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32.59 KB
- 文档页数:6
教育学复习资料(12页)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篇一:《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
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全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
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最新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教育基础知识是教师公招考试中重要的考察内容,考生需要熟悉和
掌握相关知识点。为了帮助考生高效备考,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最新教
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以下是针对各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教育学理论
1.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内容。
2.教育学派:主要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学派等。
3.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育评价等。
4.教育方法论: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等。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概述: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
法等。
2.教育行政法规:包括教育行政法规体系和教师资格的法律依据等。
3.教育公文处理:包括学校行政文书的撰写、奖励与处分决定的执
行等。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
1.教育经济学:包括教育财政、教育经费的组成和分配原则等。
2.教育管理学:主要包括学校管理、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评估等。
3.教育统计学:包括教育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利用等。
四、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史
1.教育社会学:主要包括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不平等和教育梦想等。
2.中国教育史:包括古代教育制度、近代教育变革和现代教育发展等。
五、教育科技与信息化
1.教育技术学:包括教育技术与教育、教育技术与教学等。
2.信息技术与教育:主要包括教学软件的运用、网络教学和信息管理等。
六、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
1.教育伦理学:包括师德师风、学生权利保护和教育公平等。
2.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的法律责任等。
这些知识点是教师公招考试中教育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考生需认真准备。除了上述知识点,考生还需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等技能的训练。
填空题
1、我国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学在官府
2、领导人马丁路德,被人成为平民学校之父
3、西周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4、法国教育部长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是当代国际性教育思潮
5、班级目标包括集体目标和个体目标
6、班级建设的原则有民主化自制化个体化发展花日常化
7、班级活动分为i日常性活动主体性活动两种类
8、班级管理包括班级整体规划、班级活动策划班级日常管理
9、教育的本质是使人为善
10、道德具有历史性和地方性
11、德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12、道德认识发展三水平六阶段中三水平是钱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13、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4、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演的关键
15、玛格丽特米德把文化类型是前喻文化同俞文化后喻文化
16、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17、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围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18、教案有三种基本类型文字表述型表格型卡片型
19、教科书的编写方式直线式圆周式螺旋式过度式
20、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是学生社会学科
21、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2、把课程实施看作是一种连续的动态的过程的是课程实施中的相互适应取向、忠实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23、学校变革的主要途径有形成特色学校:促进内涵发展建立专业的“学习共同体”
24、与其他文化相比,学校文化具有教育性、选择性、独特性
名词解释
1、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协调课堂内的人际关系,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所做出的决策和做采取的行动。
教育基础知识复习笔记整理
1.教育家及其思想
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
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
赞可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
罗杰斯提出非指导教学
裴斯泰洛齐提出教学心理化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2.现代学制类型的特点
单轨制: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是机会均等地普及教育的最好形式。
3.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自我教育。
4.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
(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
(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
(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
(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
(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5.班主任用批评、表扬、舆论宣传、板报、班会等方式进行的班集体建设和培养的方法是:强化法。
6.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易变性、可操作性。
7.韦纳的归因理论:
能力稳定、内部、不可控因素。
运气不稳定、外部、不可控因素。
任务难度稳定、外部、不可控因素。
努力不稳定、内部、可控因素。
8.教师通过对相同基础的两个班级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观察两个班级最后的成绩有无显著差异。这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9.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0.知觉的基本特征:
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11.手段—目的分析法
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而最终达到总目标。
12.被撤销教师资格的,重新申请认定的时间为撤销之日起的5年后。
13.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提纲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在阶级社会里不可避免地有其阶级性。
从社会角度定义教育:(1)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2)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指思想教育活动。
从个体角度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学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它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时期、创立时期、发展时期三个大的历史阶段。每个时期都除了一批代表人物和著作,熟悉这些人物和著作,掌握他们的代表性观点,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教育学修养。
3、教育要素:三个教育要素如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种社会实践系统,即为教育。
a)教育者: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理解他/她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
发展的任务或使命,具有必要的能够实现促使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任务或使命的知识。
b)学习者:学习者自身的特征:(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
的的表述方面相同,也未必有同样的理解和同样的理由;(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
超有效)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绪论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
教育的对象:不限于青少年,也包括幼儿、特殊儿童(主要是缺陷儿童)以及成人。
3.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教育学的创立于16世纪—18世纪。
简述教育学创立的体系(
标志):
①对象: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②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
③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④结果: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⑤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1)来源于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3)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4.教育学的发展:形成多种流派.
①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强调定量研究
②文化教育学:狄尔泰等;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
③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④制度教育学:乌里、瓦斯凯等
⑤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⑥批判教育学:鲍尔斯
5.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发展趋势)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
答:(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制度、内容与方式,以及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这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3)二者关系的协调①关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由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与文化要求来考察教育;还应当重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发挥教育特有社会功能,注意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②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制约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的特性。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当做绝对的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③在重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独立性。教育是一定社会中的教育,社会制约性是其根本特性,而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应在重视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自身的规律,健康、合理的发展。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
第⼀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定义(名)
(1)从社会的⾓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
养成为⼀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定社会背景下发⽣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填空)教育这个⼦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形态(简答)
(⼀)⾮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形式化的程度)
⾮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员、机构及其运⾏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农业社会的教育、⼯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的时间标准)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产劳动。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主要内容:⽣产劳动是⼈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产劳动过程中的⼝⽿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产劳动的变⾰
完整版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1.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哪些说法?
答:有以下几种说法: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3)教育的心里起源论4)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5)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答: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3、教育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答:(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生产性,(3)教育的历史性,
(4)教育的继承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6)教育的长期性,(7)教育的民族性,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4、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
5、现代教育有哪些功能?
答:1)从作用的对象看: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形功能和隐性功能,
3)从作用的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6、你如何认识教育价值及其选择问题?
答:教育价值是指教育具有满足个体或者社会需要这一关系的意义,它的重要体现在于有效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现代教育价值
具有多元性,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教育价值或分为一下几个方面:1)教育的内外价值论 2)教育的知识价值论 3)教育的文化价值论。结构主义教育家罗杰斯、马洛斯等人认为,价值是多元的,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落实在探索知识结构和探索问题的方法上。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定义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定义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了义务教育的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依据教育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三、教育发展过程
1、古代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教育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3、近代教育
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填空题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基础》
1、“教育”的定义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
(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根据对“教育”概念的分析,这里尝试给出“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要素
(1)教育者:简而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2)学习者
(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上述教育的三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结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环境下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神圣职责。
3、教育形态的关键特征
(1)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单项选择
1、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育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3、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4、教育的类别有:非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正规化教育。
5、(1)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桑代克、沛西·能。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
6、教育思想:
(1)孔子,《论语》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对他言行的记录。
(2)苏格拉底教育“产婆术”。
(3)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
(4)昆体良《论演说的教育》。
(5)世界上最早的系统阐述教育问题的论著是我国的《学记》。
(6)夸美纽斯:①主张泛制教育、②确立了班级授课制、③代表作《大教学论》、④“将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7)洛克代表作《教育漫话》,在《教育漫话》里提倡白板说。
(8)卢梭代表作《爱弥儿》、教育思想:提倡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在教育上,他是发现儿童的第一人,认为人的天性或自然本性是良善的,因此主张教育要“返归自然”。
(9)赫尔巴特:①《普通教育学》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
②提倡四阶段教学理论,其“明了”“系统”“联合”和“方法”。
③传统教育三中心理论(教师为中心、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代表人物。
(10)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和要素教育理论