
我知道了成立一个新的国家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要考虑好多好多的问题。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是那些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每天吃到好吃的东西,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都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要努力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更美好。
我还要告诉我的小伙伴们,让他们也知道这段历史,一起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想,如果那些革命先辈们能看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一定会很开心的。
这部电影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
我希望以后还能看到更多这样好看又有意义的电影,让我能了解更多关于我们国家的故事。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多字
作为一名观众,我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伟大的历史题材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中最为重要的时期——辛
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
整个电影制作精良,情节连贯,历史细节考究,表现出了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奋斗的悲壮历程,让人深受震撼。
电影的主角有很多,包括孙中山、黄兴、谭嗣同、冯自由、中华民族伟大的先烈们。
电影开头,画面让人感到非常沉重,大家的生活穷困潦倒,社会的种种苦难和不公配合每一个人发出的捶胸顿足。
但是随着革命烈士出现,气氛慢慢由压抑和忧郁变成了振奋和激动,战斗从草根爆发出来,终于在革命领袖的带领下,如愿而归,实现了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向社会主义新中国时代性质的飞跃。
电影中有一幕是我印象深刻的。
谭嗣同在绝望的环境下,手持刀剑骑马奔入敌营中,杀敌于马下。
这一幕画面感极强,让人震撼而又敬畏。
一面旗帜,一面共产党心,谭嗣同等革命烈士们宁死不屈的勇气和决心给了我们一个极佳的启示。
电影给我带来的启示非常深刻,我认为革命烈士的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信仰,是为了追求人类更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的驱动力。
中国曾经是一个衰败而古老的国家,但是革命烈士们励精图治,努力推进经济建设,使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比之下十年后我们是享受美好生活而这种美好生
活给了我们最初的幸福,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也不应该忘记革命烈士为之奋斗的心路历程。
总之,《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烈士们为了民族和国家的不懈努力,值得我们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更值得我们从他们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在新时代下续写故事。
建国大业300字观后感《建国大业》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史为背景的历史电影,影片通过对1945年以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过程的再现,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和伟大的民族觉醒。
观看这部影片,我深受触动,为中国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感到由衷的敬佩。
影片通过精心梳理历史脉络,将数十年的波澜壮阔、动荡不安的历史进程有机地串连在一起。
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胜利,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建设,影片所展现的恢弘场面让人难以想象这一切来之不易。
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激昂的解放战争、伟大的人民革命……一幕幕场景无不让人感到历史的沧桑与震撼。
片中场景的壮观与人们的表演真实感人,将观众的情感和思考引向高潮。
在整部影片中,我被强烈的奋斗精神所打动。
遥想当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无论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初心,还是争取人民解放的决心,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他们放弃一切,用血肉之躯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尊严。
他们的理想和信仰激励着一代代人勇往直前,投身于伟大的历史进程中。
观《建国大业》,我又一次懂得了团结的力量。
历史的进程需要整个民族的团结一心,才能创造奇迹。
影片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大众,凝聚了无数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顶着巨大的压力,奋勇争先,最终达成了革命的胜利。
国家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付出,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达到集体的力量。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描绘的人物形象。
无论是国家主席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英明睿智,还是平凡百姓的奋斗和坚守,每一个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形象鲜明,情感真实,无论是在胜利的喜悦中还是在困难的磨砺中,都展示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面貌。
影片的拍摄手法和技术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在战争场景中,战争的炮火和爆炸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更加体会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观《建国大业》有感
随着片尾曲的想起,我看完了电影《建国大业》,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电影讲述了抗战胜利和建国前发生的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
反映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
剧中那一幕幕感人场景又浮现在我眼前:茫茫的大雪山,地上的泥草地,大渡河边,金沙江畔。
革命战士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这让我想起了《七律·长征》中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是什么让他们这样英勇无畏?是心中坚定的信念、是坚强的革命意志。
无数的革命烈士,换来了这历史性的转折。
我不禁感慨道:新中国的诞生,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
我们生在国旗下,长在新中国,要继承革命先烈的意志。
“没有革命烈士,就没有新中国”。
伟大的共产党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希望。
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因为这是用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
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强大。
而我们是建设祖国的接班人,更应该奋发图
强,好好学习,让我们亲爱的祖国越来越好!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珍惜,还让我知道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祖国,我爱你!。
《建国大业》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感触颇深。
这部电影真的是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抗日战争结束后的国共重庆谈判,到解放战争的爆发,再到新中国的成立,每一个情节都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而又充满希望的年代。
影片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蒋介石和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的那几场戏。
蒋介石表面上客客气气,说着要和谈,要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的中国,可那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子算计和虚伪。
而毛泽东呢,从容不迫,带着坚定的信念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不卑不亢地应对着蒋介石的种种试探。
当时,蒋介石的办公室那叫一个豪华,各种名贵的摆设,还有一群毕恭毕敬的手下。
相比之下,毛泽东住的地方就显得格外朴素,可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你能明显感觉到,谁是真心为了这个国家,谁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还有三大战役的时候,那场面真是太震撼了!成千上万的战士们冲锋陷阵,为了新中国的未来,毫不畏惧地面对敌人的炮火。
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声、枪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
每一个战士的表情都那么坚定,他们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解放全中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我记得有一个镜头,一个小战士受伤了,倒在地上,可他还在喊着:“冲啊!别管我!”这一幕真的让我热泪盈眶。
电影里还有很多细节让我感动。
比如,那些民主党派的人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四处奔走,积极呼吁和平、民主。
还有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共产党,送粮食、送衣物,为解放军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心潮澎湃。
我就在想啊,咱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得太不容易了。
要是没有那些革命先辈们的流血牺牲,哪有咱们今天的安稳日子?以前总是听长辈们说起过去的艰苦岁月,可没什么真切的感受。
看了这部电影,才真正明白了他们的不容易。
如今,咱们国家越来越强大了,科技进步,生活富裕。
可咱们不能忘了本,不能忘了那段历史。
《建国大业》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
看《建国大业》有感
年级:六年级字数:450字体裁:记叙文
今天,我在电影院上看了一部建国的电影,名叫《建国大业》,我看了后很激动。
我很怀念为了新中国而不肯服从与鞠躬尽的英雄们。
主要讲了毛主席在北京也叫(北平)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毛主席还亲自按下电动旗杆。
其实,我们中国有许多怀着满腔热血的英雄在建立新中国的时候拼搏的。
其中,周恩来总理为我们新中国献出了他灿烂的一生。
少年时代的周恩来从知道旧祖国因不强大而被列国欺负的情况开始,他自己就立下自己一生中的志愿“为中国而生,为中国而死”。
它不仅尽个人的所能来报效祖国,而且还激励全校的师生来报效我们亲爱的祖国。
他小小年纪讲出了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后来他还把他的一生献给了自己亲爱的祖国。
有许多的人和周恩来总理一样,把自己灿烂的、辉煌的光辉与生命献给自己的祖国。
其中有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有放羊的孩子王二小、有坚强不屈的刘胡兰、英勇无畏的黄继光……他们是多么的伟大啊!为了建立新中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们的祖国在各位英雄的努力下,逐渐强大,而我们在祖国的怀抱中茁壮的成长。
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应该奋发图强,好好学习,让我们亲爱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建国大业》观后感今天,我有幸观看了一部气势恢宏、意义深远的爱国主义电影《建国大业》。
这部电影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伟大历程。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深感震撼,内心充满了对先辈们的敬仰之情。
影片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为起点,展现了从国共谈判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等历史人物的精彩演绎,我仿佛亲历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影片中,国共两党围绕和平建国与武装斗争展开激烈博弈,共产党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最终赢得了人民的支持,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在观影过程中,我被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所打动。
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面对艰苦的环境,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崇高理想。
毛泽东等领导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眼光,以及广大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繁荣发展。
影片中,我也看到了许多普通民众在这场革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他们或是参与游行示威,或是支援前线,用自己的方式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力量。
这让我明白,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国大业》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电影,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对新中国的诞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
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
我们要学习先辈们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学习他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看《建国大业》,使我对"爱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观《建国大业》有感8月份就从电视广告上看到《建国大业》拍摄工作已完成,即将在全国上映。
尤其是《建国大业》的演员阵容强大,百名巨星齐上阵,共同来为祖国成立60周年献艺,几乎囊括了中国电影的实力明星、知名导演,可视之为中国电影演艺队伍的一次大阅兵。
在影片的一开始,就让我们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重庆谈判,它回眸了沉重的历史背景。
渐渐地,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的共产党掌握了国内的政权,并成为中国的主导。
随即新中国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成为中国崛起的起点,当看到五星红旗飘扬时,我由衷地感到自豪,一个属于中国人的自豪。
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淮海战役胜利消息传来的当晚,群众欢呼雀跃,中央5位领导人也把酒言欢。
喝醉了的毛泽东微笑着倚在墙角,总是温文儒雅的周恩来则敞开衣衫与朱老总和任弼时相拥着高唱《国际歌》。
领导人的性情,给人一种亲近感。
而当时那种喜悦的气氛同时也感染了我。
这部影片带给我太大的震撼,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个深思:今天我们该怎样爱国?在这用革命前辈鲜血换来的和平年代中,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雏鹰,该以这次国庆,以这部电影为契机,进一步激发我们爱祖国的情怀。
其实,爱国并不是那轰轰烈烈的视死如归,并不是那舍生忘死的壮烈宣言,亦不是那欲赴黄泉的豪情壮志。
它需要的只是我们对于自己的一份责任,只要敢于担负自己的使命,只是该面对生命中的情感。
例如我们这就是爱国。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为社会承担一份责任,这样我们才能成长,学会爱国。
看过《建国大业》之后,我对毛主席更加敬佩和崇拜了,还有周总理、朱老总、任弼时等前辈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代价,当演到开国大典那一时刻,毛主席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此时此刻,在场的学生们也激动得鼓掌欢呼。
看完这部影片,新中国的成长凝聚了革命前辈多少辛酸,它让我学会了怎样爱国,让我学会了承担自身的责任。
我衷心祝愿祖国更加强大,繁荣昌盛。
《建国大业》观后感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闲暇之余,到影院观看了被称为祖国生日礼物的电影——《建国大业》。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
在毛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组织发展到现在的世界第一大党,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让亿万中国人民站了起来,翻身做了主人,让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其成功的原因发人深省醒,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本人认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是:顺民意,得民心,借时势。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弃战和谈,平等协商,建立各民主政府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
中国共产党积极响应民意,毛泽东亲自飞往重庆努力促成和谈,为了表示诚意,还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残杀大批爱国人士,蓄势发动内战。
国民党最终走向了灭亡之路,这是违背时势、民意所致。
在占领上海时,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
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
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可见共产党是多么的爱民、敬民。
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共产党最终胜利,这是顺应民心,深得民心所致。
《建国大业》观后感
今天,爸爸带我观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建国大业》,感触很深。
蒋介石发现上海的商品极度短缺,就派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去调查。
当记者采访蒋经国时,他很严肃地说:不拍苍蝇,要捉老虎的决心。
当他了解到自己的表弟仓库里堆积了大量的物品时,他只好告诉了父亲,因为他管不了这件事,最后蒋介石也没能管理这件事。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认为:作为国民党主席连这样的小事都管不了,可见国民政府已经到了快崩溃的地步了,那就更不用说能给老百姓带来幸福生活了。
尤其是最后,毛主席他们选泽国旗的时候,大多数人一开始同意一线红旗,红旗中的一条黄线表示黄河。
而田汉坚决主张采用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其中的一颗大星代表共产党,周围的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级紧紧地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
毛主席又征求了更多人的意见,例如妇联,宋庆龄。
当有人提议在五星红旗中间加一条线表示黄河的时候,遭到了妇联和大家的抗议,说:“这好像是把祖国分裂成两半似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国歌国旗的确定过程中也都在实践着民主。
国民党连续杀害了13位民主党派人士。
闻一多先生全力反对国民党的恐怖活动,可就在当天的晚上,闻一多先生就被几个国民党杀害了。
国民党还打算杀掉张表老,幸亏张表老被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救走了。
事实证明,是谁在残害民主,是谁在维护民主。
我认为,在建国大业这件事上,很复杂,也很艰难。
而毛主席却能在战火硝烟的时候,沉着的指挥战争,好像在教育我们:遇事不能慌张,要沉着冷静,以不变应万变,不要鲁莽行事,最终只会丢掉性命。
建国大业观后感
9月28号,我和爸爸妈妈去看《建国大业》。
它里面有100多个明星,像成龙、王宝强、演毛泽东的唐国强、演周恩来的刘劲、演团长的葛优和演宋庆龄的许晴等等。
影片讲述了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和谈到建国的一段故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可是共产党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打败了国民党。
为什么共产党胜利了?因为他们为了解放全中国,解放中国贫穷的老百姓,让他们不再受到战火纷飞的伤害,而国民党只是想统治全中国,骑在老百姓头上,让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看了这个电影以后,我感觉共产党很厉害,因为他们用了三年就打败了国民党的500万军队,而共产党的军队也从100多万发展到300多万,武器装备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1949年10月1号,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从那时起,中国真正成为了老百姓的天下。
我看了这个电影很受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祖国,为祖国建造先进武器,让祖国强大起来。
想象的能指之观《建国大业》
109313080204马营
前言:《建国大业》由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执导,于2009年上映,是建国60周年献礼大片。
本片聚集了众多大腕演员,堪称史上最豪华阵容。
《建国大业》讲述了在四十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为什么《建国大业》能够做到叫好又叫座?下面我就从想象的能指,与电影的符号学角度来解读《建国大业》获得成功的原因,并据此对今天的红色经典电影的神圣化和娱乐化创作倾向进行反思。
首先我们先谈一下这部影片的人物,也就是演员的表演。
《建国大业》的拍摄中每个人的入场顺序、谁跟谁一起入场、每个人的表情又是怎样等等都做了精准的调度和安排,导演力求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
为了让《建国大业》摆脱传统主旋律影片宣传片式的风格,赢得市场认可,剧组在历史人物的塑造上下了很大功夫。
各位明星大腕也是在演技上精益求精。
在过去的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重要历史人物的扮演主要通过特型演员来完成。
但总导演认为,历史人物在银幕上的展现,神似比形似更加重要,“性格精髓是什么,文化精髓是什么,他骨子里渗透出来的精神气质是什么,这最重要。
”在重大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中,正面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比反面人物更难突破。
在《建国大业》中,淮海战役以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为了庆祝“长江以北从此再无大战”,喝至酩酊大醉,高唱《国际歌》,与老百姓一起载歌载舞;冯玉祥被敌人迫害致死后,周恩来一改温文尔雅的形象,怒发冲冠,勃然大怒……这些在过去的影视作品中轻易不敢涉及的故事和画面,使领袖人物更具亲和力。
毛泽东的扮演者依旧是御用演员唐国强,这部影片是他从1996年以来第14次在银幕上扮演毛泽东,09年唐国强56岁,而1949年的毛泽东,正好也是56岁。
经过多年的揣摩,唐国强无论是从气质还是形象,都非常切合当时毛泽东的状态。
另外这部戏导演要求唐国强在人物的塑造上要求更加人性化、生活化,充分展示出领袖的内心世界,把领袖还原成一个个普通人。
之所以说将领袖打造成普通人,片中好多场景充分的展现了出来:有一场景:毛泽东和做饭的郭师傅的对话时,毛泽东拿烟给郭师傅,毛泽东拿起生辣椒就吃,还说如果十天半个月能吃到红烧肉那就更好了;还有毛泽东吃了安眠药睡下了,敌机炮轰了过来。
他说“不是还没扔炸弹吗”,“慌什么”,“就算扔炸弹,也不见得能炸到我毛泽东“他身边的人都急的团团转,而他却在这种危急时刻还要找烟抽,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在生活上的随性,与其说具有淡定自若的大将风范,不如说这其实就是生活中人最真实最本真的性格表现。
当毛主席知道老郭被敌机炸到后,竟然也会为这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立了墓碑并鞠了一躬。
充分说明了毛主席没有官架子,就是个普通人他具有大爱之心,他体恤关心老百姓,他热爱人民。
本片中的革命领袖亦是生活化的,有一场中毛泽东和周恩来都背着一个孩子回去开会,两个孩子在两位领袖后背上,拿着花玩耍,充分体现儿童的天真与可爱,两位俨然已经不是领袖的身份,一个是父亲,一个是伯伯,这一场景多么的和谐,多么的生活化,此时我们的领袖更具亲和力。
以上还原了历史的符号选择,无论是场景还是人物还是道具,以及人物之间的交流、台词等都是符号的转换。
可以总结为:1、能唤起回忆或情感的器物符号2、能唤起回忆或情感的行为符号3、能唤起回忆或情感的话语符号。
《建国大业》的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在保持重大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虚拟的场景和情感戏份,这在充实影片内容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求和对娱乐化的要求。
有学者称:历史剧中最精彩的场景往往是虚构的,但这种虚构只要符合时空,符合历史规律,符
合真理,这就是艺术! 也更加感人!4这些虚拟历史的符号也就是符号学里所说的仿像。
其基本特点是:现代社会中大量复制、极度真实而又没有客观本源,没有任何所指的图像、形象或符号。
符号 1:细节虚拟
影片中增加了许多虚拟的细节成分,使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有血有肉。
例如,经过了一夜的激战攻陷上海以后,宋庆龄清晨起来散步时看到解放军战士整齐地躺在上海街头酣然入睡,有的抱着枪,有的趴在大炮或战斗工事上,但又显得那么整齐有序,无形中显示了人民解放军严格的纪律。
看到这种景象宋庆龄感动的热泪盈眶,而我们观众的眼睛也湿润了。
还有宋庆龄与邓颖超在儿童福利院看到一群欢乐的儿童奔跑出来时,两位当时最伟大的女性和母亲眼中所闪现的母性的光辉也是令无数观众感动不已的原因。
影片中宋庆龄、邓颖超那温柔的眼神, 满足的笑容虽然是虚构的,但却深化了影片的主题,使观众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和认同,在获得娱乐的同时也受到了爱的教育,虽然这个细节是虚拟的, 但却让观众感觉更真实,真正做到了符合历史符合时空的要求。
符号 2:语言虚拟
为了调节紧张的气氛,影片中也不乏令观众笑场的情节及语言,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葛优与王宝强的组合。
王宝强饰演的解放军战士急速跑到葛优饰演的团长面前说:“前面有个地主大院,院墙太高爬不上去,手榴弹都炸不开,请求炮兵支援吧!”他们的语言是对那个特定年代的虚拟,听起来令观众忍俊不禁。
这种戏剧效果已不是简单语言错用的搞笑,而是严肃之余的调侃和喜悦之情的释放,使观众有一种悲喜交加之感。
葛优与王宝强的组合本身就满足了许多观众娱乐化的需求,再加上那种带有特定年代烙印语言的运用,使观众在钦佩解放军勇敢的同时也不禁开怀大笑,缓解了紧张情绪。
符号 3:情节虚拟
影片中妙趣横生的虚拟故事情节的加入不仅给影片增加了趣味性,也同时满足了观众对娱乐化的需求。
例如,蒋经国到上海“打老虎”时与杜月笙和孔令侃针锋相对的情节,淮海战役后蒋介石父子坐在凉阶上的谈话,不仅满足了观众对蒋经国这个不甚熟悉的历史人物的了解,带有一些历史揭秘的意味,也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理和娱乐需求。
还有毛泽东和周恩来在漫山遍野的山花烂漫中背孩子, 五大常委在淮海战役胜利、江北无大战之后的纵酒狂歌,与民共舞的场景,虽然没有历史可考,但这些镜头却塑造了一个慈祥仁爱和蔼可亲的领袖形象,满足了观众对领袖的心理期待。
这些情节自然生动不生硬,在满足了观众娱乐化情感需求的同时, 巧妙地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体现了党的组织宣传意图,也使观众自然地认同今日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主流价值观。
由《建国大业》的营销方式,我们联想到了中国未来电影市场的营销趋势。
电影商业化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形式为电影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票房成绩,电影娱乐化则为电影带来一批稳定的受众群体。
中国电影商业化的表现:电影不仅是文化产品更作为商品传播给了观众。
其中商业化的标志则是主打明星牌,利用明星的知名度为电影造势。
稳稳抓住一批受众,倘若本片中若缺少了这种娱乐元素,那么无疑本片作为主旋律电影将只能淹没在中国主流观影群体下。
可以说《建国大业》的成功则推动了中国电影商业化时代的热潮全面到来。
“明星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明星云集虽然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和话题性,但却弱化了电影的表现力,冲淡了观众对影片内容的深入体会。
同时,影片人物过多,每个人都有戏,剧情就难免支离,内容流于表面化。
同时,影片情节稍显紧张,有衔接不当之嫌,类似于教材附录的“历史大事记”。
影片所采取的形式大于内容,使“历史”变成了“小人书”一样的简笔画,仿佛这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没有出现过灵魂的纠结,肉体的死灭和道德的冲动。
此外,影片文戏有余,武戏不足,战争场面的氛围烘托不够,失去了武戏的背景烘托,使文戏缺乏历史
感。
还有学者称《建国大业》是一场后现代的“视觉旅行”,认为它是在谋求没有违规的前提下,放弃政治训诫和道德说教,以商业片形态走向市场,走进观众,从而获得新世纪“红色消费”的市场合理性。
但是,这种谋求方式却无形中令红色历史失去了深度和激情,也使《建国大业》失去了“活的历史生机”。
总的来说,《建国大业》所进行的新的运作模式和营销策略的大胆尝试是成功的,这对于主旋律电影,乃至整个华语电影都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建国大业》娱乐化倾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因此,在尽量满足观众欣赏特点变化的基础上,我们应理性地对待这些消极作用并继续探索中国电影更好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